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教師老師 » 好媽媽勝過好老師免費下載

好媽媽勝過好老師免費下載

發布時間: 2020-11-21 15:29:57

㈠ 求 《好爸爸勝過好老師》《好媽媽勝過好老師》 TXT 電子書格式。449322026

親愛的樓主你好!
你要的書籍已經上傳至網盤
閑暇之餘請查收
希望您能滿意!

㈡ 好媽媽勝過好老師txt全集下載

好媽媽勝過好老師 txt全集小說附件已上傳到網路網盤,點擊免費下載:

內容預覽:
陪孩子寫作業,現在已成了許多家長的「功課」。
孩子上小學後,整個家庭生活方式都會發生變化。孩子的生活中開始有了一種叫「作業」的東西,它彷彿是第一張多米諾骨牌,能帶來此後一連串的變化——作業事關孩子的學習成績,成績事關未來的升學,升學又決定了事業前途……每個對孩子負責的家長,怎麼能不在意這件事呢。於是很多家長放棄自己的一些活動,天天陪著孩子寫作業,他們希望以此培養出孩子愛學習,規規矩矩寫作業的好習慣。
家長們陪的方式略有不同,有的是在孩子寫作業時搬個凳子坐在旁邊盯著,非常形象地「陪」;有的是不時地過來,先了解一下要寫什麼,再不時地過來看看寫得怎樣,最後還要細心地檢查。無論何種陪法,都是在孩子的學習上家長全程參與,從頭關照到尾。
孩子需要「陪」嗎?我認為不需要。
圓圓剛上學時,學校給新生家長開會,提出家長應該經常陪著孩子做功課,每天檢查孩子的作業等要求。但我們沒那樣做。我們只是在最初幾天,當孩子……
以上

㈢ 跪求《好媽媽勝過好老師》作者尹建莉的郵箱。

[email protected]
剛買了一本她的書,上面有.

㈣ 《《好媽媽勝過好老師》 尹建莉 著》txt全集下載

《好媽媽勝過好老師》 尹建莉 著 txt全集小說附件已上傳到網路網盤,點擊免費下載:

㈤ 《好媽媽勝過好老師-教育專家16年的教子手記》最新txt全集下載

好媽媽勝過好老師-教育專家16年的教子手記 txt全集小說附件已上傳到網路網盤,點擊免費下載:

㈥ 誰有《好媽媽勝過好老師》和《3歲決定孩子一生 》的電子書拜謝,發給我郵箱[email protected]

好媽媽勝過好老師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序言一
《好媽媽勝過好老師》是一本難得一見的家教類原創作品,也是我社自《哈佛女孩劉亦婷》重點推出的素質教育圖書,有著極好的市場潛力。
作者是任教十餘年、讀了北師大教育碩士、又培養了一個優秀女兒的尹建莉女士。她女兒跳過兩次級,16歲參加高考,高於清華錄取線22分,被內地和香港兩所名校同時錄取。尤其難能可貴的是,作者真正貫徹了素質教育,她的女兒不僅僅成績好,能力強,在個性品格上有著超越年齡的成熟,被評為北京市三好學生。
作者在書中提出了很多讓人耳目一新的教育原則:如在「不管是最好的管」一文中,作者提出:要尊重兒童,對孩子管制、指導或干涉太多,孩子的許多正常生長秩序被打亂了,孩子就會變得無所適從;在「像牛頓一樣」一文中,作者提出家長要「一定要從內心認識到兒童成長需要『試誤』。孩子從生活中汲取的經驗與教訓,比你口頭講一百遍的道理都印象深刻」;在很多家長陪孩子寫作業問題上,作者提出:「不陪才能養成好習慣」,用自己的經驗告訴大家,陪孩子寫作業常常造成孩子的依賴心理,結果適得其反;在我們懲罰不認真的孩子寫作業的時候,作者給出了「懲罰你,不讓你寫作業」的新理念……很多人們已經習以為常的觀念,經過作者的對比分析,我們才發現原來我們很多時候都做錯了。
可以說,這本書可以引起一場家庭教育的革命,改變很多家庭教育的錯誤觀念。有著極強的實用性,能很好地借鑒,是父母教育孩子的工具書。
尤其難能可貴的是,在各種理論類家教類圖書充斥市場的,本書作者以敘述的筆法、以充滿愛心的語言改變了家教類書不好讀、看不進去的印象,很多讀者都反映看這本書的時候都是一口氣讀完的。當然,不僅僅是語言在吸引人,更重要的是對作者傳達的教育理念的接受和佩服。
至於本書的實用性,這里引用兩個讀者感言最能說明問題:
作者的一位老同學看了作者的文章後也說:我原來只看到我的孩子和你的孩子之間的差別。自從看了你的這些文章,才發現這差別原來是我和你之間的——作為母親,你是把孩子精心教育大了,我其實只是把孩子養活大了。
一位最先看完全書的讀者:以前我也讀了一些有關家庭教育方面的書,但經常是失望。讀的時候覺得說得句句有理,放下書時卻覺得什麼也不會;有的書甚至只是在炫耀「成功」,讓人越讀越自卑,越讀越不知該如何做家長了。讀了你的這些文章,我才真正知道面對孩子時應該如何想,如何做;我的孩子現在已上初中了,只恨沒有早一些讀到這些文章,你為什麼不早些寫出來呢?!
2009-2-2010:36:00
第2樓
打針有些疼
兒童的忍耐力其實是驚人的,只要不嚇著他們,給出一個合適的心理預期,他們多半能夠接受一些似乎很困難的事情。
有一次,我在醫院走廊里看到一個六、七歲的小男孩拒絕打針,他的父親,一個人高馬大的大男人真就弄不住他。父親看來也是用了力,幾次想抓住小男孩子,最後都被掙脫。那個小男孩的反抗真可以用「拼了命」來形容,小小身軀爆發出驚人的力量,凄厲的哭喊聲讓人感到震驚,整條走廊都被驚動了。
一個人的情緒如果沒走到極端,能有「拼了命」的能量嗎?可以想像小男孩的恐懼到了什麼程度,也可以想像打針這件「小事」給孩子帶來多麼大的心理折磨。
孩子在成長中會遇到不少讓他們感到困難和懼怕的事,家長的職責是幫助孩子克服恐懼心理,讓孩子以積極平和的心態面對這些事情,把痛苦降到最低。
就說打針這件事,一輩子要遇到很多次,如何面對打針,也不是件完全可以忽略的小事。何況由此而來的一些心理,還可以遷移到其它事情上。大人千萬不要以自己的感受去衡量孩子,認為這很簡單,只要把孩子摁住了,或哄騙著打了就沒事了。家長應教育孩子盡可能平靜地接受,並培養他們忍耐痛苦的勇氣。
我記得圓圓第一次因生病打針是在一歲八個月,剛剛懂點事,會說一些話。她得的是急性肺炎,我先帶她到門診看,大夫給開了針劑。取上葯後,我告訴她要帶她去打針。她可能對幾個月前打預防接種針還有印象,流露出害怕的表情。
她打預防接種針時還不太會說話,懵懵懂懂中屁股被扎了一下,有些痛,哭了幾聲,針頭一拔出去,我趕快說「咦,你看這個杯子上還有個小貓咪呢」。她的注意力被杯子上印的貓咪吸引了,就忘記屁股被扎這回事。現在我說要打針,可能喚起她的那個印象了,我抱著她走到處置室門口時,她突然說:「我不打針。」
我停下來對她說:「寶寶現在生病了,咳嗽,還發燒。你覺得生病了舒服不舒服啊?」圓圓說不舒服。「那寶寶想不想讓病趕快好了?」圓圓回答「想」。她又咳嗽,小臉蛋燒得紅紅的。我親親她的臉蛋說:「大夫開的葯就能讓小圓圓的病好了,能讓寶寶變得舒服。要是不打針,病就總也好不了。」
小孩子其實最懂事,大人只要正確地把理由陳述給孩子,孩子是會聽懂的。她生病不舒服,肯定也想讓病趕快好了。
圓圓從道理上接受了打針,但她小小的心還是害怕,滿眼憂慮地問我「打針疼不疼呀?」我微笑著平淡地說:「哦,有點疼,不過疼得不厲害,就像你那天坐小凳子不小心摔個屁墩兒一樣。」圓圓聽了,憂慮有所減緩。我接著問她:「你覺得那天摔個屁墩兒,是疼得厲害,還是就有一點點疼?」圓圓回答「有一點點疼」。
「哦,打針的疼和那個疼差不多,也是有一點點。」我很坦率地告訴她,然後又說:「摔屁墩兒小圓圓不哭,打針也用不著哭,是不是?」圓圓點點頭。
但我能看出她心裡還是有一些顧慮和緊張的。於是又給她打氣說:「媽媽覺得圓圓很勇敢,你試試看自己勇敢不。能忍住就不要哭,要是忍不住,想哭也沒事。」我的話給了她鼓舞,讓她覺得自己勇敢;又給了她退路,讓她覺得想哭也沒事。
我和她說話時的表情始終是又愉快又輕松的,表現出打針確實是很簡單的事。圓圓也坦然了許多,她的願望肯定是想當英雄,同時對媽媽的話深信不疑,因為媽媽從沒騙過她一次,既然只是「有一點點疼」,那也沒什麼好怕的。
打的時候她很緊張,渾身綳得緊緊的,但沒哭。護士看圓圓在打針過程中那麼配合,表揚了她。圓圓通過「試驗」,覺得打針的痛,確實是能忍住的,心態由此變得很鎮靜。
門診看了幾天不太好,就住院了。一個病房有八個孩子,大部分比圓圓大些,兩到三歲。每當穿白大褂的人進來,不管是護士還是醫生,有時只是進來量體溫或問句話,病房裡一下就哭成一片,孩子們驚恐萬狀,宛如羊圈裡進了狼。只有圓圓一人不哭不鬧,她會停止玩耍,要我抱著她,一臉憂愁地等著。雖然她也不喜歡打針,但她已能理性地接受了。扎針過程中她從不亂動,總是很配合,每天能受到護士的表揚。
由於當時孩子太小,打點滴時胳膊上找不到血管,只能在腦門上扎針,但腦門上的血管也很細,往往不能一下扎住了,經常得扎兩三次。有一天一個新來的小護士給圓圓扎針,居然一連扎了七下都沒扎住。大人被一連扎七下可能都受不了,我和她爸爸在旁邊都有些無法忍受了。圓圓開始哭泣,但並不大哭,只是哼哼唧唧地哭,腦袋卻一動不動地讓護士擺弄。第八下扎住了,膠布一貼好,她馬上就不哭了。我心裡真佩服這個小傢伙。
我看到病房裡一些家長,每天都採用哄騙、威嚇、強制的手段讓孩子打針。針扎到那些孩子的身上,好像比別人多痛多少倍似的。家長的做法不但放大了孩子的痛苦,也沒有教會孩子在遇到困難時勇敢面對。
當時圓圓的治療還需要做一種「超聲霧化」的理療,是讓孩子呼吸一種加了葯劑的霧氣。方法很簡單,就是把噴霧口靠近孩子的臉,讓她自然呼吸十分鍾。
第一次做時,護士推來儀器,我們不知道這是個什麼東西,只是按護士的要求把孩子抱起來。白色的微微帶有葯味的霧氣隨著機器「嗡」一聲的啟動,一下噴到圓圓臉上,她大吃一驚,本能地把臉扭開。護士立即讓我把孩子抱緊,別動。我就趕快把圓圓抱緊了,力圖讓她的臉對著噴葯口。圓圓不知道發生了什麼,緊閉雙眼,努力掙扎,想躲開霧氣,開始哭,我盡量不讓她動。護士也在調整,圓圓的臉扭到哪兒,她就把噴氣口跟到哪兒。圓圓掙扎了一會兒掙不開,終於大哭,開始強烈反抗。才做了五分鍾,她反抗得做不成,只好作罷。
比較打針,「超聲霧化」應該說沒什麼痛苦,只是自然呼吸一些霧氣,有淡淡的葯味,並不難聞。由於沒提前給圓圓做思想工作,在她毫無心理准備下強行要她接受,所以成為圓圓最為恐懼的事。此後幾天她一直拒絕做超聲霧化,只要看到護士推一個類似霧化機的東西進來,立即就緊張起來,遠不像對待打針那樣從容淡定。
這件事確實是大人沒做好,給孩子帶來恐懼了。
對於必須要讓孩子承受的一些痛苦,大人應有幾個原則:
一是平靜自若,不要表現出焦慮。如果大人首先一臉焦慮,孩子就會覺得問題嚴重,會嚇著他們。
二是對於為什麼要這樣做,要用孩子能懂的語言向他說明。比如告訴孩子你現在生病了,需要打針,打針可以治病。不要認為孩子不懂就不去說。
三是對於孩子所要承受的痛苦如實相告,盡量不誇大也不要過分縮小。比如許多家長帶孩子打針時,為了消解孩子的緊張,就說「一點也不疼」,孩子上一次當後,就絕不肯再上第二次當;他們挑戰困難的理性和勇氣就失去一次萌發機會,並且以後會不信任大人。
四是激發孩子的勇氣。兒童的忍耐力其實是驚人的,只要不嚇著他們,給出一個合適的心理預期,他們多半能夠接受一些似乎很困難的事情。同時也要給他們退路,不要讓孩子為自己流露的「不堅強」感到羞愧。
五是絕不通過哄騙或收買的方式達到目的。有的家長通過「不打針警察就要來抓你」,或「吃了這葯就給你買個遙控汽車」等方式達到目的,這是很糟的。哄騙和收買只能解決一時的問題,並不能真正緩解孩子的緊張,還有礙他們的道德發育。
兒童應該從小學會理性面對一些困難或痛苦,不僅能緩解痛苦,還能很好地保護自己。
圓圓兩歲半時,有一天半夜突然哭醒。她呼吸困難,喉嚨處好像卡了什麼,看起來很痛苦的樣子。我恰好剛看過一個關於小兒喉頭水腫的資料,覺得圓圓的症狀很相似。孩子得這個病十分危險,一是兒童喉管細,二是小孩子不懂事,越難受越要哭,越哭水腫得越厲害,這可能會導致喉管堵塞,引起窒息。
那一瞬間我害怕極了,盡量把語氣放平對圓圓說:「寶寶不要哭,你現在覺得呼吸困難是因為你這塊兒水腫了。」我指指她的喉嚨,又告訴她,「要是哭的話就會腫得更厲害,就更不好出氣了。你忍耐一下好不好,不要哭,媽媽馬上帶你去醫院。」圓圓聽懂了,立即就不哭了,配合我穿好衣服。盡管她看起來那樣難過,卻一聲不吭。
她爸爸當時在外地工作,那時集寧晚上打不到計程車,我就去敲鄰居的門,請小哲的爸爸幫忙,用自行車帶我們去醫院。小哲爸爸的車子騎得飛快,我在後面抱著圓圓。她的呼吸很困難,但一直安安靜靜的。走到一段沒有路燈的地方,撞到一個高出路面好多的井蓋,我們都摔倒了,這一折騰圓圓好像呼吸更費力了,但也沒哭,表情還是很平靜。我覺得孩子真是懂事,也很慶幸她這么懂事。去了醫院急診,很快得到治療,幾個小時後情況就變好了。
醫生說這個孩子真乖,整個治療過程中沒有一點要哭的意思,小孩子得這個病最怕的就是哭鬧。
圓圓這方面的乖順和懂事確實惹人疼愛。她3歲前准備上幼兒園。入園前要體檢,幼兒園統一安排報名的孩子在某天到市婦幼保健所體檢。體檢的路上,我告訴她可能要抽血化驗。她有些緊張,問我疼不疼。我還是先告訴她有些疼,然後告訴她抽血和一般的打針差不多,就是扎的時候有一點點疼,抽的時候就不疼了。她已有過幾次打針的經歷,聽我這樣說,也就比較釋然了。
當天體檢的有十幾個小朋友,抽血時,孩子們哭成一片。已抽過的、正在抽的、還沒抽的,都在哇哇大哭。特別是一針扎不住的,需要扎第二針時,不光孩子哭,有些大人也著急了。抽血的護士都被弄煩了,皺著眉頭,態度似乎也不好。
圓圓安靜地倚著我等著,用有些好奇有點同情的目光看著那些小朋友。她突然對我說一句「哭也一樣疼」。我問她是不是想說小朋友打針時,哭和不哭是一樣疼的,哭也不能減輕疼痛。她說是。我贊賞地親親她的小臉蛋說,「小圓圓說得對,反正哭也不能止痛,還不如不哭。」我沒讓孩子承諾她一定不哭,我想,她能這樣理解已很不容易,不需要給她任何壓力,到時她萬一哭了,也不用為自己違反了諾言而感到羞愧。以她的年齡,哭了也是正常的。
輪到圓圓了,她坐在我腿上,伸出小胳膊,雖然有些緊張,但安靜地等護士拿針管,安針頭。護士發現這個孩子不哭,很詫異地看看她。
圓圓可能是想安慰那個護士,對她說:「阿姨,我不哭。」這讓護士非常驚喜,一直緊皺的眉頭展開了「噢?你為什麼不哭呢?」圓圓說「哭也一樣疼」。
護士一下也聽懂了,她驚訝地停止了手中的動作,看看圓圓,頓了一下,才說「啊,你這個小姑娘,真是太懂事了!哎呀,阿姨從來沒遇到過這么懂事的孩子!」她手裡拿著針管,去圓圓胳膊上找血管時,猶豫了一下,放下手裡的針管,拉開抽屜找出一個新的針管說,你這么懂事,阿姨更不捨得扎痛你,這個針頭稍細一些,沒有那些痛,就剩這一個了,給最聽話的孩子用。她找了一下圓圓的血管,發現不太好找,就站起身找來一個年紀較大的護士,對圓圓說這個阿姨保證一針就能扎准。果然。
看來,告訴孩子「打針有些痛」,教會孩子在困難面前從容鎮定些,既能減輕痛苦,又能保護自己,還能「佔便宜」呢。
2009-2-2010:38:00
第3樓
給小板凳揉揉痛
善良和豁達永遠是相隨的。一個能給小板凳揉痛的孩子,她對別人會有更多理解和愛心,遇到問題從不偏執於自己的理由和利益。這樣的思維方式,不僅讓她在當下心情愉快,也能保證她一輩子不吃大虧。
經常有這樣的情況,幼兒玩耍或走路時,不小心磕碰到什麼東西上,碰痛了,哇哇地哭。家長為了安慰孩子,就會一邊哄孩子,一邊故意舉手打那個「肇事者」,「責怪」它為什麼碰痛了孩子,做出給孩子「報仇」的樣子。然後安慰孩子說,咱們打它了,它再不敢碰你了。孩子可能在這時候會有些安慰,破涕為笑,家長也會感到很滿意。
這是一種不好的方法,是一種「復仇行為」。它教給孩子遇到不痛快就去責怪別人,教給他不寬容和報復,不利於兒童的心理健康。
大人可能會想,桌子碰了孩子,我不過是打打桌子,桌子又不懂得痛,這有什麼,我沒教孩子打人啊。其實,在孩子看來,萬物同物,對一棵草說話與對一個人說話一樣,對一張桌子的態度與對一個人的態度一樣。有時候,一個小女孩對心愛的布娃娃的感情絕不遜色於她對同胞姐姐的感情。單純如一張白紙的孩子,任何事情於他來說都是全新的,任何經歷在他這里都是體驗和學習。
法國思想家盧梭在他著名的教育論著《愛彌兒》中談到人的道德面貌形成時認為,人在開頭的一剎那間,也就是尚處於天真純潔時期所接受的感知,將對他的一生產生不可磨滅的影響。在孩子幼小時,每一個生活細節都可能成為蘊含重大教育意義的事件,兒童教育中無小事,每一件小事都是「大事」,都可以擴展為孩子的一個好習慣或壞毛病。家長對此應敏感,要用一些心,讓每天遇到的一些「小事」,都成為砌築兒童美好情操大廈的一磚一石。
孩子小時候,輕微的磕傷碰痛的事會常常發生,我的女兒圓圓當然也一樣。我們一方面非常注意她的安全,另一方面這些事情發生時,也不過分大驚小怪。盡量以輕鬆快樂的表情相對,讓她覺得這是多麼平常的,甚至是有些趣味的事。如果大人動不動就一臉驚慌失措,不但不能給孩子安慰,還把孩子嚇著了,除了皮肉痛,心理上也會產生恐懼。
同時我們還教給她善待「對手」。假如小板凳碰痛她了,我們絕不會去打小板凳。趕快親親她的痛處,據說媽媽的吻止痛效果很好,給她揉揉,安慰她「馬上就不痛了,寶寶不哭了」。安慰得稍好一些時,再像對待她一樣,帶著她給小板凳揉揉痛,告訴小板凳「馬上就不痛了」。
這樣做,不但沒有讓小板凳站到她的對立面,成為「加害」她的壞蛋,還能作為朋友分擔痛苦,並讓她意識到「碰撞」是雙方的事,要互相體諒。圓圓去給小板凳揉痛時,也就忘了自己的痛,情緒很快好起來。
由於我們經常這樣做,有一次我帶她在外面玩耍,她跑著,被不夠平整的地面絆了一下,向前摔倒,兩只小手擦出微微的血痕,痛得大哭起來。我趕快親親她的小手,輕輕地給她吹吹,再給她擦擦眼淚,她很快就不哭了。我要拉她走開時,她居然蹲下身,給摔倒的地面揉揉痛,安慰地面說「馬上就不痛了」。
同時,如果她和小朋友都想玩一個布娃娃,發生沖突,我們既不要求她出讓,也不慫恿她搶奪,而是趕快用另一個東西來吸引她和小朋友的注意,讓她知道好玩的東西不止一樣;或者引導她和小朋友一起玩,體會合作的愉快。比如告訴孩子們說「我們一起打扮布娃娃吧。布娃娃的頭發亂了。來,小哲給布娃娃梳頭,婷婷到衛生間找個毛巾給布娃娃擦一下臉,圓圓把你那個蝴蝶結拿來給布娃娃戴頭上……啊,看,你們三個人把布娃娃打扮得多漂亮啊!」大人經常這樣引導孩子,並且家長自己也每天友好對待孩子,在任何事上都想辦法理解孩子,不和孩子鬥狠比倔,孩子就學會了理解他人,學會了溫和地化解矛盾。尤其是學會了「讓步」。圓圓從小就懂得謙讓,每當有什麼沖突出現時,她總是會讓步。這讓步並不是怯懦的退讓,是一個孩子表現出的真正的大度,是變通能力。
她和小朋友玩耍從來不鬧意見,總是懂得通過「辦法」來解決問題。記得有一次在幼兒園,圓圓和幾個小朋友排隊玩滑梯。排在最前面的孩子總是第一個上去第一個滑下來,然後再第一個跑到上滑梯的地方,等後面的人都滑下來,站到他後面時,再一起上去。孩子們可能突然發現當這個「第一名」很風光,就開始爭搶。後面滑下來的孩子拚命往梯子旁跑,但很難趕到第一的位置,於是有的孩子開始互相推搡,大喊大叫,鬧得情緒很不愉快。圓圓也很想第一個滑下來,但她不會通過喊叫或把別人推開這些方法爭搶第一。她讓自己少滑一次,等在梯子旁,待別的小朋友這一輪滑下來跑到梯子旁時,自然就排到了她的後面。她用適當放棄的方式,既不和小朋友沖突,又為自己爭得了一次排到最前面的機會。
圓圓的善解人意遷移到很多方面。她從小對萬事萬物親切友好,我和她爸爸開玩笑打一下布娃娃的屁股她也不允許。她上小學後,和班裡同學關系也很好,每次班裡選三好生,幾乎都能全票當選。她才7歲時,我哥哥的孩子,當時4歲的小毅來我家住了幾個月。圓圓總是對小弟弟非常好,從沒和弟弟鬧過一次別扭。有一次,我和她去買一種她和弟弟都非常喜歡吃的蛋糕,只剩一點點了,勉強夠兩個人吃。我問她可不可以回去只讓姥姥和小弟弟吃,她這次不吃行不行。圓圓痛快地答應了,盡管她非常想吃,但她也能考慮弟弟那麼小,姥姥老了,都需要照顧。回家後她一定堅持要把蛋糕給姥姥和弟弟吃,自己說什麼也不吃。姥姥感嘆說這個孩子真懂事。
圓圓初中就讀的是一所住宿制學校,學校每天發一個水果。她回家對我說,開始時分到不好的水果有點不高興,但一想這個不好的水果如果不分給她,就會分給另一個同學,總得有一個人吃它。這樣一想,就高興了,以後不管分到什麼樣的水果都不在意。她說這話時才十歲。
她能這樣想,我們非常欣慰。善良和豁達永遠是相隨的,一個能給小板凳揉痛的孩子,她對別人會有更多理解和愛心,遇到問題從不偏執於自己的理由和利益。這樣的思維方式不僅讓她在當下心情愉快,也能保證她一輩子不吃大虧。
圓圓其實不是那種讓人一看就馬上覺得親近的人,她會禮貌地打招呼,但不會寒暄,更完全不會為了拉近關系說些言不由衷的話,交流中沒有任何討巧行為。這甚至讓一些初次和她交往的人會有一點壓力或不自在,感覺她對人太平淡,不熱情。但只要有機會更多地接觸,就會發現那正是她單純善良一以貫之的表現。她在自己的圈子裡人際關系一直都不錯,上高中時,學校將評選市級三好生候選人名單公布出來,進行全年級投票公選。圓圓是候選人之一,在她不知情的情況下,就有同學去給她拉選票。
圓圓和人相處的「技巧」就是沒有技巧,一切行為只是出於天然,她內心對別人友好,長久了自然能讓別人感覺到,也讓別人舒服。
她上高中時所在的班級,是該校的第一實驗班,集中了全校的尖子生。事實上班裡每個同學都是高考場上潛在的競爭對手。在高考前兩個月,圓圓自己復習時,整理了幾張需要背的英語片語。她覺得這個東西有用,推薦給同學們很好,就讓我幫忙列印出來,並拿到外面復印了。我們一份份地配好,又用訂書機訂好,她用一個袋子拎了,拿到班裡給每個同學一份。雖然是小事,也可看出她心地的單純和無私。
哲學家弗洛姆認為,利己主義與孤獨是同義語,而人不可能在與外界毫無關系的情況下實現自己的目的。人只有和他的同胞休戚相關、團結一致,才能求得滿足與幸福。愛鄰人並不是一種超越於人之上的現象,而是某些內在於人之中,並且從人心中迸發出來的東西,它是人自己的力量。憑借這種力量,人使自己和世界聯系在一起,並使世界真正成為他的世界。激光照排發明人王選先生說:「考慮自己和考慮別人一樣多,就是好人。」我們也堅信,家長所能教給孩子最重要的做人技巧,就是做個好人。
當前致力於青少年思想健康教育的李開復博士特別強調「同理心」,就是在人際交往過程中,能夠體會他人的情緒和想法,理解他人的立場和感受,並站在他人的角度思考和處理問題的能力。這與美國教育家杜威說的「同情心」是一個概念。杜威認為同情心作為一種良好的品質,不單純是一種情感;它是一種有素養的想像力,使我們能想到人類共同的事情,反抗那些無謂地分裂人們的東西——當「同情心」或「同理心」這些東西成為一個人天性的一部分時,他就沒有了自以為是,沒有了居高臨下,沒有了敵視排斥;有了理解,有了善良,有了豁達。
「教育即風格之培養」。教孩子「給小板揉痛」與其說是一個技巧問題,不如說是一個教育觀或哲學觀的問題。家長一定要注意你所有的言行中蘊含的價值觀的和諧統一,只有前後統一的東西,才能潛移默化到孩子身上,並穩定在他們的心中,成為他們做事的風格。
如果平時孩子不小心磕碰了,家長能很友好地採用「給小板凳揉痛」的做法處理;可是哪天孩子不小心打碎了一個你心愛的花瓶,你卻忍不住對孩子大發雷霆;平時總對孩子講我們要理解別人,可一旦孩子的想法和你的想法不一樣,就責怪孩子「不聽話」,強行要求孩子聽話,而不去細致地體會孩子的感覺——那麼你的教育行為就不統一了,你其實就變成了一個不體諒、不豁達、愛物勝過愛孩子,價值觀不統一的家長。這一瞬間你的情緒表現得那樣真實,會給孩子留下很深的印象,孩子的價值觀也被你搞亂了,「風格」也不會完整統一。
我見過一些眼睛裡充滿敵意的幼兒,他們很容易就會發脾氣,做出攻擊別人的行為。有一位媽媽,她一邊在嘴裡抱怨她的兒子愛打人,告訴孩子「不許打人」,一邊狠狠地「教訓」一張磕了她兒子腦門的桌子;遇到她兒子抓打別的小朋友,她也只是很假地管一管,態度中隱藏著縱容,可能是怕兒子吃虧;平時還逗孩子打爸爸,以此為樂。她的兒子上幼兒園後總和小朋友合不來,常打人,弄得老師和家長們都有意見。這個孩子內心可能很想和小朋友玩,但他在玩的過程中處處充滿保護自己的意識,唯恐有什麼被別人侵犯,大多數情況下以和小朋友鬧意見而結束。所以他總是很孤獨。每當我看到這個孩子又寂寞又敵視的目光,總是對他的未來充滿擔憂。
我也見過不少「長不大」的成人,他們的思維方式基本上是「單邊主義」的,天下的「理」都在他這里,別人的事情和感受他都可以不管不顧,自己的事情和心情卻是天下最重要的,自己的想法是天下最正確的;日常工作和生活中,處處表現得自私狹隘。不僅給別人帶來不快,更是常常給自己帶來不快。當他們急於維護自己的利益時,人生中一些真正的利益卻悄悄地流失了。
善良的人,才是和世界摩擦最小的人,才容易成為幸福的人;在心態上不苛刻的孩子,長大後他的處事態度會更自如,人際關系會更和諧,會獲得更多的幫助和機會。當「給小板凳揉揉痛」成為孩子的一種思維方式時,他在生活中處處給出的就是理解、善意和尊重——而他從生活中能獲得的,也正是這些。

㈦ 《好媽媽勝過好老師》最新txt全集下載

好媽媽勝過好老師 txt全集小說附件已上傳到網路網盤,點擊免費下載:

內容預覽:
2 「不管」是最好的「管」(1)
有一天,我的一個朋友約我聊天,她是帶著一個問題來的,為她單位一個女同事。
她的這位女同事也是她非常要好的一個朋友,在孩子的教育上出了問題,苦惱得要命。同時,我的朋友自己也經常有類似的煩惱,就想和我專門聊聊孩子的教育問題。我們的話題從她單位這位女同事開始。
她的這位女同事畢業於一所名牌大學,工作出色,人也漂亮,為人處世都不錯,是個近乎完美的女人,所以也是個理想主義者,在愛情上奉行寧缺毋濫,一直蹉跎到36歲才結婚。婚後有了個兒子,中年得子,愛得要命。這些年同學們的孩子已一個個上小學,甚至上中學了,大家聚在一起經常感嘆孩子如何難教育。她當時在旁邊聽著覺得不相信,小孩子會那麼難教育嗎。
當她的孩子還在襁褓中,她就給他讀唐詩。她讀了很多家教方面的書,知道早期啟蒙特別重要。孩子剛學說話,她就天天用漢語、英語兩種語言和他說話。她兒子確實也表現得聰明伶俐,上幼兒園後,有一家心理研……
請採納

㈧ 《好媽媽勝過好老師》txt全集下載

《好媽媽勝過好老師》 txt全集小說附件已上傳到網路網盤,點擊免費下載:

內容預覽:
我生長的年代,是台灣普遍貧窮的一個年代。母親為了養活我們,一人身兼數職,白天母親要到田裡種稻、種番薯,晚上還要趕著到甘蔗場打夜工,或到針織廠當清潔婦,以維持家裡的生活開銷。每天幾乎只有在黃昏時分放學的路上,我才能見到媽媽,媽媽那時正好要趕往下一個工作的路上,似懂非懂的我,只能紅著眼眶,遠遠目送媽媽辛苦騎著腳踏車的匆忙的背影。
小時候我和媽媽從來想過我可以一路升學念書,甚至拿到博士學位。在我求學與成長過程中,媽媽對我的影響至深至遠。我的媽媽是台灣典型艱苦卓絕的女性,她受教育程度不高,卻是我人生中第一位也是最重要的一位老師。她用無限的母愛和以身作則,將我教育成人。
《好媽媽勝過好老師》書中敘述著媽媽的教養觀對孩子造成終身至大的影響,讓我心有同感:「父母之愛都深如大海,但有質的差異。決定質量高低的,不是父母的學歷、收入、地位等,而是對孩子的理解程度和對教養細節的處理態度。」
小時候,我媽媽背著孩子……
免費的,直接下載就行

㈨ 好媽媽勝過好老師全集的作品目錄

一、做人做事首先把身邊的事情做好
你有可能做成任何大事
真正的男子漢形象
失去一條腿的將軍
一直懷有偉大夢想的女孩
頑強地成為超級歌星
最重要的是把身邊的事情做好
盡心為別人做美妙的事
國王最喜愛誠實的孩子
閃爍的女將星
幫助他人就是幫助自己
優秀生
個第一名
插班生的故事
少年英雄夏完淳
向中國人致敬
改邪歸正的小偷
著名作家和索要簽名的小女孩
與眾不同的紳士
守時就是信譽
豁達的高爾夫球手
兩名戰士間的恩怨
林肯和一個倔強的姑娘
傑斐遜和肯塔基人 兩個好朋友
南北極的磁力線
路邊的朋友
只想真正幫助你
童聲大合唱
一杯水的友誼
我們很快會成為好朋友的
無私才偉大,
保護更弱小的人
第一次和男友外出晚餐
男朋友約會遲到以後
編輯部的故事
為對手找工作的總理
不要忘記少年朋友
朋友有難時要挺身而出
流浪藝人的尊嚴
尊重他人的職業
朋友也需要理解
坐反的公交車
逞能的籃球隊長
維持友誼長久的秘訣
狹路相逢的挑擔人
防人之心不可無
害人終究害己
不要心存報復 誠實節的來歷
誠實是新聞的第一原則
誠實帶來的豐厚回報
亞當和夏娃
兩個扒手的孩子
英雄和獨木橋
敢跳舞的誠實人
財產的繼承者
低頭的智慧
背起爸爸上學
烤焦了蛋糕的國王
勛章
光榮地死 美麗的手機號碼
一封寄往天堂的信
給孩子一生最溫暖的父愛
平分生命
打往天堂的電話
地震中撐起的一份母愛,
一幅感動心靈的真情畫面
可憐天下父母心
偉大的母愛。永恆的雕塑
一位母親與家長會
生命的姿勢
奇跡的名字叫父親
給兒子的一封信
給媽媽梳頭
母親節和父親節
兄弟爭死,
不能表達自己的愛
哥哥的心願,
妹妹,謝謝你!
哥哥的守護
一件不肯換掉的制服
父老鄉親們的愛
一個失去雙親的小女孩
超越親情和血緣關系的愛
一種深切的溫情和關懷
安慰幼小的心靈 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
愛書的伯爾
讀書時間表
著名棋手的兩個學生
兩個愛畫畫兒的孩子
難度超高的樂譜
蘆葦做筆地做紙
勤奮忘我的牛頓
王亞南睡三腳床
……
六、努力進取抓住一切機遇去叩響枘地的大門
七、執著招搏把行動和思考結合起來
八、思維智慧用智慧創造財富
九、生活智慧小故事中的大道理
十、自我保護確保你的生命安全
……

熱點內容
教師專業化成長 發布:2025-09-14 16:39:40 瀏覽:484
八年上冊數學 發布:2025-09-14 16:04:25 瀏覽:358
標桿教育 發布:2025-09-14 15:51:08 瀏覽:149
教育運營管理 發布:2025-09-14 15:50:24 瀏覽:196
2017語文全國卷一作文 發布:2025-09-14 12:18:46 瀏覽:940
九年級上學期班主任工作總結 發布:2025-09-14 11:59:11 瀏覽:788
夏利的歷史 發布:2025-09-14 09:20:56 瀏覽:780
歷史游記 發布:2025-09-14 05:10:18 瀏覽:891
歪歪的歷史 發布:2025-09-14 05:06:45 瀏覽:144
健康教育字 發布:2025-09-14 03:12:43 瀏覽:5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