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期不安全事件
1、觸電
熊孩子在家老是掃盪各個角落,一不小心可能就碰上了角落裡插座。所以,家中有熊孩子的爸爸媽媽們,最好是在插座上裝上防電的蓋子哦。
2、交通安全
開車帶孩子出門時不要讓孩子坐在副駕駛的位置上,不讓孩子在行車過程中吃東西,如果孩子年紀較小,建議給孩子配置兒童安全座椅。
3、車內窒息
開車帶孩子外出時,不要把孩子單獨留在車內,就算是開了空調也不可以,因為孩子長時間呆在車內很可能引發窒息而死亡。
4、被拐
暑期帶孩子出門的時候,家長往往一個不注意,孩子可能就不見了。現在的騙術五花八門,所以家長一定要看管好自己的孩子,同時對孩子進行安全教育,以防被騙被拐。
5、燙傷
孩子們在夏天穿的衣服很單薄,熱水或者熱湯之類的一旦打翻,孩子就可能會被燙傷,所以家長們一定要將這些物品放在孩子夠不著的地方。
6、誤食
家中的一些葯丸和殺蟲劑應該放在孩子夠不到的地方,避免孩子誤食誤吞。
7、墜樓
家長外出時,常常會把孩子一個人留在家中,孩子因為想出門而爬窗,最後導致孩子墜樓。所以,各位家長盡量不要把孩子單獨留在家,窗戶也應裝上防盜網。
Ⅱ 如何避免發生安全事故
火災爆炸事故不但影響企業的正常生產、造成設備損失,嚴重時還會造成嚴重的人員傷亡,其後果不堪設想。
夏季天氣炎熱,溫度高,各類可燃物質極易揮發,環境濃度容易達到爆炸極限,因此非常危險。
防範措施:1、認真落實各級HSE、安全生產責任制,嚴格執行防火防爆管理制度。
2、定期檢查,確保消防設施齊全好用。一旦發生火災事故,能啟動應急預案及時將火撲滅,若火勢無法控制應迅速報火警。
3、員工要按規定穿戴勞保用品,嚴格執行各項操作規程。嚴禁攜帶火種進入生產區。
4、嚴格執行動火審批制度,認真研究制定動火安全措施,並嚴格執行,同時做好動火現場監護工作,實施全過程不間斷監控。
5、加強鍋爐、壓力容器、氣瓶、壓力管道的防火防爆管理。嚴格執行操作規程,加強對危險部位的監控,科學、准確地記錄運行參數和指標,及時分析運行情況和解決異常情況。
6、加強對可燃氣體泄漏裝置的管理,確保安全有效。
7、要加強食堂用電、用氣管理,嚴格按照規定進行工作和檢查。
Ⅲ 發上過哪些校園不安全事件
2010年3月23日 早晨,福建南平市延平區實驗小學門口發生一起兇殺案,造成9人死亡,4人受傷,傷亡人員均為南平實驗小學學生。歹徒隨後被群眾抓獲並轉交警方。
2010年4月12日16時30分左右,廣西合浦縣西場鎮西鎮小學門前約400米處發生一起兇殺事件,共造成2人死亡5人受傷。2名死者中一名為8歲小學生,另一名為老年女性。
2010年4月28日15時左右,廣東省湛江市下轄雷州市雷城第一小學發生兇殺案。一名男子沖進校園,持刀砍傷18名學生和1名教師。截至16時零5分,記者在現場看到,受傷學生和教師已經被送往雷州市人民醫院和雷州中醫院搶救,
2010年29日上午9時40分,無業人員徐玉元在江蘇省泰興市泰興鎮中心幼兒園持刀砍傷31人, 5人重傷,其中有2名小孩,1名保安,1名老師,1名志願者。
2010年4月30日上午,山東省濰坊市坊子區九龍街道尚庄村村民王永來強行創入尚庄小學,用鐵錘打傷5名學前班學生,然後點燃汽油自焚。
2010年5月12日上午8時左右,48歲的陝西省南鄭縣聖水鎮林場村村民吳煥明持菜刀闖入該村幼兒園,致使7名兒童和2名成年人死亡,另有11名學生受傷,其中2名兒童傷勢嚴重。
29日12時許,新疆阿克蘇市阿克蘇第五小學發生踩踏事故,近百名孩子受傷被送往醫院,其中4人重傷、2人輕傷.
Ⅳ 近期關於青少年因不注意安全受到傷害的事例
1、2014年8月28日下午﹐蘇州警方通報﹐失蹤半月的19歲女大學生高秋曦確認遇害﹐系遭搶劫遇害。
8月份﹐已有3名女大學生遭到侵害﹐花季女孩接連遇害﹐不僅讓人扼腕﹐更讓人反思﹐到底是什麼原因導致悲劇發生﹐日後又該如何防範﹖
遇害
遭搶劫殺害嫌疑人落網
在南京上大二的蘇州吳江女孩高秋曦﹐8月12日與家人失去聯系﹐8月16日﹐其家屬報警。警方根據前期調查工作的結果﹐結合高秋曦家人反映的情況﹐以及其微博連續多日不在線的反常狀態﹐吳江警方分析其有可能被拐賣﹐於8月26日立拐賣婦女案開展偵查﹐後經工作警方發現王某某(男﹐19歲﹐江蘇東台人﹐有盜竊前科)有重大作案嫌疑﹐並於8月27日18時許﹐在吳江桃源鎮將其抓獲。
據王某某供述﹐因在網上購買彩票輸錢﹐經濟拮據﹐萌生搶劫念頭。12日14時左右﹐在桃源一村道搶劫並殺害一過路女孩﹐將搶得物品放回宿舍後﹐又返回現場﹐用刀挖坑後將女孩屍體掩埋。
根據王某某指認﹐警方於28日凌晨1時許在案發地附近小樹林內找到被掩埋的屍體。近dna比對確認﹐受害人系失聯女大學生高秋曦。
反思
安全意識薄弱﹖
目前﹐蘇州女大學生遇害的具體案情尚未披露﹐但在這個黑色8月﹐從重慶到濟南﹐因搭錯車而引發的兩起悲劇﹐也讓很多人都在思考﹐這些悲劇是否可以避免﹐又該如何避免﹖對此﹐有的媒體分析稱﹐這兩起案件中暴露出受害人安全意識的薄弱。對於女大學生這個群體﹐一位山東律師認為「當代女大學生多屬於小白兔類型﹐單純﹑天真﹑涉世未深﹐容易被騙﹐除了缺乏防範意識﹐還缺少自保自救能力。」
中國公安大學教授李玫瑾表示生活中存在很多風險﹐除了火災﹑水災等﹐犯罪侵害也是一種風險﹐這種風險有高和低。比如在家﹐風險就低一些﹐但在外﹐尤其是夜間﹐單身女性﹐又是在陌生的一個地方﹐風險就高。所以﹐我們在社會生活中應有一個自我的安全防範意識。
執法力度不夠﹖
也有從社會的角度進行反思﹐山東大學社會學教授王忠武認為「女大學生之所以被騙被害﹐跟社會上流動人口增多﹐貧富差距增大﹐人心浮躁﹐很多人人格出現偏差﹐圖謀不軌或報復社會有關。」
有專家認為﹐我國處在經濟轉型時期﹐很多矛盾集中爆發﹐社會不穩定因素在不斷增加﹐因此執法機關應該適時而動﹐對不法分子和行為加大打擊力度﹐達到防患於未然的目的。在三起悲劇中﹐我們看到有兩起和黑車有關系﹐而駕駛黑車的行為是法律明令禁止的。然而就是這種違法行為﹐在我國任何一個城市幾乎都存在。
試想如果執法機關能嚴格查處這些黑車﹐讓他們無法存在﹐這幾位女孩是不是也就不會落入魔爪了呢﹖違法必究﹐執法必嚴是執法機關的口號﹐但能不能把執法力量更多地向潛在的犯罪傾斜?甚至動用法規法律來預防潛在的犯罪。
本報綜合
警方提示
女孩獨自搭車需注意的細節
近日﹐連續發生女大學生搭車造成的問題﹐公安部治安管理局﹑公安部「打四黑除四害」專項行動辦公室發布微博提醒女孩獨自外出搭車需注意的7個細節。
不坐黑車
不與陌生人拼車
記下車牌號
坐司機後面位置
夜間記得開窗
隨時注意行車路線
不暴露自己手機是否有電
2、8月3日一天,河南漯河市發生3起溺亡事件;7月5日放暑假到7月15日,河北邯鄲發生5起溺水事故,共有10名少年不幸身亡;不完全統計顯示,放暑假一個月內,海南已經有8名學生溺水身亡;此外,湖南一名男童在陽台上獨自玩耍墜亡……
數據顯示,目前我國兒童意外傷害比例逐年上升,近年全國中小學生每年非正常死亡人數高達1.6萬。記者梳理近年來的教育部通報發現,學生安全事故出現了由校內多發轉為校外多發、並且規律性地集中在暑期等節假日期間的特點。其中,留守兒童和候鳥兒童是安全事故的高發人群。
記者在貴州省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麻江縣看到,今年11歲的留守兒童王芹(化名),父親去世,母親不在身邊,現在和7歲的弟弟、4歲的妹妹一起跟著大伯生活。王芹7歲開始就學著洗碗做飯,暑假裡除了做作業、看電視,就是在外和寨子里的小夥伴們玩耍。
王芹的伯母告訴記者,家裡的農活太多,不可能時時都盯著小孩子,最擔心的就是村裡來回穿梭的汽車。
今年13歲的王正蘭是麻江縣杏山鎮仙壩村石板岩寨的一名留守兒童,遠在深圳打工的父母一年才回家一次,現在和妹妹一起跟著奶奶一起生活。「放假前,老師反復叮囑說不要下河洗澡,溺水的風險太大,我們女同學一般都很聽話,可是有的男同學還是不聽勸,偷偷下水。」
誰「製造」了兒童暑期安全事故?
每逢暑假事故多的原因幾何?記者調查發現,兒童的安全意識差、家長監管弱、教育部門「禁令紙面化」和社會補位意識不足導致兒童「被散養」,是兒童暑期安全事故高發的四大漏洞。
首先,兒童「初生牛犢不怕虎」,安全防範能力差。學生家長吳本恆說,兒童好奇心強,即使有警示牌,也會因為逆反心理和從眾心理而熟視無睹,遇到危險時反應能力和防範能力又較差。在很多農村,在外打工的家長基本都買了摩托車,一些10多歲的孩子假期騎摩托車玩,家長又管不了,存在較大的安全隱患。
其次,隔代教養多,家庭安全意識不高。在隔代教養甚至獨自居住的情況下,監護往往難以到位。無論是暑期來到城市的「候鳥兒童」還是留在農村的留守兒童,作為養育兒童主力的爺爺奶奶、外公外婆一般在60歲以上,身體狀況和精力下降,很多時候難以「跟上留守兒童的腳步」,有些監護人直言「現在的小孩管不了」。
其三,教育部「紙面禁令」難落實。針對暑期學生溺水事故頻發,教育部2006年發出通知,明確要求中小學生不準私自下水游泳等「五個不準」。
教育部今年7月對河北、山西等十省義務教育學校規范辦學行為情況進行的督查巡視通報顯示,學校在安全管理上還存在薄弱環節,教育部此前印發的《防溺水致全國中小學生家長的一封信》沒有完全落實到位,有的學校將信件內容刪減後發放。
其四,社會補位意識不足,大量兒童遭遇「被散養」。口碑好收費又低的暑期託管班早在學期中旬就已「預訂一空」,剩下的都是「高大上」的課外班。
麻江縣教育局副局長謝景恩說,由於兒童課外活動和正規游樂場所的缺乏、家庭經濟條件的限制,暑期里,即使縣城的學生參加課外班、興趣班的比例都很低,農村的學生在這兩個月間,更是只有做作業、看電視、干農活可選,絕大部分時間都處於「散養」狀態。
多管齊下擰緊「安全閥門」
專家建議,通過將安全教育融入日常教學、完善留守兒童信息、立法防範監管疏忽等多種手段,進一步加強學生家長、學生及全社會的安全意識;同時,增設適合兒童的活動場所和課外項目,多管齊下,多方合力擰緊兒童假期的「安全閥門」。
上海大學社會學系教授顧駿說,未成年人保護是一項整體性事業,需要國家、機構、家庭和法定監護人在內的全社會的呵護,才能使他們有保障地安全和健康成長。
麻江縣教育局副局長謝景恩說,轄區內的學校目前正努力將安全教育融入課堂教學中,通過在校園內的安全教育課防範兒童在校園外的風險,增強其安全意識。
多地都探索將保護留守兒童納入制度化軌道。比如,作為全國5個農村留守兒童密集地區之一的湖南,預計將在2014年全面完成推進農村留守兒童信息資料庫的建設,這一資料庫建設完成後,將對留守兒童實行動態監管,以期推進農村留守兒童關愛服務體系建設。
此外,一些學生家長還呼籲,應充分利用農村的農家書屋、活動廣場等,增設一些適宜兒童參與的設施,針對兒童心理特徵開設適合兒童的暑期活動。
3、暑假即將到來,假期是青少年安全事故的高發期,爸爸媽媽上班了,留在家裡的孩子或是找小夥伴外出登山、游泳,或是宅在家裡上網玩游戲,稍不注意就可能發生危險。暑假裡,消防部門接到的關於中小學生的報警佔了很大比例,主要包括溺水、玩火、登山被困、電腦起火等。這個暑假,您的孩子安全嗎?蘇州消防部門總結出幾類易發青少年意外傷害事故,提醒家長加以提防。
每年進入夏季以後,青少年溺水的悲劇都會在全國各地上演。全國各地發生的溺水事故呈現出「五多」特點:事故發生在周末、節假日或放學後多、發生在農村地區多、發生在無人看管的江河池塘等野外多、中小學生發生事故多、男同學發生事故多。據統計,我國每年大約有8萬名1至17歲兒童因傷害死亡,而6至9月份是意外溺水事故的高發季節。一些學生安全意識淡薄,自我保護和救護知識缺乏,是溺水事故頻發的主要原因。
—事件回放—
6月8日晚上10時,江蘇高郵開發區頭閘灌溉渠內發生一幕慘劇:五六名十六七歲的男孩結伴到灌溉渠中游泳,其中一名16歲男孩因不熟水性,在水中嬉戲時發生了意外,整個人被湍急的水流沖走,再也沒能爬上岸來。經過公安、消防部門的協力救援,直到9日4時30分許,溺水男孩屍體才被打撈上岸。目前,具體的溺水原因警方正在調查當中。
—溺水自救方法—
為了防止溺水事故發生,消防部門在此提醒,家長們應不斷地提高認識,加強對孩子的監管,要教育孩子不私自下水游泳。學校在假期前應開展防溺水安全教育活動,讓學生了解溺水原因,提醒學生加強防範,嚴防溺水事故的發生。一旦發生溺水,不熟悉水性者可在落水後立即屏住呼吸,放鬆肢體,盡可能地保持仰位並使頭部後仰。只要不胡亂掙扎,人體在水中就不會失去平衡,這樣口鼻將最先浮出水面,此時便可以進行呼吸和呼救了,呼吸時應盡量用嘴吸氣、用鼻呼氣,以防嗆水。會游泳者,如果小腿或腳部抽筋,千萬不要驚慌,要保持鎮靜,用手將抽筋的腿的腳趾向背側彎曲緩解痙攣,同時呼救尋求幫助。
—營救落水者要小心—
會游泳不等於會救人。即使水性很好,一旦發現有人落水,也不能盲目下水救援。溺水時,溺水者往往驚慌失措,手腳亂蹬拚命掙扎,在情急之下難免會把施救者當成救命稻草而死命抓住,使施救者無法脫身。很多青少年尤其是男生缺乏施救技能,看到同伴出現險情,會直接跳下去救人,殊不知,在水中掙扎的人往往蠻力很大,救不了別人反而搭了自己性命。
—從背後接近溺水者—
在靠近溺水者並進行施救時,必須掌握正確的施救姿勢,那就是從溺水者的背後靠近,一手從其前胸伸入對側腋下,將其頭緊緊夾在自己的胸前,另一隻手劃水,仰泳將其拖向岸邊。萬一被溺水者死死抓住,施救者可以憋氣向下沉,這樣溺水者就會出於本能向上掙扎鬆手;如果被從後抱住,施救者可以向外掰開他的手指;如果被鎖住頸部,就立即將下顎收緊;如果從前方被抱緊,則要先將身子向上伸,然後向下蹲,同時雙臂向上用力掙脫。
—救上岸後要做三件事—
1、清除口、鼻中雜物。
應迅速將溺水者的衣服和腰帶解開,清除口、鼻中的淤泥、雜草、泡沫和嘔吐物,使上呼吸道保持暢通。如果發現溺水者喉部有阻塞物,可將溺水者臉部轉向下方,在背後用力將阻塞物拍出氣管。
2、控水。
常用的一種方法是,救生者一腿跪地,另一腿屈膝,將溺水者腹部擱在屈膝的腿上,然後一手扶住溺水者的頭部使口朝下,可用膝蓋點壓溺水者腹部,使水排出。也可抱起溺水者的腰腹部,使其背朝上、頭下垂進行倒水。遇到體重較輕的小孩可以將他倒提,按壓腹部排水。
3、心肺復甦。
如果呼吸心跳停止,就需立即進行心肺復甦術,就是人工呼吸加胸外心臟按壓。如果不會或不願人工呼吸,可只胸外心臟按壓。
Ⅳ 安全生產中不安全事件分哪幾種
不安全事件是指人的不安全行為導致必然發生的事件。人的不安全行為分為以下十三類:(一)操作錯誤、忽視安全、忽視警告;①未經許可開動、關停、穩定機器;②開動、關停機器時未給信號;③開關未鎖緊,造成意外轉動,通電或漏電等;④忘記關閉設備;⑤忽視警告標志、警告信號;⑥操作失誤(指按紐、閥門、扳手、把柄的操作);⑦奔跑作業;⑧供料或送料速度過快;⑨機器超速運轉;⑩違章駕駛機動車輛;⑾酒後作業;⑿客貨混載;⒀工件緊固不牢;⒁沖壓作業時,手伸進沖壓模;⒂用壓縮空氣吹鐵屑。(二)造成安全裝置失效:①拆除了安全裝置;②安全裝置堵塞,失掉了作用;③調整錯誤造成安全裝置失效;(三)使用不安全設備:①臨時使用不牢固的設施;②使用無安全裝置的設備。(四)用手代替工具操作:①用手代替手動工具;②用手清除切屑;③不用夾具固定,用手拿工料進行機加工。(五)物體(指成品、半成品、材料、工具、切屑和生產用品等)存放不當;(六)冒險進入危險場所;①冒險進入涵洞;②接近漏料處(無安全設施);③冒進信號;④採伐、集材、運材、裝車時,未離危險區;⑤未經安全監察人員允許進入油罐或井中;⑥未「敲幫問頂」開始作業;⑦調車場超速上下車;⑧易燃易爆場合明火;⑨私自搭乘礦車;在絞車道行走;⑩未及時瞭望。(七)攀、坐不安全位置(如平台護欄、汽車擋板、吊車吊鉤等);(八)在起吊物下作業、停留;(九)機器運轉時加油、修理、檢查、調整、焊接、清擋等工作;(十)有分散注意力的行為;(十一)在必須使用個人防護用品用具的作業或場合中,忽視其使用;①未戴護目鏡或面罩;②未戴防護手套;③未穿安全鞋;④未戴安全帽;⑤未戴呼吸護具;⑥未佩戴安全帶;⑦未戴工作帽。(十二)不安全裝束;①在有旋轉零部件的設備旁作業穿過肥大服裝;②操作帶有旋轉零部件的設備時戴手套。(十三)對易燃、易爆等危險物品處理錯誤。
Ⅵ 暑假出行途由中遇到過哪些不安全的事情怎樣才能避免不安全因素
暑假出行途由中游泳溺水是不安全的事情。避免方法:
1、下水時切勿太餓、太飽。飯後一小時才能下水,以免抽筋;
2、下水前試試水溫,若水太冷,就不要下水;
3、若在江、河、湖、海游泳,則必須有伴相陪,不可單獨游泳;
4、下水前觀察游泳處的環境,若有危險警告,則不能在此游泳;
5、不要在地理環境不清楚的峽谷游泳。這些地方的水深淺不一,而且涼,水中可能有傷人的障礙物,很不安全;
6、跳水前一定要確保此處水深至少有3米,並且水下沒有雜草、岩石或其他障礙物。以腳先入水較為安全;
7、在海中游泳,要沿著海岸線平行方向而游,游泳技術不精良或體力不充沛者,不要涉水至深處。在海岸做 一標記,留意自己是否被沖出太遠,及時調整方向,確保安全。
(6)暑期不安全事件擴展閱讀
安全注意事項:
假期里,孩子們外出的機會大大增加,在車水馬龍的街道上,他們的交通安全格外讓人擔心。為此民警們提示家長,要對孩子加強交通安全教育,告訴他們橫過馬路,一定要走斑馬線,如果橫過大型路口走到人行橫道中間時,遇到人行橫道的指示燈變成了紅燈。
千萬不要和兩側來往的機動車搶行,也不要急著後退,而是要站在斑馬線內的黃色三角形框內,這是行人二次過街的「安全島」,等綠燈亮了後再過街;騎車速度不能過快,更不要互相追逐,在沒有機動車和非機動車強制隔離的馬路上騎自行車。
注意不要任意越過白色的標線,如果遇到前方有障礙,需要借機動車道時,要先注意觀察後方有沒有機動車行駛過來,然後再借道行駛。
此外,孩子們還應注意不要在馬路上相互追逐、嬉鬧,不要雨天打傘騎自行車。如果是乘坐公交車,一定要在車停穩之後,再上車、下車,千萬不要圖一時之快,搶上搶下,以免發生意外事故。
Ⅶ 在校園里有哪些不安全的事例事故
1、教室伸懶腰,鉛筆戳傷同學眼睛。
2、學生看鉛球賽被砸傷。
3、學生在課余時間相互追逐、戲耍、打鬧導致摔傷、擦傷等。
4、學校樓房走廊欄桿的高度不符合要求,校園設深水池;校園設施老化,有些危房在帶病使用。
5、體育設備不定期檢查、維修、更換。
6、體育活動或課上不遵守紀律或注意力不集中,活動隨意,體育器械使用時不得要領而造成的傷害。
7、學生取暖、用電、飲食不當而造成火災、觸電、中毒等事故。
8、因學生特殊疾病、特殊身體素質、異常心理狀態受到意外沖擊而造成的傷害。
9、學校安全保衛制度不健全,防範措施不得力,學生受到校外不法之徒的侵害。
10、放學和下課時在樓道、門口等黑暗和狹窄的地方互相爭先而造成的擠壓、踐踏等事故。
Ⅷ 暑假期間應注意的安全隱患,主要有哪些
主要有:
1、溺水
家長應教育孩子遠離野外水塘、水庫等,更不要單獨下水。即便是去正規場所游泳,最好也要有成人陪同。
2、交通安全
永遠站在黃線的後面等車,教孩子認識軌道交通上用的警示信號和警示標志,告訴孩子永遠不要攀爬軌道前的任何欄桿,在等待時,不要讓你的孩子玩會滾動的玩具。
3、動物咬傷
每年的5~10月是狂犬病高發期。夏天孩子們喜歡在外玩,請務必看護好自己的孩子遠離貓狗,更不要招惹貓狗。一旦發生意外,要及時就醫打疫苗。
4、滯留車內
保險起見,無論何時都不要將孩子單獨留在車內。車內密閉狹小的空間容易造成兒童缺氧,情況嚴重時可能導致窒息。高溫、缺氧等情況都會奪走孩子的生命。
5、拐賣誘騙
目前拐騙兒童犯罪已趨於城市化、社區化。有孩子的家庭,要多關注這方面的新聞,各地公安部門會總結預防帖子,全民普及防止拐騙兒童事件發生。
6、網路安全
暑假期間,孩子「宅」在家裡,上網成為重要的娛樂方式。但兒童上網也面臨諸多安全風險。其中,遭遇網路欺詐、財產受到損失的情況最為常見。
7、燙傷
夏季穿著較單薄,這增加了孩子燙傷的可能性。家長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將熱水、熱湯、粥等放置在安全的地方。一旦發生燙傷,要用流動水沖洗傷口,不要塗抹牙膏、醬油等物品,並及時將孩子送往醫院做專業處理。
8、玩火
夏季天氣乾燥,容易引起火災,家長要教育小孩不準玩火、不攜帶火種。小心安全使用煤氣、液化氣灶具等。
Ⅸ 暑期出行途中遇到過哪些不安全的事情怎樣才能避免不安全因素
有可能迷路,還有可能是中暑,建議不要獨自出遊,要注意出遊期間天氣,乘坐交通工具時,要拍下車牌發給朋友或家人,也要備一些夏季常用的葯品,清涼油,風油精之類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