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師生師德 » 師德的一般本質

師德的一般本質

發布時間: 2021-09-13 04:13:20

『壹』 師德的六個主要內容是

一、愛國守法——教師職業的基本要求。

倡導「愛國守法」就是要求教師熱愛祖國、遵紀守法。

第一,愛國是教師做好本職工作的支撐。愛國是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是中國各族人民道德品質的重要特徵,是一個國家生存和發展的精神支柱。熱愛自己的祖國是每個公民的義務,也是每個教師的神聖職責和義務。

第二,守法要求教師依法執教。守法是《憲法》所規定的所有社會組織、國家機關和公民的基本義務,是指守法主體以法律為自己的行為准則,依照法律行使權利、履行義務的活動。教師職業的示範性,要求教師成為守法的楷模,對受教育者的行為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

因此,作為一名教師,要把熱愛祖國作為自己的'神聖職責,自覺遵守教育法律法規,依法履行教師權利職責用,法律來規范自己的行為,不做法律禁止的事情。

二、愛崗敬業——教師職業的本質要求。

這是教師職業的本質要求。倡導「愛崗敬業」就是要求教師對教育事業具有強烈的責任感和深厚的感情。沒有責任感就辦不好教育,沒有感情就做不好教育工作。教師要始終牢記自己的神聖職責,志存高遠,並在深刻的社會變革和豐富的教育實踐中履行自己的光榮職責。

因此,作為一名教師,應始終牢記自己的神聖職責,對工作高度負責,要熱愛自己所在的崗位,具有高度的責任感,積極主動地完成自己的本職工作。

三、關愛學生——師德的靈魂。

倡導「關愛學生」就是要求教師有熱愛學生、誨人不倦的情感和愛心。親其師,信其道。沒有愛,就沒有教育。這是調節教師與學生關系的基本行為准則。

因此,教師要關心愛護全體學生,尊重學生人格,平等公正對待學生。對學生嚴慈相濟,做學生良師益友。保護學生安全,關心學生健康,維護學生權益。不諷刺、挖苦、歧視學生,不體罰或變相體罰學生。

四、教書育人——教師的天職。

教書育人是教師最核心的職責與任務。教書是育人的主要手段,育人是教書的根本宗旨,二者相輔相成,辯證統一。倡導「教書育人」就是要求教師以育人為根本任務。

所以,教師要遵循教育規律,實施素質教育。循循善誘,誨人不倦,因材施教。培養學生良好品行,激發學生創新精神,促進學生全面發展。不以分數作為評價學生的唯一標准。

五、為人師表——教師職業的內在要求。

倡導「為人師表」就是要求教師言傳身教,以身立教。「為人師表」對教師工作具有特別重要的意義。作為一名教師,教師要堅守高尚情操,嚴於律己,以身作則。關心集體,團結協作,尊重同事,尊重家長。

自覺抵制有償家教,不利用職務之便謀取私利。教師自己要言傳身教,以身立教,在各個方面率先垂範,以自己的人格魅力和學識魅力教育影響學生。

六、終身學習——教師專業發展不竭的動力。

倡導「終身學習」就是要求教師做終身學習的表率。終身學習是時代發展的要求,也是教師職業特點所決定的。教師必須樹立終身學習理念,拓寬知識視野,更新知識結構。潛心鑽研業務,勇於探索創新,不斷提高專業素養和教育教學水平。

(1)師德的一般本質擴展閱讀

1、強烈的責任性。

教師把人類世代創造積累起來的知識、經驗和技能認真負責地傳授給下一代;

主動、積極、努力地塑造學生的靈魂,培養學生的思想和品德,激勵自身在提高人類素質中的表率作用,在提高人的能力上起引導作用,在促進社會發展中起推動作用。

2、鮮明的繼承性。

教師職業道德是從教師的職業勞動和教育的實踐活動中總結出來的,是教師在長期的教書育人過程中不斷總結和提煉出來的,是世世代代的教師調整與學生、同行、上級、學生家長等關系中最一般關系的經驗和結晶。

『貳』 教師職業道德的基本原則是什麼

教師職業道德基本原則:愛國守法;愛崗敬業;關愛學生;教書育人;為人師表;終身學習。

兩個原則不一樣,社會主義道德的基本原則是:"集體主義為公民道德建設的原則,是社會主義經濟、政治和文化建設的必然要求。

教師職業道德是隨著教育的發展而發展的。春秋以前,教師職業道德雖然已經出現,但很不系統,往往夾雜於政治道德之中。春秋時期,孔子辦私學,廣收門徒,創立了許多有關教師職業道德方面的理論,並以《論語》一書集中反映了出來。其中較為著名、對後世影響較大的有:「默而識之,學而不厭,誨人不倦,何有於我哉?」體現了一種有關「學」「誨」的師德。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不能正其身,如正人何?體現了一種「以身作則」、「言傳身教」的師德。 此外還有熱愛學生、有教無類、不恥下問、知過而改、因材施教,循循善誘等有關教師職業道德方面的著名言論,形成了我國教育史上的第一個教師職業道德規范體系。

孔子而後的百家爭鳴時期,荀子、墨子、孟子等對教師職業道德體系進一步發展如荀子在強調教師要以身作則的同時,又提出教師須具備的四個條件:「尊嚴而憚」、「耆艾而信」、「誦說而不陵不犯」、「知微而論」,實際就是在德行信仰、能力、知識等方面對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漢代的董仲舒把「三綱五常」作為教師職業道德的核心要求,又說「善為師者,既美其道,有慎其行」,指的是教師的道德品質、知識才幹、言談舉止等。 唐代韓愈將師德列於對教師要求的首位,雲「弟子不必不如師,師不必賢於弟子,聞道有先後,術業有專攻,如是而已」。 宋元明清又對教師的職業道德作了進一步的發展。

如朱熹提出把「博學」、「審問」、「慎思」、「明辯」、「篤行」作為教師的道德規范。明末清初的王夫之則認為「德以好學為極」、「欲明人者必須先自明」。

(2)師德的一般本質擴展閱讀:

負面報道:

2012年12月,多位華師大二附中97屆畢業生在微博上「實名舉報」中學時代的物理老師張大同「多次以檢查身體為由,對在校男學生做出有違師德的舉動」,校方進行調查後,當事教師被免職解聘。

2013年5月,國內發生海南幼女開房案,之後媒體又陸續報道了一些關於教師猥褻侵犯學生的案件,引發了人們對於師德的關注。同年12月,央視新聞調查節目播出《性侵犯:隱蔽的罪惡》,再次報道了張大同事件。

『叄』 教師職業道德

你好,這里就牽扯到教師職業道德規范的有關內容。

從近幾年的考試來看,這部分知識考查所佔分值有所上升,一般來說多以客觀題考查方式為主。在本文中帶領大家對教師職業道德規范(三愛兩人一終身)進行系統梳理,希望對大家的備考有一定的幫助。

1.「愛國守法」——教師職業的基本要求

倡導「愛國守法」就是要求教師熱愛祖國、遵紀守法。

第一,愛國是教師做好本職工作的支撐。愛國是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是中國各族人民道德品質的重要特徵,是一個國家生存和發展的精神支柱。熱愛自己的祖國是每個公民的義務。愛國作為教師職業道德規范是教師做好本職工作的支撐點,教師要把熱愛祖國作為自己的神聖職責,不斷強化自己的愛國意識,培養愛國情操,激發愛國主義熱情,做一個忠實的愛國者。作為一名教師,首先是一個國家的公民,必須堅持愛國守法,當今社會有許多教師出現侮辱和打罵學生的不良行為甚至有一些教師性侵學生,已經違反法律,令人發指。所以這樣的教師不配稱為教師。所以「愛國守法」是對教師提出的基本要求。

第二,守法要求教師依法執教。守法是《憲法》所規定的所有社會組織、國家機關和公民的基本義務,是指守法主體以法律為自己的行為准則,依照法律行使權力、履行義務的活動。教師職業的神聖性、示範性,要求教師成為守法的楷模,進而對受教育者的守法行為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實現全體國民法律素質的提升,為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奠定基礎。

2.「愛崗敬業」——教師職業的本質要求

倡導「愛崗敬業」就是有求教師對教育事業具有強烈的責任感和深厚的感情。沒有責任感就辦不好教育,沒有感情就做不好工作。教師要始終牢記自己的神聖職責,志存高遠,把個人的成長進步同社會主義偉大事業和祖國的繁榮富強緊密聯系在一起,並在深刻的社會變革和豐富的社會實踐中履行自己的光榮職責。俗話說:「干一行,愛一行。」我們教師應該熱愛自己的職業,對自己的工作充滿熱情。現在有一部分教師已經出現職業倦怠,對學生漠視,忽視學生情感,工作缺少熱情,甚至貶低自己工作的價值,認為自己做的工作一文不值。這樣的教師在教學中對學生一定會產生不良的影響。所以「愛崗敬業」是對教師提出來的本質要求。

3.「關愛學生」——師德的靈魂

倡導「關愛學生」就是要求教師有熱愛學生、誨人不倦的情感和愛心。親其師,信其道。沒有愛,就沒有教育。這是調節教師與學生關系的基本行為准則。在最近的新聞中,經常會報道教師虐童案,讓教師這個行業白白蒙冤。作為教師對待學生應該像對待自己的孩子一樣,呵護關愛,對其好的行為給予表揚和鼓勵,發現學生錯誤時,耐心指正糾錯。教師的成長有三個階段,其中能否自覺地關注學生是一個教師是否成熟的標志。關愛學生是師德的靈魂。

4.「教書育人」——教師天職

教書育人是教師最核心的職責與任務。教書是育人的主要手段,育人是教書的根本宗旨,二者相輔相成,辯證統一。倡導「教書育人」就是要求教師以育人為根本任務。教師必須遵循教育規律,實施素質教育,以培養學生的良好品行,激發學生的創新精神,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所謂「師者,傳道授業解惑者也」,教師不單純要教書還要育人,教給學生知識的同時還要教給學生做人的道理。重視知識的同時還要重視德育。

5.「為人師表」——教師職業的內在要求

倡導「為人師表」就是要求教師言傳身教,以身立教。「為人師表」對教師工作具有特別重要的意義。教師要堅守高尚情操,在各個方面率先垂範,做學生的榜樣,以自己的人格魅力和學識魅力教育影響學生。孔子曾說過:「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所以我們教師要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因為我們的一言一行,學生都看在眼裡,會模仿我們。學生有「向師性」,教師具有「示範性」,所以「為人師表」是教師職業的內在要求。

6.「終身學習」——教師專業發展的不竭動力

倡導「終身學習」就是要求教師做終身學習的表率。終身學習是時代發展的要求,也是教師職業特點所決定的。教師必樹立終身學習的理念,拓展知識視野,更新知識結構。潛心鑽研業務,勇於探索創新,不斷提升專業素養和教育教學水平。我們經常說:「活到老,學到老」,「建設學習型社會」,其實都是在倡導終身學習。尤其當今,科技發展迅速,許多知識我們都要與時俱進,不斷更新自己的知識庫,不斷學習,只有這樣,才會保持進步。俗話說「教師教給學生一杯水,自己要有一桶水。」所以終身學習,是十分必要的。

「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相對體現更多的是教師職業道德規范中的「關愛學生」「愛崗敬業」這兩點知識,可供參考。

『肆』 師德規范中的核心內容是什麼

新《教師職業道德規范》共六條,體現了教師職業特點對師德的本質要求和時代特徵,"愛"與"責任"是貫穿其中的核心和靈魂。

1、"愛國守法"--教師職業的基本要求。

熱愛祖國是每個公民,也是每個教師的神聖職責和義務。建設社會主義法制國家,是我國現代化建設的重要目標。要實現這一目標,需要每個社會成員知法守法,用法律來規范自己的行為,不做法律禁止的事情。

2、"愛崗敬業"--教師職業的本質要求。

沒有責任就辦不好教育,沒有感情就做不好教育工作。教師應始終牢記自己的神聖職責,志存高遠,把個人的成長進步同社會主義偉大事業、同祖國的繁榮富強緊密聯系在一起,並在深刻的社會變革和豐富的教育實踐中履行自己的光榮職責。

3、"關愛學生"--師德的靈魂。

親其師,信其道。沒有愛,就沒有教育。教師必須關心愛護全體學生,尊重學生人格,平等公正對待學生。對學生嚴慈相濟,做學生良師益友。保護學生安全,關心學生健康,維護學生權益。

4、"教書育人"--教師的天職。

教師必須遵循教育規律,實施素質教育。循循善誘,誨人不倦,因材施教。培養學生良好品行,激發學生創新精神,促進學生全面發展。不以分數作為評價學生的唯一標准。

5、"為人師表"--教師職業的內在要求。

教師要堅守高尚情操,知榮明恥,嚴於律己,以身作則,在各個方面率先垂範,做學生的榜樣,以自己的人格魅力和學識魅力教育影響學生。要關心集體,團結協作,尊重同事,尊重家長。作風正派,廉潔奉公。自覺抵制有償家教,不利用職務之便謀取私利。

6、"終身學習"--教師專業發展不竭的動力。

終身學習是時代發展的要求,也是教師職業特點所決定的。教師必須樹立終身學習理念,拓寬知識視野,更新知識結構。潛心鑽研業務,勇於探索創新,不斷提高專業素養和教育教學水平。

(4)師德的一般本質擴展閱讀:

師德規范

師德是高於一般社會公眾道德水準的職業道德,師德規范所表達的是教師所特有的職業義務、職業責任以及職業行為上的道德准則。

簡述

在意識水準上,師德較之其他職業道德有著更高的要求,這是由教師職業的特殊性決定的。從根本上說,教師作為一個職業,與其他的職業有相似之處,都是一個工作崗位、一個飯碗。但是教師職業與其他工作又不一樣,他的服務對象是人,他們的勞動在於培養、塑造一代新人,其一切行為都對學生產生強烈的影響。

教師的地位、作用和職業特點,決定了教師必須具備較高的素質。所以,社會對教師的職業要求比一般的職業更特殊一些。縱觀人類道德史,師德總是處在當時社會道德的最高水準上。

孔子曾用「有教無類」、「學而不厭,誨人不倦」來描述他理想中教師應該具備的職業道德,並以身作則,以自己的實際行動詮釋了教師的道德含義,被後世奉為「萬世師表」,他所開創的教師職業道德規范也為歷代不斷繼承和豐富。

葉聖陶先生說過:「教師的全部工作就是為人師表。」胡錦濤總書記2007年8月在全國優秀教師代表座談會上發表的講話中更進一步指出:「高尚的師德,是對學生最生動、最具體、最深遠的教育。」這些論述充分揭示了教師職業道德「以身立教」的共同特點。

當前,教師在傳播人類文明、啟迪人類智慧、塑造人類靈魂、開發人力資源、弘揚民族精神方面發揮著重要的、不可替代的作用,是社會主義事業建設者和接班人的培育者,是青少年成長的引路人。他們不但要用豐富學識教人,更要用高尚品格育人;不但要通過語言傳授知識,更要用自己的高尚品格去提升學生的品格,影響學生的心靈,使之成為有理想、有道德、有知識、守秩序的一代新人。

正是基於這一特點,社會對教師的職業道德要求要比其他任何行業都高一些,以至於教師的職業道德往往成為社會公德的標桿,成為引領社會文明進步的明燈和風向標。

參考資料:師德規范-網路

『伍』 師德規范的核心內容

新《教師職業道德規范》共六條,體現了教師職業特點對師德的本質要求和時代特徵,「愛」與「責任」是貫穿其中的核心和靈魂。

1、「愛國守法」——教師職業的基本要求。

熱愛祖國是每個公民,也是每個教師的神聖職責和義務。建設社會主義法制國家,是我國現代化建設的重要目標。要實現這一目標,需要每個社會成員知法守法,用法律來規范自己的行為,不做法律禁止的事情。

2、「愛崗敬業」——教師職業的本質要求。

沒有責任就辦不好教育,沒有感情就做不好教育工作。教師應始終牢記自己的神聖職責,志存高遠,把個人的成長進步同社會主義偉大事業、同祖國的繁榮富強緊密聯系在一起,並在深刻的社會變革和豐富的教育實踐中履行自己的光榮職責。

3、「關愛學生」——師德的靈魂。

親其師,信其道。沒有愛,就沒有教育。教師必須關心愛護全體學生,尊重學生人格,平等公正對待學生。對學生嚴慈相濟,做學生良師益友。保護學生安全,關心學生健康,維護學生權益。

4、「教書育人」——教師的天職。

教師必須遵循教育規律,實施素質教育。循循善誘,誨人不倦,因材施教。培養學生良好品行,激發學生創新精神,促進學生全面發展。不以分數作為評價學生的唯一標准。

5、「為人師表」——教師職業的內在要求。

教師要堅守高尚情操,知榮明恥,嚴於律己,以身作則,在各個方面率先垂範,做學生的榜樣,以自己的人格魅力和學識魅力教育影響學生。要關心集體,團結協作,尊重同事,尊重家長。作風正派,廉潔奉公。自覺抵制有償家教,不利用職務之便謀取私利。

6、「終身學習」——教師專業發展不竭的動力。

終身學習是時代發展的要求,也是教師職業特點所決定的。教師必須樹立終身學習理念,拓寬知識視野,更新知識結構。潛心鑽研業務,勇於探索創新,不斷提高專業素養和教育教學水平。

『陸』 什麼是師德當今的社會還剩下多少

師愛為魂。「師愛」是教師對學生無私的愛,它是師德的核心,即「師魂」。從愛學生的角度講,就是教師要做學生的良師益友。

在很大程度上,熱愛學生就是熱愛教育事業。然而熱愛學生並不是一件容易做到的事,讓學生體會到教師的愛就更加困難。據報載:去年的全國勞模、北師大林崇德教授認為,「疼愛自己的孩子是本能,而熱愛別人的孩子是神聖!」因為教師對學生的愛,從本質上說是一種只講付出不求回報、無私的、沒有血緣關系的愛,是一種嚴慈相濟的愛。這種愛是極其神聖純真的。這種聖潔的愛是教師培桃育李的感情基礎,學生一旦體會到這種真情友誼,就會「親其師、敬其師」,從而「信其道」,也正是在這個過程中,教書育人就實現了其根本功能。因此,師愛是魂。

學高為師。教師對某一學科知識豐富、業務精通、治學嚴謹、注重創新,這也是師德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

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具備堅實的基礎知識、精深的專業知識和較高的學術水平,能使學生產生一種信賴感,進而轉化為一種很強的人格力量,去激勵、鞭策學生。

我從報紙上和電視里看到,復旦大學研究生院的四千名研究生,從全校457名教授中選出自己心目中的「十大傑出教授」。榮獲該校榮譽稱號的陸穀子、蘇步青教授等十人,個個都是在專業領域里造詣深厚,無一不是師德高尚和教風嚴謹的頂尖楷模。

教師還應該有較強的口頭表達能力與文字表達能力,尤其是板書設計和粉筆板書水準。俗話說「善教者善言」,就是這個道理。

身正為范。教師以德為本,身正為范。教學質量的提高,很大程度上取決於教師影響力的大小,而教師的影響力主要由品格因素、才能因素、知識因素和情感因素組成。身教重於言教,因為教師職業的示範性極其重要,所以要求自己必須時時、處處用模範的言行去影響學生、教育學生

現在,學校中或多或少總有那麼一些問題學生,他們學什麼學科都學不好,唯獨對<未成年人保護法>了如指掌.他們在學校中往往以大欺小,向小同學吐點兒口水撒點兒尿還是小事兒,把看不順眼的打一頓是一般的事兒,甚至對小同學實施攔路搶劫.給了錢的一一放過,而對沒有錢的就大打出手.他們還威脅被搶或是被打的小同學說:"如果你們敢告訴老師,還要把你們打慘.況且你們就是告了我們,老師也拿我們沒有辦法,老師又不敢打我們罵我們,就是你告了警察叔叔,他們也不敢拿我們怎麼樣,他們比老師對我們還客氣呢!"於是校園里就時常發生這類以大欺小的事兒.弄得小同學時常把爸爸媽媽叫到學校來給自己撐腰.
曾有一位媽媽氣憤地找到那個搶錢的學生,沖過去就給了那孩子兩耳光.老師反應過來後,立即去拉那位氣憤難平的媽媽,可那位媽媽更加憤怒,連老師一起罵:"難怪你們學校會出這樣的搶劫犯,原來是你們老師教的,這個學校的校風實在太壞了,哪有老師還要幫著搶錢的."老師耐心地給她解釋說:"國家法律有規定,不能打學生."家長說:"哪部法律規定學生可以搶錢,明明就是你們教得不好,還拿國家法律來嚇我們.國家法律我管不了,但是我們的孩子被他們幾個經常搶錢,沒有錢的時候還要挨打,你們學校不給我一個滿意的答復,我就告到政府去,沒見過你們這樣的學校,還要保護土匪."你說班主任老師怎麼給家長一個滿意的答復,還得聲明一下,搶錢的學生父母早已離異,各尋幸福歸宿,只有年邁的爺爺奶奶照顧他的生活.
反正我是覺得面對這樣的孩子,即使愛他的老師對他的教育也是蒼白無力的.不知道你們有沒有什麼好辦法呢?

『柒』 教師職業道德的核心內容是什麼

教師職業道德的核心內容是「愛」與「責任」。

新《中小學教師職業道德規范》共六條,體現了教師職業特點對師德的本質要求和時代特徵,「愛」與「責任」是貫穿其中的核心和靈魂。

1、「愛國守法」——教師職業的基本要求。

熱愛祖國是每個公民,也是每個教師的神聖職責和義務。

2、「愛崗敬業」——教師職業的本質要求。

沒有責任就辦不好教育,沒有感情就做不好教育工作。

3、「關愛學生」——師德的靈魂。

親其師,信其道。沒有愛,就沒有教育。教師必須關心愛護全體學生,尊重學生人格,平等公正對待學生。對學生嚴慈相濟,做學生良師益友。保護學生安全,關心學生健康,維護學生權益。

4、「教書育人」——教師的天職。

教師必須遵循教育規律,實施素質教育。循循善誘,誨人不倦,因材施教。培養學生良好品行,激發學生創新精神,促進學生全面發展。不以分數作為評價學生的唯一標准。

5、「為人師表」——教師職業的內在要求。

教師要堅守高尚情操,知榮明恥,嚴於律己,以身作則,在各個方面率先垂範,做學生的榜樣,以自己的人格魅力和學識魅力教育影響學生。要關心集體。

6、「終身學習」——教師專業發展不竭的動力。

終身學習是時代發展的要求,也是教師職業特點所決定的。教師必須樹立終身學習理念,拓寬知識視野。

(7)師德的一般本質擴展閱讀:

《中小學教師職業道德規范》一共六條,不僅是在原有的版本基礎上的深化和升華,而且提出了更高的目標和要求,充分彰顯了以人為本的思想,充分體現「教育以育人為本,以學生為主體」、「辦學以人才為本,以教師為主體」的理念。

當前,在教育事業飛速發展的基礎上,人民群眾不僅要求「有學上、有書讀」,而且進一步要求「上好學、讀好書」。因此,教育質量的提高是學校的當務之急。而提高教育質量,關鍵在於我們教師。沒有高水平的教師隊伍,就沒有高質量的教育。

「十七大」強調要建設人力資源強國,實施素質教育,提高教育質量和水平,教師隊伍師德和業務素質尤其重要。「百年大計,教育為本;教育大計,教師為本;教師大計,師德為先」。所以教師的師德是教師最重要的素質,師德水平也是人民群眾對教育工作滿意不滿意的一個重要標尺,更是教育改革發展的內在需要

『捌』 教師職業道德的核心

教師職業道德的核心是熱愛學生。因為,愛是教育的橋梁;愛是教育的鑰匙;愛是教育成功的種子。

特別要注意以下幾方面:建立人格平等的師生關系;用發展的眼光評價學生;努力發掘學生的閃光點,尤其要尊重學生的創造性;任何情況下不諷刺、挖苦、歧視學生,更不允許體罰或變相體罰學生;保護學生受教育權,人身安全和身心健康不受侵犯。

拓展資料

教師職業道德,又稱「教師道德」或「師德」。是教師在從事教育勞動中所遵循的行為准則和必備的道德品質。

它是社會職業道德的有機組成部分,是教師行業特殊的道德要求。它從道義上規定了教師在教育勞動過程中以什麼樣的思想,感情,態度和作風去待人接物,處理問題,做好工作,為社會盡職盡責。

它是教師行業的特殊道德要求,是調整教師與教師,教師與學生,教師與學校領導,教師與學生家長以及教師與社會其他方面關系的行為准則,是一般社會道德在教師職業中的特殊體現。

中小學教師職業道德規范(2008年修訂)

一、愛國守法。熱愛祖國,熱愛人民,擁護中國共產黨領導,擁護社會主義。全面貫徹國家教育方針,自覺遵守教育法律法規,依法履行教師職責權利。不得有違背黨和國家方針政策的言行。

二、愛崗敬業。忠誠於人民教育事業,志存高遠,勤懇敬業,甘為人梯,樂於奉獻。對工作高度負責,認真備課上課,認真批改作業,認真輔導學生。不得敷衍塞責。

三、關愛學生。關心愛護全體學生,尊重學生人格,平等公正對待學生。對學生嚴慈相濟,做學生良師益友。保護學生安全,關心學生健康,維護學生權益。不諷刺、挖苦、歧視學生,不體罰或變相體罰學生。

四、教書育人。遵循教育規律,實施素質教育。循循善誘,誨人不倦,因材施教。培養學生良好品行,激發學生創新精神,促進學生全面發展。不以分數作為評價學生的唯一標准。

五、為人師表。堅守高尚情操,知榮明恥,嚴於律己,以身作則。衣著得體,語言規范,舉止文明。關心集體,團結協作,尊重同事,尊重家長。作風正派,廉潔奉公。自覺抵制有償家教,不利用職務之便謀取私利。

六、終身學習。崇尚科學精神,樹立終身學習理念,拓寬知識視野,更新知識結構。潛心鑽研業務,勇於探索創新,不斷提高專業素養和教育教學水平。

教師職業道德--網路

『玖』 教師職業道德

鑒於教師勞動的特殊性,教師職業道德相應地呈現出如下特點:
1、教師職業道德標准具有高度的嚴格性.
2、教師職業道德意識具有強烈的自覺性.
3、教師職業道德行為具有獨特的示範性.
4、教師職業道德影響具有潛在的深遠性.
5、教師職業道德內容具有鮮明的時代性.
教師職業道德的作用主要表現在如下幾個方面:
(一)促進教師職業專業化
(二)促進師生生命成長和人格完整
(三)促進社會文明傳承和發展

『拾』 職業道德的本質是什麼

職業道德的概念有廣義和狹義之分。廣義的職業道德是指從業人員在職業活動中應該遵循的行為准則,涵蓋了從業人員與服務對象、職業與職工、職業與職業之間的關系。狹義的職業道德是指在一定職業活動中應遵循的、體現一定職業特徵的、調整一定職業關系的職業行為准則和規范。

不同的職業人員在特定的職業活動中形成了特殊的職業關系,包括了職業主體與職業服務對象之間的關系、職業團體之間的關系、同一職業團體內部人與人之間的關系,以及職業勞動者、職業團體與國家之間的關系。



(10)師德的一般本質擴展閱讀:

特徵:

1、職業性。職業道德的內容與職業實踐活動緊密相連,反映著特定職業活動對從業人員行為的道德要求。每一種職業道德都只能規範本行業從業人員的職業行為,在特定的職業范圍內發揮作用。

2、實踐性。職業行為過程,就是職業實踐過程,只有在實踐過程中,才能體現出職業道德的水準。職業道德的作用是調整職業關系,對從業人員職業活動的具體行為進行規范,解決現實生活中的具體道德沖突。

3、繼承性。在長期實踐過程中形成的,會被作為經驗和傳統繼承下來。即使在不同的社會經濟發展階段,同樣一種職業因服務對象、服務手段、職業利益、職業責任和義務相對穩定,職業行為的道德要求的核心內容將被繼承和發揚,從而形成了被不同社會發展階段普遍認同的職業道德規范。

4、多樣性。不同的行業和不同的職業,有不同的職業道德標准。

熱點內容
教學用琴 發布:2025-05-12 15:51:55 瀏覽:241
嘉美通教育 發布:2025-05-12 12:47:44 瀏覽:677
生物國家集訓隊 發布:2025-05-12 11:14:08 瀏覽:444
師德教師學習永恆 發布:2025-05-12 10:35:37 瀏覽:846
學生調戲老師 發布:2025-05-12 06:02:30 瀏覽:14
抗癌生物 發布:2025-05-12 05:09:05 瀏覽:656
巨鵬生物 發布:2025-05-12 03:15:27 瀏覽:869
絲足老師 發布:2025-05-12 01:30:24 瀏覽:608
當教師好還是公務員好 發布:2025-05-12 00:53:30 瀏覽:853
考研英語真題下載 發布:2025-05-12 00:24:07 瀏覽:4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