師德素養建議
1、要「勤知」。努力學習教師道德理論,樹立人民教師道德的理論人格。人民教師道德理論是教師進行職業道德修養的指導思想掌握了它,才能辨別善惡、是非,才能在自己思想領域里戰勝那些錯誤的,落後的道德觀念。
2、要「善行」。參加社會實踐,做到知行統一。參加社會實踐,在實踐中進行教師道德修養,反思理論的指導作用,是教師修養的根本辦法。
3、「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准」,無論理論知識掌握的多麼豐富出色,如果經不起實踐的檢驗,其理論的說服力是蒼白無力的
Ⅱ 教師應如何加強師德修養
國家的興衰,取決於教育;教育的興衰,取決於教師。 教師是立校之本,而師德則是教育之魂。從古至今,在人們心目中,似乎很難找出比教師更受敬重的職業。只要用真誠的心去感化學生,用真誠的愛去引導學生,只有真的愛學生才能當之無愧地說愛教育事業。 陶行知是偉大的人民教育家,他以德立教「愛滿天下」,是「萬世師表」的楷模。他愛國、愛民、愛教育。由於有了這種深切的「愛」,才有了他那種「千教萬教,教人求真」的執著追求。他窮畢生的精力,投身於人民教育的各項革新運動,以「捧著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的奉獻精神,在舊中國矗立起一座人民教育的豐碑,鑄就了民心所向的一代師魂,成為「中國近代教育史上的一代巨人」。他的教育思想是超時代的,他的教育成就是卓越輝煌的,他的教育影響是跨國界的。因此,不管是過去,還是現在,或者是將來,他都是師之楷模,是廣大教育工作者學習的典範。要弘揚陶行知思想,光大陶行知精神,首先,我們就要學習陶行知的崇高師德。 正如陶行知先生所說:「道德是做人的根本,」根本一壞,縱然使你有一些學問和本領也無甚用處?由此可見,師德是立教之本,正因為教師職業具有的特殊性和教師使命具有的特定性,所以時代與社會對教師職業道德要求水準就高於其它行業。教師在學生心目中,是知識的化身,是智慧的靈泉,是道德的典範,是人格的楷模,是先進思想文化的傳播者,是莘莘學子人生可靠的引路人。教師隊伍作為一個特殊的職業集團,它的道德水準高低將與民族的存亡,國家的命運息息相關。可以說,沒有教師的社會勞動,沒有教師道德的高素質,便沒有新一代民族素質的提高。因此,教師應以德立教,以身示教,與時代同步,鍛造不朽師魂! 鍛造師魂先立德,學陶師陶重實踐。教師的職業道德應是集公民的思想、政治、法紀、道德等方面的優良素質在教育教學活動中的統一集中的具體表現。這種表現概括地說,可以歸結為以下幾個方面: 其一,教師應該熱愛教育事業,樹立忠誠教育,教書育人的信念。這種信念源自於對現代教育的性質、地位和功能的深刻理解上。「教師的成功是創造出值得自己崇拜的人」,取決於教師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以及價值取向確立。教師應像陶行知先生一樣「千教萬教,教人求真。千學萬學,學做真人」;教師從一選擇上教師職業,就應具有「捧著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永不為外物所動的膽魂與氣概。 其二,教師應該熱愛學生。熱愛教育事業是一種理想與情感,愛生才是實施教育的基本觸發點和著力點。陶行知先生說:「待學生如親子弟」。愛是教育的基本要素,「沒有愛便沒有教育」。愛生不僅是教師人品、學識、情感與親和力的展現,實際上是傾注了教師對祖國、對人類、對未來的熱愛。因此,愛生是衡量一個教師師德水平的一把基本尺子。「愛是一門藝術。」能愛是一個層面,善愛則是另一個層面。作為教師,愛的形式與內容,就是教師品德、學識和情感的結晶。因此,教師要做到能愛、善愛:要愛學生成長過程中的每一微小「閃光點」;要愛他們具有極大的可塑性;要愛他們在教育過程中的主體能動性;要愛他們成長過程中孕育出來的一串串教育勞動成果。「愛」要一視同仁,持之以恆;「愛」要以愛動其心,以嚴導其行;「愛」要以理解,尊重、信伍為基礎。只有這樣的愛,才是以德立教。只有以德立教的「愛」,才能愛出師生間的「師生誼」,愛出社會主義社會新型的師生關系,愛出「愛滿天下」的陶氏風范。隨著素質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化,「愛生」的意義也在不斷地得到升華。愛的雙向功能是現代教育中的媒介,潤滑油和崔化劑,不熱愛學生的老師,學生決不會歡迎他。因此,「愛生」是現代教育衡量每一位教師是否稱職的重要標志。 其三,教師應當勤奮學習,走在時代和學生發展的前頭。教師擔負著教書育人的重任,是從事精神產品生產的勞動者,因之必須有真才實學。陶行知先生說:「教師對自己從事的教學工作抱什麼態度,對掌握業務專門知識抱什麼態度,這也是師德問題。」面對當今時代的發展,社會的進步,科技的飛躍,以及學生成長對「學高為師,身正為范」的挑戰,教師如果不強化「自育」意識,自律自愛,持之以恆,力學苦練,做到「聞道在先」,「術業有專攻」,要「為人師表」,恐非易事。故此,當代師德對教師的要求也包容了「勇於和勤於不斷提高自己各方面素質」這一內容。 其四,教師要尊重科學,遵循規律,認真負責,勇於創新。教師的工作對象是活生生的人而不是商品。商品生產出了次品可以彌補,學生教育出了問題,幾乎無法補救。以眾多優秀教師工作成功的表現來看,我們不難發現其共同點之一,就是尊重教育科學,遵循教育規律辦事。他們講求教育藝術,堅持「文道統一」,他們不是照本宣科的「經師」,而是融科學、藝術、文化、道德於一身的教育精英。他們有科學的頭腦,敏銳的觸角,藝術的手段,善於從不同的科學領域擷取時代信息,提煉精髓,精心設計,合理運用乃至創造性地施為。他們無不時刻以自身的科學態度,科學精神去催化新一代的科學潛能。因此,他們獲得了創造性勞動的成功。由此看來,科學化教育才能對全體學生素質的全面發展負責,對教育的社會效益負責。講究科學,無疑是現代師德所應涵蓋的內容之一。 其五,教師還要樂於合作,善於合作。現代教育是一種集體協調性很強的職業勞動,教師的工作需要競爭,更需要合作。競爭促進了教育發展的繁榮――為教育增添了活力――如競爭中涌現了大批專家型教師,大批星級教師;展現了大批教育教學成果,造就了大批新型的人才。但教師又要樂於合作,善於合作。學生的成長和學生素質的全面發展,決不是一個教師的勞動成果,而是教師群體與家長,社會積極力量通力協作下的群體勞動成果。教師只有善於處理好教師與教師之間,教師與家長及社會積極力量的關系,才能減少教育過程中的內耗,從而形成取向一致的教育力量。 其六,教師還應有高尚的人格,端莊的儀表,優雅的風度。教師高尚的人格,大度的儀表,優雅的風度具有無窮的感召力,親和力。教師高尚的人格來自教師的道德修養;教師端莊優雅的儀表、風度、氣質來自教師的文化素養。教師只有以協調的人格美、儀表美、風度美,才能以德立教,以身示教,塑造出當代教師的美好形象,造就新一代的師魂。 綜上所述,良好的師德具有多方面的價值。它是教師敬業樂教的動力,是貫徹教育方針,提高教育效益的保證,是提高教師自身素質,加強精神文明建設的催化劑。因之,它在教育中發揮著重要的教育、調節、影響作用。學陶師陶重在實踐,弘揚師德要正師風。讓我們站在新的歷史高度,重新審視陶行知崇高師德的價值,在教育、教學的工作實踐中,用高標準的師德觀念規范自身的行為,提高自身的素養,塑造自身的形象,鍛造新一代的師魂,把中國的教育推向新的輝煌!
Ⅲ 如何提高自身師德素質
要想真正做到教書育人,就要提高自身的師德修養。那麼,教師應如何提高自身的師德修養呢?我覺得應從以下幾方面做起:1、加強學習,勇於創新。加強自身的學習,是教師師德修養的必要途徑。正確的理性認識,是自覺行動的前提,教師師德修養離不開科學的理論學習。古人雲:「博學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辨之,篤行之。」其中的「學、問、思、辨」,講的就是通過學習與思考,提高辨別是非的能力。離開了科學發展觀的理論指導,教師師德必然會迷失方向。第一,認真學習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科學發展觀理論,不斷從中汲取精神營養,提高認識,樹立科學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樹立遠大的社會理想。只有透徹地認識人生價值,深刻地把握社會發展規律,真正「解放思想、開拓開放」,才能擺正個人和事業的位置,正確處理義與利、奉獻與索取的關系,才能明確自身發展的方向。第二,學習教育科學理論。教育科學是人類長期教育實踐的概括和總結。學習和掌握教育科學理論,有助於教師深刻的理解師德修養的必然性和合理性,從而提高履行師德修養的自覺性。第三,學習優秀教師的模範事跡,在心中確立崇高的師德榜樣,升華自己的師德境界。因為一切優秀教師的道德實踐,都是師德規范原理在教育教學活動中的具體化,具有鮮明、生動、形象的特點。教師要像古人說的那樣:見賢思齊,見不賢而內自省,一定會有益於師德品質的養成。如:李振華、姜伯成、陳善和等模範教師,他們立足本職工作全心全意為教育事業服務,學習他們的先進事跡,會使人的靈魂受到洗禮,思想境界得到升華。2、勇於實踐,總結經驗。實踐是認識的基礎,也是道德修養的基礎。馬克思主義認為:「人們只有在改造客觀世界的過程中,才能更好地改造自己的主觀世界」。事實證明,教師只有在社會實踐中,才能更好地認識到自己行為的是非善惡,認識加強自身修養的重要性,從而自覺地提高自己的道德水平。一個教師的師德認識再深刻,師德情感再深厚,如不進行道德實踐,其師德意志就無從談起,更談不上能養成優良的道德習慣。教師在學習科學理論的同時,還必須積極參加社會實踐,不斷錘煉,不斷進步,不斷升華。3、互動交流,共同提高。在同一個學校,教師之間要相互學習、互相借鑒,強化團隊合作意識,擇其善者而從之,擇其不善者而改之;在不同學校,要求教師們通過互聯網,校際之間協作互動、資源共享,這對於教師更好地開展工作和更快地提高師德修養是大有裨益的。4、內外結合,形成合力。加強教師職業道德建設,除了提高教師自身的主觀積極性、自覺性外,還要加強外在的監督和激勵。對於忠於職守,職業道德高尚,教書育人效果好的教師要給予鼓勵。引導和鼓勵教師之間相互學習、探討、交流和借鑒,使教師好的工作經驗和做法得到肯定和推廣,促進教師向科研型、理論型的高層次邁進,逐步形成一個相互配合、相互支持的良好環境。1、加強學習,勇於創新。加強自身的學習,是教師師德修養的必要途徑。正確的理性認識,是自覺行動的前提,教師師德修養離不開科學的理論學習。古人雲:「博學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辨之,篤行之。」其中的「學、問、思、辨」,講的就是通過學習與思考,提高辨別是非的能力。離開了科學發展觀的理論指導,教師師德必然會迷失方向。第一,認真學習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科學發展觀理論,不斷從中汲取精神營養,提高認識,樹立科學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樹立遠大的社會理想。只有透徹地認識人生價值,深刻地把握社會發展規律,真正「解放思想、開拓開放」,才能擺正個人和事業的位置,正確處理義與利、奉獻與索取的關系,才能明確自身發展的方向。第二,學習教育科學理論。教育科學是人類長期教育實踐的概括和總結。學習和掌握教育科學理論,有助於教師深刻的理解師德修養的必然性和合理性,從而提高履行師德修養的自覺性。第三,學習優秀教師的模範事跡,在心中確立崇高的師德榜樣,升華自己的師德境界。因為一切優秀教師的道德實踐,都是師德規范原理在教育教學活動中的具體化,具有鮮明、生動、形象的特點。教師要像古人說的那樣:見賢思齊,見不賢而內自省,一定會有益於師德品質的養成。如:李振華、姜伯成、陳善和等模範教師,他們立足本職工作全心全意為教育事業服務,學習他們的先進事跡,會使人的靈魂受到洗禮,思想境界得到升華。2、勇於實踐,總結經驗。實踐是認識的基礎,也是道德修養的基礎。馬克思主義認為:「人們只有在改造客觀世界的過程中,才能更好地改造自己的主觀世界」。事實證明,教師只有在社會實踐中,才能更好地認識到自己行為的是非善惡,認識加強自身修養的重要性,從而自覺地提高自己的道德水平。一個教師的師德認識再深刻,師德情感再深厚,如不進行道德實踐,其師德意志就無從談起,更談不上能養成優良的道德習慣。教師在學習科學理論的同時,還必須積極參加社會實踐,不斷錘煉,不斷進步,不斷升華。3、互動交流,共同提高。在同一個學校,教師之間要相互學習、互相借鑒,強化團隊合作意識,擇其善者而從之,擇其不善者而改之;在不同學校,要求教師們通過互聯網,校際之間協作互動、資源共享,這對於教師更好地開展工作和更快地提高師德修養是大有裨益的。4、內外結合,形成合力。加強教師職業道德建設,除了提高教師自身的主觀積極性、自覺性外,還要加強外在的監督和激勵。對於忠於職守,職業道德高尚,教書育人效果好的教師要給予鼓勵。引導和鼓勵教師之間相互學習、探討、交流和借鑒,使教師好的工作經驗和做法得到肯定和推廣,促進教師向科研型、理論型的高層次邁進,逐步形成一個相互配合、相互支持的良好環境。
Ⅳ 關於師德的意見建議怎麼寫
一、提高認識,增強責任感和緊迫感 教育是民族振興的基石。教師是培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合格建設者和可靠接班人的主要實施者,是全面推進教育教學改革、深化素質教育的具體承擔者,是推動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力量。教師的思想政治素質和職業道德水平,不僅關繫到人民教師的形象,關繫到教育的形象,而且直接關繫到人才培養的質量,關繫到社會的發展、國家的前途和民族的未來。 近年來,教委和學校高度重視教師隊伍建設,大力提高師德師風水平。廣大教師自覺貫徹黨的教育方針,愛崗敬業、為人師表、樂於奉獻、教書育人,為教育改革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贏得了社會的普遍尊重和廣泛贊譽。但是,我們也必須清醒地看到,在新形勢下,師德師風建設、教師職業道德水平與人民群眾日益旺盛的高質量教育需求之間還存在較大差距,師德師風建設還存在一些不容忽視的問題和薄弱環節。職業信念動搖、敬業奉獻精神弱化、職業道德水準下降、從教行為不夠規范、治學態度不夠嚴謹、法紀意識淡薄等現象在個別教師中還不同程度地存在,職業道德水平有待進一步提高。 優化教師隊伍,師德師風為先。各校必須從辦好讓人民滿意教育、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高度,深刻認識新形勢下加強和改進師德師風建設的重要性和艱巨性,切實增強責任感和緊迫感,採取有力措施,切實抓緊抓好並抓出成效。 二、突出重點,明確任務目標 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學校師德師風建設總的要求是: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緊緊圍繞全面深化素質教育、全面提高教育教學質量的目標要求,以關愛學生、教書育人為核心,按照以人為本、重在建設、突出實效的原則,堅持教育與考核並行、表彰與懲戒並舉、制度與監督並重的方式方法,進一步引導教師樹立高尚的職業理想,提高職業道德素養,增強教書育人本領,努力造就忠誠黨的教育事業、為人民服務、讓人民滿意的教師隊伍,為開縣教育再上新台階奠定堅實基礎。
Ⅳ 如何提升個人的師德修養
可以提高提高師德修養法的方法:
1、努力學習科學的理論知識。包括思想道德理論和科學文化知識。為了使自身修養有一個明確的方向,我們需要不斷地用科學的理論武裝自己的頭腦,讓自己時刻保持清醒。作為一名人民教師,最起碼要非常明確哪些應該多做或做好,哪些應該少做或不做。而這些,在各種法律法規中有明確的規定,只要我們時刻在規定范圍內做的更好,那就充分體現出自己的師德修養在不斷提高的過程中。
2、學習先進教師的優秀道德品質。因為先進教師是存在於社會之中,生活在教師隊伍里的活生生的人,它能夠以直觀形式啟發教育和感染教師,進而影響教師的思想和行為,監督和促使他們以先進人物為榜樣,取長補短,提高道德修養水平。學習先進教師的優秀品質,要多讀教育界名人的傳記和模範教師的先進事跡,多接觸他們,以便受到感染和鼓舞,使自己的行為趨於道德原則和規范的要求;要學習身邊的模範教師,他們生活在自己身邊,看得見、摸得著,影響更直接、更深刻、更快捷。
3、正確開展批評和自我批評。正確開展批評和自我批評,嚴於解剖自己,是促進個人進步的內在動力和外在推動力,是教師道德修養的根本方法,由於教師工作的艱辛、繁重、復雜,教師在道德修養上會出現反復或曲折,也會因種種原因產生這樣那樣的缺點或錯誤,都是在所難免的。對於這個問題,關鍵是如何對待自己在道德實踐中出現的違背教師道德的言論和行為。正確解決方法是深刻地開展批評和自我批評,糾正不足,克服缺點,完善自我。
什麼是師德:
師德是指教師在從事教育教學工作中逐步形成的道德觀念、道德情操、道德行為和道德意志,是教師從事教育工作時所遵循的行為規范和必備的品質,它體現著社會和人民對教師的希望和要求。教師師德高尚,學生才能「親其師,信其道」,傳道授業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Ⅵ 淺談如何注重師德素養見解
提高教師的師德的自我修養,我認為應做好以下幾個方面的工作:
一,樹立正確的人生價值觀和崇高的職業理想,加強師德修養。
首先,要從樹立正確的人生價值觀方面著手。作為一名小學教師雖然沒有轟轟烈烈驚天動地之舉,其一生是平凡的,生活是清貧的。但是教育事業卻是振興民族的希望所在,所以我認為教師要有職業自豪感,要把自己的人生價值定位在忠於人民的教育事業上。我從事教育工作25年,愛崗敬業,不計較報酬。不與別人攀比,守住一份清貧。
二,進一步提高教師對師德認識,堅定師德信念。
認識是情感的基礎,信念是履行師德要求的內在動力。教育他們要深刻了解國家對師德要求的內容及其提出的這些客觀依據,充分認識履行師德規范對教書育人,培養人才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深遠意義。只有這樣,才能從內心深處激發熱愛教育事業、熱愛學生的道德情感,自覺克服教育工作中出現的種種矛盾和困難,並根據師德的評判標准,主動修正自己的不良行為。做到即使在沒人監督的情況下,也能自覺履行師德規范,做到慎獨。
三、加強學習,修養師德,提升能力。
學習黨和國家的教育方針,學習教育教學理論。積極進行教研活動,撰寫教育教學論文。外出觀摩學習,通過多種形式的活動提高自己的思想水平,業務能力。在教育教學中能夠獨立地處理問題。做一個德才兼備的好教師。
四、注重自身人格的培養,關愛每一個學生
有人格魅力的老師,學生對你的關注力就高。親其師,才能信其道。熱愛老師,學生會更熱愛你所教的學科。
「沒有愛就沒有教育」。只有贏得學生信任,學生才能聽從你的教誨。首先要尊重學生的人格,關愛全班學生的身心健康發展。
嚴愛優秀生。對優秀學生,決不能溺愛。要高標准,嚴要求。不單純是要求學業要優,更重要的是人品要優。博愛中等生。他們是班集體的一面鏡子,他們希望老師重視他們。對這類學生,我十分注意掌握他們的心理特點,調動他們的積極因素,正確對待他們,始終如一地尊重、理解、信任他們,培養其拼搏進取,積極向上的精神風貌,趕超優秀生!更要特別關愛後進生。轉化後進生,要動之以情,曉之以理,善於發現他們身上的閃光點,及時表揚鼓勵,讓他們在愛中擁有自尊,在愛中樹立自信,在愛中學會自強,創造出一條人生自勵自強的奮進之路!教師的師德自我修養,不是一朝一夕就完成的,是一個長期學習積累的過程。所以,我們每時每刻都應該注意學習和積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