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花夕拾老師
⑴ 《朝花夕拾》中提起的三位恩師
三位老師分別是太炎先生、壽鏡吾、藤野先生
⑵ 朝花夕拾一共有幾個重要老師
一個是壽鏡吾,一個是藤野先生。
朝花夕拾》中出現的五個主要人物,是作者的保姆(長媽媽)、恩師(藤野先生)、朋友(范愛農)、父親和鄰居(衍太太)。 長媽媽——有愚昧迷信的一面,但她身上保存著朴實善良的愛,令作者永生難忘。從長媽媽的身上,我們看到了魯迅對底層勞動人民的感情:他既揭示他們身上愚昧麻木的一面,也歌頌他們身上美好善良的一面。 藤野先生——一位日本醫學教授,因為表現出平等待人的態度,因為關心弱國子民的學業,他樸素而偉大的人格令人肅然起敬。他所做的一切都很平凡,沒有民族歧視,如果我們設身處地地想像魯迅當時的處境,便不難感受到這位老師的偉大之處。 范愛農——一位覺醒的知識分子,但是無法在黑暗社會立足。他無法與狂人一樣,最終與這個社會妥協,也無法像N先生一樣忘卻,所以他的內心痛苦、悲涼,我們和魯迅先生一樣,疑心他是自殺的。 父親——父親曾讓童年魯迅困惑過,因為在他興高采烈地要去看五猖會時,勒令他背書。但是,魯迅從來沒有指責過自己的父親,他懺悔的是自己沒有讓父親安靜地死去,這讓他的心靈永遠不安永遠痛苦。由此我們可以感到魯迅先生對父親強烈的愛。在現實生活中,有的爸爸是無情的,他沒有關注到孩子在一步一步的努力,卻一味的敷衍孩子,令孩子自尊心受損,便會度日如年。 衍太太——給魯迅看不健康的畫,唆使魯迅偷母親的首飾變賣。而衍太太自己的孩子頑皮弄臟了自己的衣服,衍太太卻是要打罵的。魯迅表面上贊揚她,實際心中卻是鄙視衍太太的,因為這是個自私自利,多嘴多舌,喜歡使壞的婦人。
⑶ 朝花夕拾里寫了一個老師和一個朋友是誰
一位是他的啟蒙塾師壽鏡吾先生,在《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一位是他的日本老師藤野先生,在《藤野先生》中。 朋友是范愛農
⑷ 朝花夕拾里的兩位老師分別是誰,有啥特點,用一副對聯為倆位老師點贊
壽鏡吾:三味書屋的教師,在魯迅眼裡,壽鏡吾先生為人方正、質朴、博學、嚴厲又慈愛。
藤野先生:日本仙台醫科專門學校教授,嚴謹認真、平等待人,關心弱國學生的學業,希望現代醫學傳到中國來。藤野先生是魯迅先生一感激的老師。
⑸ 朝花夕拾人物簡介
人物形象
《朝花夕拾》中出現的四個主要人物,是作者的保姆、恩師、朋友和父親。
長媽媽——有愚昧迷信的一面,但她身上保存著朴實善良的愛,令作者永生難忘。從長媽媽身上,我們看到魯迅對底層勞動人民的感情:他既揭示他們身上愚昧麻木的一面,也歌頌他們身上美好善良的一面。
藤野先生——一位異國醫學教授,因為表現出平等待人的態度,因為關心弱國子民的學業,他樸素而偉大的人格令人肅然起敬。他所做的一切都很平凡,如果我們不設身處地地想像魯迅當時的處境,便很難感受到這位老師的偉大之處。
范愛農——一位覺醒的知識分子,但是無法在黑暗社會立足。他無法與狂人一樣,最終與這個社會妥協,也無法像N先生一樣忘卻,所以他的內心痛苦、悲涼,我們和魯迅先生一樣,疑心他是自殺的。
父親——父親曾讓童年魯迅困惑過,因為在他興高采烈地要去看五猖會時,勒令他背書。但是,魯迅從來沒有指責過自己的父親,他懺悔的是自己沒有讓父親安靜地死去,這讓他的心靈永遠不安永遠痛苦。我們感到魯迅先生強烈的愛。
⑹ 1.朝花夕拾中魯迅先生寫到了兩位老師,你認為魯迅先生對哪位老師的印象較深這位老師是怎樣一個人
朝花夕拾中魯迅先生寫到了兩位老師,有一位是他的啟蒙塾師壽鏡吾先生,;一位是他的日本老師藤野先生。
關於壽鏡吾先生,魯迅認為他知識淵博,同時也很願意去幫助有困難的學生。當初魯迅父親病重的時候,他急需一種米,然後壽鏡吾先生知道以後,從他家裡給他背了米來幫助魯迅。
魯迅在日本留學的時候跟他的日本老師關系也是非常好的。
魯迅曾經說「他是最使我感激,給我鼓勵的一個。」
藤野先生在學術上幫助了魯迅很多,但同時也尊重魯迅的想法。
一個是啟蒙教師,而另一位是在國家危亡時刻走進他心靈的導師。
(6)朝花夕拾老師擴展閱讀:
時代背景
1925年,魯迅在北京擔任大學講師期間,因支持學生運動而受到當時所謂「正人君子」的流言攻擊和排擠。
1926年,北洋軍閥政府槍殺進步學生,製造「三·一八」慘案。
作者魯迅寫下《紀念劉和珍君》等一系列文章,熱情支持學生的正義斗爭,控訴北洋軍閥政府的殘暴,結果遭到當局的通緝而不得不遠走廈門避難。
《朝花夕拾》中的作品雖然都是在追憶往事,但也是「借題發揮」,影射、譏諷當時的社會現實。
寫作時間
《朝花夕拾》作於1926年2月至11月,共10篇。前5篇寫於北京,後5篇寫於廈門,曾先後發表在《莽原》半月刊上,總題為《舊事重提》。
1927年5月成集時,改名為《朝花夕拾》,並作了《小引》,7月又寫了《後記》,1928年由北京未名社印行。
⑺ 朝花夕拾中的老師
以我的老師為例吧:
語文:親切,開朗
數學:豪爽,不拘小節
英語:細心,可愛
物理:活潑,
化學:耐心,有經驗
朝夕相處的就這幾個了……
⑻ 《朝花夕拾》里有哪些人
1、阿長,阿長是魯迅兒時的保姆,她睡相不好、喜歡切切察察,而且還踩踏死魯迅喜愛的隱鼠,這些都使魯迅對她感到厭煩,但是當她真誠善良的一面表現出來時,魯迅不禁心生敬意和感激。
2、父親,在《五猖會》中,魯迅塑造的「父親」形象似乎不近人情,與現實有些出入,主要是為表達主題而設置。
3、藤野先生,藤野先生是魯迅留學日本期間極為尊敬的一位良師。他不修邊幅,但治學嚴謹。他正直熱忱,熱心地關注魯迅的學習,與當時日本學生對中國留學生的鄙視態度形成鮮明的對比。
4、范愛農,范愛農是當時社會充滿愛國情懷的一群小知識分子的形象代表,他們的命運起伏與時代的發展緊密相連,經歷了對黑暗的不滿、對革命的期待以及對革命的失望的心路歷程,社會的迫害、生活的窘迫又將他們逼入絕境。
(8)朝花夕拾老師擴展閱讀:
1、《朝花夕拾》里作者魯迅用夾敘夾議的方法,以青少年時代的生活經歷為線索,真實生動地敘寫了自己從農村到城鎮,從家庭到社會,從國內到國外的一組生活經歷,抒發了對往昔親友和師長的懷念之情,同時也對舊勢力、舊文化進行了嘲諷和抨擊。
2、《朝花夕拾》十篇散文勾勒了從清末到辛亥革命時期的若干社會生活風貌,是一幅幅世態圖和風俗畫。雖然是回憶性散文,但是有現實的斗爭性和深邃的思想性。
⑼ 朝花夕拾中,魯迅的私塾老師叫什麼
叫壽鏡吾,魯迅十一歲時到三味書屋跟隨壽鏡吾先生讀書。
三味的意思,按壽鏡吾先生的兒子壽洙鄰後來的解釋是:經書之味,史書之味,子書之味。魯迅在《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一文中曾提到在三味書屋中讀書的情況,持批判的態度。這主要是對當時的教育方法而言的,而對壽鏡吾先生在字里行間還是流露出尊敬的心情。認為他是「本城中極方正,質朴,博學的人」,是很慈祥的老師。有些人把壽鏡吾先生描寫成迂腐的秀才,那是不真實的。壽鏡吾先生在當時的社會里是一個比較好的老師。
魯迅於光緒十八年(1892)二月入三味書屋受教,歷時5年。其道德文章予魯迅以深刻影響,魯迅在《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等文中對當時生活有詳細記述。
(9)朝花夕拾老師擴展閱讀
壽懷鑒(1849~1930年),字鏡吾,晚號菊叟,紹興城內都昌坊人,清同治八年(1869)中秀才。憤於洋人跋扈,清廷喪權辱國,以不買洋貨、絕意仕進明志,在家中三味書屋設館收徒,釐定規約,年收學生不過8人。為啟發學生思路,提高文學修養,選授課文注重文采,因其異於傳統,被人譏為「離經叛道」。
壽鏡吾的思想比較進步,對科舉制度的弊端,有比較清醒的認識,他反對八股文,在課堂上從不講授八股文,他教魯迅的是經史綱要、唐宋詩詞、古代散文等。對這些正課,魯迅雖然不是很喜歡,但也從不耽課。壽鏡吾有時也抄一些漢魏六朝文學作品給學生讀,對這些,魯迅非常愛讀,並從中獲得了不少樂趣。
魯迅對壽鏡吾十分敬重,上課用心聽講,課後虛心向先生請教。有一次,魯迅因事遲到,先生批評了他,他誠懇地接受批評,在課桌上刻了個「早」字來督促自己。魯迅去日本留學後,還經常給壽先生寫信請安,歸國後又多次到三味書屋看望壽老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