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師生師德 » 育兒文章暑期

育兒文章暑期

發布時間: 2021-08-19 14:18:38

㈠ 想寫點育兒經驗的文章,請問如何

我覺得寫好育兒經驗最基本的要求是了解孩子,通過對孩子的衣食住行用以及他的學習過程進行一種記錄,並且在記錄體現一種父母的教育孩子的經驗。這方面的文章你可以搜.索「合璧兒」,裡面有很多媽媽寫的育兒經驗,你可以參照學習下。

㈡ 幼兒園育兒文章怎麼

關於育兒經驗的文章 每個家長都希望把自己的孩子培養成一名很優秀的人,但是很多家長喜歡抱怨,喜歡找理由:說孩子這不好那不好,說自己孩子如何難教,或者說自己沒文化、家裡條件不好,沒時間等等,包括我自己以前也是這樣。但是我覺得想要教育好自己的孩子,首先得教育好自己,改變自己的教育方式,才能讓孩子更好地發展。 我覺得最基本的一點就是必須接納自己的孩子。不管孩子的表現是好或者不好,學習是好是差,都得接納她,只有接納了孩子今天的表現,才能心平氣和,不帶情緒地和孩子說話。我相信有很多家長一看到孩子表現不好就控制不了自己的情緒,指責或者打罵孩子,因我以前也是這樣,結果孩子越來越叛逆,越來越和我對著干。而且抵觸我說的話,也不喜歡我。後來我反思了自己,是不是我自己對孩子太嚴厲,結果造成孩子的心裡負擔?孩子怕我不是一件好事。必須接納孩子,這樣孩子才能接納你。溝通和教育才能開始。不要做一個家長式的家長,而應該做一個朋友式的家長,讓孩子覺得和你是平等的,這樣,孩子有什麼話都會跟父母講,這樣我們才能及時掌握孩子的動向。 其次我覺得培養孩子的興趣很重要,做練習的時候,我們盡量少出難題給她做,而讓她做些簡單基礎題目,一來,簡單的題目做的多了,稍難的題目也自然會做了,學習能力與學習興趣也上去了,二來,簡單的題目做的多了,正確率高了,也提升了她的自信心和成功感。 還有一點我覺得也相當重要,就是要養成孩子良好的學習習慣,讓她獨立地完成作業。我們要檢查孩子的作業,但是我們只要檢查作業完成的情況,至於錯對,我們做家長的盡量不要插手,不要去輔導孩子做作業,有可能這樣做結果是孩子最後答案錯了,但是這樣做最大的好處是孩子能夠自己負起學習的責任,因為我們老是輔導孩子作業,這樣會培養孩子的依賴性,一旦碰到稍有困難的題目就不願動腦子想,我女兒就是這樣。所以雖然每天交上去的作業准確率很高,但是很多都是在我的輔導下完成的,我每次輔導她的時候,她就好像一副事不關己的樣子,所以是今天教會明天忘,很不上心。而且輔導孩子也不好,因為現在的教材和以前都不一樣,家長也不能正確地引導孩子,有時候可能要誤導,反而增加了老師的負擔。如果家長和我一樣有這種習慣,千萬要改正,因為這很不利於孩子成長。 最近看了一本關於家庭教育的書,其中講到的一點我覺得對我們家長也是滿重要的,就是要學會閉嘴。什麼叫閉嘴?就是很多家長一看到孩子的問題就喜歡喋喋不休地說和罵,而且無法控制自己,總是給孩子負面的強化,這是最不好的習慣,也是中國家長最大的「毛病」。因為家長每抱怨,啰嗦,指責孩子一次,就會負面強化孩子問題多一次,所以這種看似好的教育方法,恰恰使孩子更加叛逆,使問題越來越明顯,直至形成不良習慣。所以我們要學會閉嘴,閉嘴不是不說話,而是不要急於說話,先停下來思考,如何正確地說話和把話說正確。孩子是誇出來的,要正面地強化孩子,多贊揚他的優點,慢慢地他的缺點就會變小了。 結尾處,我想引用書中的關於教育孩子六字訣:多想,少說,少做。「多想」就是多思考多總結多悟,遇到孩子有問題先「閉嘴」,先停下來思考,想清楚再來跟孩子說和教孩子怎麼做; 「少說」就是少抱怨,少啰嗦,少說教,少責罵。對孩子多肯定多鼓勵,多發現孩子的優點和進步。「少做」就是少幫孩子做事情,孩子遇到困難少伸手幫孩子處理,多讓孩子自己去嘗試解決,培養孩子獨立面對困難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每個孩子都是不同的,只要我們用心並養成思考的習慣,相信大家都能教育好自己的孩子!

㈢ 育兒文章 教育常識

育兒早教 做為一個新媽媽,你有沒有反省過在孩子人生最重要的頭三年,怎樣去引導他?他能保持強烈的探索慾望嗎,他的專注力會不會被破壞?他的學習能力強嗎?遇到困難他是退縮不前還是自己找到解決問題的辦法?他能始終保持自信、健康的心靈嗎?也許提的這些問題大家都不在意,有人會問:你能讓孩子三歲時背一百首唐詩兒歌嗎?能讓三歲的孩子從1數到1000嗎?能讓三歲的孩子認幾千個漢字嗎?老實告訴大家,不能,不能。 這位早教筆者做准媽媽時也曾盲目熱衷於了解幼兒識字法、背圓周率後一千位數等有關神童教育的理論和方法。後來隨著對各種不同體系教育理論的逐步了解,對自己孩子的教育實踐逐步展開後,才知道世上的神童不多見,常見的是普普通通的平常人。大部分所謂的神童都只側重於知識的灌輸,這樣往往違背了人的內在成長規律,孩子將失去其他方面發展的機會。清華學子用硫酸潑傷狗熊的事件給我們敲響的警鍾是:現代的孩子智商都不低,情商的同步培育才能讓孩子真正享受到健康、快樂的人生。 所以現在應該只有一個目的:要培養一個人格健全、智商和情商全面發展、心理健康的合格的公民。如果大部分家庭能夠達成目標,對於整個社會來說,就是件非常了不起的事了。把一個孩子培養成具有堅強的意志、具有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擁有良好的人際關系,具有良好的學習習慣,自信大方、善良勇敢、內心快樂,有愛心的人,打下這樣的人格基礎,進入小學、中學,對於學校里的那些知識性的學習是完全沒問題的。 下面是現代父母早期教育中出現的問題和誤區: 一、不知道孩子在0-6歲時存在各種敏感期,把孩子在敏感期的表現當成不乖的行為斥責孩子,違背了孩子的天性,造成他的痛苦,留下心理隱患。 孩子在0-6歲時存在各種各樣的敏感期,所謂敏感期是指0-6歲的成長過程中,兒童受內在生命力的驅使,在某個時間段內,反復操作某一動作或反復學習某一項能力,並且學習能力特別強的時期。有依戀形成的敏感期、口腔敏感期、手腿腳等動作的敏感期、語言的敏感期、細微事物的敏感期、肌膚觸摸的敏感期、執拗和完美的敏感期、秩序的敏感期、數學敏感期、繪畫敏感期等等。 出生不久持續到一歲多一點,是口腔敏感期。無論成人怎麼阻止,孩子總把手放進嘴巴,而且吃得津津有味。成人千萬不要認為不幹凈而去阻止孩子,否則會留下心理隱患。成人要做的就是保證入口的東西相對干凈就行,而且最好能提供不同的東西讓孩子用口腔去探索!這個階段的孩子就是依靠口腔去探索這個世界的,如果順利渡過,以後再也不會用嘴啃食物之外的東西。有些孩子進入幼兒園、小學仍改不掉吸吮手指或其他物品的習慣,甚至延伸成別的不良行為,例如:愛吃零食、吐口水、罵臟話!都在一定程度與口腔敏感期沒過好有關。 和口腔敏感期後期重疊的是手的敏感期,在手的敏感期時愛用手扔東西、用手指摳小窟窿,甚至打人(其實從孩子的角度來說只是在進行手臂肌肉運動的練習)。與手的敏感期後期重疊的是腿的敏感期,有時候常常兩三個敏感期同時交叉出現。 兩歲多的孩子進入物權意識的敏感期,常常說「這是我的」「那是我的」,什麼東西都不肯和別人分享,甚至媽媽也要不到他手裡的東西。親愛的爸爸媽媽千萬不要認為孩子自私,非要想辦法把他這毛病改掉不可。其實這是在進行物權歸屬的練習,通過對物品歸屬權的確認,來認知他與物品的關系。國外的教育專家常說兩歲孩子的哲學是「我的我的,什麼都是我的」。我們也應該理解這個階段孩子的行為,而不是亂貼標簽。 順利渡過物權意識敏感期的做法是,在孩子表現特別明顯時不要和他較真順著他即可。這個時間差不多要三四個月(視孩子情況不同而定)。之後尋找到適當的機會,即別的孩子與自家孩子分享玩具的時候,提醒他:「小朋友把玩具分給你玩,你高興嗎?」當他點頭時再告訴他「你把玩具分給別人玩,他們也很高興」。就此可以打住,別馬上強迫孩子。如此反復幾次之後,讓他嘗試把玩具分給別的孩子,通過練習他知道玩具是屬於他的,分給別人玩之後還是會要得回來,和別人分享大家都快樂,這樣他就慢慢願意分享了。大部分孩子在三周歲前後進入分享階段。 注意1:處在強烈的物權意識確認期的孩子,大人千萬不要去逗引孩子,強搶孩子手中的東西,讓他哇哇大哭,然後羞他「你真小氣!」這是絕對不可以的行為! 注意2:當孩子能分享的時候,把東西分給我們吃,我們一定要接受,不要說「我是逗你的,我不吃,你吃吧」,這樣就是拒絕孩子的分享,將給孩子帶來的感覺是失望,孩子就會把分享和失望聯系在一起而享受不到分享的快樂,慢慢就不願意分享了。 三四歲的孩子進入秩序、完美、執拗的敏感期,成人把一塊餅掰掉一點給孩子,孩子會哭鬧不止拒絕接受,成人千萬不要認為孩子自私,那是完美的敏感期,我們破壞了孩子對圓的感覺。 其他各個敏感期各有各的表現,比如五六歲時有一個崇拜和被崇拜敏感期、婚姻敏感期等等,只有讓孩子順利自然地渡過,才會保持健康的心態。這些內容家長可參考孫瑞雪老師的《捕捉孩子的敏感期》,書中有詳細的論述,此書家庭必備家長必讀。 二、錯把知識灌輸當早教,總是用「教」的方法引起孩子的抵觸情緒。 人們常說三歲以前是最重要的時期,這個時期不是讓孩子學會多少知識,而是心理成長最重要的時期。心理成長才是早教的重要內容,健康的心靈是一生幸福的源泉。這個時期溺愛孩子,以孩子為中心,讓他吃獨食,為他包辦一切事物,不尊重他,輕易地提前地滿足他物質的需要,而忽略他內心的感受等等,這種重物質滿足輕精神滋養的方式,只能培養出一個不健康不獨立的孩子。 不要教孩子,只要示範。對於不教孩子,可能很多人認為我在瞎說,這個說法在我剛剛接觸之初也不理解,我經歷了整整兩年,通過大量的觀察和實踐才明白孩子真的不是「教」出來的。舉個例子:當客人和小寶寶打招呼時,孩子沒有回應,成人通常出於禮貌和面子,都會督促說「叫啊,怎麼不叫阿姨,怎麼不回答,你應該叫阿姨呀,你這孩子就是這樣」等等,這樣做就是教,教就會給孩子壓力。如果一邊教還一邊指責,那更是折磨孩子。我們只要模仿孩子的口氣回應即可:「阿姨,你好!」或者是「阿姨,再見!」「謝謝奶奶,我吃過了。」等等。這就是示範,而不是教。 手指靈活的孩子大約18個月就可以開始練習穿鞋子,如果孩子穿反了,大部分家長都會說:「錯了錯了,左右錯了。」左右錯了?以小寶寶的能力來說,是沒有對錯的,告訴他錯了會給他壓力,我們說話的口氣會讓她緊張:什麼事,媽媽干嗎口氣這么不好?只要平靜地告訴孩子:「兩只鞋交換一下」。這是把正確的做法告訴他,這樣就行了,不要去「教:這是左邊,那是右邊(孩子大腦很簡單,接受正確的指令就行了,太復雜他接受不了。)」據我的經驗,一兩個月的提示之後,孩子就會穿鞋,而且左右不會錯。 操作玩具時,也只要示範,「寶寶,看媽媽做」,媽媽放慢速度做展示,之後,給孩子時間和機會,讓他自己反復調整反復操作,不要打擾他,不要在他發生一點點錯誤的時候喋喋不休地提示「錯了錯了,不是這樣做」。這樣孩子就失去了外部信息內化的機會。如果一切都是你教的,一旦沒人教就失去方向,往往孩子的自我學習能力就是在我們的教當中失去的。孩子們的專注力就是這樣被我們破壞掉!我們應該做的是耐心地等待,等待他自我調整,而且一定不能批評。足夠的愛和尊重,孩子甚至有自我教育的能力。 三、千萬不要用學步車!一定要讓孩子爬行! 學步車對寶寶的健康有百害而無一益。學走路需

㈣ 育兒類文章如何投稿 我自己寫了15篇的育兒心得文章,想先投稿然後出版,如何投稿呢

幾歲的孩子?我知道有幾本雜志最近都出了幼兒版,身邊有寫手寫了她家的童話什麼的,就是所謂的親子閱讀欄目,還有繪本的文字稿什麼的,我記得也有欄目收一些育兒經驗以及與孩子發生的趣事之類的,可惜我不會寫,沒具體記住,有這些約稿的論壇最近又上不去,只記得一個《好孕媽媽》的雜志收懷孕時候的文和照片,我身邊有寫手...上稿過,要不等3月底的時候,你網路天使領域論壇的浮雲殿版塊,那裡約稿多而且靠譜,也需要你這類的寫手來探探路,另外如果你的文章1000字左右,可以考慮投報紙,用傻博士投稿軟體試試看,我中稿過,也收過稿費,這個軟體還是有用的。

㈤ 育兒心得的文章應起個什麼題目

寶貝成長季

㈥ 育兒文章主要寫什麼

我個人覺得主要是培養孩子對學習的興趣和形成好的學習習慣.剛開始家庭作業要陪著完成,不然孩子會很容易分心,磨蹭.慢慢的就讓孩子自己完成,給他時間規定,不要讓孩子依賴.很多作業可以在游戲中讓孩子了解完成.每天一定要和孩子交流,對孩子說出自己的想法.不要說反話.比較平等的和孩子溝通,讓孩子自己選擇我幫他參考,對於孩子自己的選擇一定要他負責.比如:讓他選擇吃什麼,選好了即使他不喜歡也必須吃完.這樣下次他在做選擇之前自己會考慮清楚再決定而不會隨意浪費.總而言之,這時候孩子的一些性格已經形成,家長一定要有耐心和細心幫助孩子成長而不是武斷的包辦或一味的溺愛.

㈦ 如何科學育兒的文章

這是一件需要終身學習的事情。

而且還沒有一定的標准,每個孩子都不一樣,所謂因材施教,所以想要教育好孩子肯定也不一樣。

我比較喜歡的的教育方式是:言傳身教,正確引導。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只有父母自己有一個好的言行舉止和行為習慣,自然能潛移默化孩子們,培養出好的習慣和性格。就好像很多父母不喜歡孩子看電視玩游戲,但是自己卻經常看手機刷視頻,孩子怎麼會聽你的話呢?如果想要孩子們做什麼,首先要自己成為一個什麼樣的人。如果想要孩子愛看書愛學習,那麼父母有空的時候就多看書,多聯系,多學習,孩子看到了自然會跟著模仿,一個家庭只有營造出良好的氛圍,才會事半功倍,不用怎麼費心就可以把孩子培養好。

除了日常,還要讓孩子們富有愛心積極向上樂觀,這就需要父母有一雙發現愛的眼睛,跟孩子分享生活中的樂趣,體驗大自然的美。想要孩子們有毅力能堅持,父母首先就不能經常半途而廢動輒放棄。

我們每個人都是不完美的,接受孩子做的不好那一面,然後跟孩子一起努力成為更好自己,這也許是父母對孩子最好的教育。

㈧ 求育兒方面的文章一篇800字左右

育兒是一個很大的課題,所有的父母都想學好這門課,但並不是所有的父母都能在育兒這方面拿到高分,下面,小編為您介紹其中一條育兒小知識:趴著睡的寶寶更聰明!新手爸媽們要記住哦。 胎兒在母親的子宮內就是腹部朝內,背部朝外的蜷曲姿勢,這種姿勢是最自然的自我保護姿勢,所以寶寶趴睡時更有安全感,容易睡得熟,不易驚醒,有 利於寶寶神經系統的發育。趴睡還能使寶寶抬頭挺胸,鍛煉頸部、胸部、背部及四肢等大肌肉群,促進寶寶肌肉張力的發展。趴睡還能防止因胃部食物倒流到食道及口中引發的嘔吐及窒息,消除脹氣。 寶寶趴著睡好處多多>>> 1、提高睡眠質量 國外科學家曾經對80名健康嬰兒進行睡眠姿勢的研究。發現趴著睡的嬰兒睡眠時間較長,睡眠質量較高。這可能與趴著睡時機體接受的外界刺激,如聲音、光線等的減少有關。 2、可提高呼吸功效 從人體生理解剖角度說,嬰兒的胸廓、肺的後側部較長,俯卧時肺受擠壓程度最輕,呼吸時最符合自然規律。有資料表明,嬰兒趴著睡時,呼吸效率較高,血紅蛋白含氧量與仰卧睡時相比,增加了5%~10%,可見,嬰兒趴著睡有其解剖生理上的合理性。 3、可預防吐奶 兒童胃的容量很小,彎曲度不夠,加上賁門部收縮力弱,所以嬰兒吐乳是極為常見的現象。賁門靠近胃部中間,人體趴著時賁門部被抬高,可以預防吐奶。這時即使發生吐奶,由於臉朝下,也不至於因嘔吐物吸入氣管而造成窒息。 4、可強健體魄 孩子趴著睡,胸廓受壓,床的反作用力可促進心肺的發育。嬰兒2個月時就已能抬頭,隨著孩子四肢的發育,他們開始能獨立、隨意的進行肢體運動。趴 著睡更有利於肢體鍛煉。從開始的抬頭到兩腕支撐抬頭,可以增強腕、臂和項背等肌肉的力量。同時孩子從小通過自己的努力做各種力所能及的事情,有利於培養獨 立、自強的精神。 哪些寶寶不適合趴睡 患先天性心臟病、先天性喘鳴、肺炎、感冒咳嗽時痰多、腦性麻痹的寶寶,以及某些病態腹脹的寶寶,例如患先天肥大性幽門狹窄、十二指腸阻塞、先天性巨結腸症、胎便阻塞、壞死性腸炎、腸套疊和其它如腹水、血液腫瘤、腎臟疾病及腹部腫塊等疾病的寶寶,不適合趴著睡。 哪些寶寶很適合趴睡 患胃食道逆流、阻塞性呼吸道異常、斜頸等的寶寶,可以嘗試趴睡,以幫助緩解病情。下巴小、舌頭大、嘔吐情形嚴重的小孩,必須趴睡。另一種狀況要特別注意,幼兒有痰時,常常會嘔吐,一旦有嘔吐,要讓幼兒趴下,使食物流出,才可再躺下,否則容易引起窒息。

㈨ 受益的育兒文章有哪些

two thin thin lips finally separate

熱點內容
2017年四川數學卷 發布:2025-05-18 00:16:14 瀏覽:719
中國社會科學院暑期 發布:2025-05-17 23:31:35 瀏覽:687
簡單廣場舞教學 發布:2025-05-17 20:37:48 瀏覽:13
二級學科博士點 發布:2025-05-17 19:10:15 瀏覽:125
永興教師招聘 發布:2025-05-17 19:10:15 瀏覽:664
高中教師資格證考試用書 發布:2025-05-17 16:29:17 瀏覽:52
小學教師的條件 發布:2025-05-17 16:21:01 瀏覽:419
教育學教育心理學題庫 發布:2025-05-17 16:14:16 瀏覽:819
夏威夷群島地理位置 發布:2025-05-17 16:10:46 瀏覽:949
奴隸老師漫畫全集 發布:2025-05-17 16:01:34 瀏覽: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