師生陪餐制度
A. 每個老師都必須陪餐嗎
陪出「舌尖上的安全」
從菜品種類到打飯時間,食堂每一個細微的改變都被看在眼裡。
在江西省上饒市廣豐區貞白中學食堂,每到用餐時間,經常可以看到校長周守勤和學生一起用餐,師生邊吃邊聊,聊伙食、聊學習、聊生活,暢所欲言,氣氛輕松愉快。
周守勤介紹,該校形成了「食堂三餐,校長、家長和老師與你有約」的常態陪餐制度。學校膳委會明確規定,每日三餐,實行校長等行政人員、家長、值周教師輪流陪餐(餐費自理),做好陪餐記錄,及時發現和解決營養供餐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和困難。
「如何把食堂的大鍋飯做得安全又美味」是青島福州路小學校長趙妤在陪餐中常常思考的問題。為此,學校成立了「家長膳食委員會」,讓學校的食堂打開天窗說亮話。趙妤認為,保障校園師生用餐安全,「陪」和「監」必須同向而行、形成合力。該校在制度執行層面不打折扣,家長委員會、校長、分管校長及總務主任等在各個環節加強監督,從食品源頭、采購到加工製作等全過程建立真正有效的監管機制。
福州路小學還建立了學生用餐家校溝通機制。周一紅燒雞翅根、青椒土豆絲;周二孜然肉片、芹菜肉末粉條……學校微信公眾號、學校網站、各班家委會微信群、QQ群,會徵集家長們的意見建議,並於每周五下午定期公布第二周的午餐菜譜,方便家長及時了解。
同時,每周一到周五都有家長走進食堂陪餐,查看原材料進貨渠道是否正規、是否新鮮、糖鹽醬油等調味品是否在保質期內,清洗、切配、烹飪流程是否規范等,並對當天的菜品、服務進行評價,現場督促食堂改進各項服務。從菜品種類到打飯時間,食堂的每一個細微的改變都被家長們看在眼裡。
「陪」「監」同行,讓福州路小學食堂收獲了很多家長的贊揚:「太好吃了,我也來加菜了。」「今天的菜真好看,紅的、綠的、黃的都有。」
安徽省合肥市高新區創新實驗小學三年級學生家長游浩方對學校制定的家長陪餐制度也贊賞有加:「看到外地發生校園食品安全事故的消息後,還是禁不住有些後怕和擔心,如今推出了陪餐制,讓校領導、家長等與孩子們一起共進午餐,這對供應商加強食品安全管理將起到極大的促進作用。」
陪出「媽媽的味道」
讓家長在學校餐廳務工,食堂里的飯菜多了份「媽媽味兒」。
中午11:50,下課鈴響過,河南省周口市文昌中學校長朱貴華和學生一起走進餐廳排隊用餐。「從我做起,從學校每一位班子成員做起,與學生共同用餐,守護好學生『舌尖上的安全』。」朱貴華說。
早在2013年學校成立之初,文昌中學便將教師陪餐製作為學校規范化管理的一部分全面推行。「老師和學生同吃『大鍋飯』,既讓家長放心,也拉近了師生距離。」剛參加工作不久的文昌中學教師王海慧頗有心得,在學生就餐的一言一行中,她總能為班級管理找到好方法。
在推行陪餐制度的同時,文昌中學還啟動了「喚媽媽回家」工程——餐廳所有服務崗均採用購買服務的方式,讓家長在孩子身邊務工,食堂里的飯菜多了份「媽媽味兒」,餐廳管理實現了「家校共建共享」。
「我們能夠陪伴孩子的時間是有限的,孩子能夠健康成長比什麼都重要。」學生家長張冬靜感慨地說。原來,迫於生計張冬靜不得不常年外出打工,到文昌中學餐廳工作後,每天都能陪伴孩子,讓她很欣慰。
為確保餐廳食品安全,學校制定了多項規章制度,從操作環境到個人衛生,從食堂管理到食品加工,從原料采購到食品處理,從普通員工到食堂區域負責人,每一項制度、每一個環節都責任到人。學校還成立了由家委會成員組成的餐廳管理委員會,對餐廳食材的選購和加工等進行全程監督。
「孩子以前吃飯很挑食,不按時吃飯,喜歡吃方便麵、辣條等垃圾食品。沒想到入學短短一個月,孩子回家後不僅自己很少吃零食,還督促弟弟按時就餐,飯後主動清洗碗筷。」高一(17)班學生劉萌的母親深有感觸地說。
餐桌文明是學校文明的重要體現形式,文昌中學把德育貫穿校園管理的始終,把餐廳拓展為學生的德育場所。學校全體師生簽署《文明餐桌公約》,把「光碟行動」納入班級德育考核體系,「取餐無聲排隊、就餐食之不語、餐後擦拭桌凳、餐盤擺放有序」等成為建校6年來師生的就餐自覺。
陪出教育好生態
把食堂當作育人的重要空間,引導學生養成生活好習慣。
「看這個大笑臉,是很難得的,有些學校只能得到中間這個不笑的表情。」在上海市嘉定一中附屬小學食堂里,副校長康佳指著牆上的監督檢查結果說。
記者看到,笑臉圖像是嘉定區市場監督管理局貼上去的標簽,意味著檢查結果為最高等級的「良好」。這里的食堂系社會承包,來自嘉定區教育局統一招標。
嘉一附小不但建立陪餐制度,還把食堂作為育人的重要空間,引導學生養成生活好習慣。在嘉一附小,做到「光碟」的學生可以找校長、副校長合影,然後領取「嘉童幣」。當「嘉童幣」攢到一定數量,能換取一定的物質和精神獎勵。
記者發現,學生從領飯到用完午餐離開食堂的整個過程簡短有序,取餐、送盤等環節基本沒有排隊擁堵現象。
校長何蘭告訴記者,前些天她在食堂和學生交流時得知,高年級學生飯菜有時覺得不夠。她向食堂反饋這個情況,這樣阿姨們在備餐時,給三四年級的菜量會比一二年級略多一些。
校長陪餐的消息在學生和家長中傳播開來,他們不僅對飯菜衛生和口味更放心,而且覺得和校領導有了更多近距離溝通的機會。
B. 陪餐制是啥意思
近幾年,中小學生的飲食安全頻頻出現問題,若是飲食有問題,不僅給家長帶來一定的煩惱,還對孩子的身體健康產生一定的影響。因此,近日國家教育部教育部印發《關於加強學生營養改善計劃食品安全工作的緊急通知》,《通知》要求學校方面進一步落實陪餐制。下面就和小編具體了解一下教育部落實陪餐制,順便來說說陪餐制是啥意思以及如何看待教育部新規。
一、教育部落實陪餐制
2019年10月29日,教育部召開校園食品安全整治工作主題發布會,教育部體育衛生與藝術教育司司長王登峰表示,截至10月14日,全國學校食堂「明廚亮灶」覆蓋率佔有食堂學校數的84%,直轄市、省會城市和計劃單列市學校食堂「明廚亮灶」覆蓋率佔有學校食堂數的91%。而且,在本次發布會中,教育部提出進一步落實陪餐制。
在今年3月19日,教育部、市監總局、衛健委等部門公布《學校食品安全與營養健康管理規定》,提出中小學幼兒園應建立集中用餐陪餐制度,有條件的中小學幼兒園還應建立家長陪餐制度;中小學幼兒園一般不得在校內設置小賣部、超市等食品經營場所。該規定自2019年4月1日起施行。
3、由於中小學的孩子年齡都是比較小的,對於飲食方面的禁忌都不是很了解。因此或多或少都會出現一些飲食問題,在加上食堂的不規范操作,有些孩子是無法辨別飯菜的生熟程度,因此,孩子的健康是存在一定風險的。若是每天都有一個大人陪同,則可以減低這個風險,從而保障孩子的飲食健康。
4、和學生一起進餐,校領導不僅能及時了解學生用餐的真實情況,也有助於拉近與學生之間的距離,加深對學生的了解,增進與學生的情感。因此「陪餐制」架起了校領導與學生之間的一座新橋梁。
以上就是關於教育部落實陪餐制,陪餐制是啥意思,如何看待教育部新規的相關內容,希望能對大家有幫助!
C. 校長陪餐制度屬於學校保護還是社會保護
這么看。
一是校長陪餐制是教育部專門部署的有關學生就餐安全的一項舉措。要求每一個學校的校長。每到學生吃飯的時候。要跟學生一起就餐。同時對學生用餐的情況進行全面的檢查。既有食品安全的檢查,又有學生吃飯紀律的檢查。
二是學生就餐過程之中,不止是校長陪餐。其他的領導和老師都要安排值日,與同學們一起就餐。而且特別要求師生跟學生吃同樣的飯,絕對不能開小灶。這也間接對飯菜質量進行了嚴格的要求。
三是除去陪餐之外。還要對食材的來源進行嚴格的監督檢查,從源頭上杜絕劣質食品流入校園。地溝油,劣質蔬菜,變質食品等等。
總之,校長陪餐是為了提升飯菜質量,讓學生吃得好,吃得飽,家長放心,孩子們健康茁壯成長。
隨時交流,祝你成功。
D. 陪餐制度的好處和壞處
配餐制度現在一般用於學校的比較多。好處就是隨著「陪餐制度」的建立,學校和幼兒園領導通過與學生一起用餐,能夠及時了解到食材到底新鮮不新鮮、味道好不好、價格貴不貴;有利於增加校長、園長與學生接觸的時間,更便於聽取學生的反映,及時發現存在的問題;有利於校長、園長對於用餐過程中發現的問題,及陪餐家長提出的意見建議,及時進行研究反饋,並著力解決,加以改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