師生磨合
(黃國英) 我們面對的是學生,雖然說已經是高中生,但仍然是一群喜怒哀樂溢於言表的學生,是看問題表面而又情緒化的學生。因此,師生之間的溝通很重要,溝通守過程中的方式和方法就尤為重要。因為我們都知道,如果老師不注意方式方法,沒有溝通,學生很難明白老師的一片苦心,甚至會誤會老師的好心,而產生逆反心理,把心中的小疙瘩,有種成大誤會,影響師生的感情,甚至影響學生的一生,或許,他們會因為老師的一句話而放棄學業,因為老師而討厭班級,因為老師而討厭人生。那麼,師生之間如何做到溝通呢?我認為:一、溝通從可以從微笑開始 微笑是信任。只要老師張嘴微笑,學生就會感到你的親切,就會喜歡你,聽你說的話,就會想和你交談,就會漸漸的接受你的觀點,抬頭反思,去自省,進而去改正自己的錯誤。比如說我們班上有一位學生叫章金金,一天她上課遲到了,軍容風紀又被逮了,聽其他同學講她自己在教室里說「今天慘了,要做100個蹲起了(一種懲罰方式)」,知道這件事後,我就把她叫到辦公室,拍著她的肩,笑著跟她說,我說,「章金金,聽說你今天早就想著要到我辦公室來鍛煉一下了?「她聽了之後,想了一會兒,就笑開了,接下來這種懲罰也就很順理成章了,也就少了很多強迫的意味。 還有,比如說上學期在落實學生操行考評時(我們班的加減分與其他班有很大的區別,分值很大),說道哪些要減分時,我是這么說的,我說,「如果哪位同學怕自己的分數太多,可以手插褲袋到值日老師面前晃一下,或者可以打個架等等。」學生聽了我比較幽默的話之後都哈哈大笑,同時我的目的也達到了,他們也記住了這些規則。 所以,我覺得首先老師要對學生微笑,然後讓每個學生都微笑。如果不是微笑著與學生溝通,很難有這樣讓人開心的結果。二、溝通應該從自我批評開始 老師批評學生難免有簡單武斷的時候,如果讓學生受了委屈或者讓學生一時想不開,而老師這時置之不理不及時溝通,就很容易給學生造成心理傷害,而產生怨氣和抵觸情緒。老師如果發現自己有誤,就應該盡早找學生作自我批評,師生之間就會冰釋前嫌,感情遞增。 記得有一次,我找了班上三個違紀的學生到辦公室訓話,什麼事已經不記得了,只知道當時很氣,可能罵得也有點過火,後來有一位學生感到很委屈,說道:「黃老師,您怎麼每次都只看到我的缺點呢?我也努力地在改變,最近,我掃地不是很認真嗎?」聽了這話,我的心一沉,確實,最近,教室外面的走廊每次都拖得很乾凈,我也知道我這次做得很不好,沒有及時表揚。我知道了之後,我就馬上說:「這次是老師做得不夠好,沒有及時表揚,但並不意味著老師沒有看到你的進步,比如說……但是,你這次的事情你自己想想,對了沒有?等等。」事後,她向我承認了錯誤,也破涕為笑了,從她的笑容中可以年出她是真心實意地原諒了我。 還有一次是在做課間操時,我發現我們班上的盛凱悅同學圍著一塊圍巾,而且很顯眼,我就走到她身邊跟她講,「做操時你怎麼圍著圍巾呢?快拿下來。」可她聽了之後卻說,「又不是我一個人圍著?」那我就請她看看到底還有誰圍著,她掃了一圈發現沒出沒有,但礙於面子還是沒動,我就走過去,親手從她脖子上拿下了圍巾。結果她反應很厲害,說我沒有給她面子,在這么人的面前拿來了她的圍巾,還很委屈地器了。說句實話,我當時確實沒這么想,我覺得挺自然的,知道了之後,我就跟她講,「盛凱悅,老師當時確實沒注意到,方法也有點不對,只能對不起了,不過你認為現在搞成這樣比當初有面子嗎?﹍﹍」慢慢地,她平靜下來,也知道自己太沖動,脾氣太大。事情也就得到了比較圓滿地解決。三、溝通可以從自我介紹開始 要想讓學生真正的了解你,願意親近你,向你敞開心懷,除了平時你的一言一行留給學生印象外,還有一個重要的途徑就是利用一切機會向學生介紹自己,推銷自己。特別是班主任接手一個新班時,更應該如此。介紹自己時可以談自己的教育教學的方法,可以談自己的成功和失敗,也可以談自己的喜怒哀樂,談自己的學生時代的故事,談自身的行點……學生了解你,學生就會親近你,就會欣賞老師的好,即使老師有不是的地方,也能諒解,也能找你溝通,也不會小誤會積成大疙瘩。比如說,看到學生大手大腳地花錢,我就跟他們講自己讀高中時一星期多少零用錢,這些錢又要買什麼等等,學生聽了之後都有點慚愧,至少短時間他們能夠收斂一些。四、溝通應該從愛學生開始 愛是互相的,沒有愛就談不上溝通。你對學生的關心是出於愛,學生是可以感覺到你的。如果你對學生充滿了愛,那麼無論你做什麼,你做的一切都是為學生著想,你不可能做讓學生傷心落淚的事,你不可能在傷害了學生之後而不去安慰他,不去讓他破涕為笑,老師不是神,師生之間的磨合能讓學生更加的相信你,依賴你。 只要老師與學生之間能以心換心,用真誠換真心,那麼你的一切溝通行為都會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比如說,我上一屆有一個女生,經常生病,當時又沒有校醫室,只能到外面掛點滴。記得有一次太遲了,我就和我夫個人把她們接家裡繼續掛,記得那一夜到一點多才睡,然後,又安排他們睡在我家裡。事後學生家長就這件事多次在電話中表示感謝。五、師生之間的溝通最重要的是尊重與理解 教育是一門藝術,因為人是最神秘的復雜的生物。面對一群有思想有感情的學生,如何贏得他們的信任與尊重,如何對他們實施德育教育呢?我認為,首先就要學會理解學生,尊重學生。 在傳統的「師道尊嚴」理念的影響下,人們常常有這樣的觀點:學生就應該服從老師,被老師批評是理所當然的事。然而,這種觀點在當今社會顯然已不適用,學生,尤其是處於生長叛逆期的中學生,他們追求個性發展,個體意識明顯加強,更追求人與人之間的一種平等交往。因此,我想,老師在與學生的交往過程中,尤其是當學生犯錯誤的時候,一定要有換位思考的意識,尊重學生,理解學生。 理解就是理解學生的思想實際、心理實際和生活實際。在開展班級德育工作,學生德育素質的提高,必須遵守一切從實際出發這一分析、處理問題的原則。尊重就是充分尊重學生意見和要求、尊重學生的人格、平等待人,中學生的人格尤為重要。 由於受遺傳因素、家庭條件、社會環境等方面的影響,學生中存在著較大的差異,在平時的學校生活中,老師就應注意觀察學生的個體差異,應對每個學生都有全面的細致和了解。而要了解學生光靠觀察還遠遠不夠,要利用各種機會和學生溝通,溝通多了,就能了解學生的思想動態和行動表現,及時解決他們的思想困惑,糾正其不良行為。而事實證明,要想讓學生接受老師的觀點,批評說教的效果遠不及上和學生談話的效果明顯。老師應首先把自己擺在和學生平等的位置上,從關愛的心態出發,動之以情,曉之以里,用人格力量去感化他們,要讓學生真正的從心底感受到老師對他們的關心和愛護。 我們班上有個學叫呂玲玲,她是一個性格開朗,個性要強的人,但一天晚自習,發現她獃獃地坐在位子上,紅著眼睛,我就把她叫了出來,坐在了草坪上,問她發生了什麼事,結果她遞給了我一封信,是她初中的同學,正確一點說是男朋友寄給她的,她不知道怎麼處理,因為她男朋友比較特殊,現在正在坐牢,馬上要出獄了,叫她一定要等他,也一定會來看她,知道了這一情況之後,我就進一步了解了一些情況,知道她在男孩子的父母眼裡是他們的准媳婦,她也已經叫了爸爸媽媽。大致知道了之後,我就跟她講,「你有這種困惑,老師表示理解,也願意幫忙,但老師首先想知道現在你自己是怎麼想的,你的態度怎樣?」聽取了她的意見之後,我就站在她的立場,我的立場,她父母的立場,那個男孩子的立場同她交換了意見,也分析了結果,直到她的心結慢慢打開。在後來的很長一段時間里我繼續和她交流思想,從最近她給我看的這封來信中可以看出,她已經能正確面對這份感情了。在日記中她這么寫到:「黃老師,謝謝您,因為您的理解,您的幫助,使我慢慢地走出了迷茫﹍﹍」 尊重學生,寬容學生,並不是放任自流,對學生的不良行為有時還要作恰如其分的批評。作一個班主任、一個老師即使學生犯了錯誤,對學生進行批評教育時,也應尊重學生的人格諄諄教導學生才能取得教育的效應。一味的訓斥,只能促成學生逆反心理的產生,更不能用挖苦、諷刺傷學生的心。批評學生要慎用批評用語,要講究語言藝術,要處處顧及學生的自尊,使學生產生親切感、信任感,願意與你作心靈的交流,這樣才能使學生從思想深處認識錯誤,切實有效地發揮批評的作用。 尊重學生,理解學生就會使師生關系愉快。老師要從愛心出發,愛心出發即是進行教育的前提,班主任要關心學生愛護班級的每一個學生,使學生感受到老師的教育,是真心的愛護,是真心希望學生個個都能健康成長,真心希望學生個個都能成材。老師有愛心,能夠尊重學生,理解學生,學生才能更加尊敬,愛戴老師,師生的感情才能更加融洽,充分發揮情感教育作用。 比如說班上有一個學生叫楊偉英,平時懶懶散散地,有一次,她上課看小說,作業不交,上課故意遲到,軍容風紀又被抓,一天裡面就有這么多違紀,當時我真是氣壞了,我就找了她談話,結果她反而認為我針對她,給她亂扣帽子,我就問她,我說,「楊偉英,你覺得黃老師對你怎樣?你是不是有錯在先?」聽了我一連串的發問之後,她低下了頭。因為我先尊重了她,給了面子,即使師生矛盾再怎麼激烈,最後勝利也能掌握在我們的手上。那麼,如何才能真正地尊重學生? 第一,老師要平等友好地對待學生。校園里,師生之間沒有人格的尊卑、貴賤之分。教師應平等對待學生,不能以高高在上態度、家長式的作風對學生發號施令。例如一個學生有缺點或出現過失時,老師對其進行幫助、教育以至嚴肅的批評,都是必要的,但必須抱著與人為善的態度,才能為學生所接受。反之,如果教師對學生進行挖苦諷刺,則只能引起學生的反感。久而久之,師生間就會出現一道鴻溝。 第二,教師要由衷地信任學生。信任學生是一種特殊的尊重,對學生有著特殊的教育功能。無端猜測是對學生不尊重的表現。事實上,老師把學生當什麼樣的人看待,就等於暗示他應該成為什麼樣的人。學生往往從教師的信任和期待中體驗到人的尊嚴,激勵自己不斷進取。因此,信任是催人向上力量,是教育學生的一種特殊手段。同樣,信任學生也是培養學生自尊心的一個原則。 在傳統的教育觀逐步被打破的今天,特別是在現今社會,隨著科學的巨大進步,知識的迅速增長,新學科、新技術的不斷出現,「弟子不必不如師,師不必賢於弟子」的情況更為明顯。因此,尊重學生,理解學生,顯得尤為重要。 卡耐基曾經說過,一個人的成功,只有15%歸結於他的專業知識,還有85%歸於他從中如何表達思想,領導他人及喚起他人激情的能力。也有人曾說過,成功始於合作,合作始信任,信任始於理解,理解始於溝通,讓我們一起來學習師生之間如何溝通,讓師生關系更加和諧。
② 新教師怎樣度過磨合期
一、走進學生的生活,縮短師生之間的距離。課余時間融進學生的生活是非常重要的,你不妨走到學生當中去,放下師者長者的尊嚴,耐心傾聽學生的心聲,誠懇地與學生去交流、溝通,以縮短師生之間的距離。
二、尊重學生的人格,平等的對待每位學生。學生有問題,教師進行批評是完全正確和必要的,但要注意尊重學生的人格,不要傷及他們的自尊心,要顧及到合適的時間、地點和場合。
三、用高尚的人格、淵博的知識,贏得學生的尊重。要想在學生心目樹立高大形象,教師在身正為范的基礎上,更重要的就是要做到學高為師,用你豐富、淵博的知識去樹立教師的形象。
四、傾聽學生的意見,及時調整自己的方法。教師一定要虛心接受學生的意見,及時調整自己的教學方法和管理方法,一定要做到虛懷若谷。
總之,只要教師用心地投入,換個角度,把學生當作自己的孩子一樣對待,用欣賞的眼光看待他們身上的優點和缺點,輕松度過師生的「磨合期」,相信學生會很快喜歡上你的。
③ 老師是喜歡這個學生嗎或者偏心這學生我說的喜歡是師生情的!不是戀愛那樣
失去的十年的男朋友我應該會後悔吧。畢竟兩個人已經相處了那麼長時間了,你們已經經歷過了磨合期,也經歷過了七年之癢,按理來說,你們兩個應該能好好的相處下去,但是現在卻分手了,如果是因為一些雞毛蒜皮的小事分手,那我肯定會後悔,但如果是因為原則性的問題而分手,那我肯定不會後悔,因為這是人品問題,這已經觸及到了我的底線,交往的時間再長,只要觸碰到了我的底線,那麼咱們就再見。只不過覺得交往了十年的男朋友突然離開了,可能會很不習慣吧,也可能會為這段戀情感到可惜,更重要的是我認為這段戀情最後沒有修成正果,浪費了我的青春年華,如果我在這十年裡交往的其他的男朋友,或許也會有一個好的結局吧,所以這個時候我應該會痛恨我自己,為什麼沒有早早的發現對方不合適我,我為什麼沒有早一點離開他,而是要等到現在人老珠黃了才被拋棄了。有時候女生是很可悲的,當你拿真心對她的時候卻發現他在拿刀子對著你,當你想要跟他繼續發展的時候,他卻頭也不回的走掉,當你想要原諒他的時候,他卻拒絕了你,並繼續尋找自己的真愛,最後只有你失去了自己寶貴的東西,而對方卻毫發無損離開,所以說有時候女生千萬不要太傻,在愛對方的時候一定要保留一點餘地,保住自己最後的尊嚴。當你跟男朋友分手的時候,可能會發現自己再也不會投入到下一段愛情裡面了,你再也沒有那麼多的精力去仔細的了解一個人,你可能已經死心了。
④ 師生之間的愛情該怎麼辦
如果你是當事人之一的話,我勸你盡早和對方分手。
有一個學校里一名高中女老師與男學生產生戀情,這段戀情因遭到學生家長的反對,女教師還因此丟了工作。
對此,該校有關負責人證實了師生戀一事,但稱學校沒開除女老師,只是把女老師「調離」學校,勸其回老家休息一學期。不過,以後該老師也將不再回學校任教了。學校的解釋太曖昧,而事實上,對於師生戀,不必這么曖昧,而應該有明確的規定。
這種利益迴避,實則限制了校長的權力,從而做到學校行政權、教育權和學術權的分離。「師生戀」也是如此,本來,作為公民個體之間的感情,他人不得干涉,可是,由於在學校管理、教育教學中,這種特殊的感情,完全可能破壞評價體系,所以,是應該禁止的。
⑤ 初任班主任時如何度過磨合期
調入新的學校,接手新的天博國際班級,面對新的孩子。六年級,正是小學畢業班,學生數又多,個性也已經開始展露,怎麼辦?
與孩子們見面之前,就告訴自己,一定要慢一點。要知道,孩子們剛換了班主任,肯定需要一段時間適應,而我對他們,也是需要一段時間了解的。磨合就是這樣,可以慢一點,但絕不能一開始便出現問題,那樣,想再彌補,會很費力的。選擇慢,就是選擇更好地熟悉環境,更穩妥地度過磨合期。
一、班級事務慢入手
開學第一天,就有孩子追著屁股後面問了,「老師,值日生安排怎麼做?」好辦,問一下以往怎麼安排的。孩子告訴我,為了方便值日後一道回家,以往一般都是安排家庭住址在同一方向的孩子同一天值日。就這樣,還按以往的來,讓原來負責安排這事的孩子承擔起安排值日生的任務來。這件事兒也就順利解決了。
又過了幾天,輪到我們班孩子值日「紅領巾監督崗」了。班長跑來問我:「老師,我們班紅領巾監督崗怎麼辦?」我笑著對她說:「老師還想問你該怎麼辦呢。你在這兒呆五年多了,老師才來一個星期,你比老師更熟悉。能教教老師該怎麼辦嗎?」於是,小班長就連比帶劃地告訴我,以往是盡量安排同學輪流值日,好讓他們都能體會到戴紅領巾的重要性,體驗到當值日生的光榮。那好,這事兒就交給班長去處理,聽由她具體安排。
班級布置、衛生監督、廣播員安排……一切班級的事務,每當遇到問題時,我都會讓原先負責這一塊的孩子來解決。並不是我偷懶,不想擔負自己應該擔負的職責,而是我知道,既然原來的班主任挑選這些孩子來負責相應的工作,肯定是看中了他們某一方面的能力。而我,對學校很多的工作不熟悉,對孩子也並不熟悉,得給自己留出足夠的熟悉學校工作要求的時間,也得留出足夠的熟悉孩子們的時間。如果我輕易地指手畫腳,很可能會出現「指揮失誤」的現象,造成工作的被動,更可能會因管得過死,損傷了班干工作的榮譽感,挫傷了班干工作的積極性,使自己的工作陷入困境。因而,剛接手班級時,即使孩子主動給我「找事」干,我也是盡量推給他們去安排的。
一段時間以後,我對於學校的常規管理與要求漸漸熟悉,對於班乾的責任心、能力、性格也有了一定的了解。這時,我才逐步開始與孩子們一道協商著處理問題。我知道,這時我的參與就不會再引發不必要的震盪了。因為,我已經對周圍的環境有所適應,孩子們對我也有了一定的了解,即便有所失誤,也都有及時加以糾正的餘地了。
在這個過程中,我也漸漸知道,對於孩子來說,適當的放手是一種信任與鼓勵,在留給自己時間的同時,給了他們應有的尊重與激勵,班級管理的效果,也比輕易站在台前「親力親為」要好得多。
二、負面評價慢表態
新的班級,與以往的孩子是有所區別的。因而,也就提醒自己,對於孩子的評價還是滯後一點,特別是對孩子的負面評價,更得如此。
大文,作業很是馬虎,缺的很多。按慣例,會打個電話給家長,聽聽家長是怎麼說的。但因為對家長性格不了解,我決定暫時還是只與孩子交流,爭取在學校就將問題解決。原因很簡單,貿然與孩子家長聊,很可能會造成家長體罰孩子,從而影響我與孩子之間的後期交流的。
小浩,很是帥氣的小伙,但上課心不在焉,桌上永遠有著擺弄不完的小玩意兒——一塊新奇的橡皮,一支時尚的鋼筆,一本有著漂亮封面的筆記本,都是分散他注意力的絕佳「道具」。一堂課,需要悄悄提醒他幾次。面對這樣的孩子,我還是克制住自己想與家長溝通的慾望,因為我知道,電話一打給家長,不可避免會涉及對孩子的負面評價,而我,還沒有真正了解這個孩子,也就沒有相應的正面評價來告訴家長。這樣,也很可能在孩子心目中留下老師愛告狀的印象,使孩子與我之間的心理距離越來越遠。
還有上課總愛說話的大健,愛惡作劇的大楓,表面乖巧但愛走神的小婧等等。不是我不願與家長溝通、交流,尋求家長的幫助,而是在不熟悉孩子的情況下,我不能輕易對孩子進行評價,更不能輕易作出負面的評價——只有負面的評價,或是加上虛假的正面評價,對孩子來說,都不是什麼好的印象。
當與孩子熟悉之後,一點一滴了解了他們家庭情況,也發現了孩子的一些優點後,我開始有重點地與家長溝通了。大文的家長,還是挺愛護孩子的。那好辦,開誠布公地聊孩子的情況,說說孩子的優勢所在的同時,提醒家長注意孩子在家作業完成情況;小浩的父母才離異不久,那就不急著與他們說孩子在校的表現,只是在聊孩子的優點的同時,提醒他們多注意與孩子的交流,保障孩子的心理安全。大健經常在家挨打,我在電話中絕不告狀,而是與孩子家長探討如何教育孩子才適當。還有大楓、小婧,也都一一作出了相應的處理。一段時間的了解與重點觀察,讓我有了與家長溝通、對孩子作出適當評價的底氣,效果,當然比急匆匆發表意見要好得多。
三、品行教育慢熏陶
一段時間後,發現班級很多孩子對學習並不在意,因而,每天都能聽到科任老師的抱怨。
「小思又不做作業了。這孩子,怎麼這樣啊!」「小蕊這段時間越來越不聽話了。上課老講話。」「這孩子,一批評他就對我翻白眼,都氣死我了。」
這個班的氛圍如何,我還並不了解,加上他們對我並沒有產生信任感,我是不輕易找孩子來進行「說服教育」的。要知道,向我抱怨的同事,他們與孩子接觸的時間比我長,對孩子的了解也比我深,如果問題不難解決,他們自己早就解決了。
因而,我所能做的,就是慢慢熏陶,我得等到孩子了解了我,知道我並不是「馬列主義對人,自由主義對己」時,再對他們進行教育,他們才會發自內心地接受我的意見。
每每在路上遇到孩子時,我都會主動與孩子招呼,再與孩子隨意聊點什麼話題,比如家裡有哪些人啊,平時都在家幹些什麼啊,課外有什麼愛好啊,最近看什麼課外書啊,讓孩子感受到我對他的關注,也能更快地了解班級孩子的一些情況。對於家長,我也不會有任何的怠慢。當校門外遇著家長打招呼時,哪怕再匆忙,我也會停下腳步,與家長聊上一會兒。因為我知道,孩子在旁邊看著呢。我的態度,直接會影響孩子對我的判斷,也會影響孩子以後的待人接物。一段時間後,孩子看我的眼神從陌生到親近,從懷疑到信任。
最好的教育機會,當是班會課了。面對見到的一些現象,初接班時,集體的教育比個別的教育更有效——集體教育,是談事不對人;個別教育,則常會讓孩子有老師批評自己,對自己不夠肯定的印象。「每個人都是平等的」「尊重他人就是尊重自己」「學習,是自己的事兒」……一段時間後,孩子們的精神狀態從游離於學習之外,到對學校生活有了一定的興趣。
當然,這並不意味著平時的教育可以不要。當見到某種現象,必須及時提醒時,我都會借用上課前的一兩分鍾談談自己的內心感受。不針對任何孩子,只針對某種現象。而孩子出了某種狀況,我所聊的,除了自己內心的感受,更要表達對孩子的期望。
在這個過程中,我真正懂得,教師在教育的過程中最好不要直接表達自己要孩子「做什麼,怎麼做」這樣的意見。要知道,孩子是有著自己的辨別能力的,當教師能夠尊重他們、信任他們、親近他們,他們就會跟隨教師的引領,走向教師所希望他們去的那方的。
新接手的班級,一切都是陌生的,因而,慢慢來。要知道,慢慢來所代表的不是不作為,而是用心經營;不是不用心,而是智慧教育;不是不擔責任,而是靜待花開。之所以強調「慢」,是因為這樣的「慢」可以避免很多本可以避免的失誤,可以留給師生更多磨合的空間與時間,可以帶給學生更切合實際的教育。
慢慢來,考驗的是教師的耐心與教育藝術,贏得的是教育的主動與實效。
⑥ 《學生如何與新老師安穩度過磨合期》的周記,300字以上!!!!!
學生如何與新老師安穩度過磨合期
學期伊始,新老師上任,除了教學任務和進度的良好銜接之外,師生之間的情感過度成為影響班級整體教學質量的重要因素。
在課堂上,新老師在與學生交流的過程中,畢竟對班上的學院不夠熟悉,這個時候,班幹部要帶頭回答問題,從而讓師生互相了解和熟悉。
課後,學生應該積極就老師所講解的問題進行提問,在和老師的交流中,一方面可以學會更多的知識,一方面可以讓老師了解到班級的一些初步情況。
積極主動地和老師聊天,和老師做朋友,師生之間互相幫助。在逐漸地交流中,讓老師了解到整個班級的基本現狀,從而做好班級管理工作。
不知道你的文章是做什麼用,你是學生還是老師,怎麼寫都感覺你的題目怪怪的,你覺得不合適就不要亂用,以免弄巧成拙!
⑦ 如何看待校園中的師生戀
我認為師生戀,可以戀愛,但是現實和年齡很殘酷,你不知道你什麼時候能有一個穩定的工作,可是她的年齡等不起,有人說家庭條件好就無所謂,錯,一個人的價值觀需要你在社會中去磨練,才能塑造起來,一旦價值觀不同步,或者懸殊太大,往後的生活中,不一定能磨合過來!
⑧ 師生戀問題----------我是在校生
你的問題不是師生戀而是關於那個女生對嗎
首先 你支持男生的那種處女情節嗎...如果你不支持 那就好 你做他第n+1個學生女朋友 有什麼不可以 憑什麼他之前就不可以有其他的學生女朋友
第二 如果他可以和這種女人談婚論嫁 你就要考慮一下自己的身價了 有必要和這種女人愛上同一個人嗎
第三 魯迅還師生戀呢 畢業後就把它當成一般的戀情吧 這樣成功率會高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