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教師老師 » 老師懲罰學生視頻

老師懲罰學生視頻

發布時間: 2022-03-08 13:53:52

A. 老師可以懲罰學生嗎

老師懲罰學生那得看看學生犯了什麼錯誤的事情,如果是在學校做了不該做的違法違紀,那肯定要懲罰學生的。

B. 老師是怎麼懲罰學生的

問你老師去,他不是很酷的嗎追問:呵呵回答:
好好教育 就我們那B老師 讓他好好教育了 她不幹擦回答:
但是我認為,老師讓你寫一份建議書,你應該看作是一種平等對話的機會,老師很想幫助你,而你可以盡情把自己的想法表達清楚,開誠布公的,推心置腹的。比如,你可以把禁止打籃球、玩電游等等最喜歡的活動權力交給老師,請他來約束你;也可以把自己最不喜歡的活動權利交給老師,比如:抄寫英語單詞,請家長簽字等等。還有就是,你可以在老師採取的懲罰措施基礎上將自己的想法加進去,進行改進。
對的是全班同學回答:
這回我明白了。
其實你所說的,是大多數老師比較常用的方法。
其實,無論哪一種懲罰,都不是目的,它只是督促你進步的一種手段而已。追問:
但是我認為,老師讓你寫一份建議書,你應該看作是一種平等對話的機會,老師很想幫助你,而你可以盡情把自己的想法表達清楚,開誠布公的,推心置腹的。比如,你可以把禁止打籃球、玩電游等等最喜歡的活動權力交給老師,請他來約束你;也可以把自己最不喜歡的活動權利交給老師,比如:抄寫英語單詞,請家長簽字等等。還有就是,你可以在老師採取的懲罰措施基礎上將自己的想法加進去,進行改進。

C. 老師應該懲罰學生嗎

老師不應該懲罰學生,要對學生的錯誤要正確的處理,不要去體罰學生,如果學生犯了錯誤,這些應該是教育,的方式去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我作為老師就是這樣做的,這只是我個人的看法哦

D. 老師懲罰學生方法大全 數學老師怎麼懲罰學生

問對人了,讓他們整理筆記,一個考點對應幾個例題,例題對應那些考點,既能懲罰,又能顯著提高成績,我的數學老師就是這么做的,現在變成全班都要這樣做,不過確實很有效。
還可以讓他們背東西,20以內的平方,10以內的立方。

E. 老師怎麼合理懲罰學生

第一,懲罰要依法辦事。當今時代,人人都有很強的法律意識,就連小學生都知道要用《婦女兒童權益保護法》來捍衛自己的權益,所以,教師對那些屢屢犯錯違紀的學生,在說服教育無效的情況下,應該是可以對學生進行責罰,但必須要在法律允許的范圍內進行,不可越界。

第二,懲罰要及時適度。老師在對學生進行懲罰時,要掌握一定的尺度,大錯要重罰,小錯要輕罰,無錯不罰。要努力避免沖動和隨心所欲,避免大錯輕罰,小錯重罰,有錯不罰,無錯懲罰。還有,對學生的懲罰還要及時,盡可能做出快速的反應,讓學生對當下犯錯誤的行為承擔責任,也避免更多的學生繼續犯同類的錯誤。

第三,一事一罰,不翻舊賬。學生都是在不斷成長的,老師們應該用發展的眼光看待學生的錯誤,對學生曾經的錯誤,一事一罰,處罰之後,滿懷期望地等待學生成長,創造性等待學生慢慢改變。只要學生改過了,就不要總翻舊賬,以免引起學生的反感。

第四,懲罰的一慣性。教師對學生懲罰要堅持一慣性,凡是遇到犯有同類錯誤,都要處罰,不可隨意改變處罰的力度和范圍。對同一個班級學生,一定要採用同樣的尺度,不能因人而異。堅持一慣性,就能讓學生明白,有些底線和紀律原則是不能逾越的,不要有僥幸心理,容易培養學生的規則意識。

第五,懲罰要體現教育性。學校和老師懲罰學生,其目的是為了學生能夠知錯改錯,形成正確的「三觀」,是為了學生的成長。所以,懲罰的目的不是為了懲罰而懲罰,不是為了泄私憤,而是為了教育學生。所以,懲罰的方式方法、程度輕重都是值得探索的,一定要體現教育的原則和目的。

第六,懲罰的方法值得探索。教育中既要有表揚,也要有懲罰,這是教育的應有之義。但近來,由於缺乏必要的法律和規范性文件的明示,家長和老師就怎樣懲罰孩子缺乏共同的認知,家長和學校及教師之間,容易對學校的懲罰措施不理解,甚至做出過度反應。對此,小編認為,學校不妨利用家長委員會等組織,展開一些討論,對怎樣懲罰違紀學生,由誰來懲罰等問題,達成一些共識。比如,哪些可以罰站,哪些可以讓學生以體力方式記住錯誤,哪些可以暫停上課,由家長帶回家教育等。

不過,不管怎樣,教師不可隨意體罰學生,也不允許使用「語言暴力」。

F. 老師懲罰學生的方法

沒有規矩,不成方圓。為了孩子的未來,在提倡賞識教育的同時,不應該忽視「懲 罰」在教育中的積極作用。讓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懂得為自己的過失負責任。有責任感,一個能承擔責任的人。   
教育應該有獎有罰,只有頌揚的教育是不完整的。犯了錯誤,就要擔責。當罰不罰,則生驕氣。馬卡連柯曾指出:「合理的懲罰制度不僅是合法的,而且是必要的。這種合理的懲罰制度有助於形成學生的堅強性格。」現在的教師抱怨學生難管,不敢與不會懲罰是很大的因素。
然而,教師應該怎樣舉起懲罰之「棒」?   
一是賞罰並舉。只是一味地賞識而沒有懲罰,或只一味地懲罰而沒有賞識,都是一條腿走路。賞識和懲罰要並重,有罰有愛,學生才會心悅誠服。    
二是愛和尊重原則。
教師要有治病救人的愛心,杜絕蔑視,摒棄「笨蛋」、「蠢貨」等教育忌語,充分肯定孩子的其他優點,保護學生的上進心,使他們甘於受罰,勇於改錯,把懲罰的過程當作人生一課。
三是方式要適當。懲罰是一步險棋,用得好則峰迴路轉,用不好則事與願違。不合理的懲罰所引起的負面效果,對學生心理的傷害是長期的。懲罰的目的不是為了治人,而是為了治病。應選擇文明的方式,力避簡單粗暴,懲罰要對事不對人。
四要適度和及時。懲罰過輕起不到教育效果,懲罰過度會引起偏激反應。及時的懲罰能使學生體驗更深,延遲的懲罰會因事過境遷而成為「秋後算帳」,易使學生產生情緒上的反感和對立。

G. 學校老師懲罰學生電影

老師的恩惠
一個關於老師懲罰的叛逆劇

H. 老師懲罰學生的妙招

作為一種教育措施,適當運用懲罰有利於維護和促進幼兒心理的健康發展。因此,在幼兒園的一日生活中,為禁止和糾正幼兒的某些不良行為,教師常常會對孩子實施懲罰,但往往會出現以下兩種現象:懲罰缺失 1.孩子的因素。孩子們都喜歡溫柔和氣的老師,態度嚴厲的老師常會被孩子們冠以凶老師的稱號,所以一些年輕的老師怕得不到孩子們的認可,便不敢對孩子們凶,更談不上對他們的一些不良行為進行懲罰。 2.家長的因素。現在的孩子大都是獨生子女,備受家長的寵愛,加上現今社會流行的賞識教育,懲罰常常得不到家長的支持。為避免家長的反感和投訴,部分教師對幼兒的一些不良行為採取聽之任之的態度,不敢實施懲罰。懲罰過度 1.體罰。個別老師以糾正幼兒不良習慣為由實施過度懲罰,甚至因自己心情不好或者其他原因,而放縱自己的行為,導致暴力事件的發生。 2.限制過多。幼兒園不同於軍營,也不同於監獄,它是舒展心靈、放飛個性的地方。但教師卻過分強調安全,而不顧孩子年齡小、活潑好動的年齡特點,過高過嚴地要求孩子。筆者在一幼兒園曾見過一名孩子跑著從廁所出來,值班老師當即嚴厲訓斥:誰讓你跑的?回去,重新走出來。活潑的孩子當即垂頭喪氣地從廁所一步一步挪出來。老師從幼兒的安全出發限制孩子的行動本是好意,但如此要求,卻讓孩子們變成一個個木頭人,唯老師之命是從,久而久之,性格也會變得膽小謹慎。 正確認識懲罰,學會藝術性地使用懲罰手段 1.認識到懲罰在幼兒園教學中存在的必要性 教育家誇美紐斯曾主張犯了過錯的人應當受到懲戒,這是一個無可爭辯的命題。馬卡連柯也曾說:凡是需要懲戒的地方,教師就沒有權利不懲戒。在不行懲戒的情況下,懲戒不僅是一種權利,而且是一種義務。 安徽省特級教師薛瑞平在總結教育經驗時說:在教學中,適當的懲罰是必不可少的,因為並非所有的學生都願意接受教師善意的勸告和教育,如若完全摒棄懲罰,教育很難收到理想的效果。孩子做了錯事不懲罰和做了好事不獎賞一樣,可以說,懲罰是教育過程中一種必不可少的手段,它是為了孩子更好地發展。 孩子進入幼兒園,正是秩序感形成的重要階段,特別是中大班的孩子,對自身行為已有一定的判斷標准,並慢慢建立初步的是非觀。在孩子心目中,一味遷就他的老師並不一定就是好老師。該罰則罰,該愛便愛,孩子們對老師的信任度會更高。教育家洛克曾說:當孩子違反了某些規則你卻不加以處罰,結果他勢必輕視這些規則,而你的威信在他的心目中也就降低了。 2.重視懲罰的正確使用方法,避免過度懲罰 懲罰是一種教育手段,其使用的方式方法應有一定的講究。教師要學會管理自己的情緒,不讓憤怒控制自己,保持冷靜,正確處理幼兒的不當行為,不致因自己的情緒失控而做出過分的事情。 洛克還說過:你應當記住,他們(孩子們)很小就能區別憤怒與理智;他們不能不尊重出自理智的東西,同時也會很快地藐視憤怒;即使憤怒可以一時懾服他們,但是這種懾服的力量很快就會煙消雲散的;出於天性,他們很快就會看不起這種缺乏理智、虛張聲勢的威嚇。因此,在懲罰時,教師一定要保持自己的理智,公正地對待每一個孩子,樹立公正無私的形象,贏得孩子和家長的信任。 做好家長宣傳工作,引導他們正確看待懲罰 通過定期或不定期地召開家長會,在家教園地張貼教育家對懲罰的看法,讓家長認識到懲罰的必要性,理解教師對孩子的懲罰。 家長對教師產生誤解,往往是因為不了解事情的真相。所以,教師要及時與家長溝通,讓家長了解事情發生的完整過程,清楚教師所採用的懲罰手段對孩子的教育作用。同時,教師在採用懲罰手段的時候,要做到一視同仁,從正面引導孩子,讓孩子知道自己的錯誤所在,願意為自己的行為負責,接受相應的懲罰。 只有充分了解幼兒的身心發展特點,才能正確使用懲罰手段,對幼兒提出適當的要求;只有適當的懲罰和正確的處理方式,才能贏得家長的信任和孩子的認可。就如洛克所說:我所說過的嚴厲方法不應該擴展到這種不合時宜的約束。不應把兒童的年歲或脾性的自然產物,匆忙地解釋為頑固不化或故意對抗。所以,要贏得家長的支持,教師首先必須做到懲罰得當。 使用懲罰時應注意的問題 1.少用恫嚇、威脅的懲罰方法 在日常教育活動中,幼兒出現各種違反規則的行為時,教師切不可嚇唬孩子。比如,晚離園時孩子在活動室到處亂跑,這時,不宜說出不讓你媽媽來接你了或者再亂跑把你送到小班等等。雖然只是嚇唬,但孩子畢竟年幼,不知深淺,容易產生心理壓力,導致有的孩子吵鬧不想上學,說:老師不要我了,要把我送到小班。這也容易引起家長的反感,產生誤會,引起不良後果。 2.多用自然懲罰 自然懲罰是讓孩子體驗自己行為所造成的後果,從而注意以後的行為。比如,孩子玩游戲時亂扔玩具,可以採用禁止游戲的懲罰手段,說:玩具不喜歡你了,不想讓你玩了。 懲罰,是一門技巧,也是一種藝術。
00分享舉報

I. 老師如何懲罰學生不被舉報

其實,對於懲罰,我一向是持保守的態度的!因為畢竟孩子們的心理是很多元化的,而又是那麼的脆弱.隨意的懲罰很可能傷害孩子的心靈.對此,其實我知道自己做得不太對,因為我沒有做好教育者的"教育"的工作.但是,當我在尋找適當而有效的懲罰方式的時候,卻發現是那麼的難!即使在自己看來是恰當的,但也被定義在了"體罰"的行列!(或者是變相體罰!) 關於法律,有不少國家是允許教師對學生進行體罰的,比如日本,韓國,新加坡等,而他們的家長也對教師行使的體罰權比較理解,不會像我們國內一樣,動不動就抱著"寶貝"來向老師問罪! 很多人天真地以為教師不能很好地教育孩子積極向上,只會用"懲罰"的方式對待學生,是教師的無能!當這話來自學生本人或者家長時,你不覺得這是多麼可笑的無知與愚昧嗎? 難道孩子的不良行為只是老師的責任嗎?難道說孩子的教育只是學校,教師的責任嗎?家長自己作為孩子的第一教師的責任呢? 而學生本人這樣問的時候,那更是可笑!難道說自己犯錯應該由他人承擔責任嗎?難道說自己的行為自己都不能承擔責任嗎?難道懲罰本身不正是在教育此可笑的學生嗎?
至此,,我想我們有必要去尋找關於"懲罰"的出路! 在社會管理中,我們有公安局,有監獄,這是因為違法者在所難免,無論這個社會多麼發達,總有這么一些人,而社會對他們必須進行一定的管理.對於違法者,並不是一味的教育就可以解決問題的.懲罰是必不可少的.在企業的管理中,我們對違規者會有扣公資或者開除等方式處罰.而在教育面前,開除是很少出現了,在義務教育中更是幾乎不會出現開除的情況.那麼,如何對不守紀律者進行處罰呢? 事實上,我也並沒有找到什麼很好的解決之道!只是提幾點建議,拿出來討論一下:
1.學校的校規應該在剛進校就對學生們進行宣傳,並且以後要重復宣傳;

J. 老師怎樣懲罰學生

班有班規,校有校規,學生在學校違反規定被處罰是很正常的一件事,但是凡事都有一個度,教師在實施教育懲戒權的時候,一定要適度適量適合,一定要有分寸,不能好心辦了壞事。那麼,教師如何恰當地處罰學生呢?我覺得處罰學生時,要有底線思維,不能突破了底線,不能隨意化隨機化。現在,我們具體地來談談有哪些底線。

師德師風的底線不能突破
作為一名教師,要模範遵守各項規章制度,尤其是教育領域的相關規定。像體罰、變相體罰、辱罵等行為很顯然超出了教育懲戒權的邊界,違反了師德師風的規定,使學生的身體受到傷害,使學生的尊嚴受到了侮辱。教師實施懲戒行為時一定不能失去了應該有的了「度」,一定要有分寸感。如果老師對師德師風規定「視而不見」,不當回事,那麼職業生涯中將充滿隱患和坎坷。我們身邊這樣的例子已經不少了。

教育規律的底線不能突破
社會對教師的要求是八個字:學高為師、身正為范,也就是德才兼備。作為一名教師,要懂得教育教學的規律和具體的方式方法,遇到不同的情況採取不同的方式,也就是「因材施教」,要做到因人而異,不能簡單粗暴野蠻,有失斯文。教師要有愛心、耐心、寬容心,學生違反了規定,肯定是有原因的,教師首先要調查清楚原因,找到問題的症結,通過各種方式幫助學生克服困難,切不可簡單地「一罰了之」。就算是處罰,也要按照學生身心發展規律來處罰,把處罰的過程變成教育的過程。

素質教育的底線不能突破
學生的發展是全面的發展,是德智體美勞等方面的全面發展,這是素質教育的要求,教師的工作就是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然而在現實中,有的教師片面地理解素質教育,片面地突出「智育」,也就是過於強調分數的重要性,所謂的「分分分,學生的命根;考考考,老師的法寶」,從而忽略了其他方面。所以有的教師在處罰學生時,片面考量懲戒行為是否對學生提高分數有利,而忽略了對學生身心健康發展的影響。老師不恰當的處罰方式會對學生造成一定的心理負面影響,甚至會影響到學生性格的健康發展,不利於學生的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那就與實施素質教育的初心越來越遠了。

綜上所述,教師在處罰學生時,要具備底線思維,要具體考量師德師風、教育規律、素質教育三個維度,作出正確的判斷,實施恰當的行為。我們要知道,處罰不是目的,只是手段之一,都是為了學生的不斷完善,希望全社會對教師實施處罰行為都有一個理性的認識,而教師則要按照規定辦事、按照規律辦事、按照規則辦事,讓處罰行為始終處在正確健康的軌道上。

熱點內容
在怎麼拼音 發布:2025-05-01 13:19:43 瀏覽:719
歷史上的苗姓名人 發布:2025-05-01 13:09:38 瀏覽:698
海洋生物小報 發布:2025-05-01 13:01:05 瀏覽:187
歷史會考題 發布:2025-05-01 11:59:34 瀏覽:261
2016地理奧林匹克競賽 發布:2025-05-01 11:40:02 瀏覽:762
吉他伴奏教學 發布:2025-05-01 10:55:30 瀏覽:675
小學二年級下冊語文生字表 發布:2025-05-01 10:37:17 瀏覽:251
七年級英語學案 發布:2025-05-01 10:25:45 瀏覽:83
舞蹈初級教學視頻 發布:2025-05-01 10:15:53 瀏覽:815
哪裡學吉他好 發布:2025-05-01 09:51:00 瀏覽:5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