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訪班主任
A. 助學金貧困生回訪記錄
先模擬出學生的困難情況 然後有必要的話可以誇浮的寫出學校是怎樣發現 給予怎樣的幫助,再然後就寫出貧困家長的如何感謝,最後再以班主任的心情感慨。就OK啦
作為殘疾孩子的老師,先要說聲謝謝你!你辛苦了!可看了你提出的問題,你並沒有用心去教育他們,我也是老師,我很有體會的,班上有四十個孩子,我都能了解他們的心理和學習情況,不用說電話回訪了。用心和家長溝通是最好的辦法,把孩子們當自己的孩子看就可以了 ,你就知道該怎麼去做了。我相信你會當一名優秀的老師哦!
C. 一對一教育機構班主任回訪學員電話怎麼打
最開始的自我介紹啊之類的就不說了。這種電話回訪主要的目的就是和家長溝通學員在你們學校的學習情況,同時你還可以和家長溝通孩子在家的學習情況、孩子的學習習慣如何啊等等之類的。當然就某些問題你還可以適當的給家長提些建議。
D. 什麼是回訪老師
就是對你的家庭狀況以及在校表現狀態,直接和你的法定監護人,一般就是父母做直接溝通的老師,即可能是家訪,也可能是電話回訪。一般來講,這都是班主任去做的。
E. 班主任對孩子說以後在我面前閉嘴不許說話,班裡所有的活動也不許參加,老師有錯
孩子是小學還是中學?如果是小學,直接找校長,說孩子回家如此如此對我說,希望校長對該老師進行溝通教育,如果孩子沒有了與同學之間的活動,互動,會對身心健康造成不可估計的損失,為孩子以後的社會生活,人際交往造成影響,校長會害怕,他會管,他不會讓自己手下的老師在精神層面上傷害孩子的。如果是中學,去找書記,中學校長管學校教務,書記管品德,政治。你對書記說某老師對孩子這樣說,孩子正在長身體,中學階段是學習量加大的時候,孩子的身體思想成長的階段,如果阻止孩子與同學之間的互動,溝通,對孩子的身心健康造成不必要的損失,對學習,對人際關系的處理上造成障礙。沒有主見,增加孩子的害怕心理。這時書記會叫該老師去他辦公室,對他進行教育,警告⚠️,會對他觀察,之後會回訪你,問你該老師對孩子的態度改變沒?中學老師怕書記,怕校長沒那麼厲害,老師的品德作為書記掌握,書記對教育局說該校某老師怎樣怎樣了,教育局核實後會讓他停職,或者辭退。連校長也要被書記監督的。
F. 回訪班主任的過程及心得
不大好吧????
G. 大一新生回訪是幹嘛的
就是第二次訪問,具體是干什麼的,很難說。
根據一些同學的提問,我歸納了一下。新生入學報到時主要要准備如下東西、要注意如下事項:
1.相關證件。包括:身份證、錄取通知書(入學通知書)、戶口遷移證、黨團組織關系證明(介紹信)、一寸登記照若干張(可以多帶幾張,以備它用),等等。這些很重要,一定不要忘記。另外,把父母、爺爺奶奶即各個近親的姓名、出生年月、工作單位、職業和職務搞清楚,填下來,到學校要填各種表格,有的表格需要這些信息。
2.錢和卡。上學要交學費和住宿費(分別為每年4500-500元與1000元左右),合計要6000左右(個別專業可能要高些,如藝術類專業)。因為新生出門較少,沒有什麼旅途安全經驗,建議少帶現金(但千把塊錢還是要帶的,以備一些不時之需)。可以在家中先辦一張信用卡或儲值卡用於交學雜費等。有的學校會給你寄一張卡,讓學生把錢存在其中,你可以用這張卡,也可以不用。如果家庭條件還可以,辦一張信用卡,把它關聯到父母親的儲值卡(如工資卡),每月刷卡後直接從父母親的卡中扣款,這樣的好處是方便、安全。但如果你不想讓父母親知道你的消費情況,可以自己在老家辦一張儲值卡(讓父母親往裡沖錢),然後辦一張信用卡與之關聯。也可以到學校再辦儲值卡與信用卡,但這樣你父母親異地往你的儲值卡打錢時要付手續費。
3.一般情況下,各個學校都要配發一些學習和日常生活用品,這些東西不是無償給你的,都要你花錢購買。學校發的物品質量都很次而且貴,建議學校發的東西如果可以不要就盡量不要,能自己買的就別買學校發的,有些生活必需品則可以在離開家時先配好,免得到學校後由於人生地不熟不好買。
4.衣服被褥。你平常穿的衣服,春夏秋冬各季的,都要帶,除非學校距你家鄉很近或者父母親有機會出差來學校給你帶東西。內衣和襪子至少要兩三套,各季的外衣至少也要兩套。如果你現在生活的地方和要去上學的城市的地理氣象與生活環境是否相似,那麼准備的東西和在老家差不多;如果相差太大,就要帶些那個城市需要的衣服(例如,如果你生活在北方,但上學的城市在南方,那麼太厚的保暖內衣褲就可以不帶了)。被褥也是這樣,夏天去學校,可以帶一床薄被(如毛巾被),厚被子可以自己帶,也可以到學校後再買。席子可以到學校根據床寬購買合適的,床單和枕頭(枕套)可以自己帶也可以到學校再買。
5.洗漱生活用品。要帶牙膏牙刷、毛巾、漱口杯、香皂肥皂、洗發水、梳子、手機(看家庭條件)等,以便在途中和到校後就能使用。男生要帶剃須刀、女生要帶各種女性用品和洗面奶等。至於洗臉盆、曬衣架、拖鞋、雨傘、水瓶、指甲剪、剪刀、小刀、台燈之類的東西就不一定要帶了,有的學校會發,就算不發自己買也不貴(這些生活用品到了學校買也很方便,而且到時候和舍友一起去買還能快速縮短距離)。條件可以時,可以帶個照相機,為自己和同學照照相,也是人際交流的一種很好方式。
6.學慣用品。可以帶幾支水筆、本子、字典、詞典(英漢漢英詞典等,包括功能強大的電子詞典)、書包(背包)。如果學校沒有不允許,你家庭條件許可的話,可以帶筆記本。但最好不要帶,尤其是當你迷戀上網或者玩游戲的時候,帶筆記本會影響你的學習和生活以及和同學的正常交往。另外,還可以預備一些生活中用到的葯或創可貼之類,雖然不一定會用到它們,不過等需要的時候隨手可以找到也很方便。
7.旅行箱。如果家庭條件不是特別好得錢花不了,不需要買太貴的,畢業後可以買更好的。箱子可以大一些,能裝下自己的衣服及平常不是常用的生活用品和學慣用品即可。但不要過分大,免得不好攜帶,到學校在宿舍也不好放。一般以80公分左右長、50-60公分寬為佳。
8. 如果可以的話,帶點家鄉的特產,不是一定要去給老師,而是給舍友或班上同學吃,畢竟你有四年的時間和他們在一起,越早熟悉越好。
10.如果坐火車的話,可以憑錄取通知書(入學通知書)享受學生票優惠。
11.一點小建議:大學學習勇攀高峰,加入社團量力而行,大學社會實踐多多益善,尊敬老師有難必問,同學相處寬容大度,大學戀愛不鼓勵也不反對。
12.入學測試和體檢。有的大學在新生報到後一段時間內,要組織幾門文化課的新生入學測試,對考試成績和高考成績有較大出入者要進行重點核查。如果你考試沒有作弊,不要有任何擔心。考試范圍和難度不會超過高考,考得好壞無所謂。體檢也很容易過,除非你有不符合入學要求的重大疾病而且在高考體檢時又使了花招,一般是不要緊的。只要你高考時正常體檢、正常考試,這兩項都沒有問題,現在可以放心玩!
當然還有另一種入學考試,那是為各種分班做做准備的,比如英語成績好的學生分到英語快班。
13.新生軍訓。大學新生要進行軍訓,軍訓一般只有兩個星期。按照《國防教育法》的規定,組織學生進行軍訓,這是貫徹國防教育法的具體行動,是推進素質教育、為國家和軍隊培養造就高素質國防後備力量的重大舉措。參加軍訓可以增進同學友情,應該積極參加。如果身體條件不許可,應該盡早跟輔導員或班主任講清楚,以免發生意外。
14.宿舍是在你去之前就安排好的,這個不用擔心。住宿條件有好有壞,不要太拘泥於這個,主要是要和同舍同學友好相處。不要以為住宿條件差就不能適應,人的適應性是非常強的,而且不太好的生活條件對你以後的成長和工作、生活很有好處,不管你的家庭是多麼富有!
15.專業不理想,調換專業。一般學校進校一年後都可以調換專業。調換專業有兩種情況,一種是因為在原專業很難學下去,學校會幫助你換一個好學一點的專業(但一般不是很好的專業,也不是熱門專業);另一種是你想換一個你心儀的其它專業,這種時候一般都要由你要轉入的專業所在院系進行資格考試,考試合格才能轉入,有的學校還要交一筆費用。
H. 家訪記錄的家長意見怎麼寫
首先對老師的工作表示感謝,然後說說自己孩子的不足,再說說自己的目標。
比如內:感謝老師對工作的負責,容感謝老師對孩子的關心,感謝老師能夠主動來家訪,積極幫助孩子學習,自孩子上學以來,在老師的認真教育下,有了很大的進步,孩子的自理能力也增強了很多,雖然學習成績很存在著一定的問題,但是我相信,有這樣負責的老師,孩子一定會進步的。希望老師跟嚴格的要求孩子,幫助孩子取得更大的進步。
(8)回訪班主任擴展閱讀
寫作要點及技巧:
1、要注意不能欺瞞老師。要實話實說。這樣老師才能對症下葯。也可以根據孩子的狀況跟老師提提建議。
2、需要家長和老師共同配合找到孩子下降的原因及以解決的辦法。老師家訪,最好孩子在場。這樣可以一起商量解決的辦法。填表可以是對孩子的看法,比如孩子的優缺點,興趣等。
I. 李錦鑒的回訪情況
《變形計》之《山路彎彎》第一集播出後,《重慶商報》的記者對李錦鑒進行了回訪,采訪報道《重慶少年上過<變形計> 「千翻娃」變陽光少年》刊登在2014年1月12日的《重慶商報》上。
具體報道內容如下:
這幾天,隨著湖南衛視《變形計》2014年第一期的播出,重慶鐵路中學初二·三班的李錦鑒在微博上「火了」。作為「千翻娃」,他曾罵爸爸是豬、打老師下巴、扛摔妹妹,還沉溺於網游,叛逆的李錦鑒曾讓父母手足無措。但一年多後,這名「問題學生」已蛻變為一名陽光少年,學習努力,還參加了校園十佳歌手賽。昨天,記者走近他,探索這個少年的蝶變之路。
在該期節目中,脾氣暴躁的李錦鑒不愛學習,上網成癮,還在學校打老師,他父親每周至少有兩次機會被叫到學校訓話;在家裡,他推打媽媽,扛摔妹妹,跟父親鬥嘴,罵爸爸是豬,媽媽覺得他就是一個「千翻娃」。到了互換的農村學校後,他依舊本色不改:不吃飯就摔飯盒;推倒低年級小弟弟;跟老師對著干,不聽課,摔桌椅泄憤。
昨天下午,在鐵路中學綜合樓,當記者從教室里找到李錦鑒時,他一臉陽光,14歲的李錦鑒跟節目里那個桀驁不馴、脾氣暴躁的「問題少年」完全判若兩人。
「那時候我太幼稚了,好像看到老師都不順眼,別人一說話我就生氣」,見到記者有些驚訝的表情,李錦鑒羞澀地笑了笑,「不過那都過去了,現在不會了」。
李錦鑒如今在學校住讀,盡管學習成績一般,但他和班裡的同學、老師相處得很愉快。在老師的幫助下,他開始了專門的音樂學習,「鋼琴、吉他、聲樂我都在學,將來我想往音樂方面發展」。
「他唱歌很好聽,是我們的校園十佳歌手。」同學兼「死黨」蒲海渝說,李錦鑒脾氣真的變好了,「可以跟同學交流了,也尊敬老師了」。
「學習努力,對老師有禮貌,和同學關系融洽。」在班主任沈樹榮老師眼裡,李錦鑒如今就是一名很乖娃娃,「每堂課他都認真聽講,還做筆記」。
當初那個脾氣暴躁的少年怎麼會願意到農村去生活呢?「爸爸當時給我說,給我一筆錢,讓我到廣西去玩一圈,有人給我拍紀錄片,去了之後才發現上當了!」說到自己上《變形計》,李錦鑒不好意思地笑了笑。
李錦鑒回憶,2012年5月左右,他去廣西河池都安縣上鎮小學讀書,一所只有100多名學生的農村學校。到了該校後,他依舊本色不改,但12天的農村生活,讓他一夜之間長大了。
當時他們中午都統一在校吃飯,四年級的女生韋信芬除外。一天中午,好奇的李錦鑒去了一趟韋信芬家。「她將在學校打好的一份飯拿回家,然後分給家裡的爺爺奶奶等6個人吃,她爸爸媽媽去世了,經濟條件太差了」,李錦鑒說,他當時看傻了,「我當時就被震撼到了,完全沒想到還有這么苦的生活」。隨後,李錦鑒飛快地跑回學校又給韋信芬多打了兩份飯,「我問她,『家裡這么困難為什麼還很快樂?她說有飯吃就很幸福』,我當時就差點哭出來了」。
「還有一次我發脾氣甩飯盒,一個同學幫我撿起來說,『我不吃,他們都不吃』。沒想到他們說到做到,他們讓我很感動」,回憶起農村學校的同學們,李錦鑒覺得很溫暖。「他們條件那麼差,可他們卻很開心,他們一心只想考大學,最後能到城市裡生活」。
「我早就擁有了他們夢想的生活,可我卻不珍惜」,李錦鑒帶點悔意地說,從那之後,他慢慢融入了同學中,脾氣也變好了。體驗結束後,李錦鑒把家裡的電腦收起來了,主動向父母認錯,並提出想換個環境重新開始。
「當時他有好長時間沒上學了,該用的方法我們都用了,不知怎麼辦,感覺我們做父母的都管不了他了,所以向湖南衛視《變形計》欄目組求助,想換個角度,換種方式讓他感受生活的艱辛,去看窮困的孩子如何學習,同時讓他領悟到我們父母對他的愛」,昨天,李錦鑒的媽媽趙秀梅對記者說,「那是他的叛逆期,他現在已經徹底脫胎換骨了,雖然學習成績不是很優秀,但是他變成了一個聽話懂事的孩子,和家人、朋友相處融洽,還學會了分擔」。
趙秀梅表示,通過換一種教育方式,兒子已經度過了自己的叛逆期,「他也成長了不少,我和他爸爸都感到很欣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