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教師老師 » 教師

教師

發布時間: 2021-11-25 07:11:43

教師分為那幾個等級

目前,中小學教師的職稱有未定、二、一、高級職稱;

在大學有助教、講師、副教授、教授等職稱;

中學里有:正教授級高級教師、高級教師(相當於副教授)、中學一級、中學二級;

小學里有:小中高(相當於中學高級)、小學高級(相當於中學一級)、小學一級(相當於中學二級)

小學:小教二級 小教一級 小教高級 小教超高。

什麼是教師

具體概念:

教師是在規定的時間節點內,根據學校設施條件和個人職稱專內業,安排學生入座、容發放學習資料、備課授課批改作業、引導輔導幫助學生學習,組織考試、傳授科學文化基本知識,提高學生的觀察學習、動手溝通、操作等綜合實踐能力,培養學生特長,促進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人。

歷史由來:

明清以來,一般稱教師為「先生」。直至19世紀末20世紀初,辛亥革命元老、中國現代教育奠基人何子淵、丘逢甲等人將西學(美式教育)引入中國,創辦新式學校後,便開始在「學生操行規范」裡面明確將「教師」稱謂定義為「老師」。

職業特性:

教師角色是通過教育實踐活動實現的。在教育實踐活動中,教師通過與其他角色——主要與學生——互動,建立起一定的關系,發揮著自己的角色功能。這里就有教師在教育活動中的角色地位問題。

(2)教師擴展閱讀

基本要求:

1、愛國守法,它是「教師職業的基本要求」。

2、愛崗敬業,它是「教師職業的本質要求」。

3、關愛學生,它是「師德的靈魂」。

4、教書育人,它是「教師的天職」。

5、為人師表,它是教師職業的內在要求。

6、終身學習,它是教師專業發展的動力。

③ 教師的工作職責是什麼

教師在培養人才過程中的實際作用。可歸納為:

(1)傳播和傳遞人類科學文化知識,使之延續與發展;

(2)依據教育規律和青少年身心發展的規律、特點,通過傳授科學文化知識和技能,發展學生的智力與體力,培養學生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質;

(3)宣傳社會思想,發展與創造新的科學文化知識,促進社會全面進步;

(4)廣泛為社會服務。

(3)教師擴展閱讀:

《教師法》第八條對教師義務作了規定,共有六個方面:

(一) 遵守憲法、法律和職業道德,為人師表;

(二) 貫徹國家的教育方針,遵守規章制度,執行學校的教學計劃,履行教師聘約,完成教育教學工作任務;

(三) 對學生進行憲法所確定的基本原則的教育和愛國主義、民族團結的教育,法制教育以及思想品德、文化、科學技術教育,組織、帶領學生開展有益的社會活動;

(四) 關心、愛護全體學生,尊重學生人格,促進學生在品德、智力、體質等方面全面發展;

(五)制止有害於學生的行為或其他侵犯學生合法權益的行為,批評和抵制有害於學生健康成長的現象;

(六) 不斷提高思想政治覺悟和教育教學業務水平。

④ 教師的含義是什麼

教師的含義:1.擔任教學工作的人員 2.傳授戲曲技藝或武術的人。
教師這個職業是人類社會最古老的職業之一。他受社會的委託對受教育者進行專門的教育。在社會發展中,教師是人類文化科學知識的繼承者和傳播者。對學生來說,又是學生智力的開發者和個性的塑造者。因此人們把「人類靈魂的工程師」的崇高稱號給予人民教師。在教育過程中,教師是起主導作用的,他是學生們身心發展過程的教育者、領導者、組織者。教師工作質量的好壞關繫到我國年輕一代身心發展的水平和民族素質提高的程度,從而影響到國家的興衰。
教師的權利和義務:

一、權利
《教師法》第七條對教師的基本權利作了明確的規定,共有六個方面:
(一) 進行教育教學活動,開展教育教學改革和實驗;
(二) 從事學術交流,參加專業的學術團體,在學術活動中充分發表意見;
(三) 指導學生的學習和發展,評定學生的學業成績;
(四) 按時獲取工資報酬,享受國家規定的福利待遇以及寒暑假期的帶薪休假;
(五) 對學校教育教學、管理工作和教育行政部門的工作提出意見和建議,通過教職工代表大會或者其他形式,參與學校的民主管理;
(六) 參加進修或者其他方式的培訓。

二、義務
《教師法》第八條對教師義務作了規定,共有六個方面:
(一) 遵守憲法、法律和職業道德,為人師表;
(二) 貫徹國家的教育方針,遵守規章制度,執行學校的教學計劃,履行教師聘約,完成教育教學工作任務;
(三) 對學生進行憲法所確定的基本原則的教育和愛國主義、民族團結的教育,法制教育以及思想品德、文化、科學技術教育,組織、帶領學生開展有益的社會活動;
(四) 關心、愛護全體學生,尊重學生人格,促進學生在品德、智力、體質等方面全面發展;
(五)制止有害於學生的行為或其他侵犯學生合法權益的行為,批評和抵制有害於學生健康成長的現象;
(六) 不斷提高思想政治覺悟和教育教學業務水平。

⑤ 教師分那幾個等級

目前,中小學教師的職稱有未定、二、一、高級職稱;

在大學有助教、講師、副教授、教授等職稱;

中學里有:正教授級高級教師、高級教師(相當於副教授)、中學一級、中學二級;

小學里有:小中高(相當於中學高級)、小學高級(相當於中學一級)、小學一級(相當於中學二級)

小學:小教二級 小教一級 小教高級 小教超高。

⑥ 教書匠和教師有什麼區別

教書匠和教師沒有區別。

「匠」,表示此人兢兢業業、認真細心、作業能手、技術過硬。這個時代需要的是這樣踏踏實實的人,需要的「工匠精神」。

教師也需要「工匠精神」,成為教書講課的「熟手」、「能手」、「教書匠」。但教育不像其他行業,畢竟學生不是作品,學生是一個人。人就有自己思想、靈魂。教師光是兢兢業業、認真細心、知識才高八斗、講課技術過硬就行的。教師不能只教書講課。

教師要成為大先生:

教師做的是傳播知識、傳播思想、傳播真理的工作,是塑造靈魂、塑造生命、塑造人的工作。教師不能只做傳授書本知識的教書匠,而要成為塑造學生品格、品行、品味的「大先生」。

從教師與學生的關繫上要有轉變,要從傳統的傳授知識、灌輸知識,轉變為學生學習的引導者、學生發展的促進者。

從教育與研究的關繫上要學會結合,教師要從傳統的「教書匠」轉變為教學的研究者、反思的實踐者。

⑦ 教師和教職工有什麼區別

權衡利弊,那才能有可比性。

一、做老師好處

  1. 教師有寒暑假,一年365天真正工作的天數只有2月中旬到6月底和9月初到明年2月中旬,其間還不包括周末天數;

  2. 2.普教系統(指小學和初中的義務教育系統)的教師退休時是拿全工資的,比同工齡的其他職業要多很多;

  3. 3.評職稱時,只有教師是「以評代考」,別的職業都是「以考代評」,所以初、中級職稱基本是「奉送」(開一堂公開課而已),只要滿一定的教齡或做班主任的班齡到一定年限,即可評到職稱,一般的人都是先弄到中學一級教師,是否評高級職稱要看和領導的關系,學校有推薦的話,高評委是會考慮的。記住一點,教師評職稱絕對和教書能力無關,和你的人際關系、是否是黨員和先進、學校領導的賞識有絕對的正相關!其間的攻略很多,秘技也不少,我這里不想展開
    ,否則會暈倒一大片人!然後是校長在開大會時很開心的宣布,「我校一級教師XX人,高級教師XX人,師資力量雄厚,招生工作開展順利等等」,是不是覺得很可笑?我也覺得可笑,學生更是覺得可笑;

  4. 4.彈性坐班制,任課教師在沒課時,可以自由支配時間,一般是回家或外面兼課,以一周12節課為滿課時算的話,一周至少能多休息一天,如果課排得再集中一點,一周做3休4是很正常的事。本來實行彈性坐班制,是為了能讓教師有更多的時間去充電,去知識更新、去教學研究的,但事實上呢?我不想多說了,傻瓜才會去做那些事呢!

  5. 5.假期旅遊多多,能全校教職工一起去旅遊的日子還真不少。僅是期中考試時,就有2-3天旅遊。寒暑假時間就很長,可以去的地方就多了。至於費用嘛,幹部和班主任是不出錢的(公費),有的學校是只有幹部和班主任才有旅遊,任課教師和職工是要貼錢搭車的,這種旅遊現在統一稱作「考查」!
    6.關系網多多,做代銷和銷售便利。一個教師,只要他想搞關系,那麼肯定是有很多關系的,學生的家長是天然的關系網,遍布於各行各業,想路路通,根本不困難,關鍵是你想不想這么搞!現在想這么搞的教師不在少數!另外,做安利推銷的教師越來越多,主要是賣給學生,我們學校就有好幾位在這么做,大明大放的做,一點都不避人,我有時只好閉上眼睛。
    7.工作穩定,行業風險小。工資是財政撥款,獎金是看學校招生和三產。萬一學校招不到生了面臨的最多也是合並,在合同期內絕沒有吃不上飯的事,根本不需要你操心。你要操心的是怎麼樣搞好關系,把這份合同延續下去!
    8.基本沒有工作失誤。在課堂上說錯一句話,犯點小錯誤,除了學生沒人會知道的,有時學生也不一定知道,就算被人知道了又怎麼樣呢?這又沒有什麼後果,不會扣錢的。但別的職業就不同了,工人在生產時,醫生在動手術時,犯點錯誤的話,後果我不說大家都知道。
    9.單位小、人數少,往上爬的機會多多。一般來講,絕大多數的學校都是小單位,人數以百來計的。麻雀雖小,但五臟俱全。各個官位都是需要存在的,校級的為校長、書記、局裡任命的副校長、工會主席。中層的為教務主任(與教學工作有關的一切事務)、政教主任(學生思想工作和班主任管理)、總務主任(學校後勤工作)、學生處主任(招生和學生實習推薦)、學生團委書記兼教工團支部書記、校長辦公室主任、校培訓中心主任。。。。等等。另外還有教研組長,有的學校還設立年級組長等。區區一、二百人的學校有著那麼多的幹部崗位等著我們教師去坐,你有什麼理由不努力呢?(除了你的良心)
    我總結了以上的9大優點,事實上還有很多,就不一一列舉了,但有個前提,要想得到這些好處,那你得到沿海發達地區的公辦學校,民辦的和中西部地區並不一定有那麼多好處,這也很好解釋了西部地區的教育落後、代課教師日子難過的原因。
    教育資源問題不是緊缺而是分配不均勻,這和世界糧食問題是一個道理,非洲在餓死人,美國每年要為吃不掉的糧食保管耗費數十億美元。東部的學校為了招生想盡辦法,西部的大片學生在綴學;東部的教師為了一個待遇明爭暗鬥,西部的教師卻在緊缺;但從統計和總量上來說,我國的教師還不夠,我想這個數據上還要加一句話,是「我國貧困地區的教師還不夠,經濟發達地區的教師是太多」!說到這里還要說支教,我可以告訴大家,公派支教是要有關系才能去的,這種去一年兩年回來就能拿好處的事,是不會給沒有關系的人准備的,是給那些回來就要提拔當官的人做鋪墊的,和個人志願去支教是完全不同的內心世界。在我們東部公辦學校里,誰有資格去支教絕不是你本人提出就OK了,全部是內定的。想想吧,是誰把我們的教育放到了如今的風口浪尖上去的?是學生?是教師?還是。。。?
    二、不做教師的理由
    學校評價老師最重要的標准就是考核分,考核分中最重要的是教學效果分,每年的六月底期末考一完,改好試卷,算出及格率、優秀率、平均分,然後找一個或幾個學校當參照物,橫向比、縱向比,算出你的教學效果分,然後從高到低排列,把人分為三五九等。可別小看它,這個分數可是很重要的啊!加工資、評職稱、進城考核可全靠它了。
    當然,現在是新時期,光有成績是不夠的,還要會做秀。城頭這大王旗變來變去,一會兒「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學習」,一會兒「先學後教」,搞的底下的嘍羅雲里霧里,感覺不象在做事,倒象在做戲,最可悲的是竟然沒有一個人知道觀眾是誰。
    如今的老師不好當阿!總結的是當今五類最難熬的中學教師:
    第一類:沒錢的教師最難熬。如果你有錢,領導對你格外關注,同事對你熱情有加,哪怕你工作不怎麼樣,聘課、職稱你不用愁。
    第二類:沒關系的教師最難熬。這不用細說,大家心知肚明。
    第三類:以上兩點不具備,你至少會活動,那你也有美好前程,否則夠你熬的。
    第四類:以上三點都不具備,沒關系,你可以團結幾個同事,也可以聘課無憂。
    第五類:以上四點都不具備,哪怕你才高八斗,學富五車,成績驕人,你也前途暗淡,須小心謹慎,否則面臨落聘、下崗,甚至更糟。
    教師,傳道授業解惑,在人們的心目中一直是身份優越的精神貴族和社會精英,享有「紅燭」、「園丁」、「人類靈魂工程師」的美譽。但是,在市場化、功利化、官僚化越演越盛的今天,人們對教育的質量要求越來越高,對教師的要求也越來越高,既要是學科專家,又要是心理醫生,還要行為世范;另一方面,對教師行為准則的明文規范卻越來越「低級」:不準譏諷學生、體罰或變相體罰學生,甚至不準「猥褻學生」……
    有一位老師這樣感嘆:我要好好做一個老師,我真的不再想當「孫子」! 他所說的「孫子」,是高高在上掌握老師命運的校領導的「孫子」、是上帝般的學生們的「孫子」、是部分蠻不講理的學生家長的「孫子」。這不是「輩分」上的稱呼,而是實實在在的感覺。
    如果領導看你不順心,再加上你帶的班成績不怎麼突出,對你的結論那就是不稱職不合格,別想評什麼職稱了,不讓你下崗已經開恩了!
    對那些學生,更是誠惶誠恐,生怕他們到處告狀,告家長、告校長,傳統意識中老師的威信已盪然無存。講課生怕沒講對,生怕學生聽不懂;紀律差,管或不管都不是;作業多了學生不滿意,少了家長又不滿意;成績下降了也都是老師的責任。如果自己的孩子在學校里受了委屈,家長說不定一紙訴狀就讓你「就地免職」!媒體報道說一個溫州的家長把一位到訪的老師殺掉了,一所貴族學校的學生家長糾合一班人把一位「打」了調皮學生的老師打成跪地求饒……
    教師也是人,也有七情六慾,也要過日子。雖然收入相對較高、較穩定,但社會的輿論、學校的制度、同事的競爭、家長的要求、學生的相處等,讓不少教師困惑著迷茫著倦怠著。工作的疲憊、生活的紛擾、精神的負擔、心理的枯竭,好兒女、好父母、好夫妻、好師長,哪個角色也不能少!如此巨大的壓力,心理素質差、意志薄弱的老師難免患有心理疾病,這樣對社會、對學校、對家長、對學生不是更不利嗎?
    在教師群體中,雖然有極少數人師德淪喪,使整個教師隊伍蒙羞。但是,毫無疑問,用這樣的結論去「規定」所有的教師,顯然是有失偏頗的。教師不僅僅有教書的職責,同時還承擔著育人的職責。托爾斯泰曾說過:「如果教師只有對事業的愛,那麼,他是一個好教師;如果把對教育的愛和對學生的愛融為一體,他就是個完美的教師。」
    做老師難,做一個好老師更難!成為好老師的前提條件就是老師和學生、家長之間要有充分的信任和了解。給教師一個廣闊的空間,既有利於教師自身的生存質量,也有利於教育教學工作,更有利於學生的成長。讓老師做一個堂堂正正的「教師」,挺起腰板,威嚴地做個好老師。
    以上做中學教師的利和弊提供給您權衡,希望能對您有幫助吧!


⑧ 教師是什麼

莎士比亞曾言:「世界是一個大舞台,每個人都在扮演角色。」教師的角色是由教師承擔的社會職責、所處的社會環境決定的。它體現了社會對教師角色的素質要求和教師對自己承擔職責的認識。其實質是對「教師是什麼樣的人」的概括。不同的社會、不同的時代對教師的角色有不同的要求。隨著網路技術的發展,網際網路越來越廣泛地滲透到教育領域,引起教育教學方式、學習方式的深刻變革。在這種形勢下,教師原有的角色已經不適應時代的發展了,它需要不斷地解構、整合為新的角色。 ◆學生學習的「領頭雁」 在學生學習過程中,傳統的教育者是「牧羊人」的形象。課堂上一群學生痴痴凝望著教師或書本,筆下沙沙作響,彷彿是一群啃草的羊兒。而教師恰似一個「牧羊人」,他揮動著羊鞭,起承轉合,樂此不疲。結果是「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盡其材,鳴之而不能通其意」(韓愈語)。而在網路環境下,學生或是自主探究、或是小組協作,教師再也不能「灌輸」、「填鴨」了。「牧羊人」的形象應該被重塑為「領頭雁」。「群雁高飛頭雁領」,知識的源泉在哪裡,教師要引導「群雁」踏出一條尋覓之路。在這個過程中,教師是引路者,也是尋路人。他永遠在尋找最新的未知領域,在引導學生去探索、去開拓,並且永遠充滿激情與活力。 ◆學生生活的「設計師」 日本的石川達三在《關於教育》中說「對孩子的教育其目的不僅僅是培養成一個好孩子,而是二十年後,當他成為社會的一員時,能夠堅強的真正的活下去,這才是教育的著眼點。」 國際21世紀教育委員會也把「學會生活」作為教育的四大支柱之一。從這個意義上講,在任何時候教育都不能偏離生活的軌道。在網路時代,學生學習環境虛擬化,教師更應關注學生的未來生活,做學生未來生活的「設計師」。具體而言,教師要對學生進行終身學生教育,讓他們明白學習已經成為生活的一部分;要對學生進行生活教育,讓他們明白生活是現實的,生活就是煩惱、快樂、寬容、拼搏;還要對學生進行未來教育,讓他們感悟「今天,你如果不生活在未來,那麼,未來你將生活在過去」 (澳大利亞未來學家彼德·伊利亞德語)的深刻內涵。進而吸引學生去熱愛生活、適應生活、創造生活。 ◆人際關系的「藝術家」 基於網路環境的現代教學打破了時空的界限,拓寬了人與人之間的交往渠道,教師與學生的交往、溝通也變得更加多樣化、平等化。教師應該充分利用自己高尚的道德品質,淵博的專業知識,高超的教育藝術,優良的人格魅力,努力成為人際關系的「藝術家」。具體而言,教師要打破「警察」的形象,要做「平等中的首席」,將自己的權威內化於教學情景。另外現代學校教育打破了校園的圍牆,學校、家庭、社會連成一體,這也要求教師不能像以前那樣「躲進小樓成一統」,而應和各種各樣的人交往,成為一名新型的、開放的人際關系的「藝術家」。 ◆教學過程的「製片人」 有道是「社會大舞台,舞台小社會」,教學活動何嘗不是如此?傳統教學中,教師既是「導演」,又是「演員」,佔用了課堂大半時間,結果是「導」而不「明」,「演」而不「精」,事倍功半,苦不堪言;與此相應,學生充當配角,甚至觀眾,竟也心甘情願。網路環境下的教學主張尊重學生的個別差異,充分發揮學生的潛能,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這就要求教師縱覽一切,根據學科特點與學生特徵確定並實施不同的培養目標、培養方法以及評價標准,當好「製片人」,讓學生充分發揮、充分表演。有位教育家曾說:「什麼樣的教師在21世紀面臨下崗?如果教師在課堂上找不到下崗的感覺,自我表現慾望太強,這樣的教師就該下崗了;如果課堂上學生全動起來,教師似乎沒事干,這樣的教師不會下崗。」其意也是如此。 ◆教學資源的「挖泉人」 不知什麼時候起,「教師要給學生一碗水,自己要有一桶水」就成了教師角色的隱喻。這一隱喻強調的是教師知識和能力的必要儲備,對教師的職業能力提出了很高的要求。那麼在海量信息的網路環境下,教師是不是只要有一桶水就足夠了?顯然不夠。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不是一個「倒水人」,其作用應該是幫助學生尋找適合的學習資源,並且加以辨別篩選,讓學生自己積極、健康、和諧地發展。與此同時,在「知識爆炸」的信息社會,教師自身也要扮演「挖泉人」的角色,不斷挖掘「活水源」,以促進自己的專業成長和價值實現。 ◆學生心理的「保健師」 上個世紀70年代,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編寫的《學會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一書,從關注學生心理的角度對未來教師的角色做了這樣的描述:現在教師的職責已經越來越少地傳遞知識,而越來越多地激勵思考;教師必須集中更多的時間和精力從事那些有效果的和有創造性的活動,互相了解、影響、激勵、鼓舞。青少年學生處於心理發展的關鍵時期,再加上網路環境的影響,他們很可能會遭遇各種心理挫折,出現各種心理障礙,教師要及時幫助學生、了解學生,關注學生的心理健康,促進學生良好人格特徵的形成。這就要求教師成為學生健康心理、健康品格的促進者,承擔起學生心理「保健師」的職責。� ◆學科教學的「研究員」 蘇霍姆林斯基說:「如果你想讓教師的勞動能夠給教師帶來樂趣,使天天上課不至於變成一種單調乏味的義務,那你就應當引導每一位教師走上從事研究的這條幸福的道路上來。」而在傳統觀念上,教學研究是很神聖的事,是專家學者的事。教師只使用現成的研究成果而無須參與研究。在網路環境下,教學方式、學習方式發生著急劇的變化,教師要想真正適應素質教育的要求,承擔起全面培養和提高人才素質、尤其是培養人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重任,就必須兼任學科教學的「研究員」,從教育教學的實踐出發,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在科學理論的指導下對問題進行實驗研究,並善於把研究中獲得的感性認識總結上升為理性認識,形成規律,進一步指導教育教學實踐活動,以獲取最佳的教學效益。 ◆課程整合的「觸媒者」 在網路環境下,與信息技術整合是學科教學取得新發展的一條很好的途徑,也是當代教學的發展趨勢。教師在教學時根據授課內容與教學方法的需要,應用計算機多媒體網路的特徵,將信息技術作為教學工具,把信息技術應用於課堂教學中,這樣可以沖破傳統的教學模式的缺陷和不足,革除傳統課程教學中的弊端,提高教與學的效率,改善教與學的效果,推進素質教育。而在這個過程中,教師角色僅僅稱呼為輔導者或是學習的援助者是不充分的,應該稱之為聯結已知世界與未知世界、幫助學生展開探究的「觸媒者」。教師的這一合理定位是新環境下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的關鍵。 總之,人類靈魂的工程師、燃燒自己、照亮別人的蠟燭、吐盡青絲的春蠶、辛勤工作的園丁、任勞任怨、默默無聞的孺子牛,這些曾經使我們教師津津樂道、心滿意足的稱謂,在網路環境下已經不足以滿足社會的需要。我們對教師角色進行重新塑造,這不只是簡單地預測未來教師作用的一種手段,更是積極地促使我們所需要的那種變革得以發生的一種手段。顧明遠教授指出,社會職業有一條鐵的規律,即只有專業化才有社會地位,才能受到社會的尊重。有鑒於此,從事教育的一線教師必須根據環境適時自覺地進行「角色」的嬗變,不斷提高自己的專業化程度,只有如此才能適應時代的要求!

⑨ 什麼是教師

教師,這個職業是人類社會最古老的職業之一。他受社會的委託對受教育者進行專門的教育。在社會發展中,教師是人類文化科學知識的繼承者和傳播者。對學生來說,又是學生智力的開發者和個性的塑造者。因此人們把「人類靈魂的工程師」的崇高稱號給予人民教師。在教育過程中,教師是起主導作用的,他是學生們身心發展過程的教育者、領導者、組織者。教師工作質量的好壞關繫到我國年輕一代身心發展的水平和民族素質提高的程度,從而影響到國家的興衰。

教師的稱謂很多,其中尊稱有以下兩種:

(1)老師

原是宋元時代對地方小學教師的稱謂。後專指學生對教師的尊稱。

明清以來,一般稱教師為「先生」。直至19世紀末20世紀初,辛亥革命元老、中國現代教育奠基人何子淵、丘逢甲等人將西學(美式教育)引入中國,創辦新式學校後,便開始在「學生操行規范」裡面明確將「教師」稱謂定義為「老師」。但絕大部分學生約定俗成將「先生」改稱為「老師」,則是從國民政府時代開始,並一直沿用至今。

(2)先生

1.老師。2.對知識分子和有一定身份的成年男子的尊稱。3.稱別人的丈夫或對人稱自己的丈夫(特定用途:前面都帶人稱代詞或定語;比如你先生、我先生)。4.舊時稱說書、相面、算卦、看風水等為業的人。如:風水先生。5.後來意義有所外延,但凡德高望重的人,都可以被尊稱為「先生」,有表示尊敬的意思,不一定完全指男士。如宋慶齡、楊絳、冰心、丁玲等均可稱為先生。6.對所有男性都可以稱為先生,如:王先生、李先生。8.老婆對老公的稱呼,如:你是找我家先生嗎?他不在家。

其他稱謂

教書匠——最通俗、范圍最廣的稱呼;

先生——最歷史悠久的尊稱;

教員——港台等地區最流行的稱呼;

園丁——最質朴無華的褒稱;

蠟燭——最溫馨動人的稱謂;

慈母——最真情感人的愛稱;

春蠶——最純摯的稱謂;

教練——是指導、訓練和督導他人,試圖完成某種使命或任務的人;

人類靈魂工程師——最富哲理的稱謂;

熱點內容
安溪是哪個市 發布:2025-05-11 19:17:34 瀏覽:708
京芳教育 發布:2025-05-11 14:06:12 瀏覽:943
雲南白葯膏多少錢 發布:2025-05-11 12:53:15 瀏覽:566
師德師風演講稿標題 發布:2025-05-11 11:22:34 瀏覽:520
小小的船優秀教學設計 發布:2025-05-11 11:06:30 瀏覽:240
老師的眼作文 發布:2025-05-11 10:38:52 瀏覽:803
擴大英語 發布:2025-05-11 09:48:26 瀏覽:473
在線教育美國 發布:2025-05-11 08:07:13 瀏覽:899
教育培訓廣告設計 發布:2025-05-11 08:07:13 瀏覽:894
小學語文教育教學論文 發布:2025-05-11 06:32:22 瀏覽: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