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師德貢
A. 藏族的主要節日有什麼什麼什麼什麼
藏族的主要節日有藏歷年、逛林卡、雪頓節等多個節日,以下按月份詳細介紹:
正月
1、藏歷年:傳統節日,藏歷正月初一,節期三五天,藏語稱"洛賽"節。
2、祈願大法會(傳大召):正月初三、初四至十五日舉行,紀念釋迦牟尼,藏語稱「莫朗欽茂」。
3、擺花節:每年正月十五日舉行,青海、甘肅兩地的藏民居聚地稱為「酥油花燈節」。
二月
1、送魔節:二月初七日,將化裝成魔鬼模樣的人趕至大夏河對岸,七天內不準返回。
2、亮寶會:二月初八日,曬大佛像,展示各種寶物。
3、「充曲」:二月下旬,也稱小祈願法會或傳小召,展示唐嘎佛像和三大寺的珍貴寶物
三月
1、世輪金剛節:三月十五日,紀念藏歷第一個繞回的第一天(火兔年----公元1027年)。
四月
1、薩葛達瓦節:藏歷四月十五日在龍王潭畔舉行,是紀念釋迦牟尼誕生、成佛、圓寂和2、文成公主進藏的日子,拉卜愣地區僧俗男女不吃、不喝、不說話一天兩夜。
3、浴佛節:四月八日舉行,四川甘孜藏族自治州康定地區的轉山會,祭神祈福拜佛。
五月
1、「桑吉曼拉」節:五月初五日,傳說這一天葯聖要撒下聖水靈葯,上山采葯游山。
2、逛林卡(又稱「贊朗結桑」):五月初一至五月二十日,傳說為世界神靈降臨之日,十五日這天達到高潮,設帳野餐,盡情歌舞,觀賞自然風光。
3、「智達得欽」節:五月初十日,蓮花大師的降生日,山南協扎和洛扎卡曲等地舉行慶祝活動,每年舉行一小慶,十二年為一大慶。
六月
1、「丹伊得欽」(又稱朝山節):六月四日,是釋迦牟尼口授「四大真經」之日,朝佛、誦經、點燈。
七月
1、雪頓節:每年藏歷七月一日舉行,節期四五天,雪頓意為"酸奶宴",又叫喝酸奶子的節日,後來演變成以演藏戲為主,所以又稱"藏戲節"。
2、沐浴節:藏語叫「嘎瑪日吉」(洗澡),在藏歷七月六日到十二日舉行。
八月
1、望果節:西藏人民渴望豐收的傳統節日,在秋收前擇吉日舉行,歷時一到三天,節日一過,便開始秋收。
九月
1、降神節:九月二十二日舉行,人們朝佛,行善,誦經。
十月
1、仙女節:藏語稱「擺拉旦珍」,十月十五日舉行,有多種宗教活動。
2、燃燈節:藏語稱「葛登阿曲」,十月二十五日舉行,這天是宗喀巴圓寂日,晚上各地俗家3、和寺院都在屋頂上點燈,寺院內舉行宗教儀式。
十二月
1、驅鬼節:藏語稱之為「古突」,藏歷十二月二十九日舉行,這一天各地寺廟舉行盛大的跳神活動,家家戶戶打掃衛生,驅鬼銷災,迎接新年。
除以上正規節日以外,藏歷稱每月初八、十五、三十這三天為「聶當傑松」,人們多有轉經禮佛。
B. 可以把那些藏族節日的具體細節描述的清楚些嗎
一、藏族民俗節日
1、藏歷年
藏歷年的確定,是與藏歷的使用有密切的關系的,藏歷年的正式使用,是在九百五十多年前,即農歷丁卯年(公元一0二七年)開始的。從此,藏歷的用法便沿襲下來。
藏歷年是藏族傳統節日。每年藏歷正月一日開始,三至五天不等.藏歷十二月初,人們便開始准備年貨,家家戶戶在水盆中浸泡青稞種子,培育青苗。十二月中旬每家每戶陸續用酥油和白面炸油子餜(卡賽),油餜子的種類很多,有耳朵狀的「古過」,有長形的「那夏」,有圓形的、「布魯」等等。接近年關,每家都要准備一個畫有彩圖的長方體竹素琪瑪五穀斗,斗內裝滿酥油拌成的糌粑、炒麥粒、人參果等食品,上面描上青棵穗、雞冠花和用酥油做的彩花板。並准備一個彩色酥油塑的羊頭。這一切都具有喜慶豐收,預祝來年風調雨順、人畜興旺的含意。除夕前兩天屋內外進行大掃除,擺新卡墊,貼新年畫。二十九晚飯前在灶房正中牆上,用乾麵粉撒上「八吉祥微」。在大門上用石灰粉畫上象徵永恆吉祥的「」字元號,表示人壽糧豐,歲歲平安。除夕晚上,各家在佛像前擺好各種食品,為了使節日期間有充足、豐富的食品,在這天晚上,全家人還忙碌到深夜。這天晚飯,各家要吃面團突巴(古突)。在面團突巴中特意製作幾個包有石子、辣椒、木炭、羊毛等夾心不同的面團,每一種夾心都有一種說法,石子預示心腸硬,木炭預示心黑,辣椒預示嘴如刀,羊毛說明心腸軟。吃到這些夾心的人,均即席吐出引起鬨堂大笑,以助除夕之興。這是一種飲食娛樂活動,無論誰吃到什麼,都必須即席吐出,這往往引起鬨堂大笑,增添了節日的喜慶歡樂氣氛。
到初一這天,將青苗,油餜子、羊頭、五穀斗等擺於佛龕茶幾上,預祝新的一年人壽糧豐。大年初一天不亮,家庭主婦便從河裡背回「吉祥水」,然後喚醒全家人,按輩排位坐定,長輩端來五穀斗每人先抓幾粒,向天拋去,表示祭神,然後依次抓一點送進嘴裡。此後長輩按次序祝「扎西德勒」(吉祥如意),後輩回賀「扎西德勒彭松措」(吉祥如意,功德圓滿)。儀式完畢後,便吃麥片土巴和酥油煮的人參果,接著互敬青稞酒。初一一般禁止掃地,不準說不吉利的話,互不走訪做客。
初二親友之間相互登門拜年祝賀,互贈哈達。男女老少都穿上節目的盛裝,見面互道「扎西德勒」、「節日愉快」,此活動持續三五天。藏歷新年期間,在廣場或空曠的草地上,大家圍成圈兒跳鍋庄舞、弦子舞,在六弦琴、鈸、鑼等樂器的伴奏下,手拉手、人挨人地踏地為節、歡歌而和,孩子們則燃放鞭炮,整個地區沉浸在歡樂、喜慶、祥和的節日氣氛之中。在城鄉演唱藏戲,跳鍋庄和弦子舞。在牧區,牧民們點燃篝火,通宵達旦地盡情歌舞。民間還進行角力、投擲、拔河、賽馬、射箭等活動。
2、沐浴節
沐浴節,藏語叫「嘎瑪日吉」(洗澡),是藏族人民特有的節日,在西藏至少有七八百年的歷史。在藏歷七月六日至十二日舉行,歷時7天。藏族人民按佛教說法,青藏高原的水具有八大優點,即一甘、二涼、三軟、四輕、五清、六不臭,七飲不損喉,八喝不傷腹。因此七月份被人們稱為沐浴的最佳時間。時值夏末秋初,萬里高原風和日麗,天高雲淡。無論是城市、農村還是牧區,男女老少全家出動,來到河邊溪畔歡度一年一度的沐浴節。屆時,藏族人民攜帶帳篷和酥油 茶、青稞酒、糌粑等食品,紛紛來到拉薩河畔、雅魯藏布江邊,來到青藏高原千江萬湖旁爭相下水,盡情在水中嬉戲,游泳。他們在河灘草坪樹蔭下搭起帳篷,圍上帳幕,鋪上卡墊。老年人在河邊洗頭擦身,年輕人在河中洗澡游泳,孩子們在水裡嘻戲打水仗,此時的婦女們也毫無顧忌地盡情沐浴,把身體和全家的衣物都洗得乾乾凈凈。休息時,一家人圍坐在帳篷里,品嘗芳醇的青稞酒和噴香的酥油茶。帳篷里時時飄出陣陣歡聲笑語。沐浴節這七天中,人們不僅天天來到河邊沐浴,還要把家裡所有的被褥統統清洗干凈,所以沐浴節既是藏族人民所喜愛的傳統節日,又是一年一度最徹底的、群眾性的衛生活動。
3、望果節
望果節已有1500多年歷史,是西藏人民渴望豐收的傳統節日。「望果」是藏語譯音,「望」藏語意思是田地、土地,「果」意為轉圈,意為「繞地頭轉圈」。雅魯藏布江中游和拉薩河兩岸的農村,非常盛行過「望果」節,其他地方也有,但節日稱呼有所區別,拉孜、定日一帶,稱為「雅吉」,即舒服的夏日;工布巴拉雪山周圍是半農半牧區,稱為「 幫桑」,即吉祥草地,時間差不多,都在莊稼黃熟,准備開鐮之前舉行。解放前,藏族是在 「鳥王」——大雁南飛的季節到來之前過望果節。望果節是藏族重要的文化現象,關於它的 來歷、儀式、地或性特色 多姿多彩。
相傳早在公元5世紀末,藏王布德貢堅為確保糧食豐收向本教教主請教。教主施旨,讓農民繞田轉圈,由手捧香爐、高舉幡桿的人作前導,由高舉纏繞哈達的木棒和羊右腿的本教教主領路,領著持青稞穗或麥穗的本村鄉民繞地頭數圈後,把各種谷穗插在糧倉和神龕上,祈求風調雨順、五穀豐登。
「望果」節歷時一至三天,於秋收前擇吉日舉行。每年這天,藏族人民都身穿節日盛裝,有的打著彩旗,有的抬著青稞、麥穗紮成的豐收塔, 豐收塔上系著潔白的「哈達」,舉著標語,有的敲鑼打鼓,唱著歌曲和藏戲,有的抬著毛主席像,繞地頭轉圈,繞圈後,人們攜帶帳篷,青稞酒,一邊說古道今,一邊狂歡暢飲,有的還舉辦傳統的賽馬、射箭、賽氂牛、騎馬拾哈達和歌舞、藏戲比賽。商業部門也組織物資交流,供應民族特需商品和日用百貨,收購土特產品。望果節過後,開始了緊張的秋收播種。
4、轉山會
藏族傳統節日,又稱沐佛節、敬山神。流行於甘孜、阿壩藏族地區。每年農歷四月八日誕辰時,有九龍葉水為其沐浴,故又稱沐佛節。每年這一天,甘孜藏區遠近群眾身著民族服裝,匯集到跑馬山上和折多河畔。人們先到寺廟里燃香祈禱,焚燒紙錢。然後轉山祭神,祈求神靈保佑。轉山後,支起帳篷進行野餐,演藏戲。唱民間歌謠,跳鍋庄舞、弦子舞,騎手們還進行跑馬射箭比賽。在此期間,人們還要舉行物資交流活動和其他文化體育活動。
5、採花節南坪縣博峪一帶藏族傳統節日。每年農歷五月初五日舉行,節期兩天。傳說,很久以前博峪是一個荒僻的山溝,人們以採集和狩獵為生,以樹葉和獸皮做衣服。一天,從遠方來了一位叫蓮芝的姑娘,她美麗善良,心靈手巧,教會了當地人們開荒種地和織布縫衣,還采來百合花為人們治病。有一年五月初五 這天,蓮芝上山採花,被鎳風卷下懸崖摔死了。人們很悲傷,便在這一天上山採花紀念她。久而久之,形成了採花節。
6、黃龍寺廟會
黃龍寺廟會是阿壩州藏、羌、回、漢等民族的傳統節日。每年夏歷六月十五日在松潘縣黃龍寺舉行。座落在阿壩州松潘縣岷山南麓叢山中的黃龍寺,它背依海拔5700多米岷山主峰雪寶項,因山頂上的清泉帶著鈣質飛騰而下,鋪滿了一條乳黃色、猶如一條黃龍飛騰而下的自然奇景,鑲嵌著3400多個大小彩地,它們相互連接、五彩交輝。後人建寺,以廟會吸引鄰近省、州、縣信眾朝拜,逐漸形成民俗節日。
每年農歷六月初十起,各地遊人或騎馬,乘車或徒步,帶上炊具、帳篷來到這里旅遊。集會上,人們不但要觀賞黃龍寺的風光,而且舉行藏戲表演、民歌對唱;青年壯士們,還要進行摔跤、射箭等活動。六月十五是節日的高潮,黃龍寺及周圍的山腰林間排滿各種土特產品,形成盛大的物資交流會。老人們進寺燒香,祈祝禱一生平安。年輕人載歌載舞,通宵達旦。
7、牧民節
阿壩州藏族牧民的傳統節日。每年農歷下月初舉行,節期一般為一周。節日前,家家戶戶打掃衛生,在太陽快下山時,將垃圾向西邊倒去,意在讓太陽 的火焰將一切不祥之物燒化。然後,各家准備好青稞酒、酸奶等節日食品。節日的第一天早晨,各家父女爭背吉祥水。然後,用加奶的吉祥水洗臉洗手,用 洗凈的手燒柏香,祈求水草豐盛、牛羊興旺。接著,全家圍坐一起歡宴。節日前三天,各村寨跳舞唱歌,比賽摔跤和進行各種娛樂活動,不出村外。三天後, 人們開始走村串戶,相互祝賀節日快樂。每天夜晚,人們聚集到村寨外,燃起篝火,載歌載舞。
8、俄喜節
為藏族傳統節日,流行於木里縣一帶。節期在每年農歷臘月初七日。傳說,古時候木里一帶很富庶,西藏和雲南的八個藏族支系千里迢迢遷來居住,定居那天,是臘月初七日,人們聚集在一起唱歌跳舞,縱情歡樂。以後,每年這一天都要舉行紀念活動,世代相傳,成為固定節日。節日前一天,各家忙著准備 豐盛的食物。節日這天,全家圍坐在一起,舉杯暢飲。按習慣,要讓貓和狗飽餐一頓,如果它們先吃肉後吃飯,就兆示著來年風調雨,農牧業豐收。夜晚。 人們圍著一堆堆篝火。對唱山歌和跳舞。
9、謝水節
流行於冕寧縣一帶。每年農歷三月初六舉行。其主要內容是求雨和祈子。是日,喇嘛帶上用糌粑做成的青蛙、蛇和癩蛤蟆,每家隨去一二人。來到水溝邊,喇嘛一邊念經一邊把糌粑做的動物放到水中。返回時,大家打著雨具,嚷嚷鬧鬧,表示雨已下起來了。接著,人們去敬一個圓形的塔子。塔內放有一把刀子和一個小鑼鍋,代表生育。久婚無子的婦女向塔神許願,祈求生子。敬塔後生了孩子的儂,該日要去敬塔還願。
10、上九節
流行於寶興縣一帶。每年農歷正月初九舉行。是日,人們匯集到山下,舉辦燈會和表演獅舞等,盡情歡舞高歌。夜晚,舉行別具一格的男女對壘摔跤,結果常常是男敗女勝,引起轟堂大笑,將節日活動推向高潮。
11、賞花節
又稱看花節,流行於馬爾康一帶。每年農歷六月舉行,時間一般3-5天,有的地方長達10餘天。人們帶著食品、帳篷,騎著駿馬,成群結隊到野外遊玩,欣賞山花。他們搭好帳篷,熬好酥油茶,盛滿青梨酒,一邊吃喝,一邊賞花,一邊祝福。晚上,燃起篝火,高歌歡舞。節日期間,還要舉行摔跤、賽馬等活動。也是青年男、女談情說愛的機會。
12、觀花節
藏語叫「若木鳥」,是觀山的意思,每年的農歷六月十八舉行,一般是以各村寨為主,一起下帳房游耍,每次的活動,少則三四天,多則十來天。過觀花節期間,人們向前來參加遊玩的客人敬獻哈達,並熱情地迎進帳房,盛情款待。到了夜晚,男女老少手拉手,在舞隊首領手中的串鈴伴奏下,圍著篝火,踏著優美的舞步,唱著民歌、載歌載舞,以至通宵達旦。
13、賽馬會
流行於紅原縣等地。每年農歷七月一日舉行,節期一天。賽馬是是藏族民眾十分喜愛的一項活動,它不僅是農牧閑暇之餘集合、交流農牧業 生產經驗的場所,而且是藏族人民精神的展示。在所有民間傳承流播的藏族節日中,幾乎都少不了賽馬活動。賽馬不僅以母題形式在節日中顯現,更為重要的是,建立在對馬濃郁信仰之上的藏族人民,就形成了這樣一個民族傳統的 「賽馬節」,並且此項活動有著悠久的歷史。屆時,該縣及附近各地藏族群眾身著傳統的民族服裝,從四面八方直到賽馬場,進行多種形式的賽馬活動。有集體比賽速度的,有分隊進行接力比賽的,有表演跑馬射箭的,有表演賽馬技巧的,十分熱鬧。賽馬結束後,人們就互相交換土特產品。
14、插屋頂旗
插屋頂旗為藏族節日習俗。每到新年,各家即將一面刻有藏文經文的紅黃白三色布旗插在屋頂上。禳災祈福。布旗高低大小不一,色彩也因地而異。有的白布紅邊,有的紅黃相間又飾以黑色條紋。旗面多為長方形,也有方形和三角形的。有將旗綁在旗桿上,有的則扎在樹桿上。有的插一面旗,有的插幾面旗。
15、白馬歌會
為白馬藏人節日習俗。流行於平武縣,每年清明節前後舉行。白馬藏人能歌善舞,傳統的文化活動在漢區的春節期間舉行。隨著經濟的發展和新文化的傳入,他們萌生了創立自己節日的願望。有關部門因勢利導,於1982年舉行辦了首屆山寨歌會。從此約定俗成每年舉辦一次。
16、林卡節
藏語稱「孜木林吉桑」,意為「世界歡樂日」。也有人稱之為「郊宴」。是西藏自治區拉薩、日喀則、昌都等地區藏族人民的傳統娛樂日。每年藏歷五月一日左右舉行,節期不定,有些地方長達十多天。屆時,藏族群眾扶老攜幼,帶上食品、青稞酒、酥油茶、卡墊、帳蓬,以及各種娛樂用具和樂器,來到幽雅恬靜的林卡(藏語音譯,意為園林、花園,其中多植柳樹,所以民間又把逛林卡稱之為「耍柳林子」)。在草坪上、古樹下支起白色的帳蓬,圍上幾塊床單或塑料布,鋪上卡墊,一邊彈六弦琴,一邊喝酥油茶或青稞酒,歡聚野宴。有的打撲克,有的下棋、打克朗球或聊天談笑,還有的在綠草地上歡歌漫舞。此外,節日期間,還要舉行一些宗教儀式和騫馬、射箭等文體活動。
二、藏族宗教節日
1、雪頓節
雪頓節,是西藏藏族人民的重要節日之一,每年藏慶七月一日舉行,為期四、五天。雪頓是藏語譯者,意思是 「酸奶宴」,於是雪頓節便被解釋為喝酸奶子的節日。後來逐漸演變成以演藏戲為主,又稱「藏戲節」。按藏傳佛教格魯派(黃教)的規定,每年藏歷六月十五至七月三十日為禁期,大小寺廟的喇嘛不許外出,以免踩死小蟲,待七月三十日解禁之後方可下山。喇嘛下山時,農牧民拿出酸奶敬獻,形成雪頓節。到17世紀下半葉至18世紀初,清朝皇帝冊封了五世達賴阿旺·羅桑嘉措和五世班禪羅桑意希,賜給金冊、金印,從此西藏的「政教合一」制度進一步鞏固。這時雪頓節開始演出藏戲。達賴喇嘛從布達拉官移居羅布林卡,雪頓節時藏戲班子來到羅布林卡演唱。屆時,拉薩市附近的居民,身著鮮艷的節日盛裝,扶老攜幼,提上酥油桶,帶上酥油茶對來到羅布林卡在繁茂的樹蔭下,搭起色彩斑斕的帷幕。在花香草肥的綠茵上,鋪上新卡墊、地毯,擺上果品佳餚,席地而坐,邊飲邊談,載歌載舞,觀看藏戲,享受節日的歡樂。下午,各家開始串帷幕做客,主人向來賓一敬三口乾一杯的「松准聶塔」(酒禮),唱各種不同曲調的勸酒歌。欲罷,客人將酒三口飲完。敬酒聲、祝福聲、歡笑聲此起彼伏。當晚霞染紅天際時,人們才踏著暮色離開林卡。
近年來,自治區各機關單位還將大型 的文藝活動,學術研討,經貿交流會安排在雪頓節期間,使場面更加熱鬧非凡。
2、大佛瞻仰節
藏族信仰佛教,不少節日均與宗教有關。西藏的日喀則僧俗民眾每年藏歷五月間在扎什倫布寺舉行大佛瞻仰節。
扎什倫布(藏語音譯「吉祥須彌山」)寺,喇嘛教格魯派(黃教)第四大寺。在西藏日喀則尼色日山下,為歷世班禪的駐錫地。
扎什倫布寺的大佛瞻仰節,是由黃教創始人宗喀巴(公元1 3 5 7 -1 4 1 9 )的第子根頓珠巴(公元1 3 9 1 -1 4 7 4 年)於公元1 4 6 8 年創辦的。最初的佛像與展佛台僅有十幾米高。隨著宗教的興盛,從四世班禪洛桑·確吉堅贊(公元1 5 6 7 -1 6 6 2 年)開始,歷代班禪大師都對佛像及展佛台進行更新和擴建,逐漸形成寬闊宏偉的規模。
展佛台建在扎什倫布寺的後山坡上,佛台由磚石水泥砌成,高2 8 米,長4 1 米,四周有石砌圍牆。遠遠望去,猶如寬闊的銀幕。
瞻仰節歷時三日,每天展出不同的佛像,供信徒朝拜瞻仰。第一天,展出「過去佛」,即無量光佛;第二天,展出「現在佛」,即釋迦牟尼;第三天,展出「未來佛」,即吉尊強巴貢波。大佛瞻仰節庄嚴隆重。節日期間,扎什倫布寺的五百名喇嘛身披袈裟,舉行盛大法會。每天清晨將彩緞製成的巨幅佛,捆在梯形木架上,由1 6 人抬起,前有「獅子」引路,後面儀仗隊尾隨,緩緩來到展佛台前。9 時左右,大佛懸掛空中,在陽光下,彩緞光彩奪目,極為壯觀。
節日期間,來自江孜、白朗、薩迦、拉孜、南木林等縣和日喀則各區的僧侶信徒,趕著毛驢、馬車,穿著節日服裝,聚集在扎什倫布寺的門前,瞻仰大佛。
3、牛王會
調牛節是藏族民眾對牛在農業生產中重要地位的認識,他們在日常勞動中培養出對牛的濃烈情感,從而出現了大量的牛文化現象,他們視牛為神,以牛為獻祭神靈的最佳犧牲,於是牛王會也就出現了。牛王會從農歷八月十五日開始,一般延續十多天,有時甚至歷時一個月之久。人數常達千人以上。在牛王會期間,人們請黑叭(巫師)念經、吹氂牛角、宰殺數十頭氂牛或上百隻羊,狂歡濫飲,無比熱鬧。由於牛王會耗資巨大,所以近百年來這種大規模的牛王會僅舉行過一次。參加牛王會的成員都具有共同的血緣關系,它還屬於祖先崇拜的文化節日之列。
4、傳昭大法會
是西藏最大的宗教節日。藏語稱「默郎欽波」或「堅安曲巴」,意為「正月十五供奉」。節期從藏歷正月六日到正月二十日,屆時拉薩哲蚌寺、色拉寺、甘丹寺三大寺的僧人都集中在拉薩大昭寺。各大喇嘛寺都要舉行盛大的酥油花展,以五色酥油塑造各種人物、動物、花卉,大者數尺,小者數寸,做工精美,形象逼真,件件堪稱藝術珍品,這是寺院僧侶的創作與創造。寺院周圍的藏民紛紛到寺院欣賞僧侶們的傑作,觀看酥油花展,並同僧侶一起舉行迎佛、轉經等宗教儀式,具有濃厚的宗教氣氛。
這一節日的來歷,據傳是藏傳佛教格魯派(黃教)創始人宗喀巴為紀念釋迦牟尼、光大佛學,聚集了萬余名僧侶在藏歷正月初八至十五日,在拉薩大昭寺組織了一次發願祈禱大法會,並舉行格西學位考試,西藏其他地方的佛教信仰者也前來朝佛。在此期間,宗喀巴夢見荊棘變為明燈,雜草變為鮮花,山石變為奇珍異寶,寺內奇花異卉、燦爛奪目。宗喀巴為了再現夢境,組織僧侶用酥油塑造各種花卉、樹木、禽獸、人物,連同百盞酥油燈一起供奉在佛像前。此後,規模不斷地擴大和豐富,使祈願大會成一個固定的宗教節日,還十分盛行,其規模不亞於剛創立之時,一直到今天。
5、酥油花燈節
藏歷元月十五日,(2000年2月19日)也是傳昭大法會的最後一天,是藏族人民規模宏大、絢麗繽紛的酥油花燈節。白天,人們到各寺朝佛祈禱;夜晚,拉薩八廓街舉行酥油花燈會,滿街搭起各種花架,上面擺滿有五顏六色的各種神仙、人物鳥獸和花木形象,還有木偶表演。花燈點燃之後,宛若群星降落,閃閃爍爍,一片輝煌。西藏各地方官員、群眾也趕來看花燈。夜間,郊區農人進行載歌載舞,對歌比賽,有時還延續幾天才能結束,這是拉薩最熱鬧,最快活的節日。
6、薩噶達瓦節
藏歷四月十五日(2000年6月16日),是佛教創始人,釋迦牟尼誕辰、成道及圓寂的日子。也是藏族人民的傳統節日,藏歷四月是佛日,因此,用藏語就稱之為「薩噶達瓦」。每年的藏歷這一天,藏族男女身著節日盛裝,按照他們的傳統習俗,成群結隊地匯集在雄偉的布達拉宮背後的龍王譚舉行這聖大的節日,經過長期發展,薩噶達瓦節逐漸演變成為藏族人民春夏遊園和預祝農牧業生產豐收的群眾性節日。在節日期間,人們有的搭起色彩斑斕的帳篷,有的擺上青稞酒,酥油茶, 全家歡歌笑語,小憩於湖邊。接著,藏族青年們圍成圓圈,踏地頓節,歡歌而和。現拉薩市藏戲團及其他文藝團體也來進行文藝演出,為節日助興。
7、祈禱節
祈禱節是藏族地區最為隆重的既是大型宗教活動,也是民間性的節日活動,藏語叫「莫郎切波」。在州內藏區,有兩類這種盛會,一是格魯派的祈禱節;一是藏族原有的宗教,本波教的祈禱節。格魯派的祈禱節與西藏拉薩一帶的祈禱節相同,每年舉行兩次,一次是在農歷六月十五,一次是農歷正月初一至初三。正月的祈禱節比夏季的祈禱節要隆重。州內還有本波教的寺廟和信徒,他們至今還保留著濃厚的原始宗教的習俗。每年也有極為隆重的兩次祈禱節,一次是在農歷六月十三至十五,據說這次祈禱會,是為了紀念在安多地區「降魔建寺」的阿尼雄大師而舉行的,他是本波教的始祖登巴辛繞的弟子。另一次的祈禱節,是在農歷正月十三至十六,在祈禱會上,全寺僧人在活佛的主持下,為這個地區在新的一年裡去災滅禍、五穀豐登、六畜興旺而祈禱、正月十五是祈禱節的高潮期,這天,如松潘本波教寺院尕米寺,前來朝覲的有來自若爾蓋、紅原、九寨溝等地的香客及本地群眾,多達2萬餘人。前來參加盛會的人們,在正月十三或十四要去轉一圈尕米寺後的聖山——小西天。正月十五一早,寺里僧侶喇嘛,披上新袈裟,由寺內樂隊吹響的大、小銅號,隨後全寺和尚齊聚經堂誦經,並由活佛安排這一天各人的責任。近12時,和尚們向前來朝覲的各地香客和觀眾,表演「跳神」節目(也稱訪仙舞),跳神的內容既有歌頌歷史上藏漢團結的故事,也有根據本波教經典故事而編跳的舞等。
8、燃燈節
為了紀念佛教改革家,格魯派創始人,宗喀巴大師的逝世而舉行的活動,於每年農歷八月十五舉行。這天凡屬該教派的各大小寺廟、各村寨牧民,都要在寺院內外的神壇上,家中的經堂里,點酥油燈,晝夜不滅。人們穿上節目的盛裝,群聚在為佛教大師而誦祈願經的寺院前,高誦「六字真經」,向怫的神靈祈願、磕頭,各村寨的男人們騎上馬,帶上早已備好的柏香樹枝,到村旁的神塔前,高誦禱詞,舉行盛大的煨桑儀式。並向天空拋撒印有獅、虎、龍、鵬的「龍達」(風馬),繼而,騎手們為寺院的僧人們和全村寨的人們,表演馬術;男女青年跳起「鍋庄」,老人們坐在看台上邊喝酒、聊天,由歌手唱祝願歌,由能說善唱的藝人說唱藏族民間長詩、格薩爾王傳等,直至圓月升起,人們才扶老攜幼,高唱誦念「六字真經」愉快地回家。
9、扎崇節
扎崇節是阿壩縣藏族人民特有的節日,由宗教活動而演變為民間貿易節日,「扎」是陶器之意,「崇」是市場的意思。所以,它是由交易陶器為主要市場的大型交流會。節日期間引來川、甘、青三省邊界人們集會貿易。它始於18世紀末,阿壩麥桑第九世土官阿木讓,因說要到拉薩去拜佛,但後來卻未能去拉薩,為求佛赦免許諾不行的罪過,在幾位老民的建議下,她把所轄牧民們.集中在一起念「真經」。從此,每年的農歷五月二十日,便成了牧民們聚在一起,誦念「真經」的日期,匯集之地在今縣城處。到了19世紀初,麥桑土官的勢力漸為擴大,所以一年一度全體牧民念「真經」的聚會日,漸漸成了較為隆重的民俗節日。集會上,人們不但要念「真經」,而且村與村之間,舉行各種文體活動,如賽馬、摔跤、跳鍋庄等。並在聚會上,出現了省內外來交易陶器的許多商人,人們對這些陶器大受歡迎。雖然後來在聚會上出現了陶器以外的交易物品,但當時,陶器是市場上的主要商品,所以人們稱之謂「扎崇」 (陶器市場)。
10、藏族拜鷹節
距西藏林芝縣城6公里左右有座聞名全藏的山,它就是苯日山。本日山的山腰上有座苯教寺廟,叫色迦更欽寺,這寺相傳已有1200多年的歷史了。是苯教最古老的寺廟之一。這個寺每年藏歷四月三十日都要過一個傳統的節日——拜鷹節。
據說色迦更欽寺建於公元757年前後,那時前來朝拜的僧俗人等絡繹不絕,但到了1330年左右,它已失去了往日那香火興盛的場面,不僅信教群眾來的少了,就連以前廟里的喇嘛僧人也因多種原因離寺而去。整個寺廟荒涼蕭瑟,毫無生氣。
一名叫多增熱巴珠色的苯教喇嘛為尋求各種門派的真經,訪遍了整個西藏苯教寺院及各門派,打算撰寫苯教的經書。多增熱巴珠色從8歲開始就被認定為活佛,13歲就開始鑽研苯教,收集和撰寫過苯教的經書。這年他路經色迦更欽寺,看到這荒涼的景象,想著苯教將會隱逝,痛心不已。他決心拯救該寺,建章立制,要把所學的苯教的學問在這里弘揚,讓寺廟恢復往昔的輝煌。他把想法告訴寺內的僧人們,大家一致贊同,很快一切活動都緊張有序地展開了。
活佛的想法還沒有完全實現,一場大病奪走了多增熱巴珠我色的生命,臨終前,他把寺內的所有僧人叫到病榻前說:「我去世後,寺廟的事按我的想法辦,我就不再轉世了,一年以後我會變成100隻鷹回來看看你們,看看寺廟,並且以後年年來。」這天是藏歷四月三十日。
翌年的藏歷四月三十日那天,100隻大鷹果然繞苯日山的東面(色迦更欽寺的北側)飛來。圍繞寺廟飛了3 圈,之後就向寺廟的西南方向飛去。年復一年,歲歲如此。人們懷念和感激多增熱巴珠色,並把藏歷四月三十日這一天定為紀念日。每逢這一天,居住在周圍的村民們,男女老少都穿起節日的盛裝,從四面八方來到寺廟,跳起歡快的「切巴(工布)」舞。人們還進行擂台賽,迎接百鷹的到來,祈禱五穀豐登,人畜興旺,最後向百鷹訴說寺廟的情形。之後,全體繞寺轉3圈。據說這一天如果天氣好,苯教的忠實信徒們就能見到翱翔的百鷹。
時光飛逝,不知什麼時候開始,人們拜鷹為神,並定藏歷四月三十日為拜鷹節。
11、藏族曬佛節
C. 何姓最般配的姓氏是什麼
方,
D. 為了周立波離婚,還容忍自己父親被打傷,張潔如今怎麼樣了
一直以來,周立波都是圈內風口浪尖的人物,從他主持《壹周立波秀》開始,他的各種奇葩言論都會不定時成為網路熱議的焦點,當年,周立波一夜之間紅遍上海,一張380元的門票被黃牛炒到3000塊。
梳著小油頭,標志性的襯衫西裝,操著一口上海普通話,周立波的形象便油然而生,周立波的成功,讓自己越發驕傲,禍從口出這一詞語,讓他沒有放在心上。
凈身出戶的張潔如今孤孤單單的帶著兩個女兒,至今依然孑然一人,在經歷了兩次失敗的婚姻之後,張潔終於意識到,生活要靠自己,所以她開始有了自己的事業,並且也都發展得非常好,如今她完全不需要靠男人,也可以將女兒培養的極其優秀。
E. 藏族有哪些傳統節日
藏族節日繁多,基本上每個月都會有節日。藏歷元月,是節日最多也最隆重的月份,在這個月里,幾乎天天都在過節。藏族節日是藏族文化最主要的表現。藏傳佛教在中國西藏已有1300多年的歷史,成為藏族人民生活的一部分,西藏的節日由於受其深刻影響,而具有濃厚的宗教色彩,有的已演化成純粹的宗教節日。
雪頓節,是西藏藏族人民的重要節日之一,每年藏慶七月雪頓節曬佛活動一日舉行,為期四、五天。雪頓是藏語譯者,意思是「酸奶宴」,於是雪頓節便被解釋為喝酸奶的節日。
按藏傳佛教格魯派(黃教)的規定,每年藏歷六月十五至七月三十日為禁期,大小寺廟的喇嘛不許外出,以免踩死小蟲,待七月三十日解禁之後方可下山。喇嘛下山時,農牧民拿出酸奶敬獻,形成雪頓節。
大佛瞻仰節,是西藏的日喀則僧俗民眾每年藏歷五月間在扎什倫布寺舉行大佛瞻仰節。扎什倫布(藏語音譯「吉祥須彌山」)寺,喇嘛教格魯派(黃教)第四大寺。在西藏日喀則尼色日山下,為歷世班禪的駐錫地。
祈禱節是藏族地區最為隆重的既是大型宗教活動,也是民間性的節日活動,藏語叫「莫郎切波」。在州內藏區,有兩類這種盛會,一是格魯派的祈禱節;一是藏族原有的宗教,本波教的祈禱節,這兩個祈禱節相同,每年舉行兩次,一次是在農歷六月十五,一次是農歷正月初一至初三。
拓展資料:
藏族(藏文:བོད་པ་)是中國的56個民族之一,是青藏高原的原住民。在中國境內主要分布在西藏自治區、青海省和四川省西部,雲南迪慶、甘肅甘南等地區,此外印度、不丹、美國、加拿大、歐洲、澳洲等地區也有藏族分布。拉薩是藏族人心中的聖地。目前全世界藏族人口約750萬左右,中國境內約700萬(2016年),藏裔人口保守估計在1000萬以上。
藏族有自己的語言和文字。藏語屬漢藏語系藏緬語族藏語支,分衛藏、康、安多三種方言。
藏族普遍信仰藏傳佛教。公元七世紀佛教從天竺傳入吐蕃,已有1400多年的歷史。藏族人民創造了燦爛的民族文化,在文學、音樂、舞蹈、繪畫、雕塑、建築藝術等方面,留下了極為豐富的文化遺產。藏族雕刻技藝高超。此外藏戲獨具特色,藏醫葯學也是人類重要遺產。
F. 廣州萬達文化旅遊城的項目介紹
萬達文化旅遊城(簡稱「萬達城」),是萬達文化產業集大成者,是萬達集團憑借多年在商業、文化、旅遊產業積累的豐富經驗,世界創新的首個特大型文化旅遊商業綜合項目,具有項目創意世界唯一、設計團隊大師組合、萬達擁有知識產權三大特點。
萬達城融合全球頂尖文化、旅遊、商業、生活理念,包括超大型萬達茂、大型室外主題公園、酒店群、大型舞台秀、酒吧街等內容,是萬達集團將全球優秀的商業地產開發模式通過研究比對,賦予項目具有特色的文化內涵,同時將旅遊、觀光功能結合起來的巨無霸型商業消費王國。
萬達城單一個體投資逾200億以上,提供2萬個以上的就業機會,成為一線、二線城市提升競爭力的城市名片!已開工建設萬達城項目9個,包括:廣州萬達文化旅遊城、哈爾濱萬達文化旅遊城、南昌萬達文化旅遊城、合肥萬達文化旅遊城、青島東方影都、無錫萬達文化旅遊城、西雙版納國際度假區、長白山國際度假區、武漢中央文化區。
廣州萬達城是萬達集團首次在一線城市布局的萬達城項目,總投資達到500億元。
迄今為止,萬達已在在全國布局九個萬達城項目,總投資額達到3250億元。
廣州萬達城位於廣州市花都區,致力打造全球首創的特大型文化旅遊商業綜合項目,規劃文化旅遊區和旅遊新城兩大板塊。
廣州萬達城部分業態展示:
未來科技秀場是廣州萬達城獨創的綜合舞台表演形式,由國際大師弗蘭克·德貢親手打造。秀場將高科技舞台機械與量身定製的劇院建築、設備的運用融為一體,形成戲劇性的科技呈現,讓機械跳舞,讓科技融入表演。
國際大師團隊、高新科技、全新的表演形式使廣州萬達城秀場的表演超越了世界所有的演藝水平,它必將帶給觀眾超越時代的視覺盛宴,感受到未來科技的魅力。廣州萬達城未來科技秀場,超越拉斯維加斯「O」秀、「夢」秀和澳門「水舞間」秀。
國際星級酒店群佔地20萬平方米,規劃3個度假酒店,包括1個六星級度假酒店,2個四星級度假酒店,共有1500間客房,2500個床位。萬達集團擁有中國最大的五星級酒店品牌管理運營公司,擁有五星級酒店品牌萬達嘉華、超五星級酒店品牌萬達文華和頂級酒店品牌萬達瑞華,強大的實力奠定了廣州萬達城星級酒店優秀的基因,酒店配置兼顧高端商旅和普通遊客需要,成為滿足文化旅遊、商務接待需求的世界級城市會客廳。
濱湖酒吧街建築面積1.5萬平方米,引進15家國內外著名酒吧、音樂吧品牌,展示不同國度的酒吧文化,提供現代休閑生活方式。廣州萬達城濱湖酒吧街將成為時尚休閑文化的領航者,也將成為潮男潮女新的聚居地,華南時尚休閑新勝地。
更多業態正在規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