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暑期工詐騙班會
Ⅰ 暑假工被騙了該怎麼辦
現在社會上有些公司就是利用招保安,招服務員等招聘簡單工作,用招聘的方式來騙錢。一見面,告訴你,馬上可以入職了,馬上簽合同,要交三百到五百元服裝費。然後又用各種理由讓你入不了職,然後服裝費是不退給你的。這樣他就強行賣給你了一套服裝。這是一種在社會上已流行了多年的行騙方式了。我記得我約在十多年以前,幫某個人要回了應聘入職保安被騙的五百元服裝費。我當時在全國人大政協兩會上采訪,持有兩會采訪的記者證。對方是害怕我的證件才向我退的款。
你現在的情況,最大的可能。入職公司讓你繼續招人,就讓你繼續行騙。騙每個人三五百塊錢的服裝費。你不願意干,服裝費是不退給你的。這個公司若非真要招聘服務員,所要進行的,就是這樣滾動發展。
你現在要做的最有效的方式:1.到當地的派出所書面報警。2.到當地的工商局書面報警。請你用手機拍下現場的畫面,向這兩個地方報警和投訴。
為什麼要書面報警,因為,招聘公司的人,有可能向派出所和工商局的管理人行賄。他們就會對這樣的事情睜隻眼閉眼不加管理。
你對付推諉,不加管理的辦法。一個是書面報警,另外一個你要明確的告訴接謷人,你若不管,我要向你的領導,或你上級單位反映。他們怕你反應情況讓上級知道了會處理他,會管的。
另外我告訴你,你現在已經知道了,招聘公司的把戲。你可以揭露對方對方,並將向派出所報案,向公司說明,他們迫於壓力,一般馬上會把錢退給你。用他們的話講,叫遇到茬啦,遇到一個騙不了的啦!但你要注意了,這樣的單位有可能留有後手,你說的不好,對方有可能找人來打你。用威脅打人的方式,逼迫你不許報案。
Ⅱ 哪位能給例舉幾個大學生暑期打工受騙的案例謝謝
河南大學一名大二學生和50名同學通過中介去江蘇打工,每人交了200元車費,在江蘇待了兩天卻沒找到工作,不得不返回河南。而陝西西安警方在近期一次行動中,抓獲傳銷人員418名,其中四成是大學生。
陳某是溫州高校大三學生,眼看要畢業了,可是大一時掛的幾門課還沒補過。上網之時陳某認識了一名自稱是黑客的人,稱能侵入其校園網路,幫助陳某修改成績。陳某輕信了該「黑客」的說法,先後共給該人匯款2700元。在發現成績沒有變動後,陳某聯系該「黑客」,「黑客」卻已人間消失。
南陽大二學生鄧某與其他8名同學暑期在某汽車用品公司實習。7天實習期滿後被以未完成任務之由全部辭退。招聘時承諾的底薪800元更是成為泡影。
某個下午,一名30多歲的陌生男子闖進某高校學生宿舍,拿著一本很精緻的筆記本說:「同學,這本筆記本我兩塊錢賣給你,你四塊錢能把它推銷出去嗎?」某學生接過筆記本看了看,質量還不錯,那個人看到學生對他的「誘餌」感興趣,就邊說邊打開他那裝的鼓鼓的書包,「你們看,我這里還有水筆、鋼筆、筆芯、雨傘——全是名牌,一律三塊錢!」見學生對這些東西愛不釋手,他趁熱打鐵:「想你們大學生在學校也不容易,我以低價格賣給你們,你們在學校賣的時候價格可以高一點,我這一包東西可以讓你們最少掙到三四百塊錢!」面對眼前利潤的誘惑,加上很早就羨慕那些靠自己賺錢上大學的人,所以整個宿舍成員達成一致,共同出資,用400塊錢買下了這些東西。可當推銷員走後不久,就發現:一盒200支的筆芯只有七八十支,還都是那些被用膠帶粘在盒壁上的;水筆,也只有外面的一層,裡面夾的全是硬紙,打他留的電話號碼卻是空號。
某大學畢業生劉某應聘了一家電器貿易公司,面試通過後該公司要求劉某交360元服裝費,然後才能進行培訓、上崗。再交完360元錢後,劉某就一直不被安排上崗……
Ⅲ 做暑期工被騙了怎麼辦
這個只能當花錢買教訓了.
這些敢收錢的,都不是正式注冊過的機構,正規機構是不會收錢的,既然這些不是正規機構那也就無從查起的.
記得找工作永遠不要給錢,永遠不要坐他們提供的車等等,要有防範意識
Ⅳ 學生暑期工被騙受害者在哪些年齡段
「黑中介」又大設騙局大學生暑期打工擦亮眼睛
就讀於福建師范大學的女大學生小戴,本來打算在暑期找份短工掙點學費,想不到落入「黑中介」設置的騙局。所幸在本報記者的幫助下,小戴挽回了損失。
「黑中介」故伎重演
1日上午,小戴在古田路的雙福樓前看到一家中介的招聘廣告,上面寫要招收暑期工。找到中介的辦公室後,裡面的工作人員在收取了小戴35元手續費和150元的信息服務費後,讓小戴到台江橋北附近一家叫「福建台江潤新貿易商行」的公司做接線員,並承諾月薪最少有1000元。
第二天一早,小戴找到了「福建台江潤新貿易商行」。小戴說:「一到那邊,那裡的一個婦女又讓我交48元,當時我沒那麼多錢,就只交了20元,隨後她給我開了張錄用單,讓我3日上午再去他們公司簽合同。」
但回到學校的小戴覺得有哪裡不對勁,於是她上網查詢「福建台江潤新貿易商行」的相關信息。「我在網上查到《福州日報》2004年刊登的一篇題為《女大學生暑期打工遭遇困惑》的報道,文章裡面騙人的公司也叫『福建台江潤新貿易商行』,於是我認定我被騙了。」
找工作要找正規中介
3日上午,記者陪同小戴來到福州市勞動保障監察支隊,向工作人員說明了黑中介騙錢的事情經過。在勞動監察支隊工作人員的干預下,小戴要回了被騙的錢財。
據了解,這家「福建台江潤新貿易商行」,工商執照早已過期。他們依靠提供的大量虛假信息,騙取求職者錢財。
記者在調查中發現,在津泰路和東街口存在著大量不具備營業執照和勞動力中介服務許可證的「黑中介」、「黑公司」。
市勞動保障監察支隊長洪曉西說,最近他們接到許多大學生被騙的投訴。暑期已經開始了,許多「黑中介」、「黑公司」紛紛盯上了急於尋找工作的大學生,由於社會經驗不足,大學生很容易就被騙。
洪曉西告訴記者,大學生到中介公司找兼職工作時,應該檢查中介公司的營業執照和職業介紹許可證是否齊全,是否公示詳細的收費標准和監督電話。介紹工作時應和中介公司簽訂《職業介紹協議書》,明確雙方的權利和義務,交費別忘索要發票。
洪曉西還告訴記者,任何用人單位在招工時是不能向求職者收取押金等費用的,如果遇到對方收錢,一定要問清楚這筆錢到底是什麼費用,不合理的堅決不交。 君子協議,未必君子
新疆財經學院學生楊某告訴記者:「放假前,我看到學校信息欄的廣告上說,烏魯木齊市一外語培訓學校要招聘吃苦耐勞、有團隊精神的學生,待遇是工資日結。經過面試後,經理說我合格了,工資每天30元。因為發傳單要求發到各個宿舍樓里,他就要求我再找個男生幫忙。當時說好一天只要干2個小時就可以完成任務,我就找了一個同學。我們一共幹了3天,結果他只付了我60元。我對經理說,不是我們說好給兩份錢的嗎?他說,正常工作制是8個小時,你們共幹了6個小時,還多給你們了呢。我很無奈,也沒辦法。」記者問:「被騙後你有沒有報警?」他說:「沒用的,就幾十元錢,我也不想和他們計較,只能自認倒霉了。」
中介:騙你沒商量
記者采訪的第二位學生是新疆大學的鄭某。他告訴記者:「我們是經自己班裡的學生介紹去臨時打工的,給一家演唱公司做後勤工作,主要是搭檯子和負責裝運。當時和演出公司約定,月工資800元,雙休日去,下周就上班,但必須先交200元的押金,因為是同班同學介紹,我就交了。我們去了8、9個人,還有學校模特隊的,他們交的押金更多,正兒八經都給開了收據。結果交錢後就聯系不上公司負責人了,據為我們介紹工作的同學說,他和那公司負責人也是剛認識。後來一直聯系不上,我們也就報警了,最後聽說他被逮住了。原來那個人是個無業遊民,專門利用他以前所在的公司名義行騙,騙了許多類似我們這樣急於打工的大學生。」記者問:「那你們為什麼答應他呢?」鄭某說:「一是價錢挺誘人的,我們也想自己掙點錢,二是同學介紹的,估計信譽上問題不大,就答應了。」
老師:應理性對待社會實踐
在采訪中記者了解到,大學生被騙的形式五花八門,主要有被騙押金、試用期給僱傭者白幹活、中介收費騙錢、剋扣工資等等。盡管屢屢被騙,可很少有人站出來去維護自己的權益。記者為此專訪了新疆大學心理健康教育咨詢中心的老師劉大勇。
劉大勇說,大學生打工屬於社會實踐。社會實踐是社會對大學生的基本要求,因為他們畢竟要走向社會。但他們大多缺乏社會經驗,容易受騙;有的商家是利用大學生急功近利的心理,設下陷阱。暑假較短,每個學生都想找到一份收入適中的工作,有競爭,所以,一有單位招聘就盲目應聘,缺乏理性分析。還有,大學生存在從眾心理,本來想留校學習的同學看到大家都出去打工掙錢了,就坐不住了,找老鄉、朋友或輕易地相信所謂老鄉、朋友的介紹,結果反而是自投羅網。有的是大學生缺乏自我保護意識。他們不了解勞動法、合同法,又好面子,即使受騙了恐怕也不敢給家人、親戚、朋友說,自己安慰自己,上當受騙,權當交了學費,買點社會經驗;一些騙子就是利用大學生的這種心理來欺騙他們。
為此,劉老師告誡這些大學生,如果去打工,一定先要全面了解即將工作的單位的詳細情況,看這些單位對自己是否合適,對自己的發展是否有利;要是找中介,就要找正規的中介,因為他們被政府有關部門審核過,有信譽,也有保障。同時,大學生還要掌握法律知識,用法律武器保護自己。如果遇到待遇不公、利益沖突,也不要對社會產生負面的認識,要正確的認識社會實踐的意義。 駐濟某高校大二學生小路已經對暑期打工失去了信心。7月初,她在4家中介公司交了會費,至今沒有找到合適的工作機會。她的同學告訴記者,小路還算是幸運的,雖然白交了些錢,畢竟沒有去干冤枉活。
據悉,今年暑假,大學生打工受騙在濟南進入高發期。有過受騙經歷的打工大學生比例非常高,但報案者非常少。警方介紹,此類案件偵破難度極大,大學生打工只有擺正心態,才能擦亮慧眼,以防上當。
類型一
騙局就像搞傳銷
近日,發生在齊魯國際大廈的「奧申案」是眾多騙局中比較典型的一個。所謂濟南奧申文化有限公司7月初招聘兼職人員,進行文字抄錄工作,抄滿一張紙酬勞5元。招聘時,該公司在收取了大量人員每人200元的押金後,該公司消失了。
記者從濟南市歷下區公安分局經偵三隊了解到,此案90%的受害者是在校大學生,目前報案人數已近200人。昨天,記者來到駐濟某高校,與30多名暑假打工同學進行了交流。結果發現,有40%以上的大學生表示自己被騙過,或者身邊有同學被騙。
一些騙子甚至利用不知情的大學生去騙其他同學,導致被騙學生數量成倍增長。大學生小於曾在校門口看到一則招聘廣告,公司的工作人員出示了營業執照和工作證,並很客氣地給小於介紹了公司情況:「我們是為人找工作的中介公司。」小於的工作就是做公司代理去拉攏會員入會,每位會員交15元會費,小於可以從中提成30%。經過一個星期的努力,小於共代辦了40多位會員,並把會費交給了公司。公司人員說提成要到月底一起發。小於在登記本上看到有的代理員拉來了60多位會員,最少的也有十幾位。然而,現在這家公司卻消失了。小於拉攏的會員中,大多數是同學或者其他一些急於找工作的大學生。
類型二
千方百計要收錢
「針對大學生的騙局比以前『更有技術含量』」,一位警官說,這些詐騙者多以注冊公司招工的方式讓應聘者交押金或服裝費、培訓費。還有些是以培訓班的名義讓報名者交錢,然後讓他們在某個時間去某個地方上課,等上課時間一到人們才發現那個地方根本就沒有什麼培訓班。顯然,騙子的手段越來越狡猾,越來越有迷惑性。記者了解到,騙子們往往有正規經營手續,簽定勞動合同,租賃寫字樓;或者打大公司旗號;又或者騙取一部分學生信任,再讓他們去騙別人……不一而足,這些伎倆不僅騙倒了大批社會經驗不足的大學生,甚至一些尋求兼職的中年人也有被騙。
跟打工大學生們交流,騙局案例真不少。大學生小孫跟記者說:「我實在想不到,騙子竟敢打著知名企業的名義騙人。」7月中旬,他看到一則廣告,說某通訊公司招聘。地點在解放橋的一處居民樓里,招聘人員拿著一個拳頭大的黑色塑料製品說:「這是電話留言機,免費送給公司用戶,送出一件5毛,每箱押金100元。」後來,小孫從那家通訊公司了解到,根本沒有這回事。小孫說,要不是當時忙於期末考試,沒時間做兼職,他肯定要上當了。
想想被騙的代價,大學生們憤恨交加。大學生小司就是受騙於「奧申案」。為了多「賺」酬勞,她從每天下午六點一直抄到凌晨三點半,從7月6號到7月21號每天只睡三四個小時。
原因
求職心理太復雜
受騙的大學生們在事後仔細想想,覺得騙局還是有不少破綻的。比如,打著大公司旗號騙人的案例中,如果是免費贈送,該公司直接打電話讓用戶來領就行了,何必費勁讓人送?在「奧申案」中也有疑點:現在什麼樣的公司還需要如此大規模地抄錄文件?
記者了解到,大學生打工的心態比以前更為復雜:有人想掙學費,有人是為了鍛煉,還有人只是為了找一個暑假留在學校的理由,更有一些大學生只是為了和戀人有更多相處的時間……同時,他們潛意識中認為找到打工崗位很容易,又不滿足於家教、服務員等傳統打工崗位,急於涉及更多更時尚、輕松、乃至體面的職業。許多騙局正是摸准了大學生的這種求職心理。
另外,如今各高校對於大學生打工防騙的教育也很不到位,許多學校只是在放暑假的時候囑咐學生注意安全,防止受騙,卻很少有詳細講解。
警方
加強防範最重要
警方介紹,騙子大多是以假身份證去工商局辦理營業執照,追查起來有一定的難度。而因打工受騙的學生又多數沒有選擇報案,讓警方缺乏線索、無處可查。
有關人士提醒,大學生防止受騙主要應把握兩點:一是按有關法規,用人單位不能以任何理由收取應聘者押金;二是面對易於賺錢,薪酬超出勞動付出的工作要小心。以前,「高薪誠聘公關」騙術屢屢得手,如今人們對此普遍有了防範意識,此騙局的危害程度也有所降低。目前,針對大學生的一些騙局正處於「流行期」,大學生們只有加強防範,才不至於被欺騙。 據介紹,6月24日,漳州職業技術學院的7名學生到市區新華南路一家中介所,工作人員收取他們每人50元的中介費,承諾兩天內介紹他們到大型、正規的企業工作,如果找不到合適的崗位,給予退款。交納完中介費後,中介所便介紹他們到「某大型電子廠」工作,可當這些學生找到該電子廠時,才發現是一家規模較小且不正規的小廠,與中介所稱的「大廠」並不相符。後中介又把他們介紹到某集團公司,誰知廠方卻稱不招男工。迫於無奈,7名學生找到中介要求退錢,遭到了拒絕。12315執法人員責令中介所退還介紹費280元。
小李來自徐州,在南京某大學讀書,隨著暑假臨近,他打算打工賺些零用錢,順便也磨練磨練自己。他看到一則廣告稱,有家娛樂管理公司招聘服務員,學生專兼職皆可,工資日結且提供食宿,為此非常心動。小李於是前往中山南路那家公司應聘,工作人員承諾將其安排到酒吧當服務員,主要工作是在包間推銷酒水,指導顧客消費,並稱去酒吧消費的都是富人,每天賺200元錢不成問題。對方還說,考慮到小李是新人,起初會安排兩個熟練師傅教他,所以不用擔心。如此優厚的待遇讓他更是心花怒放,決定嘗試一下。見到小李認可,對方便讓他先交納200元錢管理費,工作中如果酒吧方面找借口辭他,就給退款。小李身上沒帶那麼多錢,經討價還價,公司同意先交100元,然後給他開了收據。應聘手續辦妥後,對方給了一串電話號碼,讓他晚上跟領班聯系即可上崗。當晚7點多,小李到達指定地點見過領班,然後被帶至湖南路一家酒吧大門外,他們那個組共有10多名年輕男孩。一幫人進了酒吧剛坐穩,領班就把他們的管理費收據全部收去,稱要交給酒吧,接著就去查看哪個包廂需要服務。過了大半個小時,領班才又回到座位,讓每人交100元錢作為業務培養費,小李見其他人都交,想到很快賺錢了,稍作猶豫也掏了錢。結果所謂的學習業務知識,就是圍坐在吧台看著人來人往。直到12點,領班以生意不好為由讓小李他們先回去,等第二天再說。
小李滿懷希望而來,錢未賺到又貼進去100元,覺得不能繼續留在酒吧工作,他找到當初的娛樂管理公司要求退錢,對方卻以種種理由推脫,不予退款。無奈,小李只好報警求助,可因收費憑證被領班收回,沒有證據,警方雖認為對方是騙子,卻也無法干預,建議他向勞動局投訴。勞動局又告訴他,該公司是違法經營,得找工商部門去查封,然而工商部門以沒有保留收據為由,不予處理。小李為此折騰了十多天,最後沒討到說法。
根據小李提供的電話,記者與那家娛樂管理公司的薛先生取得聯系。他說,該公司負責很多家酒吧的管理事務,而到酒吧的客人消費大多達到2千元以上,服務員主要是在包間幫客人點歌,並引導其消費,如果小李不能接受這樣的工作,可以去找其協商解決問題。然而當記者追問其到底能否退款時,他卻顧左右而言他。
對於李同學的遭遇以及可能還有很多大學生暑期打工會上當受騙,有關人士提醒說,學生利用暑假兼職賺錢,那種急切的心情可以理解,但是作為大學生應當有明辨是非及判斷真假的能力,還未賺錢倒要先貼一筆錢,這種折本的買賣當然不能去做;其次,大學生體驗生活也是需要的,但最好要選擇一些對口的行當,這樣才能發揮長處,事半功倍;另外就是兼職要找准渠道,大多高校團委或學生會都能提供一些機會,大學生可多予以關注,且盡量不要去人生地不熟的外地,以免陷入某些不法組織的泥潭。
Ⅳ 為什麼學生找暑期工很容易被騙
第一,學生還是普遍都比較單純,缺乏社會經驗,容易相信別人,騙子正是抓住了學生的這個弱點,對學生下手。第二,維權意識差,大部分學生受騙後不知如何處理,又不敢跟父母說,又怕同學笑話,所以受騙後大部分學生選擇忍氣吞聲,無形中更加助長了騙子的囂張氣焰。所以,學生找工作還是應該找正規機構,多打聽詢問別人意見再做決定,然後發現受騙一定要報警,尋求家長、學校、社會的幫助。
Ⅵ 大學生暑假工為什麼會有這么多被騙的 根源在哪
大學生剛步入社會,急於求成,急於展現自己。。。在對對方還不是太熟悉了解的時候,就輕而易舉相信對方了。。所以是很容易上當受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