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師生師德 » 國際法研究生暑期學校

國際法研究生暑期學校

發布時間: 2021-09-07 06:37:58

❶ 全國招收國際法研究生的有哪些院校

國私方向的建議你考武漢大學!
國際商法方向建議你考對外經濟貿易大學!
國際經濟法方向的建議你考中國人民大學!

❷ 請問國際法的研究生選哪個方向發展好些

如下:
國際公法更多的是跟外交相關的,比如國家啊、戰爭啊、引渡啊、豁免等等。
廣義的國際私法有國際經濟法、國際私法。一般而言,進商務部可能性大點。
國際經濟法和金融法就業前景不錯。
希望幫到你

❸ 國內考研 國際法哪個學校好 哪些學校冷門

最好的國際法國內比較著名的有北大,外經貿(國際經濟法較好),國際關系學院(國際公法較好),武大(國際私法較好),廈大(國際經濟法較好)。廈大在東南沿海很合適。冷門的話就是你在網上找一下看看哪個大學有國際法研究生招錄資格那就報吧,不要報人大政法復旦南開之類的,大概剩下的都比較冷門了。就想起這么多應該還有好的如果有的學校沒被提到還請各位相關校友多多原諒。

❹ 蘇大法學院研究生哪個專業好

國際法,資源豐富,每年夏天有國際暑期學校。

❺ 考研,哪所大學的國際法專業最好

一般不具體分民法或刑法等其他方向
但建議報考民法或刑法等實力強的學校,別的不說。光司考就沾光

第一批(八所院校)
北京大學
北京大學的法學院實力雄厚,對任何讀書的人來說可能都是一個夢想。

北大跟人大一樣,每學期開設的講座很多,經常請一些國內外知名的學者和律師去講課,很吸引人。不過北大法碩,對廣大的貧下中農來說,他收的學費確實太貴了。除了4萬多的學費,畢業論文答辯還要另外交錢,沒有生活補貼,性價比不是很好。需要注意的:報考北京大學不能保證一定在北京上學,每年分數排名在後的要去深圳研究生院。關於北大深院:

1、同樣是法律碩士,其他學校收費每年或5000或8000或10000不等,本部也只有14000元。但每年北大深院是22000元。懸殊甚大。

2、盡管有個別優秀的老師來深圳上課,但在整體上,其師資、圖書、體育設施等嚴重欠缺,和本部相比差距較大。

當然,如果有意在南方的廣州與深圳工作(很有錢的城市,法律職業也比較發達。)同學,我覺得去深圳讀書也是可以接受的,畢竟瘦死的駱駝比馬大,而且真心做學術的這年頭也不多!

中國人民大學

培養法碩歷史悠久,實力雄厚,是第一批開始招收法碩的學校之一。

人大每年報的人在2500以上,錄取率相對來說是比較低的。從04年開始招生規模縮減將大大提高報考難度。學費不便宜,往年(現在已經沒有了)有20左右的公費名額,公費分數線在370左右。另外人大由於宿舍比較緊張,所以不解決住宿,但學校最後會盡力想辦法解決的,人大每年在大運村給安排部分住宿,那邊環境很好,學習生活都很方便,離人大也不遠。

人大對就業工作非常重視,每年人大法碩都能找到不錯的工作--人大畢業生向來有去國家機關的傳統,人脈很廣。03年結業的形勢不太好,又遇上了非典,但是單單就人大法碩的就業來說,還是不錯,比法學總體會好一點。去機關的最多,佔一半以上。留北京的也很多,一班因為應屆生比較多,三分之二上都留在了北京。去部委的不少,中紀委、工商總局、勞動和社會保障部、國土資源部、公安部、質檢總局、審計署、國務院對台辦等;回省的很多都在省廳機關,或者在一些大單位的省級機構,如保檢會分會。有部分去了公檢法,如北京市高檢,一中院,區級法院。去銀行也比較特別多,除了北京也許去廣州的最多,有廣州日報2個,市委辦公廳,人事廳,中行深分,廣東中行等等。還有部分去了企業,象什麼中興,大唐之類的。

人大法碩只有2年,這是全國唯一的,早畢業早就業,未嘗不是好事!

中國政法大學

大量的公費和地處北京,吸引了千萬學子,是該校難考的最重要的原因。再次,他是中國最大的專業法律大學,校友多,就業不錯,最後學費也不高,性價比比較高。所以中國政法大學報名人數比較穩定,一直維持在2000人左右。不利的地方是政法的法碩上課地點在昌平,離市區較遠,坐公共汽車需要2個小時左右時間,也有可能喪失一些交流、聆聽知名教授授課、找兼職實踐的機會。

對外經貿大學

硬體很好,就像上海的復旦,吃的好,住的好,還在繁華的朝陽區,離CBD中心近,宿舍還有鳳凰衛視看。國際法實力雄厚,與經濟有關的學科以及與外貿有關的學科實力很強大,也是一個可以利用的資源。貿大名氣沒北大人大響,但學費不貴,就業不錯(主要去「國」字型大小的大型企業以及跨國公司以及與經貿有關的國家機關),是值得報考的學校之一。

吉林大學

03年宣傳的比較多,法律碩士們也很團結,學校對法碩培育也比較重視,在BBS上吉林大學法學院的老師還專門開設一個專欄介紹吉大的情況。04年有2200人報考,這跟吉林大學對法碩的重視程度和雄厚的法學實力是分不開的。但吉大的缺點也很明顯:地域較差,東北三省的重工業比較發達,但服務業太弱;就業信息的獲得有限,從其今年畢業生的就業去向來看,大部分人留在了吉林省工作-在中國,就業的地區性歧視在短期內仍然無法消除;外部聲譽方面與原來的法學四大天王中的其他幾位相比已經有所下滑。

武漢大學

武漢大學與吉林大學比較相似。原先可能對法碩不太重視,不過現在有所改觀,新設立了以院長曾令良為首,主抓研究生工作的副院長莫洪憲等為副的法律碩士培養中心(各校現在幾乎都已經成立獨立的「法律碩士管理中心」等類似的專門機構,這很大程度上歸功於法碩師姐師哥抗爭的結果。),其中有曾被評為全國十大傑出律師的教授指導實習,有律師事務所和弱勢群體救助中心可供實習,任課老師都是至少在武大小有名氣的中青年教授博導,師資力量還可以。

不過由於法律碩士還屬於新興事物,甚至在一些任課老師中仍存在誤解,教理論法學的老師大都對法碩薄有微詞,而教行政法,刑法等課的老師則較重視法碩。武大整個校風很自由,有最漂亮的校園,到櫻花開放的時候,確實很美-武漢大學是全國最漂亮的校園。

華東政法學院

我國歷史最悠久也是實力最強的法學教育-「五院四系」。 「五院」是:中國政法學院(現中國政法大學)、西南政法學院(現西南政法大學)、西北政法學院(現西北政法大學)、中南政法學院(現中南財經政法大學)和華東政法學院。 「四系」是:北京大學法律系、人民大學法律系、吉林大學法律系、武漢大學法律系。

這些才是現在我國法律教育的頂峰所在。甚至可以有點誇張的說,只有這五院四系的法學畢業生才能算嚴格意義上的法學「科班出身」。

優越的地理位置,全國的經濟中心,自由法制的社會氛圍,上海自然很有魅力!在上海開設法律的大學不少於10家,但只有華政在這五院四系之中,復旦法學院的上升勢頭很強,不過至少現在他的法學教育實力還不能和華政相比。華政有法學教授40多位,博導數十位,法學博士點四個。考華政容易一些,因為招生名額多。如果不想去北京,選擇華政也是不錯的。

西南政法大學

傳統的法學院,深厚的歷史底蘊,學術特點體現務實。03總人數259人,按生源地分5個班,住宿為新裝修宿舍,約30平米,帶衛生間,水房,201電話,寬頻介面,空調,傢具與床一體,費用1200/年。

西政是有理由驕傲的,強大的法學科研實力,輝煌的法學業績,大量優秀的法學畢業生分布全國各地,讓法律院校汗顏的「西政現象」等等。當然,也有地理位置偏僻,降為「地方隊」的尷尬,但仍舊無法掩蓋它在法學界的地位!04招生規模很大,而其地域的局限又掩蓋了其在就業方面和傳統人脈方面的優勢,一部分考生會選擇其他院校,另外由於不提供生活補助、獎學金和公費醫療,吸引力在下降。但說實話在法律系統中,他的影響力還是很大的。

第二批(五所院校)

廈門大學

環境一流,在那裡上三年真的一點都不虧。廈門經濟不錯,法學院實力雄厚,是第二批招生的,廈大的就業也不錯。

南京大學

學費很低,就業很好,南大的牌子也不錯。雖然南大法學院實力是確實比不上人大北大,但因為江蘇是一個經濟大省,南大的法碩在本省就可以找到不錯的工作。南大法碩學習氣氛特別刻苦,很另人欽佩。基本情況:

1、招生名額一直控制在80左右。

2、有十個公費名額,不用交培養費和住宿費,均為應屆生,每月享受研究生補助。

3、對自費生和委培生提供國家助學貸款。

4、復試公平,嚴格的差額復試。

5、外地生提供住宿,五人一間,每人600/年。

6、授課老師都是最受歡迎的老師,與法學碩士的配置完全相同。

7, 第一學年末分配導師,每個導師大約帶5名左右。

中山大學

新生進中山大學,首先學校給我們介紹中大歷史,校訓和中山先生的精神。法學院在中大歷史不是很久,在中國不算前幾名,但肯定不算差的法學院。對法碩也非常重視。另外中大招生廣東省考生佔多數。

中南政法學院

中南政法大學法學實力一般,但幸運的是它與別人合並成立了「中南財經政法大學」,成為原來5大政法院校中唯一的211院校,這樣在學校硬體,資金投入方面無疑佔了一些優勢。

西北政法學院

業內人士都知道西政的實力不錯。 大家都在研究生樓上住,收費一模一樣。宿舍按級分不按專業分,一個宿舍四個人有陽台有空調。各方面都不錯。03年有近30個公費名額。

第三批(九所院校)

復旦大學

藉助上海的優勢,前景不錯。復旦的學生在上海就業有得天獨厚的優勢。所以對全國各地想去上海發展的學生來說,吸引力特別大。不過應屆生人事檔案調入學校,外地生員戶籍調入學校;非應屆畢業生一律不轉戶口和檔案。

浙江大學

給的我感覺就是「三美」:美食、美女、美景。浙大就在西湖邊上,風景很美,伙食也不錯,上有天堂,下有蘇杭,美女就不用說了吧。 基本情況:

1、法學院在合並以前屬於杭大,但經過這幾年的發展,已有了長足的進步。浙大有雄厚的資金,在引進人才和教學質量方面可謂不遺餘力。浙大的強項是法理學、憲法和行政法,其中李龍,孫笑俠,林來梵都是國內外著名學者。在民商法方面,原來確實比較弱,但是馬上將變得「強大的不能再強大」,原因是法學院即將引進幾位超重量級的人物。在刑法方面,今年增加了碩士點。

2.對法碩的教學非常重視,每天上午都是課滿,有的老師說相比法學碩士,更喜歡法碩。每兩個人跟一個導師,學習上有什麼問題可以隨時去問。壓力挺大,因為法碩和法學碩士一樣,要在核心刊物發表文章才能發學位證書。不過這體現了浙大培養方案的嚴謹務實。

3.待遇方面,與別的研究生沒有什麼不同。只是往界生沒有補助與醫療保險。住的是碩博樓,居住氛圍感覺不錯。

黑龍江大學

無論地理位置還是法學實力都是很一般,還不如遼大,估計是為了照顧東北三省的緣故,各省都有且只有一所法碩院校;如果想留在黑龍江工作,還是可以考慮的。

湘潭大學

實力一般,師資還可以,歷史悠久,適合附近考生或者有意去廣東一帶工作的學生報考,經濟實惠,就業主要去南方的廣州深圳佛山等,法學實力比湖南大學強,有幾個在法學界響當當的人物,入他們的法學院院長邱興隆教授,知識產權的馮曉青教授,還有幾個國家級或省級的青年法學家。

四川大學

法律系傳統上有一定的實力,就業方面亦可。同時因在西部,分數線不可能太高,且自主劃線,有望降分錄取。每年都接受調劑。

安徽大學

限於本省,實力一般,為地方培養法律人才。

蘇州大學

蘇大的法學實力較強,歷史更是悠久,可以追溯到國民黨的動武大學法學院,加上蘇州異常發達的經濟實力(比省會南京發達的多),就業很不錯。

山東大學

在山東是絕對的老大,其他學校和它水平差距很大,合並後實力和吉大有一拼,師資力量強大。就業顯然也受到地理位置的局限。

鄭州大學

限於本省,實力一般,為地方培養法律人才。

第四批(六所院校)

清華大學

法學樓非常氣派,我估計大門口的那幾跟柱子一根就值幾百萬。法學院資金雄厚,發展很快,對法碩非常重視,學院從03年開始加大力度注重法碩的培養。住宿條件不錯,女生三人一間,男生兩人一間,一般是一個法碩和一個法學研究生住一起。不過招生人數比較少,每年報考的人數比較多,所以難度大。考上的都非常珍惜這個學習的機會,學風是有目共睹的。往年的畢業生就業不錯,四大會計師事務所,一些大的企業事業單位都有人去了。但由於不是傳統法律名校,整體實力還遜一些,畢業生以後發展不象人大北大吉大那樣有人脈支撐。另外清華大學在深圳設了一個研究生分院,那邊招100的法碩。不過有人反映那邊的情況不是特別理想,理想和現實的差距很大。

南開大學

法碩可以選修任何法學的課程,無論是研一還是研二的,只要教室可以坐的下。老師是南開法學院最好的老師,因此師資問題是不用考慮的。上課的地方是南開教學設施最好的地方—模擬法庭,是法碩專用的教室。法碩的統一教材是司法部法學教材編輯部組織編寫的,每本書的撰稿人都是本領域的權威人士。法碩研究生都住在校外,因為學校住宿條件有限,法碩也安排在校外住宿。四人一間,單獨衛生間,有電扇,每人一個書桌和大衣櫃還有一個貯物箱。條件還是不錯的。實力一般,但牌子好就業好啊,是天津考生第一選擇.

山西大學
限於本省,實力一般,為地方培養法律人才。

蘭州大學
限於本省,實力一般,為地方培養法律人才。

雲南大學

地方太過偏遠,雖然雲大實力很強,但現狀不好,又因為出了馬事件,未來發展前景堪憂,就業方面也受地域限制多多。

遼寧大學

對法碩還是比較重視的,在大連與沈陽就業還是很有區位優勢的。

第五批(十一所院校)

貴州大學限於本省,實力一般,為地方培養法律人才。

海南大學

實話實力一般,但海南做為一個經濟特區,東南沿海地區的發展是他的一個賣點,今年報考人數不多,接受調劑。

河南大學限於本省,實力一般,為地方培養法律人才,更何況還有法律實力名氣更強的鄭大。

湖南大學
實力一般,歷史悠久,適合附近考生報考,經濟實惠。

南京師范大學

地理位置不錯,江蘇省經濟實力很強,法學實力也不錯,法理學、訴訟法學蠻有實力,江蘇省高級人民法院院長就是他們法學院的院長公丕祥教授。

江西財經大學
限於本省,實力一般,為地方培養法律人才。

煙台大學

地理位置好,自然環境一流,民商法學實力在全國很有影響,有幾個著名教授。

中國人民公安大學

在北京,就業渠道穩定,很強的軍事院校色彩,以後會越來越受到考生關注。

上海交通大學

2002年6月才成立法學院。交大04年是第一年招法碩,在宣傳上有其可圈可點之處!他的吸引力在於二年半二萬元學費上,這在第一檔高校中,無疑是很低的,而上海的地緣優勢也是很強的!這無疑會成為很多考生報考的目標。他的缺點在於他不是法學傳統強校,在業內人脈不足。

中國社會科學院法學所

新增招生單位中最受期待的,當然他的吸引力一是傳統法學實力強悍,二是地處北京的優勢,三是未來的就業期望較高,四是他們有意在法碩教育探索方面作出一點貢獻!05年不招生,估計與去年的招生丑聞有關吧。

❻ 我要報考國際法研究生

我是蘇大國際法專業的。其實蘇大的國際法專業考試還是很重基礎的。建議你先系統強化一下,接著把歷年的試題拿來研究一下。還有一點,關注一下我們專業幾個老師的研究方向和最近研究的熱點,特別是陳立虎老師的。(他是把關的)很可能他關注的點就會考一兩道大題。我去年幫我的學妹壓對了。
因為我也快畢業了,所以現在具體的情況不是很了解了。總而言之,國際法專業招的人最多,只要你實力不差就問題不大。
P.S.不要以為自己哪方面強就不去復習,整體實力是決定成敗的關鍵。
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❼ 關於申請國際法專業研究生留學問題

1.首先國際法這個專業留學肯定是有意義的。現在的國際企業並購行為非常普遍,每次這一類的活動都需要法律方便的專業人才。假如一個人擁有兩個國家的教育背景,學的是法律知識,同時又有很強的外語能力那就業肯定不是問題,這一點你可以放心。回國之後的就業方向主要集中在外資機構,中外合資機構,留學移民機構等位置。這幾個工作導向對法律人才都有很高的需求。
2. 國際法這個專業在任何國家都有很頂尖的學校,主要看你自己比較喜歡哪一個國家的氛圍,同時將來想從事哪一方面的工作。一般來說英美的法律都很硬,但是也非常難讀。以美國為例,基本上讀法律專業的都是走的貴族路線,美國的好幾任總統像柯林頓,奧巴馬,國務卿希拉里等全部都是律師出身。進歐美名校的法學院需要非常高的學術水準,不單是英文讀寫要極其流暢,同時思維要敏捷記憶力好,善於思辨。美國那邊法律比較好的有耶魯,布朗,芝加哥等等,這些都是世界級的名校,想進去比較困難。
3. 既然你選擇了這個國際法的專業最好就不要中途轉,轉來轉去費時費力還浪費錢。如果你對專業有猶豫的話最好出國前就做好相關咨詢,不要出去了又後悔。網路教育是否被承認不太好說,你要咨詢你申請去的學校才行。

❽ 關於國際法的考研

我對其他學校不了解,不過我是華東政法學院的學生,也上國際法,所以了解,並且問過關於考研的事,大家都關心嘛.
我建議你報這個學校,有以下幾點原因:
1.上海是個國際大都市,我們學校的老師經常打這方面的官司,有經驗.當然華政的法律本來就好.
2.華東政法學院對數學要求不高,甚至不會也可以的,它錄取有面試,只看中法律知識,當然法律好心理素質不好的也不要(今年的第一名和其他十幾個就被淘汰了)
3.院長是王虎華,我認為他是個深受儒家文化影響的人,為人隨和,對同學好,不論是研究生還是本科生.
4.在這里學習不錯,並且英語好的話,可以獲得國際交流生的資格.
5.華東政法學院有個特點就是人文關懷,只要你有合理要求,一定滿足.
6.上海是中國GAY最多的地區,我們學校就有,我覺得沒什麼.
這就是我所了解的,不知是否符合你.

❾ 咨詢哪些大學招收國際法專業的研究生

華北地區:
北京高校
中國社會科學院 法學理論 法律史 憲法與行政法 刑法 民商法 訴訟法 經濟法 環境與資源保護法 國際法
北京大學 法學理論 法律史 憲法與行政法 刑法 民商法 訴訟法 經濟法 環境與資源保護法 國際法
中國人民大學 法學理論 法律史 憲法與行政法 刑法 民商法 訴訟法 經濟法 環境與資源保護法 國際法
中國政法大學 法學理論 法律史 憲法與行政法 刑法 民商法 訴訟法 經濟法 環境與資源保護法 國際法
清華大學 法學理論 憲法與行政法 刑法 民商法 訴訟法 經濟法 環境與資源保護法 國際法
對外經貿大學 民商法 經濟法 國際法
中國人民公安大學 法學理論 刑法 訴訟法
北京工商大學 民商法 經濟法
北京師范大學 法學理論 刑法
中央民族大學 憲法與行政法 經濟法
北方工業大學 法學理論 經濟法
外交學院 國際法
中央財經大學 民商法 經濟法
首都經貿大學 經濟法
中共中央黨校 法學理論 經濟法
北京郵電大學 民商法
北京科技大學 民商法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 民商法
北京交通大學 經濟法
中國農業大學 經濟法
中國青年政治學院 刑法
北京理工大學 法學理論
中國地質大學 環境與資源保護法
天津高校
南開大學 法學理論 法律史 憲法與行政法 民商法 訴訟法 經濟法 環境與資源保護法 國際法
天津師范大學 憲法與行政法 經濟法
天津財經大學 經濟法
天津商學院 民商法
天津大學 經濟法
天津工業大學 經濟法

河北高校
河北經貿大學 民商法 經濟法 國際法
河北大學 憲法與行政法 民商法 訴訟法

山西高校
山西大學 法學理論 憲法與行政法 民商法 訴訟法 經濟法 國際法
山西財經大學 經濟法 環境與資源保護法

內蒙古高校
內蒙古大學 憲法與行政法 民商法 訴訟法
東北地區:

黑龍江高校
黑龍江大學 法學理論 法律史 憲法與行政法 刑法 民商法 經濟法
哈爾濱工程大學 經濟法
東北林業大學 環境與資源保護法

吉林高校
吉林大學 法學理論 法律史 憲法與行政法 刑法 民商法 訴訟法 經濟法 環境與資源保護法 國際法
延邊大學 憲法與行政法 民商法
東北師范大學 憲法與行政法
長春理工大學 憲法與行政法
長春稅務學院 經濟法

遼寧高校
遼寧大學 法學理論 憲法與行政法 刑法 訴訟法 經濟法 國際法
大連海事大學 國際法 民商法 環境與資源保護法
東北財經大學 憲法與行政法 民商法 經濟法
中國刑警學院 刑法 訴訟法
東北大學 憲法與行政法
沈陽師范大學 法學理論 民商法
大連理工大學 民商法
華東地區:

上海高校
華東政法學院 法學理論 法律史 憲法與行政法 刑法 民商法 訴訟法 經濟法 環境與資源保護法 國際法
復旦大學 法學理論 法律史 憲法與行政法 刑法 民商法 訴訟法 環境與資源保護法 國際法
上海交通大學 法學理論 憲法與行政法 民商法 訴訟法 環境與資源保護法 國際法
上海社會科學院 法學理論 憲法與行政法 刑法 民商法 國際法
同濟大學 法學理論 憲法與行政法 民商法 國際法
上海財經大學 憲法 經濟法 國際法
上海海事大學 民商法 國際法
上海師范大學 法學理論 法律史
上海大學 法學理論 憲法與行政法 刑法
上海海運學院 國際法 民商法
上海對外貿易學院 國際法
華東師范大學 憲法與行政法

江蘇高校
南京大學 法學理論 法律史 憲法與行政法 刑法 民商法 訴訟法 經濟法 國際法
蘇州大學 法學理論 法律史 憲法與行政法 刑法 訴訟法 國際法
南京師范大學 法學理論 法律史 憲法與行政法 民商法 訴訟法
東南大學 法學理論 憲法與行政法 民商法
南京航空航天大學 經濟法
河海大學 環境與資源保護法
南京理工大學 民商法

浙江高校
浙江大學 法學理論 憲法與行政法 刑法 民商法 訴訟法 經濟法 國際法
浙江工商大學 民商法 訴訟法
寧波大學 民商法

安徽高校
安徽大學 法律史 憲法與行政法 刑法 民商法 訴訟法 經濟法 國際法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 民商法 經濟法
安徽財經大學 經濟法 國際法

福建高校
廈門大學 法學理論 憲法與行政法 刑法 民商法 訴訟法 經濟法 國際法
華僑大學 民商法 經濟法
福州大學 經濟法 環境與資源保護法

江西高校
南昌大學 刑法 民商法 訴訟法 經濟法
江西財經大學 憲法與行政法 刑法 訴訟法 經濟法
江西師范大學 憲法與行政法

山東高校
山東大學 法學理論 法律史 憲法與行政法 刑法 民商法 訴訟法 經濟法 國際法
中國海洋大學 憲法與行政法 經濟法 環境與資源保護法 國際法
煙台大學 法學理論 刑法 民商法 國際法
山東科技大學 環境與資源保護法
青島大學 訴訟法
華中地區:

河南高校
鄭州大學 法學理論 法律史 憲法與行政法 刑法 民商法 訴訟法 經濟法 國際法
河南大學 法律史 刑法 民商法 訴訟法

湖北高校
武漢大學 法學理論 法律史 憲法與行政法 刑法 民商法 訴訟法 經濟法 環境與資源保護法 國際法
中南財經政法大學 法學理論 法律史 憲法與行政法 刑法 民商法 訴訟法 經濟法 環境與資源保護法 國際法
華中科技大學 法學理論 民商法 經濟法
華中師范大學 憲法與行政法 民商法 經濟法
中南民族大學 法學理論 憲法與行政法
武漢理工大學 經濟法
中國地質大學 環境與資源保護法
華中農業大學 經濟法

湖南高校
湘潭大學 法學理論 法律史 憲法與行政法 刑法 訴訟法 經濟法 國際法
湖南大學 法學理論 憲法與行政法 刑法 民商法 經濟法 環境與資源保護法 國際法
湖南師范大學 法學理論 憲法與行政法 刑法 民商法 環境與資源保護法 國際法
中南大學 刑法 民商法 訴訟法 經濟法 國際法

華南地區:

廣東高校
中山大學 法學理論 法律史 憲法與行政法 刑法 民商法 訴訟法 經濟法 國際法
廣東商學院 憲法與行政法 訴訟法
暨南大學 民商法 經濟法
廣東外語外貿大學 國際法
深圳大學 國際法
華南師范大學 民商法
華南理工大學 經濟法

廣西高校
廣西師范大學 法學理論 國際法
廣西大學 民商法

海南高校
海南大學 民商法 訴訟法 經濟法
西南地區:

重慶高校
西南政法大學 法學理論 法律史 憲法與行政法 刑法 民商法 訴訟法 經濟法 環境與資源保護法 國際法
重慶大學 法學理論 民商法 經濟法 環境與資源保護法
西南師范大學 民商法

四川高校
四川大學 法學理論 憲法與行政法 民商法 刑法 訴訟法 經濟法
西南財經大學 刑法 民商法 經濟法
四川社會科學院 民商法 經濟法
電子科技大學 憲法與行政法
四川師范大學 憲法與行政法
西南交通大學 法學理論
西南科技大學 經濟法
西南民族大學 法學理論 訴訟法
四川外語學院 國際法

貴州高校
貴州大學 憲法與行政法 民商法 國際法
貴州工業大學 經濟法

雲南高校
雲南大學 法學理論 憲法與行政法 刑法 民商法 經濟法
昆明理工大學 環境與資源保護法
雲南民族大學 經濟法
雲南財貿學院 經濟法
西北地區:

陝西高校
西北政法學院 法學理論 法律史 憲法與行政法 刑法 民商法 訴訟法 經濟法 環境與資源保護法 國際法
西北大學 民商法 經濟法 國際法
西安政治學院 法律史 訴訟法
西北工業大學 經濟法
西安交通大學 經濟法
西安建築科技大學 環境與資源保護法
西北農林科技大學 環境與資源保護法學

甘肅高校
蘭州大學 憲法與行政法 刑法 民商法 經濟法 環境與資源保護法 國際法
西北師范大學 法學理論
西北民族大學 環境與資源保護法

青海高校
青海民族學院 民商法

寧夏高校
寧夏大學 法學理論

新疆高校
新疆大學 法學理論 國際法
新疆財經學院 經濟法

❿ 國際法專業研究生院校排名

武大、廈大、貿大前三(可查詢國際法國家重點學科);其它綜合實力比較強的如北大、人大、中政之類的!

熱點內容
五年級上冊語文達標卷 發布:2025-05-14 16:38:37 瀏覽:871
鄧矮的歷史 發布:2025-05-14 15:03:50 瀏覽:621
中小學師德總結 發布:2025-05-14 14:47:39 瀏覽:720
初中教學進度 發布:2025-05-14 13:33:36 瀏覽:758
新產業化學發光儀 發布:2025-05-14 13:22:51 瀏覽:775
帶班主任的老師 發布:2025-05-14 13:20:39 瀏覽:240
氧化鋁化學 發布:2025-05-14 13:03:56 瀏覽:339
綠色化學與環境保護論文 發布:2025-05-14 12:54:28 瀏覽:435
牛津高二英語 發布:2025-05-14 12:18:39 瀏覽:888
2014溫州師德培訓心得 發布:2025-05-14 11:26:56 瀏覽:6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