師德的支柱是什麼
教師職業道德的核心內容是「愛」與「責任」。
新《中小學教師職業道德規范》共六條,體現了教師職業特點對師德的本質要求和時代特徵,「愛」與「責任」是貫穿其中的核心和靈魂。
1、「愛國守法」——教師職業的基本要求。
熱愛祖國是每個公民,也是每個教師的神聖職責和義務。
2、「愛崗敬業」——教師職業的本質要求。
沒有責任就辦不好教育,沒有感情就做不好教育工作。
3、「關愛學生」——師德的靈魂。
親其師,信其道。沒有愛,就沒有教育。教師必須關心愛護全體學生,尊重學生人格,平等公正對待學生。對學生嚴慈相濟,做學生良師益友。保護學生安全,關心學生健康,維護學生權益。
4、「教書育人」——教師的天職。
教師必須遵循教育規律,實施素質教育。循循善誘,誨人不倦,因材施教。培養學生良好品行,激發學生創新精神,促進學生全面發展。不以分數作為評價學生的唯一標准。
5、「為人師表」——教師職業的內在要求。
教師要堅守高尚情操,知榮明恥,嚴於律己,以身作則,在各個方面率先垂範,做學生的榜樣,以自己的人格魅力和學識魅力教育影響學生。要關心集體。
6、「終身學習」——教師專業發展不竭的動力。
終身學習是時代發展的要求,也是教師職業特點所決定的。教師必須樹立終身學習理念,拓寬知識視野。
(1)師德的支柱是什麼擴展閱讀:
《中小學教師職業道德規范》一共六條,不僅是在原有的版本基礎上的深化和升華,而且提出了更高的目標和要求,充分彰顯了以人為本的思想,充分體現「教育以育人為本,以學生為主體」、「辦學以人才為本,以教師為主體」的理念。
當前,在教育事業飛速發展的基礎上,人民群眾不僅要求「有學上、有書讀」,而且進一步要求「上好學、讀好書」。因此,教育質量的提高是學校的當務之急。而提高教育質量,關鍵在於我們教師。沒有高水平的教師隊伍,就沒有高質量的教育。
「十七大」強調要建設人力資源強國,實施素質教育,提高教育質量和水平,教師隊伍師德和業務素質尤其重要。「百年大計,教育為本;教育大計,教師為本;教師大計,師德為先」。所以教師的師德是教師最重要的素質,師德水平也是人民群眾對教育工作滿意不滿意的一個重要標尺,更是教育改革發展的內在需要
『貳』 師德的核心是什麼
師德的核心是抄處理好「三個關系襲」:
第一是處理好與教師職業的關系,這意味著教師要有敬業精神。
第二,要處理好與學生的關系,意味著教師對學生要有愛心。
第三,要處理好與自身的心理和行為的關系,這意味著教師要為人師表,人格高尚,剋制私心。
『叄』 師 德 是 什 么
教師的職業道德,簡稱「師德」,它是教師和一切教育工作者在從事教育活動中必須遵守的道德規范和行為准則,以及與之相適應的道德觀念、情操和品質。
教師道德認識、教師道德情感、教師道德意志、教師道德信念、教師道德行為、教師道德習慣。師德,是教師工作的精髓,可以用「師愛為魂,學高為師,身正為范」概括其內涵。
中小學教師職業道德規范(2008年修訂)
一、愛國守法。熱愛祖國,熱愛人民,擁護中國共產黨領導,擁護社會主義。全面貫徹國家教育方針,自覺遵守教育法律法規,依法履行教師職責權利。不得有違背黨和國家方針政策的言行。
二、愛崗敬業。忠誠於人民教育事業,志存高遠,勤懇敬業,甘為人
梯,樂於奉獻。對工作高度負責,認真備課上課,認真批改作業,認真輔導學生。不得敷衍塞責。
三、關愛學生。關心愛護全體學生,尊重學生人格,平等公正對待學生。對學生嚴慈相濟,做學生良師益友。保護學生安全,關心學生健康,維護學生權益。不諷刺、挖苦、歧視學生,不體罰或變相體罰學生。
四、教書育人。遵循教育規律,實施素質教育。循循善誘,誨人不倦,因材施教。培養學生良好品行,激發學生創新精神,促進學生全面發展。不以分數作為評價學生的唯一標准。
五、為人師表。堅守高尚情操,知榮明恥,嚴於律己,以身作則。衣著得體,語言規范,舉止文明。關心集體,團結協作,尊重同事,尊重家長。作風正派,廉潔奉公。自覺抵制有償家教,不利用職務之便謀取私利。
六、終身學習。崇尚科學精神,樹立終身學習理念,拓寬知識視野,更新知識結構。潛心鑽研業務,勇於探索創新,不斷提高專業素養和教育教學水平。
『肆』 師德的六條標準是什麼
師德的六條標準是:
1、愛國守法:熱愛祖國,熱愛人民,擁護中國共產黨領導,擁護社會主義,全面貫徹國家教育方針,自覺遵守教育法律法規,依法履行教師職責權利,不得有違背黨和國家方針政策的言行;
2、愛崗敬業:忠誠於人民教育事業,志存高遠,勤懇敬業,甘為人梯,樂於奉獻,對工作高度負責,認真備課上課、批改作業、輔導學生,不得敷衍塞責;
3、關愛學生:關心愛護全體學生,尊重學生人格,平等公正對待學生,保護學生安全,關心學生健康,維護學生權益,不歧視、不體罰或變相體罰學生;
4、教書育人:遵循教育制度,因材施教,培養學生良好品行,激發學生創新精神,促進學生全面發展,不以分數作為評價學生的唯一標准。
5、為人師表:嚴於律己,以身作則,衣著得體,語言規范,舉止文明,尊重同事,尊重家長.作風正派,廉潔奉公,自覺抵制有償家教,不利用職務之便謀取私利;
6、終身學習:崇尚科學精神,樹立終身學習理念,拓寬知識視野,更新知識結構,潛心鑽研業務,勇於探索創新,不斷提高專業素養和教育教學水平。
『伍』 師德是什麼
師德,是教師工作的精髓,可以用「師愛為魂,學高為師,身正為范」概括其內涵。
師愛為魂。「師愛」是教師對學生無私的愛,它是師德的核心,即「師魂」。從愛學生的角度講,就是教師要做學生的良師益友。
在很大程度上,熱愛學生就是熱愛教育事業。然而熱愛學生並不是一件容易做到的事,讓學生體會到教師的愛就更加困難。據報載:去年的全國勞模、北師大林崇德教授認為,「疼愛自己的孩子是本能,而熱愛別人的孩子是神聖!」因為教師對學生的愛,從本質上說是一種只講付出不求回報、無私的、沒有血緣關系的愛,是一種嚴慈相濟的愛。這種愛是極其神聖純真的。這種聖潔的愛是教師培桃育李的感情基礎,學生一旦體會到這種真情友誼,就會「親其師、敬其師」,從而「信其道」,也正是在這個過程中,教書育人就實現了其根本功能。因此,師愛是魂。
學高為師。教師對某一學科知識豐富、業務精通、治學嚴謹、注重創新,這也是師德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
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具備堅實的基礎知識、精深的專業知識和較高的學術水平,能使學生產生一種信賴感,進而轉化為一種很強的人格力量,去激勵、鞭策學生。
我從報紙上和電視里看到,復旦大學研究生院的四千名研究生,從全校457名教授中選出自己心目中的「十大傑出教授」。榮獲該校榮譽稱號的陸穀子、蘇步青教授等十人,個個都是在專業領域里造詣深厚,無一不是師德高尚和教風嚴謹的頂尖楷模。
教師還應該有較強的口頭表達能力與文字表達能力,尤其是板書設計和粉筆板書水準。俗話說「善教者善言」,就是這個道理。
身正為范。教師以德為本,身正為范。教學質量的提高,很大程度上取決於教師影響力的大小,而教師的影響力主要由品格因素、才能因素、知識因素和情感因素組成。身教重於言教,因為教師職業的示範性極其重要,所以要求自己必須時時、處處用模範的言行去影響學生、教育學生。(編輯:胡曼筠)
『陸』 什麼是師德
師德就是教師的職業道德標准。是做為教師群體中每個個體所追求的一種目標,一種很高的思想境界。目前的師德標准其實是根據教師群體中的出色人群的優異表現而概括和提升出來的。師德范疇可以說涵蓋了教師的思想、語言、活動、舉止、情感,甚至於教師的靈魂。那麼,師德標准主要應該包括什麼呢?蔡元培先生說過:「教育者,非為已往,非為現在,而專為將來。」身為教師,永遠都是過去與未來之間的活的環節,所謂師者,傳道授業解惑也。教師是克服人類無知與惡習的最重要的社會成員。教師所面對的是青少年學生,特別是中小學教師,所面對的大部分是未成年人。所以,師德應該主要體現在,提高對自身品德人格的修養,關愛學生,熱衷學習,善於思考,勇於探索,對待學生要公正,另外,工作中有了錯誤應敢於且願意承認錯誤並改正錯誤,這就是以身示範。這其中對自身人格的修養與提高是至關重要的。用一句最朴實的話來說,就是不誤人子弟。這就是教師職業道德的最本質所在!俄羅斯教育家烏申斯基指出:「在教育工作中,一切都應以教師人格為依據。因為,教育力量只能從人格的活的源泉中產生出來,任何規章制度,任何人為的機關,無論設想得如何巧妙,都不能代替教育事業中教師人格的作用。」所謂「已不正焉能正人」就是這個道理。唯有如此,學生才能敬其師,信其道。說到這里,在網上有這樣一個故事:在文化大革命中,一名小學生,和小夥伴在教室里踢小皮球,他一不小心把球踢到了毛主席像上,當即在主席像上印了一個球印,小夥伴們有的就喊,你踢到毛主席像了,這時正巧他們的班主任從教室門口走過,這位班主任教師當即拿出來手娟若無其事地將球印擦去,同時又輕描淡寫地說:哪踢到了?哪踢到了?別大驚小怪,快到教室外踢球去。時隔30多年過去,這名小學生現在已長大了,每念及此,都對他當年的班主任感恩不盡,念念不忘這位教師對他的恩德。並且表示他待人處事也要象他的班主任老師一樣。這個故事說明了兩個道理,(1)做為一個教師要有抑惡揚善和隱惡揚善的意識。(2)教師的身教的確重於言教。我想在座的教師中,凡是工作幾年以上的教師恐怕都會有這樣的經歷,當你教過的、已經畢了業的學生們回校或到你家裡看望你時,他們相互之間回憶起的往往是當年你曾經對他們做過的幾件好事,或者說過幾句使他們受益的話,令他們終生難忘,而你卻可能早已不記得了。但是你當年說過的一些不該說的話,做過的一些不妥的事情,學生們卻並沒有放在心上(他們也是隱惡揚善啊)。因此,我們應該感謝我們那些可愛的學生們。這就是人本性的善良一面。我想,凡有過如此經歷的教師,是否都應該更熱愛我們的這個職業,關愛我們的學生,快樂的工作在我們的崗位上呢?
『柒』 什麼叫師德
教師的師德要在愛中體現。教師對學生的是一種特殊的情感,是一種無私的愛。教師要具有無私的愛,必須高度重視個人修養,端正教學思想,更新知識結構,以高尚的人格、淵博的常識、博大無私的愛去感染學生,成為學生心中的楷模。教師的師德要在深化課堂教學改革,提高課堂教學效率中體現。一個人在校學習的時間和記憶力是有限的,教師不可能把所有的知識都教給學生,所以教學的立足點應由「知識灌輸」轉向「能力培養」,逐步使學生由知之不多到知之較多,由學會知識到會學知識,主動地把學到的知識化成能力和素質。
教師的師德要在身教中體現。教師榜樣像一面旗幟,樹立在學生面前。教師要對學生一生負責,必須正視自己的言行。以身作則,才能為人師表。教師要求學生做的,自己必須率先垂範,才能使學生感到可敬、可佩,形成制約力
師德,不是長篇大論的大道理。它是教師生涯中的一點一滴,折射出每個教師人性的光輝,讓滿天下的桃李如沐春風。
『捌』 師德修養的基礎是什麼
利用網路學習《愛國守法是師德修養的基礎》這門學科,通過觀視頻講解,認真閱讀案例及評析,詳細學習輔助的參考資料,對愛國守法是師德修養的基礎這個問題的認識加深了,感覺從內心深處提高了覺悟,思想得到了凈化。談談我的感想: 有人說,愛國主義是「空洞的口號」或「正確的廢話」,尤其對教師來說意義不大,教師只要把書教好就行了。那麼,人民教育家陶行知為了實現自己的教育理想,放著優裕的生活不過,終年穿一身藍布料做成的衣服,有時連吃飯也發生困難,過著不如老媽子的生活。陶行知真的是「傻」嗎?當然不是!陶行知的一生,是全心全意為人民解放、中華振興而奮斗不息的一生,教育救國、教育建國、教育治國。只有對祖國愛,才能把個人的命運同國家前途和命運統一起來。 熱愛祖國,熱愛人民,擁護中國共產黨領導,擁護社會主義,並且把愛國守法的要求放在第一條,作為首要的要求,強調教師要「全面貫徹國家教育方針,自覺遵守教育法律法規,依法履行教師職責權利。不得有違背黨和國家方針政策的言行。」其中依法履行教師職責權利是新增加的條款。看來,作為教師要愛國守法,熱愛祖國,熱愛人民,擁護中國共產黨領導,擁護社會主義。全面貫徹國家教育方針,自覺遵守教育法律法規,依法履行教師職責權利,不得有違背黨和國家方針政策的言行。 愛國主義是一種精神支柱,是一種動力源泉。一個教師只有把對祖國的愛與個人的命運同國家前途和命運統一起來,才能充分認識到祖國的存在和發展是個人存在和發展的前提,祖國的命運和個人的命運有著血肉一般不可分割的關系。要充分認識到沒有中國共產黨,沒有祖國,沒有社會主義,教師的個人價值就無法實現,更不可能實現自己的人生理想。因此,教師必須自覺地與祖國同呼吸,共命運,把祖國的利益、黨的利益、人民的利益看成高於一切,重於一切,把教育事業看成祖國社會主義事業的一部分,甘願為此奮斗一生。 衡量一位教師是否具有愛國主義的思想政治素質,關鍵要看他能否表現出對教育事業的責任感和使命感,看他是否把自己的一切無私地獻給他所愛的工作和學生,我個人從教30年了,心裡裝著一切為著祖國的未來這樣的信念時,就會認真的去鑽研我的工作,如飢似渴地去補充我的知識,再苦、再累也心甘情願。我從不為名不為利,不計較個人得失,我覺得培育祖國的下一代就是自己義不容辭的天職,我願意忠於職守,埋頭苦幹,為國盡力,為民造福,為祖國的教育事業作出貢獻。 我認為,一位教師只有認識到、體驗到自己所從事的工作的崇高,意識到自己肩上擔負著祖國和民族的未來,從而樹立獻身教育的堅定信念,才能做到言行一致,不論遇到什麼困難,都處處為事業著想,嘔心瀝血,矢志不渝地為培養一代新人而默默奉獻自己的一生。 利用網路學習《愛國守法是師德修養的基礎》這門學科,通過觀視頻講解,認真閱讀案例及評析,詳細學習輔助的參考資料,對愛國守法是師德修養的基礎這個問題的認識加深了,感覺從內心深處提高了覺悟,思想得到了凈化。談談我的感想: 有人說,愛國主義是「空洞的口號」或「正確的廢話」,尤其對教師來說意義不大,教師只要把書教好就行了。那麼,人民教育家陶行知為了實現自己的教育理想,放著優裕的生活不過,終年穿一身藍布料做成的衣服,有時連吃飯也發生困難,過著不如老媽子的生活。陶行知真的是「傻」嗎?當然不是!陶行知的一生,是全心全意為人民解放、中華振興而奮斗不息的一生,教育救國、教育建國、教育治國。只有對祖國愛,才能把個人的命運同國家前途和命運統一起來。 熱愛祖國,熱愛人民,擁護中國共產黨領導,擁護社會主義,並且把愛國守法的要求放在第一條,作為首要的要求,強調教師要「全面貫徹國家教育方針,自覺遵守教育法律法規,依法履行教師職責權利。不得有違背黨和國家方針政策的言行。」其中依法履行教師職責權利是新增加的條款。看來,作為教師要愛國守法,熱愛祖國,熱愛人民,擁護中國共產黨領導,擁護社會主義。全面貫徹國家教育方針,自覺遵守教育法律法規,依法履行教師職責權利,不得有違背黨和國家方針政策的言行。 愛國主義是一種精神支柱,是一種動力源泉。一個教師只有把對祖國的愛與個人的命運同國家前途和命運統一起來,才能充分認識到祖國的存在和發展是個人存在和發展的前提,祖國的命運和個人的命運有著血肉一般不可分割的關系。要充分認識到沒有中國共產黨,沒有祖國,沒有社會主義,教師的個人價值就無法實現,更不可能實現自己的人生理想。因此,教師必須自覺地與祖國同呼吸,共命運,把祖國的利益、黨的利益、人民的利益看成高於一切,重於一切,把教育事業看成祖國社會主義事業的一部分,甘願為此奮斗一生。 衡量一位教師是否具有愛國主義的思想政治素質,關鍵要看他能否表現出對教育事業的責任感和使命感,看他是否把自己的一切無私地獻給他所愛的工作和學生,我個人從教14年了,心裡裝著一切為著祖國的未來這樣的信念時,就會認真的去鑽研我的工作,如飢似渴地去補充我的知識,再苦、再累也心甘情願。我從不為名不為利,不計較個人得失,我覺得培育祖國的下一代就是自己義不容辭的天職,我願意忠於職守,埋頭苦幹,為國盡力,為民造福,為祖國的教育事業作出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