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師生貼心人
雖然說老師看起來像是學生的長輩,但很多卻更像是朋友,更甚於朋友
鏈接裡面有相關的一篇文章,你可以看下!(關於師生間的朋友關系的論述,很好!)
下面是一個小故事:(也和師生關系有關)
朋友般的師生關系
班主任工作已有多年,我始終堅持信奉師生感情上的交流,一句稱贊、一次獎勵,甚至一杯水、一盒葯……都可以起到春風化雨,潤物無聲的極佳效果。因此,在生活中與學生「打招呼」是必不可少的,甚至學生用「hi、byebye……」等英語的禮貌用語。
班主任工作中,與學生交朋友,保持平等、尊重的態度。在與學生的交往中,首先是把自己定好位,因為與學生的年齡相差不是很懸殊,我從不以班主任或教師的身份與學生交往,而是以朋友或兄長的姿態和口氣。這樣可以拉近班主任和學生之間的距離,使學生感受到父母般的關愛,把你作為她心目中可信賴的朋友,並願意與你掏心裡話,這樣自己就能真正掌握學生的心理狀態和班級里隱藏的問題,在工作中做到「有的放矢」。
同時在工作中多關心和體貼學生,如在勞動中我常常把涼好的開水送到學生跟前;遇到學生生病,無論大小都要進行探視,並安排具體負責照料的同學等等。這樣就用自己的愛心,贏得了學生對教師的愛戴和尊重。師生之間有了這種和諧的情感,在班級推行的各項管理措施,也就得以順利有效的實施。
記得一次,我的心情不好,第三節是班會課,進教室前,就聽見教室里亂哄哄的,心裡就竄上一股火氣,進教室後,就不由自主地發了一陣火,學生們面面相視,大氣不敢出。課後,我坐在辦公室里靜下心來為自己剛才的過火行為而後悔,自己平日要求學生尊師守紀,尊敬別人,講究禮貌,而自己卻沒有嚴格要求自己。這時,幾個班幹部來辦公室,我和他們閑談,學生們說:「老師,你不發火時可真漂亮、溫柔,可你一發火真厲害,我們還是喜歡漂亮的你。」於是,我立即走進教室,誠懇地對學生們說:「剛才是老師不對,不該在心情不好時向你們發火,我會向同學們道歉。」由於我的坦誠,我們師生之間像朋友一樣融洽地相處,學生哪裡出現錯誤,我及時提出,學生也欣然接受並改正。我哪些地方做的不合理,學生也會友好地提出,師生共同促進。
這樣做,你可能怕受到學生的嘲笑,但通過我的實踐發現,只要教師是真誠的,學生就會以一種寬容的善意接受你,理解你,看到教師都能承認錯誤,改正錯誤,那麼教師對學生的教育也容易接受,從心理上增強師生的親近感。
讓學生親近你,理解你,班主任工作會事半功倍;與學生交朋友,做貼心人,班主任會感到無比的快樂。
② 如何與學生平等相處
一 、用師愛關心學生,做學生良師益友
做學生的良師益友是我教學中努力的方向。所謂良師是有高尚的人品,有深厚專業功底,懂得教學方法的老師,是在課堂上與學生正式交往的角色。而益友是在學生眼中能進行交心,能傾聽心聲的朋友,是課堂下與學生非正式交往的角色。益友是良師的一個角色變幻,兩者相互區別,又相互依存,又相互促進。要做學生良師,就要先做學生益友。做學生的益友,就要用師愛去關心,愛護學生,把自己作為普通一員去學生交往。在心理上,教師必須防下所謂的」師道尊嚴」和」身份」架子,以平等的心態對待學生,這樣達到師生心理認同。學生才能肯定你,接受你。在課堂上做到微笑地上課,對學生多用一些鼓勵的語言。
二、用寬容善待學生,做學生的貼心人。
有的生性自卑。課後應多一點詢問,表達老師對他的關心;課堂中,多讓他回答幾次容易的題目,樹立起學習的信心,使其在同學們面前抬起頭;課後作業多一點面批,批語用一些語重心長循循善誘的評語,使他被人尊重和自我尊重的情感需要得到滿足。總之對於學生的缺點,應該坦然面對,學生正處於成長階段,在思想、學習、生活等方面出現問題或犯錯誤在所難免,我們應真誠與他們平等交流,認真分析原因,及時疏導,同時曉之以理,動之以情。不應怒氣沖天地訓斥與指責,以武力屈服人,要知道,教育是一項和風細雨的事業,來不得狂風暴雨。古代教育家孟子說過:「以力服人者,非心服也,力不瞻也,以德服人者中心悅而誠服也」。因此對學生的缺點,多一點寬容,多一點關心,多一點通情達理。你的人格魅力就會征服學生。
三、把情感融入教學,培養學生積極的學習情感
在深入了解學生時,我發現孩子們喜歡和藹可親的老師,愛看老師微笑的面容,希望得到老師的贊賞與鼓勵。於是,我不用厭惡的神情,不用命令的語氣,不說尖酸刻薄的話傷害學生,而是在嚴格要求的基礎上多肯定,多表揚,讓學生受到重視,充滿自信,熱愛學習。就這樣,我漸漸地同學生們建立了和諧平等的關系和濃厚的感情。大多數事實證明,學生對老師的喜惡會影響課堂教學的效果。例如:學生回答問題出了錯,老師生氣地說:「這么簡單的題也不會,真笨!」學生也許會因此傷心難過,甚至激起逆反心理,開始討厭這位老師和他所教的學科。如果老師親切地說:「沒關系,再想想!」這樣說也許會緩解學生緊張的情緒,使其從容地再思考。
此外作為教師,保持樂觀開朗,情緒穩定也非常重要,這樣才會使學生敢於接近你。我想,對於善於做學生朋友的老師,有哪個學生不喜歡呢?
③ 周記《怎樣才能處理好師生關系》
只要老師把學生動作親人的愛,學生才把老師當做貼心人,孩子不傻,什麼事都看得明白,老師要以身作者,為人師表,教育學生才有說服力,否則,師生關系僵化是不可避免的。向家長告狀也沒用。
④ 師生相處應該做
理想的師生關系,是相互尊重,彼此愛戴,和諧相處,是基於愛與關心基礎上的攜手成長,共享教育美好、有愛的一面。師生之間,雖存在客觀的長幼之別,但不是服從與被服從的上下級關系,不是從利益出發的相互利用,更不是將學生當成牟利的工具,抑或反過來,學生凌駕於老師之上,將老師當作服務員,對老師頤指氣使。在這方面,學校管理者尤其要重視良好教育氛圍的營造,多從積極的情感出發,凡事多從營造良好師生關系的角度出發,多考慮師生雙方的心理感受,也許就少一些好心辦壞事的輿論反轉。
⑤ 做一名學生如何實現實際的為廣大師生服務的宗旨
從現在做起,從小事做起,做自己該做的事,不要在意人家有沒有看到,忘記服務宗旨,只為是提升自己人格修為。
⑥ 師生之間感動小故事,要求進來看。
回憶難忘的小學生活,老師對我的關懷無微不至。那時六年級上學期的一件事。一天早上我忐忑不安地走進教室。「鈴……」上課鈴響了。我看到您,連忙低下頭來。您開始講課了,講得津津有味,可我一點也沒聽進去。我的腦海里翻騰著一個問題:怎麼辦!怎麼辦!唉!都怪那該死的漫畫,我看得入迷了,昨天老師讓背的課文,我一眼也沒看,今天如果檢查該怎麼辦呢?不行!覺得不行!作為一名語文科代表,我怎麼能這樣做呢?我怕!我怕聽到您嚴厲的斥責聲,怕看到您嚴厲的目光,還怕聽到同學們竊竊私語的聲音。我把書翻到要背的那一課,邊用眼角掃著書,邊看著你,生怕被發現。下課前您說要檢查,這時我已將課文背會了。您叫到我的時候,我流利的將課文背了下來,您什麼也沒說。下課了,您把我叫到了身邊,嚴肅地對我說:「我知道你喜歡看漫畫,也知道您的記憶里是班級中最好的,但你也不能因此耽誤了學習,今天上課時我就看出來了,只不過是不想揭穿你罷!我希望以後不要再發生這樣的事,你回去好好想想吧!」老師的聲音不高,但很嚴厲。我低下頭小聲抽噎起來,恨不得底下有個洞,好讓我鑽進去。
現在的我們,站在時間的交匯點上,這一年來在您的諄諄教導下,我漸漸的成長起來,在您細心的幫助下我的學習有了明顯的進步,您對於我的每一個小小的進步,都會給予我莫大的鼓勵!謝謝您!在這個特殊的日子裡我只想對您說一句:老師,您辛苦了!
「乘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讓時間作證,承載著凌小領導、老師們的殷切期望和深情囑托,我們一定會做擁有智慧並富有激情的人,做胸懷大志並腳踏實地的人,做德才兼備並勇於創新的人,做富有責任並敢挑重擔的人!
⑦ 師生情誼的說說
師生關系-教育經復典名言制
●難道敏銳的觀察力不是一個教師最可寶貴的品質之一嗎?對一個有觀察力的教師來說,學生的歡樂、興奮、驚奇、疑惑、恐懼、受窘和其他內心活動的最細微的表現,都逃不過他的眼睛。一個教師如果對這些表現熟視無睹,他就很難成為學生的良師益友。——(俄)贊科夫《和教師的談話》
●教師站在人們未來專業的搖籃邊,因為他應當是第一個能夠看出和發展學生能力的人,他應當首先看清楚學生當中未來的設計師、飛行家、農學家、工程師、醫師、工業和農業的勞動者或科學和文化的活動家。——(蘇)凱洛夫《教育學》
●為了有效地對待學生,教師必須考慮:「如果我在這個學生的年齡並有他的心理環境和有同他相似的頓悟和價值的體系,那麼,我將做些什麼?我為什麼這樣做?」——(美)莫里斯·比格《實證相對主義——一個嶄新的教育哲學》
●導師也要聽聽學生的意見,要學生做什麼也得使他習於用理智去想想,這樣一來,規則就更容易被接受,生了根就會更深,學生也就會樂於讀書,樂於受教了。——(英)洛克《教育漫話》
⑧ 淺談如何建立和諧融洽的師生關系
老師和學生之間能否建立和諧融洽的師生關系,直接影響著教學任務和教學目標能否完成與實現。因此教師應盡種種努力以建立和諧融洽的師生關系。但,如何建立和諧的師生關系呢?我認為應該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 一、熱愛和了解學生是構建和諧、融洽的師生關系的思想基石和諧融洽的師生關系來自於教師對學生真誠的熱愛。可以這樣說,教育不能沒有愛,沒有愛就沒有教育[1],就一定不會有和諧融洽的師生關系。它需要教師從情感上熱愛學生,從生活學習的細微處關愛學生,處處想學生之所想,幫學生之所難。「師愛是建立師生和諧關系的基礎、支柱、精神、靈魂」。真誠的關愛每一個學生,讓學生沐浴在愛的陽光中生活學習,我們將會得到愛的回報。只有真誠地對待學生,用真誠之心進行溝通,才能互相理解,互相尊重,才能達到真正意義上的和諧。尤其對那些身處逆境的孩子,教師更要用自己的熱情去溫暖他們,不失時機地給他們一個微笑、一句安慰的話、甚至一件微薄的禮物,讓他們時刻感到你是他們的貼心人。在傳統教育體系中,教師與學生的接觸主要是通過課堂教學和班務活動,頂多加上個別談話。而學生展示真面貌的時候往往不在此列,教師也就不太容易把握學生思想感情的真實動態,並在此基礎上作出恰當的評價了。而了解學生是教師搞好德育工作的重要條件和前提,只有了解學生,摸清了學生的性格特點,心理狀況,興趣愛好,才能有的放矢,因材施教。那麼,教師應怎樣改變這一現狀呢?我認為只有充分了解學生,才能更好地教育學生。傳統教育中,師生的接觸總是教師主動,學生被動。在了解學生的時間安排上,教師總從方便自己的角度考慮,所以我們應認識到教育對象具有復雜性,他們不是二維的平面,而是多維的。即使在一般人看來是明確不過的東西,一旦放到受教育者身上,都會變得撲朔迷離起來,因此我們應當千方百計巧妙地了解學生。而教師要想了解和研究學生,就必須深入學生的內心世界,要了解學生個體的思想意識、道德品質、興趣愛好、知識水平、學習態度、身體狀況、個性特點及其形成原因;了解和研究學生存在於教師教育生活的每一時空。教師要掌握與學生溝通和交往的主動性,經常與學生保持接觸、交心,有意識地做學生生活的老師、知心的朋友;要掌握與學生交往的策略和技巧,如尋找共同的興趣或話題、一起參加活動、邀請學生到家裡做客等。通過各種渠道交換師生之間的信息,加強彼此之間的了解與溝通,為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奠定基礎。只有真正地把學生當成豐富復雜的發展主體,當成可以坦誠相見的互動者,才不會在教育上失衡甚至失誤,只有真正走進學生心靈,與學生的心貼在一起,才能展現育人工程中描繪出燦爛的前景。 二、尊重和信任是構建和諧、融洽的師生關系的基本條件蘇霍姆林斯基認為:「師生之間是一種互相友好、互相尊重的和諧關系,這將有利於教學任務的完成」。師生關系的和諧,易使學生形成積極、豐富的人生態度與感情體驗,讓學生享受到學習的快樂,體驗到學習過程中的平等、民主、尊重、信任、友善、理解等,同時也能得到教師與同伴的激勵、鞭策、鼓舞、指導……從而使學生獲得成功、自信、愉悅的情緒體驗,教師應是學生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引導者和合作者!教育教學中民主、平等、合作的師生關系以及生生之間、師生之間合作學習的良好氛圍,為學生的全面發展和健康成長創造了有利條件。教師除了盡最大努力教好他們,更重要的是要尊重和信任[2]所有學生,讓他們感覺到教師對他們的愛。人非草木,孰能無情,時間長了同學們就會願意和教師溝通,與教師配合,教育教學就會收到良好的效果。尊重和信任學生,這樣才能贏得學生的尊重。 三、理解和公平是建立和諧、融洽的師生關系的橋梁構建和諧師生關系的前提是樹立師生平等[3]的觀念,理解學生。對人而言最大的傷害莫過於對其人格的泯滅、不尊重,作為教師一定要清醒地認識到保護學生自尊心、自信心的重要性。教師與學生的接觸中,特別是對學生的批評教育時,一定要時刻注意對學生人格的尊重,注意方式方法上的度,拿捏要有分寸,既要寬容又要嚴格要求。現在的學生由於是獨子,是家中的小皇帝、小公主,加上家庭條件比較優越,造成了自尊心和自信心比較脆弱,個別學生人格有一定缺陷,本能防衛意識強,逆反心理重,受人尊重的需要及願望強烈;與人溝通交流時,自我為中心、霸道霸氣、聽不進相反意見,對教師的批評教育容易抵觸,甚至對立和敵視。教師在教育教學中要一視同仁,處理問題要秉公辦事,對待學生之間的關系時,應當公平地對待學生,不要厚此薄彼,只偏愛一些學生和厭棄另外一些學生。當然,更要時刻注意保護學生的自尊心,以促進他們學習的積極性,讓學生帶著尊重和自信生活學習在班級里,始終保持樂觀向上的學習態度。另外,教師在教學活動中也應該尊重學生的意見,與學生共同探討,共同進步,教學相長,做到「在真理面前人人平等」。當然,民主平等是師生雙方都應該遵循的基本准則,教師應該平等對待學生,學生也應該平等對待教師。教師對學生不公平的態度是一種缺乏職業道德的表現,是對下一代的極端不負責任。作為教師應當和學生之間應多一些平等相處,坦誠相見,使學生感到親切可信,並消除心理防備;其次,要真正地理解學生的內心世界,以學生的感受為感受,設身處地為學生著想,分擔他們的感情,使師生之間架起平等的橋梁,逐漸走向和諧。 四、老師應該以身作則,努力提高自身素質,以理服人構建良好的師生關系關鍵在於教師。作為教師首先應該結合自身的工作轉變觀念,加強自身修養,提高師德素養和教學能力,以高尚的品格和過硬的素質去感染學生,征服學生。這時,教師在師生交往中處於主導地位,這種特殊的地位,決定了對教師的師德修養、人格品行以及學識水平、教育素質等具有較高的要求。當然,還要做好角色的轉換。學生在成長過程中,需要多方面的指導和關懷,這就要求我們教師具備廣博的科學文化知識,深厚的教育理論素養,高超的教育教學方法和技巧。只有這樣,我們才能得到學生發自內心的愛戴和敬仰。重要前提是教師自己要具有創新精神與能力,要能創造性地開展教育教學工作,作為教師要注重提高自己教育的創造能力,提高自身的素質,培養自己熱愛學生的工作熱情,研究教材教法的意識,持之以恆的學習精神和充滿智慧的教育能力。只有當教師真正成為充滿人格魅力的,才能在學生中樹立威信,才具有吸引力和感召力,才能贏得學生的尊重和愛戴,才能建立起和諧融洽的師生關系。如教師工整合理的板書,就會直接影響學生,學生也會像老師那樣字跡工整地認真書寫。因此,教師要在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上,言傳身教,起楷模作用。良好的學習習慣的形成決非一朝一夕能夠形成,我們每個老師都應對學生以高度負責的精神,主動、努力地耐心培養,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五、教師要善於和學生進行情感交流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扮演著許多的角色,有父母的形象、模範的形象,更有朋友和知己的形象。教師如果熱愛學生,平等對待學生,堅持耐心細致地做思想教育工作,學生才會對老師敞開心扉,心悅誠服地接收老師的批評和教育,才會自覺地去轉變自己。 這里所說的情感交流不僅局限於課堂教學上,而在日常生活中的一些言行,也能影響與學生的交流。平常遇到自己的學生,尤其是哪些「問題」孩子要主動點頭示意問好打招呼,主動地與其聊些他們感興趣的話題,和學生多進行一些交流、接觸;聽取學生的一些意見,尊重他們的思想,性格和習慣,對他們的愛好和特長表示感興趣,並鼓勵他們拓展興趣,豐富課餘生活,這樣更有利於教學工作的開展,逐漸拉近師生關系。對於學生學習中的問題或是生活中的煩惱,都要善於聆聽,並耐心的幫其分析問題,進而解決問題,久而久之,當學生感覺到老師是他們的好朋友時,就會樂意與你接觸,向你敞開心扉,聽從你的教導,從而更加積極地投入到學習中來,積極地與老師配合,達到親其師信其道的教育效果。 總之,我們應該與學生建立一種信任感,在相互信任的基礎上,教師幫助學生按照學生個人意志自由選擇學習,促使人性的自我完善,對學生寬容,是教師和學生融洽關系的基本條件,也是體現教師處理師生關系的最佳途徑和方法. 六、多元評價學生,多鼓勵少批評,給其發展個性的空間教師在教學中必須建立一種公平合理的評價機制,促進學生全面、自由、和諧地發展。但由於應試成分太重,評價方法單一,為師生關系的和諧發展帶來了一些麻煩,有些學生由於對評價機制的不滿而對教師產生誤解,甚至產生對立情緒,從而失去對學習的興趣。第一,新課程以發揮人的潛能,全面提高人的素質為已任,不單純的傳授識。新課標要求教師在教學中要對考核評價持多元標准,通過評價讓學生體驗到成功的喜悅,從而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第二,新課程要求教師面對全體學生,每一個學生都有自身發展的機會,並依據個性特點最大可能實現自我價值。評價中教師不應只以一張考卷定成績,而應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以促進學生健康發展為目標,把評價的重點放在縱向評價上,以學生的現在狀況與以前作比較。我認為自尊心、人格的保護,才能言說建立自信與學習熱情的問題。只要能讓學生從學習中體驗到成功,從學習中感到自尊,認識到自我,適當降低一些標准有何不可?把學生之間的相互評價納入到評價體系中也不失為一種辦法,雖然學生的評價幼稚不夠准確,但能體現出師生之間的相互信任,是建立和諧的師生關系的一種必要手段。合理、公平、多元的評價方式不僅考察了學生的學習狀況,更能激發學生的熱情和興趣,可以很好地培養學生健康向上的人格,樹立信心,建立和諧的師生關系。 七、如何構建和諧、融洽的師生關系-總結如何構建和諧的師生關系是一門科學,也是一門藝術。因為教師工作的對象是一個個不斷發展變化的具有獨特個性的未成年人,如何處理好與他們的關系,需要我們教師通過創造性的工作,因人而異、因勢利導去尋找適合自己教育對象的方式和方法。總之,和諧的師生關系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構建的,它是教師艱苦勞動的結果。關鍵是,教師要有愛心,並以此感染學生,「教育就是愛」,只有對學生傾注了感情,才能獲得學生的信任和尊重。只有真正維護了學生的自尊心,才能融洽師生關系,為師生合作打下基礎。和諧的師生關系才能化為強大的教育力量,激勵學生的自我完善,為教師運用各種教育教學方法提供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