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級的老師
家長和老師溝通的方法1、表現積極。
家長要趁老師有空的時候,積極主動與老師溝通。溝通的形式可以是面談,也可以是電話,還可以通過便條、微信等等。這樣可以留給老師一個好印象——認為你是個很關心孩子的家長,老師也會因此多關注一下你的孩子。
值得一提的是:遇到老師向你打小報告的時候,你如果是經常與老師溝通的家長,就不要覺得事情非常嚴重,因為這是老師認為你是個負責的家長,才會把孩子發生的小事也與你交流。如果你不是經常與老師溝通,那就要注意了,因為老師要等到事情有些嚴重才會告訴你的。
家長和老師溝通的方法2、態度真誠
家長配合老師的教育態度要真誠。家長與老師交流時,家長要注意:不要表現自己對老師反映的孩子情況無所謂;不要表現出對孩子溺愛,對事情的縱容、包庇;也不要自己不行動,光說:「我管不了他,這個事情就交給老師了。」老師聽了會很反感的,因為教育孩子是家長和老師共同的事情啊。這些都不好,雙方會發生矛盾的,家長要注意。
家長和老師溝通的方法3、內容真實。
家長和老師交流的主要是孩子各方面的情況,包括學習能力、勞動習慣、興趣特長、身體狀況等等,這樣便於老師因材施教;還要向老師了解學校的教育特色,以及學校最近組織的一些大型活動,還可以請老師根據孩子的具體情況幫助你決定孩子參加什麼樣的活動,什麼樣的興趣班;當然也可以和老師交流你對教育的看法,不過要注意一下語氣,即便你在與各位老師的溝通中不斷告之你所從事的是中學、或者大學的教育工作,或者因為身居高職工作而言語中表現出對老師說話的不屑……也許這里會有個別老師認為你在賣弄自己,好像你教育孩子很行一樣;而也許會有大多數老師認為你不會尊重別人。
❷ 一年級的老師
建議一:調整心態,積極暗示。
首先要讓自己盡快做好心理調整,用真誠友善的態度面對剛剛踏進小學校園的孩子。一些教師不願意帶一年級無非因為帶一年級往往既費馬達又費電,老師耗費了很多精力卻可能效果不是特別立竿見影。其實帶一年級最重要的就是要有足夠的耐心,不要急於求成,孩子畢竟剛剛踏入小學,還不太能夠聽得懂老師的指示,這就需要我們能夠用寬容的心態去面對,相信孩子會一天天變得更符合自己的預期。從另一個方面來看,從一年級往上帶的老師往往會獲得更多的成就感,而中途接班的老師總會有「後媽難當」的感慨,往往需要很長的時間來磨合。每一個孩子都是上帝饋贈的「天使」,每天進校門的時候告訴自己要保持積極的狀態,行動改變心態,與其抱怨的過勞累而沮喪的一天不如愉悅地過辛苦而積極的一天。只要你用心去和孩子相處,用心去發現孩子的美好,你的生活總會充滿意想不到的驚喜。
建議二:閱讀童書,練講故事。
作為一個小學教師,我認為要讓自己成為一個親近兒童親近童話世界的人。學會換位思考,學會用孩子的視角來觀察周圍的世界。就我對全國很多優秀的小學教師比如竇桂梅、薛瑞萍等的觀察和自身的經驗來說,閱讀高質量的童書可以讓教師實現以上轉變。閱讀童書可以使教師在成人世界飽受擠壓的心靈變得澄澈,使教師的心靈更加柔軟。而且教師對於童書的喜愛也會給孩子樹立一個很好的榜樣。與此相關聯,在大量閱讀兒童書籍的同時,小學教師一定還要是一個會講故事並且有一肚子故事的人,要訓練自己繪聲繪色講兒童故事的能力。要知道故事既可以活躍課堂氣氛又能夠對孩子真善美的啟蒙起到很好的作用,而且在平時的教育中還可以用孩子喜聞樂見的童話人物來類比,往往會讓孩子心悅誠服,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建議三:家訪調查,有的放矢。
為了在以後的教育教學中能夠做到知己知彼,讓日常管理進入良性循環,調查研究是一項必不可少的內容。具體地說就是要在拿到班級學生名單以後及時進行家訪。有的老師可能以為家訪是多麼過時的方式呀,都有手機可以用手機進行溝通呀,殊不知家訪自有其存在的不可替代性。蘇霍姆林斯基特別強調家訪的作用,甚至要求教師提前半年了解社區的孩子情況。我們現在由於人員的流動和學校的選擇的靈活性原因不可能做到蘇氏要求的那樣,但是家訪的重要性不是隨著時代的前進而變得無足輕重反而愈加重要。隨著社會的變遷,同一個社區里的居民可能在職業、生活態度、生活狀況、自身受教育和對孩子教育的重視程度都會很不一樣。我們教育的對象決不是千篇一律的,決不是抽象的六歲的孩子,而是一個個具體而微的人。針對不同的孩子,我們的教育教學行為可能就要產生不同的變化。這就要求我們在對孩子實施教育的過程中要對孩子的情況了如指掌。通過家訪,我們要迅速觀察並了解孩子的家庭情況、父母的職業和收入、父母的受教育情況、孩子在幼兒園的情況、孩子在家裡的一貫表現、家庭的親屬關系、孩子的身體狀況等重要信息。不同的家庭,以上的信息會很不一樣,他們對於教育的認識和對孩子學校教育的重視支持程度也會很不一樣。通過這樣的了解,你就要搞清楚哪些家長對孩子的教育對班級的事物是比較熱心支持的,哪些家長對孩子的教育可能比較挑剔或者對教育的理解比較偏頗,哪些孩子需要在集體中多給予機會去鍛煉自己,哪些孩子需要創造環境讓他們學會傾聽和安靜……
建議四:學點技巧,事半功倍。
當然給自己准備一些務實的小技巧也能夠在一年級的教育教學中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比如准備幾首會唱的兒歌,這對創造輕松的課堂氛圍很重要;准備幾首古典輕音樂,課堂上或者課間讓孩子在接受音樂熏陶的同時學會聆聽,也是一舉兩得的事情;准備一兩套活潑而有節奏的課中操,和孩子一起放鬆肢體,享受和諧韻律帶給身心的愉悅;練習一些常見動物和人物的簡筆畫和手工剪紙,這會讓孩子對你刮目相看的;學會一些兒童的簡單游戲並參與其中,既讓你的心態年輕又讓你可以輕松消除和孩子之間的距離。如果你擁有其他的諸如音樂、體育、舞蹈方面的技能千萬不要忘了找機會在孩子們面前秀一秀,要知道技多不壓身,擁有其中的一項技能也許就可以增加你在孩子中的人氣。
建議五:養成習慣,常抓不懈。
養成習慣很重要,要對某一種習慣常抓不懈,堅持一周或者幾周連續對一種習慣進行培養。比如「不亂扔垃圾」「整理自己的學具」「對教師和同學的尊重禮貌用語」「課堂紀律的遵守」「作業的完成」「閱讀習慣的養成」等等。教師在培養孩子習慣的時候切不可以時熱時冷,要一以貫之。你要求孩子做到的一定要用自己的行動明白的傳遞給孩子正確的信息。假如你一方面要孩子養成「不亂扔垃圾」的習慣另一方面你走進教室面對地上的垃圾卻無動於衷,這就不能夠幫助孩子養成好習慣。所以你走進教室一定要習慣性地掃視地板,看看有沒有垃圾,如果有一定要求附近的孩子撿起來,這樣讓孩子覺得你對這項習慣是非常重視的,久而久之不亂扔垃圾的習慣就慢慢養成了。任何習慣都需要老師常抓不懈,好的習慣可以成就一個人,如果從一年級開始就養成了良好的習慣,那麼我們以後的教育就不會陷入不斷重復犯錯的困境中。
建議六:規則看守,省心省事。
我主張一個教師要寬嚴適度,既要有極強的親和力又要有高度的原則性,這樣孩子在和你相處的過程中既能夠感受到你的個性魅力又不至於放縱自己。孩子們生活在一個群體中不能夠由著自己的性子行事。要充分保障孩子們在群體中的自由度就一定要准備簡單實用的規則,面對規則人人平等。要有獎有懲。只有遵守規則班級才不會一團亂麻,孩子們的善良、寬容、理解等美好的品質才有可能被喚醒。教師在制定規則的時候一定不要好高騖遠,要根據一年級孩子的實際情況制定一些簡單實用操作性強而不是模稜兩可含糊不清內容空洞的教條。好的規則一定要讓孩子們不僅知道什麼可以做什麼不可以做,還要讓孩子們知道怎麼做。比如「見到老師要說『老師好』」「參與別人的游戲要先問『我可以加入嗎?』」「在同學們面前打噴嚏時要說對不起」「接受老師分配飯菜要說『謝謝』」「不可以把紙片扔到地上,要放到垃圾桶里」就比「尊敬老師」「團結同學」「對人有禮貌」「愛護環境」這樣的規則好。
建議七:用心發現,欣賞激勵。
欣賞和鼓勵永遠是老師面對孩子的法寶。你要有足夠的耐心去充滿希望的等待,有時候我們覺得很簡單的事情,孩子可能會覺得很難。可能這個孩子覺得很容易的事情,另一個孩子做起來會十分困難。所以,面對不同孩子我們都要設法找到可以欣賞和誇獎的地方,千萬不要用虛假的「你真棒」「你真乖」這樣的語句來應付孩子,而要把誇獎落實到具體的語言、行為、狀態中,要讓孩子充分感受到你的真誠和期許,讓孩子從中汲取前進的力量。另一方面,我們一定要記住一條原則,盡管這條原則實際做起來會非常難,以至於我們都可能違背過。這就是「永遠記住不要當著全班孩子的面嚴厲批評指責某一個孩子。」批評的時候,盡量讓自己先心平氣和起來,要知道我們主要是要幫助孩子分析和認識自身的問題,並不是要把我們的憤怒傳遞給他。表揚孩子要在全班進行而且要落到具體行為,批評孩子盡量私下進行,但是要做到先批評後表揚,讓孩子看到希望。
建議八:組織課堂,表揚個體。
很多教師對於一年級孩子的課堂行為大傷腦筋,不知道怎樣才能迅速讓孩子們從小動作中回到課堂中來。根據我的經驗,在組織低段課堂的時候,盡量不要去批評某個同學不守紀律,這樣大家會覺得和自己沒有關系。你要用持續表揚個體的方式來激勵更多的孩子參與,當你說「大家看看,某某同學現在聽課真認真」「某某同學的書寫姿勢真正確」「某某同學的眼睛盯著老師真專心」的時候,一方面被表揚的同學會表現得更好,因為那麼多同學看著,另一方面其他的孩子也會想得到表揚而紛紛效仿,這時候你不失時機地連續表揚其他的孩子,你的課堂很快就會神奇般的進入你理想的狀態。
建議九:強調安靜,警惕積極。
有一個誤區被很多教師以為是真理:一年級的課堂一定要讓孩子動起來。似乎只有孩子在教室里動起來熱熱鬧鬧的才叫自主,才能夠實現孩子的主體地位。其實不然,現在的孩子不是動得不夠而是動得太多,讓孩子們的情感、思維和想像力動起來才最為重要,而要實現這樣的目標,一定需要孩子首先學會靜下來,學會傾聽學會感受學會獨立思考,我們要記住:讓學生學會靜比學會動更重要。
建議十:知識習得,重在參與。
孩子的學業成績是很多教師和家長很關心的一個方面,老師們總會擔心時間不夠,練習不夠於是想方設法增加時間來進行知識的鞏固。但是另一方面,我們又對自己的教學方式不夠警醒,我們往往自己講得太多,學生學的時候太少。要解決這個問題,首先要知道,單向度的接受學習其效果往往不及多向度的合作學習。所以我建議:學生能夠自己學會的教師就不要過多地講,學生可以自己互相合作教會的教師也不要教,教師要留出時間讓學生自己去發現。
是否可以解決您的問題?
❸ 一年級的老師應該怎樣教育學生
你好,個人認為一年級的老師應該主要以說服教育為好,因為這個年齡的學生還是比較聽話的。
❹ 做小學一年級教師,要求
一年級的小孩是這樣的,遵守紀律要有個過程的不能急於求成。你可以找小朋友管小朋友,每節課選1個或2個小朋友幫你
一起維持紀律。開始的時候先找表現好點的當值,等所有小朋友都維持過紀律後就知道該怎麼做了
❺ 一年級演講主題是老師你辛苦了
尊敬的各位領導,各位老師你們好!
一切為了孩子,為了一切孩子,為了孩子的一切,不願人人都是優等生,但願個個都是棟梁才,這就是您——親愛的老師!
默默奉獻,毫不所求;敢為人梯,無私奉獻;為了祖國的明天,辛勤耕耘,吐絲鑄魂,這就是您——親愛的老師!
付出的用微笑償還,白天發光發熱,為孩子們指路導航;夜晚秉燭夜讀,伏案寫作,不讓任何一個孩子心田荒蕪。年年月月,月月年年,一朵朵鮮花迎春盛開,一絲絲白發爬滿額頭。事業崇高,為了追求毫不氣餒,老師!您辛苦了!
這就是我今天要演講的題目:
老師您辛苦了!
琅琅書聲傳遍校園,接著又傳來一陣鏗鏘有力又略帶沙啞的講課聲。
「這么早,張老師就來上課了,張老師不要命了。」
「這才幾點呀!張老師就來上課了。」
「又是五年級二班的數學老師,真積極。」
老師和學生們一邊議論一邊走進校園,這時才是早上7點10分左右,大部分老師和學生都才走進校園,然而,大家熟悉的那輛紅色自行車卻早已經在學校停了好久了!自行車的主人也不知講了多長時間的課了。
這是我們學校經常上演的一幕,主人公是我們學校的張超寶老師,說起張老師,人人都豎大拇指,在大家心目中,張老師教學教「神」了!再差的班一到他手裡,准能在全鎮名列前茅。家長都爭著把自己的孩子送到張老師班裡。
但是又有誰指導,累累碩果後邊流淌著多少種果人的汗水呢?
教書育人並不是件難事,只要你全身心的投入了,就一定能做好。張老師就是這樣,他把自己擁有的知識,把自己的一片熱情全部的傾注到了學生身上。教學生學習知識。不管家裡有多忙,他從不耽誤一節課,他把全部的精力、全部的時間用到了教學上。
這不新學期伊始,便傳來五年級數學競賽的消息,於是開頭的那一幕變成了經常上演的一幕。張老師每天很早便來學校輔導競賽的學生,下午校園變得靜悄悄的時候,過往的路人還會聽到張老師在抑揚頓挫的講課,功夫不負有心人,我們班去了六名同學,選上了六名同學,這時候張老師的臉上露出了會心的笑容。
後來鎮上決定讓張老師輔導整個韓旺片的競賽學生,迎接縣里的競賽,張老師的工作更辛苦了,每天天剛亮便趕往學校,開始講課,一直到下午日落西山,目送所有的孩子回家,吃完晚飯後還要再拖著疲憊的身軀跑到學校里看一下外村的學生是不是休息了?是不是又在調皮了?在那些日子裡,張老師,您的聲音沙啞了,以前蒼勁有力的聲音變得那麼無力;您的眼睛變紅了,裡面布滿了血絲;您的頭上添了幾根白發;您的身體比以前瘦了許多;這一切您知道嗎?不,您不知道,但老師們看見了,孩子們看見了,孩子們在上作文課寫建議書的時候,有的孩子這樣寫到:「親愛的張老師,您休息幾天吧!我想和您說這句話很久了!但我不好意思直接和您說,只好用筆寫了,張老師,您現在不如以前帥了,您知道為什麼嗎?我記得有一天,您的嗓子由於感冒和整天講課沙啞了,話都說不出來。但您始終堅持給我們上課,我們大家都非常的心疼您,您知道嗎?不過第二天我們發現您的脖子周圍多了許多的小紅點,說話又和以前一樣有勁了。我們心裡非常高興,但大家看著您找人捏的小紅點,心裡都非常難過,總希望這些小紅點趕快消失,您的嗓子趕快好起來,變成以前帥氣的張老師。」還有許多孩子這樣寫到:「張老師您休息幾天吧!您的眼睛怎麼變的那麼紅,是不是病了?您休息幾天吧,我們不想讓您為了我們而病倒。」「張老師,您比以前憔悴了許多,還添了幾根白頭發呢!」「張老師,您休息幾天吧,我們會好好學習的,不會落下課的,我們會自己學。」看著孩子們寫的字字句句,聽著他們說的心裡話,我多想告訴他們:「我也希望張老師休息幾天。」但我知道張老師是不會休息的,為了孩子們的學習,他放棄了自己所有的休息時間,他寧可犧牲自己的星期天,來給孩子們上課、批改作業、批改試卷。
是呀!在那些日子裡,張老師由於過度疲勞,加上擔心學生考不好而辜負了領導的重託,不光嗓子啞了,就連牙齒都上了火,但他強忍著疼痛,堅持給孩子們上課,後來實在堅持不住了,竟讓人從他的腮上找出紅點,用針扎破,把血一點點擠出來,看著那鮮紅的血,大家的心裡想打翻了五味瓶一樣。但他卻笑著說:「這點血算什麼,沒事兒沒事兒。為了學生嗎!應該的!」甜蜜的果最終會屬於付出者,這次縣里數學競賽,韓旺片又選上了五名學生。
現在,張老師又開始了輔導五名學生參加市裡數學競賽的征途,張老師又投入了新的一輪戰斗,我們相信一定又是一場勝仗。
詩人們說,最偉大的愛是母愛。可我說,最崇高的愛莫過於對偉大祖國的愛和把對祖國的愛自己的平凡工作的愛。這里所說的愛就是一名教師對學生的愛,園丁對祖國花朵的愛。「學生是祖國的花朵,老師是辛勤的園丁」這句話既贊美了老師的崇高,更道出了老師的重任和艱辛。
在工作中,無論炎熱的盛夏還是冰雪寒冷的隆冬,不管是刮風下雨還是冰雪封路都沒有堵住張老師一顆執著的心、一片真摯的情。全身心投入到教育事業上。
說起張老師,孩子們都說他既像嚴父又像慈母,孩子們既怕他又愛他。愛他是因為,他對每一個學生都是那麼無微不至的關心。我們班有一名叫張勇的同學,從小父母離異,由奶奶撫養,缺少家庭溫暖的他,性格孤僻,不合群,自卑心理特別重,又加上奶奶年齡大了,對他照顧不周,衣服有時候一個月都不換,早晨經常不吃飯,本子正面用完後,再用反面,調皮隊伍里總有他得份,數學學習成績非常差,我對他的訓斥一點都不起作用,但張老師卻使張永變了。原來張老師用愛感化了他,看他沒本子用就經常給他訂本子用,還經常找他談心。張勇被張老師感動了。有一次,他還一邊含著眼淚一邊偷偷告訴我:「老師,我不敢和數學老師說,我數學成績老是考不好,我對不起張老師!」 我一邊擦著他的眼淚一邊說:「沒關系,只要以後你好好學習,問心無愧,張老師就不會怪你的」。從此,在調皮隊里再也沒有了他的身影,是張老師用愛心溫暖了張勇這顆冰冷的心。
怕他是因為他對每一位同學要求都是那麼嚴格。記得有一次,我們班的一位同學的作文成了老師們最喜歡讀的文章,我當時讓學生寫一篇寫人的文章,但要抓住人物的特點寫,他寫了一篇《張老師的眼睛》,其中有這樣一段話:我們數學老師的眼睛會說話,每次在課堂上我們不認真聽講、做小動作時,老師的眼睛會瞪得大大的,所有的同學都會做的筆直筆直的,整個教室里靜悄悄的,連針掉到地上的聲音都能聽見;我們數學老師的眼睛會說話,每次哪個同學做題有困難了,老師的眼睛就會忽閃忽閃的,好像在說:「沒關系,這個問題很好解決,動腦想一想」;我們數學老師的眼睛會說話,同學們成績進步了,老師的眼睛會眯成一道縫,好像在說:「你們真棒!」 我們數學老師的眼睛會說話,每次他生病的時候都會那麼沒有精神,但不知為什麼,那時候同學們好像讀懂了老師眼睛的話,都不會惹老師生氣。我們愛數學老師的眼睛,但我們更愛數學老師。
從孩子短短的一段話中,我們看出了孩子們到底有多麼愛張老師,張老師愛學生,學生也愛張老師,這表現在學生們的身上,也表現在學生們的心裡。但學生對張老師的愛,是張老師用自己對孩子們的愛換來的!是張老師對工作的那種投入換來的!
從初登講壇到桃李芬芳,走過了多少曲曲折折的路、坎坎坷坷的路,度過了多少個嚴寒與酷暑,案頭上多了教案、備課。如水的歲月,改變了您的容顏,刀刻下一道道經歷過風霜雪露的記憶。但您的意志依然如磐石般堅定,信念依然如磐石般牢固。您心裡只裝著學生,只裝著校園。家庭少了您的溫情,少了您的幫助。在這里我想對您說一句:「老師,您辛苦了!」
❻ 一年級學生怎麼寫「我的老師」
對於一個剛上小學一年級的小孩子,首先不要逼孩子寫.具體到細節就是不限定題材、不限定字數、不考究用詞、不強迫孩子改正常識性的錯誤.尤其不要用成人的思維幫助孩子去寫一些超越孩子認知范圍的所謂完美的文章.
這一個階段就是讓孩子養成寫的習慣,哪怕一天只寫出我很高興,或者我很悲傷就值得高興,因為孩子已經開始寫了,既然開始寫了,那就會寫的越來越多,越來越好.
例文:
老師,我非常崇拜您。每天看著您在黑板上寫下那整齊漂亮的字,是每天對我們那溫和慈祥的話語聲。老師每天批改我們作業時,都留下了您畫出的紅勾、紅叉和紅圈,還蘊藏著許多秘密,那不是驚人的秘密,也不是神奇的秘密,更不是搞笑的秘密,那是老師獻給我們愛的秘密。
❼ 現在的小學一年級到底是老師教,還是家長教
我是90後,記得我們那一代,雖然也會被老師叫家長,但在輔導孩子這方面,家長確實沒有現在這么多的負擔。
前不久有這么一條很火的視頻,一位孩子的爸爸在家長會上崩潰痛哭,一邊是工作,一邊是孩子,真的分身乏術。
有網友說,第一天家長會學校就告訴家長,家長要支持老師工作,家長要按時接送(不能早、也不能晚),家長在孩子面前不議論老師(不管對錯),每天陪孩子聊天、做游戲、檢查作業、預習第二天課程、補習弱項課程、帶孩子做家務、讀一篇故事、早晚測體溫打卡、不玩手機,這是給孩子布置作業的同時也給家長布置好了的節奏。
我覺得,家校合作不是把作業都丟給家長,家長確實需要監督孩子的學習,這是毋庸置疑的,更重要的是讓孩子自己明白為什麼要學習,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孩子,而不是家長。有人說,我們這一代人,學生時代做著數不清的作業,成了家長了,結果面對的還是孩子數不清的作業,也真的是很無奈了。
你們覺得現在的教育方式好嗎?能起到效果嗎?
❽ 一年級的小孩子老師怎麼稱呼他們
就叫他們某老師就好。
❾ 小學一年級對老師的建議
我是一名學生的家長,在這學菀里,對老師說幾句心裡話,有不對的地方請諒解。作為家長都希望遇到好的老師,但是有的老師確實令人失望,比如有的老師是這樣的(請不要對號入座,我只是談的個別,只是希望不是一些): 一:是老師和家長溝通的少。 教育好孩子,很大一部分應得力於家長的大力支持,家庭和學校之間互通非常重要。請有的老師應該不定期做一些家訪,或老師通知家長在一個雙休日把家長集中在一起交流一下及時把孩子在學校的一些情況反映給家長,讓家長清楚孩子在學校的表現,做到家校互通。 二:是老師對學生缺乏熱情和耐心。 大家都在提倡「三心」(愛心、耐心和責任心) ,現在教師只有基本工資,沒有其它的補助,有的老師是生活的壓迫暗地裡還搞點家教一下課後就走人了,已經沒有以前的耐心了,還有特別是對差生錯的作業缺乏耐心的指導,認真的講解和和顏悅色。 三:是作業布置不夠科學,批改不夠及時。 家庭作業是為了更好的鞏固當天所學的知識,如果一味的讓學生去機械的寫字和記憶,這樣學生既不願意做,也達不到作業的目的。這樣往往會造成個別學生厭倦寫作業,長期以往就會不完成作業。所以請老師布置作業應有一定的趣味性,讓學生覺得寫作業是一件有趣的事。作業不在多,在精,有的學習作業做到晚上12點,你想孩子正是青少年長身體的時候,沒有充足的睡眠第二天哪有精神學習呢?那晚上學習又有什麼意義呢?學習重要的課上40分鍾,只要老師講到為學習學明白就行了。 四:是有的老師業務水平較低。 特別是我市的教師,通過關系有的根本不是科班出身,無論在理論學習上,還是在實際操作中,各方面的經驗都非常欠缺。但是有的就根本不學,連最基本的普通話都不會講,更不要說用普通話上課了,學也有的是在麻將桌上學習了…… 有這樣一句對老師和家長講的話,我很贊同 :「孩子是你們的,也是我們的,但是,歸根結底是屬於未來的。」我認為這句話有三層含義。其一,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師,也是永恆的教師,家長的教育責任要伴隨孩子的成長一直延續下去。 所以,各位家長應該懂得一些教育的思想和方法.其二,教師應該象孩子父母一樣,深深地愛著你的每一名學生,要「嚴」中有愛;其三,孩子就象小鳥兒一樣,終究有一天要依靠自己臂膀的力量飛向天空。所以,鄧-小-平說教育要面向未來。我們要教在今天,想到明天!我們應該用科學的方法和理念指導教育實踐,僅有愛是不夠的。 孩子已經進入青春期了。這一時期是人生生理和心理的一個重要轉折點。這一時期孩子經常會出現較大的情緒波動,因而學習成績也會有較大的起伏;是早戀、網戀的多發期;是孩子學習壓力最大的時候,她們從來沒有體會過這種壓力,常常在重壓面前無所適從。所以,這是教育最重要、最關鍵的時期。如果不能及早捕捉孩子細小的心理變化;如果不能在孩子最需要幫助的時候給孩子以最有力地支持;如果不能在孩子需要騰飛的時候給孩子以有力的翅膀;如果不能在孩子困惑的時候及時給孩子以明確的方向……,也許孩子就會在人生的路上多走幾步彎路,甚至會走得更遠。
❿ 一年級我對老師說的話
老師、我想說
在小學、有件事很想對老師說。可就是說不出口。
現在小學生都好早熟。我上小學時、我有個很漂亮的同學。我班好多人喜歡她。其中就有我的一個好朋友。上小學時、同學鬧著玩都給我叫爸爸。我一下子多了十多個孩子。我每天都給他們買好多的糖。我班有個同學看我買糖、就給我班那個女生也買了。我看見了,就把糖給了我的好朋友、讓他也去給。她收下了。我看他給了那個女生我就走了。
下午老師突然給我叫到辦公事對不一頓說、「你給她糖干嗎?害的同學打架」。「我給誰糖了啊」。我說道。有些問的意思。「還不承認」。說這對我一頓拳打腳踢。我無語了。後來才知道,我的好朋友和人打起來了。就因為一塊糖。哎。
上課老師又說起這件事了。問我到底給沒給。我不敢說、怕老師誤會我喜歡那個女生。就這樣忍著痛。
先在畢業了。很想向老師解釋。可又說不出口啊。。。。。
如果老師看了這個以後希望以後、說同學的時候看看他有什麼難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