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師生師德 » 江蘇高校師德名師

江蘇高校師德名師

發布時間: 2021-09-11 12:06:19

㈠ 江蘇省第二屆師德先進個人,是綜合表彰還是單項獎

第一 這個問下江蘇省的師德先進個人頒獎機構

第二 網上回答五花八門 只有當地解答最權威 最准確

第三 祝福 你工作順利 事業發達 生活安康 家庭幸福

如何加強高校教師師德師風

實現高等教育現代化,依賴於一支理想信念堅定、數量充足、結構合理、教育教學水平持續提高的教師隊伍。《高等教育第三方評估報告》指出,新世紀以來,高校教師隊伍保持穩定增長,目前教職工總數達233.6萬人,專任教師總數達153.5萬人,教師隊伍數量成為世界第一。專任教師中,40歲以下青年教師超過55%。青年教師已成為教師隊伍的生力軍,是教育發展的根本。為不斷提升高等教育質量,政府、高校等應多措並舉,把青年教師隊伍建設放在突出位置。
在新形勢下要加強青年教師師德師風建設。高校青年教師主體積極健康向上,擁護黨的領導,對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充滿信心;但也應看到,少數青年教師政治信仰迷茫,理想信念模糊,職業道德淡化。
要進一步貫徹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精神,切實落實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加強和改進新形勢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見》,堅持黨對高校的領導,堅持社會主義辦學方向,加強理想信念教育,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導廣大青年教師在實踐中知國情、明社情,增強對國家、民族、社會的責任感,以理想信念引領學生,以道德情操感化學生,以扎實學識服務學生,以仁愛之心關懷學生。
不斷提升青年教師教書育人水平。總體上,青年教師研究生學歷多、高級職稱少,知識儲備多、實踐經歷少。他們愛崗敬業熱情高,容易走近學生,但教書育人能力欠火候,不少海歸回國或學校剛畢業的青年教師沒經過專業系統培訓就直接上講台,使教書育人效果南轅北轍。
建議設立專項資金,對教學工作不滿5年的專任教師開展職業能力培訓,重點加強科研能力培養,加強教學方法和技能訓練,幫助他們盡早通過「教學關」。重視教育理念和方法更新,從「十年如一日的照本宣科」轉變為「用新理論、新知識、新技術更新教學內容」,用討論式、啟發式教學改變單一僵化的教學模式。重視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既鼓勵青年教師「走出去」,將實踐反饋於理論、反哺於教學,又要把一線技術和管理人員「引進來」,承擔教學工作、擔任實習導師,增強教書育人的針對性、實效性和吸引力、感染力。重視本土青年教師長期和中短期海外培訓,把拓寬國際視野和參與國際競爭相結合,為教育現代化、國際化提供豐富的人才梯隊。
完善考核評價體系,給青年教師「減負」、「加壓」。青年教師正處於事業發展期和生活重壓期,目前,對青年教師的評價和年終考核重科研、輕教學,重數量、輕質量,重理論、輕實踐,重鞭策、輕保障。
「減負」就是通過評價的指揮棒,改變僅僅按經費數額、成果數量、項目多寡、期刊級別的簡單量化評價方式,讓青年教師能沉下心作研究、專心教學。要做好人才公寓、教師宿舍等配套工程建設,減輕青年教師潛心科研教學的後顧之憂。「加壓」就是通過合理的考核模式和薪酬體系,促進廣大青年教師加強學習、加強實踐,激發他們的創新活力。
當前,在青年教師選聘和培養上過多傾向海外引進人才,一些高校職稱評定把「海歸」作為加分項,這不僅擠壓了本土青年教師的發展空間,也反映出對我國高等教育人才培養的不自信。建議避免用「海歸」或「本土」等標簽簡單評價定義青年教師水平能力,制定同台競技的政策,實現不拘一格降人才,增強我國高等教育改革發展的道路自信。
發揮人才計劃對青年教師的引導激勵作用。一方面,一個時期以來,政府主導的人才計劃對吸引和培育高校少數拔尖青年起到了一定作用,但也存在各部門人才計劃繁多、重復、混亂。一些青年教師花大量時間申請各種人才計劃,難以專注科技創新和教育教學;有的申請不成功,甚至挫傷其創新能力發展。究其原因,是青年人成長的道路被「格式化」,獲得各種人才計劃成為待遇、地位的象徵,成為「孔雀東南飛」的資本,成為了一輩子背著的光環,長期看,不利於青年健康發展。另一方面,對於絕大部分地方院校的青年教師,目前的人才計劃又關注太少,基層青年教師幾乎成為國家人才支持政策體系的盲區。
建議發揮好人才計劃引導和激勵作用,既要整合各部門人才計劃,組織、教育、人社、財政、科技、國家基金委等建立統一協調機構,統籌實施各類別、各層級人才計劃;又要加大對基層青年教師群體的關注,加強傾斜支持和專項投入,幫助解決實際困難,促進成長發展

㈢ 國內師德敗壞的大學老師可真多!很多「叫獸」居然都是馬屁精關系戶!

I think so too!

㈣ 江蘇一老師與學生談戀愛因不雅照流出被處罰,他有錯嗎

江蘇一老師與學生談戀愛因不雅照流出被處罰,他沒有錯。這件事情的起因是一個女生的現任男友在女生的手機裡面發現了這個女生和以前的老師的不雅視頻,然後將視頻發到微信群裡面,從而引起了快速的傳播。在網上造成了極其惡劣的影響,並且很多人都在譴責這個老師與學生,都在說這個老師師德敗壞。但是真實的情況是這個學生早就已經畢業了,並且和老師談戀愛的時候已經成年了,而且他們拍攝的不雅視頻,是在自己的私密空間裡面。而那個女生的現任男友將這個不雅視頻放在網路上傳播是是不道德的,是侵犯別人隱私的。所以這個老師是沒有錯的,下面我就來詳細說說。

大家還有什麼想說的,可以在評論區留言。

㈤ 江蘇一老師不雅視頻流出為何教育局說與師德師風無關

剛剛看到這個題目的時候,還有有些義憤填膺的感覺,但是看過該事件的背景之後,發現似乎並沒有外界傳的那麼厲害,總結下來就是一個三角戀愛關系的報復行為。但糾結於該事件男主角為江蘇某中學的老師,身份的特殊讓整個事件帶來了巨大的影響。

如果事件的男女雙方,只是單純的情侶關系,那麼該老師還真是沒有問題,戀人之間的親密舉動被外人曝光,還應該是受保護的受害者。但如果兩者關系不正常,或者一方有家庭,那麼事情性質就不那麼簡單了。而且女方與曝光視頻者是何關系,也是令她飽受質疑的問題。

㈥ 江蘇高中老師和女生不雅視頻流出,教育局稱與師德無關,你怎麼

我們不能一棍子打死全部吧,再好的產品也有一些是壞的,何況是老師呢,總是有一些害群之馬在當中渾水摸魚的。

㈦ 高校具有哪一級的高校教師職稱評審權

你好
交談中,有的老師快人快語地說:「將職稱評審權下放到學校,領導當然就當仁不讓了!」一句簡單卻帶有憤激的話,雖有失偏頗,卻不難窺出部分學校干群關系的不和諧,甚至是緊張。

如此語境下,要走出職稱評聘的尷尬,必須重塑校領導與普通教師的平等關系。換一句話表達,就是要在這個特定的群體中打通公平、公正、公開的評比評價通道和用人通道。

職稱評審的關鍵環節主要是三個,第一,評審方案的制定;第二,崗位職數的確定;第三,具體的評審操作。現實狀況是,中級和高級職稱受職數限制,競爭激烈,初級職稱沒有限額,只要達到基本條件就可以評聘。如果將需要通過競爭的中級和高級職稱崗位職數、競聘條件、評比過程全部置於陽光下,公開操作,那麼,評聘獲得成功者皆大歡喜,落選者也會心服口服。

山東的劉炳明老師認為:「即使將職稱評聘權下放給學校,也應由第三方專家制定職稱評聘方案,不能應由學校領導決定,更要杜絕實施評聘前一分鍾由校領導組織教師簡單舉個手便通過所謂方案的假民主,要確保民主程序不出問題。沒有民主,就沒有符合人心的方案和有效監督。」事實上的確是這樣,如果一所學校沒有民主氛圍,普通教師很難有話語權,要行使權力就很難。如果一所學校缺乏有效監督,也很容易出現抱團取暖,形成利益小團體。關鍵是,如果將職稱評聘權下放給學校,自己缺乏有效監督,違規現象難以避免,由第三方制定規則並進行監督,依然是較完美的辦法。

湖北的王勝林老師進一步說:「職稱評聘權如果下放到學校,需要一個完善的省級或地級市的職稱評聘細則,細則分兩部分,一部分是硬體類細則,一部分是測評類細則,參評教師在省內或地級市內的官網上公開自己的硬體類情況,如成果證書等的詳細信息,包括獲獎時間、類別和掃描圖片等,所有老師都能看到,都能參與監督,都能公開舉報假冒。測評類由學校上傳,老師們也有權在規定的時間內發表評論。」

而南京的羅剛淮老師則認為,評審職稱不能一味放低到學校層面操作,因為那會帶來更多的矛盾,更多的不公平。應該進行上下聯動,分項分塊負責的做法。比如對教師教學實績、教學能力、師德這些,放到學校進行考核;把科研成果等放到學術評審小組進行考核;而這兩項考核,都應該有監督機構介入。

其實,上級相關部門也在不斷收集民意、不斷優化方案。以重慶市為例,不但縣級及以下學校全部取消了職稱外語這個門檻,而且縣級以下學校連職稱計算機考試也已經全部取消了。要知道,國家制定的職稱評聘方案或指導方案需要考慮的是方方面面的共性因素,不可能考慮到每所學校甚至每位教師的特殊情況。

為了彌補這個不足,地區或學校可以根據上級的指導方案制定切合校情實際的實施細則,這個細則,必須在廣泛徵求教職員工意見和建議的基礎上形成。如此,全體教工需要深入思考的不僅僅是少數人的利益而是多數人利益,以及如何有效監督?如何預防偏差?出現偏差怎樣糾正?也就是怎樣確保上級指導意見的精神在自己學校細則中不走調,不讓職稱評審異化為人情評審,而讓其回歸制度層面的公正與理性。說到底,學校的民主氛圍,決定了所制定評審細則代表的廣泛性、公正性與公開性。

職稱改革怎樣激勵、促進教師的專業成長?
也有教師認為,現行教師職稱制度的激勵功能並不凸顯。初級職稱的晉升,只需等待,符合基本條件、滿足基本年限就行。於是在這個時間段,有些信奉不求有功但求無過者消極等待。但當晉升中級、高級職稱時,就得比一比、賽一賽了,這個時段的工作積極性相對高一些。但一旦晉升成功後,職稱的激勵因素對他們來講也基本上就消失了。另外,受崗位設置影響,造成資歷、學歷、能力、工作量、成果差不多的教師之間收入差距過大。還有,明知努力打拚也上不了更高一級職稱的,還會繼續拚命打拚嗎?於是,觀望、等待的消極思想也就應運而生。因此,大家都期待更具吸引力的職稱評聘制度,也期待更人性化的激勵措施。

江蘇王從斌老師建議破除職稱終身制,改為職稱考核制度,建立多元考核機制,正高級由國家相關部門考核,副高級由省級考核,中級由市縣考核等,同時建議成立第三方社會性職稱考核評估機構,評估的分數作為相關部門考核的依據。

廣東羅學芬老師建議,建立職稱能上能下的考核評價機制,避免一勞永逸的終身制引發的惰性,同時建議實行職稱評聘政策的制定、執行、監督三權分離,使職稱評聘更透明、更民主、更科學。

湖南劉令軍老師認為,不能將職稱異化為福利,而應該是專業技術實際能力的體現。江蘇江大偉老師認為,已經聘用的教師,在任期屆滿時,要拿出與聘用崗位相符合的教育教學成果,實現能者上庸者下的崗位用人機制。

大家在思考職稱杠桿功能發揮作用的同時,也人性化地建議從制度上體現對老年教師的關愛。山東任榮老師告訴我們,他身邊的很多老教師,一生辛勞,落得一身毛病,甚至有幾位還沒到退休的年齡就離世了。他說,應該換位思考,既讓年輕人有奔頭,又讓老年人不心寒。其實,這個問題,只要達成共識,然後以制度的形式進行傾斜,並固定下來,應該是大家都樂意接受的,因為,人人都會經歷由年輕到衰老的這個過程。

還原職稱本義,讓職稱評審純粹些
南京的羅剛淮老師認為,職稱是學術層級的認定,不應該跟鄉村補貼攪合在一起,應該兩條線同時進行,在維護職稱評定的層級和規范的同時,把鄉村補貼落實到位,這樣才能使得職稱促進教師專業成長,發揮作用,不能因為教師在鄉村工作,學術水平低一些就可以被認定為高級職稱,也不能因為在城區工作,學術水平高,仍然被限定在中級或初級職稱崗位上。

現實的職稱評聘矛盾,於城區學校而言,主要是崗位沒有空缺,很難有指標;於鄉村學校而言,又往往開出了「有指標而沒有符合基本條件的人選」的空頭支票。與其這樣浪費著指標,不如調劑使用,這樣可以緩解部分符合基本條件但無指標可上的矛盾。更為理想的方式是,建立「只論條件、不限名額」的動態評聘機制,倘能這樣,職稱評聘這盤大棋或許會真正成為一盤活棋。

㈧ 現在的老師還有幾個有師德

差不多都是一種職業了,為了生活沒辦法而已啦。師德能幹什麼?你就看看讓家長批改作業還必須做對的這都是啥老師?腦子都是怎麼想的?師德師風對他們而言就是幾個字!

熱點內容
教學用琴 發布:2025-05-12 15:51:55 瀏覽:241
嘉美通教育 發布:2025-05-12 12:47:44 瀏覽:677
生物國家集訓隊 發布:2025-05-12 11:14:08 瀏覽:444
師德教師學習永恆 發布:2025-05-12 10:35:37 瀏覽:846
學生調戲老師 發布:2025-05-12 06:02:30 瀏覽:14
抗癌生物 發布:2025-05-12 05:09:05 瀏覽:656
巨鵬生物 發布:2025-05-12 03:15:27 瀏覽:869
絲足老師 發布:2025-05-12 01:30:24 瀏覽:608
當教師好還是公務員好 發布:2025-05-12 00:53:30 瀏覽:853
考研英語真題下載 發布:2025-05-12 00:24:07 瀏覽:4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