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是師德
維護學生權益 樹立終身學習理念
新修訂《中小學教師職業道德規范》公布
《中小學教師職業道德規范(2008年修訂)》9月3日公布。為全面提高中小學教師隊伍的師德素質和專業水平,在廣泛徵求意見的基礎上,教育部和中國科教文衛體工會全國委員會對1997年的《中小學教師職業道德規范》進行了修訂。
新修訂的《規范》有6條,分別為愛國守法、愛崗敬業、關愛學生、教書育人、為人師表和終身學習。《規范》提出了教師要維護學生權益,不諷刺、挖苦、歧視學生;不以分數作為評價學生的唯一標准;自覺抵制有償家教;樹立終身學習理念等內容。
教育部指出,在新形勢下修訂並重新印發《中小學教師職業道德規范》,對於激勵和引導廣大教師向全國教育系統的模範教師,特別是向抗震救災英模教師學習,樹立崇高的職業理想,自覺規范思想行為和職業行為,做讓人民滿意的教師,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規范》對教師的職業道德起指導作用,是調節教師與學生、教師與學校、教師與國家、教師與社會相互關系的基本行為准則。《規范》不是對教師的全部道德行為和教育教學工作的要求,不能取代學校的其他各項規章制度。各地教育行政部門和學校在學習貫徹時應注意和教育法規的學習結合進行。
教育部要求,要充分認識新時期加強教師職業道德建設的重要意義,全面准確地理解新修訂的《中小學教師職業道德規范》的基本內容並認真做好新修訂的道德規范的學習宣傳和貫徹實施工作。
中小學教師職業道德規范 (2008年修訂)
一、愛國守法。熱愛祖國,熱愛人民,擁護中國共產黨領導,擁護社會主義。全面貫徹國家教育方針,自覺遵守教育法律法規,依法履行教師職責權利。不得有違背黨和國家方針政策的言行。
二、愛崗敬業。忠誠於人民教育事業,志存高遠,勤懇敬業,甘為人梯,樂於奉獻。對工作高度負責,認真備課上課,認真批改作業,認真輔導學生。不得敷衍塞責。
三、關愛學生。關心愛護全體學生,尊重學生人格,平等公正對待學生。對學生嚴慈相濟,做學生良師益友。保護學生安全,關心學生健康,維護學生權益。不諷刺、挖苦、歧視學生,不體罰或變相體罰學生。
四、教書育人。遵循教育規律,實施素質教育。循循善誘,誨人不倦,因材施教。培養學生良好品行,激發學生創新精神,促進學生全面發展。不以分數作為評價學生的唯一標准。
五、為人師表。堅守高尚情操,知榮明恥,嚴於律己,以身作則。衣著得體,語言規范,舉止文明。關心集體,團結協作,尊重同事,尊重家長。作風正派,廉潔奉公。自覺抵制有償家教,不利用職務之便謀取私利。
六、終身學習。崇尚科學精神,樹立終身學習理念,拓寬知識視野,更新知識結構。潛心鑽研業務,勇於探索創新,不斷提高專業素養和教育教學水平。
B. 教師節為什麼是9月10號而不是9月28號
每年9月10日為教師節是在新學年開始,新生一入學,即開展尊師活動。9月28日不能確切證明是孔子誕辰日。
C. 教育部最近頒布中小學生教師職業道德規范的時間是幾年幾月
我國現行《中小學教師職業道德規范》由教育部於2008年9月1日頒布。
D. 9月10日教師節是全世界的教師節嗎還是每個國家都有教師節
不是全世界的教師節,只有我國的教師節是9月10日。世界上大部分的國家都有教師節。
比如,韓國的教師節是5月15日,美國的是5月第一個整周的星期二,德國的是6月12日,新加坡是9月1日,印度是9月5日。聯合國設立的教師節是10月5日。
(4)9月是師德擴展閱讀: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教師節定為每年的6月6日,於1951年,中國共產黨本著「教師是工人隊伍一員的原則」改為與國際勞動節一天的5月1日。
1982年4月,張承先和方明共同提交《關於恢復「教師節」的請示報告》於中共中央,建議以馬克思誕辰日5月5日為教師節。
1985年時任總理趙紫陽提出建立教師節的議案,經過人民代表大會通過,定為秋季新學年之初的9月10日。該教師節沒有法定假期,但是部分學校,特別是小學在教師節會放假休息半天至一天不等。每一年的教師節,中國教育部都會設定一個主題,如2018年的主題為「弘揚高尚師德,潛心立德樹人」。
E. 9月10日「教師節」,要改為9月28日,從哪年開始實施
國務院法制辦日前公布《教育法律一攬子修訂草案(徵求意見稿)》,擬將教師節日期改為9月28日。修訂草稿認為,9月28日是推算出來的孔子誕辰日,用9月28日做教師的節日,可以增加傳統文化含義;9月10日剛剛開學,教師通常忙碌於開學的各項工作,很難有時間與心情享受節日。延續了29年的9月10日教師節面臨改期,引發社會熱議。贊同者言辭鑿鑿,可以更好地紀念孔子,能豐富教師節文化內涵,對教師堅守師德有促進作用;反對者也不甘示弱,教師節早已入法、現在修改有浪費立法資源之嫌,法律是權威的、不是說改就能改,節日開展活動與教師是否忙碌並無沖突。
教師節具體定在哪天,其實並不是最重要的,關鍵在於如何把節過好。教師節從其設立之初起,就帶有明確的尊師重教的美好願望,希望通過這一節日的設立尊重教師、重視教育。教育投入不足、教育資源短缺,再現實一點,教師法所提出的教師工資不低於或高於公務員水平的要求,至今還是個美好的想像。全社會「尊師重教」風氣的形成,恐依然是空中樓閣、鏡花水月。
師德下滑的擔憂不無道理,有償家教、違規收受學生或者家長錢物的現象何其多?教師節甚至被人稱為「送禮節」,虐童、性侵女生之類的違法犯罪行為時有曝出,嚴重損害了教師隊伍的形象。想通過改一個日期來提高師德也難免一廂情願了。
如此說來,教師節日期是維持現狀,還是改為推算出來並不太准確的「孔子誕辰日」,並不是問題症結所在。如果全社會都在這一天形成對尊師重教認識的高峰,不更改教師節日期,也同樣可以達到設立教師節的目的。反之,如果尊師重教做得不夠,則無論教師節設在哪一天,都缺乏實際意義。
改一個日期改不來「尊師重教」,倘若我們不糾結於一個日期,而是把教師節變成集中反思教育問題、查找薄弱環節的契機,豈不更有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