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底線
Ⅰ 教師的道德底線在哪兒
1、對待教育事業的道德
忠誠於人民教育事業是教師的基本教育准則。如前所述,教師的勞動特點是長期復雜的,它不是單憑經濟招待會手段、行政命令及立法措施所能奏效的,教師為認識自己的勞動對象並能掌握和改變他們,所需付出的社會必要勞動是無法估量的,它的工作量往往超過社會規定的時間和空間,甚至有時還要超越他們自身的負荷,傾注了全部精力和心血,而所得的勞動報酬卻往往和他們的勞動支出不相適應。因此,教師只有具備高尚的革命理想和獻身精神,充分認識自身工作在「四化」建設中的重要意義,才能樹立從事教育事業的光榮感和責任感,以自己的知識和修養去點燃學生智慧的火花。
2、對待學生的道德
熱愛學生是教師職業道德的核心,也是教師忠於人民教育事業具體表現。熱愛學生與否是對教師道德評價的重要標志,不熱愛學生的教師決不是好教師。
在社會主義條件下,教師熱愛學生,是基於學生是革命的後代,他們的成長,直接關系著民族的素質和祖國的未來,正因為如此,教師熱愛學生應該表現在對學生的全面關心,在教育、教學過程中把自己的全部情感傾注到每個學生的身上,對他們做到既嚴格要求,又尊重信任。不侮辱學生人格,不諷刺,挖苦學生,教師要熱愛每一個具有不同性格的學生,使他們發展各自正當的興趣、愛好和特長。不只以成績作為衡量學生的唯一標准。教師對學生要做到嚴慈相濟、情理結合,在教師的正確引導下,在各自原有基礎上提高。
3、對待教師集體的道德
一所學校要強而有力,首先靠的是團結一致的教師集體,學生的塑造也靠教師集體的勞動智慧。教師集體是一個由共同的教育任務組成復雜的整體,要使這一集體能夠作為一個統一整體有效地進行工作,所有成員力量的協調一致非常必要。集體中的每個成員不僅要對自己的本份工作負責,同時,彼此之間還要對整個「事業」負責。如教師所教的每門學科都是形成學生完美的個性不可缺少的有機組成部分,各科教師就不能採取貶低其他學科的方式來提高本學科的威信,每個教師勞動的顯著特點之一,教師鑽研教材主要依靠個別勞動,進行教育,教學活動也往往是面對學生單獨進行,這就容易造成一種假象,似乎工作的成績僅僅取決於教師個人的努力。可是這種個別性勞動的形式更需要教師確立正確的產物道德觀點,這樣正確處理好教師之間以及個人與集體之間的關系,做到彼此尊重,相互支持,心理相容,通力協作。
4、對待自己的道德
教師的勞動始終具有示範性,在教育、教學活動中,教師不僅以自己的知識,技能去影響學生,他的品德修養、道德情操、作風儀表,治學精神以至勞動態度都起著耳濡目染、潛移默化的影響,這種表率作用是任何其他教育因都無法代替的。正如俄國教育家烏申斯基說:「固然許多事有賴於學校的一般規章,但是重要的東西永遠取決於跟學生而對面交往的教師個性,教師的個性對年輕人的心靈影響所形成的那種教育力量,是無論靠教科書、靠道德說教、靠獎懲制度都無法取代的。」可見教師自身的修養和業務的提高顯得特別重要。以身作則,為人師表、嚴於律已是對教師的基本要求,教師應該在自己的一切行為舉止中,以身作則地成為學生的表率,成為其有高尚的共產主義品德、堅定的共產主義信念、廣泛的文化修養和淵博的知識的楷模。只有這樣才能說服學生。這就是我們常說的「身教重於言教」。教師只有不屢提高自己的職業道德和智能素養才能做好教育工作。
Ⅱ 如何堅守教師從教的職業道德底線
視課堂如生命的敬業精神,敢於自檢討,勇於承認錯誤的擔當精神,明白要做一個什麼樣的老師,怎麼做才是一個敬業愛崗,盡職奉獻,守紀惜譽,知榮明恥的優秀教師;
然後從「敬畏事業講師德,嚴守教師底線;
敬畏法紀懂規矩,嚴守公民紅線;
敬畏職業守紀律,嚴守執業邊線」三個方面深入淺出地剖析了教師有償補課、體罰和變相體罰、酒後駕車、公然索禮等損害教師形象的案例,闡明師德師風的底線、紅線、邊線是所有教師不可逾越的「禁區」。
「講師德、懂規矩、守紀律」巡講報告會是對優良師德師風的弘揚與洗禮,精彩的報告讓該校教職工清醒地認識到工作生活中出現「自律意識不強、從教行為不廉、施教行為不端、個人形象不佳、愛崗敬業精神不強」會有損教師形象,甚至會給的個人事業和整個教體事業帶來嚴重影響,告誡教職工要常懷敬畏之心,在思想上自覺與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在行動上向優秀教師看齊,堅守道德底線,不觸碰紀律紅線,提師能、修師德、嚴紀律,做一名黨和人民群眾滿意的好教師,為上虞職教事業作出應有的貢獻。
Ⅲ 教育的底線是什麼
其實,教師也是人,誰也沒有權利要求我們「崇高」。
但是,作為一個教育人,必須守住教育的底線!
我們的底線就是一道防線,為孩子們排除世俗侵擾,留下一方凈土,撐起一片蔚藍的天空。
徐建利:教師的底線是至少不傷害任何一位學生,盡可能地讓學生自由成長。
百年孤獨鳳凰:教師=良心+責任=愛心+技藝
李默言:不可誤人子弟。
無涯的博客:負責任是為師的最後底線,如果連該負的基本責任都不能做到,枉為人師。
呂建斌:在真和假之間,選擇真。做真人,說真話,對待學生更要如此,做一個「真」教師。
在成績和身心健康之間,選擇身心健康。因為身心健康關系學生一輩子的幸福,做一個熱愛生命的教師。
在知識和方法之間,選擇方法。方法才是讓學生不斷獲得知識的法門,做一個有思想的教師。
在愛和冷漠之間,選擇愛。愛他人,也會愛自己,心中有愛,才會是一個幸福的老師。
在富貴和清貧之間,選擇清貧。眼裡沒有名利的喧囂,心裡自然清涼,做一個淡泊的老師。
在隨波逐流和堅守之間,選擇堅守。只有在默默堅守中,才能找到真我,做一名是「自己」的老師。
在原則和讓步之間,選擇原則。原則是一種信念,信念不倒,才能成為一個大寫的「人」,並影響一大批人。
xihan830215:我認為就是對得起自己的內心,每當靜心思考,只要自己做得問心無愧。
文清子園:在尊嚴與人情之間,要挺直腰板,尊重自己,只有尊重自己有可能尊重學生,這才是真正的愛,因為真正的愛源於尊重。只有教師自己有了最起碼的尊嚴,才有可能教育學生成為一個正常的社會人。
Ⅳ 教師如何把握原則堅持底線
現在教師和學生很容易發生矛盾,但是應該把握一個原則,就是以人為本,最終要以學生的學業為重。還要堅持一個底線,那就是確保安全第一,在校園內不發生人身傷害惡性事件。
Ⅳ 誰來堅守教師的底線 《師道》 王春雁
《誰來堅守教師的底線》王春雁
翻開中國教育這部悠久的歷史,實在有趣得很。在中國傳統教育的歷史長廊中,身穿一襲長衫手持戒尺的教師跟在「天地君親」之後,一步一趨,高高在上,渾身洋溢著辛辣濃烈揮之不去的師道尊嚴。大大小小的學生到校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向先生鞠躬行禮。教師在「神」一般的光環籠罩下擁有崇高的威信和絕對的話語權,出語猶如聖旨,學生好比軍人,必須絕對服從。至於「問題」學生,更有面壁的反省和思過,「侍候」的木板和竹條,下跪的供認和承諾。於是,「黃荊棍下出好人,男兒膝下有黃金」被尊為古代教育的名言至理。它猶如一面宗教靈幡,引渡莘莘學子芸芸眾「生」,抵達「學而優則仕」的彼岸。想不到的是,在這些鐵尺木板藤條竹片穿透歲月的聲聲敲擊中,也還居然走出了王國維、錢中書等一代蜚聲中外的國學大師。
社會在發展,教育在更新。這是一個全新而文明的教育時代,教育正掀起一場前所未有脫胎換骨的改革。新的教育理念正在撒播,新的教育秩序正在構建,新的教育行動正在「開花」。我們欣然看到,曾經輝煌而神聖的教師已經無奈地從朽折的神壇上緩緩走下來,卸去那曾抵禦過中國最寒冷天氣的飄飄長衫,一步一退。前天,退到講台上,手持粉筆,口若懸河;昨天,退到講台下,左手給學生遞粉筆,右手給學生傳話筒;今天,已退到教室後面,聽台上學生講課,還要配合鼓掌。那些曾經雙膝著地的學生也一天天站立起來了,一天天長高起來了。學生的話語權也隨之直線攀升,大有超越教師進入言語自由王國之勢。前天,坐在講台下,舉手可以發言,有理即可;昨天,和老師打成一片,發言不須舉手,象「話」就行;今天,已走上講台,隨心所欲,想啥說啥,說錯也「對」。專家們美其言曰,這就是以人為本,這就是教育的人性,這就是對學生的人文關懷,這就是教師博大的寬容和愛心。
的確,新時期的教育正日益閃爍著民本主義思想和人文主義情懷的火花。諸如交流、平等、對話、個性、人格、快樂、尊嚴、生命、價值已成為新時期教育的深厚內涵和豐富注腳。更有「犯錯誤是學生的權利」、「教師就是服務者」、「在享受中學習,在快樂中成功」也已成為當前教育新的名言。於是,在課堂上提問,學生說「我不想答」,專家認為那是他的權利,我們必須面帶微笑地尊重;學生偶有失誤,我們要象表揚一樣進行交流甚至「鼓勵」,要讓別人感覺到這位同學似乎做了一件好事來告訴老師或是拾金不昧來交給老師;學生探究質疑,我們更要「求之不得」鼓掌歡迎,任其說什麼「朱自清」的父親爬鐵道違反交通規則也罷,說什麼「愚公移山」破壞生態環境也罷,說什麼學生即老師、老師即學生也罷,只要他不懷疑這是上課,說什麼都算「創意」說什麼都算
「行」。這是一道多麼迷煞人的教育風景線啊!
當前,學生沐浴著新課改的和煦春風,擺脫一切頑固的束縛,在七彩的天空下放飛夢想,自由飛翔。個體的生命意識、獨特體驗和自主精神似乎達到了前所未有淋漓盡致的純情展示,我們似乎在新教育的天幕下看到了他們如星辰般閃爍亮麗的人格和情懷。然而,當夜靜下來時,當教育處於「零度時刻」,我們無不憂心忡忡誠惶誠恐。原本莊重大氣的課堂被充滿稚趣的游戲活動所替代,原本理性睿智的結論被浮躁的宣言喧嘩的熱鬧熱鬧的掌聲所替代。於是,「寒窗」演繹為「溫室」,「艱苦」演繹為「快樂」,「答案」演繹為「隨想」,「寒窗苦讀」穿過千年迷霧亂世風雲終於在教育嬗變的今天提煉出了「在溫室里快樂地玩游戲」的精彩含義。
只是,我有點不太明白學生自主合作探索究竟能抵達真理的什麼高度,學生近乎直白的體驗和稚嫩的認識究竟會切中生命意識和文化傳承的何種程度。我更不明白這到底是不是新課改的特色和標志性「建築」,我無權評說,更無言敘述。只是出於良知而擔心,那些日益爬上講台差點站在教師肩頭的學生,位置高了,會不會忘乎所以,變成小公主小皇帝,會不會眼花繚亂,辨不清花朵的顏色;掌聲多了,會不會迷失方向,只認得什麼是對,不曉得什麼是錯;快樂多了,會不會不知什麼是痛苦,什麼是挫折,什麼是代價,什麼是付出。如果說成功是容易打造的,為什麼要歷經風雨,才能看見彩虹,為什麼成功者總比失敗者少。如果說成功是輕鬆快樂的,為什麼充塞我們視聽的常是打拚的聲音和失意的嘆息,為什麼我們很少看到成功者在奮斗歷程中微笑的表情和燦爛的寫意。
作為教師,我更是困惑,甚至想吶喊。教師並非不食人間煙火的仙人,也不是避谷山野的高人,更不是靜觀清風白雲駕鶴閑游的隱士。教師是凡夫俗子,有七情六慾,更有心界需求和美好願景。教師理解寬容學生,同時也渴望被理解被寬容;教師給學生創設了自主發展的平台,同時也渴望自己發展;教師尊重學生的獨特體驗和生命意識,同時也渴望別人來理解自己的獨特體驗和生命意識;學生需要快樂學習,教師也渴望快樂工作;學生需要人文關懷,教師也渴望人文關懷;學生需要人格尊嚴,教師也渴望人格尊嚴……。然而,教師的這些最基本的願望和合理性需求,社會各界都關注和提供了嗎?!當前的新課改都達到和滿足了嗎?!面對目前教育這台雖「豪華新穎」卻日漸失衡的現代「天平」,試問,誰來撥正誰又來給予?!
抬起頭來,我們只看見學生至上。一群群激昂之師高擎時代教育的大旗正沿著一種「安全通道」尷尬無奈地紛紛退卻,小心翼翼,如履薄冰,已至邊緣地帶——構築成現代教育一道舉世矚目驚世駭俗的風景線。怵目教育這道絕壁的風景,誰來堅守我們最後的底線?!誰來營造我們美好的家園?!
Ⅵ 本人認為作為教師,有這么幾條底線,不得逾越
是這個帖子(轉載):
任何職業,都有最基本的職業操守。教師被稱為人類靈魂的工程師,更不應該例外。
本人認為作為教師,有這么幾條底線,不得逾越;
1、有人願意送,教師收禮也可以,但不要因此歧視或故意刁難其他沒有送禮家庭的孩子;
2、不能明目張膽向學生和家長索取禮金財物;
3、不能為了自己的業績,肆意增大學生的學習負擔,延長學習時間;
4、不能給自己的學生辦補習班,收取補習費。
Ⅶ 師德的底線是什麼
在社會格外關注師德的時候,在教育內部審視和反思師德的時候,在加強師德教育提升師德修養的時候,提出「師德的底線是什麼」這個問題進行討論是明智的。以往我們一味講「紅燭」精神、「春蠶」精神,講「人類靈魂工程師」,這是教師職業道德的崇高境界,是我們追求的理想境界,是師德的「上線」。但是理想是理想,現實是現實。現實是教師職業道德水平參差不齊,有的在下滑。因此從實際出發,對師德除了提出理想的高度,還應有個底線。有人提出師德的底線是人性,好像對於教師來說這個底線顯得太低了些。我認為師德的底線應該是良心。
我們教師之間幾十年來好說的一句話是:「當教師是個良心活」。這看起來是低調的,但這「良心」二字份量不輕,真正做到並不容易。良心的內涵其實很豐富。首先,良心是真心。陶行知先生說過:「千教萬教教人學真,千學萬學學做真人」,把「真」做為教育的至高境界。現在這個「真」字更為可貴,因為社會上假的東西太多了,校園里的假東西也不少,比如高喊素質教育卻實干應試教育,在上級檢查評估時制假材料,甚至指揮學生說假話以獲得高分數,不一而足。這種弄虛作假、言行不一的思想作風敗壞了校風、教風,帶壞了學生。
良心是善心,是仁愛之心。一個教師要有滿腔的悲憫之心,要做仁者,要愛學生。陶行知先生說:「誰不愛學生,誰就教不好學生。」那些唯我獨尊、言語霸道、動輒懲罰學生、侮辱學生的人格尊嚴的教師缺的就是善心。那個逼學生母親為其子陪讀二十天還不依不饒使學生自殺的班主任,那個讓學生當堂喝尿的教師,那個劃傷四十一個小學生手心的女教師,他們都沒有「已所不欲,勿施於人」的道德修養,缺少良心。
良心是事業心和責任心。要立志當一輩子教師,甘於青貧,耐得寂寞,不羨富貴浮華,不思跳槽下海。我們「出無車,食無魚」,但我們有崇敬我們信賴我們愛我們的純真善良的學生,我們面對的是清明透徹求知若渴的幾十雙眼睛,我們享受著人間的真情,我們把一株株幼苗培育成參天大樹。這是那些坐在主席台上和小轎車里的人得不到的精神享受。少數教師向住「富貴穴」和「骯臟地」,就讓他們去吧,熬到最後是真金。
良心是中華民族傳統美德,在新時期仍有很高的道德教育價值,特別是在道德失范的環境里,在教師中倡導良心,並以此作為教師道德的底線是恰當的。
Ⅷ 教師守住底線,不觸碰紅線是什麼意思
不要違背師德之類的,列入金錢
Ⅸ 教師職業道德的底線
1、對待教育事業的道德
忠誠於人民教育事業是教師的基本教育准則。如前所述,教師的勞動特點是長期復雜的,它不是單憑經濟招待會手段、行政命令及立法措施所能奏效的,教師為認識自己的勞動對象並能掌握和改變他們,所需付出的社會必要勞動是無法估量的,它的工作量往往超過社會規定的時間和空間,甚至有時還要超越他們自身的負荷,傾注了全部精力和心血,而所得的勞動報酬卻往往和他們的勞動支出不相適應。因此,教師只有具備高尚的革命理想和獻身精神,充分認識自身工作在「四化」建設中的重要意義,才能樹立從事教育事業的光榮感和責任感,以自己的知識和修養去點燃學生智慧的火花。
2、對待學生的道德
熱愛學生是教師職業道德的核心,也是教師忠於人民教育事業具體表現。熱愛學生與否是對教師道德評價的重要標志,不熱愛學生的教師決不是好教師。
在社會主義條件下,教師熱愛學生,是基於學生是革命的後代,他們的成長,直接關系著民族的素質和祖國的未來,正因為如此,教師熱愛學生應該表現在對學生的全面關心,在教育、教學過程中把自己的全部情感傾注到每個學生的身上,對他們做到既嚴格要求,又尊重信任。不侮辱學生人格,不諷刺,挖苦學生,教師要熱愛每一個具有不同性格的學生,使他們發展各自正當的興趣、愛好和特長。不只以成績作為衡量學生的唯一標准。教師對學生要做到嚴慈相濟、情理結合,在教師的正確引導下,在各自原有基礎上提高。
3、對待教師集體的道德
一所學校要強而有力,首先靠的是團結一致的教師集體,學生的塑造也靠教師集體的勞動智慧。教師集體是一個由共同的教育任務組成復雜的整體,要使這一集體能夠作為一個統一整體有效地進行工作,所有成員力量的協調一致非常必要。集體中的每個成員不僅要對自己的本份工作負責,同時,彼此之間還要對整個「事業」負責。如教師所教的每門學科都是形成學生完美的個性不可缺少的有機組成部分,各科教師就不能採取貶低其他學科的方式來提高本學科的威信,每個教師勞動的顯著特點之一,教師鑽研教材主要依靠個別勞動,進行教育,教學活動也往往是面對學生單獨進行,這就容易造成一種假象,似乎工作的成績僅僅取決於教師個人的努力。可是這種個別性勞動的形式更需要教師確立正確的產物道德觀點,這樣正確處理好教師之間以及個人與集體之間的關系,做到彼此尊重,相互支持,心理相容,通力協作。
4、對待自己的道德
教師的勞動始終具有示範性,在教育、教學活動中,教師不僅以自己的知識,技能去影響學生,他的品德修養、道德情操、作風儀表,治學精神以至勞動態度都起著耳濡目染、潛移默化的影響,這種表率作用是任何其他教育因都無法代替的。正如俄國教育家烏申斯基說:「固然許多事有賴於學校的一般規章,但是重要的東西永遠取決於跟學生而對面交往的教師個性,教師的個性對年輕人的心靈影響所形成的那種教育力量,是無論靠教科書、靠道德說教、靠獎懲制度都無法取代的。」可見教師自身的修養和業務的提高顯得特別重要。以身作則,為人師表、嚴於律已是對教師的基本要求,教師應該在自己的一切行為舉止中,以身作則地成為學生的表率,成為其有高尚的共產主義品德、堅定的共產主義信念、廣泛的文化修養和淵博的知識的楷模。只有這樣才能說服學生。這就是我們常說的「身教重於言教」。教師只有不屢提高自己的職業道德和智能素養才能做好教育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