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評課
教師評課共有六要素。
一、評教學基本功 教學基本功又叫教師教學的基本素質,它是由教學語言、教態、板書、教案、學科專業知識等幾部分組成。評教學語言主要看:是否運用普通話進行教學,普通話是否標准、流利:語速是否適中,聲音是否洪亮;語言是否准確、簡明。
二、評教學目標 教學目標又稱教學目的。
這一要素主要有:教師根據教學大綱、教材內容所確定的教學目標、要求是否明確、具體,是否符合學生實際:是否體現知識、能力、覺悟和識記、理解、運用的統一;課堂教學是否圍繞目標進行。
三、評教學內容
這一要素是教學中的重點,主要看:教師對教材上概念、原理,(理論)、觀點、結論的講授及運用是否准確、完整;知識講解的邏輯性是否嚴密,條理是否清楚,層次是否分明,是否做到深入淺出;知識重、難點確定及講解是否恰當,重點是否突出,難點是否突破;理論聯系實際的事例材料是否准確、科學、典型,是否貼近社會和學生現實生活,是否有說服力;教學內容份量安排是否適當。
四、評課堂結構及教學組織
課堂結構及教學組織主要看:課堂結構中各環節是否完整、合理,時間安排是否恰當;課堂教學組織是否嚴密、緊湊,過渡是否自然;課堂上是否注意學生的學習紀律和信息反饋,師生雙邊活動是否良好,課堂氣氛是否活躍。
五、評教學方法及教學手段 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主要看:教法是否得法,是否符合認知規律,是否靈活且有實效;是否面向全體學生,是否激發學生興趣,是否啟迪學生思維;是否注重學法指導及培養學生學會學習的能力;是否正確、有效地使用現代電化教學手段。
六、評教學效果 教學效果主要看:教師是否按時、按量、按質完成了教學任務和目標;檢測學生是否掌握、理解了所學知識,學生能力是否有所提高;課堂貫穿德育教育是否自然有實效;整個課堂教學有無特色。
『貳』 教師評課用語有哪些
教師評課用語:
1.教師善於創設情景,給學生以挑戰的機會。
2.讓學生獲得成功,成功是一種巨大的鼓舞力量。
3.教學內容貼近生活,學有用的數學,注重激發學生的興趣。
4.教學語言精確,富有感染力,重視鼓勵性評價。
5.師生互動環節安排適當,學生參與性強。
6.教學的藝術,不是傳授是激發和喚醒。通過提醒、練習、競賽等方法引導學生主動參與、積極思考,提高學生的思維水平。
7.重視學生解題後的感悟和思考,思路、方法、規律、糾錯的小結做得到位。
8.教師課堂指令明確、簡潔,學生課堂習慣好,訓練有素,效率較高。
9.由易到難,循序漸進,不緊不慢,節奏分明。
10.面向全體,學生思考、動筆的時間充裕。
11.課堂氛圍民主,學生參與率高,能發表不同觀點和想法。
12.立足課本,重視教材文本的使用。
13.激勵性評價誠懇真實。
『叄』 教師如何評課
一、從教學目標上分析
目標是人做事的內在動因,目標越具體明確,做事的自覺性和積極性越高,效率越高,反之亦然。
教學目標是教學的出發點和歸宿,它的正確制訂和達成,是衡量課好壞的主要尺度。所以分析課首先要分析教學目標。
首先,從教學目標制訂來看,要看是否全面、具體、適宜。全面指能從知識、能力、思想情感等幾個方面來確定;具體指知識目標要有量化要求,能力、思想情感目標要有明確要求,體現學科特點;適宜指確定的教學目標,能以大綱為指導,體現年段、年級、單元教材特點,符合學生年齡實際和認識規律,難易適度。
其次,從目標達成來看,要看教學目標是不是明確地體現在每一教學環節中,教學手段是否都緊密地圍繞目標,為實現目標服務。要看課堂上是否盡快地接觸重點內容,重點內容的教學時間是否得到保證,重點知識和技能是否得到鞏固和強化。
二、從處理教材上做出分析
評析老師一節課上的好與壞不僅要看教學目標的制定和落實,還要看教者對教材的組織和處理。我們在評析教師一節課時,既要看教師知識教授的准確科學,更要注意分析教師教材處理和教法選擇上是否突出了重點,突破了難點,抓住了關鍵。
三、從教學程序上分析
教學目標要在教學程序中完成,教學目標能不能實現要看教師教學程序的設計和運作。緣此,評課就必須要對教學程序做出評析。教學程序評析包括以下幾個主要方面。
(一)看教學思路設計
1.作要有思路,寫文章要有思路,上課同樣要有思路,這就是教學思路。教學思路是教師上課的脈絡和主線,它是根據教學內容和學生水平兩個方面的實際情況設計出來的。它反映一系列教學措施怎樣編排組合,怎樣銜接過渡,怎樣安排詳略,怎樣安排講練等。
教師課堂上的教學思路設計是多種多樣的。為此,評課者評教學思路,一是要看教學思路設計符不符合教學內容實際,符不符合學生實際;二是要看教學思路的設計是不是有一定的獨創性,超凡脫俗給學生以新鮮的感受;三是看教學思路的層次,脈絡是不是清晰;四是看教師在課堂上教學思路實際運作喲效果。我們平時看課看到有些老師課上不好,效率低,很大一個程度就是教學思路不清,或教學思路不符合教學內容實際和學生實際等造成的。所以評課,必須注重對教學思路的評析。
(二)看課堂結構安排
教學思路與課堂結構既有區別又有聯系,教學思路側重教材處理,反映教師課堂教學縱向教學脈絡,而課堂結構側重教法設計,反映教學橫向的層次和環節。它是指一節課的教學過程各部分的確立,以及它們之間的聯系、順序和時間分配。課堂結構也稱為教學環節或步驟。課堂結構的不同,也會產生不同的課堂效果。可見課堂結構設計是十分重要的。通常一節好課的結構是結構嚴謹、環環相扣,過渡自然,時間分配合理,密度適中,效率高。
計算授課者的教學時間設計,能較好地了解授課者授課重點、結構安排授課時間設計包括:教學環節的時間分配與銜接是否恰當。1.計算教學環節的時間分配,看教學環節時間分配和銜接是否恰當。看有無前松後緊(前面時間安排多,內容鬆散,後面時間少,內容密度大)或前緊後松現象(前面時間短,教學密度大,後面時間多,內容鬆散)看講與練時間搭配是否合理等。2.計算教師活動與學生活動時間分配,看是否與教學目的和要求一致,有無教師佔用時間過多,學生活動時間過少現象。3.計算學生的個人活動時間與學生集體活動時間的分配。看學生個人活動,小組活動和全班活動時間分配是否合理,有無集體活動過多,學生個人自學、獨立思考、獨立完成作業時間大少現象。4.計算優差生活動時間。看優中差生活動時間分配是否合理。有無優等生佔用時間過多,差等生佔用時間太少的現象。5.計算非教學時間,看教師在課堂上有無脫離教學內容,做別的事情。浪費寶貴的課堂教學時間的現象。
四、從教學方法和手段上分析
評析教師教學方法、教學手段的選擇和運用是評課的又一重要內容。什麼是教學方法?它是指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為完成教學目的、任務而採取的活動方式的總稱。但它不是教師孤立的單一活動方式,它包括教師「教學活動方式,還包括學生在教師指導下」「學」的方式,是「教」的方法與「學」的方法的統一。評析教學方法與手段包括以下幾個主要內容。
(一)看是不是量體裁衣,優選活用
我們知道,教學有法,但無定法,貴在得法。教學是一種復雜多變的系統工程,不可能有一種固定不變的萬能方法。一種好的教學方法總是相對而言的,它總是因課程,因學生,因教師自身特點而相應變化的。也就是說教學方法的選擇要量體裁衣,靈活運用。
(二)看教學方法的多樣化
教學方法最忌單調死板,再好的方法天天照搬,也會令人生厭。教學活動的復雜性決定了教學方法的多樣性。所以評課既看教師是否能夠面向實際恰當地選擇教學方法,同時還要看教師能否在教學方法多樣性上下一番功夫,使課堂教學超凡脫俗,常教常新,富有藝術性。
(三)看教學方法的改革與創新
評析教師的教學方法既要評常規,還要看改革與創新。尤其是評析一些素質好的骨幹教師的課。既要看常規,更要看改革和創新。要看課堂上的思維訓練的設計,要看創新能力的培養,要看主體活動的發揮,要看新的課堂教學模式的構建,要看教學藝術風格的形成等。
(四)看現代化教學手段的運用
現代化教學呼喚現化教育手段。「一支粉筆一本書,一塊黑板,一張嘴」的陳舊單一教學手段應該成為歷史。看教師教學方法與手段的運用還要看教師適時、適當用了投影儀、錄音機、計算機、電視、電影、電腦等現代化教學手段。當前在教學方法的問題上還存在「四個一」現象,這應該在聽課評課中得到解決。這「四個一」是:1,一講到底滿堂灌。不給學生自讀、討論、思考交流時間,教師「講」「灌」包打天下。2.一練到底,滿堂練。由一個極端,走向另一個極端。教師備課找題單,上課甩題單,講解對答案,怪不得學生說: 「不是灌就是串,要不就是滿堂練。』』3.一看到底,滿堂看。有的教師上課便叫學生看書,沒有指導,沒有提示,沒有具體要求,沒有檢查,沒有反饋。名為「自學式」, 實為「自由式」。4. 一問到底,滿堂問。有的教師把「滿堂灌』』變成了 「滿堂問」,而提的問題,缺少精心設計,提問走形式。
(五)從教師教學基本功上分析
教學基本功是教師上好課的一個重要方面,所以評析課還要看教師的教學基本功。通常,教師的教學基本功包括以下幾個方面的內容。
1.看板書:好的板書,首先,設計科學合理,依綱扣本。其次,言簡意賅,有藝術性,再次,條理性強,字跡工整美觀,板畫嫻熟。
2.看教態:據心理學研究表明:人的表達靠55%的面部表情+38%的聲音+7%的言詞。教師課堂上的教態應該是明朗、快活、莊重,富有感染力。儀表端莊,舉止從容,態度熱情,熱愛學生,師生情感交融。
3.看語言:教學也是一種語言的藝術。教師的語言有時關繫到一節課的成敗。教師的課堂語言,首先,要准確清楚,說普通話,精當簡煉,生動形象有啟發性。其次,教學語言的語調要高低適宜,快慢適度,抑揚頓挫,富於變化。
4.看操作:看教師運用教具,操作投影儀、錄音機、微機等熟練程度。
(六)從教學效果上分析
巴班斯基說:「分析一節課,既要分析教學過程和教學方法方面,又要分析教學結果方面。」經濟工作要講效益,課堂教學也要講效果。看課堂教學效果是評價課堂教學的重要依據。課堂效果評析包括以下幾個方面。一是教學效率高,學生思維活躍,氣氛熱烈。二是學生受益面大,不同程度的學生在原有基礎上都有進步。知識、能力、思想情操目標達成。三是有效利用45分鍾,學生學得輕松愉快,積極性高,當堂問題當堂解決,學生負擔合理。
課堂效果的評析,有時也可以藉助於測試手段。即當上完課,評課者出題對學生的知識掌握情況當場做以測試,而後通過統計分析來對課堂效果做出評價。
綜合分析還包括從教師教學個性上分析,從教學思想上分析等。整體評析法的具體操作,不一定一開始就從七個方面逐一分析評價,而要對所聽的課先理出個頭緒來。怎樣理:第一步,從整體人手,粗粗地看一看,全課的教學過程是怎麼安排的,有幾個大的教學步驟。第二步,由整體到部分,逐步分析各個教學步驟,要分別理出上面的七個內容。第三步,從部分到整體,將各個教學步驟理出的內容匯總起來。然後再按照一定的順序,從全課的角度逐個分析評價。
『肆』 教師評課用語有哪些
1、整堂課思路清晰,環節緊湊,重難點突出,設計合理。
2、學生的課堂習慣非常好,每個人都能積極的參與到課堂中,課堂效果較好。
3、老師利用情境引導學生學習新知,學生的學習興趣被充分激起,有許多地方值得學習。
4、老師在教學新知時循循善誘,讓學生學習起來毫不費力,分發揮了學生的主動性,教學設計很好,引導得也很到位,同時還讓學生體會到學生與生活的聯系。
(1)整節課學生情緒高漲,興致勃勃。
(2)充分體出了學生的主體和教師的主導作用。
(3)最後環節讓學生計算身高,設計好,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
5、老師這節課上得很成功,學生們上課的積極性和參與率極高,特別是老師能抓住學生的心理特點,創設一定的情境。
6、老師提供了豐富的內容,在整個教學過程中給予了學生比較充分的自主探究機會,讓學生在活動中學習、提升。
7、老師能從學生特點出發,讓學生在玩活動過程中探究新知識、理解新知,整體上來看,效果確實不錯,值得學習。
『伍』 教師怎樣評課
評價內容,評價實施過程,評價教學方法,評價如何較好的調動了學生的思維與參與幅度,更要注重效果。
『陸』 教師們如何評課
如何聽課、評課(干貨)
天天向上教育
2019年10月09日 · 小學語文教師 教育領域創作者
在教學中,老師們經常會參加一些聽課、評課活動。聽課、評課不僅是教師職業技能訓練的重要內容,而且是具有創新意義的教學活動。那麼教師該如何進行有效的聽課、評課呢?今天就給大家推薦一些好方法,希望能給老師們提供一些實質性的幫助。
一、聽課
教師聽課有三大重要環節:要有課前准備工作;聽課的過程中要邊觀察邊記錄;聽後要認真思考整理。當然聽得過程是非常重要的環節。
聽課的過程當中,不僅要關注講課老師的教,還要關注學生的學。
那麼應該關注老師的教的哪些方面呢?
課堂教學目標是什麼,是如何呈現的;
採用什麼形式對新課進行導入;
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是什麼;
教學活動步驟是如何設計的;
創設了怎樣的教學情境;
拓展了哪些知識;
滲透了怎樣的教學思想;
教學效果如何,培養了學生什麼技能。
那麼應該關注學生學的哪些方面呢?
學生有沒有參與到學習活動中;
學生的情緒反應如何;
學生是否積極思考,積極主動回答問題。
聽課者不僅要以聽課者的身份來聽課,還要站在學生的角度參與到教學活動中來聽課。模擬學生的學習思維和認知水平,猜測學生是否能真正地接受這堂課的講授方式或者能夠正真地吸收這堂課所講的知識。
因此,學生在課堂中一系列的反應也成為了這堂課成功與否的關鍵。
二、評課
分析教學目標
教學目標是否全面、適宜、具體;
一系列的教學手段是否圍繞著教學目標來實行;
每一教學環節是否體現了教學目標。
分析重難點
授課老師不僅要對知識點進行准確性和科學性講解,還要抓住本課的重點,突破難點。
分析教學思路設計
教學思路的設計是否符合教學內容實際,地否符合學生實際;
教學思路的設計是否具有創新性;
教學思路層次,脈絡是否清晰明了;
在課堂上運行的教學思路的效率如何。』
分析課堂結構安排
課堂結構也稱為教學環節或者步驟。它是指一節課的教學過程中的各部分以及他們之間的聯系、順序和時間分配。課堂結構是區分於教學思路設計的。
分析授課時間安排
講練時間搭配是否合理;
是否體現了學生主動性,老師講解過多,學生自主學習時間過少;
集體活動和學生個人活動時間分配是否合適;
教師是否脫離教學內容的現象,浪費了課堂寶貴時間。
分析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
教學方法是否多樣化;
教學方法是否創新;
是否採用了現代化的教學手段。
分析教師的基本功
板書設計是否合理科學,簡單明了,條理清晰,工整美觀;
課堂言語是否准確清楚、簡練精當、具有啟發,語調是否生動、快慢適度、抑揚頓挫、富於變化;
老師對教具運用、電子白板的運用等是否熟練;
分析教學效果
課堂目標是否達成;
教學效率如何,課堂氛圍是否積極活躍;
是否有效利用40分鍾,解決當堂問題。
聽課、評課這兩項教學活動,是提高教師教學水平的關鍵,只有教師們互相學習,指出不足之處,挖掘彼此的閃光點,才能進步飛速。以上就是聽課、評課的訣竅,望各位老師細細品讀。
『柒』 教師怎樣評課及評課稿7
評課要注意幾個原則:和授課教師零距離,依據授課教師的實際情況實事求是、就課論課進行分析,有針對性、有激勵性、考慮教師的個性特徵與差異。
1、把學生的發展狀況作為評價的關鍵點。
教學的根本目的在於促進學生的發展。因此學習者學習活動的結果勢必成為評價課堂教學好與壞、優與劣、成功與否的關鍵要素。學生在學習活動過程中,如果思維得到激發、學業水平得到充分(或較大程度)的發展與提高、學習興趣得到充分(或較大程度)的激發並產生持續的學習慾望,則可以認為這就是一堂很好的課。
2、評課的基本要求
(1)分析教學目標的確定。教學目標是教學的出發點和歸宿,它的正確制訂和達成,是衡量課好壞的主要尺度。所以分析課首先要分析教學目標。
看教學目標制訂是否全面、具體、適宜。是否依據《課標》,體現學科特點,符合學生年齡實際和認識規律,難易適度。
看教學目標是不是明確地體現在每一教學環節中,教學手段是否都緊密地圍繞目標,為實現目標服務。重點內容的教學時間是否得到保證,重點知識和技能是否得到鞏固和強化。
(2)分析教材處理。評析一節課還要看教材的組織和處,講授的是否准確、科學,教材處理和教法選擇上是否突出了重點,突破了難點,抓住了關鍵。
(3)分析課堂教學設計的思路、程序和結構。
教學思路是教師上課的脈絡和主線,它是根據教學內容和學生水平兩個方面的實際情況設計出來的。教學程序、課堂結構反映一系列教學活動組織的編排、組合、銜接過渡。
教學思路設計多種多樣。評教學思路,一要看思路設計符不符合教學內容、符不符合學生實際;二看教學思路的層次,脈絡是不是清晰;三看教學思路的設計是不是有一定的創造性,新鮮、引人入勝;四看教師在課堂上教學思路實際運作效果。
教學程序、課堂結構反映教師課堂教學活動的層次、環節、教學技法,以及它們之間的聯系、順序、時間分配。
在教學環節的時間分配上,要看:教學各環節時間分配和銜接是否恰當,避免前松後緊或前緊後松,講與練時間搭配是否合理;教師活動與學生活動時間分配,是否與教學目的和要求一致;學生的個人活動與集體活動時間的分配是否合理,不同程度學生活動時間的差異;非教學時間所佔的比例。
(4)分析教學方法和手段。分析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為完成教學目標、任務而採取的活動方式。包括教師「教」的方式,還包括學生學的方式。「教」的方式與「學」的方式是統一的,互為依存的。
教學有法,但無定法,貴在得法。教學方法的選擇要量體裁衣,靈活運用;要多樣化;
要有創造性、富有藝術性;要考察現代化教學手段的運用。
(5)分析教師教學基本功。
板書:設計科學合理;言簡意賅;條理性強;字跡工整、板畫美觀、嫻熟。
教態:明朗、快活、莊重,富有感染力;儀表端莊,舉止從容;熱愛學生,態度熱情,師生情感交融。
語言:准確清楚,精當簡練,生動形象,有啟發性。語調高低適宜,快慢適度,抑揚頓挫,富於變化。
操作:運用教具,進行演示實驗、示範動作、操作儀器設備的規范和熟練程度。
(6)分析教學效果。
教學效率:學生思維活躍,氣氛熱烈;受益面大,不同程度的學生在原有基礎上都有進步,知識、能力、思想情操目標達成;有效利用課堂教學時間,學生學得輕松愉快,積極性高,當堂問題當堂解決,學生負擔合理。
課堂效果的評析,有時也可以藉助於測試手段。即當上完課,評課者出題對學生的知識掌握情況當場做測試,而後通過統計分析來對課堂效果做出評價。
3.評課的幾個誤區
(1) 只聽不參加評課。不評課聽課就沒有意義了。
(2). 蜻蜓點水,不痛不癢,只揀好話說,使上課者和聽評者沒有充分認識不足和遺憾。
(3)評課沒有主次,沒有重點,面面俱到。
(4)專挑毛病,只說不是不足,或者當面不說,背後評論。
(5)脫離實際,套話、空話多,沒有指導作用。
『捌』 好教師應怎樣評課
教師如何評課
(一)、從教學目標上分析 目標是人做事的內在動因,目標越具體明確,做事的自覺性和積極性越高,效率越高,反之亦然。 教學目標是教學的出發點和歸宿,它的正確制訂和達成,是衡量課好壞的主要尺度。所以分析課首先要分析教學目標。 首先,從教學目標制訂來看,要看是否全面、具體、適宜。全面指能從知識、能力、思想情感等幾個方面來確定;具體指知識目標要有量化要求,能力、思想情感目標要有明確要求,體現學科特點;適宜指確定的教學目標,能以大綱為指導,體現年段、年級、單元教材特點,符合學生年齡實際和認識規律,難易適度。
2 教師如何聽課評課 其次,從目標達成來看,要看教學目標是不是明確地體現在每一教學環節中,教學手段是否都緊密地圍繞目標,為實現目標服務。要看課堂上是否盡快地接觸重點內容,重點內容的教學時間是否得到保證,重點知識和技能是否得到鞏固和強化。
(二)、從處理教材上做出分析 評析老師一節課上的好與壞不僅要看教學目標的制定和落實,還要看教者對教材的組織和處理。我們在評析教師一節課時,既要看教師知識教授的准確科學,更要注意分析教師教材處理和教法選擇上是否突出了重點,突破了難點,抓住了關鍵。
(三)、從教學程序上分析 教學目標要在教學程序中完成,教學目標能不能實現要看教師教學程序的設計和運作。緣此,評課就必須要對教學程序做出評析。教學程序評析包括以下幾個主要方面。 第一、看教學思路設計 要有思路,寫文章要有思路,上課同樣要有思路,這就是教學思路。教學思路是教師上課的脈絡和主線,它是根據教學內容和學生水平兩個方面的實際情況設計出來的。它反映一系列教學措施怎樣編排組合,怎樣銜接過渡,怎樣安排詳略,怎樣安排講練等。 教師課堂上的教學思路設計是多種多樣的。為此,評課者評教學思路,一是要看教學思路設計符不符合教學內容實際,符不符合學生實際;二是要看教學思路的設計是不是有一定的獨創性,超凡脫俗給學生以新鮮的感受;三是看教學思路的層次,脈絡是不是清晰;四是看教師在課堂上教學思路實際運作喲效果。我們平時看課看到有些老師課上不好,效率低,很大一個程度就是教學思路不清,或教學思路不符合教學內容實際和學生實際等造成的。所以評課,必須注重對教學思路的評析。
第二、看課堂結構安排 教學思路與課堂結構既有區別又有聯系,教學思路側重教材處理,反映教師課堂教學縱向教學脈絡,而課堂結構側重教法設計,反映教學橫向的層次和環節。它是指一節課的教學過程各部分的確立,以及它們之間的聯系、順序和時間分配。課堂結構也稱為教學環節或步驟。課堂結構的不同,也會產生不同的課堂效果。可見課堂結構設計是十分重要的。通常一節好課的結構是結構嚴謹、環環相扣,過渡自然,時間分配合理,密度適中,效率高。
計算授課者的教學時間設計,能較好地了解授課者授課重點、結構安排授課時間設計包括:教學環節的時間分配與銜接是否恰當。1.計算教學環節的時間分配,看教學環節時間分配和銜接是否恰當。看有無前松後緊(前面時間安排多,內容鬆散,後面時間少, 內容密度大)或前緊後松現象(前面時間短,教學密度大,後面時間多,內容鬆散)看講與練時間搭配是否合理等。2.計算教師活動與學生活動時間分配,看是否與教學目的和要求一致,有無教師佔用時間過多,學生活動時間過少現象。3.計算學生的個人活動時間與學生集體活動時間的分配。看學生個人活動,小組活動和全班活動時間分配是否合理,有無集體活動過多,學生個人自學、獨立思考、獨立完成作業時間大少現象。4.計算優差生活動時間。看優中差生活動時間分配是否合理。有無優等生佔用時間過多,差等生佔用時間太少的現象。5.計算非教學時間,看教師在課堂上有無脫離教學內容,做別的事情。浪費寶貴的課堂教學時間的現象。
(四)、從教學方法和手段上分析 評析教師教學方法、教學手段的選擇和運用是評課的又一重要內容。什麼是教學方法?它是指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為完成教學目的、任務而採取的活動方式的總稱。但它不是教師孤立的單一活動方式,它包括教師「教學活動方式,還包括學生在教師指導下」「學」的方式,是「教」的方法與「學」的方法的統一。評析教學方法與手段包括以下幾個主要內容。
第一、看是不是量體裁衣,優選活用 我們知道,教學有法,但無定法,貴在得法。教學是一種復雜多變的系統工程,不可能有一種固定不變的萬能方法。一種好的教學方法總是相對而言的,它總是因課程,因學生,因教師自身特點而相應變化的。也就是說教學方法的選擇要量體裁衣,靈活運用。 第二、看教學方法的多樣化 教學方法最忌單調死板,再好的方法天天照搬,也會令人生厭。教學活動的復雜性決定了教學方法的多樣性。所以評課既看教師是否能夠面向實際恰當地選擇教學方法,同時還要看教師能否在教學方法多樣性上下一番功夫,使課堂教學超凡脫俗,常教常新,富有藝術性。 第三、看教學方法的改革與創新 評析教師的教學方法既要評常規,還要看改革與創新。尤其是評析一些素質好的骨幹教師的課。既要看常規,更要看改革和創新。要看課堂上的思維訓練的設計,要看創新能力的培養,要看主體活動的發揮,要看新的課堂教學模式的構建,要看教學藝術風格的形成等。 第四、看現代化教學手段的運用 現代化教學呼喚現化教育手段。「一支粉筆一本書,一塊黑板,一張嘴」的陳舊單一教學手段應該成為歷史。看教師教學方法與手段的運用還要看教師適時、適當用了投影儀、錄音機、計算機、電視、電影、電腦等現代化教學手段。當前在教學方法的問題上還存在「四個一」現象,這應該在聽課評課中得到解決。這「四個一」是:1,一講到底滿堂灌。不給學生自讀、討論、思考交流時間,教師「講」「灌」包打天下。2.一練到底,滿堂練。由一個極端,走向另一個極端。教師備課找題單,上課甩題單,講解對答案,怪不得學生說: 「不是灌就是串,要不就是滿堂練。3.一看到底,滿堂看。有的教師上課便叫學生看書,沒有指導,沒有提示,沒有具體要求,沒有檢查,沒有反饋。名為「自學式」, 實為「自由式」。4. 一問到底,滿堂問。有的教師把「滿堂灌』』變成了 「滿堂問」,而提的問題,缺少精心設計,提問走形式。 (五)、從教師教學基本功上分析 .教學基本功是教師上好課的一個重要方面,所以評析課還要看教師的教學基本功。通常,教師的教學基本功包括以下幾個方面的內容。 1.看板書:好的板書,首先,設計科學合理,依綱扣本。其次,言簡意賅,有藝術性,再次,條理性強,字跡工整美觀,板畫嫻熟。 2.看教態:據心理學研究表明:人的表達靠55%的面部表情+38%的聲音+7%的言詞。教師課堂上的教態應該是明朗、快活、莊重,富有感染力。儀表端莊,舉止從容,態度熱情,熱愛學生,師生情感交融。 3.看語言:教學也是一種語言的藝術。教師的語言有時關繫到一節課的成敗。教師的課堂語言,首先,要准確清楚,說普通話,精當簡煉,生動形象有啟發性。其次,教學語言的語調要高低適宜,快慢適度,抑揚頓挫,富於變化。 4.看操作:看教師運用教具,操作投影儀、錄音機、微機等熟練程度。
(六)、從教學效果上分析 巴班斯基說:「分析一節課,既要分析教學過程和教學方法方面,又要分析教學結果方面。」經濟工作要講效益,課堂教學也要講效果。看課堂教學效果是評價課堂教學的重要依據。課堂效果評析包括以下幾個方面。一是教學效率高,學生思維活躍,氣氛熱烈。二是學生受益面大,不同程度的學生在原有基礎上都有進步。知識、能力、思想情操目標達成。三是有效利用45分鍾,學生學得輕松愉快,積極性高,當堂問題當堂解決,學生負擔合理。 課堂效果的評析,有時也可以藉助於測試手段。即當上完課,評課者出題對學生的知識掌握情況當場做以測試,而後通過統計分析來對課堂效果做出評價。 對一堂課的綜合分析還包括從教師教學個性上分析,從教學思想上分析等。整體評析法的具體操作,不一定一開始就從七個方面逐一分析評價,而要對所聽的課先理出個頭緒來。怎樣理:第一步,從整體人手,粗粗地看一看,全課的教學過程是怎麼安排的,有幾個大的教學步驟。第二步,由整體到部分,逐步分析各個教學步驟,要分別理出上面的七個內容。第三步,從部分到整體,將各個教學步驟理出的內容匯總起來。然後再按照一定的順序,從全課的角度逐個分析評價
『玖』 教師如何評課標准
教師評課共有六要素。
一、評教學基本功 教學基本功又叫教師教學的基本素質,它是由教學語言、教態、板書、教案、學科專業知識等幾部分組成。評教學語言主要看:是否運用普通話進行教學,普通話是否標准、流利:語速是否適中,聲音是否洪亮;語言是否准確、簡明。
二、評教學目標 教學目標又稱教學目的。
這一要素主要有:教師根據教學大綱、教材內容所確定的教學目標、要求是否明確、具體,是否符合學生實際:是否體現知識、能力、覺悟和識記、理解、運用的統一;課堂教學是否圍繞目標進行。
三、評教學內容
這一要素是教學中的重點,主要看:教師對教材上概念、原理,(理論)、觀點、結論的講授及運用是否准確、完整;知識講解的邏輯性是否嚴密,條理是否清楚,層次是否分明,是否做到深入淺出;知識重、難點確定及講解是否恰當,重點是否突出,難點是否突破;理論聯系實際的事例材料是否准確、科學、典型,是否貼近社會和學生現實生活,是否有說服力;教學內容份量安排是否適當。
四、評課堂結構及教學組織
課堂結構及教學組織主要看:課堂結構中各環節是否完整、合理,時間安排是否恰當;課堂教學組織是否嚴密、緊湊,過渡是否自然;課堂上是否注意學生的學習紀律和信息反饋,師生雙邊活動是否良好,課堂氣氛是否活躍。
五、評教學方法及教學手段 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主要看:教法是否得法,是否符合認知規律,是否靈活且有實效;是否面向全體學生,是否激發學生興趣,是否啟迪學生思維;是否注重學法指導及培養學生學會學習的能力;是否正確、有效地使用現代電化教學手段。
六、評教學效果 教學效果主要看:教師是否按時、按量、按質完成了教學任務和目標;檢測學生是否掌握、理解了所學知識,學生能力是否有所提高;課堂貫穿德育教育是否自然有實效;整個課堂教學有無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