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村教師二
首先要有教師資格.有一定的資質才能當教師.當然如果是代課老師可以根據鄉村學校的招聘條件了.
村一級的也有公辦的.
取得相關資質後,你可自己去應聘.
自主招聘和上級教育部門分配相結合的.
現在鄉村教師很缺人,尤其是落後地區.你獲得教師資格後,他們一定歡迎你的.
祝你好運.
B. 「鄉村教師」有什麼含義
鄉村教師是指在鄉村學校工作的教師,出現於二十世紀五、六十年代,為解決農內村教育問題,各容級政府採取措施,大量招收鄉村教師。
鄉村教師是農村教育「活的靈魂」,是農村學生睜眼看外部世界的「第一面鏡子」。他們地位的變化,事實上與鄉村社會對待讀書的態度直接相關:鄉村教師的地位愈高,農村家長和學生對通過讀書改變命運,以實現階層向上流動的認同度也就愈高。
(2)鄉村教師二擴展閱讀:
鄉村教師會改變自己孩子們的人生。孩子們通過學習,認識到外面的世界,不再局限於自己所在的鄉村之中。了解到外面的世界有多大,開闊自己的意識。同時,也能夠通過學習,改變自己的命運。
鄉村的教師,便是幫助他們,開創一條學習的道理。教授他們書本上的知識,同時,也教授他們的生活上的知識。教他們如何不被欺騙,教他們為人處世的道路。鄉村教師,是神聖而偉大的一個職業。
C. 鄉村教師的簡介
鄉村教師,出現於二十世紀五、六十年代。當時中國廣大農村經濟落後,生活貧困,普遍缺少有文化的農村教師,而農村隨著人口急劇增長,學齡兒童大量增加。為解決農村教育問題,各級政府採取補救措施,大量招收鄉村教師。其中只有部分是師范類畢業的青年,其餘大量是社會青年,他們文化程度不齊,有高中畢業;有初中畢業;大部分只是小學畢業。在經過簡單的招考手續後,隨即補充到各個崗位。其性質有公辦、民辦和代課。
這一問題直至二十世紀九十年代末才基本結束,可是遺留問題仍然很多。在廣州花都獅嶺鎮喧鬧的商業氛圍中,「潛伏」著一所省一級學校冠華小學。在這所小學,有一位平凡的鄉村女教師鍾麗香,默默地堅守淡泊20年。在今年教師節,她獲得了全國模範教師及全國教育系統先進工作者的榮譽稱號。
鍾老師是幸運的,她耕耘了20年,如今獲得了崇高的榮譽。而事實上,還有更多的千千萬萬的教師,卻依然還在默默地堅守著,遍布於每一個偏僻的角落,沒有鮮花,沒有掌聲,甚至連教師節快樂的慰問也到達不了,只是像三秋的樹葉,慢慢老去,逐漸飄零。
鍾老師說,上世紀八九十年代,花都出現了一股老師下海熱。但她從未動過心,在鄉村教學,她沒有抱怨過。和鍾老師一樣,無數的鄉村教師,沒有抱怨房舍的簡陋,沒有埋怨工資的低廉,沒有嫌棄學生的貧困,只是在默默地堅守,堅守在甚至沒有三尺講台的講台上。
在四周彌漫著世俗習氣的環境里,她們依然堅守著內心的淡泊與清雅,很像是一座座精神高地。她們也許沒有高深的學問,沒有慷慨激昂的言辭,可能也沒有儒雅的外表,但卻以內心最樸素的愛澆灌著每一棵小花小草,默默地守護著這片精神高地,守護著這些孩子們的未來。十年樹木,百年樹人,沒有什麼比教育更需要愛心的堅守。
然而,已經很長時間不見對這些愛心堅守者的足夠尊敬與推崇。雖然在偶爾的場合,如感動中國的活動,也會攪起讓人流淚的沖動,但沖動過後,換過頻道,大多數人又開始為形形色色的電視明星偶像激動歡呼。如今還有多少人會偶然唱起「長大後我就成了你」的歌詞?更別說要把它當作自己的理想與追求,有小學生的作文寫的是,長大後我想成為一個貪官。
尊敬也罷,忽視也罷,堅守者依然前行。而其中最為艱辛的,莫過於龐大的代課老師群體。據稱我國仍有20多萬代課老師。他們身份不合法,待遇微薄,為教育事業作出了巨大的貢獻,卻無法享受最基本的教師待遇。請看:王政明,甘肅渭源縣張家堡小學的創建者,代課老師,教齡近50年,培養過80多個大學生,2006年被清退,王正龍,四川興文縣條件最差的高山好村村小代課教師,在在編教師哭著甩手下山另謀職業情況下,他一人堅持代課長達27年,工資460元……
所幸這樣的情況正在逐步改變。作為代課教師人數全國居首的廣東省,去年就提出,珠三角地區用一年時間,經濟欠發達地區用兩年時間解決代課教師問題。就在幾天前,廣州市首批約800名代課教師剛剛參加完代轉公招錄考試。
在這個教師節來臨前夕,部分代課老師得以如願轉正,然而相當部分代課老師卻走到了清退的邊緣,對於他們,有關方面表示將「無情政策有情操作」,妥善安置,並對他們曾經的犧牲給予適當的補償。若然,這該是他們在這個教師節里能收到的真正的祝福與回報了。
D. 定向鄉村教師和二中哪個好
如果定向師范生和二中都可以錄取,當然是定向鄉村教師好,定向鄉村教師免學費,還包分配工作,是農村子弟不錯的選擇。讀二中高考不一定能考上一本或者二本,未知數太多。
E. 3 2和鄉村教師一樣嗎
教師資格證考試沒有所謂的鄉村和城鎮之別,自2015年起,教師資格證考試實行全國統考,全國各地都是一樣的了。教師資格證統考一般一年2次,分上半年和下半年,關於報名及考試時間可參考以下數據,具體以當地教育局當年公告為准:(一)上半年中小學教師資格考試報名及考試時間。1.筆試報名時間:1月中旬;現場審核及網上繳費時間:1月中旬。2.筆試考試時間:3月15。3.面試報名時間:4月中旬;現場審核及網上繳費時間:4月中旬。4.面試考試時間:5月中旬。(二)下半年中小學教師資格考試報名及考試時間。1.筆試報名時間:9月上中旬;現場審核及網上繳費時間:9月中旬。2.筆試考試時間:11月8號。3.面試報名時間:12月上旬4.面試考試時間:2016年1月上旬
F. 去當鄉村教師的原因
一,鄉村學校的壓力沒有那麼大,領導的要求不是很嚴格。
二,孩子大多都是來自農村周邊的家庭,相對會比較純朴。
三,班級的學生相對比較少,便於管理。
四,每個月有300元錢的鄉村補貼和偏遠補助。
五,現在評職稱傾斜於鄉村小學,從這里而言還是比較好的。
六,學校提供住宿和食宿。
而這所學校的不足之處是:
一,設備條件不好,所授課的內容不能很好的通過多媒體等技術手段進行展示給孩子。
二,交通不方便,每次回去都要走出去很遠才可以乘車。
三,由於要求不嚴,教師的責任心往往不是很強,對年輕教師的深造不大,也得不到很好的鍛煉。
四,缺乏競爭,容易使人產生惰性的心理。
要說農村教師的發展前途,
一來看看有沒有晉升的機會,比如當個校長,副校長等,然後換位思考一下,並不是每個人都是當校長的;
二來看看自己的年紀,如果你是一個即將退休的老教師,貪圖一個安逸的環境,
G. 鄉村教師是指哪些教師
鄉村教師,即指在鄉村學校工作的教師,出現於二十世紀五、六十年代,為解決農村教育問題,各級政府採取措施,大量招收鄉村教師。
截止2018年底,全國共有鄉村教師290多萬人,其中中小學近250萬人,幼兒園42萬多人,40歲以下的青年教師佔58.3%。
2019年1月13日,東北師范大學中國農村教育發展研究院在京發布《中國農村教育發展報告2019》。報告顯示,我國鄉村教師隊伍建設成效明顯,師資隊伍向好發展。
(7)鄉村教師二擴展閱讀:
2019年1月13日,東北師范大學中國農村教育發展研究院在京發布《中國農村教育發展報告2019》。報告顯示,我國鄉村教師隊伍建設成效明顯,師資隊伍向好發展。
教師人數:
2019年2月,教育部新聞發布會,截至2018年底,全國共有鄉村教師290多萬人,其中中小學近250萬人,幼兒園42萬多人,40歲以下的青年教師佔58.3%。
H. 關於鄉村教師
你可以向當地政府申請並聯系學校,一般對於主動申請鄉村教學的都有優待,尤其那些窮的!
I. 鄉村教師另一種意思
一是在鄉村執教的老師,包括從城市、發達區域來到此的;
一特指是土生土長的當地較有文化的人作教師,並不一定有正規教師資質。類似土郎中、赤腳醫生的角色,非具職業資格,但實際從事該項工作。
J. 鄉村教師 閱讀答案
鄉村教師 山中石
「這恐怕不行。杜老師,你知道這幾年為啥老師到咱們鄉嗎?不是教育局不分配老師,教育局每年都分配老師到咱們鄉,可是人家嫌咱們虎頭峪窮,不願意來!」馬鄉長說。
「咱們窮出名了!留不住舊老師,招不來新老師,這可咋辦?」老校長說。
「誰讓咱們窮呢?」馬鄉長嘆著氣說:「實在沒有辦法,再招幾名代課教師吧。」
「代課教師只能解決一時的問題,以後再有老師調走又該怎麼辦?再說了,新招的老師教學質量沒有保障——」老校長一肚子的牢騷。
「沒辦法,只要咱們窮,這個問題永遠存在,只有咱們不窮了,這些問題全都解決了——窮,歸根結底就是窮,這不是教育問題,這是一個經濟問題。」馬鄉長說。虎頭峪是個窮鄉鎮,工業產值幾乎為零,方圓幾十里的土地上見不到一個大煙囪,土地貧瘠,農業收入並不可觀,人們的生活相當貧困,作為一鄉之長,他怎能沒有壓力?馬鄉長說:「杜老師,你說,咱們虎頭峪為什麼這么窮呢?」
虎頭峪中學招代課老師的消息一傳出來,前來報名的人就絡繹不絕,短短一周的時間里報名人數就超過了二百個。雖然教師工資低,但是在這深山溝里沒有其他工作崗位,即使更低的工資也有人干——僧多粥少,再稀的粥也得喝,很顯然,許多人並不是熱愛教育而要當老師,為的僅僅是養家糊口。
一個星期六的下午,鄉政府組織應考者在虎頭峪中學里參加了考試。在這二百多名應考者中,有一位姑娘格外引人注目,她高高的個子,白凈臉膛,胖瘦適宜,衣著得體。這個姑娘就是陳靜,如今她已經二十歲了,長成一個落落大方的姑娘。
三年來,陳靜打工掙錢補貼家裡,家裡的境況有了些許改變,最近她積攢夠了為母親治療眼疾的錢,這次她專程回來為母親治病。回到家裡,她無意中得到虎頭峪中學招代課老師的消息,這觸動了她的心弦,她想:如果我當上了老師,就再也不用出去打工了,並且還有機會走近林老師。在過去的一年裡,陳靜曾給林志寫過三封信,可是卻沒有收到一封回信,她以為林志不喜歡自己,因此她已經不抱有太大的希望了。不過,心底的那份感情總是欲罷不能,只要一提到「老師」兩個字,她總能想到林志。
時光一晃三年過去,二十世紀還剩下最後幾個年份,嶄新的二十一世紀就要到來了。
這個時候,中國步入了改革發展的快車道,整個國家天天日新月異,人們的生活水平日益提高。然而,沂蒙山還是那個沂蒙山,它依然被封存在大山裡面,人們的生活狀況毫無改變,相反,由於物價上漲使得山裡人相對更加貧窮了。
社會分配從來就不傾向於農民,物價象洪水一樣上漲,就象在在洪水中受災最嚴重的往往是農民一樣,物價上漲帶給農民艱辛也是最多的。高利潤的產品往往是科技含量高的產品,農民種的糧食沒有多少科技含品,利潤最低,化肥、種子、農葯……所有的生產資料都漲價,可是糧食卻不漲價。因而,無論農民買進生產資料、賣出糧食作物都賺不到便宜,在這個雙向吃虧買賣中,農民們越來越貧困。
農民的情況就是這樣,鄉村教師的情況又能好到哪裡去?雖然在填寫表格時,老師們要在「身份」一欄里填上「幹部」,要在「戶口」一欄里填上「城鎮」,但是,這些城鎮戶口的幹部,即不生活在城鎮,又沒有幹部的模樣,他們並不能從農業中脫離出來,從某種程度上講他們是兼職農民。此時,老師已經「窮的發腥了」——這是一位老師對自己生活狀況的評價。最近幾年,教師工資也作過調整,可是只在檔案上改動了數字,真正拿到手的還是原來那麼多。看看老師們的工資單吧:基本工資120元,書刊費10元,交通費5元,取暖費10元……以取暖費而言,此時的煤價200元一噸,10元錢能買多少煤,何以保障一個冬季取暖;再以書刊費來說,一本書籍動輒就要二三十多元,誰有閑錢買書?不吃飯了!
憑什麼不漲工資?為什麼不按檔案工資執行?老師們也有牢騷。可是牢騷滿腹沒有用,老黃歷上的工資標准依然還在執行,老師們就得憑借這樣的工資養家糊口,套用《紅樓夢》中的話說「這日子真真是沒法過了」。
中國人歷來尊師重教,至少口號是這樣喊的,「人民教師」,「人類靈魂的工程師」,這都是對教師的光榮稱謂。試問:有幾類職業前面可以加上「人民」二字?又有哪類工程師比「靈魂的工程師」偉大?稱謂只是稱謂,誰也不能依靠花里胡哨的高帽子維持生計,正在從事著這項偉大職業的人們差一點窮掉了鼻子。私下裡卻有人這樣稱呼老師——比農民工略強的人民教師,不知道老師和農民工有多少可比性,不過,這貼切地反映了老師的生活狀態。
在農村,教師是最高學歷擁有者,他們有知識,對事情的查覺更敏捷、更迅速,山外一天天富裕起來,老師敏感地查覺到了。在社會分配中,個人收入與個人知識水平大體成正比例,然而,教師的財富與知識並不成比例。 倘若他們不懂得這一切也罷了,可是他們偏偏懂得這一切,這又在精神上增加了一重煎熬。空有知識,不能創造財富,於是,他們就要自問「我有知識,憑什麼要受窮?」這就難怪有些老師把這份職業比作「雞脅」了,「雞脅者,食之無味棄之可惜」,這份職業畢竟是十年寒窗苦讀得來的,舍棄?卻又不捨得;不舍棄呢?實在太窮了。
同樣的貧窮,對於農民來說只是物質上匱乏,對於教師而言,不僅是物質的匱乏,還有精神上的煎熬。經濟發展的過程,就是物質文明為精神文明挖掘墳墓,人們的道德觀念發生變化,金錢演化成道德標准,只要有錢就能得到社會的尊重,貧窮不被人們看的起。在這種情形之下,老師們物質與精神上的雙重貧困日趨加重。
靜很會打點生活,每當林志把微薄的工資交到她手上,她就謀劃著怎麼使用這些錢,她要用有限的錢把生活調理的有聲有色。另外,她養著雞,養著豬,這都可以換錢補貼家用。她用自己的勤勞和節儉換來全家的幸福。家裡有一點積蓄,那都是省吃儉用擠出來的。陳靜就是這樣勤儉持家、任勞任怨,林志常常被她感動著,作為丈夫,自己不能賺更多的錢改變生活,卻要讓妻子如此操心勞碌,他覺得愧疚。家裡的生活一天天窮困,林志心中不甘
想到這些,林志心裡亂極了,可是有什麼辦法呢?沒有。他所能做到的就是要好好地愛妻子,好好地愛這個家。煩惱揮之不去,他克服自己不去想它,於是找出魚網下河捕魚——
「娘,闌尾炎是小病,動了手術兩三天就好了,你更不用擔心錢,沒有錢我想辦法。」林志把母親從窗檯上抱了下來,眼淚滾滾地流淌下來——堂堂一個七尺男兒,上不能建功立業,下不能養家糊口,因為家裡窮差一點枉送母親的性命。想想這一切,林志的心中一陣陣酸澀。
就憑林志的收入,家裡沒有什麼大事還好,可是誰家沒有點別的事情呢?林母醫好病後,林家就欠下外債。這不僅僅是一筆經濟債,在林志心裡這是一筆心債——回到家裡以後,林志沒有心思教書了,一門心思想辦法掙錢。母親住院時,林志在報上看到一則招聘啟示,市裡的一家大型貴族學校招聘老師,於是他就去應聘了。
「老師們的日子不好過,年輕人也應該出去接受鍛煉,可是——」老校長欲言又止,虎頭峪中學缺少老師,老校長多麼想讓林志留下來啊,可是挽留的話卻說不出口,貴族學校的工資是虎頭峪中學工資的好多倍,那足以改變林志的生活,他有什麼理由阻擋一個人追求幸福的生活呢?停頓了一下,老校長意味深長地說:「下定決心要走了?」
「下決心了。」林志默默地點點頭。老校長說話中間停頓了一下,雖然並沒有說出「可是」之後的話,但是林志已經明白老校長的意思。
二十世紀九十年代末期,私立學校以驚人的速度在我國的大小城市發展起來,私立學校的興建數量之多,興建速度之快,都是令人詫異的,彷彿一夜間某某私立學校就矗立在了某某城市。澳園學校是私立學校的一個典範,這校舍高檔、設施先進、環境優美,建校之初,一位重要的國家領導人曾到學校造訪,這使得澳園學校聲名雀起。(不過,不久的將來,這次造訪就有了諷刺意味,這位國家領導人的頭像成了學校招生宣傳的招牌——國家領導人作廣告,在中國這也許是始無前例的。)
通過工程項目獲取個人利益,這是領導幹部最直接最有效的撈錢方式,**問題——難啊!引用一位前國家領導人話說「中國是人口大國,貪污**自然就多嘛。」面對「村村通公路」這個大工程,許多幹部想從中撈錢,村長姜自忠也不例外。肥肉到了嘴邊,姜自忠垂涎欲滴,然而工程款由上級管,他根本聞不上腥。面對這個千載難逢的好機會,姜自忠不甘心,前幾天他把施工隊長請到家裡喝酒,想通過他轉包一些零活,隊長答應他了,今天姜自忠來找隊長商談具體的細節。
九月十日教師節,這已是我國的第十五個教師節了。平時極少有媒體關注平凡的老師們,教師節臨近的幾天,報紙、電視鋪天蓋地都是慶祝教師節的消息,「尊師重教」的口號在這幾天喊的最為響亮。
節日的熱鬧程度與個人經濟狀況密切相關,那些把情人節、愚人節等西方洋節搞的轟轟烈烈的人們絕非貧困潦倒之輩,對於山村人們而言,即使國慶節、勞動節也並不比平常的日子特別。電視里的熱鬧不屬於鄉村老師,虎頭峪中學慶祝教師節的方式十分簡單,每位老師發了一個臉盆,又放了半天假,這就是慶祝教師節的全部內容。
英才學校是縣城裡剛成立不久的一所私立學校,這一男一女是英才學校的領導,男的是辦公室主任,女的是招生辦公室主任,他們專程過來聘請孔東啟。雖然孔東啟在這窮山僻壤之地教學,但是早已名聲在外了,他教學成績優異,所帶學科曾多次獲得全縣第一名,兩位主任「挖人才」來了。
俗話說,良禽擇木而棲,農村老師太苦了。孔老師,到哪裡都是教學,何苦窩在大山裡呢?到我們學校對你有好處,首先是物質生活的改變,其次精神面貌的改變,整個生存質量都能改變。孔老師,想獲取新的東西往往先要放棄舊的東西——」女主任很好地發揮了自己的口才。
1978年,十八歲的孔東啟高中畢業回到家鄉,他拉過平板車,干過煤礦工,一次偶然的機會,他成為一名代課老師。當時,農村教師大概可以分作三類:一類是公辦教師,吃「國庫的」,這類教師人數很少;另一類是社辦教師(民辦教師),絕大多數老師都是這一類,他們一邊教學一邊種地,既是農民又是教師;另外,還有一種代課教師,所謂代課教師,並不在教師編制之列,只是在學校缺少老師時,到學校里暫時代課。最初,孔東啟就是這樣一名代課教師。
雖然是代課教師,但是孔東啟十分珍惜這次機會,他虛心地向老教師請教,認真地備課、上課。那時候,老師們的文化程度都不高,教學也不太認真,成績好不到哪兒去,由於孔東啟的努力,教學成績十分突出,幾年後他被轉為民辦教師。後來,為了解決民辦教師問題,國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鼓勵民辦教師通過考試轉為公辦教師,1992年,孔東啟考取了琅琊師范學校的「民師班」(師范學校專為民辦教師設立的班級),學成以後,孔東啟就成為公辦教師,吃「國庫糧」了。可是這個「國庫糧」徒有虛名,他還是脫離不了農業,還得耕地種田。
孔東啟沒有到城裡去工作,姜彩霞不高興,她對孔東啟又是一頓臭罵,這一次罵的更不象話,也不知她從哪兒學來那麼新詞,竟然罵道:「你這出爾反爾的小人,說話不算數,定下來要進城去,卻又不去了——」
「東啟,是不是認為我在封官許願牢牢地留住你?不是這樣的,東啟,你知道我的脾氣,直來直去。原來我覺得教務主任是管人的,一定要有管理手段管好大家,現在我認識到這個看法是不全面的,英才學校來聘請你使我深深地認識到教學質量才是最重要的。一個合格的教務主任應該領導全校老師搞好教學,提高教學質量。從這個角度講,誰當主任比你合適呢?」老校長決定讓孔東啟當主任是經過深思熟慮的。(教務主任應該是最高級的教學骨幹,教學權威。)
「不要說辜負,我這個校長又幹了些什麼?只能眼睜睜地看著老師們一個個調走,看著學生們輟學,看著學校一天天不象樣子。唉!許多事情不是你我能左右的,只要咱們教好學生,咱就對得起良心。東啟,放手干吧,不要有什麼顧慮,你當上主任後就把自己的教學觀點和教學方法傳授給大家,提高老師們的教學水平,改變落後的教育現狀。」老校長意味深長地說。
「老校長,我盡力干吧。」孔東啟沉重地回答。他是個有想法的人,此時,他就暗下決心一定要干出點成績來。
兩天後,老校長在教師例會上宣布孔東啟為教導處主任。這個消息在老師中間引起了不小的爭論,孔東啟的性格平和,讓他當領導,很多人不服氣。
真心換真心,你給予學生什麼,學生就會回報什麼。由於家庭和生活背景的原因,私立學校的學生比較大方,不象農村學生那樣扭捏放不開,說話做事象是小大人,很容易勾通,他們並不害怕老師。這些十歲左右的孩子,天真活潑,孩子們的世界是一個清純的世界,忘記了紛爭和紛擾,唯有童心世界最為美好,無憂無慮,無怪乎人們不能忘懷自己的童年。林志既是學生的朋友又是師長,師生關系很融洽,生活在孩子們中間,他彷彿年輕了許多。
澳園學校大禮堂里,陳校長正在向老師們作報告。陳校長是全國知名的教育專家,幾十年來他一直致力於教育教學研究,曾撰寫過多部教育專著,在國內外發表過幾十篇教育論文,並引起不小的反響。來澳園學校之前,他是某市教育局的副局長——學者型的領導,由於他不太通曉官場上的變通,做了十多年的副局長卻依然還是副局長。他的心裡始終理想,就是要建立一個「教育的理想國」,為了實現心中的教育理想,澳園學校成立後,他毅然辭去公職來到這里。一位副局長辭職當校長,許多人不理解這種做法。
林志目送著學生走遠了,「再見,再見」的聲音還在耳邊回響,就在林志轉身要離開的時候,驀然間,他發現站在不遠的楊曉晗眼裡噙著淚花,他走過去說:「真動感情了?」
「這些孩子多可愛。」楊曉晗說。在與學生相處的日子裡,她與學生們建立了深厚的感情,學生們走了,她突然覺得若有所失。如果你沒當過老師,你一定體會不到這種情感,作為一項職業,教師與其他職業不同,教師的工作感情是建立在人與人之上的,況且那是一群天真的孩子。
在某種程度上說,林志應聘到澳園學校對老師們的影響要比劉毓韜考上研究生的影響還要大。研究生不是人人都能考的,可是應聘到貴族學校就不僅是羨慕了,每位老師都可以去試一試。荀老師也躍躍欲試,可又有些顧慮:貴族學校是私立的,到貴族學校就丟了「鐵飯碗」,萬一學校倒閉,個人就失業了。在公立學校不會有這種後顧之憂,無論什麼時候總不會丟了工作。不過,貴族學校的高工資總是個誘惑,今天見到林志,荀老師見林志衣著和精神面貌全變了,這觸動了荀老師的心弦,他一五一十地問起澳園學校的情況:工資怎麼樣?及時不及時?福利怎麼樣?工作累不累?壓力大不大?前景怎麼樣?
大家坐定之後,沈文麗說:「林老師,永超成績有了那麼大的提高,我得好好謝謝你。」
沈文麗是專程感謝林志的,在期末考試中永超數學考了九十分,多麼令人驚喜啊。
「這有什麼好謝的,成績是孩子努力的結果。」林志說。
「要不是你教育有方,他怎麼會取得這么好的成績?期末考試他得了九十分,我簡直不敢相信,說真的,回到家裡我又找來一份試題讓他考,也考了八十多分。林老師,你真有辦法,他轉了多所學校,遇到多位老師,沒有一個老師能讓他進步。當初轉入澳園學校的時候,對學習已經不抱希望了,我最大的希望就是想讓學校管束住他。沒想到他成績提高的這么快,這一個學期,成績就上來了。」沈文麗的話語里棄滿感激。
永超挺聰明,只是不愛學習,對學習沒產生興趣,只要找到辦法激勵他,他就會學習好的。」
「林老師,要是永超早遇到你就好了。原來永超的學習太差,每次考試差不多就是幾分、十幾分,從來沒超過六十分。為了他的學習,我沒少受老師的白眼,這個老師說你的孩子不行,那個老師說你的孩子太笨——現在,他進步了,這只能證明那些老師……他的進步讓我很開心,這說明他還可以學習好。」
「如果所有人都說某個人笨,可能他自己也會覺得笨。其實,永超一點也不笨,好多問題,他有自己的見解,我發現他的腦子很好使,他還愛解一些難題,有挑戰性的。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只要有了興趣,成績自然就上來了。不過,他太貪玩,自製力差,只有一邊激勵一邊約束。」
「對,林老師,你太有辦法了。現在他對學習有興趣了,尤其是對數學,還整天出題給我做。」沈文麗的高興之情溢於言表。
關於永超的學習,沈文麗與林志聊了很多很多,最後,沈文麗從手提袋裡取出一部手機放在桌子上,說:「林老師,太感謝你了,這是我們娘倆的一點心意。」
「這,這怎麼行?」林志驚訝地說。教學十多年了,他從來沒有收到家長的禮物,虎頭峪這樣的窮地方,哪個家長會給老師送禮呢?
「林老師,要過年了,我也不知道送什麼禮物才好,不管禮物孬好這是我們娘倆的心意,你千萬不要推辭。」沈文麗說。
「教孩子是我的職責,孩子學習進步了,我也高興。但是沒必要送禮物。」林志拿起手機塞到她手裡。
「我沒有別的意思,只想好好謝謝你。」沈文麗又把手機擋回去。
「大老遠的你還跑一趟,你能來坐坐就很好,我們怎麼能收你的東西呢?」陳靜接過手機往她的包里塞。她的心裡高興的,沈文麗來看望林志,這說明林志有本事,他為丈夫的成績高興。
「我的孩子太調皮了,林老師沒少花心思。」沈文麗手機往陳靜手裡塞。
「這樣多不好,你快收起來吧。」陳靜並不接下。
沈文麗的心情可想而知,孩子轉了三四所學校,成績上不去,結果越來越調皮,現在兒子的學習成績上來了,她怎能不高興?怎能不激動?她說:「林老師,我知道送禮物給你並不合適——可是我是真心的。」
「你的心情我能理解,但是對於我來說,只是做應該做的工作,你帶來的水果我收下,無論怎樣,我不能收下手機。」林志斷然不肯收下。
「您收下吧?」
「我絕不能!說什麼,我也不能收不——」
「林老師,你跟城裡的老師不一樣——」沈文麗說。永超在其它學校上學時,她沒少送禮物給老師,甚至還有的老師變象地索要禮物。而今天,她是真心實意地送禮物,「捧著豬頭找不到廟門」——禮物卻送不出去了。
沈文麗只好把手機收了起來。如果說兒子學習進步給了她一份興奮和激動,那麼,林志拒收禮物又讓她多了一份感動
「為什麼讓我下崗,我懷著孩子,為什麼讓我下崗?」
「就因為你懷著的孩子才讓你下崗的,頂著崗不幹活,你不下崗誰下崗?」
「可是——國家政策不是——」
可是一點也沒用,行政法規甚多,真正實施的卻少,行政機關也大,找個說理的地方也難。沈文麗不甘心,找領導,找婦聯,找工會,可是最終還是下了崗。
打拚了那麼多年,她渴望一份感情,渴望有個完整的家,她想給兒子找個好爸爸,讓兒子得到一份久違的父愛。這些年來,別人給她介紹過幾個對象,可是沈文麗既要考慮個人情感,又要考慮照顧兒子的問題,一直沒找到合適的人選。今天在林志家裡見到情形,沈文麗心裡感慨頗多:一方小院,三口之家,溫馨和諧,其樂融融,何等幸福。沈文麗渴望過這種生活,一個事業有成的女人,越發需要一份安定的情感和一個完整的家庭。
「當歸初的規模還不如虎頭峪中學呢!咱們是鄉中心中學,洋思中學就是一所聯中,最初只有二十多個老師,幾間舊房子——」
「怎麼會成為全國聞名的呢?」孔東啟對這所學校感興趣。
「這所學校的出名跟他的校長分不開,這位校長姓蔡,民辦教師出身,這個蔡校長有些傳奇色彩,他在培養孩子方面很有一套,他有三個孩子,在上小學、初中的時,學習都不是十分出色,任課老師們開玩笑地對他說『你的孩子怎麼一個比一個笨』,可是蔡校長卻把三個孩子培養出了一個本科生,兩個研究生,其中一個生活在海外。」
「他有什麼神奇的辦法?」
「我也說不清,學校下發了一份關於洋思中學的資料,我粗略看了一下,大體意思就是主張自主學習,自主探討。在教學中有一系列的辦法,什麼『日日清』『周周清』,現在全國有許多學校都在向洋思學習。」林志說。
藉助洋思中學的成功經驗,推進虎頭峪中學的教學改革,這種辦法是簡單有效、切實可行,既保證改革的先進性,又保證改革的正確性。但是,就是這樣的改革在虎頭峪中學卻行不通,首先,老師們對教學改革遠沒有孔東啟那股熱情,不少人有抵制情緒,甚至還有人公開唱反調「搞什麼改革?再改就把老師都革走了」「新官上任三把火,這把火燒的太大了,幸虧還不是校長」,其次,老師們家裡都有農田,農忙時節,有了空閑就偷偷回家幹活去了,誰會去搞理論學習?
孔東啟滿腔熱情地推行改革,三番兩次地強調改革的重要性,可是老師們冷冰冰的,迫於學校的制度壓力,他們明一套暗一套,教學改革只局限在層面上,聽課、評課流於形式。在這種狀況下,改革必然是要破產的。
表彰大會開始了,在《百鳥朝鳳》的樂曲中,林志款款走上領獎台。今天他顯得格外精幹,上身穿一件咖啡色襯衫,領帶系在胸前,下身穿著一條筆挺的西褲。與林志一起登上領獎台的還有另外兩名教師,他們是市級優秀教師。澳園學校是一個大舞台,只要工作成績優秀,就能站在舞台中央,林志工作十多年,第一次獲得這樣的榮譽。
陳校長親切地與林志握手,把榮譽證書頒發給他,林志舉起證書,照相機射來燦燦的光芒。榮譽是用汗水澆灌的,林志剛接三九班時,班級成績倒數第一,在林志的努力下,現在,班級改變了模樣,成為一個成績優異、團結向上的班集體。在這個過程中,林志花費了多少心血,流了多少汗水,只有他自己知道。教學工作是平凡的,但是它同樣具有挑戰性,這個新生班成就了林志。
台下,坐著幾百名教師,眾多眼睛看著舞台,在眾多老師中有一個人始終盯著林志,這位老師就是程偉。「黃色事件」後,程偉離開了虎頭峪中學,開始,他准備做生意,可是苦於沒有門路,後來他來到澳園學校應聘。隨著澳園學校的發展,老師進入學校的門檻越來越高,每次招聘時,表格上密密麻麻的寫滿應聘者的名字,常常是幾十位教師竟爭一個職位。到澳園學校應聘,程偉心裡沒有底,他找林志了解情況,林志告訴他許多問題,他應聘成功了。此時,看到老同事獲此殊榮,程偉心潮澎湃,哪一個年輕人不想建功立業呢?
除了程偉外,還有一個人在關注著林志,她就是沈文麗。她目不轉睛地看著林志,林志那矍爍的眼神,精乾的身材,顯示成熟男人特有的魅力——
陳校長剛才表揚你,說你課堂效率高,從不給學生們加班加點,成績高於其他班級,我有一個疑問,其他老師加班加點輔導學生,成績怎麼會沒有你的成績好呢?」
「這——怎麼說呢?其實我把所有的工作都放在課堂上。」林志說。
「差生輔導也放在課堂上?那些特別笨的學生,他們根本聽不懂呀?」楊曉晗說。
「他們本來就差,再請到辦公室『開水灶』,這樣,他們心裡就會有壓力,一旦想起自己是『病號』,就會覺得病入膏肓——」林志說。
說著話,兩個人走下台階……
中午,程偉來到林志的宿舍。程偉來學校不久,許多問題都得向林志請教,在虎頭峪中學時,他們交往不多,出門在外,就親近多了。
「林老師,我是專門來向你道歉的。我孫子不懂事,我兒子也不懂事,但是我不能不懂事,我必須向你道歉,對不起,林老師。」老軍人說,說著話,他立正站好,向林志敬了一個標準的軍禮。
「老同志——這——我也不對,我不該動手打人。」林志激動望著老軍人說。
「不,你做的對!這一巴掌打的好!我就不相信正氣壓不住邪氣!老師就得講正氣,學校和部隊是一樣的,就是要塑造人,塑造有正氣的人。我白當了幾十年軍人,連自己的孫子都沒教育好,我說他兩句,全家人瞪眼,我打他一下,全家人護著——」
老軍人正說著話,陳校長陪同一位中年軍人走進辦公室,這位軍人的肩章上是兩杠四星,軍銜是大校。大校走到老軍人跟前,叫了一聲:「杜司令。」
「說過多少次了,不要叫我司令,我退役了,不再什麼司令。」老軍人嚴肅地說。
「對不起,老首長——這位是陳校長。」少將向老軍人介紹陳校長。
「您好。」陳校長與老司令握了手。
「陳校長,你來的正好,我一個請求,能不能把杜昱調到林老師班裡?」老軍人說。
「這——好,好。」陳校長說。
「那我就謝謝你了。陳校長,我想給你提個建議,你瞧,大部分小學老師是女的,培養出來的孩子會不會可缺少陽剛之氣呢?當然,我不是說女老師不行,孩子們天天跟老師在一起,難免會受到性格影響,所以我覺得學校應該多招些男教師。」
「這是我個人意見,你們自己考慮。不過,我還要向你道歉,我兒子不懂理,不教育自己的孩子,醉醺醺來學校鬧事,責難老師,這是什麼道理?幸虧永超的媽媽找到我,要不是她告訴我,還不知道會鬧出什麼事。人家還以為我也不懂事呢?」老軍人憤慨地說。
聽老軍人的話,林志心裡一顫:沈文麗找過老軍人。的確,沈文麗找過老軍人,事情因為永超和杜昱吵架而起,為了平息此事,她找到杜昱家裡,向老軍人談起事情的經過,老軍人並不知道這件事,了解的事情後,他來到學校向林志道歉。
事情就這樣平息了,林志非常感謝沈文麗,如果不是她找到老軍人,事情不知道會怎樣收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