偕全體師生
㈠ 形容師生情感和諧的詞語
良師益友 尊師重教 師恩難忘 舐讀之愛 友情:八拜之交 情深厚誼 高深厚誼 情深義重 惜別:依依不捨 戀戀不舍 難舍難分 依依惜別 良師益友 尊師重教 師恩難忘 師恩圖報 一日為師,終生為父 恩重如山 ...
※捧著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
※千教萬教,教人求真; 千學萬學,學做真人
※教育是立國的根本。
※教員的天職是變化的,自化化人。
※行動是老子,知識是兒子,創造是孫子。
※做個真正的人,第一就要有思想。
※道德是做人的根本。根本一壞,縱然你有一些學問的本領,也無甚用處。並且,沒有道德的人,學問和本領愈大,就能為非作惡愈大。
※教育就是社會改造,教師就是社會改造的領導者。在教師手裡操著幼年人的命運,便操縱著民族和人類的命運。
※校長是一個學校的靈魂。要想評論一個學校,先要評論他的校長。
※教育就是教人做人,教人做好人,做好國民的意思。
※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動,唯獨從心裡發出來的,才能打到心的深處。
※教的人盡義務,就能和學的人發生一種很寶貴的友誼。
※我要有一句話奉勸辦學同志,這句話就是「待學生如親子弟。」
親民親物親赤子,問古問今問未來。
※為了苦孩,甘為駱駝。於人有益,牛馬也做。
※我們做教師的人,必須天天學習,天天進行再教育,才能有教學之樂而無教學之苦。自己在民主傷風上精進不已,才能以身作則,宏收教化流行之效。
※教學做是一件事,不是三件事。我們要在做上教,在做上學。在做上教的是先生;在做上學的是學生。從先生對學生的關系說:做便是學。先生拿做來教,乃是真教;學生拿做來學,方是實學。不在做上用工夫,教因不成為教,學也不成為學。
※好教育應當給學生一種技能,便他可以貢獻社會。換言之,好教育是養成學生技能的教育,使學生可以獨立生活。
※教師對學生,學生對教師,教師對教師,學生對學生,精神都要融洽,都要知無不言,言地不盡。一校園中,人與人的隔閡完全打通,才算是真正精神交通,才算是真正的人格教育。
※只有校長、教師、學生、工友團結起來,共同努力,才能造成一個民主的學校。
※……教師們應該花一些時間到農民中間去體驗生活,向他們學習,和他們同甘共苦。
※……要和學生家庭聯絡。……把學校與家庭構成一體,彼此可以來往,教師不再孤立,學校也不再和社會隔膜,而能真正地通出教育的電流,碰出教育的火花,發出教育的力量。
教師的服務精神系教育的命脈。金錢主義,最足破壞教師職業的尊貴。
※全校教職員要偕同舊生以身作則,拿全副精神來同化新生。……教職員一定要和學生共甘苦,共生活,共造校風,共守校規,斷不能有一個例外。
㈢ 為什麼建立和諧的師生關系
好的師生關系激勵你 讓你有去學校的動力 心理上也會輕松愉快 接受事物的效率也高了 如果老師一直責怪你 你又一直和老師唱反調 你們雙方 你會有心理陰影 會看到這個老師就有點後怕 上課也會提心吊膽 而老師也會很頭痛的 可能會影響到老師的心情和上課質量 所以好的學習質量和美好的校園生活 要雙方來維持 我覺得 最重要的還是自己要爭氣 就算成績不怎麼好 但別人都看到你努力了 老師 同學 都會支持你的
㈣ 構建和諧師生關系的宣傳標語
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
投之以木桃,報之以瓊瑤。
一日為師,終身為報。
㈤ 關於和諧師生關系的詩歌
那裡曾經是燦爛的鮮花
今天,那是一團枯草
那裡曾經有純潔的少年
今天,不見了自然的笑臉
這里的牌坊很好看
寫著園丁
這里的標語很好聽
叫做靈魂的engineer
這里沒有真相
聰明人終究聰明
愚笨的繼續悲情
你利用我,我玩弄你
這里是一顆和諧的心
㈥ 周口一鄉村老師結婚收到了全體學生的美好祝願,你如何看待這樣的師生情
周口一鄉村老師結婚收到了全體學生的美好祝願,我認為這一種師生情是非常令人動容和羨慕的,作為一名鄉村老師我認為是非常偉大的,我們都知道,鄉村的教育環境和教育設施其實是不如我們的城市的,這也就導致了鄉村的孩子在接受教育的程度上是要低於我們的城市孩子的,這對於鄉村孩子的發展來說是非常不利的,鄉村教師其實就是起到一個教書育人,把知識帶到鄉村的作用,對於鄉村孩子來說其實是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的。
可以說鄉村老師一定程度上能夠幫助鄉村孩子走出大山,讓鄉村孩子能夠有機會通過自己的努力改變自己的命運。全體學生的美好祝願可以看出這一名鄉村老師在孩子們的心目當中是有著非常重要的地位的,這一名老師平時和學生的關系一定非常融洽。
㈦ 什麼是和諧師生關系
和諧師生關系應該是教師和學生在人格上是平等的、在交互活動中是民主的、在相處的氛圍上是融洽的。它的核心是師生心理相容,心靈的互相接納,形成師生至愛的、真摯的情感關系。它的宗旨是本著學生自主性精神,使他們的人格得到充分發展。它應該體現在:一方面,學生在與教師相互尊重、合作、信任中全面發展自己,獲得成就感與生命價值的體驗,獲得人際關系的積極實踐,逐步完成自由個性和健康人格的確立;另一方面,教師通過教育教學活動,讓每個學生都能感受到自主的尊嚴,感受到心靈成長的愉悅。
㈧ 執子之手什麼意思可以用在師生間嗎
我認為不可,因為很容易讓聽的人聯想到下一句:與子偕老
和你一起變老
這種話只能對戀人說。
㈨ 和諧師生關系的名言
教師基於他教導學生的道義上的權利,對學生懷著真摯誠懇的感情,這正是激勵學生要實現成為一個好人的志向的生氣蓬勃的力量。真正的教育者很少直接對自己的學生說:你們可要成為好人啊。學生是從教師深厚而真摯的感情中體會到他的善良用心的。 —— 蘇霍姆林斯基 (蘇)《和青年校長的談話》
13) 做老師的人經常在那裡假裝一副師長的尊嚴樣子,企圖讓學生把他看作一個十全十美的完人。這個做法的效果適得其反。他們怎麼不明白,正是因為他們想樹立他們的威信,他們才反而摧毀了他們的威信。——盧梭(法)《愛彌兒——論教育》
14) 教師第一件要做的事,就是要贏得孩子們的信任和熱情。我相信,假如我做到了這一點,一切其餘的問題也會隨著解決了。——裴斯泰洛齊(瑞)《與友人談斯坦茲經驗的信》
4) 教師在學校中並不是要給兒童強加某種概念,或形成某種習慣,而是作為集體的一個成員來選擇對於兒童起著作用的影響,並幫助兒童對這些影響作出適當的反應。——杜威(美) 《杜威教育論著選》
㈩ 為促進和諧的師生關系,學生應該怎麼做十萬火急!
前不久,一份關於中學生心理狀況的調查報告顯示:當心理存在問題時只有2.06%的同學願意向老師傾訴;在對待老師批評這個問題上有近三成的同學認為老師是可恨的,有意挑自己的毛病。雖然這份調查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但聯想到在許多學校部分師生之間公開對立,學生對老師出言不遜、甚至揚言報復(有的確實做了),這樣的事情時有發生,讓我們不得不重新審視師生關系這一古老而嶄新的話題。
一、構建和諧師生關系是時代發展、教育改革的必然
師生關系,是社會關系體系中一個多因素的關系體系,既反映了社會經濟、政治、道德關系,又包含有為達到教育目標,完成教學任務的教與學的關系,也有情感行為的心理關系等。
師生關系必然同一定的經濟基礎相聯系並為之服務。在農業經濟時代、工業經濟時代的大部分時期教師處於「傳道、授業、解惑」的主體,是主宰、是權威,學生只能被動地接受知識,師生關系必然體現著「師道尊嚴」。到了後工業經濟時代,由於知識經濟的到來,對個性發展的要求已日益強烈。教育途徑的不斷拓寬,教育管理和教育手段已逐步現代化、科學化,以教師為主體的活動舞台已逐漸被學生佔領。因此,舊的師生關系勢必遭受強烈的沖擊甚至瓦解。
從教育改革的角度看,現代教育思想更注重「以人為本」,更注重培養學生能力和開發學生的智力,教育的過程是雙方互動、共同促進和提高的過程。師生關系作為學校環境中最重要的人際關系貫穿整個教育教學過程,這一關系處理的好壞直接關繫到教育教學的效果、學校培養目標的實現,關繫到學生的心理健康和全面發展。
在教育教學過程中,如果師生關系處於一種平等、信任、理解的狀態,那麼它所營造的和諧、愉悅的教育氛圍必然會產生良好的教育效果;從學生的發展角度看,擁有交流能力、合作意識是事業取得成功的必要條件。優化師生關系可以為學生健全人格的形成與綜合素質的提高打下基礎。
所以構建和諧師生關系是時代發展、教育改革的必然。
二、和諧師生關系構建的理念
和諧師生關系應該是教師和學生在人格上是平等的、在交互活動中是民主的、在相處的氛圍上是融洽的。它的核心是師生心理相容,心靈的互相接納,形成師生至愛的、真摯的情感關系。它的宗旨是本著學生自主性精神,使他們的人格得到充分發展。它應該體現在:一方面,學生在與教師相互尊重、合作、信任中全面發展自己,獲得成就感與生命價值的體驗,獲得人際關系的積極實踐,逐步完成自由個性和健康人格的確立;另一方面,教師通過教育教學活動,讓每個學生都能感受到自主的尊嚴,感受到心靈成長的愉悅。
三、對影響構建和諧師生關系因素的分析
知識的傳授渠道在不斷的拓寬而感情的大門卻在不斷的縮小,這不是危言聳聽。多年來因受「天地君親師」、「師徒如父子」和「嚴師出高徒」等傳統思想的影響;尤其是在「應試教育」的沉重壓力下,師生關系被扭曲、師生對立的現象屢見不鮮主要體現在:
1、「師道尊嚴」的傳統觀念在個別教師中仍然存在,他們放不下架子,不能平等對待學生導致師生關系緊張。同時部分教師在管理、溝通上缺乏藝術,以管代教、以堵代疏,以批評代替教育的做法挫傷學生的自尊心,使得他們的行為得不到理解,拉大了師生間的距離,並造成學生的封閉心理或逆反心理。
2、在教學成績這座大山的重壓下,教師和學生都為「分」疲於奔命。不合實際的高要求,超負荷的作業量使得部分學生、教師都承受著巨大的心理壓力。而部分教師對學習成績不甚理想、不聽話的學生諷刺挖苦,甚至變相體罰,使得那些學生受到排擠,個性、心理受到壓抑,找不到成功的陽光,於是煩學、厭學、逃學。一邊是負有責任心的教師在強制學生學習;另一邊是喪失選擇自由被迫學習的學生把教師的行為看成是壓抑、侵犯,久而久之師生關系緊張、尖銳。
3、由於網路教育的到來,使得學生接受信息的渠道拓寬,從學校教學渠道獲取信息的比例減低。而教師由於繁忙的工作獲取社會信息量相對不足使得學生對教師的信任度和滿意度降低。
4、成績至上的評價方式根深蒂固,而全面客觀的評價體系無法得到落實,使得部分學生的全面發展和個人潛能被忽視了,也造成師生關系的疏遠。
扭曲師生關系的因素有種種,但它的根源在於我們教育思想觀念的偏差和行為方式的不當。長此以往勢必嚴重影響素質教育的開展。可以說,構建新型師生關系是素質教育必須具備的先決條件。
四、構建和諧師生關系的幾點體會
在幾年的教育教學活動中,我體會到要構建和諧師生關系應注意以下幾點:
1、要熱愛學生。「教育不能沒有愛,沒有愛就沒有教育」,愛是教育的靈魂。只有熱愛學生,才能正確對待、寬容學生所犯的錯誤,才能耐心的去雕塑每一位學生。剛當班主任時,對那些所謂的「差生」我一直不知道怎樣才能讓他們熱愛念書。直到我發現一位老教師經常在放學後將那些學生請到辦公室對他們進行認真地輔導,發現他總是讓這些學生幫助他板書,並在其他老師面前表揚他們。慢慢地,讓人驚喜的事情發生了:這些學生竟開始主動問老師問題了,遲到的現象少了,上課不再病懨懨了,成績也有了一定的提高。看到那些學生的進步我才發現原來愛學生雖然很難但它是多麼的重要。
2、給學生以尊重。尊重比熱愛更為重要。因為給學生以尊重學生才能感受師生的平等,才能感受自尊的存在。一旦他們認為失去自尊他們就會失去向上的動力,精神的支柱,由此導致消沉。反之,他們就會獲得向上的動力源泉。記得在一次集體勞動結束後,我在全體學生的前表揚了一位性格內向、平常說話聲音很小的男生,我說:「男同學勞動時應該向他學習才能體現男子漢的魄力。」沒想到從那以後這位平常不愛表現、成績不是很好的學生在各種集體活動中表現越來越出色,成績也穩步提高,與我的關系也一下子拉近了好多。我一直無法理解這是為什麼。直到有一次在與他的家長溝通中我才明白這是怎麼回事:原來由於他說話聲音小,很多學生都說他「娘娘腔」。沒想到一次不經意的表揚竟然會改變他。為此,我們要尊重學生的人格、意願、隱私權等等,採用一切的方式肯定學生,賞識學生。
3、對學生要有研究。正如蘇霍姆林斯基所講的「盡可能深入的了解每個孩子的精神世界——這是教師和校長的首條金科玉律」。只有了解學生的社會、家庭背景、個性差異、興趣愛好、心理變化、發展特點,我們才有與學生相處的基礎。有一次我得知班上有幾位家庭經濟困難的學生就決定替他們向學校申請困難補助,當我通知他們去領困難補貼時,看到他們那驚訝而又感激的神情,我也感受到了分享幸福的快樂,我一直認為那是我做得最成功的一件事。
4、讓學生當主人。知識最終要靠學生自己去掌握,做人最終要學生自己去做。這就決定了學生的主體地位。因此應該讓學生主動參與實踐,學會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成才,才能使學生的個性得到全面展示。我們學校有很多班級採用了多套班幹部輪流制,讓更多的學生參與民主管理,獲得了學生的好評,並收到良好的效果,避免了師生間被動的關系。
5、改變自己。師生關系是對立統一的,教師處於矛盾的主要方面,在運動變化中起著主導作用。因此,構建良好的師生關系關鍵在於教師。作為教師首先應該結合自身的工作轉變觀念,加強自身修養,提高師德素養和教學能力,以高尚的品格和過硬的素質去感染學生,征服學生。很多教師就是因為這點讓他們每到一個新的班級都會獲得學生的一片歡呼。其次,應該做好角色的轉換。在素質教育中教師不再是獨奏者而應是伴奏者,舞台的中心應該是學生,教師的任務是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而不是學生的監督者。這一點從我校開展的「雙主一本」教學模式和研究性學習獲得了良好的教育效果中得到了充分的體現。
綜上所述,和諧師生關系的確立更多的有賴於教師自身觀念的更新和素質的提高,人格的不斷健全和完善;有賴於教師對學生無微不至的愛和時時刻刻的尊重。相信和諧師生關系的建立將會迸發出強勁的教育能量,促進教育效果的不斷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