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貧困家訪記錄
⑴ 農村小學生家訪記錄
了解學生的生活環境,家長的文化水平,提出對家長的要求
⑵ 貧困生家訪內容內容怎麼寫
貧困生家訪記錄二
4月20日下午,星期六,按照之前的約定,我們一行4個人騎著自行車如期進行了家訪。對於初出茅廬的我們來講,第一次家訪格外顯得意義重大。對於我們,自己是實習老師,經驗不夠豐富,閱歷不夠資深,或許無法按照計劃順利進行家訪,無法給他們足夠的指導;對於家長,早已認定我們是孩子的老師,教師傳道授業解惑的職業道德力量深深地紮根於他們的內心,農村孩子的家長表現得尤為明顯。
到了學生家裡,我們得到了家長熱情的招待。本聽說孩子的爸爸是沒有時間跟我們見面的,但是一聽到我們要上門家訪,他也在百忙之中抽出時間接待我們。家長重視孩子的學習成長可見一斑。經過聊天,我發現在教育管理孩子方面,父親和母親存在著教育觀念的代溝。父親的文化水平較高,但是經營著廠子,終日奔波忙碌,撐起一個家的經濟收入。父親總是認為孩子可以學習成績不好,但是道德品行不能出現問題,總擔心自己的孩子在校惹是生非。而母親雖然沒有什麼文化水平,卻很通情達理,盡自己所能悉心教育孩子。與父親不同的是,母親認為自己的孩子也是很優秀的,在家乖巧聽話,懂事孝順,經常給予孩子鼓勵,而不是打擊孩子上進的信心。
其實我們要家訪的這個孩子確實表現不錯,成績位於中上水平,表現良好,有禮貌,積極配合老師,經常參加學校活動。綜合來講是一個品學兼優的孩子。但是我認為這個孩子應該有更大的提升空間,家訪的目的恰恰是為了家校合作,一起幫助孩子成長,無論是在學習成績方面還是在品性道德方面。
對於農村的孩子來講,他們的父母難免會在文化水平方面有欠缺,影響著孩子能夠接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正是因為如此,才顯得我們的到來具有現實意義。母親一直認為孩子玩電腦是有害無益的,即使是老師布置作業讓孩子用電腦搜集資料,她也不敢置信,說什麼老師怎麼會教孩子回家玩電腦呢。或許,這位母親不知道現在是一個信息化的時代了,互聯網時代的到來改變了現代人的學習方式、生活方式,我們同住地球村,坐在家裡足不出戶就能了解世界每天發生的大事。後來,我們糾正了他的認識誤區。適當的玩電腦對於孩子的學習成長也是有好處的,一來在孩子結束了忙碌的一周學習之後可以休息放鬆,勞逸結合,有益於身心健康;二來為孩子接觸,了解外面的世界打開了一扇窗口。但是要注意孩子沉溺網路游戲,瀏覽不良網頁的問題,家長要適時適地的教育管理。家長聽完後也恍然大悟,茅塞頓開,感觸頗多,對於家庭教育,表示他們又長進了許多。
⑶ 貧困生家訪情況記錄怎麼寫
張瑞齊是我們二年級的一名普通學生,個子不高,黝黑的小臉蛋時常看得到綻放的笑容。如果你不了解她,你一定會認為她是一個在陽光下快樂成長的孩子。
由於張瑞齊爸爸農活忙的原因,直到9月25日下午我們才約好。放學後,我騎著車子帶著張瑞齊,穿過了一片小巷終於到了張瑞齊的家。通過我們在路上的交談,我知道了張瑞齊每天都一個人步行去學校,懂事的張瑞齊還在後邊加了一句她不累,聽了讓人有些心疼。
在家訪的過程中,我發現這個孩子太需要被呵護了,她遠遠比我了解的情況要糟糕得多。張瑞齊的家庭經濟來源依靠農業,家中爺爺70多歲,母親離家出走回了雲南,由於家中缺乏勞動力,收入很低,父親身體又殘疾,家中生活非常困難。由此我也能理解,推開門後有些凌亂的家,也許這就是沒有媽媽的家特有的環境吧。通過交談,我了解到張瑞齊的爸爸現在打工,為了能生活,他通常都是早出晚歸,中午張瑞齊都是在家和爺爺一起吃飯。繁忙的工作讓他疏忽了對張瑞齊生活的照顧,他坦言張瑞齊是個懂事的孩子,在很多事情上都不用他操心。在交流中我們彼此交換意見,希望在社會、家長與老師的關懷下,讓張瑞齊生活的更加快樂。
結束家訪已經是晚上7點多了,一個多小時的交流讓我的心情愈發的沉重,我也深深的感受到作為一名教師的責任有多重。
我深知要想真正了解一個孩子,就要從多方面去了解她。無論是怎樣的一個孩子,他的成長都離不開「愛」,這種愛既來自家庭也要來自教師。這使得我們肩上的責任更重了,我們沒有辦法選擇家長,我們只能選擇不同的教育方式來對待這些更需要我們關心的孩
⑷ 貧困學生家訪記錄怎麼寫
貧困學生家訪的記錄可以把時間,地點,情況,過程內容寫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