講師德有品行心得體會
㈠ 講道德 有品行 做品行合格的明白人 黨員教師體會
1.教師應真誠的接受學習,完善自己的道德品行
人的道德品行是經過教育和學習才能形成的,教師要有良好的品質,首先必須努力、認真地學習「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要時刻牢記著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中,教師所擔負的神聖使命,責任重大,任務艱巨。認真學習《教師法》、《教育法》、《中小學教師職業道德規范》、《未成年保護法》、《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等法律法規,依法從教,時時嚴格要求自己。要學「八榮」、記「八恥」,逐步樹立起正確的世界觀,科學的人生觀,完善的道德觀,現代的教育觀。為樹立起新時期人民教師的良好形象,提供思想保障。
2.經受考驗,不斷純潔自己
隨著我國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不斷發展,社會經濟成分、組織形式、就業形式、利益關系和分配方式日益多樣化。各種思想相互激盪,社會上一些封建的、資本主義的舊道德又沉渣泛起,腐朽沒落的生活方式、拜金主義、享樂主義、極端主義和淫穢的文化,時刻考驗著清苦的教師,對教師的理想、信念和價值觀產生強烈的沖擊。
一些意志薄弱者就是因為經受不住誘惑而自甘墮落,「不思進取、貪圖享受、驕奢淫穢」的思想也日漸滋長起來。因此,在這樣復雜的現實面前,教師要提高自己的道德品行,就必須增強批判思維的能力,分清正邪,明辨是非,自覺抵制封建的資產階級道德意識的侵蝕,不斷凈化自己的靈魂。
要牢固的樹立起社會主義的榮辱觀,以熱愛祖國為榮、以服務人民為榮、以辛勤勞動為榮;要牢固地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教育觀,完善自己的情操,追求積極向上的生活情趣,不斷地純潔自己,把握好道德觀,經受住各種各樣的考驗。堅守高尚的情操,發揚無私奉獻精神,自覺抵制社會不良風氣的影響,廉潔從教。
3.深刻反省,勇於自我批評
反省是一面瑩澈的鏡子,它可以照見心靈上的污點。教師要嚴格要求自己,就必須對自己展開批評和自我批評,無情地解剖自己。效仿古之聖人「日三省吾身」,對自己的言行進行深刻的反思,進行自我分析,自我認識。對自己的錯誤行為進行反思,進行自我教育,自我改造。在道德修養中,不斷接受真善美的思想,剔除假丑惡的東西,不斷的自我凈化。使自己的道德素質得到不斷的升華,真正使自己在思想道德上達到為人師表的標准。
4.用模範的事跡激勵自己
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是我們時代人格的化身。在他們身上體現出崇高的道德價值,給人們以鼓舞、以教育。人民公僕焦裕祿、孔繁森、鄭培民、牛玉儒把人民的利益時刻牢記在心中,把「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高尚情操切實有效地落實到自己的思想和行動中去,無私奉獻,鞠躬盡瘁,死而後已;風口浪尖撲激流的抗洪英雄那種團結奮戰、無私無畏、舍己為人的精神;抗擊「非典」中,白衣天使的那種在生與死的考驗下,不怕犧牲的可歌可泣,催人淚下的精神風貌,奏出了時代的主旋律。他們那種無私奉獻,一心為民的崇高人格是激勵我們永遠上進的精神支柱。我們應該從他們身上汲取營養,充實自己,鞭策自己不斷進步。
5.轉變教育觀念,積極投身到教育實踐中去,刻苦磨練自己
在現代教育中,中小學生既是教學的主體,又是發展的人,作為發展的人,也就意味著學生還是一個不成熟的人,是一個正在成長的人。在教學實踐中,人們往往忽視學生正在成長的特點,要求學生十全十美,對學生求全責備。把學生作為發展的人就要理解學生身上存在的不足,就要允許學生犯錯誤,並且去幫助學生解決問題,改正錯誤,促進學生的進步和發展。
因此,教師在教學中應轉變觀念,徹底擯棄「唯師獨尊」的道德觀念,創造民主平等的條件和氣氛,建立民主、平等的新型師生關系。採用民主的教育方法,把教學過程建立在師生合作的基礎上,以學生為主體,培養學生的自主精神,使學生得到和諧的全面發展。
由於遺傳和後天環境不同,學生的個體差別總是客觀存在的。因此,教師要以平等的精神對待學生,決不能因為差別的存在而厚此薄彼,對調皮、成績差的學生歧視、放任自流,教學方法粗暴,嘲笑、挖苦、體罰或變相體罰學生。壓抑了學生的個性的發展,損害了人民教師的現象。
教師在自己的道德修養中要熱愛學生,這是達到民主和諧的基礎。沒有愛就沒有教育,處處關心學生,鼓勵學生,對學生充滿信心,循循善誘,不指責、不呵斥、不急噪。要有信心和耐心,要加強師生之間的情感溝通,彼此之間以誠相見,互相推心置腹。教學中創設活潑愉快的課堂氣氛,促進學生全面、主動、健康的發展。教師也從中完善了自身的道德修養。
無德很難為師,教師這個崇高而神聖的職業對我們的品行風范提出了最為嚴格的要求。因此,教師要不斷的學習,加強自身修養,更新教學觀念,走進新課程,與時俱進,開拓創新,給學生以關愛。在平時行為中時刻注意自己,反省自己,使自己成為學生心目中的好老師。
樹師表、正師風、鑄師魂、揚師德,愛崗敬業,依法從教,做一名新時期品德高尚的老師。真正做到讓社會滿意、讓家長放心、讓學生成才。以高尚的道德品行去從事教育活動,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教好書。在教壇中恪盡職守,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身體力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弘揚時代主旋律。
㈡ 聽了專家關於師德師風講座後的心得體會
高尚的師德本身就是一本好的教科書,對學生的教育力量是巨大而深遠的。
首先,老師要為人師表,既要注重言教,又要注重身教,特別要注重身教。教師工作的"示範性"和學生所特有的"向師性",使教師在學生心目中佔有非常重要和崇高的位置。教師的思想感情,處事哲理、人生觀點、道德境界、品德修養甚至言談舉止、音容笑貌都會給學生留下極其深刻的印象,對學生有著熏陶誘導和潛移默化的影響。這就要求教師做到身教重於言教。孔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學生總是把教師看作學習、模仿的對象。教師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往往被學生看在眼裡,記在心裡,模仿在行動上。教師的人格影響,不僅對學生在校起作用,甚至以後在社會上還會長時間起作用。所以,教師需要處處為人師表,從小事做起,從自我做起,率先垂範,作出表率。教師要把學生造就成一種什麼人,自己應當是這種人。
其次,凡要求老師要求學生做到的,自己首先應該做到,凡是要求學生不做的自己堅決不做。「勿以惡不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教育無小事,事事見真理,因此,教師一定要時刻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以高尚的人格去感染人,以整潔的儀表去影響人,以和藹的態度去對待人,以豐富的學識去引導人,以博大的胸懷去愛護人。
熱愛學生,就必須對每一個學生一視同仁,不能偏愛一部分學生,而冷淡或歧視另一部分學生。每一位學生都渴望得到老師的愛,這就要求我們做思想工作時應真誠相待,熱情鼓勵,耐心幫助,用師愛的溫情來融化他們"心中的堅冰",讓他們在愉快的情感體驗中接受教育。
我們教師只有對自己嚴格要求,不斷學習,加強修養,讓自己成為一個具有高尚師德的人,才能適應素質教育的呼喚,更好地培養「四有」新人,不辜負黨和人民賦予的歷史重任。
我覺得新時代的師德師風應該是與傳統的標准揉在一起的。我們對班主任的選擇標準是:平易近人、嚴中帶慈、公平待人、勤奮好學。嚴厲並不是苛刻,老師也是有七情六慾的,但不能把學生當作發泄的對象,這不是教育學生。我覺得傳統中的師德師風與新時期的師德師風都應該是一樣的,但現在存在的區別在於:師生關系的變化。以前的學生對教師要絕對服從,但現在則要求教師對學生也應尊重,這是個進步。因此,新時代的教師在關愛和嚴格要求學生上要提出新的標准。
通過師德師風的學習,我認為素質教育,事實上,首先應該提高自身素質的是教師、家長、各級領導、公務員和明星們。教師的素質不高,肯定難以教出高素質的學生。家長是子女的第一老師,孩子們在家的時間顯然多於在校,如果家長文化素質低下,言行不文明不規矩,孩子們怎會有高質量的成長?各級領導及公務員則無疑代表著政府的形象,如果這些形象代表的文化和能力不及格,品行不端,做事不正,你叫孩子們長大後怎麼去盡心地為國為民素質教育提了多年,也實施了好幾年,但效果並不理想,我們很有必要先認清究竟什麼才是素質,咱們需要具備些什麼素質。強調素質不等於忽視品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