恥辱師生態
Ⅰ 教師以什麼為最大恥辱 學生以什麼為最大恥辱 弄明以什麼為最大恥辱
教師的話 因該是他教育的學生都非常優秀 但是自己的孩子卻不怎樣, 學生的話 應該是 畢業奮斗10年後 看到別的同學 都是成功人士 而自己卻無所事事,, 農民的話 應該是 遭到有錢的人戲弄 ,,,
Ⅱ 戰死者光榮,偷生者恥辱,榮辱系於一身者輕,而系於國家民族者重。出自哪裡啊
出自抗日將領佟麟閣將軍在「七七」盧溝橋事變時的慷慨陳詞。
佟麟閣時任國民革命軍二十九軍副軍長。1937年7月7日夜,日軍在北平西南盧溝橋發動盧溝橋事變,佟麟閣任北平南苑駐地指揮官,他在南苑召開的軍事會議上慷慨陳詞:
中日戰爭是不可避免的。 吾輩首當其沖者,戰死者光榮,偷生者恥辱。榮辱系於一人者輕,而系於國家民族者重。國家多難,軍人應當馬革裹屍,以死報國。
並以軍部名義發出命令:凡是日軍進犯,堅決抵抗,誓與盧溝橋共存亡,不得後退一步。
這段話體現了他將自己的勇敢與人民、民族、國家的利益聯系在一起,為了祖國和人民的利益,勇於獻身的精神。
(2)恥辱師生態擴展閱讀:
佟麟閣早年參加護國討袁戰爭。1926年9月五原誓師後,隨部參加北伐。1928年起,任國民革命軍第2集團軍第35軍軍長、暫編第11師師長、第29軍副軍長。
1933年率部參加長城抗戰,取得喜峰口大捷。同年5月,參加察哈爾抗日同盟軍,任第一軍軍長兼代理察哈爾省主席,隨馮玉祥馳騁察省,打擊日軍,收復失地,為察省光復作出了貢獻。
1937年7月28日,日軍發動猛攻。佟麟閣在指揮右翼部隊向敵突擊時,腿部被機槍擊中,部下勸其退後裹傷。佟麟閣不顧傷痛依舊堅守一線,與日軍捨命拼殺。日軍地面進攻遭到重挫後,派戰機狂轟濫炸。佟麟閣頭部不幸被擊中壯烈殉國,時年45歲。
Ⅲ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其次是恥辱 誰說的
那要老師做什麼
Ⅳ 中國恥辱
清朝末年,我們當時的政府曾有兩個官員去美國加州訪問,當時他們穿著官服,大家都知道的嘛,這在美國人看起來很滑稽。於是就有兩個美國農民商量,把其中一個官員抓起來扔到河裡去如何?結果,他們這樣做了,其中一個官員掉到河裡活活淹死了。結果呢?什麼事都沒有,這兩個農民什麼事也沒有!
恥辱
不平等條約一覽表
南京條約 1842年8月 英國
主要內容
1.割香港島給英國
2.賠款2100萬銀元
3.開放廣州、廈門、福州、寧波、上海五處為通商口岸
4.中國海關收取英商進出口貨物的關稅稅率要與英方商定
影響
1.中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開端
2.主要矛盾由地主階級與農民階級的矛盾,
轉化為外國資本主義與中華民族的矛盾,封建主義與人民大眾的矛盾
3.外國資本主義與中華民族的矛盾成為最主要的矛盾
4.中國人民從此肩負起反對外國資本主義侵略和本國封建統治的雙重革命任務
5.中國進入了舊民主主義革命時期
五口通商章程和虎門條約 1844年 英國
主要內容
從中攫取領事裁判權、片面最惠國待遇和在通商口岸租賃土地房屋拘留等特權
望廈條約和黃埔條約 1844年 美國和法國
主要內容
取得更多的侵略權益
天津條約 1858年夏 俄美英法
主要內容
1.外國公使進駐北京
2.增開沿海沿江是10處商口岸
3.外國軍艦商船可以在長江各口岸通航
4.外國人可以到中國內地游歷、通商、傳教
5.清政府賠償英法兩國經費各200萬兩白銀,賠常英商損失200萬兩白銀
北京條約 1860年 俄國
主要內容
1.清政府承認天津條約有效
2.增開天津為商埠
3.割九龍司地方一區給英國
4.對英法兩國的賠款各增至800萬兩白銀
天津條與北京條約的共同影響
清政府開始被列強控制,中外反動勢力公開勾結,共同鎮壓中國人民的反抗
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程度加深了
北京條約 1860年 俄國
至19世紀80年代 ,侵佔中國東北和西北150多萬平方千米的領土
馬關條約 1895年4月 日本
主要內容
1.割遼東半島、台灣及其附屬島嶼、澎湖列島給日本
2.賠償日本軍費2億兩白銀
3.開放沙市、重慶、蘇州、杭州為商埠,日本輪船可以沿內河駛入以上各口岸
4.日本可以在華通商口岸投資設廠,產品運銷中國內地免收內地稅
影響
1.中國的領土和主權再一步遭受受嚴重損失
2.此後帝國主義爭相在中國劃分勢力范圍,掀起瓜分中國的狂潮
3.迫使清政府不得不向列強進行政治大借款
4.新通商口案的開辟使外國侵略勢力進一步深入中國內地
5.允許日本在華投資辦廠,拓展了其對華資本輸出的途徑,嚴重阻礙了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的發展
6.中國社會半殖民地化的程度大大加深
辛丑條約 1901年9月 英美俄日法德意奧
主要內容
1.清政府向各國賠償白銀4.5億兩,分39年還清,本息共計9.8億兩
2.賠償以中國的關稅和鹽稅做抵押,中國的稅收在更大程度上受到外國控制
3.在北京東交民巷設立「使館界」,屆內不許中國人居住,各地駐兵保護
4.拆毀北京至大沽的炮台,准許各國派兵駐守北京到山海關鐵路沿線的戰略要地
5.懲辦義和團運動中曾與列強「作對」的官吏,永遠禁止中國人民成立和參加反帝性質的各種組織
6.改總理衙門為外務部,位居六部之上
影響
這樣的使館界成為列強在中國都城的佔領地
清政府徹底成為帝國主義統治中國、鎮壓人民的工具
列強可通過外交途徑加強對清政府的控制
---------------------------------------------------
下面列出了部分中國政府或大多數中國人認為是不平等的條約。
中俄蒙協約(民國4年(1915年)6月7日,中國與俄國,簽約地點:外蒙古,恰克圖)
民四條約(二十一條)(民國4年(1915年)5月25日,中國與日本,簽約地點:北京)
滿洲里界約(1911年(宣統3年)12月20日,中國與俄國,簽約地點:滿洲里)
中英續訂藏印條約(1906年(光緒32年)4月27日,簽約地點:北京)
中日會議東三省事宜正約(1905年(光緒31年)12月22日,簽約地點:北京)
辛丑條約(1901年(光緒27年)9月7日,簽約地點:北京)
廣州灣租界條約(時間:1899年(光緒25年)11月16日;簽約地點:廣州灣;中國與法國)
訂租威海衛專條(時間:1898年(光緒24年)7月1日;簽約地點:北京;中國與英國)
展拓香港界址專條(時間:1898年(光緒24年)6月9日;簽約地點:北京;中國與英國)
中俄旅大租地條約(1898年(光緒24年)3月27日,簽約地點:北京。1898年5月7日在俄國彼得堡簽訂了《續訂旅大租地條約》)
中德膠澳租界條約(1898年(光緒24年)3月6日,北京;中國與德國)
中日通商行船條約(1896年(光緒22年)7月21日,簽訂於北京)
中俄密約(1896年(光緒22年)6月3日,莫斯科)
馬關條約(1895年(光緒21年)4月17日,馬關,與日本)
中英會議藏印條款(1890年(光緒16年)3月17日,印度加爾各答;補充修訂:1893年12月5日,大吉嶺)
中英煙台條約(1876年(光緒2年)煙台;中國與英國)
中日北京專條(1874年(同治13年)10月31日)
中俄勘分西北界約記(1864年(同治3年)10月7日,塔爾巴哈台)
中德通商條約(1861年(咸豐11年)9月2日,天津)
北京條約
中俄北京條約(1860年(咸豐10年)11月14日,北京)
中法北京條約(1860年(咸豐10年)10月25日,北京)
中英北京條約(1860年(咸豐10年)10月24日,北京)
天津條約
中法天津條約(1858年(咸豐8年)6月27日,天津)
中英天津條約(1858年(咸豐8年)6月26日,天津)
中美天津條約(1858年(咸豐8年)6月18日,天津)
中俄天津條約(1858年(咸豐8年)6月13日,天津)
中俄璦琿條約(1858年(咸豐8年)5月28日,璦琿)
上海英法美租界租地章程(1854年(咸豐4年)7月5日,上海)
中俄伊犁塔爾巴哈台通商章程(1851年(咸豐元年)8月6日,伊犁)
黃埔條約(1844年(道光24年)10月24日,與法國,黃埔)
望廈條約(1844年(道光24年)7月3日,與美國,望廈)
虎門條約(1843年(道光23年)10月8日,與英國,虎門)
南京條約(1842年(道光22年)8月29日,與英國,南京)
1917年,德國和奧匈帝國因第一次世界大戰中成為中國的敵對國,而被廢除不平等條約。1917年蘇聯自願放棄其在中國的特權(事後未完全兌現,亦無退還條約中獲得的領土)。1943年,美國和英國自願放棄其在中國的特權。義大利和日本因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成為中國的敵對國失去他們的特殊地位。1946年,法國放棄其在中國的特權。
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成立後,不承認以前簽訂的所有不平等條約。
中國日益的強盛表現在哪些方面?
為生命扣上「安全帶」
安全生產是黨和政府重點監管的領域之一,《安全生產法》出台、改革國家安全監管體制、違法違規行為被嚴懲等舉措,受到廣泛關注。但我國安全生產形勢依然嚴峻,煤礦等高危行業事故多發。按照安全生產中長期奮斗目標,到2007年,我國將建立起較為完善的安全監管體系,全國安全生產狀況將穩步好轉,重點行業和領域事故多發狀況將得到扭轉,工礦企業事故死亡人數、煤礦百萬噸死亡率、道路交通萬車死亡率等指標將出現一定幅度的下降。
孩子上得起學
2004年,我國15歲以上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為8.3年,超過世界平均水平1年。但教育從業人員中受過高等教育的僅為7.2%,教育投依然嚴重不足。2006年,普及和鞏固農村義務教育將成為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財政性教育支增長將高於財政支出的增長,教師工資、生均公用經費等逐步增長,辦學條件差、運轉困難、教育亂收費等關系人民群眾切身利益的問題將逐步得到解決。到2010 年,全國基本普及九年義務教育的人口覆蓋率將接近100%。
看病心裡舒暢
過去的5年,我國醫療衛生事業突破了靠政府單一發展的模式,是新中國成立以來發展最快的時期。但醫療體制、機制還存在著諸多障礙,公立醫療機構片面追求經濟利益的傾向嚴重,小病「大處方」、「濫檢查」,看病難、看病貴成為群眾反映強烈的問題。2006年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試點面將擴大到40%,群眾因病致貧、返貧現象將得到進一步遏制;國家將落實必要的經費,支持鄉衛生院和縣醫院的建設,為農民提供安全、廉價的基本醫療服務;發展社區衛生服務,將為城市低收入者提供基本醫療服務保障。
放心喝水吃肉
2005年,為加強污染治理和生態保護,推進重點流域區域污染防治工作,著力解決嚴重危害人民群眾健康安全的環境污染,特別是水污染、大氣污染等問題,國家關閉了15種浪費資源、污染環境的小企業,實行工業污染源限期達標排放。2006 年,讓百姓喝上潔凈的水,呼吸新鮮的空氣,已成為各級政府的重要目標之一。國家已經明確,到「十一五」末期,我國單位國內生產總值能源消耗要比「十五」末期降低20%左右,環境友好型社會建設越來越成為全社會共識。
支起「保護傘」
2005年前10個月,我國累計實現城鎮新增就業人員880萬人,「十五」期間實現城鎮新增就業4000萬人的目標已提前實現。但我國已進入勞動年齡人口增長高峰期,今後幾年裡,每年勞動力供求缺口仍將達到1300萬~1400萬人。今後,企業不得集中將富餘人員推向社會,國家也將建立以就業為導向的職業教育培訓機構指標體系。「十一五」期間,將新增4500萬個就業崗位。一些歧視性就業協議將被禁止。優化就業環境,成為政府工作的重要內容之一。
居者有其屋
2005年,在國務院統一部署下,多部門聯手出擊調控房地產市場,市場秩序得到好轉。但對普通百姓而言,商品房價格仍然「高高在上」。隨著中央穩定住房價格政策的陸續實施,房地產市場將朝著遏制投資、控制投資、引導合理消費、穩定房價的預期目標方向發展,投機性購房行為將得到遏制,中低收入群體的住房問題將會得到更多關注,房價將在更大范圍與百姓對接。
老有所養
統計顯示,全國離退休人員社會保險費19年增長119倍。但目前我國公共養老覆蓋面只佔總人口的15%,一部分退休人員生活窘迫,農村老人基本不享受社會保障。隨著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制度不斷完善,以非公有制企業、城鎮個體工商戶和靈活就業人員參保工作為重點,基本養老保險覆蓋范圍將逐步擴大。國家逐步做實養老保險個人賬戶,越來越多的人將過上老有所養,病有所醫的生活。
共享發展的成果
我國人民生活總體上實現了由溫飽到小康的歷史性跨越,但目前佔全國總人口20%的最貧困人口的收入或消費的份額只有4.7%,而占總人口20%的最富裕人口其收入或消費的份額高達50%。2006年,政府將從調整國民收入分配製度和國家財政支出結構入手,建立對農業的支持和保護體系,讓公共服務惠及農民;今後,新增財力將重點投向農村、農業和農民,而且增長幅度還會大大高於財政經常性收入的增長幅度;西部大開發、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促進中部地區崛起等戰略舉措,也將加快共同富裕的步伐。
農民工及時拿到工錢
在黨和政府的高度重視下,各地陸續掀起清欠農民工工資行動。截至2005年9月,全國累計清償2003年以前竣工項目拖欠工程款1410億元,占拖欠總額的75.82%。但漠視、侵害農民工利益的現象仍時有發生,務工環境仍待根本改觀。2006年,讓農民工按時、足額拿到工錢,成為各級政府義不容辭的責任。隨著國家有效加強對企業的監管,業主行為將會得到進一步規范,在建和新建項目拖欠工資的現象將得到遏制;農民進城務工的環境將更加寬松。
生活更有質量
統計顯示,目前我國城鄉居民平均出遊率達到84.8%,文化產品也大大豐富。但和老百姓日益高漲的精神文化需求相比,文化服務網點還很不健全,一些景點高昂的票價依然讓百姓「望景卻步」。2006年,讓普通百姓看得起風景,享受更有質量的生活,給政府留下了更多思考和努力的空間。隨著文化體制改革的推進,百姓將享受到日益完善的文化服務;在農村,影院、文化館、圖書館等設施的普及,將把農民的傳統日常生活概念大大拓展。
1.10多億中國人已解決了近百年留下的生存問題——溫飽問題,這是人類發展史上了不得的偉績。
2.中國人在中低端產品的數量和質量上已形成了可挑戰外界的能力,這給外界百姓造成的影響是振聾發聵。
3.在豐衣足食的基礎上,正腳踏實地解決科技現代化問題。現今很多發達國家對中國進行封鎖的項目,已紛紛被快速解決;更今人欣慰的是,我們是以遠低於這些發達國家在其它地區的售價,解決了這些問題。
4.說中國已很強大,有些不符實際;但作為一個幅員遼闊、且有13億人堅持社會主義的中等產業水平國家,誰也不敢小視,因我們可以很方便地舉全國之力來對付外來入侵和進行維護國家統一。
5.我們中國人是每月1000元可過,每月100元也可活,不怕打爛壇壇罐罐,這在發達國家是連想都不敢想的事情。
6.外界對中國人已無可奈何。
Ⅳ 恥辱的意思
【意思】
1、聲譽上所受的損害。
舉例:《論語·學而》:「恭近於禮,遠恥辱也。」
2、侮辱。
舉例:《後漢書·循吏傳·秦彭》:「吏有過咎,罷遣而已,不加恥辱。」
3、羞辱,羞辱的事。
舉例:以講衛生為光榮,不講衛生為恥辱。
(5)恥辱師生態擴展閱讀
【近義詞】
1、可恥[ kě chǐ ] 應當認為羞恥。
2、羞恥[ xiū chǐ ] 不光彩。
【反義詞】
1、光彩[ guāng cǎi ] 光榮。
2、光榮[ guāng róng ] 由於做了有利於人民的和正義的事情而被公認為值得尊敬的;榮譽。
Ⅵ 中國的恥辱
恥辱
不平等條約一覽表
南京條約 1842年8月 英國
主要內容
1.割香港島給英國
2.賠款2100萬銀元
3.開放廣州、廈門、福州、寧波、上海五處為通商口岸
4.中國海關收取英商進出口貨物的關稅稅率要與英方商定
影響
1.中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開端
2.主要矛盾由地主階級與農民階級的矛盾,
轉化為外國資本主義與中華民族的矛盾,封建主義與人民大眾的矛盾
3.外國資本主義與中華民族的矛盾成為最主要的矛盾
4.中國人民從此肩負起反對外國資本主義侵略和本國封建統治的雙重革命任務
5.中國進入了舊民主主義革命時期
五口通商章程和虎門條約 1844年 英國
主要內容
從中攫取領事裁判權、片面最惠國待遇和在通商口岸租賃土地房屋拘留等特權
望廈條約和黃埔條約 1844年 美國和法國
主要內容
取得更多的侵略權益
天津條約 1858年夏 俄美英法
主要內容
1.外國公使進駐北京
2.增開沿海沿江是10處商口岸
3.外國軍艦商船可以在長江各口岸通航
4.外國人可以到中國內地游歷、通商、傳教
5.清政府賠償英法兩國經費各200萬兩白銀,賠常英商損失200萬兩白銀
北京條約 1860年 俄國
主要內容
1.清政府承認天津條約有效
2.增開天津為商埠
3.割九龍司地方一區給英國
4.對英法兩國的賠款各增至800萬兩白銀
天津條與北京條約的共同影響
清政府開始被列強控制,中外反動勢力公開勾結,共同鎮壓中國人民的反抗
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程度加深了
北京條約 1860年 俄國
至19世紀80年代 ,侵佔中國東北和西北150多萬平方千米的領土
馬關條約 1895年4月 日本
主要內容
1.割遼東半島、台灣及其附屬島嶼、澎湖列島給日本
2.賠償日本軍費2億兩白銀
3.開放沙市、重慶、蘇州、杭州為商埠,日本輪船可以沿內河駛入以上各口岸
4.日本可以在華通商口岸投資設廠,產品運銷中國內地免收內地稅
影響
1.中國的領土和主權再一步遭受受嚴重損失
2.此後帝國主義爭相在中國劃分勢力范圍,掀起瓜分中國的狂潮
3.迫使清政府不得不向列強進行政治大借款
4.新通商口案的開辟使外國侵略勢力進一步深入中國內地
5.允許日本在華投資辦廠,拓展了其對華資本輸出的途徑,嚴重阻礙了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的發展
6.中國社會半殖民地化的程度大大加深
辛丑條約 1901年9月 英美俄日法德意奧
主要內容
1.清政府向各國賠償白銀4.5億兩,分39年還清,本息共計9.8億兩
2.賠償以中國的關稅和鹽稅做抵押,中國的稅收在更大程度上受到外國控制
3.在北京東交民巷設立「使館界」,屆內不許中國人居住,各地駐兵保護
4.拆毀北京至大沽的炮台,准許各國派兵駐守北京到山海關鐵路沿線的戰略要地
5.懲辦義和團運動中曾與列強「作對」的官吏,永遠禁止中國人民成立和參加反帝性質的各種組織
6.改總理衙門為外務部,位居六部之上
影響
這樣的使館界成為列強在中國都城的佔領地
清政府徹底成為帝國主義統治中國、鎮壓人民的工具
列強可通過外交途徑加強對清政府的控制
---------------------------------------------------
下面列出了部分中國政府或大多數中國人認為是不平等的條約。
中俄蒙協約(民國4年(1915年)6月7日,中國與俄國,簽約地點:外蒙古,恰克圖)
民四條約(二十一條)(民國4年(1915年)5月25日,中國與日本,簽約地點:北京)
滿洲里界約(1911年(宣統3年)12月20日,中國與俄國,簽約地點:滿洲里)
中英續訂藏印條約(1906年(光緒32年)4月27日,簽約地點:北京)
中日會議東三省事宜正約(1905年(光緒31年)12月22日,簽約地點:北京)
辛丑條約(1901年(光緒27年)9月7日,簽約地點:北京)
廣州灣租界條約(時間:1899年(光緒25年)11月16日;簽約地點:廣州灣;中國與法國)
訂租威海衛專條(時間:1898年(光緒24年)7月1日;簽約地點:北京;中國與英國)
展拓香港界址專條(時間:1898年(光緒24年)6月9日;簽約地點:北京;中國與英國)
中俄旅大租地條約(1898年(光緒24年)3月27日,簽約地點:北京。1898年5月7日在俄國彼得堡簽訂了《續訂旅大租地條約》)
中德膠澳租界條約(1898年(光緒24年)3月6日,北京;中國與德國)
中日通商行船條約(1896年(光緒22年)7月21日,簽訂於北京)
中俄密約(1896年(光緒22年)6月3日,莫斯科)
馬關條約(1895年(光緒21年)4月17日,馬關,與日本)
中英會議藏印條款(1890年(光緒16年)3月17日,印度加爾各答;補充修訂:1893年12月5日,大吉嶺)
中英煙台條約(1876年(光緒2年)煙台;中國與英國)
中日北京專條(1874年(同治13年)10月31日)
中俄勘分西北界約記(1864年(同治3年)10月7日,塔爾巴哈台)
中德通商條約(1861年(咸豐11年)9月2日,天津)
北京條約
中俄北京條約(1860年(咸豐10年)11月14日,北京)
中法北京條約(1860年(咸豐10年)10月25日,北京)
中英北京條約(1860年(咸豐10年)10月24日,北京)
天津條約
中法天津條約(1858年(咸豐8年)6月27日,天津)
中英天津條約(1858年(咸豐8年)6月26日,天津)
中美天津條約(1858年(咸豐8年)6月18日,天津)
中俄天津條約(1858年(咸豐8年)6月13日,天津)
中俄璦琿條約(1858年(咸豐8年)5月28日,璦琿)
上海英法美租界租地章程(1854年(咸豐4年)7月5日,上海)
中俄伊犁塔爾巴哈台通商章程(1851年(咸豐元年)8月6日,伊犁)
黃埔條約(1844年(道光24年)10月24日,與法國,黃埔)
望廈條約(1844年(道光24年)7月3日,與美國,望廈)
虎門條約(1843年(道光23年)10月8日,與英國,虎門)
南京條約(1842年(道光22年)8月29日,與英國,南京)
1917年,德國和奧匈帝國因第一次世界大戰中成為中國的敵對國,而被廢除不平等條約。1917年蘇聯自願放棄其在中國的特權(事後未完全兌現,亦無退還條約中獲得的領土)。1943年,美國和英國自願放棄其在中國的特權。義大利和日本因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成為中國的敵對國失去他們的特殊地位。1946年,法國放棄其在中國的特權。
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成立後,不承認以前簽訂的所有不平等條約。
中國日益的強盛表現在哪些方面?
為生命扣上「安全帶」
安全生產是黨和政府重點監管的領域之一,《安全生產法》出台、改革國家安全監管體制、違法違規行為被嚴懲等舉措,受到廣泛關注。但我國安全生產形勢依然嚴峻,煤礦等高危行業事故多發。按照安全生產中長期奮斗目標,到2007年,我國將建立起較為完善的安全監管體系,全國安全生產狀況將穩步好轉,重點行業和領域事故多發狀況將得到扭轉,工礦企業事故死亡人數、煤礦百萬噸死亡率、道路交通萬車死亡率等指標將出現一定幅度的下降。
孩子上得起學
2004年,我國15歲以上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為8.3年,超過世界平均水平1年。但教育從業人員中受過高等教育的僅為7.2%,教育投依然嚴重不足。2006年,普及和鞏固農村義務教育將成為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財政性教育支增長將高於財政支出的增長,教師工資、生均公用經費等逐步增長,辦學條件差、運轉困難、教育亂收費等關系人民群眾切身利益的問題將逐步得到解決。到2010 年,全國基本普及九年義務教育的人口覆蓋率將接近100%。
看病心裡舒暢
過去的5年,我國醫療衛生事業突破了靠政府單一發展的模式,是新中國成立以來發展最快的時期。但醫療體制、機制還存在著諸多障礙,公立醫療機構片面追求經濟利益的傾向嚴重,小病「大處方」、「濫檢查」,看病難、看病貴成為群眾反映強烈的問題。2006年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試點面將擴大到40%,群眾因病致貧、返貧現象將得到進一步遏制;國家將落實必要的經費,支持鄉衛生院和縣醫院的建設,為農民提供安全、廉價的基本醫療服務;發展社區衛生服務,將為城市低收入者提供基本醫療服務保障。
放心喝水吃肉
2005年,為加強污染治理和生態保護,推進重點流域區域污染防治工作,著力解決嚴重危害人民群眾健康安全的環境污染,特別是水污染、大氣污染等問題,國家關閉了15種浪費資源、污染環境的小企業,實行工業污染源限期達標排放。2006 年,讓百姓喝上潔凈的水,呼吸新鮮的空氣,已成為各級政府的重要目標之一。國家已經明確,到「十一五」末期,我國單位國內生產總值能源消耗要比「十五」末期降低20%左右,環境友好型社會建設越來越成為全社會共識。
支起「保護傘」
2005年前10個月,我國累計實現城鎮新增就業人員880萬人,「十五」期間實現城鎮新增就業4000萬人的目標已提前實現。但我國已進入勞動年齡人口增長高峰期,今後幾年裡,每年勞動力供求缺口仍將達到1300萬~1400萬人。今後,企業不得集中將富餘人員推向社會,國家也將建立以就業為導向的職業教育培訓機構指標體系。「十一五」期間,將新增4500萬個就業崗位。一些歧視性就業協議將被禁止。優化就業環境,成為政府工作的重要內容之一。
居者有其屋
2005年,在國務院統一部署下,多部門聯手出擊調控房地產市場,市場秩序得到好轉。但對普通百姓而言,商品房價格仍然「高高在上」。隨著中央穩定住房價格政策的陸續實施,房地產市場將朝著遏制投資、控制投資、引導合理消費、穩定房價的預期目標方向發展,投機性購房行為將得到遏制,中低收入群體的住房問題將會得到更多關注,房價將在更大范圍與百姓對接。
老有所養
統計顯示,全國離退休人員社會保險費19年增長119倍。但目前我國公共養老覆蓋面只佔總人口的15%,一部分退休人員生活窘迫,農村老人基本不享受社會保障。隨著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制度不斷完善,以非公有制企業、城鎮個體工商戶和靈活就業人員參保工作為重點,基本養老保險覆蓋范圍將逐步擴大。國家逐步做實養老保險個人賬戶,越來越多的人將過上老有所養,病有所醫的生活。
共享發展的成果
我國人民生活總體上實現了由溫飽到小康的歷史性跨越,但目前佔全國總人口20%的最貧困人口的收入或消費的份額只有4.7%,而占總人口20%的最富裕人口其收入或消費的份額高達50%。2006年,政府將從調整國民收入分配製度和國家財政支出結構入手,建立對農業的支持和保護體系,讓公共服務惠及農民;今後,新增財力將重點投向農村、農業和農民,而且增長幅度還會大大高於財政經常性收入的增長幅度;西部大開發、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促進中部地區崛起等戰略舉措,也將加快共同富裕的步伐。
農民工及時拿到工錢
在黨和政府的高度重視下,各地陸續掀起清欠農民工工資行動。截至2005年9月,全國累計清償2003年以前竣工項目拖欠工程款1410億元,占拖欠總額的75.82%。但漠視、侵害農民工利益的現象仍時有發生,務工環境仍待根本改觀。2006年,讓農民工按時、足額拿到工錢,成為各級政府義不容辭的責任。隨著國家有效加強對企業的監管,業主行為將會得到進一步規范,在建和新建項目拖欠工資的現象將得到遏制;農民進城務工的環境將更加寬松。
生活更有質量
統計顯示,目前我國城鄉居民平均出遊率達到84.8%,文化產品也大大豐富。但和老百姓日益高漲的精神文化需求相比,文化服務網點還很不健全,一些景點高昂的票價依然讓百姓「望景卻步」。2006年,讓普通百姓看得起風景,享受更有質量的生活,給政府留下了更多思考和努力的空間。隨著文化體制改革的推進,百姓將享受到日益完善的文化服務;在農村,影院、文化館、圖書館等設施的普及,將把農民的傳統日常生活概念大大拓展
Ⅶ 關於中國以前的恥辱
屈辱
帝國主義者在因次侵略戰爭中,大規模地屠殺中國人民。1900年八國聯軍燒殺搶掠,將5萬多人的塘沽鎮變成空無一人的廢墟,使擁有100萬人的天津在燒殺之後僅存10萬人,進入北京後,殺人不計其數,僅庄王府一處就殺死1700多人。在1937年開始的日本帝國主義的全面侵華戰爭中,2100餘萬人被打死打傷,1000餘萬人被殘害致死。其中,在1937年12月13日後的6個星期內,日本侵略軍在南京就殺害了30萬人。
帝國主義在中國實行殖民統治,使中國人民備受凌辱,毫無人格尊嚴可言。那時,外國侵略者享有不受中國法律官轄的「治外法權」。1946年12月24日,北平發生美國士兵皮爾遜強奸北京大學女生沈崇的暴行,激起全國人民的極大憤慨,但是,罪犯卻由美國單方面處理,被宣布無罪釋放。列強在中國設立的「租界」,擁有行政、立法、司法、警察和財政大權,成為完全獨立於中國的行政和法律制度之外的「國中之國」。1885年,外國侵略者甚至在上海法租界公園門口公然豎起「華人與狗不得入內」的牌子,肆無忌憚地侮辱中國人的人格。
帝國主義強迫中國簽訂了1100多個不平等條約,對中國的財富進行了大規模的瘋狂掠奪。據統計,近百年來,外國侵略者通過這些不平等條約掠去戰爭賠款和其他款項達白銀1000億兩。其中《南京條約》、《馬關條約》、《辛丑條約》等8個不平等條約就勒索賠款19.53億兩白銀,相當於清政府1901年收入的16倍。而日本僅通過《馬關條約》勒索的賠款2.3億兩白銀,就相當於當時日本國家財政四年半的收入。侵略者在戰爭中的破壞和搶劫造成的損失,更是難以估算。日本全面侵華戰爭期間(1937—1945年),中國有930餘座城市被佔領,直接經濟損失達620億美元,間接經濟損失過5000億美元。國家主權喪失,社會財富遭洗劫,使中國人民失去了最起碼的生存條件。
吃飽穿暖,這是長期陷於飢寒交迫困境的中國人民的最低要求。舊中國的歷代政府不僅沒有能解決這一問題,反而加重了人民的災難。在舊中國,只佔農村人口10%的地主和富農佔有70%的土地,而占農村人口70%的貧雇農卻只佔有10%的土地;占人口極少數的官僚買辦資產階級壟斷著80%的工業資本,操縱著全國的經濟命脈。中國人民遭受著地租、賦稅、高利貸和工商資本的層層盤剝,其所受的剝削和貧困的程度是世界上罕見的。據統計,1932年,僅苛捐雜稅的名目就多達1656種,捐額約占農民收獲量的60%至90%。加上反動政府在政治上腐敗無能,喪權辱國,充當帝國主義的統治工具,大小軍閥割據,長期戰亂不已,使人民災駿深重,生存維艱。據估算,舊中國有80%的人長期處於飢餓、半飢餓狀態,幾乎每年都有幾萬到幾十萬人因飢餓而死。一遇自然災害,更是餓殍遍野。1931年,華東地區水災,造成370多萬人死亡。1943年,僅河南省餓死者就達300萬人,另有1500萬人靠啃草根、吃樹皮度日,瀕臨死亡邊緣。抗日戰爭勝利後,國民黨反動政府發動內戰,榨取民脂民膏,造成經濟全面崩潰。1946年,各地餓死1000萬人。1947年,全國飢民竟達1億多人,占當時全國人口的22%。
成就
現在,中國有了原子彈,美國的反應是這樣的:
對中國態度有較大變化,以前是以施壓為主,之後開始"套近乎".在中國第一次核試驗之前,美國把中國看作蘇聯的」附屬國」,直到中蘇關系斷裂,美國才開始考慮和中國建交,但又遲遲不作決定.核試驗成功後,美國開始意識到中國的重要性.中國的發展必須依賴於外界力量支撐維持,或者華約,或者北約,中國必須選一個.中共傾向於前者,但蘇聯態度冷淡.美國則抓住了機會,率先向中國伸出友好之手,這樣,中國的核力量將不會對美國構成威脅.
蘇聯的反應是這樣的:
對中國依然冷漠,克里姆林宮認為中國離開蘇聯對中國的發展是一大障礙,中國將不得不歸附蘇聯,支持其在中東的擴張.事實當然並非如此!
其他國家:
第三世界國家開始大規模向中國靠攏.北約則毫不擔心,因為中共的核軍備遠不如超級大國
.7《何梅協定》K
Ⅷ 新中國的恥辱和新中國的強大
軍事科技上:核彈爆炸成功、火箭衛星上天、神6上天、嫦娥一號登月、 龍芯的開發研製等。 地位上:在國際上地位也越來越高。 經濟上:改革開放,經濟快速發展,漸漸地使全國人民都富裕起來了。 社會文化上:比建國前水平高了許多倍,人民受教育程度普遍提高。體育上:劉翔、姚明還有冰上項目在全世界都有巨大影響力。舉辦了體育賽事:奧運會、F1、亞洲會等。 疆土上:收復香港、澳門。 民族自信心上:人民越來越富裕,越來越自信,越來越講究。
總的說來,就這些方面,但政治體制上還是很不完善,腐敗現象嚴重。執政黨也在努力地做到民主。相信國力的的增強,我們中國未來會更好。
Ⅸ 老師要求我們做一個FLASH,題為榮譽和恥辱或生態文明
做文明人,我們應該是在一個文明的語言,文明的事情。然後把它簡單地有禮貌,懂事。中國被稱為「禮儀之邦」,客氣的說是中國人的傳統美德。我們生活在一個幸福的時代,如果你不能繼承和發揚優良傳統,你不能真正做一個快樂的人。 「良言入耳三冬暖,惡語傷人六月寒」,說,我們一定要記住。禮貌是最容易的事情,但也是生活中最重要的事情,它更比所有的智慧,所有重要的比最高的智慧。禮貌經常可以替代最珍貴的感情。學生之間也離不開禮儀,它是像石油,使粗糙的摩擦消失,如果有矛盾,應多自我反省,相互理解,寬容他人。
那麼,怎樣才能成為有教養的人嗎?讓我們先從以下幾個方面的工作。
首先,個人儀容,儀態舉止,談吐,著裝等方面的重要性。從疏導,要求整潔干凈:面部,頸部,雙手應洗干凈的頭發上的時間管理,經常洗,往往釘切,注意口腔衛生,不要咀嚼口香糖在公眾經常洗澡,換衣服,消除身體氣味。
從儀態風度,從站,坐,行,神態,動作,嚴格要求自己,古人總結的人體姿態的形象:「站如松,OK風,坐在像鍾,卧如弓。「優美的姿態給人一種直,精神的感覺,直立的姿勢要端正,大方;走路挺胸抬頭,肩膀和手臂自然擺動,步伐適中,表情神態證明人類,理解和尊重善意,面帶微笑,談話要真誠,善良,使用文明用語,古樸莊重。著裝應干凈,整潔,得體,學生的一致狀態,反映了新世紀學生蓬勃風格。
二,注意在公共場所禮儀。在公共場所,包括在學校,教室,宿舍,劇院和其他地方的儀式,以及步行的禮儀,要求為方向,旅遊,購物等。如果你是一個學生,這是必要的,是學生的文明。那麼,校園禮儀是非常重要的教室和宿舍,要遵守公共秩序,不喊。課堂禮儀老師的教學,這是直接關繫到一類的榮譽感和凝聚力,反映這一類類類外觀的風格影響很大。類走進教室准備前進的狀態,應積極配合任課教師提高教學和學習活動,利用課余時間休息,不要隨地吐痰,亂扔紙屑,不拿粉筆玩,上下樓梯右行,見老師和客人使用普通話主動打招呼,你不能視而不見。此外,我們還應該愛的鮮花和樹木,所有的設施,不穿越綠化帶,愛清潔,服從老師的管理和監控的接受值洲升溫明剛和別人批評勸阻。通過老師的幫助下,應該採取主動真誠的說聲謝謝。
如果你已經進入成人社會,但它應該是一個文明社會的人。牢記八榮八恥,遵守公司規章制度。你的父母,家庭和睦。做文明社會的青睞。
文明的人,總是來電!一生的追求!
Ⅹ 關於中國的恥辱和強大
曾經的恥辱和今日的強大,部分列舉如下:
一、曾經的恥辱
1、1840年-1842年第一次鴉片戰爭
簽訂了中國近代史上第一個不平等條約《南京條約》,割香港島,賠款2100萬銀元,開放通商口岸,喪失關稅自主權。中國開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質的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