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家訪
先告訴我是針對誰寫的,是老師還是學生還是家長
2. 求一篇家訪的文章
我覺得家訪是連接學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紐帶,家訪是學校與家庭共同教育好孩子的一座不可缺的橋梁,家訪是密切師生感情的直通車,它發揮了無可替代的作用。通過家訪能及時了解學生學習和生活的情況以及思想動態,讓每一個學生不在學校卻繼續享受學校給予的關愛,耐心傾聽家長對我們工作的反饋和建議,不僅取得了家長對學校和教師的理解和支持,同時還會加深教師與家長的感情。 在學校布置家訪任務之時,我想現在的聯系方式很多,諸如電話、手機、互聯網等,為什麼要跟家長面對面的交流呢?可是當我真正踏入本次家訪之路時,我才體會到了電訪所不能達到的效果。面對面促膝交談與電話里的聽聲不見面,那感覺和效果就是不一樣。俗話說「情感是教育的橋梁」。看來家訪真能讓我們和學生家長打成一片,感情親切融洽,這樣家長們就不再會有什麼誤會和責怨,我們的工作就能得心應手。和許多家長聊天中,我覺得就象和朋友聊天一樣,感覺一下子融入到他們的生活中去。同時大部分家長的熱情好客讓我深深地體會到作為一名教師的自豪。 在家訪中,我還了解到有相當一部分家長整個忙於生計,極少照看、督促孩子。這使得我們肩上的責任更重了。我們沒辦法選擇家長,我們只能選擇不同的教育方式來對待這些更需要我們關心的孩子。很多家長都反映:老師說的,孩子會聽進去的。作為學生的老師也特感動於這句話,老師的魅力無極限。當然高興之餘,需要我們付出更多了。讓我看到了不同的家庭教育方式形成了完全不同的學生個體和認知表達水平。經過家訪使我了解到,文化程度較高的家長知道如何對孩子進行學習、生活上的指導,這些家長的孩子往往已經養成良好的習慣,有較強的自覺性。文化程度不高,但為人處事有原則的一類家長,他們對孩子學習上的指導有欠缺,但會教他們做人的道理,家長說的多,做的少。有相當多的家長對子女出現的一些不良傾向只會念叨,卻拿不出或狠不下心採取措施,效果不佳。這類孩子需要在學習習慣、方法上多指導。還有少數家長本身文化程度低,對自己的子女從小又過於溺愛;現在孩子年齡增長,膽子也大了,有些家庭已出現了不會管、管不了的局面。所以針對有問題的學生,我和家長促膝談心,用一分為二地觀點分析學生,同時把握實際,靈活調節,在輕松融洽的氣氛中提出孩子存在的問題,共同商量、探討教育措施,使學生心服口服,家長也欣然配合。 總之,家訪讓我受益匪淺,既使家長了解學生在校各方面的表現和學校對學生的要求,又使我了解學生家庭中各方面的情況及學生在家庭中的表現。我們只有通過家訪才能了解一些隱性的問題,找出學生不良行為形成的根本原因,這樣我們可以從根源著手,進一步加強對學生的教育。我覺得身上的擔子更重了,我們要加強孩子的身理、心理教育刻不容緩,我們要加強家校的密切聯系,同時注重學生的個別教育,真正達到「教育一個孩子,帶動一個家庭,影響整個社會」的教育效果。
3. 寫一篇感謝老師來家訪的文章
老師,來您是辛勤的園丁,源勤勤懇懇地工作,培育者一代代祖國的花朵。 老師,您是一艘知識漁船,在教室這塊小天地里揚帆,讓乘坐這這艘漁船的乘客飽嘗豐富的知識。 老師,您是共和國輝煌進行曲中一枚燦爛的音符,您的歌聲感染了中國的一代代學子,讓他們懂得熱愛祖國。 老師,您是明燈, 為迷失方向的孩子找回HOME。 老師,您是燃燒的蠟燭,您燃燒的生命在奉獻中縮短,讓孩子們的知識之樹在日漸繁茂,茁壯成長。 是一根根粉筆染白了您的雙手,同時,也染白了您滿頭的黑發,讓您日漸蒼老。 伏案批改作業的紅筆,是飽含生命的血液,向作業本上傾注的千分忠誠,萬分熱情。 為了我們,因一個錯誤的答案,您失眠了多少個夜晚。 為了孩子們,因一句無意的謊言,您進行了多少次艱難的家訪。 老師,您燃燒的生命,把一批批莘莘學子送到閃光彼岸。 敬愛的老師啊,我是多麼感謝您對我們的呵護,您為我們的成長做出了極大的貢獻。 在教師節,我要向您獻上一句真誠的祝福:老師,祝您節日快樂!身體健康!!
4. 求一篇家訪生病職工的文章
幾天前的8點,春寒料峭,東方今報、金水區人民醫院、鄭州市總工會聯合為在鄭勞模開展的免費體檢活動,在有條不紊地進行著。18位全國勞模、15位省勞模、7位市勞模,提前半個小時到金水區人民醫院排隊體檢。
東方今報社社長左光瀚一大早趕到體檢點,代表報社向勞模們致以敬意,祝願他們保重身體,珍惜事業和家庭的「本錢」。
勞模身體狀況之病症
80歲老勞模,還是頭一回參加體檢
「我早就想做個B超檢查了,這回可遂了心願!」在金水區人民醫院愛心體檢站B超室外,鄭州市自來水公司的楊素琴滿意地說。自從1999年被評為省勞模後,除了單位組織的兩年一次全體職工體檢之外,她還從沒享受過專為勞模開展的全面體檢,內臟的B超檢查成了她的「心病」。
80歲的省勞模楊春榮老人,在鄭榮集團幹了一輩子,勞模當了48年,竟還是頭一回參加體檢呢。拍拍自己被病痛折磨多年的腰,他感慨他們這代人,年輕的時候只知道拚命工作,不懂得關注自己的健康。
但他還是自豪地說:「我為國家做貢獻,可不後悔。要是俺身體沒事,再干個15年都沒有問題!」
為不給「榮譽抹黑」,勞模們放棄的太多
「和平走得太突然了!這病咋就來得這么快呢?」43歲的全國勞模薛運州長嘆了口氣。
在前來體檢的勞模中,有兩位與病逝的全國勞模朱和平關系很近。
薛運州與朱和平都是2000年當選的全國勞模,那會兒,他還感覺朱和平身體挺硬朗,正是幹事業的時候。
薛運州說:「要是讓我們這代人把身體、家庭、工作排個順序,80%以上的人會把工作排在第一位,而身體永遠在最末。」 當勞模的5年來,薛運州完全放棄了每年單位安排的休假。
與朱和平同歲又同行的靳景愛,2004年被評為省勞模。她退休前負責每天清掃花園路北段的道路,一下雨,該路段經常積水,但無論早晚、無論下多大的雨,她都要和同事們一起疏通窨井。一忙起來,吃飯、休息都想不起來了。
靳景愛說,朱和平拒絕調到相對輕松的崗位上,這種情況在勞模中非常普遍。因為大家給了榮譽,自己就要堅持做好,不能給榮譽抹黑。
勞模身體狀況之病因
病不是「閑出來的」,是以前積累下來的
77歲的全國勞模白西川,心裡一直有個「疙瘩」解不開:人是不是一閑下來就得病?這個「疙瘩」,也困擾著其他勞模。
提起白西川,鄭州市金水區白庄村的老居民都稱他「鐵書記」。這位老支部書記1983年被評為全國勞模,並當選為全國第六、七屆人大代表,他在職時,所有重活累活都沖到最前頭。榜樣他當得起,身體也給他爭氣,頭疼腦熱的,一扛都過去了。「俺就是有個老頭疼的毛病,不礙事。」
但退休後,有段時間他老犯頭疼,家人逼著他到醫院一查,竟發現了血壓高、腦血管硬化好幾種毛病。他就懷疑,毛病是閑出來的。體檢站的醫生糾正老人,這個想法可不科學,那是他忙時得了病沒有及時治療,積累下來的。
1954年獲得省勞模稱號時,郭學山是鄭州市柿園自來水廠的管道工。那年正趕上省政府遷鄭,他的工作是安裝、維修管道,技術要求高,懂行的人又少。「忙起來,汗水順著腿流到膠鞋裡,能倒出水來。」一提起當年幹活時的情景,84歲的郭學山像個小夥子。
那段光輝歲月讓他激動,也給他的身體留下了「紀念」。快退休時,郭師傅的膝蓋開始疼起來,直到現在也沒治好。他說,年輕時身體好,冬天站在水裡修管道,也沒感覺有啥不對,到老了問題才出來。
體檢機會少,勞模們有自己的「苦衷」
鄭州的各級勞模中,絕大多數還是企業在職或離退休職工。他們並不諱言:體檢或就醫機會很少,經濟條件限制,又不願張口給國家添麻煩,是主要原因。
三口之家,每月收入卻只有700多元,讓人很難跟「全國勞模」、「全國人大代表」聯繫到一起。但這就是因單位改制而內退的全國勞模白鳳祥的生活現狀。
他告訴記者,安排這次體檢太重要了:「俺現在就怕生病,看不起呀!」白鳳祥每月只有384元內退金,兒子沒工作。為了省錢,他小病硬扛,大病去醫院開個葯方,到小門診買便宜葯。聽記者說「全國勞模看病就醫有優惠政策」,白鳳祥脫口而出:「現在還過得去,不想麻煩政府了,勞模都是大家給的榮譽,不能伸手向國家要待遇。」
老勞模郭學山的兒子說,父親退休工資一個月600多元錢,三四百元一次的體檢,他真捨不得。也有些勞模反映,在很多人的心中,還沒有把健康和生活質量上升到「第一位」,即使有了體檢、療養的機會,多數人也主動放棄了。
勞模身體狀況之搶救
「帶病堅持工作」的舊觀念該改改了
「鼓勵『帶病堅持工作』的舊觀念該改改了!」52歲的省勞模麥國良說,無私奉獻的精神應該發揚,但不必提倡帶病工作。「身體不好,工作效率、工作質量也難以保證啊!」
對此,鄭州市第八人民醫院心理科主任高新立表示贊同,他認為,不僅僅是勞模,即使其他人士,當身體、心理上出現不適時,也需要及時緩解壓力、舒緩情緒,不能讓亞健康狀態發展到病態。遇到重大壓力,應積極、有針對性地去釋放,可以通過聽音樂、郊遊來放鬆心情。還可以選擇一處安靜的地方躺下,配合舒緩的輕音樂,想像自己在藍天白雲下的田野或草原上,從頭到腳完全放鬆。這種意念上的減壓,最好能在專業心理醫生指導下進行。如果因為焦慮、抑鬱等不良情緒導致身體出現不適,引起失眠、頭疼、心慌等疾病,一定要到醫院檢查、治療。
勞模的身體狀況需要「深層次的關心」
目前,在鄭州市的市級以上勞模有6300餘人,其中市級勞模5000人左右,很多人經濟都不很寬裕。
鄭州市總工會生產安全保障部馬傑部長對今報和金水區人民醫院的愛心舉措表示感謝。他透露,受這次活動啟發,鄭州市總工會有關負責人提出一個意向:發動全市各縣(市)、區的區級醫院,免費或在價格上給予優惠,承擔起各自轄區內市級勞模的定期體檢工作。如果經論證,這個意向具有可行性,他們將積極與衛生部門協調落實。
對於這個提議,金水區人民醫院周國平院長表示歡迎。他說,公立醫院不但應該承擔起人民群眾的基本醫療衛生任務,也應該用實際行動,向為國家做出巨大貢獻的勞模獻愛心。
5. 老師來家訪 作文
「叮咚,叮咚!」門鈴響了。媽媽說:「葉兒,老師來了!」我趕緊躲進了我的房間,生怕老師看見我。媽媽馬上把我揪了出來。我磨磨蹭蹭地走出來,臉紅到了耳根。
媽媽請老師坐下,問:「朱丹華這一學期表現怎麼樣?沒闖禍吧?」老師笑著說:「這孩子非但沒闖禍,而且還有很大的進步。她膽子變大了,唱歌、跳舞都有進步呢! 」父母一聽可樂了,趕緊讓老師吃水果。我呢,一聽老師說我乖,就開心地跳起舞來,一會兒跑東,一會兒跑西。老師對我說:「要是你在幼兒園里也這樣大方那多好! 」 媽媽說:「葉葉,聽到了沒有?」 「噢! 聽到了!」我叫道。爸爸見我不專心,便嚴肅地說:「不能光答應在嘴上,要行動呀!」我突然停了,問爸爸:「啥意思?」這句話把老師和父母都逗樂了。
最後,老師說:「我希望你的膽子能夠再大一點。」
後來,我在幼兒園里更開心了。
那次家訪將會永遠在我金色的童年夢中回盪。
6. 家訪作文 1000字
家訪,讓我憂啊讓我喜
「你真是太讓我失望了,你竟然干出這種事情!」我的耳邊彷彿還在回響著*老師的怒吼,一顆心也隨著公交車的搖晃而忽上忽下,惴惴不安,「剛犯了『大錯』就要家訪,唉,死定了!」
回家途中,我的心情只能用一首歌來形容,那就是——《忐忑》!
好不容易回到家,我寫了會兒作業,就睡下了,經過輾轉反側的一夜,我在滿腹愁腸與糾結中迎來了家訪的那一天。
那一天早晨,我和同校的幾個同學們早早地就在大門口等候老師們。遠遠地我就看見了一大群人,Oh, my lady Gaga! 一眼掃去,就瞥見了正在談笑風生的*老師(沒辦法,根號3的身高不是白長的),於是我尾隨在其他人後面將*老師簇擁到了我們各自的家中。
終於輪到了我,於是大家又簇擁著*老師朝我家走去,而我在「前方開路」,一顆心也隨著老師的高跟鞋的「噔噔」聲而「突突」地跳著。
「*老師來啦,快坐快坐。」媽媽笑臉吟吟地給*老師端上剛沏好的凍頂烏龍(特地託人帶的),又手腳麻利地端出水果,笑眯眯地挨著我坐下,等著老師發話。
「咳,」老師捧著茶,緩緩開口道,「***這次考試又沒考好,但是我相信她是沒有發揮好,要沉得住氣,下次再努力。」
「天啊,接下來不會就要說我的『錯誤』了吧,同樣也身為老師的媽媽要是知道了,該有多失望啊!」我暗暗思忖到,頭不覺低得更下了,連呼吸也沉重了許多,「但是,她總的來說還是個很不錯的孩子,很懂事,也不會頂撞老師;雖然說也犯過一些錯誤,但我也看得出她在慢慢改正,並且態度很端正。我希望她能一點點地努力去接近自己的夢想,並且我會盡全力地幫助她!」語畢,媽媽在一旁微笑著,我慢慢地抬起頭,看著*老師,發現她不時地用餘光瞥著我,斜斜的目光,是那麼的溫和,嘴角深深地勾起,是令人寬心的笑容……
老師終於要起身告辭,又去往另一家了。望著老師高高的背影,我頓悟:老師是這樣的嚴厲而又這樣的慈愛,嚴厲的批評,又溫和地一筆帶過,會心一笑,言語中不論尖銳還是鼓勵都包含著對學生深深的愛與包容!頃刻間,心中久積的陰郁、苦悶統統煙消雲散,取而代之的澄澈溫暖的微笑:「老師,再見!」
家訪,讓我憂啊讓我喜!
7. 老師來我家家訪作文
老師來我家家訪
林倩如
如果老師來你家家訪你一定十版分緊張吧!來聽聽老師來我權家家訪的這件事吧:
叮咚!叮咚!叮咚!是誰來了?我從貓眼裡一看,啊!是老師,完了完了我徹底完了,老師來我家還得了嗎?老師一走那我不是P就是K(P是罵,K是打)我到底要不要開門呢?開門的話如果老師說了我在學校不好的地方那我不就要被P或K(P是罵,K是打)死啦!如果我不開門,那被媽媽知道就是K(P是罵,K是打)啦!想來想去最後還是讓老師進來了......。媽媽和老師聊了一段時間,老師起身要走,媽媽去送老師,媽媽回來時我沒有被P也沒有被K(P是罵,K是打),這讓我感到十分意外。
這時我那沉甸甸的心終於輕了下來!好險那!
橋下中心小學 五(2)班 林倩如
8. 讓家訪更有效 作文
讓家訪更有效
作為班主任,我們要全面准確地了解學生,適宜有效地教育學生,必須贏得家庭的配合和支持,因此「家訪」便成了我們班主任最重要的工作之一。
這個學期以來,為了更快地把我們班的各項工作提高,我首先將學習上有困難和學習方法欠佳的學生名單列出,之後開始與家長聯系,住在我附近的學生,我利用下午飯後散步的時間與家長親切交談,共同商討幫孩子進步的方法;對於接送孩子的家長,我利用接送時間與家長及時溝通,交談,及時將孩子這些天的表現進行交流;對於工作繁忙的家長,我就給他們發簡訊,敘述清楚孩子最近的學習情況,並且告訴他們幫助孩子克服困難的小竅門。
這樣有效的家訪,我與家長進行了深度溝通,爭取到了家長與學生更多的理解,為解決學生的困難和問題找到更合適和有效的途徑,形成與學生,家長朋友式的和諧關系,贏得家長對學校教育的支持和對班級工作的理解。
今年,我班的班級工作取得了相當大的進步,本學期得了5次流動紅旗,學生學習積極性非常高,看來有效的家訪對教學工作的幫助是舉足輕重的。
9. 家訪風波 作文
星期五下午第四節課——照顧班輔導課,沈老師跟我們說:「明天學校放假,我有可能會到你家裡來訪問。」我聽見了心裡在想:最好沈老師別到我家來。不然,我會完蛋的。爸爸媽媽知道我在學校裡面上課時吵吵鬧鬧,下課時跑在外面瘋來瘋去,還常常要與同學打架。我的心緊縮起來,默默祝願沈老師呀沈老師,明天請你千萬不要來我家進行家訪。
放學了,我們都排著隊伍回家去了。來到家裡,我想不對父母說老師明天要來家訪的事情,那麼老師即使來了也不能夠跟家長說什麼了,特別是學校里的事情父母便不會知道了。可是,我又想到紙是包不住火的,萬一老師來了,家長不在爸爸知道了會加倍懲罰的。那會更加吃不消。我又想了一會兒,覺得還是對父母說的為好。於是,我就對父母說:「爸爸媽媽,老師說她明天可能來家訪。」
第二天到了,我非常緊張。到九點鍾了,老師還沒有來。我想看來老師今天不會到我家來了,很好。可是,沒過多久,老師卻走了進來。我招呼老師在家裡坐下,然後,我跑出去把媽媽叫了回來。媽媽和老師交談起來。我立刻走到裡面倒了一杯茶端出來給老師喝。並且我又拿出了水果和糖給老師吃。然後,我規規矩矩地坐在媽媽旁邊聽老師跟媽媽說話。她們說了十來分鍾,老師要走了。我就站起來跟著媽媽把老師送出了家門。媽媽回到屋裡對我說:「老師說你有一些缺點需要改正。說你還有許多優點,應該繼續發揚。」我跟媽媽說:「知道了。優點我一定繼續發揚,缺點我一定改正。」
這時,我才把心裡的一塊大石頭放下了
10. 根據家訪寫一篇文章
[根據家訪寫一篇文章]
年時間寫下4萬字的家訪隨筆,並在畢業時作為特殊禮物送給學生,根據家訪寫一篇文章。昨日,武漢市11中學生李宏(化名)和幾名同學一道,回到母校東方紅小學,看望送給他們禮物的熊燕老師。2003年秋,熊老師接手四(4)班班主任,當年11月份開始利用下班時間進行家訪,全班57名學生,一個不落。每次家訪回來之後,熊老師都認真地寫下隨筆。3年下來,隨筆越寫越厚,近4萬字。這本取名用我的雙腳丈量你的成長的隨筆不僅記錄著學生的成長,也記下了自己對家訪的感悟。今年7月初,熊老師將家訪隨筆整理好,分別送給了班上57名學生。這是一次讓我難忘的家訪。那是我剛剛接手四(1)班不到一個月的事情。為了和家長們彼此了解,我召開了一次家長會。許多孩子的家長我都見到了,惟獨沒有見到敏敏同學的爸爸媽媽,加上聽到數學老師反映,她近來作業明顯退步,我更是著急。次日,我告訴勞施敏,下午放學我去她家家訪。她是個內向的女孩子,沒有吭聲,只是默默地點了點頭。聽說我要來,孩子早早就在樓梯口等著,見到我欲言有止,最後,還是默默地帶我上了樓,中學生作文《根據家訪寫一篇文章》。進屋後。她的媽媽熱情地招待我坐下,把家裡人一一作了介紹。我發現少了一個關鍵的人物——她的爸爸,連忙問:孩子的爸爸呢?她的媽媽不好意思地說:在裡屋休息。上個月他開摩托車外出,不小心發生車禍,手腳都受傷了。前段時間下不了床,不僅我天天要照顧,敏敏也幫了不少忙。現在腳沒事了,但手還沒能解開綳帶,不好意思出來。我急忙起身走進裡屋,看到她的爸爸臉上有幾道深深的疤痕,右手纏著綳帶,見我進來了,他略帶歉意地說:黃老師,我這副樣子怕嚇著您,招呼不周,請不要見怪。就在那一瞬間,我的內心無比自責:每天茫茫碌碌的我在幹些什麼?為什麼就沒有給敏敏這個內向、懂事的女孩子更多的關注、更多的愛,以至於讓她幼小的心靈承受如此重大的壓力。我哽咽著說:您躺下吧,我早就該來了,敏敏是個懂事的孩子,您放心吧。此刻我明白了,為什麼這個本來不太愛言語的孩子現在情緒更低落了,並且數學作業也有所退步。一個在精神上有著如此重荷的孩子怎麼會有燦爛的笑容?怎能靜下心來做數學題呢?我把敏敏拉到身旁挨著我坐下,用手捋捋她散落在耳邊的碎發,柔聲說:敏敏,你怎麼不把這一切告訴老師和同學們呢?我們都很願意幫助你的!她的媽媽在一旁搖搖頭說:她就是個倔脾氣,什麼事都喜歡悶在心裏面,加上您剛接班,和您不熟,所以就不願意提家裡的事情了。這回老師來家訪,是不是她做錯什麼啦?她有些不安地看了看我,我微笑地撫摸著敏敏的頭說:你們放心,她很懂事,這次我來只是看看,和你們交個朋友。敏敏,你願意接受我這個大朋友嗎?她高興地點點頭。我輕輕地拍著她的肩膀說:如果你今後有什麼困難一定要跟我這個大朋友說哦,尤其是數學方面,不然就不夠朋友了!敏敏做了個敬禮的動作,連聲說:是,我的大朋友老師。燦爛的笑容又回到了她的臉上。我真喜歡看你笑的樣子,兩顆尖尖的小虎牙,多可愛呀!這時,連她媽媽也笑了。我真的要感謝這次家訪,因為它讓我走進的不僅是一扇門,更讓我走進了孩子的心靈,走進了他們一家人的情感世界。這次家訪讓我知道了,今後對於這個孩子我該做些什麼。家訪使我成為家長和孩子真正的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