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宿制學校班主任
因為寄宿學校的寄宿對象主要是學生,而不是班主任,只要每天都有值班老師住在學校就可以聯繫到班主任或者其他老師了,所以班主任是可以不寄宿的。
『貳』 為啥寄宿制學校班主任都建議住宿生雙休日盡量回家的就回家
因為雙休沒有老師全天看著你,出了事是學校負責,所以要求你們能回就回
『叄』 如何實現寄宿制小學班主任的管理工作
1.了解學生是前提
寄宿制學校的學情和走讀制學校學情是不同的,學生一天24小時都在學校,一般一大周才能休息一次。作為一個鮮活的個體,長時間不間斷學習帶來的壓力是很大的,特別是學生心理壓力。這就要求我們老師,特別是班主任要密切關注學生心裡變化,多方面多渠道了解學生情況;同時要求班主任多思考,力爭為學生指導、創設出一條合理的釋放途徑,用合適方的式進行疏導。幫助學生找到傾訴對象,發泄的地方。疏導得及時得當,學生就會得到及時調整;反之,就會嚴重影響學生的學習、生活和發展。這些都要求班主任必須是一個細心的、擁有耐心和愛心的人。
2.常規管理是關鍵
2.1 建立家校合育新機制。
2.1.1 加強聯系,為學生建立信息簿。我校的寄宿生中有很多孩子的父母常年在外務工,孩子即使是雙休日回到家中,見到的也只是爺爺奶奶。俗話說:"隔代更比一代親。"老一輩子的人吃了許多苦,所以他們都不願意讓孩子再過那種苦日子,於是在生活上便百般呵護。孫輩們回家的這兩天,爺爺奶奶們基本上都是噓寒問暖,好吃好喝地一個勁地招待,然後在孩子返校時給足了零花錢;至於孩子在學校的表現究竟怎樣,學習成績到底如何,他們卻很少過問。而孩子的父母遠在千里,一年也回不來幾次,因此感情也日漸疏遠,與孩子的關系冷淡。此外,經過調查,我們發現寄宿生中也有不少來自單親家庭的。
2.1.2 溝通情感,為家長設立開放日。定期舉行"開放日"系列活動,讓家長走進學校,走進課堂,參與活動。
為家長開放課堂。孩子在課堂表現怎樣?老師講課是不是很精彩……這些都是每個家長非常關心的問題。在"開放日",我校盡可能邀請更多的家長參與聽課活動。雖然大多數家長不是十分懂得課堂教學,但他們可以藉此機會談談自己對教師、對學生以及對學校管理的各種看法和意見。
2.1.3 家校聯手,為教育搭建直通車。
(1)手機簡訊互動。現代化的即時通訊手段在家校的聯系中也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教師和家長可以利用手機簡訊進行互動交流。手機簡訊的互動為家校牽線搭橋,教師和家長可以隨時溝通,即時交流,使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密切地聯系起來,互相了解孩子在家庭和學校里的表現,從而便於家長與教師把握孩子的心理動向,共同做好對孩子的教育和疏導工作。
(2)舉辦教育講座。學校每學期都要向家長發放調查問卷,針對家庭教育中的困惑開展專題講座。比如《怎樣培養孩子良好的習慣》、《如何做稱職的家長》等,使家長掌握科學的教育方法。教育講座的舉辦,拓寬了家長們的教育思維,使家長教育子女的水平得到不斷提高。
2.2 培養幾種能力。
2.2.1 生活自理――培養學生自主的生活技能。寄宿小學這種育人環境最適宜培養孩子們的生活自理能力。我們在培養學生自主生活技能方面的要求主要包括:學生在日常生活中能夠自我管理,自我服務,真正做到自己能做的事情自己做,自己不會做的事情學著做。我們的做法是:讓學生在勞動技能活動中實現"生活自理"。為此,我們對學生提出的要求是:會疊被子、會擺物品、會理床鋪、會更衣;一切物品擺放有序,會刷洗鞋襪,能布置自己的寢室;自己的碗筷自己洗。
2.2.2 學習自主――培養學生自主的學習能力。在寄宿學校里,學生的課余時間很多,如果能引導學生充分利用這些時間,學生的學業成績就會有很大的提高。學生課余時間自主學習的模式:①閱讀式。即教師在課堂上提出問題,說明解決問題的要求,指定好閱讀的文章,讓學生找時間去圖書室查閱讀物,學生帶著問題去閱讀,既拓寬了學生的知識面,又增強了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②研究式。即教師提出一些能夠拓展課本知識且讓學生感興趣的小課題,學生充分利用網路資源,搜集相關資料,或做實驗,或做社會調查等,最後在教師的指導下寫出報告。③自講式。即教師根據實際情況選擇好一些課文,要求學生課後自學,待上課時在班級上公開交流自己的學習收獲,教師針對學生的自學情況予以歸納和總結,幫助學生提高。
2.2.3 行為自律――培養學生良好的行為習慣。我們在培養學生良好行為習慣方面的要求主要包括:每個學生在道德與紀律方面都能做到自我控制言語、行為,自覺遵守校規、校紀,在生活中能尊重他人,嚴格要求自己,逐步認識到主動承擔社會責任與義務的重要意義。有些學生由於種種原因在寄宿前養成了自私自利、惟我獨尊的不良習慣,但在我校寄宿生活的不斷熏陶、潛移默化之下,他們逐漸開始學會關心他人、熱愛集體了。大部分學生都能明辨是非,富有正義感,能對自己的言談舉止負責,在行為上能夠做到適度自製。作為一名稚氣未脫的小學生,同學間難免會有些小矛盾、小摩擦,可寄宿生活讓他們學會了容忍,學會了寬容,學會了大度,這樣即使有一些"小矛盾"自然也就化解了。
2.3 細節定成敗,賦予精細管理新內涵。班主任管理工作千頭萬緒,而學校常規管理則是班主任管理工作的基礎工程,更是確保學校穩步、健康、持續發展的前提。老子曰:天下大事必作於細。常言道:細節決定成敗,學校的對象是人,學校無小事,事事皆教育,所以班級常規管理更需要做好"細"字文章。
3.了解學生承受心理,曉之以理
剛開學的一兩個星期,同學們可能都想給我這個新老師留下一個好的印象,表現都很好。但是時間長了,一些不太好的方面便呈現出來:有些同學的自控能力比較差;有些同學的行為習慣不是很好等。心理學相關知識告訴我們,小學生的心理承受能力較差,他們處在自尊心孕育期,所以在這一時期,對他們的教育要以正面鼓勵為主,對這些不太好的行為,應該怎麼辦呢?對於個別同學的不太好的行為,老師應該私下裡提出委婉的批評,一方面要讓學生認識到自己的不足,另一方面可以避免在全班同學面前刺傷其自尊心。
4.了解學生進步心理,樹立榜樣
班級管理中,班幹部的作用是不容忽視的,他們就是老師的左膀右臂,班上的一切事情都要靠他們的配合。班幹部選擇對班集體的工作具有重要意義。由於剛接手這個班級,對班級情況不是很了解,所以我就還是用以前的"領導班子",他們給了我很多感動和驚喜。記得有一節課,由於老師臨時有事沒有來得及調課,上課十幾分鍾了才有老師告訴我。我心想:這下糟了,教室裡面一定亂成一鍋粥了。我趕緊向教室跑去,出乎我意料的是,教室里傳出了朗朗的讀書聲,課代表正在教室里像個小老師似的領著同學們讀書,同時還有幾個班幹部在教室裡面協助管理紀律。我站在教室外面,默默地看了十幾分鍾。我被她們的認真感動了,這是我的一個意外收獲,我真正認識到學生們身上出來的積極的責任意識和參與意識。由於小學生獨特的心理特點,我發現表揚事實上比批評更有效。
總而言之,農村小學寄宿制是調整學校布局,高效利用教育教學資源,促進教育均衡發展,全面提高教育教學質量和學生綜合素質而採取的有效之舉。面對農村小學寄宿制這種全新的辦學體制,我們信心滿懷。班主任是班級工作的主要組織者,對班集體的發展起主導作用。既要全面負責班級工作,營造積極向上的班級育人氛圍,又要負責協調各方面的要求,起到溝通協調的作用,工作細致,責任重大。而通過心理學的學習與輔導,讓我更懂得了心理學在班主任工作中的重大作用。在今後的工作中,我還要積極探索,積累更多的經驗。
『肆』 如何做好寄宿制學校班主任工作的思考
【摘要】:班主任工作是學校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班主任工作的好壞直接關繫到學校教學質量的好壞。寄宿制學校的班主任工作尤為重要。寄宿制學校的班主任不僅要教書育人,要學會做孩子們的"家長",努力為孩子們創造豐富的校園文化生活,並正確引導家長幫助孩子樹立積極向上的生活態度,引導家長不斷加強學習,提高自身素質,真正發揮家長作為"示範者、引領者、教育者、管理者"的作用,給孩子創造一個良好的家庭教育環境,促進孩子健康成長。關心每一位學生在學校的衣、食、住、行。
『伍』 我是寄宿制學校班主任,學生晚上不按時上床休息,還擺龍門陣。該批評教育的都做了,沒有效果。救救我啊。
D、熄燈前五分鍾必須上床休息(有提示),熄燈後盡快進入睡眠狀態。 8、晚自修紀律要求:教 對檢查中出現的問題我們每天都要及時反饋給班主任,並對該宿舍適當扣分;對屢教不改的,學校將通報批評;
『陸』 淺談如何做好小學寄宿班班主任
讓留守兒童享受到與正常孩子一樣的「關愛」 。如何做好寄宿班班主任呢?筆者認為,首先用愛溫暖學生的心靈;因材施教,培養學生的個性差異;關注學生的身心健康;讓學生積極參加課外活動;衣、食、飲、住、行、學全面管理;建立平等和諧的師生關系。一、用愛去溫暖去溫暖學生的心靈由於長期和父母分離,缺乏正常的家庭教育,心理需要得不到滿足,有的缺乏進取、有的孤僻任性、有的膽小自卑,部分孩子還存在學業失控、心理失衡、生病得不到照顧等問題,嚴重影響了他們的身心健康。作為六年級寄宿班班主任,需要的是愛,是一顆關愛留守兒童的心,用愛去為他們撐起一片天。愛是最美的語言,愛是最好的教育。用愛去為給留守兒童營造一個寬松、舒適、健康的學習與成長環境,用心去呵護他們,寄宿班班主任不僅是他們的老師,還要是他們的「媽媽」。 因此,寄宿班的班主任在教育教學工作中要操心的事就比普通班的老師多得多。除了教學,班主任還要管理寄宿班學生的生活,如學生的吃飯情況、清潔衛生情況、宿舍內務的整理、身心健康情況等等,不管多麼繁瑣,總之一一都要管。 我每接手一屆學生,總有幾個年齡偏小、生活處理能力差的,我就格外關心他們,疊被子、折紋帳、擺放床上用品及其他生活用品等等,我都要手把手地教他們。 我總結出留守兒童有三大弱點,一是缺少關愛,思想滑坡。二是學習目的不明確,主動性不夠,依賴性強,從而導致學習效率低下;三是精神不振,缺乏勇氣。為此,我特別注重與留守兒童談心,課間、午休前、晚飯後,似乎是不經意的,但我總能耐心、細致、及時地為學生送去心理輔導。 學生吳啟盟家中比較困難,是個單親家庭的孩子,由於缺少母愛,經常不吃飯,不會洗衣服,同學都遠離他,因此,他極少說話,有很重的自卑感,怕別人笑話。我發現了這一情況,就時不時地與他談談心,還安排成績好且熱心幫助人的同學與他同桌。在我的關心下,吳啟盟的自卑感、孤獨感大大改觀,敢在課堂上發言,並積極參加集體活動了。二、因材施教,培養學生的個性差異 由於每個留守兒童特徵不同,心理、學習、生活各有差異,要關注的重點便是他們的差異。為了准確把握他們的真實情況和不同的特點,我對我們班的每一個學生都認真摸底調查,逐個進行家訪,將留守兒童的家庭情況、父母外出走向及孩子的託付照顧的情況一一了解清楚,並建立了定期和不定期的家訪聯系制度和詳實的留守兒童檔案。 學生陸惠任,是一個很有個性的孩子,做事比較沖動,時常和同學有沖突,違反紀律,打架,無心向學,但是他非常愛打籃球,一有時間就苦練打球,他還代表學校去縣里參加籃球比賽。我發現只要他喜歡的事情都會竭盡全力去做。其實他更渴望得到同學和老師的表揚,更需要掌聲的鼓勵。於是我經常和他談心,讓他慢慢培養學習的興趣,像熱愛打籃球一樣熱愛學習,並多次家訪了解其家庭情況,和他父母共同做思想工作,鼓勵他,表揚他,這個學期紀律方面學習方面有了明顯的進步,而且還變成了一個有禮貌的孩子。我還經常採用電話家訪的方式,向在外務工的學生家長匯報學生的學習生活情況,指導家長關心留守在家的子女的思想動態、學習情況和生活狀況,讓留守兒童感受父母的關愛。家長對我的細心、真誠非常感動,給予高度評價。 學生黃雪嬌,是一位先天性白內障的孩子,視力非常弱,了解這一情況後,我把她安排在第一桌,並且讓學生在學習中生活上多多幫助她,由於多了幾次手術,身體比較弱,有一次,在教室暈倒了,我把她送到醫院,當她醒來時,和我說了聲「謝謝」,她媽媽感到醫院時,也對我說聲「謝謝」。做一個寄宿班的班主任,需要一顆愛生如子的心,只要有愛,無論多麼辛苦,我都會堅持,我始終把學生的放在第一位,只要學生有進步只要學生健康成長,心裡就覺得很欣慰了。三、關注學生的身心健康 現在的孩子得早,尤其是女生,由於對生理上成長變化的不了解和心理上的無歸屬感,讓她們無所適從。我在工作中特別關注女生的安全與健康。每個學期都要組織召開女生會,圍繞女生青春期的健康及衛生知識進行專題講座,並就女生的人際交往、活動參與、情感問題、自我保護等方面進行詳細深入的分析和講解,引導女生正確認識和處理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各類問題,教育女生提高自我保護意識,學會自尊、自愛、自立、自強,學會做人、做事。 學生何露珍,是一個學習成績好,長相也出色的女孩子,有一段時間,我發現她,多愁善感,在學習上也有一點退步,於是我和她談心,她說她很煩惱,班上有幾個男孩子總是給她寫信,總喜歡找她聊天。針對她的情況,我教育她,首先謝謝你別人欣賞你,說明你是一個有魅力的孩子,但是你還可以成為更出色更有魅力的人,只要你努力。我在思想上指導她,在學習中鼓勵她,教她做一個出色的女性,學會自尊自愛自強,在學習上多花心思。於是我找了那幾個男生談心,引導他們,他們也改正了,於是班上又聽到了何露珍那燦爛的笑容,她像小草一樣拚命的吮吸著學習的甘露,和同學在知識的海洋里你追我趕,我知道她成長了!四、鼓勵學生積極參加課外活動為防止學生因覺得封閉式管理枯燥而流失,學校就在寄宿班的管理上的下功夫,積極組織開展各種校園活動,我做班主任積極鼓勵學生參加,讓學生個性得到發展,找出自己的優勢,建立學生的自信。學校也以豐富的校園生活吸引學生,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和良好的行為習慣。在領導的組織帶領下,寄宿班的主題活動豐富多彩,如校園十佳歌手比賽、美文誦讀、數學計算能力比賽、電腦打字比賽、籃球比賽、拔河比賽、體操比賽等等,平時還開展各種興趣小組活動,學生的寄宿生活充實有趣,彌漫著學校大家庭的關愛和溫暖,學生生活愉快,學習安定,健康的成長。 五、衣、食、飲、住、行、學全面管理我認為作為寄宿班的班主任還要做到「六大管理」,即衣、食、飲、住、行、學的全面管理。 衣,指的是學生的穿著,要保證學生冬不冷,夏不熱,春秋根據氣候特點勤添減衣服。班主任要掛在心上,對學生給予指導、提醒。這樣一方面教給學生一些生活常識,提高他們的生活自理能力,同時確保孩子在不同季節中,穿著得當,健康成長。 食,指學生一日三餐。 班主任要對每一個學生的情況做細致地了解,掌握誰的食量大,誰偏食,誰營養不良等等,對食慾強的學生,老師要提醒他們飲食適量,以免積食;對食量小的學生老師要鼓勵他們多食,以保證身體所需的養料;對於挑食、偏食的學生老師要督促其進食,以保證全面均衡地攝取營養。除了給他們講清道理,還要採取表揚、檢查等措施。使學生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這也是班主任不容忽視的一項工作內容。 飲,指學生一日的飲水情況。這需要班主任給以足夠的重視和關注。學生年齡小,生活自理能力差,加之又貪玩,他們寧可渴,也要去先玩,長此以往,勢必給孩子的健康帶來影響。因此,學生每天的喝水也要定時提醒,使其養成定時飲水的良好習慣。有的學生只要喝水少,馬上就上火,接著就生病,對這樣的學生老師還要給以更多的關心。 住,指學生在宿舍的衛生、團結、守紀等方面的情況,在這一方面班主任要加強聯系,互相配合,要有寄宿制度,並要定期檢查和評比。以達到寄宿教育預期的效果。 行,指學生在校一日生活及行為習慣等情況。寄宿生的一日生活不同於走讀生的一日生活,在這方面的要求還應具體、細致、檢查要跟得上,評比不間斷。總之,一日生活要和寄宿教育結合起來,切實做到培養學生自理、自律、自主的目的。 班主任的工作繁雜是眾所周知的,那麼寄宿班的班主任工作則不僅繁雜,更要深入細致。衣、食、飲、住、行、學,看似小事,實則小中能見大,如能扎實、細致地做好這「六大管理」,定能成為一名勝任的班主任。六、建立平等、和諧的師生關系寄宿生是一個特殊的群體,他們遠離父母,得不到父母的關愛和呵護,心裡總有些失落的感覺。他們是集體生活,有點失去了個人的自由感和私人空間,在這個集體中,不論是上課、吃飯,還是業余時間都是在一塊度過。班主任要關注他們的成長,為他們創造良好的環境,是他們健康成長的引路人,也溝通學校,社會和家庭的橋梁,工作涉及方方面面。所以,班主任要學會用眼睛去觀察,用耳朵去聆聽,用心靈去感受,用智慧去化解難題,真正走進學生的心靈世界。那麼如何做好寄宿班班主任工作呢?我認為必須做到以下幾點:1、建立平等、和諧的師生關系。2、建立團結、健康的班集體。3、班主任要充當父母的角色。寄宿生每周只能回家一次,想父母是必然的,班主任只有先把他們的心安頓下來,充當孩子的父母,吃飯,睡覺,添衣服,生病了帶去醫院就診等等,讓他們覺得班主任像他們的父母一樣愛自己。4、班主任是朋友。班主任的另一個角色是當孩子們的知心朋友,當他們在學習和生活上遇到困難的時候,就要以一個朋友的身份出現在他們面前,幫他們解決問題。 5、班主任是玩伴。在課堂上,沒有距離的師生,課下是親密的玩伴,我經常和學生打籃球,跳皮筋,下象棋,這樣玩出了感情,學生既怕我又喜歡我,對我的感情與日俱增,有什麼事情告訴我,我成了他們的好朋友。 愛是最好的教育,愛是人間最美好的語言,希望我們全社會都要去關注留守兒童,用愛為留守兒童撐起一片藍天!
『柒』 論怎樣做好農村寄宿制小學的班主任
一、加強學習,增強教師的責任心
教師責任心的強弱是教學工作成敗的基礎,沒有責任心的教師是無法圓滿完成教學工作的。因此,增強教師責任心的工作要常抓不懈,每周例會和政治業務學習時強調教師只要學生一到位,教師要各盡其職,並在小節上周工作情況時要恰如其分地表揚認真負責的教師,對工作不到位、責任心差的教師要提出善意的批評和幫助,全面提高教師素質。要樹立典型,讓每一位教師盡心盡職,關愛學生,認真完成教育教學任務。
二、建立寄宿生檔案和聯系卡制度
認真調查研究,建立每個寄宿生的專門檔案和聯系卡。其基本內容包括:學生的基本情況、家長姓名、家庭詳細地址、聯系電話、家長單位詳細地址、監護人或其委託監護人的職業、詳細地址、聯系電話、身體狀況、年齡等。學校安排專門人員對寄宿生的檔案進行管理,通過聯系卡制度的建立,加強學校與學生家長及其他監護人的聯系,共同形成以學生為中心的關愛網路。
三、配備好優秀的生活老師
小學生,特別是低年級的小學生,生活自理能力較差,加上學前時期嬌生慣養,在校住宿學習會遇到很多困難,甚至發生一些意想不到的事故,例如,戀家,戀父母,從床上摔下來,尿床等。生活老師則能夠照管學生,在學生出現事故或生病時得到及時處理,讓學生學得安心,家長在家放心。當然,生活老師必須要選有責任心、懂一些醫學,並很勤快的教師。
四、創設良好的生活環境
蘇霍姆林斯基指出:「只有創造一個教育人的環境,教育才能收到預期的效果。」良好的生活環境是學生學習的基本保障,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除了課內用學生喜愛的教學方式,還要讓學生在課外活動時有玩有樂,並且具有安全感,只有這樣才能從本質上戒除學生戀家、逃學、厭學的心理,讓學生學得安心,因此,為了豐富孩子們的課餘生活,我校開展了豐富的課外活動和少先隊活動,並開展了找童真童趣的活動。如打牛兒、彈彈子、打沙包,踢毽子。
讓他們在課余及晚上看看電視,使他們生活在歡樂、和睦的氛圍中,找到回家的感覺,增強學習、生活的信心,體會到學習的快樂、成長的快樂。
五、實行教師晚上輪流值日制度
合理及時的安排是學生安全工作的前提。為了讓學生睡好覺,防止學生夜晚著涼、尿床等。我們制定了教師晚上輪流值日制度。安排教師輪流給學生蓋被子,提醒學生起床大小便等。學校行政領導及時查崗,督促教師認真值日,並對學生就寢情況作好記錄。
六、責任明確,分工合作
班主任管理好學生的學習、紀律,更重要的是要管理好學生的安全和日常生活。如:早晨起床教會學生疊被子、打掃寢室、刷牙、洗臉、擺口杯、放置清潔用具等;就餐時督促學生把飯吃完,及時洗碗;身體不舒服帶學生看醫生,與家長取得聯系,就寢時要查寢;學生逃學了要及時向學校匯報,學校派老師一同尋找;保育員就寢時陪護學生睡覺,平時給寢室消毒、開窗,讓寢室通風透氣;任課老師也要隨時注意學生情況。發現問題與班主任交流。這樣,教師之間做到了既分工,又合作,管理協調,學校寄宿生工作就能順利開展。
七、加強與寄宿生父母或監護人交流與溝通
學校要向寄宿生的家長公布學校領導、班主任、任課教師的聯系電話。增進學校和家長的溝通聯系。利用電話、家訪等指導家長或臨時監護人掌握與學校和兒童溝通的方法技巧,提高教育兒童的水平。遇到重大事情,老師要及時與在外務工的寄宿生父母進行交流,達到真誠溝通、解決問題的目的。還要通過書信、電話、網路等多種形式與家長定期聯系,幫助家長提高自身素質,轉變教育觀念和育人方式,共同關注兒童生活、學習情況和心理、生理狀況,引導鼓勵兒童努力學習,自愛自強。
八、重視寄宿生的安全管理
住校生安全是住校生管理的頭等大事。就我校生源的實際,周邊涉及到兩個鄉鎮,7個村35個社的學生,家長忙於打工和從事農業生產,一般沒時間接送學生,學校要加強對宿寄生的安全教育。學校必須確保學生寄宿期間的一切安全,保證寄宿生學習生活正常運行。學校領導經常利用每周教師例會(對教師)或升國旗儀式(對住校生)的時間,開展住校生日常行為中的安全教育工作,如嚴格遵守《安全值班制度》等。學校還專門針對住校生開展了「滅火演練」、「防火災等突發事件疏散演練」及相關安全知識學習,進一步提高了他們的安全意識和應急能力。向每一位住校生發放安全知識手冊,開展發現身邊的不安全行為,提安全建議,安全知識競賽等活動,讓住校生增加了安全意識,同學之間也能相互監督。
學校對住校生實行1日24小時監控。班主任、值班教師、生活老師分時段對住校生負責監管。誰失控、誰負責。住校生星期天下午到校——星期五下午放學離校,其間實行封閉式管理,如確有事需要外出,須有班主任或值班教師陪同或持有他們簽名的請假條。為了防止住校生和走讀的同學在放學時混在一起離校,必要時學校採取了集中放學的辦法……
當然,如何利用好寄宿學校的條件,更好促進寄宿生的健康成長,還需要進一步在實踐中摸索,總結經驗。但只要在工作中多動腦,從關心、愛護寄宿生的角度出發,多了解情況,密切聯系家長,認真解決學生之間存在的矛盾糾紛,做到學校、家長、社會緊密配合,就一定能得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捌』 知名寄宿制學校生活老師怎樣管理學生
寄宿制小學班主任如何管理好自己的學生 寄宿制小學班主任工作千頭版萬緒,需要花我們很多精權力去做,在面臨班級工作時,我們一定會遇到很多棘手的問題。在班主任工作中,我感觸頗深,有幾分勞累,幾許收獲,我們咀嚼過失敗的苦澀,同時也品嘗到成功的甘甜。經歷過一次次心靈的歷程,我認為做好寄宿制班主任工作應從以下幾方面入手:
一、用父母的身份去全面了解學生 作為班主任,要善於洞察學生的心靈,摸清學生的心理特點,體會他們的內心要求。剛接手一個新班時,如果能在很短時間內記住所有學生的名字、說出其家庭住址、父母名字。對學生來說,就是很高興的事。這樣,既能證明他們在老師心目中的位置,又能說明老師在工作上,對學生的態度上是認真負責的。無形中即培養了學生積極向上的、努力學習的信心,又拉近了師生之間的距離;
班主任工作就很好開展了。了解班風、學風
『玖』 淺談如何做好農村寄宿制小學班主任工作
一、知根知底,做學生的貼心人。
剛接手一個班級,你想要管理好這個班,首要工作就是分析這個班的現狀,了解學生的學習基礎、心理素質,以及家庭狀況等,對班級情況做到知根知底。再根據班級實際謀劃管理策略,制定管理措施。這樣工作起來才能做到有的放矢,使教育教學得以穩步發展,使班級管理走系統化、科學化的道路。
目前,就我們農村小學而言,留守兒童幾乎佔在校學生總數的40%以上。很多家長外出打工,大多孩子都是由爺爺奶奶或姥爺姥姥看管,或是由親戚代管。由於現如今的孩子又大多是獨生子女,調皮、任性是他們的天性。在家裡,要管好他們,讓他們學會做人,學會學習,學會做事等等這些,老人們真的是力不從心。從而導致很多孩子都養成了一些壞習慣,目中無人、學習馬虎、紀律鬆散、缺乏自覺性等。這些現象就要我們做班主任的要用心去了解,以自己的人格魅力去感化他們,真正讓他們感到自己是他們的貼心人。例如,剛接的這個班級,班裡就有這樣的一位學生,父母長年在外打工,他就跟著體弱多病的爺爺一起生活。生病的爺爺無法管教他,於是,他便每天放學後吃完飯就到外村玩耍,每晚都是夜深了才回家,回家後看電視,甚至看到天亮。我了解情況後,先是找他談話,不管是在生活上還是學習上,我都給予他更多的關愛,讓他感到集體的溫暖,以及感到我對他的重視。現在他已成為班裡的乖孩子之一,已完全融入我們這個大家庭。人們都說,溝通是架設人與人之間的橋梁,做為班主任的,一定要善於與學生溝通,做學生的貼心人,工作起來就會得心應手。
二、重視養成,做學生的引路人。
我國教育家陳鶴琴先生說:「習慣養得好,終生受益,習慣養不好,終生受其累。」也就是說,有良好的學習習慣和行為習慣是學生獲得成功的重要因素。因此,為了學生的健康成長和終身的幸福,我們作為班主任的應高度重視學生良好習慣的養成教育。怎樣才能使學生養成良好的習慣呢?
1.樹立形象。我國著名教育家葉聖陶先生說過:「教育是什麼?往簡單方面說,只須一句話,就是養成好的習慣。」學生在學習中接觸最多、最親密的莫過於老師,尤其是班主任老師,但也有家長。學生,特別是小學生,他們都是從模仿中學習。然而,小學生的模仿能力是驚人的。我們班主任在學生心目中有著一定威信,我們的行為習慣經常成為他們的模仿對象,因此,我們在教育教學中也應該表現出良好的形象,做好學生的引路人,使學生在學習中,受到潛移黙化的影響。只有在這樣的學習環境下,學生的良好學習習慣和行為習慣才能得以更好的實現。
2.從小節開始,持之以恆。在提倡素質教育的今天,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和行為習慣,必須從細節開始。如:在教學中,有許多的「細節」,諸如坐的姿勢,讀書的姿勢,回答問題的語音、語調等等;在課間,不隨地吐痰,不亂扔垃圾,舉止文明,不說謊話、臟話等等。班主任老師要注重從這些細節方面讓學生養成好的習慣。《老子•道德經》中有這樣的一句話:合抱之木,生於毫末;九層之台,起於壘土;千里之行,始於足下。班主任教師必須注意從一點一滴的小事做起,習慣是經過反復或練習而形成的自動化的行為動作,它不是一朝一夕就形成的,而是必須有一個過程,要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和行為習慣,需要不斷地強化,需要持之以恆地滲透,久而久之,學生的習慣就自然形成了。
三、民主管理,做學生的同路人。
我們做班主任的都知道,班級的事都是些瑣事,班級的學生都是未成年人。作為班主任的,尤其是我們農村小學的班主任,我們都是「萬金油」,學校里什麼事都要你做,什麼事都要你管,事務比較繁雜,班級的事如果事事必躬親,那是不現實的。因為我們既沒有那麼多的時間,也沒那麼多的精力,所以就要制定一系列的管理措施,把任務化解到學生當中,讓制度管人,讓學生互相監督,採取民主管理。
著名教育家魏書生的一系列班級管理思想很是值得我們借鑒,如:堅信每位學生都是你的助手,你是他們的助手;每人為班級承擔一件事,班集體是自己的,不是老師的。又如他在明確班委職責時強調:凡是老百姓能乾的事,班委不幹;凡是班委能乾的事,班長不幹;凡是班長能乾的事,班主任不幹。他對班級的管理提倡民主管理,管理原則是:班級的人,人人有事做;班級的事,事事有人做。而且做到時時有事做,事事有時做。
魏書生的班級管理思想,猶如為我打開了一扇窗,撥雲見日,使我在一次次的感悟中豁然開朗。在自己的班級工作中,不斷把他的管理理念融入自己的工作實踐,加強了班級的民主管理,充分發揮了班乾的帶頭作用,以點帶面,收到了較為明顯的效果。幾年來我所帶的班級班風正,學風濃,每個學期都被評為學校的「文明班級」。
四、愛心傾注,做學生的家裡人。
冰心說:「有了愛就有了一切。」老師的一個贊許的微笑、一個信任的點頭、一次慈愛的撫摸、一句溫暖的話語都可能給學生帶來歡欣的力量。一個好的班主任,他不會動輒發怒,而會耐心地給予教育和引導;當學生有異常表現或行為時,他能觀察入微,及時地與學生談心並幫助解決問題;當學生遭受挫折時,他能「扶」起學生,鼓勵其樹立堅定的意志和信心。學生只有得到班主任的愛,才會向班主任傾吐自己的真情,特別是班中的「學困生」,他們最容易產生自卑感,班主任若給他們更多的關心,更多的信任和更多的愛,必然會點燃他們奮發向上的火花。
在我們農村小學,大多數的學生父母都外出打工,孩子缺乏關愛。所以在工作中,我就像他們的家裡人一樣,給學生慈母般的愛,尊重他們的人格,包容他們的缺點,傾聽他們的意見,分享他們的喜悅,做他們的良師益友。這樣一來真的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學生們都把我當母親看待,每天早上都在校園里歡迎我,向我問好,這讓我真切地品嘗到了幸福的滋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