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師生師德 » 師生尺牘

師生尺牘

發布時間: 2021-08-20 05:21:37

① 書信中有哪些好的開頭,結尾,謙詞和敬詞

書信的開頭與結尾是固定的,一般為:開頭頂格寫收信人姓名和結尾你的名字,常見的敬詞、謙詞如下:

一、謙詞

1、「敝」

敝人:謙稱自己;

敝姓:謙稱自己的姓;

敝校:謙稱自己的學校;

敝處: 謙稱自己的家鄉、住處或辦公場所;

敝國: 對自己國家的謙稱。

2、「鄙」

鄙人;謙稱自己;

鄙見:自己的見解;

鄙意:自己的意見;

鄙老: 猶老朽。老人自稱的謙詞。

3、「卑」

卑弁:下級武職對上級的自稱;

卑寒:謂位卑家貧;

卑陋:低矮簡陋;

卑人:地位低下的人;

卑職:對上級的自稱。

4、「小」

小人:地位低的人自稱(注意:小人又指人格卑鄙的人,但不當謙詞用);

小店:謙稱自己的商店;

小可: 自稱謙詞,宋元時民間口語。(也作平常;輕微講。如非同小可);

小弟: 兄弟或男性與朋友相互之間的自稱謙詞。

小兒:謙稱自己的兒子;

小女:謙稱自己的女兒;

小子:子弟晚輩對父兄尊長的自稱。

5、「不」

不才:表示自己沒有才能或才能平庸

不佞:沒有才智的;

不肖:沒有出息的;

不敢當:平常交往中,對別人的招待、誇獎承當不起時,可說「不敢當」

二、敬詞

1、用「拜」字:

用於自己的動作。表示對對方的敬重。如:拜讀(閱讀結方的文章)、拜訪(訪問對方)、拜見(求見對方)、拜識(結識對方)、拜託(托對方辦事)、拜會(會見對方)、拜謝(感謝對方)、拜望(探望對方)、拜辭(告辭對方)、拜賀(祝賀對方)、拜服(佩服對方)。

2、用「垂」字:

用於別人(多是長輩或上級)對自己的行動,表示對對方的敬重。如:垂愛(在書信中說對方對自己的愛護)、垂青(說別人對自己的重視)、垂問(說別人對自己的詢問,又說「垂詢」)、垂念(說別人對自己的思念)。

3、用「大」字:

稱對方或與對方有關的事物。如:大伯(敬稱年長的男人)、大哥(敬稱年紀與自己相仿的男人)、大姐(敬稱女姓朋友或熟人)、大媽(尊稱年長的婦女);

大爺(尊稱年長的男子)、大人(在書信中稱長輩)、大駕(敬稱對方)、大名(稱對方的名字)、大慶(稱老年人的壽辰)、大作(稱對方的作品)、大札(稱對方的的書信)。

4、用「芳」字:

用於對方或對方有關的事物。如:芳齡(稱對方的年齡,對方應是年輕女子)、芳鄰(稱對方的鄰居)、芳名(稱對方的名字,對方應是年輕的女子)。

5、用「奉」字:

用於自己的動作涉及對方。如:奉達(告訴、表達)、奉復(回復)、奉告(告訴)奉還(歸還)、奉陪(陪伴)、奉勸(勸告)、奉送、奉贈(贈送)、奉迎(迎接)奉托(托對方辦事)

(1)師生尺牘擴展閱讀

書寫格式

①開頭稱呼:頂格,有的還可以加上一定的限定、修飾詞,如親愛的等。

②問候語:如寫「你好」、「近來身體是否安康」等,可以接正文。(不過很少。)

③正文:這是信的主體,可以分為若干段來書寫。

④祝頌語。以最一般的「此致」、「敬禮」為例。「此致」可以有兩種正確的位置來進行書寫,一是緊接著主體正文之後,不另起段,不加標點;二是在正文之下另起一行空兩格書寫。「敬禮」寫在「此致」的下一行,頂格書寫。後應該加上一個驚嘆號,以表示祝頌的誠意和強度。

稱呼和祝頌語後半部分的頂格,是對收信人的一種尊重。是古代書信「抬頭」傳統的延續。古人書信為豎寫,行文涉及對方收信人姓名或稱呼,為了表示尊重,不論書寫到何處,都要把對方的姓名或稱呼提到下一行的頂頭書寫。它的基本做法,為現代書信所吸收。

⑤署名和日期。寫信人的姓名或名字,寫在祝頌語下方空一至二行的右側。最好還要在寫信人姓名之前寫上與收信人的關系,如兒×××、父×××、你的朋友×××等。在下一行寫日期。

如果忘了寫某事,則可以在日期下空一行、再空兩格寫上「又附」,再另起一行書寫未盡事情。

書信歷史悠久,其格式也幾經變化。今天,按通行的習慣,書信格式主要包括五個部分:稱呼、正文、結尾、署名和日期。

開頭稱呼

也稱「起首語」,是對收信人的稱呼。

稱呼要在信紙第一行頂格寫起,後加「:」,冒號後不再寫字。稱呼和署名要對應,明確自己和收信人的關系。(具體可參見第四編《應酬稱謂》)稱呼可用姓名、稱謂,還可加修飾語或直接用修飾語作稱呼。這里簡要說明幾條細則:

(1)給長輩的信。若是近親,就只寫稱謂,不寫名字,如「爸」、「媽」、「哥」、「嫂」等;親戚關系的,就寫關系的稱謂,如「姨媽」、「姑媽」等。對非近親的長輩,可在稱謂前加名或姓,如「趙阿姨」、「黃叔叔」等。

(2)給平輩的信。夫妻或戀愛關系,可直接用對方名字,愛稱加修飾語或直接用修飾語,如「麗」、「敏華」、「親愛的」等;同學、同鄉、同事、朋友的信,可直接用名字、昵稱或加上「同學」、「同志」,如「瑞生」、「老紀」、「小鄒」、「三毛」等。

(3)給晚輩的信。一般直接寫名字,如「樂毅」、「君平」、「阿明」等;也可在名字後加上輩分稱謂,如「李花侄女」等;亦可直接用稱謂作稱呼,如「孫女」、「兒子」等。

(4)給師長的信,通常只寫其姓或其名,再加「老師」二字,如「段老師」、「周師傅」、「宏海老師」等。對於十分熟悉的師長,也可單稱「老師」、 「師傅」。假如連名帶姓,在信首直稱「孫松平老師」、「王達夫師傅」,就顯得不大自然且欠恭敬。

對於學有專長、德高望重的師長,往往在姓後加一「老」字,以示尊重,如「戴老」、「周老」,亦可在姓名後加「先生」二字。為鄭重起見,也有以職務相稱的,如「董教授」、「陳大夫」、「佟工程師」等。

(5)給一個單位或幾個人的信,又不指定姓名的,可寫「同志們」、「諸位先生」、「XX等同志」等。給機關團體的信,可直接寫機關團體名稱。如 「XX委員會」、「XX公司」。

致機關團體領導人的信,可直接用姓名,加上「同志」、「先生」或職務作稱呼,亦可直接在機關團體稱呼之後加上「領導同志」、「負責同志」、「總經理」、「廠長」等。

如果信是同時寫給兩個人的,兩個稱呼應上下並排在一起,也可一前一後,尊長者在前。

上述五種場合,有時還可按特殊對象,視情況加上「尊敬的」、「敬愛的」、「親愛的」等形容詞,以表示敬重或親密之情。當然,這要用得適宜,如對好友稱「尊敬的」,反而顯得見外,對無特殊關系的年輕女性貿然稱呼「親愛的」,那就有失檢點了。

正文

正文通常以問候語開頭。問候是一種文明禮貌行為,也是對收信人的一種禮節,體現寫信人對收信人的關心。問候語最常見的是「您好!」「近好!」依時令節氣不同,也常有所變化,如「新年好!」「春節愉快!」問候語寫在稱呼下一行,前面空兩格,常自成一段。

問候語之後,常有幾句啟始語。如「久未見面,別來無恙。」「近來一切可好?」「久未通信,甚念!」之類。問候語要注意簡潔、得體。

接下來便是正文的主要部分——主體文,即寫信人要說的話。它可以是稟啟、復答、勸諭、抒懷、辭謝、致賀、請托、慰唁,也可以是敘情說理、辯駁論證等。

這一部分,動筆之前,就應該成竹在胸,明白寫信的主旨,做到有條有理、層次分明。若是信中同時要談幾件事,更要注意主次分明,有頭有尾,詳略得當,最好是一件事一段落,不要混為一談。

結尾

正文寫完後,都要寫上表示敬意、祝願或勉勵的話,作為書信的結尾。習慣上,它被稱做祝頌語或致敬語,這是對收信人的一種禮貌。祝願的話可因人、因具體情況選用適當的詞,不能亂用。

結尾的習慣寫法有兩種:

(1)在正文寫完之後,轉一行空兩格寫「此致」,再換一行寫「敬禮」。

(2)不寫「此致」,只是另起一行空兩格寫「敬禮」、「安好」、「健康」、「平安」等詞。

(3)也可以寫「平平安安」「天天開心」等詞語。

署名

在書信最後一行,署上寫信人的姓名。署名應寫在正文結尾後的右方空半行的地方。

如果是寫給的親屬、朋友,可加上自己的稱呼,如兒、弟、兄、侄等,後邊寫名字,不必寫姓。

如果是寫給組織的信,一定要把姓與名全部寫上。

而在署名之後,有時還視情加上「恭呈」、「謹上」、「敬上」等,以示尊敬。上述自稱,都要和信首的稱謂相互吻合。

日期

用以註明寫完信的時間,寫在署名之後或下邊。有時寫信人還加上自己的所在的地點,尤其是在旅途中寫的信,更應如此。

② 誰能給我找些古代書信的開始和末尾的敬辭

稱謂後附提稱語,用於文言書信,如,運使學士閣下(王安石《上杜學士言開河書》)、虹生十四兄親家年大人情右(龔自珍《與吳虹生書》);再如,某公道席、某先生台鑒、母氏慈鑒、賢弟如晤,等。現將常見提稱語列表如下:

這里再對較常見的提稱語約略作些解釋。

足下 古代最初用為下對上的敬稱,後來書信中多用於同輩之間。

膝下 舊時子女致父母的信,多以「父母親大人膝下」起首。人幼時常依於父母膝旁,家書中用「膝下」,既表敬重,又示出對父母的親愛、眷依之情。

垂鑒 賜鑒 鈞鑒 尊鑒 台鑒 鑒,即古代鏡子,有審察的意思。用作書信提稱語,就是請閱看的客氣說法。垂,含居高臨下之義。賜,上給予下叫做賜。鉤,古以鉤陶喻國政,後稱宦官多冠以鉤宇。垂鑒、賜鑒、鈞鑒,多用於對上、致年高德韶者的信中。尊鑒,可用於尊長,也可用乎輩。台鑒適用較廣,「台」有「高」義,對熟識或不熟識的尊長、平輩,皆可使用。

勛鑒 道鑒 大鑒 英鑒 偉鑒 雅鑒 惠鑒 對身居高佼、有功勛業績者,可用「勛鑒」。對道德君子、望重學者,可稱「道鑒」。大、英、偉、雅,含高尚、美好、不凡、不俗的意義,宜用於友朋往來書信。「惠鑒」,就是賞閱的意思,但語意分量較「賜鑒」為輕,適用於一般書信,師長對已獨立的後輩學子,也可用此客套。

慈鑒 愛鑒 雙鑒 芳鑒 致母親,可稱「慈鑒」。夫妻,或情意親密的男女之間,可用「愛鑒」。給友朋夫婦二人之信,可用「雙鑒」。女子間往來書信,可用「芳鑒」。

禮鑒 給居喪者信,用「禮鑒」。如,愛國之士李公撲遇害後,周恩來等致其夫人唁函即稱「張曼筠女士禮鑒」。

公鑒 共鑒 同鑒 用於致團體或多人的信函,可於所列人名之後,書「諸先生共鑒」等。

道席 講席 教席 撰席 著席 史席 席,席位。道席,多用為學生對師長的尊稱。講席、教席,也是對從事教育、講學者的敬稱,但用於平輩間,寫信人與受信人不必有師生關系。撰席、著席、史席,都用作對文士的敬稱,文人間也常互用。撰,即著述。史,指有著作傳世垂史。

覽 閱 知 悉 一般用於長對幼、前輩對晚輩的稱呼之後。

啟辭 啟辭 就是信文的開場白,或寒暄客套,或提示寫信原委等。啟辭理應屬於信件正文的一部分,由於舊時尺牘中,這部分形成了一系列的套語,在現時書信中還常可以看到,所以將此單獨提出,分兩類舉例以供參考:

(1)表示寫信人以誠懇的態度,請受信人閱讀信文。如:

敬稟者 寫信人自稱是恭敬地稟陳事情的人,表示下面是所要稟告的話,用於致父母尊長的信,如「母親大人膝下,敬稟者」。

跪稟者 義同「敬稟者」,用於子孫對尊長。

即稟者 同上。

敬啟者 寫信者自謙為恭敬地陳述事情的人,表示請對方允許自己告訴下面所寫的內容。既可用於同輩,也可用於下對上。

謹啟者 謹,是謹慎、鄭重的意思。用於同輩。

徑啟者 徑,這里是直截了當的意思,一般公私書函通用。

拜啟者 拜,表敬詞。用於友朋往來書信。

敬呈者 與「謹呈者」,皆用於下對上的公私書函。

懇啟者 用於平輩,表示下面信文將寫求助於對方的內容。

茲啟者 茲,這里,現在。茲啟,意即今在此陳述。態度客觀平和,不含明顯敬意。

哀啟者 向親友報喪的書信用此。

復稟者 用於對尊親或上級的回信復稟。對平輩可用「再啟者」。

專啟者 用於專談某實事的書信。

(2)根據具體情況,或作寒喧客套,或提示寫信原委等。如:

頃誦華箋,具悉一切。忽奉手教,獲悉一是。奉誦鈞諭,嚮往尤深。頃獲大示 ,井所賜物。惠書奉悉,如見故人。幸承明教,茅塞頓開。披誦尺素,謹表葵私。數獲手書,至感厚愛。展讀琅函,甚感盛意。接閱華簡,幸叨莫逆。捧讀德音,喜出望外。手教敬悉,詞意深美,一啟蓬心。正切馳思,頃奉華翰,快慰莫名。頃得手示,欣悉康泰,至為寬慰。蒙惠書並賜大著,燦若河漢,拜服之至。迭接來示,因羈瑣務,未及奉復,深以為歉。台函奉讀多日,未即修復,萬望海涵。大札敬悉,稽復乞諒。欣奉惠書,敬聆喜訊,不勝忭賀。接讀手書,知君抱恙欠安,甚為懸念。久慕鴻才,今冒昧致書,以求教誨。別來無恙 久不晤見,甚念賢勞。暌違日久,拳念殊殷。久疏通問,時在念中。一別經年,彌添懷思。日前曾奉一函,諒已先塵左右。前此一函,想已達覽。

其實,寫信也是寫文章,此類啟辭套語,雖可採用,卻不必拘泥,盡可以千變萬化的。從這個意義上說,啟辭套語也是可以省略的。比如,現在不少人寫信,習慣於一開頭即用「你(您)好」二字,似乎不如此,這封信就沒法往下寫似的。先向收信者問候致意,原是不錯的,然而如果封封信都是如此格局,則未免呆板單調了。

正文 信的正文,即寫信人對收信人說的話,這是書信的主體。正文從信箋的第二行開始寫,前面空兩字。如果啟辭單獨成行,正文可在啟辭的下一行空兩宇開始書寫。書信的內容各不相同,寫法上也無需一律,以表情達意准確為原則。一般說來,應先談談有關對方的事情,表示關切、重視或謝意、敬意,然後再談自己的事情。正文寫好後,如發現內容有遺漏,可補充寫在結尾後面;或寫在信右下方空白處,並在附言之前加上「另」、「又」等字樣;或在附言的後面寫上「又及」或「再啟」字樣。

結語 結語,即信文的結束語,理應屬正文的一部分。但與「啟辭」相仿,舊式書信中也形成了一系列常用結語套辭,現時各界文化人士的書簡中,仍頻見使用。這里不妨臚列若干,供參考。

書短意長,不一一細說。 恕不一一。不宣。不悉。 不具。不備。不贅。 書不盡意。不盡欲言。臨穎不盡。

余客後敘。余容續陳。客後更譚。

請對方回信:

盼即賜復。翹企示復。佇候明教。時候教言。盼禱拔冗見告。萬望不吝賜教。 敬祈不時指政(正)。敢請便示一二。尚祈便中見告。如何之處,恭候卓裁。至盼及時示下,以匡不逮,無任感禱。

告訴對方不用勞神回信:

謹此奉聞,勿煩惠答。敬申寸悃,勿勞賜復。

答復對方詢問:

辱蒙垂詢,略陳固陋,聊博一粲而已。遠承下問,粗述鄙見,尚希進而教之。上述陋見,難稱雅意,亟祈諒宥。姑道一二,未必為是,僅供參考。不揣冒昧,匆此布臆,幸勿見笑。

請人應允:

所請之事,務祈垂許。以上請托,懇盼慨允。諸事費神,伏乞俯俞(允)。

表示關切:

伏惟珍攝。不勝禱企。海天在望,不盡依遲(依依思念)。善自保重,至所盼禱。節勞為盼。節哀順變(用於唁函)。

表示感謝之情:

諸荷優通,再表謝忱。多勞費心,至紉公誼。高誼厚愛,銘感不已。

祝辭 祝辭,就是書信結尾時,對收信人表示祝願、欽敬或勉慰的短語,如「即頌近安」、「此致敬禮」、「祝你進步」之類。其中,「即頌」、「此致」、「祝你」等詞,緊接正文末尾書寫;「近安」、「敬禮」、「進步」等詞,另起一行,頂格書寫。如果祝頌語的文字較多,也可獨立占行,空兩字寫起,不必分拆成兩部分。如果信箋下方餘地充分,或者為了突出祝辭,也可將「祝」、「頒」、「此致」等宇樣獨佔一行,空四格書寫,而將「安」、「好」、「敬禮」等另行頂格書寫。頂格書寫的祝辭後一般不加標點符號。祝辭應根據具體情況恰當擇用。

以下為常見祝辭:

書信內容主要是談一件事的,可用: 專此,致 專此,祝 專此即請 專此布達,即頌 專此奉復,並祝(復信用)

一般書信,用於平輩、友朋之間: 即頌 即請 順效 順祝

或為: 此候 此請 順致 順頌 即候

或為: 祝頌請 問致候

對尊長,可選用: 恭叩 恭淆 恭頌 恭候 敬叩 敬祝 故請 敬頌

平輩間,為強調敬意,也可用: 恭頌 恭請 恭候

為強調鄭重其事: 謹祝 謹賀

對晚輩: 此詢 順祝 即問 祝(你)願(你)盼 望

對祖父,頌祝; 起居永福

對父母輩,頌祝: 金安 福安

對尊長: 康安 鈞安 崇安 履福 頤安

對女長輩: 慈安 懿安 坤安 玉安

平輩友朋間,可按四時頌祝: 春社 暑安 秋棋 冬餒

逢年尾歲首,可賀: 新禧(元旦)春禧(春節)年禧 歲祺 節禧(節日通用)新年快樂新春愉快

常時可頌: 近祺 日祉 時吉 時綏 起居安吉 行止佳勝 工作順利 台安 大安

當日可達之信,頌: 晨安 早安 午安 晚安 刻安

對女性可頌: 淑安 妝安 閫安

對未婚女子,頌: 閨安

對父母健在而承歡膝下的平輩,可頌: 侍安 侍祉

對晚輩後生,祝願: 學業銳進 工作好 生活愉快 幸福 健康 進步 侍棋 課祉

祝收信人全家: 闊府康泰 全家幸福

祝收信人夫婦: 雙安 儷安 儷祉

賀有喜慶事者,道: 喜安 慶祺

賀新婚者: 燕安 燕喜

賀生子者: 麟安

對家居者,頌: 潭安 潭祺 潭祉

對行旅者: 客安 行祺 旅 一帆風順 旅居康樂

唁喪,請候: 禮安 孝履

問病,祝頌: 早日康復 痊安

對蒙遭意外不幸者,祝禱: 否極泰來

對知識界,可泛頌: 文安 道安 研安 文祺 雅祺

對編輯: 編祺 編安

對寫作者: 著祺 撰安 筆健

教師: 教祺 教安 誨安

對軍界: 勛祉 戎安

對政界 政安 勛安 升安 公祺 鈞祺 崇祺

對工商實業界: 籌祉 財安 吉利 贏祺 盈祺 發祺 運祉 事業昌隆 宏猷大展 行止佳順 萬事順

遂 百事稱心 諸事如意 盛利久發 財源茂盛 日進斗金

古時書信,頌祝語大都融貫在正文中,至近代才逐漸形成祝辭獨立一欄。所以,書信正文中如已包含祝福內容,或者本身就是祝賀信函,那麼視辭一項便可省去。還有,信一開頭就稱「你好」的,如果信末再寫祝好之類,便顯得累贅了,應注意避免。

署名 署名,就是在正文結尾的右下方簽署寫信人姓名。如果是寫給熟識的親屬友人的,可只寫名字,不必寫姓;或在名字前面,加上自己的稱呼,如:弟、侄、晚等。稱呼與名字之間,可略空半字地位;或者將稱呼用小字寫在名字的左上方。

署名的後面,可加寫啟稟詞,也可不加。常用啟稟詞如下:

對尊長: 叩 叩上 叩稟 敬稟

對平輩: 上 敬上 謹啟 鞠啟 頓首 親筆 手肅

對晚輩: 字 示 白 諭 手白 手諭

在署名或啟稟詞後面,寫上撰信的年月日,也可把日期寫在下一行署名的右下方。另外,還可以在日期之後,寫上撰信時的處所、氛圍、心境等,如「舟中」、「燈下」、「萬籟俱寂」之類。

附候或致意 如寫信人的家屬、近處朋友也和收信人熟悉,署名後一行或加上這些人的附候,如「某人囑筆問候」。如應向收信人的家屬、近鄰親友問候的,可加上「請向某某致意」,倘是長輩,可作「請在某某前四名問安」之類。

③ 小說需要 歷代經典書信作參考

文言書信格式舉要
稱謂後附提稱語,用於文言書信,如,運使學士閣下(王安石《上杜學士言開
河書》)、虹生十四兄親家年大人情右(龔自珍《與吳虹生書》);再如,某公道席
、某先生台鑒、母氏慈鑒、賢弟如晤,等。現將常見提稱語列表如下:

這里再對較常見的提稱語約略作些解釋。

足下 古代最初用為下對上的敬稱,後來書信中多用於同輩之間。

膝下 舊時子女致父母的信,多以「父母親大人膝下」起首。人幼時常依於父
母膝旁,家書中用「膝下」,既表敬重,又示出對父母的親愛、眷依之情。

垂鑒 賜鑒 鈞鑒 尊鑒 台鑒 鑒,即古代鏡子,有審察的意思。用作書信提稱
語,就是請閱看的客氣說法。垂,含居高臨下之義。賜,上給予下叫做賜。鉤,古
以鉤陶喻國政,後稱宦官多冠以鉤宇。垂鑒、賜鑒、鈞鑒,多用於對上、致年高德
韶者的信中。尊鑒,可用於尊長,也可用乎輩。台鑒適用較廣,「台」有「高」義
,對熟識或不熟識的尊長、平輩,皆可使用。

勛鑒 道鑒 大鑒 英鑒 偉鑒 雅鑒 惠鑒 對身居高佼、有功勛業績者,可用「
勛鑒」。對道德君子、望重學者,可稱「道鑒」。大、英、偉、雅,含高尚、美好
、不凡、不俗的意義,宜用於友朋往來書信。「惠鑒」,就是賞閱的意思,但語意
分量較「賜鑒」為輕,適用於一般書信,師長對已獨立的後輩學子,也可用此客套


慈鑒 愛鑒 雙鑒 芳鑒 致母親,可稱「慈鑒」。夫妻,或情意親密的男女之間
,可用「愛鑒」。給友朋夫婦二人之信,可用「雙鑒」。女子間往來書信,可用「
芳鑒」。

禮鑒 給居喪者信,用「禮鑒」。如,愛國之士李公撲遇害後,周恩來等致其
夫人唁函即稱「張曼筠女士禮鑒」。

公鑒 共鑒 同鑒 用於致團體或多人的信函,可於所列人名之後,書「諸先生
共鑒」等。

道席 講席 教席 撰席 著席 史席 席,席位。道席,多用為學生對師長的尊稱
。講席、教席,也是對從事教育、講學者的敬稱,但用於平輩間,寫信人與受信人
不必有師生關系。撰席、著席、史席,都用作對文士的敬稱,文人間也常互用。撰
,即著述。史,指有著作傳世垂史。

覽 閱 知 悉 一般用於長對幼、前輩對晚輩的稱呼之後。

啟辭 啟辭,就是信文的開場白,或寒暄客套,或提示寫信原委等。啟辭理應
屬於信件正文的一部分,由於舊時尺牘中,這部分形成了一系列的套語,在現時書
信中還常可以看到,所以將此單獨提出,分兩類舉例以供參考:

(1)表示寫信人以誠懇的態度,請受信人閱讀信文。如:

敬稟者 寫信人自稱是恭敬地稟陳事情的人,表示下面是所要稟告的話,用於
致父母尊長的信,如「母親大人膝下,敬稟者」。

跪稟者 義同「敬稟者」,用於子孫對尊長。

即稟者 同上。

敬啟者 寫信者自謙為恭敬地陳述事情的人,表示請對方允許自己告訴下面所
寫的內容。既可用於同輩,也可用於下對上。

謹啟者 謹,是謹慎、鄭重的意思。用於同輩。

徑啟者 徑,這里是直截了當的意思,一般公私書函通用。

拜啟者 拜,表敬詞。用於友朋往來書信。

敬呈者 與「謹呈者」,皆用於下對上的公私書函。

懇啟者 用於平輩,表示下面信文將寫求助於對方的內容。

茲啟者 茲,這里,現在。茲啟,意即今在此陳述。態度客觀平和,不含明顯
敬意。

哀啟者 向親友報喪的書信用此。

復稟者 用於對尊親或上級的回信復稟。對平輩可用「再啟者」。

專啟者 用於專談某實事的書信。

(2)根據具體情況,或作寒喧客套,或提示寫信原委等。如:

頃誦華箋,具悉一切。忽奉手教,獲悉一是。奉誦鈞諭,嚮往尤深。頃獲大示
,井所賜物。惠書奉悉,如見故人。幸承明教,茅塞頓開。披誦尺素,謹表葵私。
數獲手書,至感厚愛。展讀琅函,甚感盛意。接閱華簡,幸叨莫逆。捧讀德音,喜
出望外。手教敬悉,詞意深美,一啟蓬心。正切馳思,頃奉華翰,快慰莫名。頃得
手示,欣悉康泰,至為寬慰。蒙惠書並賜大著,燦若河漢,拜服之至。迭接來示,
因羈瑣務,未及奉復,深以為歉。台函奉讀多日,未即修復,萬望海涵。大札敬悉
,稽復乞諒。欣奉惠書,敬聆喜訊,不勝忭賀。接讀手書,知君抱恙欠安,甚為懸
念。久慕鴻才,今冒昧致書,以求教誨。別來無恙 久不晤見,甚念賢勞。暌違日
久,拳念殊殷。久疏通問,時在念中。一別經年,彌添懷思。日前曾奉一函,諒已
先塵左右。前此一函,想已達覽。

其實,寫信也是寫文章,此類啟辭套語,雖可採用,卻不必拘泥,盡可以千變
萬化的。從這個意義上說,啟辭套語也是可以省略的。比如,現在不少人寫信,習
慣於一開頭即用「你(您)好」二字,似乎不如此,這封信就沒法往下寫似的。先向
收信者問候致意,原是不錯的,然而如果封封信都是如此格局,則未免呆板單調了


正文 信的正文,即寫信人對收信人說的話,這是書信的主體。正文從信箋的
第二行開始寫,前面空兩字。如果啟辭單獨成行,正文可在啟辭的下一行空兩宇開
始書寫。書信的內容各不相同,寫法上也無需一律,以表情達意准確為原則。一般
說來,應先談談有關對方的事情,表示關切、重視或謝意、敬意,然後再談自己的
事情。正文寫好後,如發現內容有遺漏,可補充寫在結尾後面;或寫在信右下方空
白處,並在附言之前加上「另」、「又」等字樣;或在附言的後面寫上「又及」或
「再啟」字樣。

結語 結語,即信文的結束語,理應屬正文的一部分。但與「啟辭」相仿,舊
式書信中也形成了一系列常用結語套辭,現時各界文化人士的書簡中,仍頻見使用
。這里不妨臚列若干,供參考。

書短意長,不一一細說。

恕不一一。不宣。不悉。

不具。不備。不贅。

書不盡意。不盡欲言。臨穎不盡。

余客後敘。余容續陳。客後更譚。

請對方回信:

盼即賜復。翹企示復。佇候明教。時候教言。盼禱拔冗見告。萬望不吝賜教。
敬祈不時指政(正)。敢請便示一二。尚祈便中見告。如何之處,恭候卓裁。至盼及
時示下,以匡不逮,無任感禱。

告訴對方不用勞神回信:

謹此奉聞,勿煩惠答。敬申寸悃,勿勞賜復。

答復對方詢問:

辱蒙垂詢,略陳固陋,聊博一粲而已。遠承下問,粗述鄙見,尚希進而教之。
上述陋見,難稱雅意,亟祈諒宥。姑道一二,未必為是,僅供參考。不揣冒昧,匆
此布臆,幸勿見笑。

請人應允:

所請之事,務祈垂許。以上請托,懇盼慨允。諸事費神,伏乞俯俞(允)。

表示關切:

伏惟珍攝。不勝禱企。海天在望,不盡依遲(依依思念)。善自保重,至所盼禱
。節勞為盼。節哀順變(用於唁函)。

表示感謝之情:

諸荷優通,再表謝忱。多勞費心,至紉公誼。高誼厚愛,銘感不已。

祝辭 祝辭,就是書信結尾時,對收信人表示祝願、欽敬或勉慰的短語,如「
即頌近安」、「此致敬禮」、「祝你進步」之類。其中,「即頌」、「此致」、「
祝你」等詞,緊接正文末尾書寫;「近安」、「敬禮」、「進步」等詞,另起一行
,頂格書寫。如果祝頌語的文字較多,也可獨立占行,空兩字寫起,不必分拆成兩
部分。如果信箋下方餘地充分,或者為了突出祝辭,也可將「祝」、「頒」、「此
致」等宇樣獨佔一行,空四格書寫,而將「安」、「好」、「敬禮」等另行頂格書
寫。頂格書寫的祝辭後一般不加標點符號。祝辭應根據具體情況恰當擇用。

以下為常見祝辭:

書信內容主要是談一件事的,可用:

專此,致 專此,祝 專此即請 專此布達,即頌 專此奉復,並祝(復信用)

一般書信,用於平輩、友朋之間:

即頌 即請 順效 順祝

或為:

此候 此請 順致 順頌 即候

或為:

祝頌請 問致候

對尊長,可選用:

恭叩 恭淆 恭頌 恭候 敬叩 敬祝 故請 敬頌

平輩間,為強調敬意,也可用:

恭頌 恭請 恭候

為強調鄭重其事:

謹祝 謹賀

對晚輩:

此詢 順祝 即問 祝(你)願(你)盼 望

對祖父,頌祝;

起居永福

對父母輩,頌祝:

金安 福安

對尊長:

康安 鈞安 崇安 履福 頤安

對女長輩:

慈安 懿安 坤安 玉安

平輩友朋間,可按四時頌祝:

春社 暑安 秋棋 冬餒

逢年尾歲首,可賀:

新禧(元旦)春禧(春節)年禧 歲祺 節禧(節日通用)新年快樂新春愉快

常時可頌:

近祺 日祉 時吉 時綏 起居安吉 行止佳勝 工作順利 台安 大安

當日可達之信,頌:

晨安 早安 午安 晚安 刻安

對女性可頌:

淑安 妝安 閫安

對未婚女子,頌:

閨安

對父母健在而承歡膝下的平輩,可頌:

侍安 侍祉

對晚輩後生,祝願:

學業銳進 工作好 生活愉快 幸福 健康 進步 侍棋 課祉

祝收信人全家:

闊府康泰 全家幸福

祝收信人夫婦:

雙安 儷安 儷祉

賀有喜慶事者,道:

喜安 慶祺

賀新婚者:

燕安 燕喜

賀生子者:

麟安

對家居者,頌:

潭安 潭祺 潭祉

對行旅者:

客安 行祺 旅 一帆風順 旅居康樂

唁喪,請候:

禮安 孝履

問病,祝頌:

早日康復 痊安

對蒙遭意外不幸者,祝禱:

否極泰來

對知識界,可泛頌:

文安 道安 研安 文祺 雅祺

對編輯:

編祺 編安

對寫作者:

著祺 撰安 筆健

對教師:

教祺 教安 誨安

對軍界:

勛扯 戎安

對政界

政安 勛安 升安 公祺 鈞祺 崇祺

對工商實業界:

籌祉 財安 吉利 贏祺 盈祺 發祺 運祉 事業昌隆 宏猷大展 行止佳順 萬事順
遂 百事稱心 諸事如意 盛利久發 財源茂盛 日進斗金

古時書信,頌祝語大都融貫在正文中,至近代才逐漸形成祝辭獨立一欄。所以
,書信正文中如已包含祝福內容,或者本身就是祝賀信函,那麼視辭一項便可省去
。還有,信一開頭就稱「你好」的,如果信末再寫祝好之類,便顯得累贅了,應注
意避免。

署名 署名,就是在正文結尾的右下方簽署寫信人姓名。如果是寫給熟識的親
屬友人的,可只寫名字,不必寫姓;或在名字前面,加上自己的稱呼,如:弟、侄
、晚等。稱呼與名字之間,可略空半字地位;或者將稱呼用小字寫在名字的左上方


署名的後面,可加寫啟稟詞,也可不加。常用啟稟詞如下:

對尊長:

叩 叩上 叩稟 敬稟

對平輩:

上 敬上 謹啟 鞠啟 頓首 親筆 手肅

對晚輩:

字 示 白 諭 手白 手諭

在署名或啟稟詞後面,寫上撰信的年月日,也可把日期寫在下一行署名的右下
方。另外,還可以在日期之後,寫上撰信時的處所、氛圍、心境等,如「舟中」、
「燈下」、「萬籟俱寂」之類。

附候或致意 如寫信人的家屬、近處朋友也和收信人熟悉,署名後一行或加上
這些人的附候,如「某人囑筆問候」。如應向收信人的家屬、近鄰親友問候的,可
加上「請向某某致意」,倘是長輩,可作「請在某某前四名問安」之類
空間里德
看看行不

④ 書信的格式包括哪5個部分

書信的格式包括:稱呼、正文、結尾、署名、日期5個部分。

稱呼:稱呼是對收信人的稱呼,在信紙第一行頂格寫,後加冒號,跟下一行的正文進行區分。稱呼之前可以加入一些形容詞進行修飾,以表達對收信人的感情。

正文:正文的開頭要空兩格,經常以收信人的問好開頭。正文是信的主要部分,要對收信人表達的內容一般都寫在正文裡面。當然,回信的正文部分通常先要寫明來信收到,並對來信中提及的問題或要求辦理的事情作出回答。可以分段寫,每段起行空兩格。


結尾:結尾一般是對收信人的一些祝詞,常用了表達:尊敬、祝福、鼓勵、訓勉等等。比較典型的常用結尾如:「此致敬禮」。結尾要注意格式,一般分作兩行進行書寫,此致」可以緊接正文之後寫,也可以另起一行空兩格寫,「敬禮」則一定要另起一行頂格寫。

署名:署名的位置通常寫在結尾的下一行的後半行。寫上寫信人的名字,名字之前也可以加一些稱呼。

日期:一般寫在署名的下面。位置跟署名一樣,另起一行的後半行,寫上寫信的具體時間:年、月、日。

拓展資料:

由於書信是人類藉助文字交流思想感情、互通信息或聯系各種事務的一種方式,因此在撰寫書信
時,態度要誠懇,意想要鮮明,敘述要清楚,內容要具體,語言要得體,書寫要工整。這樣才能使
實現交際的目的。

⑤ 寫給老師的信(格式)寫信的格式

一般書面的內容由稱呼、問候、正文、祝頌語、署名、日期六部分組成,基本格式是:

1、稱呼。稱呼要獨立成行,頂格寫,後面加冒號。

2、問候。問候的話要另起一行空兩格寫,單獨成行。問候語不宜長,使收信人感到親切,禮貌即可。

3、正文。要另起一行空格寫,寫你對收信人說的話,要表達的思想感情等。
4、祝頌語。要單獨起一行,空兩格寫上「祝」或「此致」等,再另起一行頂格相應寫上「身體健康」或「敬禮」等。

5、署名。要單獨成行寫在信的右下方。

6、日期。要另起一行寫在署名下方。
以下為一篇例文,僅供參考:
1親愛的老師:
您好!
老師,在這六年的學習就要結束了,不過在這漫長的小學學習生活中,老師您那誨人不倦的形象,給我留下了很多的印象,此時我有很多話要和您說:
老師是帶著我從那不懂事的低年級小學生,帶到高年級的學生,但在您的眼裡,我永遠都是一位不懂事的低年級的學生,不過老師我們一定會懂事的,老師是把我們當成那一些風箏一樣,因為你教了我們怎樣去飛翔,讓我們飛到中學、高中、大學,老師您就像蠟燭,點燃了自己,讓我們走那光明的路,在那路上我們迷路了,您都會出來指引我們怎樣的走那前面的路,不讓我們繼續的迷路下去,老師在這六年的時間里,您讓我懂得怎樣做人,不要讓自己迷在任何地方,但是隨著時間的變化,我們已經是一個在中學和小學的中間,我多麼希望時間可以倒流,讓我還是一個不懂事的學生,讓我可以和老師您的師生之情再繼續下去,永遠永遠也不要改變,讓我在您的身邊聽您的教誨,其實老師,回顧六年的歷程,我們的每一點成績,都凝聚著您的心血和汗水;我們的每一點進步,都離不開您的幫助和教導,六年就快結束了,在結束的一瞬間,我想對您說:「老師我愛您!」
祝:您青春長駐,身體健康!
您的學生:xxx
尊敬的老師:
您好!
今天是我們與您分別的日子,您說了許多令我們感動的話,同學們都哭了,雖然您在我們面前裝得很堅強,可是您其實是很脆弱的,我們分明看到您的心在流淚,同時,您也給了我們太多的囑咐,說實話,我真的是倍受感動,因為您太顧全我的面子了,對於「那些不好好學習、與初中生混在一起的人」以寬大的胸懷來包容他們的一切,看到這些,班裡的每一個學生,甚至平時再堅強的男生都忍不住哭了起來,不過還好,因為我們還有報答您的機會,只要我們努力學習,考個好成績,這就是給您最大的安慰了!
老師,我會永遠記住您的,您對我們的教育(上初中,高中,不能因為有些小事而走滑坡路,導致學習成績下降)我會永遠刻骨銘心!老師,我們愛您!
同時我想請老師您放心,我不會因別人的騷擾而動搖的,請您相信我,好嗎?
同時我想請老師您放心,我不會因別人的騷擾而動搖的,請您相信我,好嗎?

⑥ 書信正確的基本格式是什麼

書寫正確的基本格式是以下幾個方面:

①稱呼:頂格,有的還可以加上一定的限定、修飾詞,如親愛的等。

②問候語:如寫「你好」、「近來身體是否安康」等,可以接正文。(不過很少。)

③正文。這是信的主體,可以分為若干段來書寫。

④祝頌語。以最一般的「此致」、「敬禮」為例。「此致」可以有兩種正確的位置來進行書寫,一是緊接著主體正文之後,不另起段,不加標點;二是在正文之下另起一行空兩格書寫。「敬禮」寫在「此致」的下一行,頂格書寫。後應該加上一個驚嘆號,以表示祝頌的誠意和強度。

稱呼和祝頌語後半部分的頂格,是對收信人的一種尊重。是古代書信「抬頭」傳統的延續。古人書信為豎寫,行文涉及對方收信人姓名或稱呼,為了表示尊重,不論書寫到何處,都要把對方的姓名或稱呼提到下一行的頂頭書寫。它的基本做法,為現代書信所吸收。

⑤署名和日期。寫信人的姓名或名字,寫在祝頌語下方空一至二行的右側。最好還要在寫信人姓名之前寫上與收信人的關系,如兒×××、父×××、你的朋友×××等。在下一行寫日期。

拓展資料:書信的起源

我國歷史文化悠久,是有名的禮儀之邦。人們的社會交往和思想感情交流,大多通過一定的禮儀形式和一定的文化活動方式來進行。在實際生活中,每個人都經常使用到一系列的應用文,如傳統的書信、名片、柬貼、啟事、題詩題詞、對對聯等,現代的如電報、傳真、特快專遞、電子郵件等。這些應用寫作包含著豐富的禮儀內容,具有中華民族濃厚的文化色彩。

書信是一種向特定對象傳遞信息、交流思想感情的應用文書。「信」在古文中有音訊、消息之義,如「陽氣極於上,陰信萌乎下。」(揚雄:《太玄經·應》)。

另外,「信」也有託人所傳之言可信的意思,不論是託人捎的口信,還是通過郵差郵遞的書信用語言文字向特定對象傳遞信息和進行思想感情交流的信。

一是有運用文字述說事情原委和表達自己思想感情的能力;

二是具備相應的書寫工具;

三是有人進行傳遞。

親筆給親戚朋友寫信,不僅可以傳達自己的思想感情,而且能給受信人以「見字如面」的親切感;科技不斷進步,又相繼出現了電話、電報、郵寄錄音帶、錄像帶、電子郵件等交流信息的手段,可以預見,未來電子郵件這一新興的手段會被越來越多的人運用。

隨著社會的發展,人與社會的關系也在進行重新建構,書信的運用除傳統用法,即公函私函之外,一個新的發展動向便是原先私函類中因為個人需要而向政府機構、企事業單位、知名學者等個人所發的事務性的信件,這一類信件的使用量逐漸增多,值得注意。我們將其稱為個人公文。

⑦ 書信的格式包括哪五個部分

答案是:書信的格式包括稱呼、正文、結尾、署名、日期五個部分。

一、書信寫作注意事項:

1、稱呼要從第一行頂格寫起。稱呼後面要加冒號(:),表示下面有話要說。

2、正文的開頭空兩格,通常先寫問候的話。

3、結尾可根據寫信人跟收信人的關系和具體情況,寫上祝願,勉勵或敬意的祝頌語。

4、、署名:在結尾的再下一行的後半行寫自己的名字,署名的前面也可以寫上跟隨對方相應的稱呼,如「兒」、「弟」、「學生」等等。

5、日期:可以寫在署名的後面,也可以寫在署名下一行的後半行。最後報寫清年月日,以便查考。

熱點內容
2017年四川數學卷 發布:2025-05-18 00:16:14 瀏覽:719
中國社會科學院暑期 發布:2025-05-17 23:31:35 瀏覽:687
簡單廣場舞教學 發布:2025-05-17 20:37:48 瀏覽:13
二級學科博士點 發布:2025-05-17 19:10:15 瀏覽:125
永興教師招聘 發布:2025-05-17 19:10:15 瀏覽:664
高中教師資格證考試用書 發布:2025-05-17 16:29:17 瀏覽:52
小學教師的條件 發布:2025-05-17 16:21:01 瀏覽:419
教育學教育心理學題庫 發布:2025-05-17 16:14:16 瀏覽:819
夏威夷群島地理位置 發布:2025-05-17 16:10:46 瀏覽:949
奴隸老師漫畫全集 發布:2025-05-17 16:01:34 瀏覽: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