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主任如何說話
見到學生來以後要保持微笑,說話自是要說您而不是你,平時不要動不動就發脾氣,要注意態度控制,盡量少布置一些作業,課程最好在課上就全部完成,下課以後要多與孩子們溝通交流,比如問一問最近學習吃不吃力,或是有沒有與其他小朋友鬧矛盾,也可以在說話的時候談及一下他的家庭,讓學生覺得你很關心她。當學生有任何一丁點進步的時候,你都要去真誠的贊美鼓勵他們。千萬不要對他們說你錯了,更不要與他們爭辯什麼,這會顯得你很掉價。你要讓他們每一個人都當官,讓他們覺得自己很重要,在課上多鼓勵他們發言,要他們去實踐,而不是老是一個人在講台上沒完沒了地講,最好是在游戲中學習,讓他們讓愛你的課堂。如果是你有錯誤,一定要斷然承認。
② 網上有班主任如何說話
不由太刻意,自然就好
③ [轉載]班主任如何說話(轉載)
你會說話嗎?一個班主任對自己語言表達能力的要求,應該像相聲演員一樣,追求無止境。說話,對一個班主任而言,實在是太重要了。完美的語言,不一定是標準的普通話,可以帶有一點方言,關鍵是要有自己的風格。說話的聲音是一個問題,而選擇什麼樣的表達方式、怎麼樣讓話說得在理,起到它應該發揮的作用又是另一個問題。有的話應該這樣說……
1、丑話要說在前面
班主任的想法和做法一定要讓學生和家長知道,這既是對別人的尊重(因為他們有知情權),也是對自己順利實施計劃作鋪墊。特別是一些涉及到批評、處罰的敏感問題,一定要事先詳細告知,讓學生明確自己的行為到什麼程度會有什麼樣的後果,要承擔什麼樣的責任。考慮到學生的心智尚未成熟、自控能力有限、易反復的特點,應當在實施處罰前不僅要做好足夠的宣傳工作,在實施初期也應當有一定的緩沖餘地,採用漸進式地,要求逐步提高。
舉一個小小的例子:學生使用手機的問題。如果不事先告知學生上課不得使用手機,就直接採取行動扣留學生手機,像這樣對於很多教師來說是天經地義,說不說都無所謂的事,嚴格地說是一種侵權行為,我們不能因為學生沒有反抗就覺得這樣做沒有問題。我們的學生經過長期的「教育」,養成了聽話的習慣,「奴性」在不知不覺中形成,但是可以預期,隨著時代的發展,「不聽話」的學生會越來越多。現在有很多人在議論學生越來越不好教育了,其實原因是多方面的,如果我們的思維還停留在我說什麼你就要聽什麼上,甚至我不需要說你就必須無條件服從,當然你就會覺得阻力越來越大。
2、好話一定要說兩遍
有句話叫「好話不說兩遍」,我不知道是什麼人發明的、是什麼用意?在我看來,如果真是好話,應該多說幾遍,因為人都是喜歡聽好話的,說好話可以讓人如沐春風。「良言一句三春暖,惡語傷人六月寒」,有的班主任批評學生可以長篇大論,但卻很吝惜對學生的「好話」,好話不僅包括表揚的話,還有問候的話、鼓勵的話,要養成隨時隨地在不經意間贊揚學生的習慣,這些都是積極的暗示,一個人如果不斷地接受積極的暗示,就能轉化成向上的動力。常說「好孩子是誇出來的」,但絕不是一次就能誇出來的,應該是「好孩子是不斷地誇出來的」。
很多孩子就是在不斷地被批評、被否定中成長的,結果他們都變成了你批評他的樣子。改變我們的教育思路,從改變我們對孩子說話開始。
3、滿話不能說
滿飯好吃,滿話不能說。我在《運籌帷幄》一文中已經對此作了詳盡的描述,班主任在說話是一定要給自己留有餘地,要考慮到學生和自己的承受能力,換句話說,不能把學生和自己逼到絕路上。有時班主任會因為一時沖動,未經仔細考慮,說出一些滿話、過頭話,實際上事後很難兌現。如果多次這樣,班主任的話在學生心裡的份量就要打折扣了,學生根據以往經驗會對你的話做個評估,班主任的威信就漸漸下降了。雖說班主任的話不是金口玉言,但是也要盡量說到做到,做不到的或不能堅持做到的就不要說。
古語有:一言既出,駟馬難追。按法律概念,班主任對學生說出的話可以看做一種口頭要約,《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對「要約」是這樣規定的:「要約實際送達給特定的受要約人(可以理解為學生)時,要約即發生法律效力,要約人(此處可以理解為班主任)不得在事先未聲明的情況下撤回或變更要約,否則構成違反前合同義務,要承擔締約過失的損害賠償責任。」如果真的那麼嚴格,班主任可能就不敢說話了,但是這可以作為一個參照,讓我們意識到不能輕許承諾,一旦承諾就必須要兌現。這是班主任教育學生提高「法商」的一個重要內容,那麼自己的言行就要首先受到約束。
說話前三思,不要說了過頭話,事後又不兌現,讓你在學生心中的形象打折扣。
4、閑話要經常說
班主任端著架子,不苟言笑,認為這樣可以保持教師的威嚴,除了教學用語就是思想政治工作,平時和學生一句閑話都沒有,這樣的班主任很難和學生溝通,也很難得到學生的認可。教師高高在上,學生需仰視,這樣的師生關系早就過時了,學生也不會因此而對教師頂禮膜拜,至多是個話不投機罷了。
我主張走到學生中去,用最朴實平常的話和學生聊天拉家常,即拉近了師生關系,同時也獲得了大量的鮮活的第一手資訊,幫助你了解當今學生的思想動態,及時指導你調整教育策略。在課間、課後,在校園里,在放學的路上,這樣的閑談可以無處不在、無時不有。經常去你的教室轉轉,那不僅是學生的第二家園,也應該是班主任的另一個家。有的班主任除了上課,就只呆在辦公室,即使難得到教室去,也是發發通知,「非必須,不進班」,這樣的態度,很難搞好班集體建設。
你說一家人每天說的話有多少是必須說的?恐怕只佔很小的比例,大部分談話都是在說閑話,說閑話,是人際關系中的重要一環,班主任不喜歡和學生說閑話,說明他並不喜歡喝學生相處,不能和學生成為一家人。
閑談,是師生關系的潤滑劑。
5、狠話掂量著說
人都有情急的時候,情急的時候會沖動,會口不擇言。班主任會在班上放出狠話:如果不怎麼怎麼樣,就要怎麼怎麼樣。實際上呢?又不可能做到。不可能做到,那說了有什麼用?除了當時出口氣,沒有任何實際意義,反而讓學生在心裡看低你、增加抵觸情緒。班主任和學生不是敵對的雙方,沒有必要劍拔弩張,班主任不僅要和家長,也要和學生建立利益一致的思想,班主任不僅是學生的管理者,也和學生是一個戰壕里的戰友,說話鬥狠,有這個必要嗎?
但是,班主任也是普通人,也有情緒激動的時候,甚至有氣急敗壞的時候,可以理解。我覺得有時該發火的時候也要發發火,要讓學生感受到一種震懾力,所謂「掂量著說」,是指在發火的時候內心要冷靜,遣詞造句注意把握分寸,不涉及到人格侮辱,不踐踏學生尊嚴,在罵聲中讓學生感覺到你的用心良苦。可參看我「罵人」的經典之作——《
告訴我一千個可以原諒你的理由》
人非聖賢,孰能無過。我們不能保證說話嚴謹到滴水不漏,那樣也太累人了。所以,關鍵是要讓學生明白你是真誠的,是真心為他們好——無論表揚還是批評。回到主題上,如果沒有一顆真誠的心,那越會說話就越透著虛偽,所以,用心還是第一位的,在此基礎上,提高我們說話的力量。
④ 語言的藝術——《班主任如何說話》讀後感
[語言的藝術——《班主任如何說話》讀後感]
在一次讀書活動中,我們談到了「適當的教育」這樣一個話題,我對於「有學生不回答問題該怎麼辦?」也有一些思考:我們班級有個叫王鑫的男生,在我的課上經常被提問,因為他時常剝手指或者低著頭,一眼看去,不像在認真聽的樣子,我就想用提問來集中他的注意力,語言的藝術——《班主任如何說話》讀後感。但他站起來後總是低頭不語,拿他沒辦法。好不容易張口時,他也是耷拉著腦袋、有氣無力地說著,受了活動的啟發後,我也嘗試了讓他重復其他同學的答案或是回答一些較簡單的問題,他稍有些改觀了,吐出了幾個字,可是聲音小得可憐。於是,我秉著「對學生要不吝於表揚和鼓勵」的原則,對他說:「嗯,回答正確了,要是聲音再大些就好了!」其實,剛開始,我是不耐煩地:「大聲點!/快回答!」諸如此類的簡單、粗暴的語言不在少數,結果是他越來越不回答了。可見,語言的表達方式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班主任如何說話》這本書上說:「善於說話的班主任,頭頂孕育一片晴空;拙於說話的班主任,腳下滋生萬丈深淵。」我在錫山進修學校參加培訓時,一位老師調侃道:「有的老師對學生很溫和、總是笑眯眯的,但那也許是兩個字——虛偽。」當然,任何事不是絕對的,如何拿捏好語言的藝術,既不尖銳,又不讓人覺得有失真誠,還得從書中尋找答案。「讀史讓人明志」,我說:「讀書使人明思」啊!
這本《班主任如何說話》很實在,用一個個生動鮮活的例子來說明問題、提出策略。比如,面對主動承認錯誤的學生,突遇公共衛生安全事件時,號召學生奉獻愛心時,等等,班主任應如何說話?每個例子都分為「情景再現」、「情景分析」、「說話策略」三大板塊,其中最有意思的是「說話策略」,又分為「下下策」、「中策」和「上上策」,並說明了每種策略的利弊。看到有的例子會想,哎?我也是這么做的,有的呢,則剛好解答了平時工作中的疑惑。先看「目錄」部分,共分為五輯:當學生出現思想問題時,班主任如何說話?當學生出現紀律問題時,班主任如何說話?當學生出現情感問題時,班主任如何說話?當師生發生沖突時,班主任如何說話?當家校交流時,班主任又如何說話?其中,我對「家長指責自己不負責」這一內容印象深刻。事例大致是這樣的:一個叫小超的男孩因基礎差、成績落後而對學習喪失了興趣與信心,他的
班主任老師常找他談心,但都沒多大用處。一次,為了幫助小超找回在學校的快樂,班主任決定不再施壓於他的學習,於是對他說:「在休息時可以去打打籃球或乒乓球,也可以看一看時尚雜志,讀後感《語言的藝術——《班主任如何說話》讀後感》。」他很爽快地答應了。結果,他周五放學離校後,周一就沒來上學了,並和父親撒謊說:「是老師讓我滾的。」以此作為逃學的借口。他的父親一見到老師就情緒激動地質問老師:「你太不負責任了!怎麼能讓他滾呢?」學生是連接家長和班主任的橋梁,然而大多數家長由於知識和觀念上的局限,往往更傾向於相信子女的話而很少對其進行甄別和核實。我們來看,小超的班主任該如何解決這件事呢?書中為我們出了三種策略:「下下策——」……由此,我聯想到自己的一段經歷。我班裡有個學生叫陸婉蘇,成績優異,爭強好勝、懂事明理,就是脾氣「暴」了點。在她四年級的第二學期中,她被評為「規范生」,沒有做到「三好生」。這引來了一場風波。休業式後,她氣鼓鼓地拿著「規范生」的獎狀回了家。沒過多久,她的爸爸發來了簡訊:「為什麼陸婉蘇沒被評為『三好學生』?」我對他解釋道:「評定三好學生是依據孩子平時德、智、體等各方面的表現,由各科任老師和學生的選擇共同確定的。」但他非咬定是我一手決定的不可,並說我是不公正等等。又一番解釋後,他繼續問道:「孩子就是不服氣,在家裡又哭又鬧!怎麼辦?」我誠懇地提出讓我和陸婉蘇通一下電話,他的爸爸卻說:「你怎麼這樣?孩子已經很難過了,不要再刺激她了!」我詳細地對他說了那些三好生的表現是怎樣的,試圖讓他信服。誰知,過了一會兒,一條簡訊又來了:「那陸婉蘇這學期是不是退步了?」我回了他:「是的。」
他又不依不饒了。事後,我也很後悔,如果當時能冷靜地機智地回答,比如「她沒有退步,只是其他同學的表現更為優異。」也許就能避免麻煩,何樂而不為呢?
這本書的內容涉及到日常工作的方方面面,關注了許多細節。比如開篇序言中談道了:「參加教育實習那年,……必經之路。」正所謂「在坎坷中前行,在失敗中磨礪」。不過,書上列舉的大多是成功的例子,我在實際工作中也用到類似的做法,可效果不怎麼樣。比如,針對班級學生排隊不整齊、有說話、散漫的現象,我對他們說:「排隊可不是為了受約束、應付檢查的,是為了我們自身安全的考慮。如果隊伍散亂,同學們推推搡搡、說說笑笑,就很容易發生踩踏、跌撞等事故,後果可不得了啊!」聽到這兒,有的學生連連點頭,有的若有所思。正當我自鳴得意時,現實卻是那麼讓人失望。他們仍舊排不好,要說話,要拉扯,要走歪。我就納悶,難道小學生光靠做思想工作還不成,必須強化訓練和反復實踐後,才有效?工作中,我也發現,有一陣如果經常強調,稍微好一點,恨不得要親自帶著隊伍才行。過一陣,他們又會恢復老樣子。畢竟是小學生,不像中學生那麼自律。
我想,學會運用語言的藝術,能化解生活中的矛盾,掃除工作中的障礙;也是一個人睿智、良好心態和素養等的體現。所以,這本書不僅僅是告知班主任如何說話,對每一個人都是受用的。
願我們借語言的藝術,擁有藝術的人生!(吳虹)
〔語言的藝術——《班主任如何說話》讀後感〕隨文贈言:【這世上的一切都借希望而完成,農夫不會剝下一粒玉米,如果他不曾希望它長成種粒;單身漢不會娶妻,如果他不曾希望有孩子;商人也不會去工作,如果他不曾希望因此而有收益。】
⑤ 讀《班主任如何說話》心得
「班主任」我們常常戲稱是天底下最小的主任,今年我有幸當了一回初一的主任,嘗了一下「當官」的滋味。之前常常聽老教師抱怨當一年主任要蛻一層皮,可能說得有些誇張,但對一個從來沒有當班主任的經驗的人來說真的是一點都不過分。
暑假裡我無意中借到一本名為《班主任如何說話》這本書,讀後我深為趙坡老師嚴謹、細致、獨特的教學態度,能夠從身邊教學案例入手,層層剖析,從微小中發現問題,解決它。他寫得通俗易懂,都是我們日常工作中經常會遇到的,讀來親切並且感觸頗多。特別有兩句話是這樣說得:善於說話的班主任,頭頂孕育一片晴空,拙於說話的班主任,腳下滋生萬丈深淵------事實已經證明,善於說話的班主任三言兩語就能順利地走進學生的心靈,寥寥數語就能夠激發學生潛在的鬥志,運用如珠妙語就能化干戈為玉帛;而拙於說話的班主任,往往一張口就讓學生心生憤怒,常常一句話沒說完就讓學生有堵上耳朵的想法。
這讓我想起我班的某某,臨近期末還有不到一個月的時間,一連幾天值日班長總是記到他的名字,不是自修課講話了,就是副課亂插嘴弄得任課老師非常感冒。那天放學前我實在有些熬不住了,大吼道某某怎麼回事又記到你的名字,都第四次了。話剛說完,他就跳了起來說道,明明三次,今天又不是我講話是他們跟我講得。聽聽一說到錯,都是別人的錯,典型的任性、自私、霸道、不負責任、只有自己。我的火直沖腦門,又講了一些過激的話。他是氣呼呼的走了。
看了這本書我又想起這個案例,之所以他會這么生氣可能更多的是那段時間老師頻繁地批評、指責,使他會簡單的認為老師討厭他,故意不放過任何一個讓他難堪的機會,讓他出醜。站在這個角度考慮,我也許能理解他的感受了。班主任雖然是天底下最小的主任,但要接觸形形色色的家長和個性迥異的學生。即使是同一件事,面對不同的學生和家長,班主任也要採用不同的說話方式。特別面對突發事件,更要求班主任說話時能夠高水平的「臨場發揮」。所以,班主任的說話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而不是單一和孤立的行為,需要經過時間的打磨苦練內功。
⑥ 跟班主任如何說話,技巧和注意用詞怎麼讓老師覺得有禮貌
輕聲細語
⑦ 班主任如何說話在線閱讀
我靠。。。這還要問啊???教育學白學了啊!!快,准,狠。。。
快:就是簡潔,明了。。。。
准:就是說之前要想清楚自己要表達的想法,別說了半天還搞不懂什麼意思,這只會讓學生煩!
狠:就是說話要有力度。。
⑧ 跟班主任如何說話,技巧和注意用詞怎麼讓老師覺得有禮貌呢
多用敬語,請問,您之類的話,會讓老師覺得有禮貌。但表情不要太嚴肅,適當乖巧一點,會很討老師喜歡
⑨ 問:跟班主任如何說話,技巧和注意用詞怎麼讓老師覺得有禮貌多用什麼詞急,在線等!
我和班主任吵過架,她先罵我的,結果被她騙了,教導主任哄我說只要寫檢討就沒事了,可後來還被記了小過😓現在想想都覺得委屈😭
⑩ 讀《班主任如何說話》後感
「班主任」我們常常戲稱是天底下最小的主任,今年我有幸當了一回初一的主任,嘗了一下「當官」的滋味。之前常常聽老教師抱怨當一年主任要蛻一層皮,可能說得有些誇張,但對一個從來沒有當班主任的經驗的人來說真的是一點都不過分。 暑假裡我無意中借到一本名為《班主任如何說話》這本書,讀後我深為趙坡老師嚴謹、細致、獨特的教學態度,能夠從身邊教學案例入手,層層剖析,從微小中發現問題,解決它。他寫得通俗易懂,都是我們日常工作中經常會遇到的,讀來親切並且感觸頗多。特別有兩句話是這樣說得:善於說話的班主任,頭頂孕育一片晴空,拙於說話的班主任,腳下滋生萬丈深淵------事實已經證明,善於說話的班主任三言兩語就能順利地走進學生的心靈,寥寥數語就能夠激發學生潛在的鬥志,運用如珠妙語就能化干戈為玉帛;而拙於說話的班主任,往往一張口就讓學生心生憤怒,常常一句話沒說完就讓學生有堵上耳朵的想法。 這讓我想起我班的某某,臨近期末還有不到一個月的時間,一連幾天值日班長總是記到他的名字,不是自修課講話了,就是副課亂插嘴弄得任課老師非常感冒。那天放學前我實在有些熬不住了,大吼道某某怎麼回事又記到你的名字,都第四次了。話剛說完,他就跳了起來說道,明明三次,今天又不是我講話是他們跟我講得。聽聽一說到錯,都是別人的錯,典型的任性、自私、霸道、不負責任、只有自己。我的火直沖腦門,又講了一些過激的話。他是氣呼呼的走了。 看了這本書我又想起這個案例,之所以他會這么生氣可能更多的是那段時間老師頻繁地批評、指責,使他會簡單的認為老師討厭他,故意不放過任何一個讓他難堪的機會,讓他出醜。站在這個角度考慮,我也許能理解他的感受了。班主任雖然是天底下最小的主任,但要接觸形形色色的家長和個性迥異的學生。即使是同一件事,面對不同的學生和家長,班主任也要採用不同的說話方式。特別面對突發事件,更要求班主任說話時能夠高水平的「臨場發揮」。所以,班主任的說話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而不是單一和孤立的行為,需要經過時間的打磨苦練內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