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資格模擬題及答案
Ⅰ 教師資格證考試模擬題
1.鄭老師在指導新教師時說,了解小學生身心發展規律、學習心理等,對做好教育教學工作極為重要。鄭老師的體會表明,教師不可忽視( )
A.政治理論知識
B.文化基礎知識
C.學科專業知識
D.教育科學知識
【答案】D。教育科學知識,也稱條件性知識,是指教師必須掌握教育學、心理學等知識,了解學生的心理發展規律及學習心理。題干中鄭老師教導新老師要了解小學生身心發展規律,體現了鄭老師重視教育科學知識的重要性。
2.張老師在小學英語教學中恰當運用英語劇的形式進行教學,讓學生在角色扮演中學習英語。張老師的做法( )
A.優化了教學目標
B.優化了教學條件
C.優化了教學過程
D.優化了教學資源
【答案】C。教學過程,即指教學活動的展開過程,是教師根據一定的社會要求和學生身心發展的特點,藉助一定的教學條件,指導學生主要通過認識教學內容從而認識客觀世界,並在此基礎之上發展自身的過程。張老師在小學英語教學中恰當運用英語劇的形式進行教學,讓學生在角色扮演中學習英語,這種做法優化了教學過程。
3.針對“好學生吃不飽,學困生吃不了”的現象,蔣老師在充分了解學情的前提下,將學生分為三個層次,進行分層教學。蔣老師的做法體現了( )
A.誨人不倦
B.教學相長
C.循循善誘
D.因材施教
【答案】D。因材施教是指教師要從學生的實際情況、個別差異出發,有的放矢地進行有差別的教學,使每個學生都能揚長避短,獲得最佳發展。即針對學生的志趣、能力等具體情況進行不同的教育。
4.清朝政府實行的第一個現代學制是( )
A.壬寅學制
B.癸卯學制
C.壬戌學制
D.壬子癸丑學制
【答案】B。
5.古人雲:“君子處其實,不處其華;治其內,不治其外。”這句話提示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該重視( )
A.學生的知識積累
B.學生的能力培養
C.學生的人格養成
D.學生的情感體驗
【答案】C。這句話的意思是,有修養有名望的人務求實際,而不圖外表好看;致務於自身的修養鍛煉,而不計較自身以外之物。
6.某學校一位教師打罵學生。起因是教師在認真上課時,男孩在下面起鬨、打鬧,教師前去制止。結果,孩子只顧打鬧完全忽略老師,老師便用凳子打傷該生。對這一問題的認識,不正確的是( )
A.學生應該尊敬老師,不應該擾亂課堂
B.教師應該愛護學生,不應該對學生動手
C.學生應該遵守課堂紀律
D.老師對學生的教訓是對的,起到了殺雞儆猴的作用
【答案】D。教師應該尊重幼兒的地位,保護幼兒的合法權益,而不能動手毆打幼兒。
7.教育目的層次不包括( )
A.國家教育目標
B.學校培養目標
C.教師教學目標
D.學生學習目標
【答案】D。
8.對童年期的學生,在教學內容上應多講一些比較具體的知識和淺顯的道理;在教學方法上,應多採用直觀教具。這體現了教育要適應兒童身心發展的哪一個特點?( )
A.穩定性
B.階段性
C.不平衡性
D.個別差異性
【答案】B。題干中描述的是針對童年期的學生,要採取特定的教學內容和方法,體現了身心發展的階段性特點。
9.課堂上,當教師播放了一段視頻文件後,學生議論紛紛,與教師事先預想的結果截然不同,在下列選項中,最適宜採取的措施是( )
A.馬上制止,並批評學生這種破壞課堂秩序的行為
B.任其自然發展,給學生充足的時間讓他們闡明自己的觀點
C.因為這不是探究課,所以不會給學生時間討論,繼續授課
D.由於視頻文件在教學中有一定的價值,適當給學生一些討論時間
【答案】D。對於學生的討論,老師要適當的給予一定的時間,讓學生表達自己的感受,這樣不僅可以很好的對視頻的內容有一個好的開始,並對之後的學習認真上課有好的效果。
10.( )是著眼於受教育者以及社會長遠發展的要求,以面向全體學生,全面提高學生的基本素質為根本宗旨的教育。
A.素質教育
B.義務教育
C.創新教育
D.全面教育
【答案】A。
教師資格證考試模擬題小編就說到這里了,祝願各位考生都能取得滿意的成績。更多關於教師資格證考試的備考技巧,備考干貨,新聞資訊等內容,小編會持續更新。
Ⅱ 教師資格證考試模擬試題及答案
教師資格證模擬試題:小學綜合素質2
根據上面文字所引發的聯想和思考,寫一篇文章。
要求:文體自選,立意自定,標題自擬;不少於800字。
30.【參考答案】
材料中萬老師的做法啟示我們學生是具有獨立意義的主體、學生是發展的人。應該遵循「以人為本」的學生觀。首先,學生是具有獨立意義的主體。「以人為本」的學生觀要求把學生置於教育活動的主體地位,注重學生的主體性需求,關注學生的全面成長,把學生真正的當「人」來開展教育。在材料中,當兩位同學發生爭執時,萬老師尊重學生的意願,讓他們自己解決沖突,啟示我們要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其次,學生是發展的人。學生具有巨大的發展潛能,要求教師把學生看作發展過程中的客觀存在,用發展的眼光去看待學生;學生是處於發展過程的人,要理解學生身上存在的不足,允許學生犯錯誤。材料中的兩位學生發生爭執,萬老師沒有侮辱、諷刺學生,而是給予適當的批評,讓學生認識到自己的錯誤,並尊重學生解決問題的辦法,啟示我們要認識到學生是處於發展過程中的人。總之,萬老師的做法啟示我們在教育教學中,要遵循「以人為本」的學生觀的要求。
31.【參考答案】
王老師的做法是錯誤的,違背了教師職業道德規范中為人師表、愛崗敬業的要求。首先,王老師的做法違反了為人師表的教師職業道德要求。為人師表要求教師堅守高尚情操,知榮明恥,嚴於律己,以身作則。作風正派,廉潔奉公,不利用職務之便謀取私利。材料中,小王老師經常申請不必要的經費,還常以換座位、評「三好學生」等理由向家長討要好處,利用職務之便,謀取私利,違背了為人師表的職業道德要求。其次,王老師的做法違反了愛崗敬業的教師職
業道德要求。愛崗敬業要求教師志存高遠,勤懇敬業,認真備課上課,認真輔導學生,不得敷衍塞責。材料中,小王老師在擔任班主任期間,沒有把全部精力放在如何搞好班級工作和提高學生素質上,而是利用班主任的便利條件謀取私利,違背了愛崗敬業的職業道德要求。綜上所述,王老師違反了教師職業道德規范的相關內容,應對其進行教師職業道德規范的教育。
32.【參考答案】
(1)閱歷和讀書相輔相成。閱歷可以豐富知識,提高讀書能力;讀書可以獲取新知識,拓展閱歷,提高能力。(意思對即可)
(2)文章②~④段,第②段先分析閱歷影響讀書的原因,點出生活閱歷越豐富,越有助於理解和把握作品;繼而第③段論述豐富閱歷的途徑及意義,然後第④段闡明閱歷與經歷的區別。(意思對即可)
Ⅲ 中小學教師資格證《綜合素質》考前模擬:生活常識
【導讀】教師是很多人夢寐以求的工作,同時也是大家爭相爭取的工作,但是想要成為教師,必要的證件也是需要具備的,其中教師資格證就是必須要有的,雖然《綜合素質》是中小學教師資格證考試較為簡單的科目,但是因為知識點比較多,所以很多考生往往感覺很頭疼,目前正是教師資格證考前復習的沖刺階段,主要進行的就是中小學教師資格證考前模擬,下面給大家整理了一些經典的考題,趕緊來練習一下吧。
1.豆腐原產於中國,以它為原材料的菜餚,做法多種多樣。「文思豆腐」是將柔軟脆弱的豆腐切成毛發粗細製作而成,以刀工見長。下列菜系中,擅長製作「文思豆腐」的是(
)。
A.魯菜
B.蘇菜
C.粵菜
D.徽菜
【參考答案】B
解析:文思豆腐是一道有著悠久歷史的江蘇傳統名菜,起源於揚州和准安,屬於淮揚菜、蘇菜系。它選料極嚴,刀工精細,軟嫩清醇,入口即化,同時具有調理營養不良、補虛養身等功效,是老人、兒童選擇的上好菜譜。
2.望遠鏡的發明推動了近代天文學的發展。1609年,伽利略親手製造和改進瞭望遠鏡,並用來巡視天空。他的國籍是( )。
A.法國
B.英國
C.義大利
D.奧地利
【參考答案】C
解析:伽利略是義大利人。
3.「二戰」結束後,在亞洲和歐洲分別對主要戰犯進行了審判,亞洲審判史稱「東京審判」,歐洲審判稱為( )。
A.「倫敦審判」
B.「柏林審判」
C.「紐倫堡審判」
D.「波茨坦審判」
【參考答案】C
解析:歐洲國際軍事法庭指的是1945年11月21日至1946年10月1日期間,由第二次世界大戰戰勝國對歐洲軸心國的軍事、政治和經濟領袖進行數十次軍事審判。由於審判主要在德國紐倫堡進行,故總稱為紐倫堡審判。
4.戰國時期,諸侯間的兼並戰爭愈演愈烈,產生了多種外交、軍事策略。下列人物中,主張」遠交近攻「策略的是( )。
A.孫臏
B.蘇秦
C.張儀
D.范雎
【參考答案】D
解析:「遠交近攻」是戰國時范雎為秦國採用的一種外交策略。
5.上課時,程老師發現後排的一名學生在偷偷吃零食。剛開始程老師沒有理會,但這名學生吃了很長時間也沒有停下。程老師忍無可忍,便快速走到這名學生跟前,搶過零食扔出窗外。程老師的做法(
)。
A.恰當,體現教師的嚴格要求
B.恰當,符合學校的管理規定
C.不恰當,不應簡單粗暴處理問題
D.不恰當,不應干預學生個人行為
【參考答案】C
解析:題干中程老師開始對學生的不良行為沒有理會,沒能做到及時和學生溝通。很長時間後,程老師直接搶過零食扔向窗外,手段過於粗暴,傷害了學生的自尊心。該教師的行為是不恰當的,教師不應簡單粗暴處理問題,而應在發現學生吃零食後,及時進行暗示,阻止學生繼續吃零食。課下可以找學生談話,避免類似事故再次發生。
在進行中小學教師資格證《綜合素質》考前模擬的時候,大家要做的就是認真審題、考後總結、技巧使用這幾個方面,只有做到這幾點,我們才有機會更快的通過相應的考試,至於現階段教師資格證考試內容如何記憶,大家可以根據一些過來人的經驗進行,最好的就是進行考點的口訣記憶,加油!
Ⅳ 幼兒教師資格考試模擬題及答案解析
2017幼兒教師資格考試模擬題及答案解析
一、單選題
1.我國1—6歲兒童每日膳食中脂肪供給的能量約占總能量的( )
A.10%~20%
B.20%~30%
C 30%~35%
D 40%~50%
【答案】:C
【解析】:
一般認為,增長1~6歲兒童每日膳食中脂肪供給的能量約占總能量的30%~35% 脂肪攝人過多,為動脈粥樣硬化埋下隱患,因此要從幼兒時期開始預防動脈硬化,適當限制膽固醇和飽和脂肪酸的攝人量。
2.幼兒園的“娃娃家”游戲屬於( )
A結構游戲
B表演游戲
C角色游戲
D智力游戲
【答案】:C
【解析】:
角色游戲是幼兒通過扮演角色,運用想像,創造性地反映個人生活印象的一種游戲, 通常都有一定的主題,如娃娃家、商店、醫院等,所以叉稱為主題角色游戲。
3.幼兒園的雙重任務中的( )是我國幼兒園的一大特色,也是我國幼兒園的社會使命。
A發揮一日活動整體教育功能
B以游戲為基本活動
C教育的活動性和活動的多樣性
D保育和教育
【答案】:D
【解析】:
保教結合原則是我國幼兒教育中所特有的一條原則,可以說局用很強的中國特色。
4.幼兒思考問題總是藉助具體事物或具體事物的表象,對具體的語言容易理解,對抽象的語言則不易理解。這體現了幼兒思維的( )特徵。
A直觀行動性
B自我中心性
C具體性
D形象性
【答案】:C
【解析】:
幼兒園維的具體性是指:幼兒思維的內容是具體的。幼兒在思考問題時,總是藉助,於具體事物或具體事物的表象。幼兒容易掌握那些代表實際東西的概念,不容易掌握比較抽象的概念。
5.決定學前教育發展速度與規模的是( )
A社會政治
B社會經濟
C社會文化
D社會民主程度
【答案】:B
【解析】:
學前教育發展的規模和速度受社會經濟水平的影響和制約。
6.多曬太陽,有利於補充( )
A維生素A
B維生素B
C維生素C
D.維生素D
【答案】:D
7.在幼兒入小學後,有的新生在老師詢問作業時,很輕松地說:“我不喜歡做。”昨天,爸爸帶我去姥姥家了,所以我沒寫。”這種現象要求在幼小銜接工作中要( )
A培養幼兒的規則意識和任務意識
B幫助幼兒做好入學前的准備
C培養幼兒的主動性
D培養幼兒的獨立性
【答案】:A
【解析】:
幼兒入學後學習成為必須要完成的任務,但由於幼兒園時期幼兒所需完成的任務不多,他們一時難以確立這樣的任務意識,題干中反映的問題說明r這一點。所以,為避免這種問題,幼兒園應當注意培養幼兒的規則意識和任務意識,特別是在大班階段,做好幼小銜接工作。
8.陳鶴琴提出的“五指活動”指的是( )
A兒童健康活動、兒童社會活動、兒童科學活動、兒童藝術活動、兒童文學活動
B兒童語言活動、兒童社會活動、兒童科學活動、兒童美術活動、兒童音樂活動
C兒童常識活動、兒童社會活動、兒童科學活動、兒童藝術活動、兒童文學活動
D兒童體育活動、兒童語言活動、兒童科學活動、兒童藝術活動、兒童文學活動
【答案】:A
【解析】:
陳鶴琴先生認為“應當把幼稚園的課程打成一片,成為有系統的組織”。雖然他課程內容劃分為健康恬動、社會活動、科學活動、藝術活動、文學活動等五項,但這五種活動是一個整體,如人的手指與手掌,手指只是手掌的一部分,其骨肉相連,血脈相通,因此被稱為“五指活動”。
9.嬰幼兒時期腦的發育非常迅速,出生後的幾年內,腦重量增加近4倍,( )歲左右已基本接近成人。
A.5
B.6
C.7
D.8
【答案】:C
【解析】:
嬰幼兒時期腦的發育非常迅速,出生後的幾年內,腦重量增加近4倍,7歲左右已基本接近成人。與此同時,腦的機能也逐漸復雜、成熟和完善起來,為建立各種條件反射提供了生理基礎。
10.下列關於制定幼兒一日生活日程的敘述,錯誤的是( )
A幼兒年齡越小,安排的睡眠時間應越短,次數應越多
B游戲是幼兒的基本活動,應保證他們的游戲時間
C制定作息制度要考慮到不同地區的差異,如南北方差異
D安排幼兒一日的生活作息制度,要考慮到家長的配合
【答案】:A
【解析】:
幼兒神經系統的發育未成熟,容易疲勞,需要較長的睡眠時間進行休整,因此,幼兒年齡越小,安排的睡眠時間應越長,次數越多。
二、填空題
1.如何在活動中幫助幼兒克服不良情緒?
【答案】:
(1)成人要善於發現與辨別孩子的情緒;
(2)從幼兒的情緒表現來分析幼兒的內心情感世界;
(3)注意幼兒的個別差異,對不同的孩子子採取不同的方法;
(4)注意孩子積極情感的引導,讓積極情感成為幼兒情感的主旋律,減少消極情感產生。
2.簡述防止幼兒注意分散的措施。
【答案】:
(1)排除無關刺激的干擾;
(2)根據幼兒的興趣和需要組織教育活動;
(3)靈活地交瓦運用無意注意和有意注意。
3.幼兒教師在宴踐中如何提高幼兒的言語能力?
【答案】:
(1)有目的、有計劃的幼兒園語言教育活動是發展幼兒言語能力的重要途徑。幼兒園的語言教育活動,是根據《幼兒園工作規程》精神,有目的、有計劃地對幼兒施加影響。在幼兒園的語言活動中,要求幼兒發音正確,用詞恰當,句子完整,表達清楚、連貫,並及時幫助幼兒糾正語音;要運用有效的教學方法,調動幼兒說話的積極性,並給予反復練習的機會,以及做出良好的示範,促進幼兒語言的發展和言語的'規范化。
(2)創設良好的語言環境,提供幼兒交往的機會。生活是語言的源泉,因此,要組織豐富多彩的活動,使幼兒廣泛地認識周圍環境,擴大眼界,豐富知識面,增長詞彙。同時,要給他們提供更多的交往機會,尤其是和小朋友的交往'並重視幼兒在交往中用詞的准確和說完整的 句子。當孩子“見多識廣”語言自然也就豐富了。
(3)把言語活動貫穿於幼兒的一日恬動之中。幼兒園專門的語言活動時間是有限的,教師還應在日常生活中來培養幼兒的言語能力。
(4)”教師良好的言語榜樣。在平時的教育活動中,教師要堅持說普通話,盡量做到吐字清晰、正確,潛移默化地去影響幼兒的語言發展。
(5)注重個別教育。由於每個幼兒的個性特徵和智力水平都存在著差異,言語的積極性和駕馭語言的能力也不一樣。因此,教師在教育活動中,不可忽視對幼兒的個別教育。
三、材料分析題
在美術活動中,幼兒們都很用心地在作畫、塗色,我來回巡視給個別幼兒輔導.突然張雨軒大聲地喊我:“老師,我向李浩然借油畫棒,他不借給我。”任憑張雨軒怎麼說,李浩然就是不借,牢牢地看著自己的油畫棒。這時我上前,問張雨軒:“你的油畫棒呢?”她說昨天帶回家忘記帶來了,我又問李浩然小朋友:“你為什麼不願意借給她油畫棒啊?你們坐在一張桌子旁,應該是好朋友啊,好朋友要互相幫助、互相關心是不是啊?她借用一下就還給你,好不好?”李浩然不看我,低看頭說:“我爺爺說我的油畫棒不給別人用!”我當時頭就有點懵,耐心地坐在他旁邊和他好好地說:“爺爺這樣說是希望你要保管好自己的東西。你想想如果今天你沒有帶油畫棒來畫畫,你是不是也希望她能借給你用一用呢?老師也記得你上次還借用過別的小朋友的水彩筆呢!有好的東西要懂得和別人分享。”張雨軒在旁邊急著說:“小朋友要互相幫助、團結友愛,老師對不對?”他這才不情願地把油畫棒借給張雨軒用,而且不準她自己從盒裡拿油畫棒.張雨軒用完後,很有禮貌地對著李浩然說謝謝。
【問題】:
分析以上材料中李浩然小朋友性格特點的成因,談談幼兒教師應如何培養幼兒良好的合作和分享意識?
【答案】: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指出:“社會領域的教育具有潛移默化的特點,幼兒的社會態度情感的培養尤應滲透在多種活動和一日活動中。”在幼兒園階段,幫助幼兒提高了解他人情感和需要的能力,教育和培養幼兒良好的合作和分享意識是至關重要的。
上述材料中,李浩然小朋友是個缺乏合作能力、分享意識的孩子。造成這一現象的主要原因,包括以下幾點:首先,被溺愛的獨生子女,在家庭這個小集體中是“掌中寶”,所有人都圍著他轉,形成一種很強的自我中心意識,養成“獨占”“獨享”的習慣,待到要融入幼兒園這個大集體時,他很自然地表現出家裡養成的行為習慣,不能與同伴友好相處,體現出缺乏合作能力、分享意識。其次,老一輩的教育理念的偏差,忽視對幼兒合作能力、分享意識的培養,甚至阻礙幼兒這方面能力的正常發展。
幼兒教師可以從以下幾方面人手培養幼兒的合作與分享意識:
(1)結合幼兒園教育活動培養幼兒合作與分享的意識。幼兒園教育活動中隱藏了很多“合作與分享”的教育契機,幼兒教師要抓住這些教育契機,使主題活動與培養幼兒“合作與分享”意識緊密結合。
(2)通過豐富多彩的實踐活動,培養幼兒合作與分享意識。比如組織幼兒為災區同胞獻愛心活動。
(3)結合社區活動,體驗合作與分享的多樣性。由於現在的孩子都是獨生子女,家園“兩點一線”的生活方式居多,與人交往的范圍較狹窄。因此,幼兒教師要經常組織一些適合幼兒園孩子參加的社會活動,讓孩子們與同伴之外的人群建立合作關系,體驗合作與分享的多樣性。
(4)取得家長支持,共同培養孩子合作與分享意識。合作與分享意識的培養與家長的支持是密不可分的。利用節假日組織家長孩子一起進行活動,能夠增加家長老師孩子之間的感情,分享成功的喜悅。
;Ⅳ 教師資格證考試模擬試題及答案
一、填空(在下列每小題的空格中填上正確的答案。填錯、不填均不得分。本大題共10小題,每題1分。共10分。)
1.教育活動的三個基本要素中,__________是主導性的要素。
2.現代社會中“拔苗助長”的教育案例很多,它違背了人的身心發展的__________規律。
3.歷史上教育制度發展大體經歷了前制度化教育、制度化教育、__________三個發展階段。
4.教學中師生交往的模式主要有專制型、__________、民主型。
5.教學大綱又稱__________,是課程計劃中每門學科以綱要的形式編訂的,有關學科教學內容的指導性文件。
6.思維的過程包括分析與綜合、分類與比較、________、系統化與具體化。
7.班杜拉認為,影響自我效能感形成的最主要因素是________的成敗經驗。
8.________指一種學習對另一種學習的影響,或習得的經驗對完成其他活動的影響。
9.安德森根據知識的不同表徵形式,將知識分為程序性知識和________。
10.課堂的三大要素是學生、學習過程和________,這三大要素的相對穩定的組合模式就是課堂結構。
二、判斷題(判斷下列各題的正誤,並在題後打“√”或“×”。本大題共10小題,每小題1分,共10分)
1.教育是兒童對成年人的一種本能的無意識模仿。( )
2.杜威的學校即社會理論屬於實用主義教育流派。( )
3.對人的身心發展起決定作用的是遺傳。( )
4.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就是促進學生平均發展。( )
5.老師應該遵循啟發性原則,一分為二地看待學生,看到學生的優點和不足。( )
6.人的心理過程包括氣質、注意、個性心理特徵。( )
7.條件反射既是一種生理現象也是一種心理現象。( )
8.首先提出“多元智能理論”的教育家是布魯納。( )
9.維果斯基提出的”教學應走在發展前面”的含義是提前講授下一階段才能掌握的內容。( )
10.一名兒童上課吃零食被懲罰,另一名正在准備吃零食的兒童看到了,把自己准備吃的零食收起來。這是一種廣泛存在的學習現象,被心理學家班杜拉稱之為觀察學習。( )
三、教師資格證考試名詞解釋題(本大題共5小題,每小題5分,共25分)
1.個體身心發展
2.課程
3.診斷性評價
4.性格
5.學習動機
四、教師資格證考試模擬題答案
1、填空題
1.教育者 2.順序性 3.非制度化教育 4.放任型 5.學科課程標准 6.抽象與概括 7.個體自身行為 8.學習遷移 9.陳述性知識 10.學習情境
2、判斷題
1.× 2.√ 3.× 4.× 5.× 6.× 7.√ 8.× 9.× 10.√
3、名詞解釋
個體身心發展是指作為復雜整體的個體在從生命開始到生命結束的全部人生過程中,不斷發生的變化過程,特別是指個體的身心特點向積極方面變化的過程。個體身心發展包括身體和心理兩方面的發展。
課程是指學校學生所應學習的學科總和及其進程與安排。廣義的課程是為實現學校教育目標而選擇的教育內容及其進程的總和,狹義的課程指某一門學科。
診斷性評價是在學期開始或一個單元教學開始時,為了了解學生的學習准備狀況及影響學習的因素而進行的評價。它包括各種通常所稱的摸底考試。
性格是指人的較穩定的態度與習慣化了的行為方式相結合而形成的人格特徵。
學習動機是指激發個體進行學習活動,維持已引起的學習活動,並使行為朝向一定學習目標的一種心理傾向或內部動力。
教師資格證考試模擬試題及答案小編就說到這里了,更多關於教師資格證考試的備考技巧,備考干貨,新聞資訊等內容,小編會持續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