師生之間的關系是
一、平等與尊重是建立溝通的基礎。
任何方式的溝通都是建立在平等和尊重的基礎之上的,如果離開了平等與尊重那麼溝通就無從談起,也失去其存在的意義,成人之間如此,成人與幼兒之間亦是如此。因此,我們注重在幼兒園和班級營造一種輕松、愉快、和諧、尊重的氛圍,讓我們大家都能在與人分享的過程中感受快樂,在獲得他人尊重的同時更加尊重他人,在贏得他人理解的過程中更加自信,在愛的氛圍中傳播愛。如:每次當幼兒之間發生問題時,教師都應鼓勵幼兒發表自己的意見,如果犯錯誤了教師也應向孩子們道歉;孩子幫教師做了一件事都會說聲「謝謝」等。
二、全方位建立相向互動的溝通系統。
系統是指一組或一堆彼此有關或相互依存的事物以至行成一個復雜的統一體、一個按照某種方案或計劃有次序排列的並由各個部分組成的統一體。要建立良好的溝通系統就需要在各個方面之間構成一種連續的、穩定的有序聯系。建立全方位相向互動的師生溝通體系包括:
(一)常規性的集體的師生溝通
班級常規的建立關繫到孩子在集體中能否正常的生活和學習,因而是班級管理面臨的最主要問題,由於人類的一些通性及幼兒的年齡特點如:抗拒別人要求我們做的事情、否定權威、每個人各有不同需要、興趣和能力等而讓常規的建立成為難題。實踐證明良好的溝通是解決常規難題的金鑰匙。
(二)特殊情況下的師生溝通
師生關系的好與壞直接影響幼兒的個性、行為、心理品質、自我概念等的形成和發展。而師生之間是否有和諧的溝通是直接決定師生情感和關系性質的關鍵。作為教師必須知道幼兒的感覺,必須知道自己所傳達的信息對幼兒的感情與自尊有很大的影響。和諧的溝通指教師通過和諧真誠的交談、交往方式傳達理性的信息,此種信息能切合幼兒對情景與自己的感覺,它僅僅針對特定的情景而不針對幼兒的人品,這樣在和幼兒的溝通中能夠防止標記的傷害和避免評斷性贊美的負面作用。比如:當孩子主動把桌子擦得很乾凈時,如果我們用評斷性的贊美:"你真乖!真是個好孩子!"很可能會對幼兒產生對自身價值的認識必須依附在別人給予的贊同上的影響,或者是讓幼兒感到贊美的空洞和無意義,感到不受重視,更有可能讓其他的孩子感覺到老師是對他有偏愛、引起反感,更無法達到激勵大家的目的。而我們注意傳達給幼兒理性的信息時會著重表達對該行為的贊許:"你把桌子擦得很乾凈,我很高興你做事情這么認真!"這樣真誠肯定幼兒的努力並表示欣賞而不對幼兒的人格特質作價值判斷,讓幼兒自己去做評斷,是一種具有建設性的贊美,真正起到支持、激勵與鼓舞的作用。又如:當有孩子在准備午睡的時間里大聲的喧嘩違反紀律,教師如果說:"你太過分 了,總是影響別人。"這樣很容易是幼兒對自己的知覺產生沖突,逐步毀掉良好的自我概念,或是產生和教師對立的情緒。而教師如果避開公眾單獨地對他說:"我很喜歡你,但你在午睡的時候吵鬧我很生氣,午睡的時候大家都需要安靜。"這樣教師只指出事實,讓幼兒自己判斷他們的行為是否符合他們的自我形象,同時適當表達自己的真實情感,而不是給幼兒帶上"標記",讓幼兒感覺到教師是真心的想幫助自己的。
(三)多渠道的情感溝通
蘇霍姆林斯基把愛看作是理解教育的奧秘,是打開幼兒心靈的鑰匙。每個孩子都需要被愛和被理解,讓他們有歸屬感。而每個孩子由於獨有的特質他們所需要的情感溝通方式也是各有不同。做為教師必須以自己的愛心、耐心和細心去多觀察孩子,了解孩子的內心世界與情感需求,並採取相應的方式去和他們進行溝通與交流。實踐中,我總結了一些與幼兒進行情感交流的方法,如:
1、多看一眼--眼睛的交流與溝通。眼睛是心靈的窗戶,孩子那純真的心靈更是毫無保留的反映在他們天真無邪的眼睛裡。多看他一眼,這種和孩子隨時隨地進行的簡單而真誠的目光交流會讓教師更加及時地掌握孩子的一些情況,孩子也會感覺到老師關愛的目光,感覺自己受到重視。如果教師察覺到有異常,還可及早做進一步的溝通與輔導。如我們班范鑫就喜歡老師經常用關注的目光看著他,這樣他整整一天的心理狀態都會很好的。
2、說悄悄話--帶"神秘"色彩的溝通。鼓勵幼兒將自己內心的喜、怒、哀、樂講給老師聽,教師也可將自己的一些喜悅或苦惱講給小朋友聽。在溝通中,注意給幼兒表達、傾訴的機會,教師認真的傾聽並做出適當的積極的反應,包括表示內心的接納和給予適當的建議、幫助。幼兒一些微小的進步、任何的鼓勵及行為習慣的矯正均可在親近而又神秘的氣氛下進行,掌握兒童的好奇心以及渴望被教師關愛的心理來和幼兒溝通會有令人出乎意料的效果。我們班的顧雨惠就是這樣一個小朋友,上學期為她吃飯問題,我們費了不少口舌。後來每次吃飯時我們總是先把飯給她打好,然後再把她飯里的各種肉塊當著她的面給她去掉幾塊,並悄悄說:「老師已經給惠惠去掉了幾塊肉,剩下的兩塊惠惠一定能吃掉。」這樣,在我們的鼓勵下她吃飯終於有了很大的進步。通過這種朋友式的溝通,增進幼兒對教師的信任,亦能促進幼兒人際交往和個性品質的健康發展。
3、每天一句話--逐步深入的溝通。針對有的膽小、內向、語言能力較弱的幼兒來說,這個方法是幫助他們勇敢邁步的台階。有意識的鼓勵和要求孩子每天至少和老師說一句話,從最為簡單的開始,逐步開啟緊閉的心門,逐步深入建立相互的交流與溝通。
4、"我們一起玩"--在游戲玩耍中溝通。在游戲和玩耍中,幼兒是最放鬆、最自然的。因此以同理心與幼兒相處,用童心理解世界,走進他們的生活,與他們打成一片、玩在一起,是很好的溝通方法。"老師跟你們一起玩,好嗎?"一下子,師生的距離就拉得很近很近,溝通也就順暢多了。以前我曾帶過一名幼兒叫謝守源,他非常內向,從沒有主動和我親近過。一天戶外活動,他一個人在踢足球,我說:「老師和你一起玩踢球好嗎?」他點點頭,整個游戲過程他玩得很開心。從那以後,他也主動找我解決各種問題了。
5、手勢、動作、暗語--無聲的溝通。師生溝通、互動的方式是靈活多樣的。點點頭、摸摸頭、拍拍肩、豎起大拇指、握握手等動作以及一些師生之間集體或私下約好、自創的手式、暗語都可以相互傳達特定的信息,都是最為方便而且最為有效的溝通方式,讓師生之間形成默契的情感溝通。每次當我向某一位幼兒豎起大拇指時,他都顯得很高興,當我指指某位小朋友並搖搖手,他就知道馬上坐好。
總之,師生溝通應該貫穿在每一個教育環節、每一個教學活動以及幼兒在園的每個生活活動中,它要求我們教師有一顆愛心、充分的尊重幼兒、關心幼兒,溝通的契機不斷的閃現在我們教師和幼兒之間,要求我們以良好的溝通意識、摸索實效、藝術的溝通技巧去把握。
② 師生間的教育關系
老師 園丁
學生 花朵
記得還有一首歌呢?
③ 如何處理好師生之間的關系
一、以人為本,要尊重和信任學生。 尊重和信任是和諧師生關系的基礎。學生年齡雖小,但也懂得快樂與痛苦、羞愧與恐懼,有自尊心和榮譽感。教師對學生應多一點耐心,少一點急躁;多一些寬容,少一些指責。尊重和信任是溝通師生情感的橋梁。給他們提供更大的獨立的活動空間。把學生作為與自己平等的人來對待,尊重他們的意願和情緒,樂於傾聽他們的意見和要求。當然,教師的愛決不是讓學生放任自流,一味遷就,而是愛中有嚴,嚴而有度。才會有師生情感的共鳴;才會有教和學的同步;才會有師生角色的互換;才會有師生教學的互補。 切實尊重學生、愛護學生、理解和幫助學生。1. 每個學生都有自己的權利和尊嚴,更有自己的思想、情感和需要,他們需要老師的尊重。 2.我們要愛護每一個學生,特別是後進生。 二、讓學生參與。 教育家羅傑斯認為,教師的態度可以決定教學的成敗。教師要善於為學生創設一種寬松、安全、愉悅的學習氛圍,給學生成功、快樂、友愛的享受。教師要充分發揚教學民主,使學生能自由表達、自由參與、充分意識到自己的存在和價值。人人都有一種參與意識,都希望自己擁有一定的發言權和自主權 。他(她)們就會以積極合作的態度在課堂教學中發揮其主體的作用。可見,教學的民主是建立和諧的師生關系的活力所在。 三、注重個性。 一名成功的教師總是帶著欣賞的眼光和積極的心態投身於教學活動。教師真誠的期待不僅能誘發學生積極向上的激情,而且深刻地影響著學生智力和個性的發展。如果師生關系中沒有真誠的欣賞,任何學生都可能失去自信心。所以,適度的表揚和鼓勵,能讓學生品嘗到成功的喜悅,在被欣賞的愉悅體驗中奮發、崛起。不容懷疑,每一個學生都有閃光的東西可以挖掘,關鍵是怎樣挖掘,何時挖掘。對學生而言,被人欣賞特別是被老師欣賞無疑是一種幸福,是一種被點燃的信任。要 走進學生的世界,以情激發學生,教師首先應該是一個懂感情的人,而不僅是一架教書的機器。多一些微笑,對學生多幾句鼓勵的話語。多主動與學生進行溝通。多用激勵的語言表揚他們,不在課堂上批評學生,不用過多的時間處理不良問題。我希望學生從我這里得到的不僅僅是知識,還應有比書本上更重要的東西,比如善良、寬容、友情等等。 四、要用多種方式與學生溝通交流,縮短師生間的心理距離 要培養朋友式的師生關系,除了要有淵博的知識外,教師應採用多種方式與學生交流。課上你的眼神、手勢,甚至一個微笑都能讓學生感覺到你在與他們交流,但僅此是不夠的。課下你也不妨來個「沒大沒小」,經常與學生聊天,甚至與學生一起玩耍,以便及時了解學生的思想動態,真誠為學生排憂解難。還有每一次批改作業或試卷時,都是教師與學生心靈對話的好機。 五、學會寬容學生 每一個人都難免犯錯誤,更何況我們面對的是未成年的學生。他們所犯的錯誤大多數是無意的。我的原則是對每一個學生都能一視同仁。作為一個老師,應該有一顆寬容的心,允許你們在錯誤中成長。只要他(她。)們認識到了自己的錯誤,並改正過來,那就是個好學生,搭建教師與學生之間的平台,教師與學生之間到底應該是一種什麼樣的關系呢?是對立,還是親如朋友?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我有過把握不住自己與學生之間的關系,給自己的教學帶來了不利的影響的經歷。是的,老師與學生之間的關系不應該走得太近。太過於親近,會給學生一種誤解。他們會以為你很「隨和 」,於是,在你的課堂上,他們就會很「隨便」。這種狀態下的教學,可想而知,效果會怎樣。我情願對學生嚴厲些,也不願做一個對他們的將來不負責任的老師。當然,這只是我個人的經歷與總結。或許,有些老師教學經驗豐富,能夠游刃有餘的處理好自己與學生的關系。在我教學經驗尚淺的情況下,我願意一邊學習、積累與總結,一邊採取權宜政策。了解學生,包括了解學生個人和班集體兩各方面。結合學生的實際,研究每個學生的學習、勞動、思想品德、身體、個性特點等方面及形成的原因,今後發展的方向,應採取的教育措施等問題。只有充分了解和研究學生,才能做到學生的心坎上,把學生培養成合格的建設者和接班人。總之,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應該從教師自身做起,教師首先要提高自身的素質,用自己的身和心去影響學生。
④ 師生之間應該是一種什麼關系
師生關系其實是很復雜的,也就是說我們人與人之間的關系一樣,很難說的,師生關系可以是教育者與被教育者之間的關系,也可以是朋友的關系。
⑤ 怎樣處理好師生之間的關系
一、要正確對待學生的意見: 師生之間保持一種人格上的平等。我認為要建立一種和諧的師生關系,教師與學生之間的教與學的關系實際上是一對矛盾,處理得好,會教學相長,形成一種師徒般的師生關系,但處理不好,會產生對立情緒,造成教師不願教,學生不願學的局面。老師應去研究學生的心理,研究人的個性,因為每個學生都有不同的個性,然後根據不同個性的學生去因材施教,去處理一些問題,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老師要多了解學生的要求,不管是在思想工作還是教與學工作中,只要多了解學生的要求,我們的辦法才會更多,處理問題會更慎重,師生間只要形成了一種和諧關系,教學工作、思想工作就會比較順利。 二、必須樹立平等對待觀: 我覺得每個學生都有自身的閃光點,只是我們老師沒有把他發掘出來。每一位學生都是祖國的花朵。我提倡平等對待,教師應服務於全體,不厚此薄彼,想到手心手背都是肉,好生差生都是生,努力做到一碗水端平,讓所有學生同乘一輛前行的車;教師應服務於全面,對每一個學生的思想品質,學習成績以及身體素質都要悉心關照,服務周到,促使其全面發展。 三、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促進學生的智力,潛能開發。 作為教師深感責任重大,對學生嚴格要求固然是必要的,但不能認為師生間就是一種教育與被教育的簡單關系,因為這種不平等的師生關系會阻礙師生間的平等交流,觀點具有「權威性」,久之則會壓抑學生的潛能,不利創新人才的培養。我時常會注意到了學生的一些想法,盡量讓其講完其看法,然後我再講講我的看法,不同之處我們探討,這樣可激發學生的一些有見解的想法和看法。同時對我們教師的思維也有啟發意義。可以說教學應以人為本,鼓勵學生積極思考、創新。 一日為師,終身為父是學生對老師的尊敬之言。好的師德師風的一個具體表現,就是師生之間保持一種人格上的平等。相互學習、相互尊重。既然做「父親」,就要關心愛護學生,對學生負責。教師切勿將此言理解為可以用「家長」的身份來干涉學生、指使學生甚至利用學生。
⑥ 師生之間有什麼關系
人所共知:若提「一日為師,終身為父」,很多人會不以為然,甚至會有人覺得滑稽可笑。
我以為這就對了:還講究「一日為師,終身為父」的人,的確太少了。講究「一日為師,終身為父」的,都是上了年紀的人,在年輕的一代人身上怕是看不到吧?
——新時期已經潛滋暗長的形成了新型的師生關系:學生對老師是——你教我時是我老師,你不教我了你就不是我老師了,只是教過我的老師;老師對學生——我教你時你是我的學生,我不教你了你只是我曾經教過的學生。僅此而已。有沒有老師牽掛懷念學生、學生也想念感謝老師的師生關系——師生之間相當融洽相當親密相當深厚的師生關系呢?有,但那是老師有恩於學生,而其「恩」可絕對不是工作上的份內之事。
在商品大潮的沖擊下,在物質生活日益提高的現實面前,人們都想跟上時代的潮流,尤其是大約10~45歲區間的人,即少年、青年、壯年、中年時期的人,大多都想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講究時尚。這就使得人們的精神意識、思想觀念、價值取向、經濟實惠的因素起主要作用。
學生以為:我上學,我交錢了,我是憑錢上學,無需感謝誰。對老師的態度則是:你上班上課所有在校的工作都是份內的,應該的;因為你拿工資了,你掙到錢了,你就應該教我們;我花錢來上學上課,你就該教我,就該對我好。
老師的理念、想法和態度則是多樣的。責任感強的較優秀的老師,會有為學生服務的觀念,能盡心盡力去善待學生,肯為學生付出多做奉獻。而大多數老師則把注意力和精力放在了自己的工作前途上,放在自己的工作成績和資本上,不是為了學生而為學生,而是為了自己而為學生。他們對學生是:我是憑本事來工作——上班上課的,不是你雇來的,掙的不是你的錢,我教是我的工作,你學是你的任務;我不是為了你才來教的,你願意學,行,我好好教你;你實在不學,沒辦法,不怨我怨你自己吧。你聽我的,你是好學生,我對你好;你不聽我的,你不是好學生,那別怪我另眼相待。我沒義務為你多付出什麼,我也不需要你感激我什麼,我教了,學不學是你的問題。還有思想狹窄、膚淺、呆板的老師,落伍於新時期教育的進化,對學生則是:我是老師,你是學生,你就該聽我的;你聽話才是對的,好的,我才能對你好;你不聽老師話,就是不對,不好,那你別怪我對你不好。
其實,幾乎所有的老師都不明白:當今的經濟生活和社會意識已遠不是古代、近代、現代那樣了,也不是「文革」時期或者改革初期了。在日益提升的經濟生活和快速發展的社會意識的影響下,教師不對學生有份內工作以外的付出,學生是不會感激你的。當學生的學習、生活、交往、活動、感情等方面遇到困難或挫折時,你給予他及時的不求回報的當然是教育教學工作之外的幫助時,學生才會感激你,並永難忘懷。
正所謂:「有所付出,有所回報」。教師在學生面前,總是教育啊,教學啊,只能是良師,只有當教師為學生付出了份內工作以外的關愛和幫助後,學生才會對教師感恩戴德。不然,教師不教學生之後,學生會把教師視為路人。
這樣,是不是說那些師德高尚、教藝高超、教學精湛、深受學生認可、歡迎、喜愛甚至崇拜的教師,就不會痛學生建立起深厚情誼呢?能,但是,那也要看這樣的教師是否對學生有額外的關注和幫助。比如:全班未輔導,唯獨輔導了一個,「這一個」就會有感激之情;但全班都輔導了,「這一個」就以為是理所應當的,就不會有感恩之心。
這樣,新時期的師生關系就表現為:教師份外的工作——教育教學工作之外的對學生有所付出,為學生有所奉獻(有人認為是可做可不做的),學生才會對教師產生感恩之情,才會建立深厚的師生情誼;不然,學生就不會理你,理你也是出於禮節禮貌的形式需要。
綜上所述,要想當個讓學生說你好的老師、學生總記著你的老師、學生見到你如同見到親人的老師、學生只要有機會就想報答你的老師,你就得為學生甘願奉獻,甘願付出。而在奉獻和付出之中,你得到了快樂,靈魂得到了升華,能具備一定的人格魅力。
⑦ 如何處理師生之間的關系
一、平等與尊重是建立溝通的基礎。 任何方式的溝通都是建立在平等和尊重的基礎之上的,如果離開了平等與尊重那麼溝通就無從談起,也失去其存在的意義,成人之間如此,成人與幼兒之間亦是如此。因此,我們注重在幼兒園和班級營造一種輕松、愉快、和諧、尊重的氛圍,讓我們大家都能在與人分享的過程中感受快樂,在獲得他人尊重的同時更加尊重他人,在贏得他人理解的過程中更加自信,在愛的氛圍中傳播愛。如:每次當幼兒之間發生問題時,教師都應鼓勵幼兒發表自己的意見,如果犯錯誤了教師也應向孩子們道歉;孩子幫教師做了一件事都會說聲「謝謝」等。 二、全方位建立相向互動的溝通系統。 系統是指一組或一堆彼此有關或相互依存的事物以至行成一個復雜的統一體、一個按照某種方案或計劃有次序排列的並由各個部分組成的統一體。要建立良好的溝通系統就需要在各個方面之間構成一種連續的、穩定的有序聯系。建立全方位相向互動的師生溝通體系包括: (一)常規性的集體的師生溝通 班級常規的建立關繫到孩子在集體中能否正常的生活和學習,因而是班級管理面臨的最主要問題,由於人類的一些通性及幼兒的年齡特點如:抗拒別人要求我們做的事情、否定權威、每個人各有不同需要、興趣和能力等而讓常規的建立成為難題。實踐證明良好的溝通是解決常規難題的金鑰匙。 (二)特殊情況下的師生溝通 師生關系的好與壞直接影響幼兒的個性、行為、心理品質、自我概念等的形成和發展。而師生之間是否有和諧的溝通是直接決定師生情感和關系性質的關鍵。作為教師必須知道幼兒的感覺,必須知道自己所傳達的信息對幼兒的感情與自尊有很大的影響。和諧的溝通指教師通過和諧真誠的交談、交往方式傳達理性的信息,此種信息能切合幼兒對情景與自己的感覺,它僅僅針對特定的情景而不針對幼兒的人品,這樣在和幼兒的溝通中能夠防止標記的傷害和避免評斷性贊美的負面作用。比如:當孩子主動把桌子擦得很乾凈時,如果我們用評斷性的贊美:"你真乖!真是個好孩子!"很可能會對幼兒產生對自身價值的認識必須依附在別人給予的贊同上的影響,或者是讓幼兒感到贊美的空洞和無意義,感到不受重視,更有可能讓其他的孩子感覺到老師是對他有偏愛、引起反感,更無法達到激勵大家的目的。而我們注意傳達給幼兒理性的信息時會著重表達對該行為的贊許:"你把桌子擦得很乾凈,我很高興你做事情這么認真!"這樣真誠肯定幼兒的努力並表示欣賞而不對幼兒的人格特質作價值判斷,讓幼兒自己去做評斷,是一種具有建設性的贊美,真正起到支持、激勵與鼓舞的作用。又如:當有孩子在准備午睡的時間里大聲的喧嘩違反紀律,教師如果說:"你太過分 了,總是影響別人。"這樣很容易是幼兒對自己的知覺產生沖突,逐步毀掉良好的自我概念,或是產生和教師對立的情緒。而教師如果避開公眾單獨地對他說:"我很喜歡你,但你在午睡的時候吵鬧我很生氣,午睡的時候大家都需要安靜。"這樣教師只指出事實,讓幼兒自己判斷他們的行為是否符合他們的自我形象,同時適當表達自己的真實情感,而不是給幼兒帶上"標記",讓幼兒感覺到教師是真心的想幫助自己的。 (三)多渠道的情感溝通 蘇霍姆林斯基把愛看作是理解教育的奧秘,是打開幼兒心靈的鑰匙。每個孩子都需要被愛和被理解,讓他們有歸屬感。而每個孩子由於獨有的特質他們所需要的情感溝通方式也是各有不同。做為教師必須以自己的愛心、耐心和細心去多觀察孩子,了解孩子的內心世界與情感需求,並採取相應的方式去和他們進行溝通與交流。實踐中,我總結了一些與幼兒進行情感交流的方法,如: 1、多看一眼--眼睛的交流與溝通。眼睛是心靈的窗戶,孩子那純真的心靈更是毫無保留的反映在他們天真無邪的眼睛裡。多看他一眼,這種和孩子隨時隨地進行的簡單而真誠的目光交流會讓教師更加及時地掌握孩子的一些情況,孩子也會感覺到老師關愛的目光,感覺自己受到重視。如果教師察覺到有異常,還可及早做進一步的溝通與輔導。如我們班范鑫就喜歡老師經常用關注的目光看著他,這樣他整整一天的心理狀態都會很好的。 2、說悄悄話--帶"神秘"色彩的溝通。鼓勵幼兒將自己內心的喜、怒、哀、樂講給老師聽,教師也可將自己的一些喜悅或苦惱講給小朋友聽。在溝通中,注意給幼兒表達、傾訴的機會,教師認真的傾聽並做出適當的積極的反應,包括表示內心的接納和給予適當的建議、幫助。幼兒一些微小的進步、任何的鼓勵及行為習慣的矯正均可在親近而又神秘的氣氛下進行,掌握兒童的好奇心以及渴望被教師關愛的心理來和幼兒溝通會有令人出乎意料的效果。我們班的顧雨惠就是這樣一個小朋友,上學期為她吃飯問題,我們費了不少口舌。後來每次吃飯時我們總是先把飯給她打好,然後再把她飯里的各種肉塊當著她的面給她去掉幾塊,並悄悄說:「老師已經給惠惠去掉了幾塊肉,剩下的兩塊惠惠一定能吃掉。」這樣,在我們的鼓勵下她吃飯終於有了很大的進步。通過這種朋友式的溝通,增進幼兒對教師的信任,亦能促進幼兒人際交往和個性品質的健康發展。 3、每天一句話--逐步深入的溝通。針對有的膽小、內向、語言能力較弱的幼兒來說,這個方法是幫助他們勇敢邁步的台階。有意識的鼓勵和要求孩子每天至少和老師說一句話,從最為簡單的開始,逐步開啟緊閉的心門,逐步深入建立相互的交流與溝通。 4、"我們一起玩"--在游戲玩耍中溝通。在游戲和玩耍中,幼兒是最放鬆、最自然的。因此以同理心與幼兒相處,用童心理解世界,走進他們的生活,與他們打成一片、玩在一起,是很好的溝通方法。"老師跟你們一起玩,好嗎?"一下子,師生的距離就拉得很近很近,溝通也就順暢多了。以前我曾帶過一名幼兒叫謝守源,他非常內向,從沒有主動和我親近過。一天戶外活動,他一個人在踢足球,我說:「老師和你一起玩踢球好嗎?」他點點頭,整個游戲過程他玩得很開心。從那以後,他也主動找我解決各種問題了。 5、手勢、動作、暗語--無聲的溝通。師生溝通、互動的方式是靈活多樣的。點點頭、摸摸頭、拍拍肩、豎起大拇指、握握手等動作以及一些師生之間集體或私下約好、自創的手式、暗語都可以相互傳達特定的信息,都是最為方便而且最為有效的溝通方式,讓師生之間形成默契的情感溝通。每次當我向某一位幼兒豎起大拇指時,他都顯得很高興,當我指指某位小朋友並搖搖手,他就知道馬上坐好。 總之,師生溝通應該貫穿在每一個教育環節、每一個教學活動以及幼兒在園的每個生活活動中,它要求我們教師有一顆愛心、充分的尊重幼兒、關心幼兒,溝通的契機不斷的閃現在我們教師和幼兒之間,要求我們以良好的溝通意識、摸索實效、藝術的溝通技巧去把握。
⑧ 如何處理師生之間的關系
首先,師生的距離要適度.教師和學生之間關系不能太好也不能太僵.太好了,教師的威嚴會盪然無存,不能造成「嚴師出高徒」的效應;太民主了,教師在學生面前沒有一點「專制」,這對部分習慣屈服於權力的學生沒有多大效果;距離太近,達到親密無間的程度,教師就有可能像家長一樣,對學生比較溺愛和遷就,那家長解決不了的問題老師也無能為力.但也不要太壞,太僵了,學生不能親其師,也就不能信其道.太僵了,師生無法形成一股合力,師生之間不可能就某個問題形成共識,不能做到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教學就不可能達到目的;距離太遠了,師生之間形如路人,或者互為仇敵,給學生造成一種心理障礙,不利於學生心理健康發展,會給社會留下一個巨大的隱患.所以,要適當把握好師生關系的度,不能太甘也不能太澀.
其次,過程要曲折.師生之間關系的形成不能一帆風順.要想最後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必須首先經過一個不好的關系的過程.一開始關系太好了,讓學生感到關系發展太容易,學生就不會珍惜,即有可能師生關系也會鬧僵,太好的結果只會朝太壞的方向發展.如果從頭到尾關系太平淡,沒有曲折,這給學生的印象不深,這也不是教師和學生所期待的.所以,最好的就是先讓學生恨老師,要不斷製造出這個效果.學生對教師的恨是建立在教師對學生的嚴加管束上的,教師對學生的缺點和壞習慣要大肆批評,要敢於激化師生之間的矛盾,不要掩蓋矛盾和迴避矛盾.一定要讓學生真正地恨你起來,但恨不是尖銳對立,不是對抗,學生會把恨轉化成對學習的一絲不苟和不能絲毫馬虎.這樣必然出現一個學生成績有很大的進步這種狀態.這時候,你再施以愛心,用表揚、鼓勵、愛護、偏袒等織起來的光環把學生包圍起來,這時候學生對你有一個感激涕零的好感,你再順利地實現你的愛心教育,在這個良好的師生氛圍中教學效果一定非常出色.
⑨ 師生關系是學校教育中最重要、最基本的人際關系。師生之間的關系是()
B教與學的關系,也是朋友關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