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期國粹
① 我男朋友說暑假去旅遊,從湖南出發,但是我們不想在省內,不知道去哪裡好,時間大約一周.
去三亞吧,要不桂林也是很好的選擇
② 求一篇初一的暑假社會時間活動調查報告800字和一篇暑假社會實踐活動總結,800字左右。
面對初中的第一個暑假,我的擔憂多過於期待。漫長的一個多月,無所事事的生活,會讓人倦怠,也會讓人慵懶。一直號稱著的,有意義的假期對大多數人來講根本就是無稽之談。甚至於有人會在假期剛剛開始就叫囂著,讓我開學。我是很願意讓自己的生活充實起來的,即使是會讓我感覺疲憊的忙碌,所以我選擇了,為自己找點事做。不求有多大收獲,只求自己可以是忙碌的,並且在忙碌的過程中可以感覺到我自身的存在意義。事實上,對於大多數人來說,找尋到這一點並不容易。又有誰可以真切了解自己的存在呢?
選擇的地方,是工廠。我認為這是一個對於目前狀態下的我很適合的地方,無論是從能力的角度看,還是適應和目的的角度。這種嘈雜的環境中,每個人做著自己的事,每處一道不同的程序。我需要做的是檢驗成果的質量。一天下來,一直不停的在走,很累。蓬頭垢面的回家,倒在床上,似乎我已不是我,我已屬於另一個世界。這種累是這近二十年以來,我從來沒有經歷過的。幾乎在責罵自己的自找苦吃,可工作還是要干,該堅持的必須堅持。何況我這已經是所謂的技術工作,而那些做體力工作的工人們,又該是何等的辛苦,這些,我不敢想像。
實踐,就是把我們在學校所學的理論知識,運用到客觀實際中去,使自己所學的理論知識有用武之地。只學不實踐,那麼所學的就等於零。理論應該與實踐相結合。另一方面,實踐可為以後找工作打基礎。通過這段時間的實習,學到一些在學校里學不到的東西。因為環境的不同,接觸的人與事不同,從中所學的東西自然就不一樣了。要學會從實踐中學習,從學習中實踐。而且在中國的經濟飛速發展,又加入了世貿,國內外經濟日趨變化,每天都不斷有新的東西涌現,在擁有了越來越多的機會的同時,也有了更多的挑戰,前天才剛學到的知識可能在今天就已經被淘汰掉了,中國的經濟越和外面接軌,對於人才的要求就會越來越高,我們不只要學好學校里所學到的知識,還要不斷從生活中,實踐中學其他知識,不斷地從各方面武裝自已,才能在競爭中突出自已,表現自已。
通過社會實踐的磨練,我深深地認識到社會實踐是一筆財富。在實踐中可以學到在書本中學不到的知識,它讓你開闊視野、了解社會、深入生活、回味無窮。 是的,課本上學的知識都是最基本的知識,不管現實情況怎樣變化,抓住了最基本的就可以以不變應萬變。如今有不少學生實習時都覺得課堂上學的知識用不上,出現挫折感,可我覺得,要是沒有書本知識作鋪墊,又哪應付瞬息萬變的社會呢?經過這次實踐,雖然時間很短。可我學到的卻是我一個學期在學校難以了解的。就比如何與同事們相處,相信人際關系是現今不少大學生剛踏出社會遇到的一大難題,於是在實習時我便有意觀察前輩們是如何和同事以及上級相處的,而自己也盡量虛心求教,不恥下問。要搞好人際關系並不僅僅限於本部門,還要跟別的部門例如市場部的同事相處好,那工作起來的效率才高,人們所說的「和氣生財」在我們的日常工作中也是不無道理的。而且在工作中常與前輩們聊聊天不僅可以放鬆一下神經,而且可以學到不少工作以外的事情,盡管許多情況我們不一定遇到,可有所了解做到心中有底,也算是此次社會實踐的目的了。
希望採納!!!
③ 小升初暑假生活隨筆600
你好:
無聊的暑假
四川彭山青龍初中 梅 瑤
早上起來,一看鍾已經9點了。出門看看,天還是那麼藍,太陽還是那麼耀眼,一切都像往常一樣。爸爸媽媽都上班了,我干什麼呢
我在屋裡屋外轉了轉,沒什麼可以讓我去干。乾脆先看看電視吧!一開電視就看見唱京劇的,雖然京劇可稱為我國的國粹,可我卻不喜歡。換台吧,換到另一台卻是招商信息,更不合我的味口。再換台吧,換來換去都沒有我喜歡的,乾脆關掉了。
電視沒得看,還是當個好學生,趕緊把作業做了吧。我拿出作業本,可就是沒心思去做,看著那練習冊上的數字,我的頭就發暈。乾脆不做了,找點別的什麼書來看,然而仍覺得沒勁。
我無聊地從屋裡走到屋外,又從屋外走到屋裡。算了,乾脆去睡覺,我一頭栽到床上,蒙著腦袋呼呼大睡。
等我從美夢中醒來時,都快12點了,肚子也餓了。家裡只剩我一個人,要吃得自己煮。這時懶勁上來了,乾脆不吃。
下午有好看的電視了,我趕忙做准備:把家裡的餅干、水果、花生等一起抱到樓上,一邊看電視一邊吃,等我把好看的電視看完,東西也吃得差不多了。一看時間,已經是下午4點過了,那,出去走走吧。
我出門走了不遠,就看見一大堆人圍在路口。我擠進去一看,是一名男子被車撞了,倒在地上,傷得挺重的。我心裡忽然有一種感覺升起來了:一個人的一生誰也不知道有多長,可能是100年、60年、30年,或許只有十幾年。就像這個被車撞了的男子,如果他被撞死了,那他的這一生就這樣結束了。細細體味,我體會到了時光的匆匆和生命的寶貴。
可我從來沒有好好的珍惜這匆匆的時光和寶貴的生命。就像我的今天,簡直就像一張白紙,什麼事都沒做。
我再也不能這樣生活了!
(選自《同樂》)
【評析與點撥】作文通過暑假中的一天的生活記敘,表現了「時光和生命寶貴,我們要好好的珍惜」這個正確而美好的主題。
為表現這個主題,作文前半部為什麼寫自己的「無聊」生活呢那是在鋪墊,正是因為有了前半部「無聊」的鋪墊,後半部的作文主題才會如此鮮明而生動。
希望能幫到你!
④ 許地山的資料,快快快快快快快
許地山(1893~1941),現代作家、學者。名贊堃,字地山,筆名落花生。祖籍廣東揭陽,生於台灣台南一個愛國志士的家庭。回大陸後落籍福建龍溪。1910年中學畢業後曾任師范、中學教員。1917年考入燕京大學文學院,1920年畢業留校任教。期間與翟秋白、鄭振鐸等人聯合主辦《新社會》旬刊,積極宣傳革命。「五·四」前後從事文學活動,1921年1月,他和沈雁冰、葉聖陶、鄭振鐸等12人,在北平發起成立文學研究會,創辦《小說月報》。1922年往美國入紐約哥倫比亞大學研究院哲學系,研究宗教史和宗教比較學,獲文學碩士學位。後轉入英國牛津大學曼斯菲爾學院研究宗教學、印度哲學、梵文、人類學、民俗學等。 1927年回國在燕京大學文學院和宗教學院任副教授、教授,同時致力於文學創作。 1935年應聘為香港大學文學院主任教授,遂舉家遷往香港。在港期間曾兼任香港中英文化協會主席。 1937年"七·七"事變後,他發表文章、演講,宣傳抗日,反對投降。"皖南事變"發生,即與張一廛聯合致電蔣介石,呼籲團結、和平、息戰。同時擔任中華全國文藝界抗敵協會香港分會常務理事,為抗日救國事業奔走呼號,展開各項組織和教育工作。後終因勞累過度而病逝
⑤ 我們琴行暑期文藝匯演急需主持詞和串詞
2006元旦晚會主持詞(範文)
本站廣告,歡迎預訂
師大翰林家教-九年成功經驗,信譽高師資強
《奔向成功》元旦晚會串台詞
(女)金雞拂晨,啼破驕陽,吐故納新;申猴隱退,鼎故辭舊,萬象更新。
(男)滿天的雪花, 是飛舞的音符, 以思念譜成樂章, 用祝福奏出所盼, 帶給你, 歡欣快樂的一年! 讓我們一起靜靜地等待:未來、希望和光明就要敲響春天的鍾......
(女)台歷翻去最後一頁,2004年已經成為歷史。回首時光年輪上又一度春秋寒暑,我們不禁感慨萬千。
(男)剛剛邁越的365個晝夜,彷佛是365個台階,橫亘在未及塵封的歷史上。挫折,曾讓我們心痛;喜悅,我們當然洋溢在胸中,春已歸來, 讓我們打開蜂箱吧, 那裡有儲存了一冬的甜蜜, 今晚,就讓我們踏著歌聲的翅膀,向著成功——飛翔!
(女)奔向成功 善國中學2005年元旦晚會現在開始
(男)歲末歲首,正是祝福和祈禱的時候,過去的一年,我們有歡樂也有苦惱,那就讓我們虔誠的祈禱,為我們偉大的祖國祈禱,為可愛的善國祈禱,為新年祈禱,為未來祈禱。請聽,高一級部的小合唱《祈禱》。
(女)我們祈禱祝願我們偉大的祖國更加繁榮昌盛,祝願我們的善國更加平平安安,祝願在座的各位快樂幸福!好運連連,請欣賞歌伴舞《好運來》
(男)年輕,就應該有夢想,向著成功的方向,讓我們馳騁千里疆場,請欣賞二胡齊奏《賓士在千里草原上》。
(女)來到善國,愛上善國,善國是我們夢想的起點,善國為我們的人生導航,或許愛,在身邊久了,我們忽略了記憶,那就讓我們聽一聽高一級部xx老師的《善國印象》吧。
(男)如果說老師是我們人生的擺渡人,他們撐起長篙,艱難的將我們渡向成功,那麼,善國是老師們將我們渡向成功的渡口,因為,我們是在這里——起航!請欣賞初一級部的雙人舞《渡口》。
(女)心存感恩,才會使我們的生命更加厚重;心存感恩,才會使我們道德的根基長存,吃水不忘挖井人,成功不忘擺渡人,母親給了我們生命,我們首先應該感謝的,就是母親!首先應該歌唱的,就是母親!請聽,高二級部xx帶來的歌曲《母親》。
(男)可憐天下父母心!父母為我們可為操碎了心。他們不僅希望我們快樂成長,還希望我們能有一手好手藝,這不,孫強和孫文清就學藝歸來了。
(女)無論什麼樣的手藝,只要學有所成,也不枉費父母操心了;無論能否學有所成,只要盡最大努力了,也酸對的起自己了,無論如何,我們都不會懈怠的,因為我們知道,男兒當自強。請欣賞初一小同學的武術表演《男兒當自強》。
(男)江南好,風景就成安,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能不憶江南。真是如詩如畫,真想現在就到江南走走,——同學們也動心了吧,那,誰帶我們去呢,噢,高二級部的xx來了,那我們就隨他們的歌聲神遊江南吧。我們聽歌聲里有沒有小橋流水?
(女)水,是江南的精靈,水也是山川大地的命脈,瀏陽河的水流了幾千年,時而軟軟細滑,時而慷慨激昂,都早已流進了我們的心田,請欣賞,古箏齊奏《瀏陽河》。
(男)從瀏陽河綠水青山、敲擊心扉的夢里江南走來,回到我們的身邊,看,又發生了什麼事?請欣賞校園小品《天亮了》。
(女)男兒當自強,女兒也應當自強,只要我們腳踏實地,刻苦努力,走好自己的路,何愁不能走向成功呢?關鍵是,無論何時,我們都要有紅梅一般的風骨,這也正是老師們對我們的期望。請欣賞xx老師的合唱《紅梅贊》。
(女)時代變了,人的精神不可改變,當然,時代變了,我們也要跟上時代的步伐,緊跟時代的節奏,請欣賞高二級部的舞蹈《時代節奏》。
(男)一代又一代的革命者和建設者的努力,打造了我們今天富饒的中國,我們幸運,因為我們生長在這個古老而又永遠年輕的國度;我們驕傲,因為我們有一個偉大的祖國,新年到了,我們最想說的話就是,祖國,我為您祝福,我為您乾杯!讓我們伸出手來,為祖國舉杯!為祖國喝彩!《祖國,我為您乾杯》由xx老師合唱。
(女)老師們、同學們,今天的晚會就要和大家說再見了,但我們的祝福不斷,我們的祈禱不斷,
(男)新年的鍾聲就要敲響,祝福我們的祖國更加強大昌盛,祝福我們的善國更加鬱郁蔥蔥,
(女)祝福我們的老師在新的一年裡工作順利,家庭幸福!祝福我們的同學學習進步,再創佳績。且知盛世不遺賢,但臨大事必須敬;精思宜放膽,已邃群科氣自華。
(男)老師們、同學們,新的一年,讓我們
(齊)攜手同行,奔向成功!
⑥ 漳州二年級暑假班語文
許地山(1894年2月3日-1941年8月4日),名贊堃,字地山,筆名落華生、落花生(古時「華」同「花」,所以也叫落花生),中國現代著名小說家、散文家、「五四」時期新文學 運動先驅者之一。許地山籍貫廣東揭陽,生於台灣一個愛國志士家庭,1917年考入燕京大學文學院,1920年畢業並留校任教。期間與瞿秋白、鄭振鐸等人聯合主辦《新社會》旬刊,積極宣傳革命。「五·四」前後他從事文學活動,後轉入英國牛津大學曼斯菲爾學院研究宗教學、印度哲學、梵文等。1935年,許地山應聘為香港大學文學院主任教授,遂舉家遷往香港,在港期間曾兼任香港中英文化協會主席。許地山一生著作頗多,有《空山靈雨》、《綴網勞蛛》、《危巢墜筒》等。
中文名許地山
國 籍中國
出生地台灣台南
逝世日期1941年8月4日
畢業院校燕京大學
代表作品《空山靈雨》《綴網勞蛛》《危巢墜筒》《道學史》《印度文學》
故居徐聞縣
別 名名贊堃,字地山,筆名落華生
民 族漢
出生日期1894年2月3日
職 業作家、文學家、教授
信 仰基督教
故 居徐聞縣
職業作家、文學家、教授
展開內容目
錄
1人物經歷
2主要作品
作品介紹
問題小說
名作解讀
代表作選
著作書目
3人物軼事
4人物故居
1人物經歷
許地山(1893~1941年)名贊堃,號地山,是中國現代著名小說家、散文家、「五四」時期新文學運動先驅者之一。在梵文、宗教方面亦有研究碩果。
許地山,其父許南英是個富有愛國思想的知識分子,祖籍廣東揭陽,出生於台灣台南。1895年中日甲午戰爭爆發,許南英臨危受命,擔任台灣籌防局統領。他激於民族大義,率眾奮起反抗日軍的入侵,日寇佔領台灣後,遂將全家遷回大陸。當時因清政府不準內渡官員保持台灣籍貫,許南英便在福建龍溪落籍。
1913年受聘到緬甸仰光華僑創辦的中華學校任職。兩年的海外生活,他的思想受到一定影響,後來,他創作的不少作品都取材於此。1915年12月,許地山回國,住在漳州大岸頂(今蒼園街一帶),後在漳州華英中學任教,1917年,他重回省立二師,並兼任附小主事(校長)。
1917年暑假,許地山以優異成績考入燕京大學文學院,學會多種外文和方言。並經常和瞿秋白、鄭振鐸、耿濟之等人在一起談論時政,尋求真理,探索改造社會、振興中華的道路。他們在北京青年會圖書館編輯《新社會旬刊》,宣傳革命思想,發表新文學作品。當「五四」運動爆發時,許地山作為學生代表經常上街演講,在天安門前參加遊行集會,積極投身反帝反封建斗爭。1921年1月,許地山和沈雁冰、葉聖陶、鄭振鐸、周作人等12人發起成立文學研究會,創辦《小說月報》,成為我國現代文學史上第一個規模最大、影響最廣的新文學刊物。許地山以落華生為筆名在刊物上發表了第一篇小說《命命鳥》,寫了一對緬甸青年男女在封建禮教桎梏束縛下的愛情悲劇,在讀者中引起強烈共鳴。他從此開始了文學創作生涯。
1922年2月10日,許地山在《小說月報》上發表的短篇小說《綴網勞蛛》,為其早期的代表作。小說反映了作者對吃人的封建禮教的憤懣並給予深刻批判,充分顯示「五四」時期新文學反帝反封建的民主主義精神。
1922年8月,許地山與梁實秋、謝婉瑩等到美國紐約的哥倫比亞大學研究院哲學系學習,1924年獲文學碩士學位,並以「研究生」資格進入美國牛津大學曼斯菲爾學院研究宗教史、印度哲學、梵文、人類學及民俗學,兩年後又獲牛津大學研究院文學學士學位。
1921年到1926年是許地山創作的第一次高潮時期。這期間,他的12篇短篇小說結集為《綴網勞蛛》;44篇散文小品,由商務印書館以《空山靈雨》為書名出版。膾炙人口的《落花生》,以童年漳州生活為背景,明確主張做人要「像花生,因為它是有用的,不是偉大、好看的東西。」
1927年許地山學成回國後,在燕京大學文學院任教。與此同時,許地山還寫了不少宗教書。如《大藏經索引》、《道教思想與道教》、《中國道教史》(上卷)、《雲笈七簽校異》、《摩尼之二宗三際論》等,並著手編纂《道教辭典》。其學術成就,學界有口皆碑。
抗戰期間,許地山作為一名熱愛祖國的左翼作家,奔走呼號,聲討日寇罪行。然而,卻受當時燕大任教務長司徒雷登的排擠而被解聘。後避居香港,被聘為香港大學文學院主任教授。
許地山在港大任教期間,在改革教育、教學的同時,積極從事社會教育和文化活動。他先後發起和組織了「香港新文學學會」、「中國文化協會」,並兼「廣東叢書編印委員會」、「中國教育電影協會香港分會」常務理事。他積極提倡改良中小學課程,建議教育當局創辦香港中小學教師討論會,並擔任「香港中小學教員暑期討論班」主任以及多所中小學校董。對香港的文化教育事業做出不少貢獻,受到各界人士好評,曾被選為香港中英文化協會主席。
1937年「七七」盧溝橋事變後,許地山更是義無反顧地投身抗日救亡運動。他走出書齋,奔波於香港、九龍等地,在群眾集會上發表演講,幫助流亡青年補習文化課,還在報刊上發表了《七七感言》、《造成偉大民族底條件》等雜文,宣傳抗戰,反對投降。在上海淪入日寇鐵蹄之下時,著名作家鄭振鐸冒險收藏了3300多本明、清時代的刊本、抄本,打算轉移到香港。許地山得知後,為了中華民族的文化遺產不被敵人掠走,毅然答應幫助寄存1938年3月,在漢口成立的中華全國文藝界抗敵協會,許地山和郭沫若、茅盾、巴金、夏衍等45人當選為理事。當時大批文化人與青年學生流亡到香港,成立了「中華全國文藝界抗敵協會香港會員通訊處」,許地山任常務理事兼總務。他寫了長篇論文《國粹與國學》,在當時影響很大。他還寫了抗日小說《鐵魚的鰓》,作品通過主人公的不幸遭遇,表達了人民堅持抗戰的意志和堅強的民族自尊心,受到文藝界的極大好評,被認為是「中國小說界不可多得的作品」。
許地山積勞成疾,導致心臟病逐漸嚴重。天不假年,1941年8月4日下午2時,他心臟病再次復發,英年早逝,年僅49歲。
噩耗傳出,第一個送來花圈的是宋慶齡。梅蘭芳、葉恭綽、郁達夫、徐悲鴻等許多知名人士送了花圈、輓聯。當天,香港所有的機構和學校下半旗,港九鍾樓鳴鍾致哀!9月21日香港文化界400多個團體近千名代表舉行「許地山先生追悼大會」。國內及新加坡等地也都隆重集會,痛悼這位新文學運動的先驅者、愛國者!!!
2主要作品作品介紹
許地山一生創作的文學作品多以閩、台、粵和東南亞、印度為背景,主要著作有《危巢墜簡》、《空山靈雨》、《道教史》、《達衷集》、《印度文學》;譯著有《二十夜問》、《太陽底下降》、《孟加拉民間故事》等,與印度文學有關的文章,書籍。許地山,現代作家、學者。出生於台灣一個愛國志士的家庭。1917年考入燕京大學文學院,1920年畢業留校任教。。「五·四」前後從事文學活動,後轉入英國牛津大學曼斯菲爾學院研究宗教學、印度哲學、梵文等。1935年應聘為香港大學文學院主任教授,遂舉家遷往香港。在港期間曾兼任香港中英文化協會主席。一生著作頗多,有《空山靈雨》、《綴網勞蛛》等。現在徐聞縣有他的故居。許地山,名贊堃,字地山,小時候父親曾以落花生作比喻教育子女,給許地山留下了深刻印象,於是就寫了一篇文章《落花生》,並被登在了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准實驗教科書五年級上冊第15課,以教育孩子。。祖籍廣東揭陽。回大陸後落籍福建龍溪。1910年中學畢業後曾任師范、中學教員。1921年1月,他和沈雁冰、葉聖陶、鄭振鐸等12人,在北平發起成立文學研究會,創辦《小說月報》。1922年往美國入紐約哥倫比亞大學研究院哲學系,研究宗教史和宗教比較學,獲文學碩士學位。後曾研究人類學、民俗學等。1927年回國在燕京大學文學院和宗教學院任副教授、教授,同時致力於文學創作。1937年"七·七"事變後,他發表文章、演講,宣傳抗日,反對投降。"皖南事變"發生,即與張一廛聯合致電蔣介石,呼籲團結、和平、息戰。同時擔任中華全國文藝界抗敵協會香港分會常務理事,為抗日救國事業奔走呼號,展開各項組織和教育工作。1941年8月4日終因勞累過度而病逝。
問題小說
許地山是上世紀20年代問題小說的代表人物之一,其創作一開始就匯入了問題小說的熱潮之中,出手不凡,顯出了與其他問題小說名家如葉紹鈞、冰心、王統照、廬隱等人不同的奇彩異趣。
名作解讀
《命命鳥》寫一對緬甸青年加陵和敏明的愛情故事。敏明與加陵相愛,但父親要敏明專心作戲子,不讓上學,加陵進了仰光高等學校,他們的愛情遭到家人反對。敏明在夢幻中見到極樂世界中美麗的命命鳥,為追求自由愛情,敏明和加陵攜手投水自盡,去做了極樂世界的命命鳥。小說揭露封建婚姻制度的罪惡,宣揚人生是苦,涅槃最樂的宗教精神。
《綴網勞蛛》主人公尚潔原是童養媳,後與幫助她逃離婆家的長孫可望結婚,但他們的婚姻沒有愛情。尚潔恪守婦道,順從命運,坦然的面對生活。一天,尚潔救了一名竊賊,被可望誤會以為他們間有曖昧關系,刺傷了尚潔。可望提出離婚,教會也剝奪了尚潔赴聖宴的權利,尚潔沒有辯解,仍以自己的信仰堅持自己人生的信念,到一個島上生活,養育子女。可望在牧師的教誨下覺悟到了自己的過錯,把尚潔接回家,尚潔回家後生活坦然,對誰也沒有怪罪,相信人的命運如蜘蛛補網一樣,不得不如此。小說表現了宗教的慈愛、博愛與道德、人性的沖突,表現了順其自然,與世無爭的觀點。對人生和命運的隱喻:人生如網,任其而過,與世無爭,順應天命。
「我像蜘蛛,命運就是我的網。蜘蛛把一切有毒無毒的昆蟲吃入肚裡,回頭把網組織起來。它第一次放出遊絲,不曉得要被風吹到多遠;可是等到粘著別的東西的時候,它的網便成了。
它不曉得那網什麼時候會破,和怎樣的破發。一旦破了,它還暫時安安然然地藏起來;等有機會再結一個好的。
……
人和他的命運,又何嘗不是這樣?所有的網都是自己組織得來,或完或缺,只能聽任自然罷了」。
——許地山《綴網勞蛛》
後期小說現實主義傾向加重,社會不平和階級對立成為許地山小說的基本背景。如《在費總理的客廳》、《春桃》、《鐵魚的鰓》等。
《春桃》寫春桃、向高、李茂之間的情感糾葛。春桃與李茂成親那天,由於亂兵的沖擊,兩人在逃跑中離散。後李茂參軍,雙腿傷殘後流落街頭成了乞丐。春桃流浪到北平以撿破爛為生,與伙計日久生情。李茂巧遇春桃後,被春桃背回去。後春桃成了李茂和向高的媳婦,組成了一個和諧的家庭。在小說中,春桃尤若一個得道高僧,超越了凡世的清規戒律。春桃心中,已無男女,眾生平等,丈夫已非丈夫,媳婦已非媳婦,一切皆空。慈愛與寬容,超越世俗的觀念,已經成為了宗教的「空」的觀念。
代表作選
落花生
許地山
我們家的後園有半畝空地。母親說:「讓它荒著怪可惜的,你們那麼愛吃花生,就開辟出來種花生吧。」我們姐弟幾個都很高興,我們買種、翻地、播種、澆水,沒過幾個月,居然收獲了!
母親說:「今晚我們過一個收獲節,請你們的父親也來嘗嘗我們的新花生,好不好?」母親把花生做成了好幾樣食品,還咐附就在後園的茅亭里過這個收獲節。
那晚上天色不大好。可父親也來了,實在很難得。
父親說:「你們愛吃花生嗎?」
我們爭著答應:「愛!」
「誰能把花生的好處說出來?」
姐姐說:「花生的味兒美。」
哥哥說:「花生可以榨油。」
我說:「花生的價錢便宜,誰都可以買來吃,都喜歡吃。這就是它的好處。」
父親說:「花生的好處有很多,但有一樣最可貴:它的果實埋在地下,不像桃子、石榴、蘋果那樣,把鮮紅嫩綠的果實高高地掛在枝頭上,使人一見就生愛慕之心。你看它矮矮地長在地上,等到成熟了,也不能立刻分辨出來它有沒有結出果實,也必須要起來才知道。」
我們都說是,母親也點點頭。
父親接下去說:「所以你們要像花生,它雖然不好看,可是很有用。」
我說:「那麼,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講體面,而對人沒有好處的人。」
父親說:「對,這是我對你們的希望。」
我們談到深夜才散。花生做的食品都吃完了,父親的話深深地印在我的心上。
著作書目
語體文法大綱1921,生活
《綴網勞蛛》((短篇小說集)1925,商務
《商人婦》(短篇小說集)呵住,1925,商務
《空山靈雨》(散文集)1925,商務
《換巢鸞鳳》
《無法投遞之郵件》(散文集)1925,北京文化學社
《印度文學》(論著)1930,商務
《解放者》(短篇小說集)1933,北平星雲堂書店
《道教史》(上冊,論著)1934,商務
《春桃》(短篇小說集)1935,生活
《落華生創作選》(短篇小說、散文)1936,上海仿古書屋
《扶箕迷信的研究》1941,商務
《螢燈》(童話故事)1941,香港進步教育出版社
《許地山語文論集》1941,香港新文學學會
《國粹與國學》(論著)1946,商務
《雜感集》1946,商務
《危巢墜簡》(短篇小說集)1947,商務
《許地山選集》(短篇小說、散文集)1951,開明
《許地山選集》(短篇小說、散文等合集)1952,人文
《佛藏子目引得》(上中下冊)匯編,1923,燕大圖書館編纂處
《落花生達衷集》編纂,1931,商務
[翻譯書目]孟加拉民間故事印度戴博訶利著,1929,商務
二十夜間英國貝恩編,1955,作家
大陽底下降英國貝恩編,1956,作家
《落花生》(被選入人教版五年級上冊第15課)
3人物軼事
翻譯軼事
許地山對於印度的"詩聖"泰戈爾是十分崇敬。他喜歡泰戈爾的作品,因此曾翻譯過《吉檀迦利》、《在加爾各答途中》、《小說月報》、《主人,把我的琵琶拿去吧》等泰戈爾的詩歌、小說、散文。許地山由於喜愛泰戈爾,又引起他對印度文學的濃厚興趣。1928年他翻譯了《孟加拉民間故事》,1930年,出版了專著《印度文學》,1934年,又譯出印度故事《太陽底下降》、《二十夜問》......從而成為一位著名的印度文學專家。經過數年的刻苦努力,許地山為中印文化的交流所做的努力結出了累累碩果。據統計,許地山從英國留學歸來後的幾年間(自1927年起,至1935年離開燕京大學止),寫有學術論文8篇,學術論著5部。其中1930年出版的《印度文學》,是中國人自己撰寫的第一部印度文學史專著。這本著作與他深厚的文學、翻譯功底是分不開的。
20世紀30年代初,北平中華樂社柯政和主編過《世界名歌一百曲集》,共分十冊,每冊十曲,其中第一冊的十曲歌詞都是許地山翻譯的,書前有許地山寫的《前言》和柯政和的《序》,書後有許地山寫的歌詞解釋。許地山在他的《前言》中寫到的他演奏、研習、教授音樂和譜曲的事都鮮為人知。他在廣州文廟當佾生之前就開始研究音樂。他擅長琵琶,能譜曲編詞,雖然他所從事的工作似乎與音樂不搭界,但他非常看重音樂和音樂教育,同時許地山精通音律,熟捻西洋樂曲和西洋民歌,對英、德、法、俄羅斯、蘇格蘭、奧地利、義大利、西班牙等國家的音樂傾注的熱情尤其多,他譯的這十曲名歌就是一個證明。這十曲名歌,除《小船像搖籃般底擺》之外,都是情歌。有寫熱戀時真摯而灼熱的情感:"炙熱的手互相執持。嘴唇顫動不息。微音優美直像歌樂,從我這里發出,世界一切你都不要,惟有我是你的所要。"(《再一次吧!》);有寫戀人別後的相思:"野鳥在清唱,野花正在開放,日光所照底水平靜如睡,雖然想見底歡樂可以消滅愁苦。但失意的心情不望春歸"(《羅魯孟》);有寫生活中的戀舊情結:"你能忘記舊時的朋友,不放在心裡么?你能忘記舊時的朋友,和舊的時日么?舊的時日,我愛,舊的時日,我們要為它喝一杯。"(《你能忘記舊時朋友么?》)。從他譯的這十曲歌詞和《前言》中,可以感受到他對生活的摯愛和他那份特有的人間情懷。如果沒有對藝術的虔誠,沒有豐富人生經歷作基礎,是很難想像他能譯出如此雅緻多情的世界名歌。對許地山而言,翻譯也就是藝術的創作。所以許地山與他所敬佩的音樂家柯政和相會面後,談起音樂教育,有著相同的見解,柯政和約他翻譯西洋樂曲,他便一口答應了。他在《世界名歌一百曲集》第一冊的《前言》中說:"民國十五年,我從歐洲回國,過擯榔嶼,到華僑辦底學校去找幾位舊同事,我們已經別離十幾年了。可是那學校所授底唱歌不但與十幾年前一樣,並且和我在小學時代所學底不差隻字,我問他們為什麼不教新的,他們反都問我那裡來底新的。這個越使我覺得非趕辦音樂學校不可。可是我底音樂興趣雖然有,我底音樂底知識卻夠不上提倡,這事非專門家去做不可。"這里,我們不難體會到許地山對普及音樂教育的用心良苦,我們看到許地山確實用他的筆為我們翻譯,介紹了好的西洋音樂作品。
談及許地山的翻譯風格,我想引許地山《孟加拉民間故事》譯敘中的一段話加以探討:"這譯本是依1912年麥美倫公司底本子譯底。我並沒有逐字逐句直譯,只把各故事底意思率直地寫出來。至於原文底辭句,在譯文中時有增減,因為編譯民間故事只求其內容明了就可以,不必如其餘文章要逐字斟酌。我譯述這22段故事底動機,一來是因為我對"民俗學"(Folk-Lore)底研究很有興趣,每覺得中國有許多民間故事是從印度輾轉入底,多譯些印度底故事。對於研究中國民俗學必定很有幫助,二來是因為今年春間芝子問我要小說看,我自己許久沒有動筆了,一時也寫不了許多,不如就用兩三個月底工夫譯述一二十段故事來給她看,更能使她滿足。"看了這段文字我們不難體會許地山翻譯的風格--樸素而真實,正如他的人一樣。當然,翻譯的風格是與翻譯文本的文體息息相關,許地山對此是駕輕就熟的,《孟加拉民間故事》一書的翻譯便是朴實的。這里另附一首許地山譯的德國民歌,以此我們可領略他熟捻的翻譯技巧以及扎實的文字功底:
夜曲夏夜底月初升,在沉寂的山頂;遠處顫音低微,是夜鶯底幽鳴。唱罷,快樂的夜鶯!在銀光里唱罷,這如夢的夏夜,我們不能聽見別的聲。西天一片雲影,黑暗像要下臨。停住罷!別走近來遮片刻底愛光陰,停住罷!
夏夜底月初升,在沉寂的山頂;遠處顫音低微,是夜鶯底幽嗚,是夜鶯底幽嗚,唱罷,快樂的夜鶯!在銀光里唱罷,這如夢的夏夜,我們不能聽見別的聲。快樂的鳥,唱給我們聽!快樂的鳥,唱給我們聽!
同時,我們可以發現許地山翻譯的主要目的是介紹、傳播異域文化,促進中國文化的發展,其譯作《孟加拉民間故事》和《二十夜問》對於研究中國民俗學有重要的學術價值;西洋名歌的翻譯也對中國普及音樂教育起了一定的作用。
"落華生"一生追求真理,追求進步,畢生從教,誨人不倦。他的早逝,確是文學界、學術界一個無可彌補的損失。他所熱情倡導的"落花生精神"是難能可貴、深入人心的。他的譯著也將永遠烙渭生輝。
4人物故居
當時丘逢甲齊名,清光緒五年(1879年)中秀才,十一年(1885年)中舉人,十六年(1890年)中恩科進士,分簽兵部主事。光緒二十一年(1895年)許南英在台灣抗日失敗後,舉家遷回大陸,落籍福建龍溪,於光緒二十八年(1902年)委署家許敦谷先生也都在這里居住和上學。故居的兩邊為守備署,東邊為三元堂,遺址面臨署前街。清末的三元堂已廢,現移往賓朴路西側,距考棚址約200米。當時,許地山父親許南英把貴生書院改為官立高等小學堂,並親自掌教,可見許地山也曾在貴生書院留下屐痕。
許地山在追憶父親的《窺園先生詩傳》中記:
徐聞在雷州半島南端,民風淳樸。先生到任後,全縣政事,只用一位刑名師爺助理,其餘會計錢糧諸事都是自已經理。每旬放告,輕的是偷雞剪鈕,重的也不過是爭田賴債。殺人越貨,實在罕有所聞。「訟庭春草蔭層層,官長真如退陀僧」,實在是當時光景,貴生書院山長楊先生退任,先生改貴生書院為徐聞小學堂,選縣中生員入學。邑紳見先生熱心辦學,乃公聘先生為掌教,每旬三六九日到堂講經史二時。有清以來,縣官兼書院掌教實在罕見。先生時常到小學堂,與學生多有接觸,因此對於縣中人情風俗很能了解。先生每以「生於憂患,於晏安」警策學生。又說:「人當奮勉,寸晷不懈,如耽逸樂,則放邪侈,無所不為。到時候,身心不但沒用,並且遺害後世。」他又以為人生無論做大小事,當有此建樹,才對得起社會,「生無建樹嫌遲」也是他常說的底話。案頭除案卷外,時常放一冊白紙本子,如於書中見有可以警發深思德行底文句便抄錄在上頭,名為補過錄,每年完二三百頁。可惜三十年來浮家處處,此錄失幾盡,我身邊只存一冊而已。縣衙已破毀,前任縣官假借考棚為公館,先生又租東鄰三官祠為兒輩書房。公餘有暇,常到書房和好友徐展雲先生談話,有時也為兒輩講國史。先生在徐聞約一年半,全縣紳民都很擁護和愛戴他。
這段是許地山留下的最精彩的原汁原味的記述。許地山在徐聞生活了一年多,父親許南英的公館設在考棚。
許南英是位政簡刑清,廉明公正的地方官,而且也是一位非常重視教育熱心辦學的文化名人,他改貴生書院為徐聞縣小學堂,並被聘為書院掌教。他常用「生於憂患,於晏安」來警策學生和兒子許地山,無形中也弘揚了湯顯祖的貴生思想。許南英別徐後,曾遺有詩集《窺園留草》和詞集《窺園詞》。
其中有《徐聞雜詠》:
訟庭春草萌層層,官長真如退陀僧。
十吏三班都肅靜,清時便是一條冰。
還作有《留別徐聞諸父老鄉親》詩四首:
代皰一例有瓜期,祿米經年愧濫靡。
地處炎荒客我絀,時逢旱虐累民飢。
敢雲訟獄心如鏡,謾聽謳歌口是碑。
寄語四鄉諸父志,能攻吾短是吾師。
水土誰雲近瘴鄉,微身幸到此康強。
不勝繁任還無過,稍賦閑居卻未妨。
細雨忽添新柳色,好風仍煦舊甘棠。
吟詩且寄他時念,將貯城東古綿囊。
踏雪征鴻作勢飛,諸君攜手尚依依。
官如傳舍隨來去,人似從軍聽指揮。
別後還期書附鶴,尊前不覺淚沾衣。
南門塘水平如掌,挹取清光兩袖歸。
貴生講座許登臨,學准條條貴苦心。
廣座衣冠參俗吏,政紘琴瑟發新聲。
三月春風獨惆悵,滿城桃李未成蔭。
其間文辭皆為清末徐聞社會的生動寫照,並抒發了他眷戀徐聞的幽幽之情。
位於現徐聞縣署前街的許地山故居建於清代,為磚木結構住房,門前有小院。掩映在眾多民居中的許地山故居雖然不是十分醒目,而且帶有庭院的清式古屋有些破舊,但還完整地保留著原有的風貌。由於許地山在中國現代文學史上的地位,這里必將成為文人墨客懷古之地。.
⑦ 暑假去支教教小學生中國象棋,自己想看多幾本入門的書。充實教案。求推薦!
1、支教教象棋我不推薦你看太專業提升象棋水平的書。
2、一定要給學生們講清楚中國象棋的起源和發展,畢竟中國象棋是我們國家的國粹之一,故推薦《中國象棋的起源和發展》一書。
3、一定要給小學生們,講清楚象棋的規則,這個很重要,推薦《1999版象棋規則》。
4、請一些實用的象棋殺發,以及初級的布局原則。這個推薦《象棋小博士》。
5、給小學生們,不但要講棋力還要提高他們的棋德。
以上我個人意見,希望能幫到你。
⑧ 求暑假日記 初2學生 400字
一轉眼,暑假就過去大半時間了,我最大的收獲是去集美體院學跆拳道。中午的陽光曬得我皮膚一陣陣地疼,沒兩天就曬成了「黑人」。
學跆拳道很辛苦哦,每次都要先繞著操場跑一圈,汗流浹背了才開始訓練:大家往上跳,在空中把屁股扭一下,然後兩個人前滑步,再轉一個圈,互相擊掌。老師還讓我們圍成圈坐下來,橫劈腿、直劈腿、還有盤腿……這個是我最拿手的啦,每次都順利過關。可我身旁的那個「大胖子」就不行了。你看他努力了很久,離地面還是十萬八千里呢。老師拚命讓他往下壓,但他還是不行,「啊呀呀」的叫聲讓人又好氣又好笑。
最後是訓練踢腳板,因為這個我以前練過,於是練起來不太認真,結果動作不規范,老師特別請來一個大哥哥教我。他要我做到下腳不能彎,我好不容易做到位,上腳又不爭氣地彎了,結果又得糾正上腳的動作。經過多次努力,最後終於都不彎了!而且一次比一次好,漂亮的動作引來了大哥哥一陣掌聲。
最開心的是聽到下課鈴聲,雖然我全身又酸又痛,每走一步都像安徒生童話里的美人魚走在刀尖上一樣,可是我心裡卻樂開了花。因為,我又成功地完成了一天的任務。每當這時,我都有一種成就感,我會唱起那首自編的歌曲「女兒當自強」,快快樂樂地和爸爸一起回家去。
7月底,我回爺爺奶奶居住的小村莊呆了10多天。那裡沒有大都市的燈紅酒綠、車馬喧囂,只有祥和與淳樸的美。
村子裡家家戶戶門前屋後都有塊園子,種著各種蔬菜。站在爺爺的後院里,眼前的蔬菜是活潑的綠;稍遠點,樹林是清麗的綠;再遠處,群山是深沉的綠。在這一片綠海中,一座座房屋就像海中小島,寧靜而溫馨。
山村的傍晚慢慢轉涼,漫步在鄉間的小路上,望著綠油油的田野,感受著一陣陣夾帶野花清香的涼風從身旁拂過,心情格外舒暢。落日余暉里,有蜻蜓在田園上空輕盈飛舞,有清澈的溪水緩緩從腳邊流過,我一邊盡情地享受著山村的美景,一邊豎起耳朵傾聽是否有人叫我回家吃晚飯呢。
鄉村的夜晚更加迷人。沒有了高樓的遮擋和霓虹燈的干擾,夜空原來是那麼深邃而開闊。在點點繁星中,我跟隨著爺爺奶奶的指點找到了北斗星、北極星、牽牛星、織女星……它們調皮地眨著眼睛,是那麼可愛迷人。夜色籠罩著整個村莊,時時送來的山風清涼如水,辛勞了一天的人們就會搬出竹躺椅或凳子到小院乘涼。愛看電視的人們就聚在小店鋪里,邊看節目邊天南地北、家長里短地閑聊。那些蛐蛐兒、知了、青蛙也在田間放聲高歌;螢火蟲則提著小燈籠出來湊熱鬧,跟小孩子們捉迷藏。
老家的小山村就像一幅生動的水墨畫,恬靜、淡雅、清新、淳樸。我雖然只是偶爾回去小住幾天,但她的美麗將永遠留在我的記憶深處。
⑨ 暑假愛心日記
象棋大戰
每天發生的趣事像五彩斑斕的夢,像玲瓏剔透的珍珠,使人留戀,使人嚮往。
星期日,對於我——這個愛睡覺的懶貓來說簡直是天賜良機。鄧歡,都九點了,還不起床?媽媽的喇叭又開動了。我揉了揉惺松的睡眼,說:「今天是星期日,幹嘛要吵醒我?」老爸湊過來:「想不想殺一盤?「我一聽,一個鯉魚打挺跳了起來:「來就來,我才不怕你呢!」
我們擺好棋盤。爸爸的「炮」第一個沖鋒陷陣,開進了我的地盤,緊接著站在「兵」的後面,我沉重應戰,兵來將擋,一會兒工夫,爸爸就著急起來,只見他不住地拍著大腿,「哎呀呀,我今天怎麼如此冒失?氣死我了!」爸爸思索著,將另一個「炮」開到了「象」的位置上,射出一枚炮彈,將我的「象」打得狼狽不堪,逃出沙場。我怎麼也這么大意,眼看我的「車」也要「命喪黃泉」了,我心裡想「可憐的『車』,你真命苦啊!還沒立戰功呢,就要去見『閻王』了哎,真對不住你,我一定為你報仇!」
快呀!爸爸得意的催我,喲,你別高興得太早,咱們騎驢看劇本——走著瞧!我命令「將軍」向前挪動一步,「哈哈,你輸定了!」我大聲疾呼,爸爸看了看棋盤上的陣勢,像瀉了氣的皮球,軟綿綿地趴在桌子上。我立刻給爸爸打氣:「喂,胖氣球,不要泄氣嘛,勝敗乃兵家常事,別以為輸給一個黃毛丫頭毫無光彩哦!」聽後,爸爸立刻挺直了腰桿瞪著金魚眼,堅決地說:「看我怎樣收拾你!」然後一個又一個向我這邊進攻,我也不甘示弱。由於爸爸手下大將死傷無數,剩下的盡是些老弱殘兵,最終因寡不敵眾而被我逼上絕路----「我贏了!我贏了!我旗開得勝,激動至極,恨不得將這消息告訴全世界!
整整一天,我都沉浸在勝利之中,象棋不愧是國粹,太有趣了。
釣蝦
愉快的暑期生活就像一條流淌不息的小溪。這條「小溪」時時刻刻都在唱著歡欣愉悅的歌兒,其中,釣蝦就是非常動聽的一首。
這是個陽光明媚和星期二下午,太陽公公笑眯眯地將他火辣竦的「金劍」灑向了大地。整個大地頓時變成了一個大火爐。我們在老師的帶領下,興致勃勃地頂著烈日趕往釣蝦場,首先展現在我們眼前的是一個橢圓形的蝦塘,這個蝦塘像一塊碧綠的翡翠,一陣清風拂過,水面上立刻泛起了層層漣漪,美極了。蝦場的大伯一見我們前來「登門造訪」,便笑容可掬地忙開了,撐遮陽傘,分發餌料和網兜……同學們拿著蝦竿端著小凳各自選定了一個最理想的位置坐了下來,寧靜的蝦塘頓時熱鬧起來了。
我拿著釣蝦工具來到了我自己覺得容易釣到蝦的地方,坐下以後,我便開始「工作」起來。我把雞心粒穿上蝦鉤,然後甩入水中,接下來便靜心地等候蝦兒的「光顧」,大約十五分鍾左右,定在水面的浮漂上下跳動了幾下,我的心出跟著浮漂跳個不停,我用雙手緊緊握住蝦竿猛地一提,可是提了上來餌料已不見了,就連蝦兒的影子也沒看到。這「傢伙」真狡猾。我重新穿上蝦餌後將蝦鉤甩入水中。過了一會兒,浮標又跳動了幾下,這次我沒有急於提竿,這時浮標猛地沉入了水中,我見時機已成熟便猛的提桿,可是誰會料到蝦兒用了一招「金蟬脫殼」逃走了,這次氣得我想扔下蝦竿不釣了。剛好老師走了過來對我們說:「孩子們,無論做什麼事都要有耐心。這蝦兒咬鉤可『刁鑽』呢!它先是拖著餌料在是中『閑逛』,等它拖到安全的地方時,才會『品嘗』起來,所以我們千萬不要心浮氣躁」。
我聽了老師傳播的「秘訣」之後,我又甩下了蝦鉤。過了一會蝦兒上鉤了。我慢慢地把正垂死掙扎的蝦兒放入網中,初戰「告捷」後,我又將鉤甩入水中,等待下一個來犯之「敵」……
不知不覺便日近中天,我們各提著「戰利品」凱旋而歸這件看似極為簡單的小事告訴了我們一個道理:耐心和毅力是成就一番事業的「基石」,否則將一事無成。
買菜
我一直以為砍價是一件俗不可耐的事情,每次上街買東西總裝出一副財大氣粗的樣子,問了聲價便掏錢,看到店主竊喜的眼神、狡黠的笑,心裡明知有許多虛頭,可就因為拉不下這尊貴的臉,放不下學生的清高,只好「忍氣吞聲」,「任人宰割」。於是每月零花錢被榨得所剩無幾。
日復一日,月復一月。突然有一天我覺得這么「無聲無息」地便宜別人實在不公平,我實在感到委屈。噫。
上個月的一天,媽媽帶我去農貿市場買菜,這可畢竟是我第一次自己去農貿市場買菜,所以心裡有些害怕。可是這是爸爸的命令,不去又不成,只有硬著頭皮去了。
剛走進農貿市場,給我的第一感覺是:這里真干凈!在我的印象中,這兒不應該是這樣的。農貿市場應該是又臟又亂的地方,可是這兒,每種產品都歸了類:有蔬菜類、水果類、海鮮類、家禽類……
「老闆,這只雞多少錢啊?」聲音是從家禽類那兒傳來的。一位大媽說。
「很便宜的,11.5元一斤!」攤主笑眯眯地說。
「什麼?11.5元一斤,還叫便宜,再便宜一點!」大媽吃驚地說。
「我的雞不一般,是山上的野雞,好得很!肉特香!」攤主拚命地吹他的雞這樣那樣的好,「我平時都賣12.5元一斤呢!」
「我看11元一斤還差不多!」大媽說。
「那……11元就11元吧。」攤主無奈地說。
在一家水果店前,一位小姑娘正在買水果。
「這蘋果多少錢一斤?」
「3元一斤,不貴的!」店主見有顧客來了,連忙高興的回答。
「2元吧,實在太貴了,要不我不買了!」小姑娘說。
「那……,2.5元一斤,這是最便宜的了。「店主怕沒了生意,不情願地說。
語音剛落,小姑娘便轉身離去。可她的眼睛卻不時地往店裡瞟一眼。店主見沒了生意,連忙叫住小姑娘:「等等,2元就2元吧!」
小姑娘轉過身,又走進水果店,把蘋果買下來了。
這位小姑娘可真厲害,用這種方法買便宜的東西。我是第一次買菜,也是第一次到農貿市場,這里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那兩個人證實了「漫天要價,就地還價」的說法。我可不想再被「斬沖頭」了!
這可真是一件新鮮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