當前位置:首頁 » 師生師德 » 寧夏大學師德標兵

寧夏大學師德標兵

發布時間: 2021-08-16 22:09:10

㈠ 寧夏大學附屬中學的學校領導

校長岳維鵬,大學畢業於長 沙理工大學,文學學士。全國模範教師,全國中語會常務理事(寧夏唯一),寧夏新世紀學術(技術)帶頭人,寧夏首批「塞上名校長」培養對象,寧夏專家服務團 教育二團團長,寧夏中語會副理事長,寧夏大學碩士研究生導師,寧夏學校黨建研究會常務理事,寧夏教育咨詢專家組成員,寧夏「百標」項目專家組成員,寧夏 「國培」項目評審專家組成員,自治區骨幹教師。曾受到黨和國家領導人親切接見,事跡列在《中國教育報》2007年「中國教師先鋒」專欄第二位。
副校長張天雲,化學高級教師,全國奧林匹克競賽優秀輔導員。
副校長高正榮,北京師范大學研究生,全區青少年思想政治先進個人,自治區專家服務團專家,曾在六盤山高級中學、育才中學擔任領導職務。 副校長李春輝,畢業於寧夏大學物理系,是自治區優秀工作者、自治區優秀教師、自治區教育廳十佳師德標兵、自治區骨幹教師,獲獎發表的論文、教具、課件、研究課題等共有二十多篇,曾在銀川一中擔任領導職務。

㈡ 現在有沒有姓愛新覺羅這個姓的了

有!
中國當代著名教育家、國學大師、古典文獻學家、書畫家、文物鑒定家,中國共產黨的親密朋友,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全國委員會第五屆委員、第六、七、八、九、十屆常務委員、「九三」學社中央委員會顧問、中央文史研究館館長、國家文物鑒定委員會主任委員、中國書法家協會名譽主席,北京師范大學教授啟功先生因病於2005年6月30日2時25分在北京逝世,享年93歲。
啟功先生字元白,又作元伯,滿族,1912年7月26日生於北京。啟功先生出身於皇族支系,但根據爵位累降制的規定,他家族逐漸沒落。先生一周歲時,父親即因病去世,他便隨曾祖父和祖父生活。四歲時即入私塾讀書。由於特殊的家庭環境,先生自幼即受到嚴格的啟蒙教育和良好的道德熏陶。不幸的是,1922年先生十歲時,曾祖父和祖父先後去世,同年,家中還有多人故去,家業因償還債務和辦理喪事而破產,先生和寡母及未出嫁的姑姑,只得過起舉步維艱的生活。

直到1924年,先生12歲時,曾祖父和祖父的幾位門生非常同情他們「霜媳弱女,同撫孤孫」的遭遇,酬資仗義相助,先生才得以插班就讀於匯文學校小學部,1926年升入中學,但高中未畢業便因經濟困難而輟學。在此期間及之後,由於先生想找到一份喜愛並適宜的職業,曾先後隨戴姜福(綏之)先生學習古典文學,隨賈羲民(爾魯)先生、吳鏡汀先生學習中國繪畫。其間,為維持生計,先生曾教過家館。

1933年,經曾祖父的一位門生傅增湘先生介紹,先生得以結識輔仁大學校長陳垣先生。陳校長對他的評價是「寫、作俱佳」,這是他一生的轉折點。他從此遇到了培育並影響他終生的恩師。陳校長先安排他到輔仁附中教國文,但不到兩年,便被分管附中的某院長以他「中學未畢業就教中學不合制度」為由而辭退。1935年,陳垣先生又安排他到輔仁大學美術系任助教,美術系的領導仍是那位院長,一年多後,再次以「學歷不夠」為由將其辭退。當時正值北平淪陷時期,在日偽的統治下,物價飛漲,民不聊生。為了維持生活,先生只得不辭辛苦,教兩處家館,閑時便集中精力讀書,研究書法繪畫。這時他的繪畫在社會上已名聲雀起,間或可以出售,補貼家用。

陳垣先生堅信啟功先生是一個有真才實學的青年,不應被埋沒,便於1938年秋季開學時,請他回到輔仁大學任國文系講師,教授大一普通國文。這是陳垣先生親自掌教的一門課程,於是再也不會有人解聘他了。從此他再沒有離開輔仁大學和教育崗位。

1945年抗日戰爭勝利後,先生在輔仁大學晉升為副教授,先後教授過「國文」、「中國文學史」、「中國美術史」、「歷代韻文選」、「歷代散文選」等課程。由於他學識淵博,講授得法,無論教什麼課都得心應手,獨具風格,深受學生愛戴,並被北京大學聘為兼職副教授,講授「美術史」。

1949年新中國成立後,先生於1951年冬至1952年春參加了北京市組織的土改工作團,到湖南省澧縣工作。

1952年,全國高等院校進行院系調整,輔仁大學與北京師范大學合並,啟功先生到北京師范大學中文系任教,講授「中國古典文學」。當時,中國畫院正在籌辦,先生應葉恭綽先生的邀請參與畫院的籌辦工作,曾到南方進行過調研。當時文化部文物局為培養考古及文物鑒定的專業人員,舉辦了考古訓練班,先生被聘為該班的教師,給學員們講授「中國書畫史」及鑒賞知識。

同年,加入九三學社,被選為九三學社北京分社委員,並被選為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北京市委員會委員,1956年任市政協常委。

1956年,啟功先生晉升為教授,並以專家身份參加了教育部為貫徹「全面發展因材施教」的方針、加強科學研究及基礎課教學和師資隊伍建設、進一步提高教學質量而組建的「視導團」,到上海、廣州、廈門、南昌、福州、梅州的大、中、小學視察。為新中國初期的師范教育和基礎教育提供了改革的第一手材料。

正當啟功先生滿腔熱情投身教學科研活動並積極參政議政、在各方面做出成績的時候,1958年,在中國畫院,他以莫須有的罪名被劃為右派,右派關系轉到師大後,他的教授職稱被取消,北京市政協常委和九三學社社員資格也被撤銷,精神上受到了沉重打擊。在這最困難的時候,是他的恩師陳垣先生給予了他親切關懷,使他在逆境中堅持下來。右派分子不能上講台,他就利用勞動改造的業余時間潛心學術研究,認真讀書,撰寫論文,努力在學術上做出貢獻。1964年出版了他的第一部學術專著《古代字體論稿》,引起學術界的廣泛重視,後幾經再版。

「文化大革命」期間,啟功先生又被打為「准牛鬼蛇神」,被不斷審查,並要接受集中學習和勞動,家中也被查封。但在這艱難歲月,他仍利用運動的間隙和休息時間,反復推敲和修改,醞釀了另一部學術著作《詩文聲律論稿》,並在「文革」後付梓出版。

1971年,啟功先生被借調到中華書局,接受點校《二十四史·清史稿》的任務。這是一項在周恩來總理直接關懷下,組織國內數十位一流文史專家參與的偉大工程,當時先生還是被掛起來的摘帽右派,在那種特定的歷史環境下,他能有這樣的機會把自己掌握的知識奉獻給祖國,從內心感到高興。自1971年到1980年,經整整十年的艱苦工作,終於完成了這項任務,又回到北京師范大學。

經落實政策,啟先生被重新評為教授,再登講壇,即滿腔熱情地投入到教學和科研中。1977年恢復本科考試,1978年恢復研究生考試後,他積極投入到教學第一線。不但教本科生的課、帶研究生,還主動承擔夜大學的課程,和廣大青年一起,十分珍惜這遲到的春天。

1982年,他創立了北京師范大學古典文獻學專業碩士點,1984年該專業又被國務院批准為博士點,先生被聘為該專業博士研究生導師,直至逝世前,一直不顧年邁體弱,堅持工作。2000年又與已故著名學者鍾敬文先生等創辦了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民俗·典籍·文字」研究基地。20多年來培養了一批學有專長的碩士生、博士生,他們在工作崗位上都取得了相當的成績,很多人已成為教授、編審、研究員、博士生導師。目前仍在讀的博士生還有10之多名。

從1933年進入輔仁附中,1935年進入輔仁大學美術系,啟先生已從事教育事業72年,從事高等教育70年,是輔仁和師大的兩朝元老,也堪稱我國資深的教育家。啟先生有很多光輝的頭銜,但他認為那些都是自己的副業,自己的主業只有一個,那就是教師。在長期的教學與科研實踐中,他一貫注意教學與科研的緊密結合,從教學與科研實踐中,總結經驗,探索規律,再用這些經驗,去豐富教學內容,提高教學水平。他對學生既嚴格要求,又和藹可親,對學生的點滴進步和成果,都給予熱情的鼓勵和肯定,隨時關心他們的健康成長。由於在教育事業上成就卓著,1998年、1999年和2001年,他先後被評為「北京市師德標兵」和「北京市職業道德明星」,並獲得教育部頒發的「高等學校教學成果二等獎」。

改革開放後,很多貧寒的學生考入北師大,生活相當困難,啟先生得知後十分焦慮,決心用自己的力量幫助他們,便於1990年在香港舉辦書畫義賣,籌集資金160餘萬元,這在當時是一筆不小的數目,並堅持不以自己的名義而以先師陳垣先生「勵耘書屋」中的「勵耘」二字命名,設立了「勵耘獎學助學基金」,目的既在感激恩師對自己的教誨與培養,亦在激勵學生繼承和發揚陳垣先生愛國主義思想及辛勤耕耘、嚴謹治學、獎掖後學的精神。這種高風亮節不僅使北師大師生深受教育,也在教育界引起廣泛影響。

1997年,在北京師范大學建校95周年時,啟先生受學校委託,擬定並親自題寫了「學為人師,行為世范」的校訓。這一校訓從理論與實際的結合上深刻揭示了師范教育的本質,具有精闢的教育理念,不但深刻地教育了北師大的師生,也受到國家領導人和兄弟院校的好評。而這兩句話也正是他作為一個教育工作者從教70多年的生動寫照。

啟功先生不僅是一位德高望重的教育家,作為我國當代文化名人,他集詩、書、畫和文物鑒賞、學術研究於一身,是享譽國內外的專家學者、國學大師。

啟功先生是一位成名已久的畫家。他從小受祖父的熏陶,酷愛繪畫。最初拜賈羲民先生為師學畫,賈老師不但畫得一手典型的文人畫,而且對書畫鑒賞也極有素養,使啟先生在繪畫和鑒賞兩方面都受到很好的教育。後來賈老師又主動把啟先生介紹給著名的「內行畫」畫家吳鏡汀先生。啟先生隨吳老師學畫,也不全囿於老師的成路,最終形成自己的獨特風格:構圖嚴謹,手法生動,色彩鮮明,韻味悠長,尤擅長山水竹石,極富傳統文人畫的意趣。上世紀三、四十年代,他的作品已在畫壇嶄露頭角,他也曾作畫賣錢,以貼補生活,以至不少佳作流入社會,而於五十年代達到藝術高峰。專家評論他的畫最突出的特點是:「以畫內之境求畫外之情,畫境新奇,境界開闊,不矯揉造作,取法自然,耐人尋味」。近幾年來,每年的書畫拍賣,都能見到啟功先生早期的繪畫作品,並被愛好者出高價收藏,足見其珍貴。但在「反右」運動中,他因在畫院被打成右派,嚴重挫傷了他對這項事業的熱情,再加之當時提倡要鞏固專業思想,於是只得封筆,而把全部精力放到教學上。

改革開放以來,隨著文藝春天的到來,啟先生才重執畫筆,但鑒於書名太高,「書債」太多,所以繪畫作品並不太多,因而尤顯可貴。在中南海、全國政協、中央文史館、釣魚台國賓館等處都收藏有啟先生的書畫佳作。先生還為國家領導人出訪及文化事業的國際交流繪制了不少作品,他常風趣地說:「我這里是禮品製造公司」。而他為第一屆教師節繪制的大幅松石圖,已成為北師大的鎮校之寶。

啟功先生是當代名揚海內外的書法家。1981年中國書法家協會成立,先生被選為副主席,1984年任主席,後任名譽主席。先生高度的書法成就既來自他的才分,更來自他的勤奮。他臨習了大量碑帖,尤以臨習趙孟頫、董其昌、柳公權、歐陽詢、智永等最勤,積淀了深厚的功力,並結合自己的審美情趣,最終獨樹一幟,成為大家。他的書法作品,無論條幅、冊頁、屏聯,都能表現出優美的韻律和深遠的意境,內緊外放的結體,遒勁俊雅的筆畫,布局嚴謹的章法,都達到了爐火純青的高超水準,形成一家之風,被人們奉為「啟體」。書法界評論他的書法作品為:「不僅是書家之書,更是學者之書,詩人之書,它淵雅而具古韻,饒有書卷氣息;它雋永而兼灑脫,使觀賞者覺得餘味無窮,因為這是從學問中來,從詩境中來的結果」。人們常說「書如其人」,啟先生的書法,正如他人品學問一樣,秀麗、博雅、才氣橫溢、風流灑脫。自80年代起,已有多種版本的啟功書法集陸續出版。

啟功先生對書法理論也有精闢而獨到的研究,他對大量著名的碑帖進行過廣泛而深入的考辨,寫下了大量的專業論文,對書法史和碑帖史的研究作出巨大貢獻。而他所著的《論書絕句一百首》, 以一百篇一詩一文的形式,系統總結了自己幾十年來研究書法的心得體會,在書法界有廣泛而深遠的影響。他認為:書法是我國民族文化的優良傳統之一,既有文化交流的實用價值;又是一門獨放異彩、具有欣賞價值的民族藝術和文字藝術。

啟功先生對書法藝術本身也有很多創見。如趙孟頫說:「書法以運筆為上,而結字亦須用功」。他通過幾十年的實踐則認為:「從書法藝術上講,用筆與結字是辨證的關系。但從學習書法的深淺階段講,則應以結字為上。」與趙氏所說,恰恰相反。又如他認為臨碑與臨帖亦是辨證的關系,而帖能更真實地保有原作點畫使轉的面貌,故應更多加臨習;而臨碑則應「透過刀鋒看筆鋒」,才能得其真髓,並自稱「半生師筆不師刀」。他又經過多年的探索,發現字的重心聚集處並不是在傳統的米字格的中心點,而是在距離中心不遠的四角處。並推算出它們之間的比例關系正符合所謂的「黃金分割率」。這些具體的理論都對學習書法有重要的指導意義。

為表彰啟功先生在書畫方面的成就,2000年文化部為他頒發了「蘭亭終身成就獎」;2002年又頒發了「造型表演藝術創作研究成就獎」。

啟功先生是一位獨具風格的當代舊體詩人。他在童年時代即對詩詞有濃厚的興趣,並背誦下大量的作品。青年時代經常參加同族長輩主持的筆會,與師友談詩論詞,酬唱應和,打下堅實的創作功底。執教以後,在治學、授業、書畫創作之餘,常就生活中遇到的人物、事件、器物、風景、書畫作品等抒發情感,進行評論,創作了大量優秀的詩詞作品。1989年,他的第一本詩集《啟功韻語》出版,他在自序中說:「這些『詩』是許多歲月中偶然留下的部分語言的記錄」,是「一些心聲友聲的痕跡。」1994年和1999年,第二、三本詩集《啟功絮語》、《啟功贅語》又陸續出版。之後這三種詩集又合訂為《啟功叢稿·詩詞卷》及《啟功韻語集》。先生的詩很好地體現了繼承與創新的辨證創作觀:格律嚴謹工整,語言典雅豐贍,意境深遠含蓄,學力深厚堅實,深具古典風韻;同時又能堅持「我手寫我口」的原則,不為古人所宥,寫出自己的真情實感,密切貼近現實生活,參用當下詞彙,深具現代氣息。特別是一些詼諧幽默的詩,很好地體現了他的人生態度,形成了鮮明的個性特徵,為古典詩詞的發展作出重要貢獻。啟功先生的書法作品,很多是書寫自作詩詞的,而他的畫作,均有自己詩詞佳句的題跋。詩、書、畫在同一幅作品中展現,達到了和諧統一,觀其畫,賞其書,吟其詩,使人神舒意暢,回味無窮,再次領略到「詩中有畫,畫中有詩」的境界。古人稱這類作品為「三絕」,而啟先生堪稱是當代「三絕」之冠。啟先生的詩集出版後,在社會上引起強烈反響,專家們評論他的詩詞「功力深厚,風格鮮明,完美地運用了古典詩詞的固有形式,巧妙地運用了現代新語詞、新典故以及俚語、俗語,形成了他詩詞的獨特風格,充分體現了新時代的特點,為詩詞創作如何繼承與創新樹立了良好的典範」。

啟功先生是獨具慧眼的文物鑒定家。先生嘗自雲:平生用功最勤、成就最顯著的就是文物鑒定,尤其對古代的書畫、碑帖,見識卓異,造詣精深。早在青少年時代,他就積累掌握了很多鑒定的經驗和知識。賈羲民老師經常帶他到故宮博物院參觀故宮珍藏的書畫作品,並結合展品為他講解鑒定知識。先生還經常到琉璃廠等地的古董字畫店向民間的行家裡手請教,他們看到先生如此敏而好學,也都樂意指點他,使他獲得了很多寶貴的實踐經驗。1947年先生即受聘為故宮博物院專門委員,在古物館負責鑒定書畫,在文獻館負責審閱文獻檔案,整理清代史料。新中國成立後,國家成立文物局,負責對流散在社會上的文物進行收購鑒定工作,每遇疑難問題,必約請先生參加。1983年,國家文物局聘請國內頂級專家組成7人小組,對國內各大博物館收藏的珍品進行甄別鑒定。先生即是7位專家之一。1985年被國家文物局聘為國家文物鑒定委員會委員,1986年任主任委員,其間所經眼的書畫文物當數以萬計。除書畫外,還對出土文物及古代書籍進行鑒定。如王安石書《楞嚴經要旨》、 宋代龍舒本《王文公集》等。 近兩年還參與了震驚文物界的《出師頌》、《淳化閣帖》的收購與鑒定工作。啟功先生幾十年來,為保護我國珍貴的文化遺產作出了卓越貢獻,文物界的人都稱他是不可多得的國寶級人才。

在鑒定方面,他有很多高明之處:一是知識面廣,對中國的傳統文化有深入廣博的研究,熟悉與書畫相關的各種知識,掌握更多的可利用的信息。二是他擅長文獻考據,懂得駕馭文獻信息的方法,一旦發現相關問題,能用科學的方法進行考辨,可以將藝術研究與學術研究結合起來。三是又有多年書法繪畫的實踐本領,深諳其中的藝術規律及具體技法,深諳各家各派的風格特點,見多識廣,從而能夠達到「觀千劍而後識器」的境界。總之他屬於學者型和藝術家型相結合的鑒定家,能透過現象,深入本質,從多方面考察,發現別人發現不了的問題。例如,他對舊題為唐「張旭草書古詩帖」真實年代的考辨;對陸機《平復帖》的全文通釋與考定,都是最好的例證。

啟功先生是一位成就卓著的學者。先生自幼聰穎過人,才華出眾,記憶力驚人,涉獵的書籍非常廣泛,且過目不忘,直到老年還能准確說出某事出自某書某章。戴姜福老師是一位博學之人,深通古典文學和傳統小學,在他的教授下,啟先生打下堅實的國學基礎。後來先生又受教於陳垣先生,深得考辨之學的要領及嚴謹的「竭澤而漁」的治學精神,走上了專業規范的治學道路。陳校長又教誨啟先生搞學術研究應發揮自己的特長,於是啟先生從研究書畫藝術入手走上了學術研究的道路。最初幾篇學術論文,如《急就篇研究》、《董其昌書畫代筆人考》,都是在陳校長親自指導下完成的。而隨著多年的教學實踐,先生對古典文學、文字學、音韻學、訓詁學、歷史學、文獻學、版本目錄學、宗教學,也都有廣泛的涉獵與研究。而在所有的研究中,啟先生仍有自己的獨到之處:他能在扎實嚴謹的論證中,處處顯示出自己獨辟蹊徑的聰明才智,常能發別人所未發,道別人所未道。如詩詞格律講解起來十分煩瑣,而先生的「竹竿」理論能舉重若輕地將此問題化繁為簡。他學問廣博,可謂諸子百家無所不知,三教九流無所不曉。先生常自戲為「雜貨鋪」,實則是博學多聞,而且能打通各學科的界限,成為一名通學博儒。如他晚年所開設的「古籍整理基礎」課,就屬於這類性質,而先生則戲稱為「豬跑學」。

啟先生的主要著作有五十年代的《讀紅樓夢札記》和程乙本《紅樓夢注釋》,至今是紅學研究的必讀書目。六十年代的《古代字體論稿》,此書將文字研究和書法研究結合在一起,是文字學的重要論著。六十年代的《詩文聲律論稿》,此書以簡馭繁,是研究詩文聲律的獨詣之作。八十年代的《漢語現象論叢》,此書對中國古典語言,特別是詩詞語言,提出了種種令人深思的問題。八十年代的《說八股》,對八股文的特點和功過做了實事求是的評價。而2004年出版的《啟功講學錄》,雖是學生的整理稿,但典型體現了他博雅通學的學術特點。而累時多年的《啟功叢稿》,更是其學術之大成,其中有關碑帖、藝術的考辨文章,更不是一般學者所能道其萬一。先生之學問真可謂博大精深。

啟功先生還是一位在國內外享有廣泛影響的社會活動家。他以卓越不凡的才能、崇高的思想品德和對國家的無私奉獻,贏得各方面的敬重和愛戴。

1980年,當選為「九三學社」中央常委,兼宣傳部副部長,曾任「九三」中央參議委員會副主任、現任顧問。

1982年,恢復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北京市委員會委員資格,1986年當選為全國政協委員,以後連任第六、七、八、九、十屆常委,並兼任政協書畫室主任。

1983年秋,中共中央統戰部和各民主黨派組織一批專家支援西部地區的文化建設,啟先生時已年過七十,仍不辭辛苦,報名參加,先後到內蒙古、寧夏、甘肅、青海、新疆等地講學,為西部地區的教育事業獻出一片愛心。

1992年被國務院聘為中央文史研究館副館長,1999年任館長。為文史館的建設和文史資料的整理出版作出了重要的貢獻。

2002年,任西泠印社社長。

先生還兼任中國佛教協會顧問、故宮博物院顧問、國家博物館顧問、北京市民族事務委員會副主任、北京市人民對外友好協會副會長等職務。他以飽滿的熱情、認真負責的態度,參政議政,參加各種社會活動,為完成祖國統一大業和中外友好合作,奔走往來於友鄰國家和港澳地區。

先生曾多次應邀赴日本、新加坡、韓國參觀訪問,舉辦書畫展和進行學術交流,多次去香港講學,參加文物鑒定。還應美國大都會博物館邀請,出席學術會議和鑒定古書畫,赴英國、法國考察博物館,為傳播中華傳統文化做出了突出貢獻。

而啟先生在藝術和學術上所取得的高度成就,究其根源和他高尚的人格分不開。

先生對國家和民族抱有一顆熱誠的赤子之心。他熱愛祖國,熱愛人民。作為一個少數民族、自幼有宗教經歷、又身為民主黨派重要負責人的公民,他極力�っ褡逋漚幔����蹋�渡磧詰沉斕枷碌耐騁徽較吆妥婀�耐騁淮笠抵�小K�峋鯰禱な�喚烊�腥�嵋岳慈妨⒌母母錕�耪�擼�惹櫞└柘愀酆桶拿諾幕毓欏T謖����籽越ú擼�詬髦滯飩懷『銜�す�業睦�嬗胱鷓希���檣蘢婀�憑玫拇�澄幕���婀��昧巳儆�K�掛砸豢挪┌��摹⒂鞘樂�模�芮泄鞀匙毆�業姆⒄菇ㄉ琛C坑齙階勻輝趾Γ�從輝揪柘咨瓶睿��奘輩徽娉系仄淼蝗嗣衲芄�習簿永忠檔納�睿���芍緣仄淼皇瀾緄暮推健C康碧訃骯�液褪瀾縞杏釁肚詈塗嗄選⒊舐�捅┝κ保�渫�榻孤侵�囊纈諮員恚�拾��牧釗爍卸�?/P>

先生是一位性情中人。他為人善良、誠懇、注重情誼。他對妻子至愛,對母親至孝,對師長至敬。他能接受他們的愛,深知沒有他們的愛,就沒有自己的一切;更能愛他們,深知這是對他們的最好報答。他書畫藝術的成就和詩詞創作的感人力量都與此相關。他知恩圖報,談及自己的成績,總口必稱陳老校長的恩德,對凡是幫助過他的人以及他們的後代,都盡其所能地予以回報。他對朋友至誠,能向他們敞開心扉,不存蒂芥,不管自己地位多高,都與他們保持純潔童貞的友情。他對晚輩、學生關愛至切,和藹可親,悉心教誨。他常說自己就是在別人的關切和師長的耳提面命中成長起來的。先生的誠摯之心,深厚之情,深深感動著每一個和他交往過的人。

先生操守純粹,道德高尚,為人方正,舉止得體,對事業鍥而不舍地追求,對工作孜孜不倦地努力。他嚴以律己,寬以待人,講究禮貌,平易近人。他從不擺名人架子,尊重一切人,包括普通勞動者和晚輩學生。「直如矢,道所履,平如砥,心所企」,這首硯銘正是他做人的原則。「一拳之石取其堅,一勺之水取其凈」,這是他另一方藏硯的銘文,先生取其「堅凈」二字當作自己書齋的名稱,而這二字也正是他道德操守的生動寫照。

先生性格灑脫,心胸超曠。他從不斤斤計較個人利益,更不計較錢財,對這些身外之物總抱著「難得糊塗」的態度。每遇人生坎坷總能以樂觀的精神、曠達的心胸加以化解,即使在「反右」和「文革」中遭受極不公正的況遇,也能積極向前看,而從不怨天尤人。「寵辱無驚希正鵠」,「何必牢騷常滿腹」,這樣的詩句在他的詩中經常出現,心胸之寬廣令人感佩。他言談風趣,應對機敏,出語幽默,喜開玩笑,凡與他談話的人無不感到是一種享受,無不為他的人格魅力所傾倒。

㈢ 湖南科技大學怎麼

湖南科技大學很好。是一所綜合實力非常強的公辦高校,師資力量相當不錯,學科建設完善,近幾年教學水平提升非常快。學校既重視教學,也重視德育,管理很嚴,學生成績比很多公辦學校都強,老師很負責,校風學風都不錯。

湖南科技大學由湘潭工學院與湖南省第二所本科師范類高校湘潭師范學院於2003年合並組建而成,其辦學歷史溯源於1949年成立的湘北建設學院。湘潭工學院創建於1978年,原名湘潭煤炭學院,是原煤炭工業部部屬本科院校。



(3)寧夏大學師德標兵擴展閱讀:

截至2017年5月,該校有教職工3500餘人,其中專任教師1646人、正高職稱370人、博士學位教師838人;有國家863計劃主題專家1人、教育部科技委委員1人,「萬人計劃」哲學社會科學領軍人才1人,「四個一批」人才1人。

國家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新世紀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級人選、國家級教學名師等10人,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23人,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劃」8人,湖南省「芙蓉學者計劃」特聘教授5人,湖南省「百人計劃」特聘教授5人。

㈣ 三峽大學怎麼樣

簡介:歷史沿革 三峽大學是經國家教育部批准,由原武漢水利電力大學(宜昌)和原湖北三峽學院於2000年6月29日合並組建。原武漢水利電力大學(宜昌)的前身是於1978年成立的葛洲壩水電工程學院,先後隸屬於水利電力部、能源部、電力工業部、國家電力公司,1996年與原武漢水利電力大學合並,組成新的武漢水利電力大學,成為「211工程」建設大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原湖北三峽學院是由原宜昌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宜昌醫學高等專科學校、宜昌職業大學於1996年合並而成。 學校辦學歷史最早可以追溯至1946年,1978年開始舉辦本科教育,1996年開始舉辦碩士研究生教育,1998年掛靠兄弟高校培養博士研究生,2013年被國務院學位委員會批准為博士學位授予權單位。學校面向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及20餘個國家(地區)招生,大部分專業在25個省份進入一本招生,其中在湖北、陝西、寧夏、吉林4個省份整體進入一本招生。具有學士、碩士、博士學位授予權,有本科生自主招生資格、優秀本科生免試推薦碩士研究生權、在職人員申請碩士學位資格、少數民族預科生資格,招收留學生和中國政府獎學金生(CSC)資格、免試招收香港地區學生資格。2009年,國家水利部和湖北省人民政府簽定協議,部省共建三峽大學。2011年,學校入選教育部第二批「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高校。目前,三峽大學已成為水利電力特色與優勢比較明顯、綜合辦學實力較強、享有一定社會聲譽的綜合性大學。 學科專業 學校現有30個學院,70個本科專業,涵蓋理、工、文、醫、經、管、法、教育、藝術九大學科門類,其中國家級特色本科專業5個,省級本科品牌專業10個;獲批國家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專業7個;省級戰略性新興(支柱)產業計劃9個;有國家級精品課程1門,國家級精品視頻公開課1門,國家級精品資源共享課程1門, 「十二五」國家級規劃教材3部,省級精品課程20門,省級精品視頻公開課程3門,省級精品資源共享課程2門。現有1個博士後科研流動站(水利工程),2個一級學科博士點,20個一級學科碩士點、169個二級學科碩士點,有工程、工商管理(MBA)和翻譯等6個類別15個碩士專業學位點,有11個省級重點一級學科。學校現有全日制在校普通本科生24373人,碩士研究生3308人,已聯合培養博士研究生224人,來華留學生1048人。 師資隊伍 學校現有專任教師1985人,其中教授397人,副教授921人,具有博士學位的教師683人;有博士生導師46人,碩士生導師776人,擁有水利工程、土木工程2個學科的教授任職資格評審權。獲批國家級教學團隊1個,省級教學團隊3個;獲批「楚天學者計劃」設崗學科46個,獲批「楚天學者計劃」特聘教授、講座教授及楚天學子人選76人;新世紀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級人選1人,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20人,享受省政府專項津貼專家14人,中國青年科技獎獲得者1人,國家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1人,國家傑出青年基金獲得者2人,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劃獲得者3人,省級跨世紀學科帶頭人12人,湖北名師3人,省部級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20人,有18人入選湖北省新世紀人才工程;學校聘請了包括諾貝爾獎獲得者蒙代爾及21位院士在內的273名專家擔任兼職教授。學校是「湖北人才工作十強高校」。 基礎設施 學校佔地面積3787畝,校舍總建築面積140萬平方米。建有3個標准田徑運動場,1座體育館,1座綜合訓練館;建有5個學生公寓小區,5個標准化食堂,有各類教學實驗(實訓)中心18個,包含功能實驗室169個;國家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1個,省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8個;教學科研儀器設備4萬余台(件),設備總值達3.96億元;圖書館館藏紙質圖書280萬冊,電子文獻153萬冊,各類數字資源20TB;建有160多個校內外實踐教學基地和產學研合作基地,其中國家級大學生校外實踐教育基地1個、國家級工程實踐教育中心2個、省級十佳大學生創新基地1個、省級示範實習實訓基地1個。校園網連通全校教學樓、辦公樓、實驗樓、教師公寓、學生公寓,網路設施先進、性能穩定,現代信息技術及網路技術應用范圍不斷拓展。2008年被授予「中國教育和科研網三峽地區節點單位」。2011年被評為「高等教育信息化先進單位」,2012年成為教育部首批全國66所本科院校試點單位之一。 科學研究 學校建有湖北長江三峽滑坡國家野外科學觀測研究站1個,三峽庫區地質災害教育部重點實驗室1個、三峽庫區生態與環境教育部工程技術研究中心1個,三峽地區地質災害與生態環境湖北省協同創新中心1個,新能源微電網湖北省協同創新中心1個,防災減災、水電工程施工與管理、水電機械設備設計與維護、天然產物研究與利用、梯級水電站運行與控制、水電工程智能視覺監測6個省部級重點實驗室,水電站模擬、岩土工程研究中心等2個原國家電力公司重點實驗室,國家中醫葯管理局中葯葯理(腫瘤)科研三級實驗室1個,地質災害防治、建築質量檢測裝備、現代中成葯物制備工程、食品膠體、類固醇葯物及衍生物清潔生產共5個省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新型石墨材料、頭孢類葯物中間體、柑橘生物保鮮、金銀花、智能氣泡水位計、新型液壓氣動技術及產品、微電機、光電檢測技術、紫外線吸收劑清潔生產技術研發中心、濺射靶材與玻璃鍍膜技術研發中心10個省級共建校企研發中心,三峽文化與區域經濟社會發展研究中心、水庫移民研究中心、區域社會管理創新與發展研究中心、巴楚藝術發展研究中心4個湖北省高校人文社科重點研究基地。建有水工程與可持續發展湖北省高校自主創新重點基地和地質災害防治研究院、水電科學研究院、新能源研究院等74個校級科研機構。建有資產經營管理有限責任公司,具有建築工程設計甲級資質,地質災害防治工程勘查、設計、監理、評估甲級資質,水利行業工程設計、電力行業工程設計乙級資質,岩土工程勘察乙級資質,旅遊規劃設計及城鄉規劃編制丙級資質。 學校近5年來承擔各級各類科研項目4500餘項,其中國家攻關課題、「973計劃」項目、「863計劃」項目、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國家軟科學研究計劃項目、國家科技重大專項等重點科研項目近560項,累計項目經費達9.5億多元;有110餘項科研成果獲省部級及以上獎勵,其中,獲國家科學技術進步二等獎2項;獲省部級科技獎勵一等獎9項,二等獎29項,三等獎38項;獲省部級社會科學獎勵一等獎3項,二等獎5項,三等獎26項;獲授權發明專利近110餘項;公開出版學術專著、譯著、教材530餘部,公開發表學術論文累計9700餘篇,其中被三大檢索收錄、人大復印資料轉載的論文3300餘篇;有1000多項技術開發成果被應用於水電工程建設、災害防治、大壩監測、邊坡綠化、工程管理、生態環境保護、生物化工、醫葯衛生、旅遊規劃等行業領域。學校主辦有《三峽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三峽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三峽論壇》、《實用醫學進修雜志》、《水電工程進展》、《災害與防治工程雜志》等學術期刊。 人才培養 學校堅持以「立德樹人」為根本任務,確立「高素質、強能力、應用型」人才培養目標,全面貫徹落實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以社會需求為導向,大力推進全面育人的人才培養模式改革,著力提高人才培養質量,大力實施教改工程、創新創業工程,深化學分制教學改革,注重學生創新精神、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的培養,大力組織開展學科競賽和文體競賽活動。近5年來,本科畢業生考取研究生比例、英語四級通過率穩步上升;就業率保持在95%以上,居省屬高校前列,學校是教育部「全國高校畢業生就業50強」高校。在校學生參加各級各類競賽取得了可喜成績。2013年,我校學子在多個大學生競賽中摘金奪銀,共獲得國家級、省級學科競賽獎勵234項,其中國家級獎勵95項。在全國大學生數學建模競賽中,我校屢創佳績:本科生獲一等獎3項;研究生獲一等獎4項。 開放辦學 學校貫徹開放辦學方針,廣泛開展國內外交流與合作。學校為聯合國「學術影響力」組織成員,國際高校聯盟組織常任秘書長單位,先後與亞洲、歐洲、美洲、大洋洲、非洲等40個國家和地區的一百多所高校建立了教學、科研和互派留學生等合作關系;設有HSK(漢語水平考試)考點;開辦6個中外合作辦學項目和校級合作項目。2010年獲教育部來華留學生本科臨床醫學專業(英語授課)資格。2007年我校第一所孔子學院在美國德州大學達拉斯分校掛牌成立。2013年我校成為湖北省第一批獲得招收中國政府獎學金生(CSC)資格省屬院校。2010年學校獲得湖北省政府「擴大開放先進」單位。2014年獲批成為國家來華留學示範基地建設單位,在校各類來華留學生達1000餘人。 並成功承辦了教育部「留動中國」等大型活動。 學校在水利電力行業具有廣泛的影響力,與國家電網公司、南方電網公司、五大發電集團等單位建立了密切聯系;與中國電力建設集團、中國能源建設集團、中國長江三峽集團公司、中國水利水電科學研究院等單位建立了長期戰略合作關系;與武漢大學等多所大學建立了戰略合作關系。學校注重加強與行業、地方的多層次、多渠道合作,2011年位列「湖北省高校服務湖北經濟社會發展前十名」,2012年度獲 「服務湖北經濟社會先進高校」,學校技術轉移中心獲批「湖北省首批技術轉移示範機構」。 黨建與精神文明建設 學校廣泛開展以「圍繞中心、把握方向、促進和諧」為特色的黨建與精神文明創建活動,大力加強和改進思想政治工作,廣泛開展師德師風、校風和學風建設,加強精神文明建設和法制宣傳教育,為提高教學質量和辦學水平提供了有力的思想政治保證。學校以培育「愛國、自強、求真、創新」為主旨的「求索」精神為主線,著力營造科學與人文精神相融合的校園文化,逐步形成了具有三峽大學特色的校園文化氛圍,先後獲得「湖北高校校園文化建設優秀成果一等獎」和「教育部高校校園文化建設成果三等獎」。學校建立健全了規范有序、富有活力的教育教學管理體制,構築起團結、和諧、創新的育人生態環境。 學校先後被授予 「全國模範職工之家」、「全國學習型組織先進單位」、全國「校務公開民主辦學先進單位」、「全省先進基層黨組織」、「 全國民族團結進步模範集體」、「湖北省最佳文明單位」、人民網「基層黨建宣傳示範單位」 、「湖北省學習型先進單位」、湖北省延安精神「六進」先進單位、「湖北省民族團結進步示範單位」、省級「綠色文明校園」、「湖北省城市園林式單位」、「湖北省平安校園」。學校先後走出1名全國模範教師、4名省級「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3名省級「三育人」先進個人、1名省級師德標兵、2名省級師德先進個人;涌現出創辦愛心超市的「全國自強奉獻優秀大學生」侯海燕、第十六屆「中國青年五四獎章」獲得者高金磊、「中國大學生自強之星」吳春紅、黃愉婷等一批優秀學子。 目前,全校上下正深入學習貫徹黨的十八大與十八屆三中全會精神,積極開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和「中國夢」主題教育活動,推進內涵建設與發展,大力實施特色發展、改革創新、開放辦學、文化引領四大戰略,努力實現「水利電力特色鮮明的高水平綜合性大學」的辦學目標。

㈤ "一拳之石取其堅,一勺之水取其凈"出處是哪裡

出自《秋涼帖》
<br>作者張芝,生年不詳,約卒於漢獻帝初平三年(約公元192年)
<br>不遷怒,不貳過。
<br>蘭蕙其心豈有千秋寂寞,松柏為質耐得萬里風霜。
<br>一拳之石取其堅,一勺之水取其凈。

㈥ 請問,啟功是干什麼的

這是他的頭銜

中國當代著名教育家、國學大師、古典文獻學家、書畫家、文物鑒定家、詩人,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全國委員會常務委員、中央文史研究館館長、九三學社顧問、國家文物鑒定委員會主任委員、中國書法家協會名譽主席,中國佛教協會、故宮博物院、國家博物館顧問,西泠印社社長、北京師范大學教授

㈦ 西南石油大學南充校區整體情況怎麼樣

西南石油大學南充校區,成立於1958年,位於四川省南充市的公立大學,世界一流學科建設高校。

截止2017年7月4日,成都、南充兩校區現有教職工2397人,有正高級專業技術職務人員244人,副高級專業技術職務人員624人。

2020年,南充校區實現整體一本招生,自此,和成都校區同為一本批次招生。同時,從成都校區調轉5個專業到南充校區,招生專業增至18個,招生人數也進一步擴大。

學校的硬體設施:

西南石油大學南充校區校園總面積近800畝,建築面積約38.3萬平方米,其中有四幢教學樓、兩幢實驗大樓,教學實驗總面積為8.7萬平方米;圖書館11468平方米,辦公樓5615平方米,體育場館總面積3.95萬平方米;同時擁有學生宿舍和培訓樓共12幢、共5.08萬平方米、1689個房間。

校內擁有電工電子、機電工程、焊接檢測、城市燃氣、ERP沙盤、建築工程、化學、物理等實驗室60多個;校區圖書館中外文藏書達100萬冊,電子圖書達125萬冊,各類中外電子文獻資料庫50多個。

擁有教育部「互聯網+中國製造2025」產教融合創新基地1個,大學生創新創業科技依託平台有西南石油大學國家大學科技園、國家級技術轉移示範機構、科技企業孵化器、全國高校學生科技創業實習基地、博士後創新實踐基地、四川省大學生創新創業示範園區等8個。

以上內容參考 網路-西南石油大學南充校區

㈧ 請比較下湖南科技大學和河南科技大學兩所高校

湖南科技大學要更好一點,學校的教學質量挺不錯的,並且環境優美,校風良好。學校佔地3004.67畝,建築面積110.36萬平方米,教學科研儀器設備總值6.23億元,紙質、電子文獻總量720餘萬冊。

設有19個教學院及研究生院、繼續教育學院、國際教育學院和瀟湘學院(獨立學院),98個本科專業覆蓋11個學科門類。工程學和化學2個學科進入ESI全球排名前1%,擁有3個一級學科博士後科研流動站,5個博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

學校簡介

湖南科技大學肇始於解放前夕的湘北建設學院,2003年由湘潭工學院與湘潭師范學院合並組建而成,是湖南省人民政府與國家國防科技工業局共建高校、湖南省人民政府與原國家安全生產監督管理總局共建高校。

「十三五」國家百所中西部高校基礎能力建設工程支持高校、湖南省「國內一流大學建設高校」。學校現有教職工2541人,其中專任教師1610人、正高職稱327人、博士學位教師1020人。有國家「863計劃」主題專家、「萬人計劃」哲學社會科學領軍人才。

「四個一批」人才、國家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新世紀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級人選、國家級教學名師、全國模範教師和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等21人次。

以上內容參考:湖南科技大學——學校簡介

㈨ 請問歷史上有哪些古代和近現代著名書法家或篆刻家和北京有關

中國當代著名教育家、國學大師、古典文獻學家、書畫家、文物鑒定家,中國共產黨的親密朋友,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全國委員會第五屆委員、第六、七、八、九、十屆常務委員、「九三」學社中央委員會顧問、中央文史研究館館長、國家文物鑒定委員會主任委員、中國書法家協會名譽主席,北京師范大學教授啟功先生因病於2005年6月30日2時25分在北京逝世,享年93歲。
啟功先生字元白,又作元伯,滿族,1912年7月26日生於北京。啟功先生出身於皇族支系,1922年先生十歲時,曾祖父和祖父先後去世,同年,家中還有多人故去,家業因償還債務和辦理喪事而破產,先生和寡母及未出嫁的姑姑,只得過起舉步維艱的生活。

直到1924年,先生12歲時,曾祖父和祖父的幾位門生非常同情他們「霜媳弱女,同撫孤孫」的遭遇,酬資仗義相助,先生才得以插班就讀於匯文學校小學部,1926年升入中學,但高中未畢業便因經濟困難而輟學。在此期間及之後,由於先生想找到一份喜愛並適宜的職業,曾先後隨戴姜福(綏之)先生學習古典文學,隨賈羲民(爾魯)先生、吳鏡汀先生學習中國繪畫。其間,為維持生計,先生曾教過家館。

1933年,經曾祖父的一位門生傅增湘先生介紹,先生得以結識輔仁大學校長陳垣先生。陳校長對他的評價是「寫、作俱佳」,這是他一生的轉折點。他從此遇到了培育並影響他終生的恩師。陳校長先安排他到輔仁附中教國文,但不到兩年,便被分管附中的某院長以他「中學未畢業就教中學不合制度」為由而辭退。1935年,陳垣先生又安排他到輔仁大學美術系任助教,美術系的領導仍是那位院長,一年多後,再次以「學歷不夠」為由將其辭退。當時正值北平淪陷時期,在日偽的統治下,物價飛漲,民不聊生。為了維持生活,先生只得不辭辛苦,教兩處家館,閑時便集中精力讀書,研究書法繪畫。這時他的繪畫在社會上已名聲雀起,間或可以出售,補貼家用。
陳垣先生堅信啟功先生是一個有真才實學的青年,不應被埋沒,便於1938年秋季開學時,請他回到輔仁大學任國文系講師,教授大一普通國文。這是陳垣先生親自掌教的一門課程,於是再也不會有人解聘他了。從此他再沒有離開輔仁大學和教育崗位。
1945年抗日戰爭勝利後,先生在輔仁大學晉升為副教授,先後教授過「國文」、「中國文學史」、「中國美術史」、「歷代韻文選」、「歷代散文選」等課程。由於他學識淵博,講授得法,無論教什麼課都得心應手,獨具風格,深受學生愛戴,並被北京大學聘為兼職副教授,講授「美術史」。
1949年新中國成立後,先生於1951年冬至1952年春參加了北京市組織的土改工作團,到湖南省澧縣工作。

1952年,全國高等院校進行院系調整,輔仁大學與北京師范大學合並,啟功先生到北京師范大學中文系任教,講授「中國古典文學」。當時,中國畫院正在籌辦,先生應葉恭綽先生的邀請參與畫院的籌辦工作,曾到南方進行過調研。當時文化部文物局為培養考古及文物鑒定的專業人員,舉辦了考古訓練班,先生被聘為該班的教師,給學員們講授「中國書畫史」及鑒賞知識。
同年,加入九三學社,被選為九三學社北京分社委員,並被選為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北京市委員會委員,1956年任市政協常委。
1956年,啟功先生晉升為教授,並以專家身份參加了教育部為貫徹「全面發展因材施教」的方針、加強科學研究及基礎課教學和師資隊伍建設、進一步提高教學質量而組建的「視導團」,到上海、廣州、廈門、南昌、福州、梅州的大、中、小學視察。為新中國初期的師范教育和基礎教育提供了改革的第一手材料。
正當啟功先生滿腔熱情投身教學科研活動並積極參政議政、在各方面做出成績的時候,1958年,在中國畫院,他以莫須有的罪名被劃為右派,右派關系轉到師大後,他的教授職稱被取消,北京市政協常委和九三學社社員資格也被撤銷,精神上受到了沉重打擊。在這最困難的時候,是他的恩師陳垣先生給予了他親切關懷,使他在逆境中堅持下來。右派分子不能上講台,他就利用勞動改造的業余時間潛心學術研究,認真讀書,撰寫論文,努力在學術上做出貢獻。1964年出版了他的第一部學術專著《古代字體論稿》,引起學術界的廣泛重視,後幾經再版。
「文化大革命」期間,啟功先生又被打為「准牛鬼蛇神」,被不斷審查,並要接受集中學習和勞動,家中也被查封。但在這艱難歲月,他仍利用運動的間隙和休息時間,反復推敲和修改,醞釀了另一部學術著作《詩文聲律論稿》,並在「文革」後付梓出版。
1971年,啟功先生被借調到中華書局,接受點校《二十四史·清史稿》的任務。這是一項在周恩來總理直接關懷下,組織國內數十位一流文史專家參與的偉大工程,當時先生還是被掛起來的摘帽右派,在那種特定的歷史環境下,他能有這樣的機會把自己掌握的知識奉獻給祖國,從內心感到高興。自1971年到1980年,經整整十年的艱苦工作,終於完成了這項任務,又回到北京師范大學。
經落實政策,啟先生被重新評為教授,再登講壇,即滿腔熱情地投入到教學和科研中。1977年恢復本科考試,1978年恢復研究生考試後,他積極投入到教學第一線。不但教本科生的課、帶研究生,還主動承擔夜大學的課程,和廣大青年一起,十分珍惜這遲到的春天。
1982年,他創立了北京師范大學古典文獻學專業碩士點,1984年該專業又被國務院批准為博士點,先生被聘為該專業博士研究生導師,直至逝世前,一直不顧年邁體弱,堅持工作。2000年又與已故著名學者鍾敬文先生等創辦了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民俗·典籍·文字」研究基地。20多年來培養了一批學有專長的碩士生、博士生,他們在工作崗位上都取得了相當的成績,很多人已成為教授、編審、研究員、博士生導師。目前仍在讀的博士生還有10之多名。
從1933年進入輔仁附中,1935年進入輔仁大學美術系,啟先生已從事教育事業72年,從事高等教育70年,是輔仁和師大的兩朝元老,也堪稱我國資深的教育家。啟先生有很多光輝的頭銜,但他認為那些都是自己的副業,自己的主業只有一個,那就是教師。在長期的教學與科研實踐中,他一貫注意教學與科研的緊密結合,從教學與科研實踐中,總結經驗,探索規律,再用這些經驗,去豐富教學內容,提高教學水平。他對學生既嚴格要求,又和藹可親,對學生的點滴進步和成果,都給予熱情的鼓勵和肯定,隨時關心他們的健康成長。由於在教育事業上成就卓著,1998年、1999年和2001年,他先後被評為「北京市師德標兵」和「北京市職業道德明星」,並獲得教育部頒發的「高等學校教學成果二等獎」。
改革開放後,很多貧寒的學生考入北師大,生活相當困難,啟先生得知後十分焦慮,決心用自己的力量幫助他們,便於1990年在香港舉辦書畫義賣,籌集資金160餘萬元,這在當時是一筆不小的數目,並堅持不以自己的名義而以先師陳垣先生「勵耘書屋」中的「勵耘」二字命名,設立了「勵耘獎學助學基金」,目的既在感激恩師對自己的教誨與培養,亦在激勵學生繼承和發揚陳垣先生愛國主義思想及辛勤耕耘、嚴謹治學、獎掖後學的精神。這種高風亮節不僅使北師大師生深受教育,也在教育界引起廣泛影響。
1997年,在北京師范大學建校95周年時,啟先生受學校委託,擬定並親自題寫了「學為人師,行為世范」的校訓。這一校訓從理論與實際的結合上深刻揭示了師范教育的本質,具有精闢的教育理念,不但深刻地教育了北師大的師生,也受到國家領導人和兄弟院校的好評。而這兩句話也正是他作為一個教育工作者從教70多年的生動寫照。
啟功先生不僅是一位德高望重的教育家,作為我國當代文化名人,他集詩、書、畫和文物鑒賞、學術研究於一身,是享譽國內外的專家學者、國學大師。
啟功先生是一位成名已久的畫家。他從小受祖父的熏陶,酷愛繪畫。最初拜賈羲民先生為師學畫,賈老師不但畫得一手典型的文人畫,而且對書畫鑒賞也極有素養,使啟先生在繪畫和鑒賞兩方面都受到很好的教育。後來賈老師又主動把啟先生介紹給著名的「內行畫」畫家吳鏡汀先生。啟先生隨吳老師學畫,也不全囿於老師的成路,最終形成自己的獨特風格:構圖嚴謹,手法生動,色彩鮮明,韻味悠長,尤擅長山水竹石,極富傳統文人畫的意趣。上世紀三、四十年代,他的作品已在畫壇嶄露頭角,他也曾作畫賣錢,以貼補生活,以至不少佳作流入社會,而於五十年代達到藝術高峰。專家評論他的畫最突出的特點是:「以畫內之境求畫外之情,畫境新奇,境界開闊,不矯揉造作,取法自然,耐人尋味」。近幾年來,每年的書畫拍賣,都能見到啟功先生早期的繪畫作品,並被愛好者出高價收藏,足見其珍貴。但在「反右」運動中,他因在畫院被打成右派,嚴重挫傷了他對這項事業的熱情,再加之當時提倡要鞏固專業思想,於是只得封筆,而把全部精力放到教學上。
改革開放以來,隨著文藝春天的到來,啟先生才重執畫筆,但鑒於書名太高,「書債」太多,所以繪畫作品並不太多,因而尤顯可貴。在中南海、全國政協、中央文史館、釣魚台國賓館等處都收藏有啟先生的書畫佳作。先生還為國家領導人出訪及文化事業的國際交流繪制了不少作品,他常風趣地說:「我這里是禮品製造公司」。而他為第一屆教師節繪制的大幅松石圖,已成為北師大的鎮校之寶。
啟功先生是當代名揚海內外的書法家。1981年中國書法家協會成立,先生被選為副主席,1984年任主席,後任名譽主席。先生高度的書法成就既來自他的才分,更來自他的勤奮。他臨習了大量碑帖,尤以臨習趙孟頫、董其昌、柳公權、歐陽詢、智永等最勤,積淀了深厚的功力,並結合自己的審美情趣,最終獨樹一幟,成為大家。他的書法作品,無論條幅、冊頁、屏聯,都能表現出優美的韻律和深遠的意境,內緊外放的結體,遒勁俊雅的筆畫,布局嚴謹的章法,都達到了爐火純青的高超水準,形成一家之風,被人們奉為「啟體」。書法界評論他的書法作品為:「不僅是書家之書,更是學者之書,詩人之書,它淵雅而具古韻,饒有書卷氣息;它雋永而兼灑脫,使觀賞者覺得餘味無窮,因為這是從學問中來,從詩境中來的結果」。人們常說「書如其人」,啟先生的書法,正如他人品學問一樣,秀麗、博雅、才氣橫溢、風流灑脫。自80年代起,已有多種版本的啟功書法集陸續出版。
啟功先生對書法理論也有精闢而獨到的研究,他對大量著名的碑帖進行過廣泛而深入的考辨,寫下了大量的專業論文,對書法史和碑帖史的研究作出巨大貢獻。而他所著的《論書絕句一百首》, 以一百篇一詩一文的形式,系統總結了自己幾十年來研究書法的心得體會,在書法界有廣泛而深遠的影響。他認為:書法是我國民族文化的優良傳統之一,既有文化交流的實用價值;又是一門獨放異彩、具有欣賞價值的民族藝術和文字藝術。
啟功先生對書法藝術本身也有很多創見。如趙孟頫說:「書法以運筆為上,而結字亦須用功」。他通過幾十年的實踐則認為:「從書法藝術上講,用筆與結字是辨證的關系。但從學習書法的深淺階段講,則應以結字為上。」與趙氏所說,恰恰相反。又如他認為臨碑與臨帖亦是辨證的關系,而帖能更真實地保有原作點畫使轉的面貌,故應更多加臨習;而臨碑則應「透過刀鋒看筆鋒」,才能得其真髓,並自稱「半生師筆不師刀」。他又經過多年的探索,發現字的重心聚集處並不是在傳統的米字格的中心點,而是在距離中心不遠的四角處。並推算出它們之間的比例關系正符合所謂的「黃金分割率」。這些具體的理論都對學習書法有重要的指導意義。
為表彰啟功先生在書畫方面的成就,2000年文化部為他頒發了「蘭亭終身成就獎」;2002年又頒發了「造型表演藝術創作研究成就獎」。
啟功先生是一位獨具風格的當代舊體詩人。他在童年時代即對詩詞有濃厚的興趣,並背誦下大量的作品。青年時代經常參加同族長輩主持的筆會,與師友談詩論詞,酬唱應和,打下堅實的創作功底。執教以後,在治學、授業、書畫創作之餘,常就生活中遇到的人物、事件、器物、風景、書畫作品等抒發情感,進行評論,創作了大量優秀的詩詞作品。1989年,他的第一本詩集《啟功韻語》出版,他在自序中說:「這些『詩』是許多歲月中偶然留下的部分語言的記錄」,是「一些心聲友聲的痕跡。」1994年和1999年,第二、三本詩集《啟功絮語》、《啟功贅語》又陸續出版。之後這三種詩集又合訂為《啟功叢稿·詩詞卷》及《啟功韻語集》。先生的詩很好地體現了繼承與創新的辨證創作觀:格律嚴謹工整,語言典雅豐贍,意境深遠含蓄,學力深厚堅實,深具古典風韻;同時又能堅持「我手寫我口」的原則,不為古人所宥,寫出自己的真情實感,密切貼近現實生活,參用當下詞彙,深具現代氣息。特別是一些詼諧幽默的詩,很好地體現了他的人生態度,形成了鮮明的個性特徵,為古典詩詞的發展作出重要貢獻。啟功先生的書法作品,很多是書寫自作詩詞的,而他的畫作,均有自己詩詞佳句的題跋。詩、書、畫在同一幅作品中展現,達到了和諧統一,觀其畫,賞其書,吟其詩,使人神舒意暢,回味無窮,再次領略到「詩中有畫,畫中有詩」的境界。古人稱這類作品為「三絕」,而啟先生堪稱是當代「三絕」之冠。啟先生的詩集出版後,在社會上引起強烈反響,專家們評論他的詩詞「功力深厚,風格鮮明,完美地運用了古典詩詞的固有形式,巧妙地運用了現代新語詞、新典故以及俚語、俗語,形成了他詩詞的獨特風格,充分體現了新時代的特點,為詩詞創作如何繼承與創新樹立了良好的典範」。
啟功先生是獨具慧眼的文物鑒定家。先生嘗自雲:平生用功最勤、成就最顯著的就是文物鑒定,尤其對古代的書畫、碑帖,見識卓異,造詣精深。早在青少年時代,他就積累掌握了很多鑒定的經驗和知識。賈羲民老師經常帶他到故宮博物院參觀故宮珍藏的書畫作品,並結合展品為他講解鑒定知識。先生還經常到琉璃廠等地的古董字畫店向民間的行家裡手請教,他們看到先生如此敏而好學,也都樂意指點他,使他獲得了很多寶貴的實踐經驗。1947年先生即受聘為故宮博物院專門委員,在古物館負責鑒定書畫,在文獻館負責審閱文獻檔案,整理清代史料。新中國成立後,國家成立文物局,負責對流散在社會上的文物進行收購鑒定工作,每遇疑難問題,必約請先生參加。1983年,國家文物局聘請國內頂級專家組成7人小組,對國內各大博物館收藏的珍品進行甄別鑒定。先生即是7位專家之一。1985年被國家文物局聘為國家文物鑒定委員會委員,1986年任主任委員,其間所經眼的書畫文物當數以萬計。除書畫外,還對出土文物及古代書籍進行鑒定。如王安石書《楞嚴經要旨》、 宋代龍舒本《王文公集》等。 近兩年還參與了震驚文物界的《出師頌》、《淳化閣帖》的收購與鑒定工作。啟功先生幾十年來,為保護我國珍貴的文化遺產作出了卓越貢獻,文物界的人都稱他是不可多得的國寶級人才。
在鑒定方面,他有很多高明之處:一是知識面廣,對中國的傳統文化有深入廣博的研究,熟悉與書畫相關的各種知識,掌握更多的可利用的信息。二是他擅長文獻考據,懂得駕馭文獻信息的方法,一旦發現相關問題,能用科學的方法進行考辨,可以將藝術研究與學術研究結合起來。三是又有多年書法繪畫的實踐本領,深諳其中的藝術規律及具體技法,深諳各家各派的風格特點,見多識廣,從而能夠達到「觀千劍而後識器」的境界。總之他屬於學者型和藝術家型相結合的鑒定家,能透過現象,深入本質,從多方面考察,發現別人發現不了的問題。例如,他對舊題為唐「張旭草書古詩帖」真實年代的考辨;對陸機《平復帖》的全文通釋與考定,都是最好的例證。
啟功先生是一位成就卓著的學者。先生自幼聰穎過人,才華出眾,記憶力驚人,涉獵的書籍非常廣泛,且過目不忘,直到老年還能准確說出某事出自某書某章。戴姜福老師是一位博學之人,深通古典文學和傳統小學,在他的教授下,啟先生打下堅實的國學基礎。後來先生又受教於陳垣先生,深得考辨之學的要領及嚴謹的「竭澤而漁」的治學精神,走上了專業規范的治學道路。陳校長又教誨啟先生搞學術研究應發揮自己的特長,於是啟先生從研究書畫藝術入手走上了學術研究的道路。最初幾篇學術論文,如《急就篇研究》、《董其昌書畫代筆人考》,都是在陳校長親自指導下完成的。而隨著多年的教學實踐,先生對古典文學、文字學、音韻學、訓詁學、歷史學、文獻學、版本目錄學、宗教學,也都有廣泛的涉獵與研究。而在所有的研究中,啟先生仍有自己的獨到之處:他能在扎實嚴謹的論證中,處處顯示出自己獨辟蹊徑的聰明才智,常能發別人所未發,道別人所未道。如詩詞格律講解起來十分煩瑣,而先生的「竹竿」理論能舉重若輕地將此問題化繁為簡。他學問廣博,可謂諸子百家無所不知,三教九流無所不曉。先生常自戲為「雜貨鋪」,實則是博學多聞,而且能打通各學科的界限,成為一名通學博儒。如他晚年所開設的「古籍整理基礎」課,就屬於這類性質,而先生則戲稱為「豬跑學」。
啟先生的主要著作有五十年代的《讀紅樓夢札記》和程乙本《紅樓夢注釋》,至今是紅學研究的必讀書目。六十年代的《古代字體論稿》,此書將文字研究和書法研究結合在一起,是文字學的重要論著。六十年代的《詩文聲律論稿》,此書以簡馭繁,是研究詩文聲律的獨詣之作。八十年代的《漢語現象論叢》,此書對中國古典語言,特別是詩詞語言,提出了種種令人深思的問題。八十年代的《說八股》,對八股文的特點和功過做了實事求是的評價。而2004年出版的《啟功講學錄》,雖是學生的整理稿,但典型體現了他博雅通學的學術特點。而累時多年的《啟功叢稿》,更是其學術之大成,其中有關碑帖、藝術的考辨文章,更不是一般學者所能道其萬一。先生之學問真可謂博大精深。
啟功先生還是一位在國內外享有廣泛影響的社會活動家。他以卓越不凡的才能、崇高的思想品德和對國家的無私奉獻,贏得各方面的敬重和愛戴。
1980年,當選為「九三學社」中央常委,兼宣傳部副部長,曾任「九三」中央參議委員會副主任、現任顧問。
1982年,恢復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北京市委員會委員資格,1986年當選為全國政協委員,以後連任第六、七、八、九、十屆常委,並兼任政協書畫室主任。
1983年秋,中共中央統戰部和各民主黨派組織一批專家支援西部地區的文化建設,啟先生時已年過七十,仍不辭辛苦,報名參加,先後到內蒙古、寧夏、甘肅、青海、新疆等地講學,為西部地區的教育事業獻出一片愛心。
1992年被國務院聘為中央文史研究館副館長,1999年任館長。為文史館的建設和文史資料的整理出版作出了重要的貢獻。
2002年,任西泠印社社長。
先生還兼任中國佛教協會顧問、故宮博物院顧問、國家博物館顧問、北京市民族事務委員會副主任、北京市人民對外友好協會副會長等職務。他以飽滿的熱情、認真負責的態度,參政議政,參加各種社會活動,為完成祖國統一大業和中外友好合作,奔走往來於友鄰國家和港澳地區。
先生曾多次應邀赴日本、新加坡、韓國參觀訪問,舉辦書畫展和進行學術交流,多次去香港講學,參加文物鑒定。還應美國大都會博物館邀請,出席學術會議和鑒定古書畫,赴英國、法國考察博物館,為傳播中華傳統文化做出了突出貢獻。
而啟先生在藝術和學術上所取得的高度成就,究其根源和他高尚的人格分不開。
先生對國家和民族抱有一顆熱誠的赤子之心。他熱愛祖國,熱愛人民。作為一個少數民族、自幼有宗教經歷、又身為民主黨派重要負責人的公民,他極力維護民族團結,愛國愛教,投身於黨領導下的統一戰線和祖國的統一大業之中。他堅決擁護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確立的改革開放政策,熱情謳歌香港和澳門的回歸。在政協積極獻言建策,在各種外交場合維護國家的利益與尊嚴,宣傳介紹祖國悠久的傳統文化,為祖國爭得了榮譽。他還以一顆博愛之心、憂世之心,密切關懷著國家的發展建設。每遇到自然災害,即踴躍捐獻善款,他無時不真誠地祈禱人民能過上安居樂業的生活,進而由衷地祈禱世界的和平。每當談及國家和世界尚有貧窮和苦難、醜陋和暴力時,其同情焦慮之心溢於言表,仁愛之心令人感動。
先生是一位性情中人。他為人善良、誠懇、注重情誼。他對妻子至愛,對母親至孝,對師長至敬。他能接受他們的愛,深知沒有他們的愛,就沒有自己的一切;更能愛他們,深知這是對他們的最好報答。他書畫藝術的成就和詩詞創作的感人力量都與此相關。他知恩圖報,談及自己的成績,總口必稱陳老校長的恩德,對凡是幫助過他的人以及他們的後代,都盡其所能地予以回報。他對朋友至誠,能向他們敞開心扉,不存蒂芥,不管自己地位多高,都與他們保持純潔童貞的友情。他對晚輩、學生關愛至切,和藹可親,悉心教誨。他常說自己就是在別人的關切和師長的耳提面命中成長起來的。先生的誠摯之心,深厚之情,深深感動著每一個和他交往過的人。
先生操守純粹,道德高尚,為人方正,舉止得體,對事業鍥而不舍地追求,對工作孜孜不倦地努力。他嚴以律己,寬以待人,講究禮貌,平易近人。他從不擺名人架子,尊重一切人,包括普通勞動者和晚輩學生。「直如矢,道所履,平如砥,心所企」,這首硯銘正是他做人的原則。「一拳之石取其堅,一勺之水取其凈」,這是他另一方藏硯的銘文,先生取其「堅凈」二字當作自己書齋的名稱,而這二字也正是他道德操守的生動寫照。
先生性格灑脫,心胸超曠。他從不斤斤計較個人利益,更不計較錢財,對這些身外之物總抱著「難得糊塗」的態度。每遇人生坎坷總能以樂觀的精神、曠達的心胸加以化解,即使在「反右」和「文革」中遭受極不公正的況遇,也能積極向前看,而從不怨天尤人。「寵辱無驚希正鵠」,「何必牢騷常滿腹」,這樣的詩句在他的詩中經常出現,心胸之寬廣令人感佩。他言談風趣,應對機敏,出語幽默,喜開玩笑,凡與他談話的人無不感到是一種享受,無不為他的人格魅力所傾倒。
(轉自:拾取幽閣)

熱點內容
2017年四川數學卷 發布:2025-05-18 00:16:14 瀏覽:719
中國社會科學院暑期 發布:2025-05-17 23:31:35 瀏覽:687
簡單廣場舞教學 發布:2025-05-17 20:37:48 瀏覽:13
二級學科博士點 發布:2025-05-17 19:10:15 瀏覽:125
永興教師招聘 發布:2025-05-17 19:10:15 瀏覽:664
高中教師資格證考試用書 發布:2025-05-17 16:29:17 瀏覽:52
小學教師的條件 發布:2025-05-17 16:21:01 瀏覽:419
教育學教育心理學題庫 發布:2025-05-17 16:14:16 瀏覽:819
夏威夷群島地理位置 發布:2025-05-17 16:10:46 瀏覽:949
奴隸老師漫畫全集 發布:2025-05-17 16:01:34 瀏覽: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