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師生師德 » 台安縣師德

台安縣師德

發布時間: 2021-08-25 18:05:05

⑴ 從歷年教師招聘中看,哪些科目老師最緊缺

1.語文教師


從小學到初中、高中,語文一直是重中之重,基礎教育的語文教師不僅擔負傳統文言文教學,還要向學生傳授民俗、傳統節日等傳統文化的知識,語文老師是相當的緊缺的。


2.數學教師


數學一直是學生從小學到中學的噩夢,學生不好學,老師更不容易教。現實中的數學老師,往往教好幾個班,很是累人。且每年的教師招聘中,數學老師也是佔大頭,僅次於語文老師,部分省市甚至超過語文老師,成為招聘的重頭戲。


3.藝體類教師


所謂藝體類教師是:音樂老師、美術老師、體育老師,在"分數論”漸次退出舞台的情況下,會造成這類老師大量短缺的。目前素質教育、藝術教育等呼聲很高,且廣大縣城與鄉鎮中小學,缺音體美老師嚴重,所以音體美教師,現在正處於大量招聘中,緊缺!


4.信息技術教師


互聯網的高速發展+小學新增面試科目“信息技術”學科,越來越多的人投身網路行業,從而導致信息技術、大數據、開發軟體等成為考生喜歡報考的專業,所以信息技術老師的需求量也會與日俱增!


5.心理健康教師


以前的時候,心理健康教師在大學見得比較多,出現在中小學的概率相對比較小,而如今中小學生的問題日漸突出,要專業的心理教師輔導,所以新增開了“心理健康教育”學科。心理健康老師將會是日後每所學校的標配。這一學科的增設,彰顯出國家在重視學科教育的同時,也將同等重視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6.全科教師


全科教師(小學)是指師德高尚、知識面廣、能文能武、能畫能唱、全智多能的網路全書式好教師。需要能勝任學語數英課程的教學任務,也要熟練掌握音樂、舞蹈、美術書法中的任意兩門技術技能。


以上就是關於目前比較緊缺老師的教學科目的相關分享,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想要了解更多教師資格證考試相關內容,歡迎大家及時關注本平台,小編將為大家持續更新,記得查看哦!

⑵ 海城市高級中學的學校大事

1959年05月 中共遼寧省委第一書記黃火青同志來海城高中視察工作,受到師生熱烈歡迎。
1960年 學校派代表出席全國文教戰線群英會。
1978年02月14日 海城縣第四中學被遼寧省確定為首批辦好的重點中學。
1978年08月27日 經中共海城縣委常委討論同意將海城縣第四中學恢復為海城縣高級中學。
1979年12月28日 海城高中被評為全國教育戰線先進集體,黨支部書記金廣藏代表全校師生出席了國務院在人民大會堂舉
行的各條戰線先進 集體授獎儀式,並受到嘉獎。
1980年 海城高中開設人口教育課,是全國試點的十所重點中學之一。
1982年03月20日 海城高中應屆畢業生殷桂梅同學在高考中以總成績550.25名列遼寧省理工科第一名,被中國科技大學錄取。
1982年10月19日 鞍山市人民政府在海城召開推廣海城高中辦學經驗的現場會議,市長張健中作了重要講話。
1983年03月01日 海城高中被教育部教育工會全國委員會評為「五講四美」為人師表活動的先進集體。校長金廣藏代表學校在人民大會堂授獎儀式上接受獎狀一面,為人師表紀念章一百三十七枚。
1983年04月27日 遼寧省教育局局長肖文同志,遼寧省教育學院院長李汐來海城高中視察工作。
1983年04月28日 中共遼寧省書記李鐵映同志及省委、省政府有關部、廳領導同志二十餘人,在鞍山市市長張健中同志、中共海城縣委書記鮑輝同志的陪同下,去海城高中視察工作。
1983年05月 海城高中校長張德福同志參加全國學校體育衛生工作會議,並以《搞好學校體育工作,為四化建設培養更多合格人才》為題,介紹體育工作經驗。同年9月學校被評為全國體育工作先進單位,榮譽一尊銀盾,金廣 藏應邀出席了全運會。
1983年05月25日 鞍山市副市長龔世萍同志,市教育局局長於祥林同志到海城高中視察工作。
1983年10月21日 中共鞍山市委副書記郭軍同志,宣傳部副部長張維華同志率精神文明檢查團來海城高中檢查工作。
1984年02月 海高教師尹樹斌(全國優秀班主任)當選遼寧省人民代表。
1984年03月04日 鞍山市市長張健中同志、市人大常委會副主任李純六同志以及中共鞍山市宣傳部、中國人民解放軍一一六師的領導同志,在中共海城縣委、海城縣人大常委會領導同志陪同下,到海高聽取了金廣藏同志關於開展文明禮貌活動情況的匯報,並參觀了學校,農林場和學生新宿舍樓。
1984年03月22日 鞍山市政協副主席周漠同志等九人,在海城縣政協領導同志的陪同下到海高視察。
1984年 校長金廣藏出席遼寧省先進集體、勞動模範表獎大會。
1984年 被國家教育部、團中央、解放軍總參、總政、總後定為全國中小學軍訓試點單位。
1984年04月 遼寧省教育廳副廳長劉海榮到海城高中視察工作。
1985年01月01日 中共遼寧省委書記李鐵映同志走訪了海城高中,同師生一起歡度新年。
1985年02月26日 《鞍山日報》報道:為加強學校管理,適應教育改革,海城高中建立了每周五的校長接待日。
1985年05月19日 校長金廣藏隨同遼寧省教育考察團到日本富士山縣考察,海城高中與富士縣高中建立了姐妹校。
1985年07月13日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駐北京辦事處主任拉奎恩先生一行二人到海城高中視察人口理論教育工作。
1985年 被聯合國科教文組織定為全國人口教育試點校。
1985年 在全國學生軍訓試點經驗交流會上介紹經驗。
1985年12月01日 遼寧省各市、縣主管文教的領導在省教育廳副廳長寧韜和郝慶堂同志率領下,來海城高中參觀校舍。
2000年 被全國教育部定為全國培養體育後備人才試點中學。
2003年 在全國創新學習研究與實驗階段成果匯報會上作經驗介紹。
2004年11月17日 海城高中改擴建工程舉行奠基儀式
2004年12月 被遼寧省教育廳確定為「遼寧省示範性普通高中」
2005年05月31日 海城市委副書記、市長王潛來海城高中視察
2005年06月 海城高中舉行第一屆畢業生篝火晚會
2005年10月20日 海城市委副書記、市長王潛來海城高中視察
2005年11月05日 海城高中擴建工程舉行竣工剪綵儀式
2006年04月25日 海城市委書記李宇光來海城高中視察
2007年09月04日 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李鐵映來海城高中視察
2008年04月21日、22日 「中美中小學校長領導能力建設項目」美方校長代表團成員一行七人來我校考察。美國印第安納州Clay High School 校長——露絲瓦倫女士隨團來我校進行了考察交流。訪問期間,我校與Clay High School締結為友好學校。
2008年9月9日 海城高中召開慶祝第24個教師節暨65547部隊捐資助學獎勵基金啟動儀式大會,65547部隊首次捐出10萬元作為啟動基金。 市委副書記劉長彬出席並講話。
2009年04月06日-09日 美國克萊學校師生到海城高中參觀交流。
2009年8月 海城教育局在全市范圍內實行新生入學陽光分班,並在海城高中首開先河。8月7日,在鞍、海兩市教育部門,海城市部分人大 代表、政協委員、家長代表及新聞記者的見證下,對秋季入學的新生當場實行陽光分班。
2009年9月4日 市委副書記劉長彬來校視察工作,對學校實現平安開學及所做的工作給予充分肯定。
2009年9月7日 舉行65547部隊捐資助學獎勵基金捐贈儀式,市委常委、常務副市長周曉皙出席儀式,65547部隊副政委侯樹山代表全體官 兵為學校捐贈10萬元助學獎勵基金。
2009年9月9日 召開2009——2010學年度秋季開學典禮暨慶祝第25個教師節大會。會上對汪楓等63名先進教職工和3個備課組以及盛小芮 等312名三好學生、優秀學生幹部、優秀團幹部和優秀團員進行表彰。
2009年9月10日 在海城市慶祝第25個教師節大會上,海城高中被海城市委、市政府授予模範學校稱號,我校5位教師受到表彰。其中,汪 楓老師被授予師德標兵,金曉君、齊常艷、浦艷華、邵錫雲四人榮獲學科帶頭人稱號。
2009年9月30日 市委副書記、市長項世偉深入海高新建工程施工工地現場辦公。
2010年1月18日至22日 在首屆鞍山市師生國際交流技能大賽上,由海城高中10名教師組成的教師代表隊和10名學生組成的學生代表隊,通 過激烈角逐分別奪得一、二等獎。
2010年1月20日至2月2日 應美國克萊高中邀請,由海城高中副校長楊成宇、團委書記王悅及8名學生組成的訪問團一行10人,前往美國克 萊高中進行訪問交流。
2010年3月11日 沈陽體育學院在海城高中設立教學訓練基地,並於當日在海城高中舉行了簽字儀式。
2010年8月13日,市委常委常務副市長周曉皙代表市委市政府獎勵考入清華海高學子孫強及海城高中教師各5萬元。
2010年9月1日,海城高中由玉皇山南側的海城市文化街2號遷入海城市經濟技術開發區海西新城黃河路。
2010年9月5日,鞍山市副市長王忠哲、海城市委書記王潛、市長項世偉等領導視察海城高中。
2010年9月10日,學校召開2010-2011學年度秋季開學典禮暨慶祝第26個教師節大會,市委副書記劉長彬,市委常委、常務副市 長周曉皙,65547部隊副政委周新宇大校光臨。周新宇副政委代表65547部隊為學校捐贈助學獎勵基金10萬元至此該部隊 已連續三年共為學校捐贈30萬元。
2010年10月21日,台安高中、岫岩高中全體班子領導到海城高中交流、學習。
2010年10月29日,海城市部分人大代表、政協委員、老幹部視察海城高中。
2010年11月,校黨委召開「做郭明義式的模範黨員教師」動員大會,向全校黨員教師發出學習倡議。
2010年12月20日舉行「愛心捐款活動」,全校師生為高一14班李悅嫻(5歲弟弟患白血病)捐款近8萬元。
2010年12月31日市教育局在海高演播廳舉行全市教育系統新年音樂會

⑶ 求一片關於「走進紅色金典,暢想美好青春」的演講稿!800字

沐浴紅色的青春暢想
推薦學校: 渤海大學 文章作者:張思堯
紅色,是中國色。紅色,是中國紅。她織染了黨旗、國旗、軍旗、團(隊)旗,她引領了救國、立國、建國、興國,她滋養了黨心、軍心、民心、海外赤子之心,她穿越時空、光耀環宇、輝映山川、紅透中國。我們作為勇於擔當的一代大學生,要在沐浴紅色中樹立起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在升華紅色中譜寫燦爛如火的青春之歌。

親歷紅色經典的沐浴,探尋歷史節點的足跡,是大學生成長征程上,開啟的一條寓教育於實踐的創新之路。以其極強的吸引力和感召力,彰顯了旺盛的生機。

我從紅色原點浙江嘉興南湖紅船上啟程,跨越10載的歷史時空,北上來到位於沈陽柳條湖立交橋西北的「九一八」紀念館,然後轉向西南步入東北進關的咽喉要道錦州火車站東側的「遼沈戰役紀念館」,最後返回家鄉台安「人民的好醫生潘恩良」的遺物陳列室。將中國共產黨成立這件開天闢地的大事件和人民的好醫生潘恩良這個小人物作為起止點,二者相映成趣,各具光輝;由恢弘回到現實,由整體落腳於個體。把「九一八」紀念館和「遼沈戰役紀念館」並聯在一起,將悲慘與榮光相互交織,二者異曲同工的彰顯了歷史價值和教育意義。我認為,曲徑通幽,榮辱共存,才是真實的歷史,才是歷史的真實足跡。

我駐足於浙江嘉興南湖的紅船前,探尋紅色的起源。面對紅船,我陷入了沉思。它見證了中國共產黨的誕生,它承載了新中國的希望與夢想,它寄託了十三億中華兒女的嚮往與期盼。我佇立「訪蹤亭」,凝望畫舫船,吟詠著朱老總的「革命聲傳畫舫中,誕生共黨慶工農;重來正值清明節,煙雨迷濛訪舊蹤。」的感懷詩篇,任思緒盡情地飛揚,情感之海既波濤洶涌,又細語纏綿。彷彿看到了鮮紅的黨旗高揚於船頭,帶領全國人民沖破千難萬險,乘風破浪,奮勇向前。

我神情凝重地瞻仰「九一八」紀念館。對後人來講,「國恥」同樣是紅色的經典,「國難興邦」是古之訓條,我們當謹記不忘。在黑底上生長的紅色,呈現著一種深沉,對人的視覺沖擊更強烈,對人的心弦撥動更震撼。「勿忘國恥」四個字是最雄壯的史詩,為什麼發生「國恥」——落後就要挨打、貧窮鑄就了國恥。這是警示的箴言,這是為歷史量身定做的「成語」。此時,我的心在艱難的自拔中掙扎,用昂首挺立的精神動力排遣壓抑:不要一味地狂飲苦水,吞食苦果,感受悲傷、放縱痛苦;不要永遠煎熬在歷史的苦海中,蒸煮現代人的心;不要在超出承受范圍中,汲取心靈的啟迪。要在情感上激勵,在行為上奮起,「振興中華」是對「勿忘國恥」最現實的詮釋。

我置身於遼沈戰役紀念館,真切聽到了戰場上傳來的隆隆的槍炮聲和勇士們沖鋒陷陣的吶喊聲,彷彿看到了戰場上熊熊燃燒的火焰和遮天蔽日的硝煙,深切感受到了血染疆場的慘烈和 凱旋高奏的欣喜。廣大將士們為創建新中國殉難的壯舉,實在可歌可泣。一種歷史的厚重感,如山而至;一種對歷史的敬畏感,陡然升起。時而讓人熱血沸騰,時而讓人幾近窒息。周身被一種無可名狀的氣氛籠罩著,裹挾著。我忘情地接納了沐浴,心路聯通了當下的今天與久遠的歷史。先烈的遺骨支撐著祖國的大廈,忠烈的鮮血融入了時代發展的長河,前輩的追求在後人身上延續,先賢的夢想在後來者手中變成了燦爛的現實

我靜靜地走進了設在台安縣恩良醫院的「人民的好醫生潘恩良」的遺物陳列室。一件件承載榮光的物品、一段段跌宕起伏的履歷、一次次義無反顧的抉擇,一句句擲地有聲的話語,無不充盈著他對祖國的忠誠、對第二故鄉的眷戀和對醫療事業的熱愛。他不為香港優厚的待遇所誘惑,不為海外的高職高薪而離去。堅守台安無怨無悔,救死扶傷,矢志不渝。英年殉職於台安縣人民醫院院長的崗位上。我仰視著人民的好醫生潘恩良的銅像,崇敬之海已成洶涌,但卻無言而又無語。此時,迅疾生成了這樣的感悟:現實版的個體紅色經典更加鮮活可感,更加沁人心脾。

關於紅色旅行對思想教育應採取的方式,我在旅行前設計,在旅行中探究,在旅行後梳理,在此,坦白自己的如下心語:我不喜歡採取逆向的方式追溯歷史,如果這樣,歷史的煎熬、掙扎與磨難會使你內心產生理性的枯燥,並減弱視覺的沖擊力。從現實歸回原點是史學家的研究模式,對大眾而言,沒有普惠意義。人們常說,思緒飛回從前,這是簡捷而迅速的,目標只有一個「從前」那個地方,不心存雜念,不左顧右盼。然後,慢慢地往回走,觀景賞花,感受變化。沒有人這樣講,緩步走回從前,急速飛回現實,就是這個道理。我願意以順向的方式重走歷史,它伴隨你的是成長、發展、進步,你會感到歷史前行的律動,歷史創新的暖意,歷史金秋的豐腴,歷史碑林的繁茂與壯麗。對絕大多數人來講,要讓他們去享受歷史,從歷史的發展中生發感悟,得到一股推動力和牽引力。即便是「山重水復疑無路」,接下來則是「柳暗花明又一春」。 如何解讀歷史紅色經典的內涵,更多的不是他表層的外顯,而是他內在的延展。靜止的南湖紅船,再漂亮也不會引起人們心靈的震撼,真正引起震撼的是始於發端後的90年的崢嶸歲月,是強國富民的艱辛歷程,是邁向小康的中華崛起,是屹立於強國之林的雄偉英姿,是一段波瀾壯闊的走向復興的歷史。

除去類同於「九一八」的事件,不要一味的糾結紅色本源的固有根系,探尋它孕育生成的苦澀之旅,因為它底部的成長已經定格為歷史。我們要深諳「不憤不啟,不悱不發。」並踐行憤而啟之,悱而發之。激活過往歷史的人,不一定都是這段歷史的始作俑者,重要的是後來者遺傳並優化了他的基因,歷史鮮活的成因源自於後續的生機與活力。

暢游紅色經典,放飛青春理想,集現實性和實效性於一身,活化教育的魅力,推動行為落實,是它延伸的清晰軌跡。

沐浴紅色經典,是對心靈的一種滋養,它既是我們成長的土壤,又是我們成才的基石。唱響青春旋律,是我們肩負的神聖的歷史使命,既要譜好曲,又要作好詞。曲是跳動於心田的音符,詞是實際創造的業績。詞曲的珠聯璧合,才是新時代的青春之歌。我們要在生成理想、生成信念中,指導和引領學習者的實踐;要在點燃激情、煮沸熱血中,規范和付諸踐行者的行動。

作為時代青年,要跟准時代前進的節拍,回應時代風雲的激盪,領會時代精神的脈搏,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實踐者、校園文明的建設者和良好社會風尚的示範者。

作為文學青年,要用手中的筆,寫珠玉之篇、譜動聽旋律、繪賞心悅目的圖畫;定格過去難忘的記憶,聚焦當下蓬勃發展的壯闊美景,憧憬如詩如畫的燦爛未來。

作為師范類學生,要努力鑽研基礎知識和專業知識,把學習變成一種樂趣、一種追求、一種人生中不可或缺的動力源泉。從現在做起,努力強化師德修養,提高師德水平,牢固樹立為人師表、教書育人的道德品質,把教師職業所要求的道德規范轉化為內在素質,努力做到為學、為師、為人的和諧統一。

探尋紅色足跡,沐浴紅色經典,是一個承前啟後、繼往開來的時代命題。暢游美好青春,唱響青春之歌,是我們正在行走並永不停歇的快樂之旅。

熱點內容
優秀物理教具 發布:2025-08-23 19:26:57 瀏覽:209
師德師風大討論會議記錄 發布:2025-08-23 19:03:33 瀏覽:245
最新版小學科學目錄 發布:2025-08-23 17:20:00 瀏覽:847
江蘇教師網 發布:2025-08-23 16:21:02 瀏覽:437
2017年安徽省語文試卷 發布:2025-08-23 15:49:23 瀏覽:118
學校師德師風剖析材料 發布:2025-08-23 15:23:12 瀏覽:98
電功率教學反思 發布:2025-08-23 14:21:15 瀏覽:38
初二下冊語文輔導 發布:2025-08-23 14:18:50 瀏覽:124
農村留守兒童家訪教案 發布:2025-08-23 14:05:48 瀏覽:645
大阪藤田美術館 發布:2025-08-23 12:42:18 瀏覽:3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