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教師職業道德規范
高校教師的道德素養不僅反映個人形象,而且影響大學生的人格養成,影響社會對高校的評價,影響高等教育發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一種德,既是個人的德,也是一種大德,即國家的德、社會的德,對高校教師道德素養的提高具有重要的導向、規范和促進作用。充分發揮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功能和作用,加強對高校教師言行的引導和規范,對於促進高校教師端正工作態度、提升道德素養,進而把完善自我與教書育人有機統一起來,更好地擔負起黨和人民賦予的崇高使命,具有重要意義。
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高校教師倫理規范。2011年底頒布的《高等學校教師職業道德規范》,對高校教師職業責任、道德原則、職業行為等提出了統一標准。高校應在此基礎上,緊緊圍繞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廣泛吸收教育行政部門和教師、學生等各方面的意見和建議,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高校教師道德倫理規范和准則,建立系統完善且行之有效的高校教師道德倫理規范,使高校教師道德准則更加科學、更加符合學校實際,並在責任、權利、義務等方面制定具體、可操作的規范和標准。
開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培訓。只有深刻理解和掌握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精髓要義,才能增強踐行的自覺性。高校應在貫徹國家教育方針和政策的前提下,結合本校實際,在教師中集中開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專題培訓,深刻闡釋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大意義、科學內涵、基本要素和實踐途徑,促使高校教師對自身道德素養進行評價反思,及時化解教育倫理難題,提高高校教師的使命感和責任感。實施師德師風建設工程,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納入教師教育課程體系,通過科學的教師道德倫理規范和高校教師職業道德准則指引,幫助教師樹立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提高教師對道德倫理規范和准則的認同感。
引導高校教師加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實踐養成。道德建設貴在知行合一。提升高校教師道德素養,需要引導高校教師提高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自覺性,加強實踐養成。應引導高校教師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行為規范外化為日常實踐,養成自覺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加強道德修養的良好習慣。引導高校教師慎思篤行,在教學實踐中通過與學生互動交流,具體落實並體驗職業道德規范和准則,形成與之相適應的道德情操、理想信念、意志品質和行為規范,形成穩定、一貫的從事教育事業的個性特徵、心理素質和行為准則。此外,還應引導高校教師時刻銘記教書育人使命,潛心提升教學科研水平,尊重大學生的個性差異,以良好的道德示範做學生健康成長的指導者和引路人。
㈡ 高等學校教師職業道德規范的基本信息
教育部 中國教科文衛體工會全國委員會關於印發《高等學校教師職業道德規范》的通知
教人〔2011〕11號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教育廳(教委)、教科文衛體(教育)工會,新疆生產建設兵團教育局、教育工會,有關部門(單位)教育司(局),教育部直屬各高等學校:
為貫徹落實黨的十七屆六中全會精神,全面提高高校師德水平,教育部、中國教科文衛體工會全國委員會研究制定了《高等學校教師職業道德規范》(以下簡稱《規范》),現印發給你們,請結合實際認真貫徹執行。
教育規劃綱要明確提出,要加強教師職業理想和職業道德建設,增強廣大教師教書育人的責任感和使命感。制定並實施《規范》,對於加強和改進高校師德建設,引導廣大教師自覺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加強自身修養,弘揚高尚師德,提高高等教育質量具有重要現實意義;對於深入開展社會主義榮辱觀教育,全面加強學校德育體系建設,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質也具有廣泛的社會意義。
長期以來,廣大高校教師自覺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學為人師、行為世范、默默耕耘、無私奉獻,為我國教育事業發展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做出了重要貢獻,涌現出一大批優秀教師和先進模範人物,在他們身上集中體現了新時期人民教師的高尚師德,體現了教師職業的崇高和偉大,贏得了全社會廣泛贊譽和普遍尊重。但也應該看到,在市場經濟和開放的條件下,高校師德建設還存在一些亟待解決的突出問題。有的教師責任心不強,教書育人意識淡薄,缺乏愛心;有的學風浮躁,治學不夠嚴謹,急功近利;有的要求不嚴,言行不夠規范,不能為人師表;個別教師甚至師德失范、學術不端,嚴重損害人民教師的職業聲譽。這些問題的存在,雖不是主流,但必須高度重視,採取切實措施加以解決。
《規范》是推動高校師德建設的指導性文件。當前和今後一段時期,要把學習貫徹《規范》作為加強高校師德建設的首要任務,與深入貫徹落實胡錦濤總書記在慶祝清華大學建校100周年大會上講話精神結合起來,與深入貫徹落實教育規劃綱要、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質量的實踐緊密結合起來,建立健全自律與他律並重的師德建設長效機制,引導廣大教師切實肩負起「立德樹人、教書育人」的光榮職責。
一要認真抓好《規范》學習宣傳。各地各校要組織宣講會、討論會、座談會等形式多樣的學習活動,迅速掀起學習宣傳、貫徹落實《規范》的熱潮。充分利用報刊、電視、網路等各類媒體平台,大力宣傳《規范》精神,努力營造重德養德的濃厚氛圍。通過學習宣傳活動,幫助廣大教師全面理解《規范》的基本內容,准確把握《規范》倡導性要求和禁行性規定,使師德規范成為廣大教師普遍認同和自覺踐行的行為准則。
二要全面落實師德規范要求。各地各校要根據《規范》要求抓緊制訂或修訂本地本校的師德規范實施細則,進一步完善教育教學規范、學術研究規范、校外兼職兼薪規范等配套政策措施,將師德規范要求落實到教師日常管理之中。要大力營造尊師重教的良好環境,將教師權益保障與責任義務要求相結合,科學引導和規范教師言行。
三要切實加強師德教育。各地各校要將學習師德規范納入教師培訓計劃,作為新教師崗前培訓和教師在職培訓的重要內容。積極探索典型宣傳和警示教育相結合的有效形式,全面加強和改進師德教育。通過定期開展評選教書育人楷模和師德標兵等活動,大力宣傳和表彰獎勵優秀教師,激勵廣大教師自覺遵守師德規范,樹立高校教師良好職業形象。
四要改進和完善師德考核。各地各校要將師德納入教師考核評價體系,並作為教師績效評價、聘任(聘用)和評優獎勵的首要標准,嚴格執行「一票否決制」。完善師德考核辦法,將《規范》作為師德考核的基本要求,結合教學科研日常管理和教師年度考核、聘期考核全面評價師德表現。建立健全師德考核檔案。對師德表現突出的,要予以重點培養、表彰獎勵;對師德表現不佳的,要及時勸誡、督促整改;對師德表現失范的,要依法依規嚴肅處理。
五要加強師德建設的組織領導。各地各校要緊密結合實際,制訂本地本校貫徹實施《規范》的工作方案,提出落實的具體措施,精心實施,扎實推進,務求實效。要以實施《規范》為契機,及時總結交流好經驗好做法,加快推進師德建設的改革創新。要緊密結合創先爭優活動,充分發揮高校基層黨組織的政治核心作用和廣大黨員教師的先鋒模範作用,不斷把師德建設工作引向深入。各地各高校學習宣傳和貫徹落實《規范》情況要及時報送教育部和中國教科文衛體工會。
附件:高等學校教師職業道德規范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 中國教科文衛體工會全國委員會
二○一一年十二月二十三日
㈢ 高校教師職業道德的基本構成有哪些
(一)高校師德屬於專業道德,是師德的組成部分之一,與社會公德、家庭道德既相聯系又
相區別。
(二)師德作為教師的專業道德有著與其他專業道德既相聯系又相區別的特質。
(三)高校師德與中小學師德既有聯系又有區別。
教師職業道德是道德的一個特殊領域,它與道德既有聯系又有區別。
就它們的聯系而言,
教師職業道德是社會公德的重要組成部分,
是道德在教師職業領域中的特殊表現。
道德作為社會共同生活中最基本、最普遍的善惡標准和觀念,是教師職業道德的主要價值來源。在教
師職業道德的發展中,道德總是為各種師德規范的確立提供合理性論證,提供有力的依據,教師職業
道德價值思想根植於道德基礎之中,總是與道德相一致的。總之,道德和教師職業道德是共性與個性
的關系。
就它們的區別而言,道德是社會公共生活中最一般。最普遍善惡標准和觀念,而教師職業道德是教師
職業活動中特有善惡標准和觀念;二者產生的時間和發展有所不同,道德先於教師職業道德產生是隨
著人類社會的產生而萌芽和產生,而教師職業道德則是人類社會腦體分工之後才開始萌芽產生的。
㈣ 高校教師違反職業道德規范時態度良好可以從輕處理嗎
教師違反職業道德規范暫行處理辦法
第一條 為貫徹落實《中小學教師職業道德規范》、《縣教育局關於加強教師職業道德建設的若干規定》及其他規范,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教師法》等相關法律、法規和政策,制定本辦法。
第二條 本辦法遵循依法行政的原則,依據人事管理許可權,按照相關規定的程序施行。
第三條 教師有下列行為之一者,視其性質、情節、危害,分別給予警告、記過、記大過、開除等行政處分或者解聘、撤銷教師資格等行政處罰;觸犯刑律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一)在課堂上接打電話、吸煙等,予以警告處分。
(二)無教案上課的,予以警告處分;經教育不改的,予以記過處分。
(三)崗位履責中有下列失職、瀆職行為造成安全事故的,依據損害程度,分別給予:通報批評,取消評先彰優資格,經濟補償,自己挽回消除社會影響,呈報上級有關部門調查處理。
1、上課上班脫崗或課間缺乏嚴格規范管理造成安全事故的;
2、安全值日不到崗不盡責,造成安全事故的;
3、實施安全首問負責制,教師在場發現學生不安全行為不聞不問不制止造成安全事故的。
(四)酒後上課或擅離課堂的,予以記過處分,造成嚴重後果的,予以記大過處分。
(五)強迫或變相強迫學生參加有償補課的,予以記大過處分。
(六)擅自向學生或家長推銷教輔資料和學生用品的,予以記大過處分。
(七)擅自對學生違紀行為進行經濟處罰者,予以記大過處分。
(八)採用不正當競爭手段,撥弄是非,破壞團結,造成不良影響的,予以警告或記過處分;造成嚴重後果的,予以記大過處分。
(九)動員、逼迫學生轉學、休學、退學,未造成學生流失的,予以記過處分;已造成學生流失的,予以記大過處分。
(十)收受學生和家長錢物,或向學生及家長索要、變相索要錢物的,予以警告、記過或記大過處分;觸犯刑律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十一)散布違背四項基本原則言論,傳播邪教等有害學生身心健康的思想,予以警告、記過處分;危害嚴重的,予以開除處分。
(十二)對學生施以體罰、變相體罰及其他身心傷害,情節較輕的,予以警告、記過處分;造成後果的,予以記大過處分,或依據《教師資格條例》第十九條第二款規定撤銷教師資格,丙承擔相應的經濟責任;造成嚴重後果,觸犯刑律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十三)故意不完成教育教學任務,給教育教學工作造成損失的,予以記大過處分或解除聘用合同。
第四條 凡受到各類行政處分或處罰的教師,一律取消其當年以及處分期內的評優、評先、晉職、晉級資格。受撤銷教師資格處分的,由頒發證件機關收回教師資格證,解聘教師職務;受開除處分的,從受處分的次月起停發工資。
第五條 黨員教師和黨員領導幹部違反教師職業道德規范及其它師德規范的,除受行政處分外,由所在黨組織按照黨內相關規定處理。
第六條 教師違反職業道德規范,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從輕處理。
(一)主動檢討、認識錯誤的。
(二)主動退出違紀所得的。
(三)主動採取措施,減少或避免影響、損失的。
㈤ 「身正為范,為人師表」是對高校教師職業道德的什麼要求
該規范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來理解
(一)內鑄師魂――嚴謹、自律
堅守高尚情操,知榮明恥,嚴於律己,以身作則。是我國師德規范中對教師提出的高標准、高境界。加里寧說過「教師每天彷彿都蹲在一面鏡子里,外面有幾百雙精細的、富於敏感的、善於窺伺出教師優點和缺點的孩子的眼睛,不斷地盯著他。」可以說教師的思想、行為、作風和品質,每時每刻都在感染、熏陶和影響學生,所以要求教師要嚴於律己,以身作則,在各個方面率先垂範,做學生的榜樣,以自己的人格魅力和學識魅力教育影響學生。要求學生做的,自己首先做到,要求學生不做的,自己首先不做。正所謂「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
(二)外塑師表――得體、文明
衣著得體,語言規范,舉止文明。是對教師外在形象、自身儀錶行為的要求,教師的衣著,語言甚至說話的語氣、神態以至一舉一動,其實是教師內在修養的外在表現。因此要求教師的行為舉止要禮貌、穩重,衣著得體、朴實大方,要體現教師職業特點和為人師表的好形象。
(三)同伴交往――關心、尊重
關心集體,團結協作,尊重同事,尊重家長。在現代學校中,培養新一代的任務不可能由一位教師獨立完成,要依靠教師集體以及家長的協調配合共同完成。因此,教師在與同事、家長合作、溝通中,一條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原則就是尊重。尊重同事,相互學習、相互幫助、相互理解、相互信任,維護其他教師在學生中的威信。尊重家長,應充分認識到家長既是我們的服務對象,更是配合教師做好教育工作的重要資源。通過信息平台、書信、電話、家訪等多種形式向家長宣傳科學的教育思想和方法,認真聽取意見和建議,形成合力,為學生的健康成長營造良好的氛圍。
(四)社會責任——正直、廉潔
作風正派,廉潔奉公。自覺抵制有償家教,不利用職務之便謀取私利。廉潔從教是教師處理教育教學活動與個人利益之間關系的准則,是市場經濟條件下教師必備的品德。在新形勢下,把作風正派、廉潔奉公作為教師道德規范,具有較強的現實性和針對性,且有利於教師樹立威信、受到尊重。同時,針對當前教師職業行為中存在的問題,提出自覺抵制有償家教,不利用職務之便謀取私利的禁行性規定,這就要求教師在教育教學生涯中要有高尚的情操、發揚無私奉獻精神、自覺抵制社會不良風氣,並且長期堅持,使之成為無形的教育力量。然而,在現實生活中,有些教師把主要精力放在校外創收上;有的教師利用職業之便,向學生強行推銷各種學習、考試資料;有的教師未經上級部門許可,向學生收取節假日補課費、培訓費等。還有的利用家長的關系為自己謀取私利。這些行為雖然不是教師隊伍的主流,但嚴重地損害了教師的職業形象。教師職業的特殊性決定了教師的品格、言行對社會、公眾、兒童所產生的影響遠遠比其他的職業更為深遠。從事教師職業者必須承載起比普通人更多的道德義務和社會責任!
㈥ 高等學校教師職業道德規范有哪些
《規范》文本共六條,從愛國守法、敬業愛生、教書育人、嚴謹治學、服務社會、為人師表六個方面,對高校教師職業責任、道德原則及職業行為提出了要求。主要內容如下:
第一,關於愛國守法。重點是規范高校教師與國家的關系,對高校教師政治上提出要求。強調要熱愛祖國,熱愛人民,擁護中國共產黨領導,擁護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遵守憲法和法律法規,貫徹黨和國家的教育方針。針對當前少數高校教師思想政治意識淡漠的問題,明確提出「不得有損害國家利益和不利於學生健康成長的言行」。
第二,關於敬業愛生。重點是規范教師與學生的關系。強調要樹立崇高職業理想,履職盡責,真心關愛學生,嚴格要求學生。針對當前高校師生關系中存在的問題,突出強調「公正對待學生」,「不得損害學生和學校的合法權益」。
第三,關於教書育人。主要是規范教師的教育教學行為。強調要以育人為本,遵循教育規律,實施素質教育,促進學生全面發展。針對當前部分高校教師存在的輕教學、輕育人的問題,以及社會兼職過多影響教學的現象,明確提出「不拒絕學生的合理要求,不得從事影響教育教學工作的兼職。」
第四,關於嚴謹治學。主要是規范高校教師的學術研究行為。強調要弘揚科學精神,勇於探索,協同創新;恪守學術規范,尊重他人勞動和學術成果。針對在科研工作中弄虛作假、抄襲剽竊,侵佔他人勞動成果的不端行為,明確提出「堅決抵制學術失范和學術不端行為」。
第五,關於服務社會。重點是規范高校教師與社會的關系。強調要勇擔社會責任,為國家富強、民族振興和人類進步服務。要求高校教師主動參與社會實踐,自覺承擔社會義務,積極提供專業服務。針對高校中不當使用學術資源和學術影響的現象,明確提出「堅決反對濫用學術資源和學術影響。」
第六,關於為人師表。重點是規范高校教師的社會道德責任。強調要學為人師,行為世范,樹立優良學風教風;模範遵守社會公德,維護社會正義,引領社會風尚。要求切實維護人民教師的良好職業形象,明確提出「自覺抵制有損教師職業聲譽的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