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師生師德 » 印光法師德像

印光法師德像

發布時間: 2021-09-01 13:46:05

Ⅰ 印光法師生哪個年代 出於何時 死於何時

印光法師(1861(辛酉年)~1940(庚辰年)),即釋印光,法名聖量,字印光,自稱常慚愧僧,又因仰慕佛教凈土宗開山祖師--當年在廬山修行的慧遠大師,故又號繼廬行者。大師俗姓趙,名丹桂,字紹伊,號子任。陝西郃陽(今合陽)孟庄鄉赤城東村人。大師振興佛教尤其是凈土宗,居功至偉,是對中國近代佛教影響最深遠的人物之一。大師在佛教徒中威望極高,與近代高僧虛雲、太虛、諦閑等大師是均為好友,弘一大師更是拜其為師,其在當代凈土宗信眾中的地位至今無人能及。
印光大師(1862[3]-1940):諱聖量,字印光。別號常慚愧僧,近代著名的凈土宗高僧,為凈土宗第十三代祖師。俗姓趙,名紹伊,字子任。陝西合陽陳村人,幼時聰慧,隨兄熟讀儒書,頗以孔孟之道為自 任。受韓愈、歐陽修等大儒闢佛思想的影響而批判佛教。至十五歲後,數年之間因病所困,偶讀佛經,始悟前非,乃洗心革面,回心向佛。清光緒七年(公元1881年)師二十一歲,往投終南山五台蓮華銅寺,禮道純和尚剃度出家。次年受具足戒於陝西興安雙溪寺印海律師座下。印光大師生來便有眼疾,幾近失明,後於湖北蓮華寺幫忙晾宋體曬經書時,得讀殘本《龍舒凈土文》,
而知念佛往生凈土法門即是當生成就、了脫生死之要道。因為眼疾,乃悟身為苦本。感悟到若要離苦得樂,勢必專修念佛法門為是,即於閑時。專念佛號,縱是忙於事務,也心不離佛,後眼疾痊癒,由此深信念佛功德不 可思議。而自行化他,一以凈土為歸,便肇始於此。印光大師修凈土,久而彌篤。光緒十二年(1886)二十六歲時,慕名北京懷柔紅螺山資福寺為凈土專修道場。便往親近善知識,取繼承東晉廬山東林寺慧遠大師創導的凈宗遺風之意,自號專修念佛法門,使得凈業大進。除此之外,師於紅螺山歷任上客堂香燈、蔡元等職期間,深入經藏,研讀大乘經 教以為助行,與念偉之正行互補,得以圓成凈業。光緒十六年(1890)師轉居北京龍泉寺、十七年(1891)住於國廣寺。光緒十九年(1893)時,應普陀山法雨寺化聞和尚之請。護送藏經南下,後便常住法雨寺. 師於寺中精勤修持,念佛不懈,深受大眾敬重。眾等便誠請大師講法以利群機,師辭不過,乃為開講《阿彌陀佛經便蒙鈔》一座。嗣後,便謝絕眾緣,於珠寶殿側掩關修行,連閉兩期,為時六年。於關房中自書"念佛待死"以自策勵。出關後,曾出外住茅篷,未幾,源如法雨寺居之。光緒三十年(1904)師四十歲時,因諦閑法師為浙江溫州頭陀寺迎請藏經,又為之助理一切,事畢師仍回法雨寺。師在此出家二十幾年的光景里,始終韜晦,不喜結交,不好名聞利養,惟有用功不止,精進念佛,以期克果。其後近十年間亦復如是。全身心地念佛修行,終得念佛三昧。民國紀年,(1912)師年五十有二,高鶴年居士取大師文稿數篇,刊入上海《佛學叢報》,署名常慚。讀者雖不知為誰,而文章中所顯義理己足以引發見聞者生信念佛。延至民國六年1918),徐蔚如、周盂由諸居士得讀大師文稿,甚感希有難得。於是一再搜集印光大師的文稿,題為《印光法師文鈔》而刊行之。 徐蔚
如居士於文鈔之跋中贊言:大法陵夷,於今為極,不圖當世尚有具正知正見如師者,續佛慧命,於是乎在! 其後數年間,復為增廣大師文稿,由中華書局印行,名為《增廣印光法師文鈔》。 大師的文鈔,正如徐氏跋中所言: 無一語無來歷,深入顯出,妙契時機,誠末法中應病良葯。 不單是在佛理上精闢入理,就是一般世俗道理,亦即兼而融會,凡是能使聞者改惡修善,生信念佛者,不據一格為眾宣揚法要。義理深契眾機,且文法典雅,是以凡聞大師名者,人人必爭請奉讀師之文鈔。因此之故,大師威名揚於環宇,渴望歸依大師門下之善信人等,日益增多。有登門造訪請求慈悲攝受者,有親寫書信乞賜法名者。一時間,做大師的歸依弟子蔚然成風。前後二十餘年來,皈依大師座下的信徒, 無法統計、進而言之,受大師之教,而依教奉行,吃素念佛,精修凈業,得以往生西方凈土者,亦難枚舉。由此可見大師身傳言教之功行實不可思議。大師一生勤儉無私,信眾之供養,悉皆代為廣種福田,或用於流通經籍,或用以救濟飢貧。而其自奉,食唯充飢,不求適口;衣取禦寒,厭棄華麗。有供養珍美衣食,推卻不過者,轉手即送他人。大多數的普通物品,咸皆交至庫房,與大家共享,決不自用。大師先後在上海、蘇州創辦弘社。 二十餘年來;所印的佛書計有百十種之多,其數不下四、五百萬冊。佛像亦有百萬余幀之多,教之內外,普受法益者甚眾。民國十一年,(1923)師六十二歲時,江蘇義務教育會成立,議請省府下令徵用寺產作為學校,佛教界為之嘩然。大師為保教護寺故,不遺餘力地為之奔走呼籲,終得以扭轉危機。同年,應定海知事陶在東之請,物色講師,至監獄講道,乃推智德法師應聘。並令其宣講《安士全書》等關於因果報應、信願念佛求生凈土之佛理。充分體現大師之無緣慈悲,普化眾生之本懷。後更自任江蘇監獄感化會 名譽會長。這種名 譽是大師為利益苦難眾生樂意所得。基於此回,陶在東與會稽道尹黃涵之,將大師之道行事跡呈報政府,得以題賜悟徹圓明之匾額一方,資送普陀,香花供養,極盛一時,僧俗人等,深為欣羨。師則置若罔聞。人虛空樓閣,自無盛德,慚愧不己,榮從何來? 其後,數年間常往來江蘇、浙江、上海一帶,為眾開示念佛法要,
因果事見聞者如潮,法緣盛極一時。民國十九年(1930)二月師住蘇州,於報國寺掩關,課余則修訂四大名山山志。掩關期間,靈岩山妙真和尚叩關請示,將靈岩山寺立為十方專修凈業道場。師即為之定下有關規約章程。前後三、 四年來,大師傾心指導,以使靈岩凈土道場成就模樣。在大師之威德感召下,經以妙真和尚為首的靈岩諸師的努力結果,遂使靈岩道風日益振興,而後更發展成為僅次於紅螺山資福寺的凈土宗著名專修道場。民國二十六年冬(1937),師七十七歲,因時勢所逼,順應妙真和尚之請,移錫靈岩山寺安居。由於大師年事己高,上山方滿三年,卻台世歸西而去。大師之示寂,於諸多跡象中證知其預知時至,民國二十九年(1940)春季之時,於言談書信中己流露出去意。延至十月,自知時日無多,召集大眾會談,任妙真為住持,並促令其擇日升座。 且開示說:凈土法門,別無奇特,但要懇切至誠,無不蒙佛接引,帶業往生。十一月初四早一時半,由床上起坐說:念佛見佛,決定生西。言訖,即大聲念佛,二時十五分,索水洗手畢, 起立自言:蒙阿彌陀佛接引,我要去了,大家要念佛,要發願,要生西方。說完,即移坐椅上,面西端身正坐,近五時,在大眾念佛聲中,安詳西逝。師生於清咸豐十二年(1861),寂於民國二十九年(1940),世壽八十,僧臘六十。次年二月十五日,往生後一百日舉火茶毗,得五色舍利無數,奉靈骨塔於本山石鼓之東南,復於民國三十六年(1948)九月十九日將師之舍利奉請入塔,後又興建塔院以供奉之。大師一生,一以凈土為歸,自行化他,信願念佛。言傳身教,為凈業學者之榜樣,弘傳凈土,作世間之慈航。後人尊之為凈土宗第十三代祖師,盛名永彪凈土宗之史冊。

Ⅱ 印光大師說:業力像雪花阿彌陀佛願力像宏爐原話是怎樣說的

印光法師文鈔:

【阿彌陀佛萬德洪名,如大冶洪爐。吾人多生罪業,如空中片雪。業力凡夫,由念佛故,業便消滅。如片雪近於洪爐,即便了不可得。又況業力既消,所有善根,自然增長殊勝,又何可疑其不得生,與佛不來接引乎。】

Ⅲ 印光大師的思想功德

印光大師的佛學思想可以用:敦倫盡分、閑邪存誠。諸惡莫作、眾善奉行。真為生死、發菩提心。深信因果、老實念佛。 此八句話來概括之。大師一生的行業也是依此八句畢其一生而親力作為的。前四句,是儒佛同弘,取儒佛共通之人天善法。師謂:欲學佛道以脫凡俗,若不注重於此四句,則如無根之木,期其盛茂;無翼之鳥,冀其高飛也。後四句,是以佛法凈宗之理念為中心,是究竟解脫與關懷。師言:博地凡夭,欲於現生即了生死,若不依此四句,則成無因而欲得果,未種而思收獲,萬無得理。總而言之,果能將此八句,通身荷擔,決定可以生人聖賢之域,歿登極樂之邦。此八句話,概括性地體現出印光大師儒佛二教並弘,世出世法同彰的佛學思想特色。說實在的,若要於凈土事業中有所成就,依照此八句話行之,則必無往而不利。特別是針對於現今的社會與人群而言,此八句話絕對是濟世之密方,應病之良葯。
大師一生力弘凈土,處處標榜凈土法門之殊勝,其謂:「夫所謂凈土法門看,以其普攝上中下三根,高超律、教、禪諸宗」 因為凈土法門乃:「九界眾生離此法,上不能圓成佛道;十方諸佛舍此法,下不能普利群生」。正如大師為靈岩山寺山門撰寫的對聯所講的那樣:凈土法門普被三根,實如來成始成終之妙道。彌陀誓願全收九界,示眾生心作心是之洪獻。雖然凈土法門如是殊勝,大師也畢其一生專弘凈土,但大師並不排斥他宗,嘗言:平等之懷,所有言論,唯理是尚。葯無貴賤,愈病者良。法無優劣,契機最妙。認為修行仍然是以宗之悟解為目,教之修持為足。非目則無以由見道,非足則不能到家。在《影印宋磁砂大藏經序》中更言:綜其所說,剛有五宗,曰律、曰教、曰禪、曰密、曰凈,五者名目雖異,理體是一,可專注於一門,不可偏廢於余法,如有四門而人一城,如以四時而成一歲,其互相維持、互相輔助之功,非深悉法源者莫能知。此中彌顯大師護持他宗,純為整體佛教著想之用心。
縱觀大師之文鈔,從中可知,大師的佛學思想里,世間的儒學占據一大部分,大師認為儒學是為人之道,類似佛學之人大乘, 結合二者相互融通,是可攝受接引無量眾生。大師常言:儒佛二教,合之則雙美,離之則兩傷。以世無一人不在倫常之內,亦無一人能出心性之外。具此倫常心性,而以佛之諸惡莫作、眾善奉行,為克己復禮、閑邪存誠、父慈子孝、兄友弟恭之助。由是父子兄弟等,相率而盡倫盡性,以去其幻妄之煩惑,以復其本具之佛性。由此可見大師弘法利生之特有的智慧與德能。
再者,提倡因果報應之說,也是印光大師佛學思想中的一大特點。於開示中常雲:因果之法,為救國救民之急務,必令人人皆知,現有如此因,將即有如此果:又言:因果者,聖人治天下,佛度眾生之大權、約佛法論,從凡夫地,乃至佛果,所有諸法,皆不出因果之外。世法亦然大師在世時更是極力提倡流通《安士全書》與《了凡四訓》等書,希望籍此因果之法教化群生,得收濟世救民之功效。
當然,作為一位凈土宗師,印光大師的佛學思想是以凈士思想為重心的,以因果事理為基礎,教化為人處世道理,修善積福。 信願念佛而求生伊士乃是終極之目標。而在日常的修學中,大師認為竭誠、恭敬與慚愧是修學進步與成功的幾點要素。大師一生 中更是以竭誠、恭敬之心修行念佛,以身作則,自號常慚愧僧,虛心學佛,耐心教導有緣眾生,最終得以成就凈土之大業。
在印光大師的思想中有很濃厚的厭離娑婆、欣求極樂的凈土理念。嘗喻言:願離娑婆,如囚徒之欲出車獄,絕無系戀之心;願生西方,如過客之思歸故鄉,豈有因循之念。大師於自房內書一 死字作為座右銘並注題記曰:學道之人,念念不忘此字,則道業自成矣!時時以無常迅速,生死事大為念,可見其求生凈土之深心,確實非同常人。
印光大師佛學思想博大而精深,然卻處處顯現出平實的風格。應契時機,對症以葯。不尚玄虛、務實求真是其思想特徵。 大師之首席歸依弟子周盂由評贊大師言;法而老人,稟善導專修之旨,闡永明料簡之微,中正似蓮池,善巧如雲谷。憲章靈峰,步武資福,弘揚凈土,密護諸宗,昌明佛法,潛挽世風。折攝皆具慈悲,語默無非教化,二百年來,一人而已。 弘一法師曾引用周孟由居士之語,贊為誠不刊之定論也。後更譽印光大師曰:大德如印光大師者,三百年來一人而已。
太虛大師也稱贊印光大師言;親其教覽其文者,輒感激威德力之強,默估折服,易估崇仰,為蓮宗十三祖,詢獲其當也。圓瑛大師在為印光大師文鈔善華錄序中說: 印光大師乘願再來,單提正令,不高談心性,而全顯妙心。又謂:(印光大師乃)徹悟大師之後,第一人也。而國政法師自身也:敬步後塵,奔南逐北,莫不因勢利導,指歸凈土。
綜上所述,並及諸大德之贊語,可以得知印光大師實為近代凈宗之泰斗,凈土一教之振興,實賴大師之功,由於大師之傾力弘傳教化,得以法化之弘,滂搏中外得使善導高風,復見今日。以上所述,只是略述印光大師一生行業之梗概,讀者若欲洞明大師之生平與佛學思想之全部。則請奉讀由真達、妙真、 瞭然、德森法師等師所述之《印光大師行業記》與《印光大師文鈔》。而由台灣佛教出版社發行,共計七冊的《印光大師全集》, 則收集了印光大師的所有著作,內容更是詳盡。若欲研究印光大師之佛學思想者,該全集不失為一部完善的參考書。當然,如果你的時間有限,也可以先閱讀《印光法師全集之凈土法要》,該法要以條目的形式系統整理了印光大師對凈宗弟子修行經常遇到的問題進行的回答,閱讀起來也很方便。

Ⅳ 印光法師菁華法語:可以佩戴佛菩薩像嗎

印光大師---(隨意佩戴佛像),佩之拜人,則彼此折福。

前三日接到《歧路指歸》二本,見後附之徽章,頗不謂然。民國二年(編註:1913年)北京法源寺道階法師做佛誕紀念會,以釋迦佛像為徽章,光絕不知其事。事後道階來普陀,送光一徽章,光痛斥其褻瀆。至十二年(編註:1923年)仍復如是。上海亦仿而行之,今居士亦仿而行之。作俑之罪,始於道階。道階尚能講經,而於恭敬尊重,完全不講,亦可嘆也。彼會中所來之一切人員,各須身佩一徽章。若佩之拜佛,亦不合宜。佩之拜人,則彼此折福。然現在由道階提倡,已成通規。光亦知此事不易收拾,然以居士過愛,不能不為一說耳。(《印光法師文鈔·三編·卷二·復鄔崇音居士書》)

再錄一代大德李炳南老居士的開示:

現今之善男信女及在家居士,多以玉制佛像、觀音像掛件為護身符,不僅不戴在衣服外,還緊貼皮膚,入廁不摘,洗澡也不摘,褻瀆之罪絕非淺淺!還妄想依此植福消災,豈有如願之理?!更有傳言所謂『男戴觀音女戴佛』之說!印光大師乃大勢至菩薩化身,於此弊端之始就極陳其過,鑒於此流弊之泛濫,特錄大士之法語示眾!唯願大眾惜福,莫遭罪業!(所引即為印祖《復鄔崇音居士書》)

Ⅳ 印光大師:供養佛菩薩,最好供什麼

印光大師:凈土法要—供佛及佛經注意事項
病房慎供佛像
卧室若不潔,可將佛像供於凈室,日請來熟視一二次,則心中便可作憶念矣。念佛雖貴至誠清潔,然病人做不到,但心存至誠默念,或出聲念,功德仍是一樣。以佛慈廣大,如父母於兒女病苦時,則不以平常之儀式見責,而且為其撫摩身體,洗濯污穢。若兒女病好,猶然令父母同彼病時一樣伺候,則當被雷打。閣下何得謂卧床默念,恐有罪過乎。即無病人,睡時尚宜默念,況病人乎。(增廣文鈔卷二·復裘佩卿居士書二)
佛旁勿掛照片
相片不可掛於佛旁,當掛於去佛遠處,以免獲罪而折福。(文鈔三編卷二·復施智孚居士書)
卧室供佛原則
卧室供佛,除貧無余屋則可。若有餘屋,斷不可在卧室供也。(文鈔三編卷一·復許止凈居士書)
寮房不可供佛
既有佛堂,彼何須又在寮房供佛。今人多半是粗心浮氣,殿堂上尚肆無忌憚。正念誦禮拜時,尚敢出下氣,則寮房之放肆,更不堪言。若寮房供佛,當作大雄寶殿想,或可少招罪過。否則其功甚少,其過無量。每見高座法師,尚不以出下氣(即放屁)為罪,而於念誦時竟敢行之,況悠悠泛泛之學人乎。座下所說,乃於無可設法中,與彼作一方便,當以在殿禮拜,為免招罪過之第一法。(文鈔三編卷一·復如岑師代友人問書)
破殘之像應焚化
像之可以供可以存者,供之或存之。其不能供不能存者,焚化之。毀像焚經,罪極深重,此約可供可存者說。若不可供不可存者,亦執此義,則成褻瀆。譬如人子於父母生時,必須設法令其安全。於父母亡後,必須設法為之埋藏。若不明理之愚人,見人埋藏父母以為行孝,則將欲以活父母而埋藏之而盡孝。或見人供養父母以為孝,遂對已死之父母,仍依平日供養之儀供養之。二者皆非真孝也。
經像之不能讀不能供者,固當焚化之。然不可作平常字紙化,必須另設化器,嚴以防守,不令灰飛余處。以其灰取而裝於極密緻之布袋中,又加以凈沙或凈石,俾入水即沉,不致漂於兩岸。有過海者,到深處投之海中,或大江深處則可,小溝小河斷不可投。如是行者,是為如法。若不加沙石,決定漂至兩傍,仍成褻瀆,其罪非小。而穢石穢磚,切不可用。(文鈔三編卷一·復如岑師代友人問書)

Ⅵ 印光法師:念佛時須注意的幾點事項

出聲念佛時耳朵一定要聽清楚自己念的佛號聲,默念時耳朵要聽清自己心裡發出的無聲之聲,字字清晰明了,這樣才能攝心,不容易打妄念,否則就像古大德所說的:口念彌陀心散亂,喊破喉嚨也枉然。念佛還要注意念佛的方法,掌握的正確的方法才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建議您可以看看佟愛國老師開示《妙音居士學念佛》、《如何念佛調息與真干》,相信您掌握了方法對您念佛提升有很大的幫助,阿彌陀佛。

Ⅶ 印光法師:做功德要改念《地藏經》嗎

印光大師:做功來德要改源念《地藏經》嗎?
念佛一法,最易得益。以文少而易念,即有人持刀欲殺,亦能念,念即得益。是知最危險之時世,當以念佛為主,何可改向之念佛為念經乎?地藏菩薩救苦心切,然比阿彌陀佛臨終接引,令得往生,則又相去懸遠。
凡做功德仍以念普佛為事,不必改念《地藏經》。念佛一法,最易得益。以文少而易念,即有人持刀欲殺,亦能念,念即得益。蘇州楊鑒庭因於城門向東洋兵鞠躬,心念觀音聖號,其人不喜鞠躬,即以刀砍下,(此蓋前生怨家,今以破頭皮了之。)及至頭,則成平的。頭皮已破,血流許多,而頂骨一毫莫傷。若非刀轉為平,則頭已成兩塊矣。是知最危險之時世,當以念佛為主。彼矜奇競異者,皆不注重在救苦難,注重在顯己之智識高超耳。華嚴會上四十一位法身大士,其數有無量無邊,皆受普賢菩薩教,以十大願王功德,回嚮往生極樂世界,以期圓滿佛果。此其人為何如人,此其事為何如事,況我輩值千古未有之刀兵大劫,何可改向之念佛為念經乎?地藏菩薩救苦心切,然比阿彌陀佛臨終接引,令得往生,則又相去懸遠。固宜婉勸慧甲,仍照舊規為事,易行而利益多多矣。(《新編全本印光法師文鈔》卷十四第336頁 復陳慧恭居士書)

Ⅷ 楞嚴咒功德講解印光大師

楞嚴降魔(印光大師)作者:印光大師

持咒卻魔。初修行時,小小魔關,容易打破;等到道力漸深,藏在八識裡面的多生根本習氣,被功夫逼迫出來,或慾念橫飛,或妄心亂起,力量甚大,非比尋常,修行人惟此末後一關,最難逃過。
全仗自力,誠恐把握不住,必須仗著佛力幫忙,惟有攝住心神,持誦神咒。咒為佛之金剛心印,無論何種惡魔,遇著即摧成粉碎。諸咒降魔之力,以愣嚴為最勝;當日阿難證須陀洹初果地位,尚且仗此脫離婬席。次則大悲心咒,為觀世音菩薩所說;觀世音具十四種無畏功德,故降魔之力亦宏。但持咒功夫,必須平日持得爛熟,否則魔到臨頭,恐字句都記憶不起,何能通利?何能相應?所以平日功課中,愣嚴、大悲兩咒,是每日必須要念,不可間斷的。 印光大師在《復周智茂居士書》
中:非常明白地指出:"……既皈依佛法,當熟讀文鈔,依之而行,自不致受庸人所誤,……佛說經咒甚多,誰能一一遍持。古人擇其要者列為日課,早則楞嚴大悲
十小咒心經,念畢,則念佛若干聲,迴向凈土。晚則彌陀經,大懺悔,蒙山,念佛迴向。今叢林皆圖省工夫,早則只念楞嚴咒心經,晚則單日念彌陀經,蒙山,雙日
念大懺悔,蒙山。汝言禪門日誦經咒甚夥者,不知乃朝暮課誦外之附錄者。在家居士,功課亦可照禪門朝暮功課做,亦可隨自意立。如早晚專念彌陀經住生咒念佛,
或早則專念大悲咒念佛,晚則念彌陀經往生咒念佛。" 印光大師明白指出,在家居士,功課亦可照禪門朝暮功課做,更加提及:
……既皈依佛法,當熟讀文鈔,依之而行,自不致受庸人所誤,……

施食是佛傳給四眾弟子的大福報的方便之門,即使兒童亦可行,幾乎不費分文。佛祖在多部經典中一說再說。

Ⅸ 印光法師:如何供佛才能功德無量

如何供佛才能功德無量?,,答:就這兩樣,自己念佛,和,勸大眾念佛!

熱點內容
2017高考數學文 發布:2025-05-15 15:11:48 瀏覽:817
怎麼喝水 發布:2025-05-15 14:52:53 瀏覽:829
雅本化學公司 發布:2025-05-15 13:44:02 瀏覽:940
師生問候英文 發布:2025-05-15 12:33:11 瀏覽:332
教師三年個人發展規劃 發布:2025-05-15 08:59:20 瀏覽:116
校長師德師風情況總結 發布:2025-05-15 07:26:18 瀏覽:72
科高教育 發布:2025-05-15 04:51:38 瀏覽:764
人教版二年級語文試卷 發布:2025-05-15 03:39:22 瀏覽:833
葉開語文 發布:2025-05-15 03:38:08 瀏覽:879
北京假體隆鼻多少錢 發布:2025-05-15 02:49:41 瀏覽: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