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拐女教師
在微博上看到的時候幾乎驚訝得不知道說什麼好。
我能夠理解受害人父母的麻木,我也能夠體會受害人的無奈,甚至我能試著原諒受害人丈夫的暴虐。
但是,媒體呢?當地政府呢?是不是只要把膿瘡裝點上胭脂就艷如桃李了,一切罪惡都可以掩蓋?
我以前就說過,最討厭這種最美鄉村女教師的評選,因為奉獻本身就是最可恥的剝削。
代課教師這種職業的存在本來就是政府的失職,利用別人的善良和奉獻已經足夠無恥,何況是這樣一個被拐賣的受害者?居然敢堂而皇之的豎起牌坊,這是中世紀才有的事,居然發生在現代。這不是表彰,這是一次獻祭,是豺狼的盛宴。
震驚了,這是價值觀的錯誤,是人權、法治意識的缺失吧!做鄉村教師是善,但不能就這樣閉著眼忽視同樣存在在這個地方的惡以及惡對她和其他人的傷害。絕不能坐視不管,消除這些惡,這個地方才會更好,善良也更加彰顯。
㈡ 河北女子自殺前錄制視頻訴苦,為何婦女總是被傷害
河北女子自殺錄制視頻訴苦,具體事件是河北被拐女教師郜艷敏在媒體“好心”幫助下,造成巨大心理壓力而引發的悲劇。
河北被拐女教師自殺具體是什麼事情?
河北女子郜艷敏在多年前被現在公公從人販子手中買進家,嫁了給這家的兒子。因為家庭貧困,郜艷敏帶著村裡的40名幼兒園學生和十幾名一年級學生。因為她獲得“感動河北”十大年度人物,導致她生平被扒。現在媒體頻頻上門做各種熱搜話題,為她的家庭雪上加霜。甚至有很多網路鍵盤俠們指責郜艷敏,所有的一切都是她自己找的。被拐之時已經有記憶,到這個家庭中為何不報警尋找自己家人,反而留在這個貧苦的山村。
女性思想大多是情感思維,古語說“女人頭發長見識短”其實是有道理,女性比較感性,遇到事情容易被假象迷惑,將情感看的很重。就拿被拐賣這件事情來說。郜艷敏的公公購買她,表面看起來是買賣人口,但實際上也是救了郜艷敏。所以她用善良和感恩的心回饋這個落後的山村。排擠說風涼話的村民多數也是女性,她們有相同命運,卻沒有相同運氣,所以會以自己的排斥心理來為難別人。
㈢ 求一部電影的名字:女主角叫天天,好像是被人拐賣了,到一個小山村裡當了老師
應該是 嫁給大山的女人 吧
㈣ 如何看待被拐女成最美山村教師事件
被拐女成了最美鄉村教師,儼然成了熱門話題之一。有人為她投身教育、以德報怨的大情懷感動,當然更多的人表露了憤怒的情緒,要求嚴懲當年的人販子及買主。
但是這恐怕不太容易。一方面,根據《刑法》,拐賣婦女罪最高可判死刑,有20年的追訴期,郜艷敏被拐賣已有21年,對人販子的追訴期可能已過;另一方面,《刑法》規定,「收買被拐賣的婦女,按照被買婦女的意願,不阻礙其返回原居住地的,可不追究刑事責任」。前些年,郜艷敏的父母已經見過了女兒;郜艷敏也表態,公公婆婆善良,決定做個好媳婦。顯然,對買主追究刑責,也不符合法律規定,而且還可能對其家庭造成二次傷害。鑒於郜艷敏本人已經融入到當地環境,而且在村裡民望頗高,被再次傷害的可能性較小,該案的處置可能更傾向於徵求本人意見,如果願意留在原地,則對其進行補償。比如,幫助解決代課老師轉正問題。
然而,這並不意味著我們沒有反思的空間。網友讓這個話題「上頭條」,與其說是關注個案正義,不如說是對當下民眾普遍厭憎拐賣婦女、兒童行為情緒的回應。而要紓解這一情緒,恐怕要從解剖個案中找到問題的症結。
眾所周知,打拐行動的成功率主要取決於公權力的介入,越早介入成功率越高,這不僅可防止對受害人造成更大傷害,而且還有助於對人販子和買主的追責。反之,問題就會復雜化。人們關心郜艷敏的遭遇,更關心新聞里「400多口人的下岸村,光從外地買來的媳婦就有三四十個,外地媳婦已經跑掉了一半」的描述。這些人到底該如何解救,繼而該如何對當地被拐婦女的情況進行排查,這需要有個答案。
郜艷敏的事被報道後,縣上一些人很惱怒,說她給曲陽教育系統抹了黑……凡此種種,都表明當地官方,明知道有被拐婦女在自己轄區,卻不想著積極營救,反而變著花樣怕人知道。這樣荒唐的處置方式涉嫌不作為,理應被糾正,並且相關責任人也應被依法嚴厲追責。
如今已經是全民打拐時代,微博、微信等平台發布著各類打拐信息,然而打拐也要兩手抓,離不開全民參與,也必須要有公權力積極介入,二者缺一不可。少了全民參與,就少了發現線索的眼睛;而少了公權力介入,往往事倍功半,甚至只能是空吆喝。就此而言,思考該如何建立機制,讓公權力盡早介入,特別是破除基層的打拐懶政,或是郜艷敏被拐案給我們的最大啟示。
㈤ 被拐女成"最美鄉村教師" 這是感動還是恥辱
毫無疑問是恥辱的,是典型的用道德綁架人性,可悲的是很多人還沉浸在別人營造的廉價感動之中無法自拔,看不透這中間對於人性的踐踏和摧殘,哎。。。
㈥ 今天看了那個鄉村老師被拐賣的新聞,我個人覺得她真的很愚蠢,沒什麼好同情的,有得跑都不跑,還愛上那個
不要貪婪,你就會遠離很多危險
㈦ 被拐騙女人做鄉村教師的電影叫什麼名字
《嫁給大山的女人》是由胡明鋼導演的,由王力可、村裡主演的劇情紀錄情感電影,講述了打工妹山菊在回鄉途中被人販子騙入大山中,逃跑時遇到了趕集的鍾老漢後發生的一系列故事 。
該片於2009年04月22日在中國大陸上映。
劇情簡介:
打工妹山菊在回鄉途中被人販子騙入大山中,逃跑時遇到了趕集的鍾老漢,鍾老漢借錢將山菊救回深山中的小村中。村中人誤認為鍾老漢是買回了媳婦給獨生兒子石根,鍾老漢的老伴也真想讓她給兒子做媳婦,再次落入絕望的山菊尋機跑出,跳河被救,石根以為真是給他說的媳婦,回家後欲和她親近,山菊拚命反抗,喝下了農葯。
鍾老漢的老伴細心伺候她,自己吃粗糧給她做細糧,憨厚的石根弄明真相後,非常同情,在鍾老漢支持下答應給她家捎信,讓她回家。朴實厚道的鍾家人使山菊感動了,在等待中,村中的漢密教學點因沒老師停課了,山菊看著村中那些散漫淘氣的孩子們,望著那一雙雙渴望知識的眼睛,她心裡很難受,便主動為孩子們代課,母親來了,要帶山菊走。
恰這時石根在採石時遇難。鍾家兩個老人病倒了,山菊決定留下伺候兩個老人康復後再走。在伺候鍾家老人的同時,還給孩子們上課,在教學中,她和孩子們產生了深厚的感情。她為了給孩子們買課外書,上山采葯摔壞了,全村人上山找她,爭著給她輸血。山菊的男友來接她,鄉親們依依相送,拿來了各色山貨,一口一個「老師」,充滿了對她的尊敬和留戀。
孩子們跑來了,手捧剛從山上采來的帶露水的山菊花,恭恭敬敬地獻給她,一雙雙充滿希望的眼睛盯著她,一聲「老師」喊出,孩子們嚎啕大哭。山菊再也控制不住,扔下包裹,撲向孩子們,迎著初升的太陽,山菊領著孩子們又走向簡陋的學校。
㈧ 一個女大學生被拐賣到山區里,那個男的很英俊,後來這個女人通過密碼把電話交給一個老師,最後被解救出去
愛在有晴天
㈨ 真實故事裡面有一個講一個女大學生被拐賣的故事,叫什麼名字
女大學生被拐深山被逼結婚 過程凄慘 被拐深山後被糟蹋場面臉紅女大學生被拐深山被逼結婚 過程凄慘。當年的感動中國人物,一個被拐賣到深山的女人,成了村裡唯一的教師,她的故事讓無數人落淚,沒人想到,兩年後,他現在不再受到婆家的監視,卻遭受到了另一種禁錮。
㈩ 被拐女性怎樣成為"最美鄉村教師
教育是培養新生一代准備從事社會生活的整個過程,也是人類社會生產經驗得以繼承發揚的關鍵環節,主要指學校對適齡兒童、少年、青年進行培養的過程,更是為國家為社會培養人才而引導著思想教育。教育是有意識地、以影響人的身心發展,培養人為目的的,在一定社會背景下發生的促進個體的社會化和社會的個體化的實踐活動。廣義上講,凡是增進人們的知識和技能、影響人們的思想品德的活動,都是教育。狹義的教育,主要指學校教育,其涵義是教育者根據一定社會(或階級)的要求,有目的、有計劃、有組織地對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響,把他們培養成為一定社會(或階級)所需要的人的活動;更狹義的,有時指思想教育活動。類型有正規教育、成人教育、技術教育、二代教育、終身教育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