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主任聯絡者
班主任是一個教育型的管理者。 班主任首先是管理者。「管理」包括計劃、組織、指揮、控制和協調等職能,作為班主任要擬訂班級工作計劃,組織班級一切活動,要指揮和控制學生,要協調各科任課教師之間、學生與學生之間、老師或學校與家長之間的關系,由此可見,班主任不是一般的管理者,而是「教育型的管理者」,說班主任是「教育型的管理者」是為了區別與工廠、軍隊、公司、機關的管理者,同樣作為管理者,班主任面對的不是成年人,而是少年兒童,是一個受教育者,因此管理方式、方法有著質的區別。班主任作為「教育型的管理者」,教育為重,管理為輕,因為管理的目的不是為了使學生就範,而是使他們受到教育。這一點正是我們絕大多數班主任所忽視的。在班級管理過程中,重在管理,認為管理就是緊抓不放,就是讓學生怕老師,或者是哄學生聽話,特別是對問題學生更是如此。因此,王曉春老師說,「能管住學生是一種本領,但不等於有水平。看一個教師是不是好教師,不能光看他是否管住了學生,還要看他的『管』中有多少教育因素。」 班主任是一個學習指導者。 班主任作為學生學習的指導者,我的理解是班主任應該從思想到行動、從精神到方法給予學生科學的指導,變「要我學」為「我要學」,變「勤學」為「會學」。但王曉春老師在這一章節里沒有談及這些。他首先從班主任是教師的角度來切入,認為班主任要想讓學生覺得你有水平、讓學生佩服你,作為班主任必須要把書教好。其次,他提出不要企圖以教育手段來解決教學問題,也不要企圖以教學手段來解決教育問題。他舉了一個課堂提問的例子,就是當課堂上發現學生不認真聽講時,有的班主任老師是通過課堂提問來提醒學生注意。他認為這屬於懲罰式提問,這樣做降低了提問的學術含金量,增加了學生對思維的反感。他認為這是用教育手段來解決教學問題,這種做法不可取。對於懲罰式提問是否一定降低了提問的學術含金量,增加了學生對思維的反感,我保留自己的意見,但這些論述對班主任是學生學習指導者這個角色的認定或證明是沒有任何說服力的。 班主任是學生的平等對話者。 這是從師生關系的角度切入的,這是一種全新而又先進的教育理念,這是把學生視為現實的、活生生的人,這真正體現了「以學生為本」的教育理念。這就要求班主任要放下長期以來的師道尊嚴的架子,擯棄自古以來居高臨下的「傳道」、「授業」、「解惑」的角色定位,真正平等地對待每一個學生,包括問題學生,真正蹲下來和學生零距離接觸,和學生坦誠對話。做學生的平等對話者,需要班主任要有平等的意識,學習和探究的心態,真正開放的現代人心態。 班主任是一個學習者。 這不僅是對班主任的要求,所有老師都應該是一個學習者。王曉春老師在這一章節的最後,明確指出,「學習者」並不是班主任老師的標志性角色,因為所有教師、所有從事腦力勞動的人都應該做「學習者」,擴大一點說,作為現代人,每個人都應該成為「學習者」。但事實上我們許多老師是「拒絕學習」,王曉春老師援引自己的著作《尋找素質教育的感覺》來論證這個觀點。教師「拒絕學習」雖然有這樣那樣的原因,但這是不爭的事實!王曉春老師繼續深入探究認為,老師教學方法不當與老師本人學習方法不當有必然聯系。他說:「教師的教學方法是教師自己的學習方法翻版而已。」他還援引海德格爾的《人,詩意地安居》中的內容來說明教師不僅應該是一個學習者,而且應該是一個能夠引導學生學習的人。這是很有道理的,教師對學習不感興趣,怎麼能夠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呢?教師不讀書,怎麼能夠讓學生讀書呢?營造書香校園,應該從老師讀書做起。 班主任是一個心理工作者。 這是一個非常高的要求。隨著社會的不斷變化和發展,學生的心理問題日漸突出,隨著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入,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越來越得到高度的重視,但心理教育人才或心理工作者的短缺,致使班主任老師不得不臨時客串這個角色,對於這個全新的角色,班主任老師是很不熟悉的,僅憑師范院校里學的那麼一點心理學方面的知識就想客串這個角色顯然只能是應付,而根本解決不了任何問題。 班主任是一個家庭教育指導者。 這又是一個比較新的角色。過去,按照我國的傳統,家庭教育是家長的事,現在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和進步,家庭教育明顯滯後:獨生子女的家庭結構很容易帶來孩子的個性問題、社會化障礙、非智力因素的欠缺;家庭富裕程度的提高很容易腐蝕孩子,造成他們畸形的消費觀和幸福觀;傳媒發達和信息爆炸很容易促使孩子畸形早熟,使他們注意力分散,無法認真學習;社會的開放和寬松的環境勢必使今日學生的個性彰顯;沉重的就業壓力和激烈的競爭水漲船高地提升了家長對孩子的期望值,學校之間的競賽又迫使學校不斷向家長施壓,孩子和家長都受到了史無前例的壓力。在此情況下,殛待需要對家庭教育進行指導,誰來指導?自然又是班主任老師!但班主任沒有這種本事,因為「冰動三尺,非一日之寒」,冰消雪化,也不是片刻之功。 班主任同時扮演這么多角色,其角色負荷是十分沉重的。難怪有的心理學家說,教師的角色是「彌漫性」的,也就是說,他要認同的角色之多,簡直沒有界限,其它哪種職業也沒有這么多的角色期待。這也就是班主任活得很累、教師往往不愛當班主任的重要原因。
② 簡述班主任作為管理者所具有的特點
班主任作為管理者,應具有較好的組織能力,應有豐富的思想工作經驗,要公平公正。
③ 班主任工作在學生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
班主任在班級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中學教師資格輔導)
1、班主任在班級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是什麼?
1、班主任是班級教師集體的組織者和靈魂。為了充分發揮各科教師的作用,班主任就必須對各科教師進行協調以形成教育合力,提高教育效果。2、班主任是學生集體的組織者、領導者和教育者。作為教育者,他不僅以自身力量和品格去教育學生、感化學生,還要創建班集體,創建一個能對成員產生教育影響的集體。3、班主任是保證各種影響協調一致的協調員。班主任要協調學校、家庭和社會這三者間的關系,使之成為影響學生的合力。4、班主任是聯系班級與班級、班級與學校的紐帶。
2、班級管理過程包括制定計劃、組織實施、評價總結三個基本環節。
3、如何確立班集體的奮斗目標?
答:班集體的奮斗目標是班集體前進的導向和動力,班集體的奮斗目標是班主任及班級相關人員根據教育目的、學校工作計劃和學生發展水平共同制訂的,班集體經過努力而實現的預期發展結果。確定班級奮斗目標的基本要求是:第一、要將近期目標、中期目標和遠期目標結合起來;第二,要把「明天的快樂」和思想道德教育結合起來;第三、要注意發揮學生的積極性,與學生共同商量來確定班集體的發展目標;第四、班集體的奮斗目標要符合學生的年齡特徵和班集體的實際情況。
4、為什麼培養積極分子,形成良好的集體核心?
答:班級積極分子是開展班級活動的骨幹力量,是班集體的核心,是班主任開展工作的有力助手。培養積極分子的基本要求是:第一、班主任要善於發現和培養積極分子。第二、班主任應把對積極分子的使用與培養結合起來。
5、如何形成良好的班風?
答:班風是一個班級在長期的活動和交往中形成的共同心理傾向和精神風貌。形成良好的班風的基本要求:第一、確立班風目標。有經驗的班主任在接手一個新的班級後,總是根據班級的實際情況來確立班風建設的基本思路,而後組織學生集體討論,確立班級的班風目標。第二、培養正確輿論。班主任應通過各種形式,使學生明確是非標准,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念。第三、強化行為訓練。班主任要從大處著眼,小處入手,根據一定的規章制度,嚴格要求學生,常抓不懈,反復訓練。第四、加強榜樣示範。班主任要抓好典型,樹立好榜樣。另外,班主任還應注意以身作則,以自身的言行來影響學生。
6、如何做好中等生的個別教育?
答:中等生的特點是:一是信心不足,二是表現欲不強。三是學習不成績穩定。根據以上特點首先班主任要重視對中等生的教育,既要抓兩頭,也要抓中間,努力使中間因素向積極的方面轉化,實現班級工作的良好循環。其次,根據中等生的不同特點有的放矢地進行個別教育,對信心不足的學生重點是解決方法問題;對表現欲不強的學生,重點是解決動力問題;對於成績不穩定的學生重點是解決非智力因素問題。再次,給中等生創造充分展示自己才能的機會,增強他們的自信心。
7、如何做好後進生的個別教育?
答:後進生的典型特點 是求知慾不強,學習能力較低;自卑、復雜感強。根據其特點要做到:要關心熱愛與嚴格要求相結合;培養和激發學習動機;善於發掘後進生身上的閃光點,增強其自信心和集體榮譽感;針對後進生的個別差異,因材施教,對症下葯;對後進生的教育要持之以恆
④ 如何成為一個精明的班主任管理者
我不認為用『精明來『來形容班主任是恰自當的,精明可以用來形容商人,但形容班主任,或班主任的管理者,用『優秀』或『出色』更合適!首先,要看給多大年齡的學生當班主任,著重了解和收集這個年齡段孩子的特點以及會遇到的問題,也可以跟有經驗的前輩學習請教,根據收集到信息,來制定對班主任的考核,立定適當的規則,對孩子要為人師表,言傳身教,專業敬業,對學生嚴格並愛護,曉之以情,能贏得學生的尊重,以正確引導,示範和培養學生好的品格及價值觀,愛護培養學生對學習的熱愛和學習積極性,讓他們嚮往樂觀、活潑和陽光...
⑤ 班主任屬於基層管理者,還是高層管理者
基層管理者,上面管理者有級部主任,教導處主任,校長等等
⑥ 如何得到學校班主任聯系電話
直接問班主任就可以了,如果不好意思就問班長或者學委,一般都知道
⑦ 班主任的作用和意義
(一)班主任是班級的組織者、領導者
班主任是班集體的組織者和領導者。班主任是在教育活動中行使管理和育人職責的。因此,班主任首先要用自己的學識、人品、工作態度、教學方法等因素去影響和感染學生,從而樹立自己的威信,充分發揮班主任在班級中的影響力。其次,班主任通過組織各種班級活動,在活動中既加強了師生之間的溝通,又增進了學生之間的友誼,形成良好集體的氛圍。同時,班主任引導學生主動參與班級管理,培養學生的參與意識和獨立工作的能力。
(二)班主任是學生成長的教育者
班主任的本職工作是對本班學生進行全面發展的教育,對學生的全面發展肩負重要責任。班主任教育學生學會做人、學會做事;要善於發現學生的個性特點、興趣愛好,挖掘他們的潛能;要啟動學生的積極意識和進取心,引發他們產生求知的慾望和需求,形成自我教育的要求和能力;要利用和創造條件為學生的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使學生在德、智、體、美各方面健康和諧地發展。
(三)班主任是聯系各任課教師的紐帶
組織、協調任課教師的教育力量是班主任的重要工作。班主任應該成為本班任課教師集體的組織者、協調者,成為教師集體的帶頭人。班主任要經常與任課教師溝通學生在學習中的各種表現,及時反饋學生對該門課程的學習情況,共同探討有針對性的指導策略。班主任要信任與支持任課教師的工作。
(四)班主任是溝通學校與家長、社區的橋梁
學校與家長、社區的聯系主要是通過班主任溝通的。學生的家庭狀況、社區環境會給學校教育帶來一定的影響,班主任要經常保持與家長的溝通,贏得家長的信任,共同探討教育學生的措施和方法,使學校教育與家庭教育密切配合,取得更好的教育效果。同時,要注意和社區進行協調、溝通,積極爭取社會的教育力量,為學生的發展營造良好的環境。
⑧ 班主任在班級管理中的角色有哪些
首先班主任是一個管理者,管理整個班的學生以及班級事務。
然後班主任又是一個參與者,要參與到班級的各項活動中。
最後班主任是同學們的朋友,要經常和同學們交流談心。
⑨ 如何處理班主任與任課教師之間的關系
班級是學校組成的基本細胞,是學校開展教育教學活動的基本單位。在這個單位中,擔負著班級管理和教育教學工作的班主任和科任教師,其使命神聖、責任重大。二者為了實現共同的教育目標,在工作中正確認識並處理好相互間的關系至關重要。下面據本人多年來的教育工作經驗,就班主任和科任教師的關系談一下粗淺的體會和看法。 一、班主任和科任教師的工作分工與聯系 班主任是班集體的組織者、教育者和指導者,在學生全面健康的成長過程中起著導師的作用,同時負有協調班級學科教學工作和溝通學校與家庭、社會教育之間聯系的作用。在《班主任職責》中規定,班主任負責聯系和組織科任教師商討本班的教育工作,互通情況,協調各種活動和課業負擔。科任教師的基本任務和職責應當是:首先搞好本學科的教育教學工作,完成「三維」教學目標任務,教會學生學習和發展,挖掘教材內容對學生進行思想品德教育,使學生確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第二,協同班主任搞好學生和班級的日常管理,完成階段性工作任務,培養良好的班集體。 二、班主任應取得科任教師的支持與配合1、班主任在開展工作中,首先應當做到隨時掌握學生和班級的各種有價值的信息,依據這些信息,有針對性的開展工作,從而取得理想的工作效果,但這些信息的來源,除從學生方面直接得到一部分外,許多相關信息,如學生在學科學習中的具體表現(思想動態、學習積極性、學習能力及創新與合作精神等)和學科教學過程中班級的整體班風表現及傾向(組織紀律、學習氛圍、教學質量等)還要從科任教師那裡獲取。這樣,才能使班主任對學生個體和整個班級的各種情況了解更全面、更客觀,切合實際,使工作更有成效。另外,科任教師在教學活動中對學生有針對性的進行教育是對班主任工作的有效補充,同時,通過聽取科任教師的意見和建議,還可完善班級管理的方法與策略,藉以強化學生和班級管理,促使管理水平上台階。2、班主任要取得科任教師的支持與配合應做到以下幾個方面:第一,班級管理機制的構建要徵求科任教師的意見和建議。第二,班務工作計劃的制定、實施和總結要注意對科任教師意見和建議的吸納。第三,班務階段性工作的開展,如主題班會、三好學生的評選、發展團員、參加學校重大活動等,要在徵求科任教師意見和建議的前提下,同時爭取他們參與活動的組織。第四,不斷關心、了解科任教師的工作,努力搞好學科教學的協調,加強學生學習目的和學習方法的教育指導,不斷提高學生學習積極性。第五,不斷通報學生及班級管理的工作情況等。通過以上工作與科任教師不斷取得聯系,增進信任,全面形成共識,進而形成工作上的合力,使班級教育教學工作不斷取得新的進步,逐步使科任教師感受到和諧集體的工作優勢,體會到與班主任搞好配合,才更有利於學科教學質量的提高。這樣,科任教師的積極配合和主動參與也就成為自然的事了。 三、科任教師應當與班主任搞好合作1、由班主任和科任教師的工作區別與聯系可見,科任教師的工作很大程度上要靠班主任工作奠定基礎,因良好的班集體是實現學科教育教學目標的根本保證,而良好班集體的培養關鍵在於班主任。也就是說,支持班主任工作的同時也是在為自己工作。另外,班主任跟學生接觸的機會和時間遠多於科任教師,對學生的了解更全面、更深入,更有利於把握和教育學生,科任教師不斷與之取得聯系,搞好合作,更有利於得到班主任的支持與幫助,全面了解和共同教育學生,使工作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2、科任教師與班主任搞好合作、配合,應當做到以下幾方面:第一,充分認識班級管理機制和良好班集體對科任工作的支持與幫助。第二,積極支持、主動參與班級管理及有關活動。第三,經常與班主任互通工作情況及有關信息。第四,自覺搞好學科教育科研及教學工作。第五,抓好學困生的轉化工作。 以上將科任與班務工作融合一體,在共建良好班集體方面形成合力,取得良效,使班主任切實感受到科任教師的有力配合是不可或缺的,使其對科任教師工作的支持與幫助成為自覺行為。 四、互樹威信是搞好協作有效補充 班主任和科任教師在學生中相互樹立威信是搞好工作協作的有效補充手段(班主任應帶頭做到)。因「親其師,信其道」,所以,班主任和科任教師在工作中要有意識地向學生傳揚對方學生看不見、聽不到和了解不全面的優點及長處信息(素質特長、工作態度、工作業績和創新成果等),使學生更加崇拜、欣賞和感恩每一位老師,形成良好的師生關系,促進各科和班級整體教育教學質量不斷進步。 總之,班主任和科任教師的關系,也就是班主任和科任教師的工作關系,兩者在完成各自工作任務,實現工作目標中是一個統一的整體,其工作既有分工,又有密不可分的聯系,是相互依存的兩個方面,二者只有相互支持,互相配合,才能相互促進,相互提高,在實現「雙贏」的基礎上,最終實現黨的教育方針,全面提高教育教學質量的共同目標。實踐也充分證明「單打獨戰」,難以取得好的工作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