師德缺失事件
一是學術道德失范,在科研工作中弄虛作假、抄襲剽竊、篡改侵吞他人學術成果、違規使用科研經費以及濫用學術資源和學術影響。這類失范行為大致源於現有科研評價體系下,教師群體「急功近利」情緒的蔓延。
二是影響正常教育教學工作的兼職兼薪行為。教師薪酬相對其他職業,收入偏低,迫於生計,在商業利益驅動下,教師的兼職兼薪行為成為被動選擇。
三是對學生實施性騷 擾或與學生發生不正當關系。受社會上「錢權交易、權色交易」不良風氣影響,個別教師利用自己的學術權力做出有違師德甚至觸犯法律的行為。
(1)師德缺失事件擴展閱讀:
近期,教育部接連發布《新時代高校教師職業行為十項准則》《新時代中小學教師職業行為十項准則》和《新時代幼兒園教師職業行為十項准則》。准則劃定教師基本職業底線,強調深化師德師風建設,實行師德失范「一票否決」。
陳寶生表示,在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要把落實准則作為師德師風建設的首要任務抓緊抓好。要從實際出發把准則的要求轉化為具體的任務舉措,把准則的各項要求融入到教師管理的各個環節。
北京市教育委員會副主任李奕舉例說:「比如尊重學生,言語上不能怎麼樣、肢體上不能怎麼樣;比如在學生輔導方面需要遵守什麼樣的規定,做哪些行為上的限定,高等教育、職業教育、基礎教育、幼兒園教育,包括校外機構都有不同的要求。」
同時,會議還要求防線關口前移,要嚴格教師錄用中的品德考察,對照「十項准則」開展師德問題預警監測和篩查。對師德失范行為,必須以零容忍的態度,依法依規嚴肅懲處。
B. 幼兒園師德缺失的原因到底是什麼
幼兒園師德缺失的原因是勾通不利,領導支持不夠,家長理解不足。老師其實不容易。
C. 師德缺失是時代的進步還是道德的淪喪
問題有誤。
道德是社會進步的因素。
D. 怎樣解決師德缺失的問題
要解決師德缺失的問題就要解決整個社會價值觀的問題,這是個需要全社會參與的大命題。
解決師德缺失——解決社會價值觀——樹立多樣的個人發展渠道(除了權、錢,要讓知識、智慧、品德、能力等突出的人受到尊重,有充分的發展空間)——國家制定政策措施,加大對權力的監督,合理分配社會財富,提高專業人才的社會地位……——社會形成尊重知識、重視教育的氛圍,所有孩子有公平的學習機會和受教育權力——完善社會就業、保障機制——在制度上形成對教師的合理評價考核體系,而不是單一的升學率——……
你提的問題很復雜,我不在教育系統,有些事情不太了解。但解決師德缺失,就像解決誠信缺失、信仰缺失、……一樣,已經積弊難返,不是一朝一夕能解決的。很痛心、很沉重。
E. 當前教師職業道德缺失表現在哪些方面
其表現在
1.行為作風不正
2.教師職責倦怠
3.行為表現失范
4.敬業精神不足
5.團隊精神缺乏
F. 職業道德缺失現象有哪些
近些年來,我國教師職業道德缺失的現象越來越嚴重,這種現象的產生致使我們的學校教育質量受到嚴重影響,當下,我們生活在一個浮躁的社會中。在這個社會中由於人們誠信的缺失,導致了一系列類似於「三鹿奶粉」造假事件的產生;也由於人們道德的缺失,導致了一系列類似於「小月月事件」的發生;更由於人們責任的缺失導致了一系列 類似於「死亡校車」事件的發生。而在這一系列事件發生的同時,教師——作為人類發展的導師也因職業道德的缺失成為社會談論的焦點。這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教師對教師事業的熱愛程度不夠。教師職業道德規范第二條規定,教師要愛崗敬業,即:忠誠於人民教育事業,志存高遠,勤懇敬業,甘為人梯,樂於奉獻。許多老師在學校上課期間總是敷衍了事,非常不積極,直接影響了中小學教學質量,而他們則一心撲在課外的「生意」上,開各種輔導班、家教和其他的盈利性質的活動上。
2、教師對學生關愛度不夠。從我們的觀察研究來看,許多老師都出現過或多或少的體罰學生的現象,任意打罵,這樣師生關系就嚴重的不和諧,導致師生關系的緊張,比如說2010年9月17日晚,臨溪一所財政學校的一名學生因受到老師變相體罰2個多小時而在21樓跳樓自殺.這些慘烈的悲劇擺在我們面前不得不讓我們深思,思考這其中到底是出了什麼問題。
3、教師形象危機。長期以來,人們一提起教師就會聯想到辛勤的園丁和燃燒自己照亮別人的蠟燭。在人們心中教師就是太陽底下最光輝的職業。人們尊敬他,愛戴他。然而現在許多社會人士都對部分老師嗤之以鼻,這就是部分老師不注重自己三觀的改造,比如說,2008年四川大地震的范跑跑,這種事件、這種人都讓我們不寒而慄。
G. 為何有些老師缺失師德
校方覺得那些人省錢,或者是某些領導的關系戶!招新人是要錢的!
H. 近期缺失職業道德的案列
職業道德是在職業實踐中的具體體現:一個企業的員工應做到如下,才可謂合格的員工。
1.愛崗敬業。愛崗就是熱愛自己的本職工作,忠於職守,對本職工作盡心盡力。
2.誠實守信。做人要講信用、重信用、信守若言。
3.遵紀守法。公民的基本要求,要遵守國家的法規,也要遵守企業的規章制度。
4.奉獻社會。就是履行對社會、企業、家庭、個人的責任和歷史使命。
良好的職業道德意識將會使一個員工受到社會的普遍歡迎
舉例:誠實守信模範:李影 敬業奉獻模範:鄧前堆 見義勇為模範:胡文傳、吳菊萍
敬老愛親模範:孟佩傑
感動中國人物:郭明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