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人師表是教師職業的
該規范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來理解
(一)內鑄師魂――嚴謹、自律
堅守高尚情操,知榮明恥,嚴於律己,以身作則。是我國師德規范中對教師提出的高標准、高境界。加里寧說過「教師每天彷彿都蹲在一面鏡子里,外面有幾百雙精細的、富於敏感的、善於窺伺出教師優點和缺點的孩子的眼睛,不斷地盯著他。」可以說教師的思想、行為、作風和品質,每時每刻都在感染、熏陶和影響學生,所以要求教師要嚴於律己,以身作則,在各個方面率先垂範,做學生的榜樣,以自己的人格魅力和學識魅力教育影響學生。要求學生做的,自己首先做到,要求學生不做的,自己首先不做。正所謂「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
(二)外塑師表――得體、文明
衣著得體,語言規范,舉止文明。是對教師外在形象、自身儀錶行為的要求,教師的衣著,語言甚至說話的語氣、神態以至一舉一動,其實是教師內在修養的外在表現。因此要求教師的行為舉止要禮貌、穩重,衣著得體、朴實大方,要體現教師職業特點和為人師表的好形象。
(三)同伴交往――關心、尊重
關心集體,團結協作,尊重同事,尊重家長。在現代學校中,培養新一代的任務不可能由一位教師獨立完成,要依靠教師集體以及家長的協調配合共同完成。因此,教師在與同事、家長合作、溝通中,一條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原則就是尊重。尊重同事,相互學習、相互幫助、相互理解、相互信任,維護其他教師在學生中的威信。尊重家長,應充分認識到家長既是我們的服務對象,更是配合教師做好教育工作的重要資源。通過信息平台、書信、電話、家訪等多種形式向家長宣傳科學的教育思想和方法,認真聽取意見和建議,形成合力,為學生的健康成長營造良好的氛圍。
(四)社會責任——正直、廉潔
作風正派,廉潔奉公。自覺抵制有償家教,不利用職務之便謀取私利。廉潔從教是教師處理教育教學活動與個人利益之間關系的准則,是市場經濟條件下教師必備的品德。在新形勢下,把作風正派、廉潔奉公作為教師道德規范,具有較強的現實性和針對性,且有利於教師樹立威信、受到尊重。同時,針對當前教師職業行為中存在的問題,提出自覺抵制有償家教,不利用職務之便謀取私利的禁行性規定,這就要求教師在教育教學生涯中要有高尚的情操、發揚無私奉獻精神、自覺抵制社會不良風氣,並且長期堅持,使之成為無形的教育力量。然而,在現實生活中,有些教師把主要精力放在校外創收上;有的教師利用職業之便,向學生強行推銷各種學習、考試資料;有的教師未經上級部門許可,向學生收取節假日補課費、培訓費等。還有的利用家長的關系為自己謀取私利。這些行為雖然不是教師隊伍的主流,但嚴重地損害了教師的職業形象。教師職業的特殊性決定了教師的品格、言行對社會、公眾、兒童所產生的影響遠遠比其他的職業更為深遠。從事教師職業者必須承載起比普通人更多的道德義務和社會責任!
B. 教師職業道德規范為人師表所處理的是教師和誰的關系
為人師表處理的是
教師與學生之間的的關系
教師與學生家長之間的互動關系
和學生與學生家長之間的家庭教育關系
C. 教師如何履行為人師表、教書育人的職責
教書育人,是教師的光榮職責,而為人師表,又是育人的基礎和前提。
教育家加里寧說過,
教師對學生的影響是「任何教科書、任何道德箴言、任何懲罰和獎勵制度都不能代替的一種教育力量。」正因為教師從事的是「為人師表」的神聖職業,其一言一行都會影響到下一代的成長,所以教育家誇美紐斯將教師職業比喻成「太陽底下最光輝的事業」;人們也把教師比喻成「辛勤的園丁」
,比喻成「愛心大使」
,比喻成「人類靈魂的工程師」
。因此,教師的完美人格,教師的崇高師魂,對學生成長起著耳濡目染、潛移默化的作用。作為教師,不管是在教書,還是在育人方面,都要嚴格要求自己,處處用愛去鑄造崇高的師魂。
師魂——永遠是愛,這愛是對教師職業的熱愛。有人說,教師工作是一個「無底洞」
,有看不見的深度,摸不著的廣度。這就要求一個有志於教育事業的教師,為了實現自己的職業理想,必須愛崗敬業,樹立教書育人的社會使命感責任感。要熱愛教師職業,並把它看成是一種事業,這樣才會為教育事業不懈努力,並在工作中時時感到苦中有樂,時時有一種幸福感,這樣才能保證所任教的學科取得優異的成績,讓同學們學得舒心,家長滿意,領導信任。
師魂——永遠是愛,這愛又是對學生的關愛。面對有情感有活力的一群,只有灑下愛之甘霖,才可獲取愛之回報。學生有了進步,我們不能沾沾自喜,要引導他們走入更廣闊的天地;學生有了過失,我們不能急躁甚至暴跳,要指導他們認識、改正錯誤,一切諷刺、挖苦都是下下策。作為教師,既要喜歡「春光明媚,鳥語花香」
,又要容得下「烏雲密布,電閃雷鳴」
,因為,站在我們面前的總是一群天真無邪、爛漫如花的孩子。
作為教師,
關愛學生,關注每個學生的個性發展是工作的永恆主題。實踐證明:對部分學生,特別是一些調皮學生,縱使用許多道理,對他們講許多次,可他們就是「不懂不接受」
,依然我行我素,經常惹來老師的批評,對老師總有一種對抗的情緒。對他們進行表揚,他們認為是哄騙;對他們進行批評,他們認為是整治。可是,一旦學生生病了,你去看看他,他就會責備自己曾經讓你操心了;學生家裡有困難,你給他以幫助,他就會懷著感激之情下決心改掉自己的毛病;學生有了困惑,你去找他談心、關心他,他就會下決心聽你的話……這許許多多關心和愛護學生的行為和舉止,會叩響學生心靈深處的琴弦,引起學生情感的共鳴,會使學生懂得和接受你的教誨,所以,只有讓愛紮根於育人土壤,教育才是有效的。
師愛,是學生接受教師教育的橋梁。
當然,老師的嚴格不是一種苛求,一種容不得學生犯任何錯的苛求,老師的嚴格是體現在對學生思想品質,行為規范,組織紀律的正確引導,體現在教會學生為人處世,培養創新精神的真誠付出。2、尊重理解學生。講台不是上下尊卑的界線,學生有他們自己的人格。他們也渴望得到老師的理解和尊重,希望得到老師的肯定和贊許。老師若放開架子,走進他們的學習和生活,尊重他們的建議和意見,理解他們的思想。這樣,就能拉近師生之間的距離,使學生明白、理解和接受老師的教育思想,在尊重學生的言行舉止中,讓學生體會到老師對他們的關心和愛護。給學生留下自由的空間和時間,獲得發展的主動權,讓他們用自己的雙手來描繪他們的未來。這就是理解和尊重,這就是師愛。當然,理解和尊重他們的人格,不是讓他們自由地形成和發展他們的人格,而是在老師的愛心引導下,使學生自覺地形成和發展健康的人格。3、寬容學生。學生接受教育的過程,是一種人格完善的過程。老師不僅教給學生知識,還要教給他們怎樣做人。學生是個鮮活而又有豐富內涵的個體。學生犯了錯,老師要懷有寬容的心。該批評的就善意批評,該規勸的好言相勸,該諒解的就誠心諒解。慈祥的面孔,溫柔的笑容,親切的言語,文雅的舉止,以及善解人意的目光,比聲色俱厲的嚴格,更能貼近學生的心理,更能取得教育的實效。教師,應以寬容、博大的胸懷,誨人不倦的精神,用人格的力量,來影響學生的言行舉止,照亮學生的心靈。
寬容,是一種博大無私的愛。
當然,寬容不是一種無原則的縱容,不是漠視學生的缺點和過失,寬容是要求我們將心比心去包容、去化解、去引導他們,教育他們。4、關心學生。學生在一天天長大,理解能力、辨別能力正逐步形成。成長有成長的煩惱,為學習,為生活,為朋友,為家庭,甚至為一件小物品、某人一句話等等,學生都會出現困惑,甚至困擾。老師年長於學生,老師有著比學生更多的生活經歷和經驗,有著更強的理解能力和辨析能力。不妨多留心,多觀察,多關心他們的學習、生活,幫助他們解決各種困惑、困擾,指導他們如何學會學習、學會休息、學會自強自立、學會處理人際關系,讓學生健康、快樂地成長。關心是一種師愛表現。
D. 中小學教師職業道德規范規定的為人師表內容是什麼
為人師表:堅守高尚情操,知榮明恥,嚴於律己,以身作則。衣著得體,語言規范,舉止文明。關心集體,團結協作,尊重同事,尊重家長。作風正派,廉潔奉公。自覺抵制有償家教,不利用職務之便謀取私利。
為貫徹落實黨的十七大精神和胡錦濤總書記「8.31」重要講話精神,進一步加強教師隊伍建設,全面提高中小學教師隊伍的師德素質和專業水平,在廣泛徵求意見的基礎上,對1997年國家教委和全國教育工會聯合印發的《中小學教師職業道德規范》進行了修訂,
於2008年九月一日由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頒布實施。共計六條。新頒布的《規范》基本內容繼承了我國的優秀師德傳統,並充分反映了新形勢下經濟、社會和教育發展對中小學教師應有的道德品質和職業行為的基本要求。
(4)為人師表是教師職業的擴展閱讀
關於重新修訂和印發《中小學教師職業道德規范》的通知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教育廳(教委)、教科文衛體(教育)工會,新疆生產建設兵團教育局、教育工會,有關部門(單位)教育司(局):
為貫徹落實黨的十七大精神和胡錦濤總書記「8.31」重要講話精神,進一步加強教師隊伍建設,全面提高中小學教師隊伍的師德素質和專業水平,在廣泛徵求意見的基礎上,對1997年國家教委和全國教育工會聯合印發的《中小學教師職業道德規范》進行了修訂,現予印發,並就學習宣傳和貫徹實施工作提出如下要求:
一、充分認識新時期加強教師職業道德建設的重要意義
教師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是青少年學生成長的引路人。教師的思想政治素質和職業道德水平直接關繫到中小學德育工作狀況和億萬青少年的健康成長,關繫到國家的前途命運和民族的未來。
加強中小學教師職業道德建設,提高教師的師德素養,對於確保黨的事業後繼有人和社會主義事業興旺發達,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長期以來,廣大教師教書育人,敬業奉獻,贏得了全社會的尊重,教師隊伍中不斷涌現出一批又一批可歌可泣的模範人物。在今年發生的四川汶川大地震中,震區廣大教師奮不顧身地保護學生,表現了崇高的師德精神。
在新形勢下修訂並重新印發《中小學教師職業道德規范》,對於激勵和引導廣大教師向全國教育系統的模範教師,特別是抗震救災英模教師學習,樹立崇高的職業理想,自覺規范思想行為和職業行為,做讓人民滿意的教師,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二、全面准確地理解《中小學教師職業道德規范(2008年修訂)》的基本內容
《規范》的基本內容繼承了我國的優秀師德傳統,並充分反映了新形勢下經濟、社會和教育發展對中小學教師應有的道德品質和職業行為的基本要求。《規范》對教師的職業道德起指導作用,是調節教師與學生、教師與學校、教師與國家、教師與社會相互關系的基本行為准則。
《規范》不是對教師的全部道德行為和教育教學工作的要求,不能取代學校的其他各項規章制度。《規范》的許多內容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教師法》相關條文的具體化,各地教育行政部門和學校在學習貫徹時應注意和教育法規的學習結合進行。
三、認真做好《中小學教師職業道德規范(2008年修訂)》的學習宣傳和貫徹實施工作
各級教育行政部門、教育系統工會和中小學校要高度重視,並認真組織好《規范》的學習宣傳。要通過開展主題學習、研討會、座談會等形式多樣和扎實有效的教育活動,組織廣大教師深入學習和貫徹《規范》,
幫助廣大教師全面了解新時期教師職業道德的基本要求,統一思想認識,規范職業行為,全面提高師德素養,營造良好的教書育人環境。學校領導要言傳身教,率先垂範。
各級教育行政部門、教育系統工會和學校要把貫徹實施《規范》列入師德建設的重要議事日程,結合當地的實際情況,制訂具體的實施辦法和工作計劃。要將學習《規范》的內容和要求列入教師的繼續教育計劃,把教師貫徹落實《規范》的情況列為教師崗位責任制的要求,定期考核檢查。
各地學習貫徹《規范》的情況請及時報送教育部師范教育司。
中小學教師職業道德規范(2008年修訂)
一、愛國守法。熱愛祖國,熱愛人民,擁護中國共產黨領導,擁護社會主義。全面貫徹國家教育方針,自覺遵守教育法律法規,依法履行教師職責權利。不得有違背黨和國家方針政策的言行。
二、愛崗敬業。忠誠於人民教育事業,志存高遠,勤懇敬業,甘為人梯,樂於奉獻。對工作高度負責,認真備課上課,認真批改作業,認真輔導學生。不得敷衍塞責。
三、關愛學生。關心愛護全體學生,尊重學生人格,平等公正對待學生。對學生嚴慈相濟,做學生良師益友。保護學生安全,關心學生健康,維護學生權益。不諷刺、挖苦、歧視學生,不體罰或變相體罰學生。
四、教書育人。遵循教育規律,實施素質教育。循循善誘,誨人不倦,因材施教。培養學生良好品行,激發學生創新精神,促進學生全面發展。不以分數作為評價學生的唯一標准。
五、為人師表。堅守高尚情操,知榮明恥,嚴於律己,以身作則。衣著得體,語言規范,舉止文明。關心集體,團結協作,尊重同事,尊重家長。作風正派,廉潔奉公。自覺抵制有償家教,不利用職務之便謀取私利。
六、終身學習。崇尚科學精神,樹立終身學習理念,拓寬知識視野,更新知識結構。潛心鑽研業務,勇於探索創新,不斷提高專業素養和教育教學水平。
中小學教師職業道德規范(1997年8月7日修訂)
一、依法執教。學習和宣傳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和鄧小平同志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擁護黨的基本路線,全面貫徹國家教育方針,自覺遵守《教師法》等法律法規,在教育教學中同黨和國家的方針政策保持一致,不得有違背黨和國家方針、政策的言行。
二、愛崗敬業。熱愛教育、熱愛學校,盡職盡責、教書育人,注意培養學生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認真備課上課,認真批改作業,不敷衍塞責,不傳播有害學生身心健康的思想。
三、熱愛學生。關心愛護全體學生,尊重學生的人格,平等、公正對待學生。對學生嚴格要求,耐心教導,不諷刺、挖苦、歧視學生,不體罰或變相體罰學生,保護學生合法權益,促進學生全面、主動、健康發展。
四、嚴謹治學。樹立優良學風,刻苦鑽研業務,不斷學習新知識,探索教育教學規律,改進教育教學方法,提高教育、教學和科研水平。
五、團結協作。謙虛謹慎、尊重同志,相互學習、相互幫助,維護其他教師在學生中的威信。關心集體,維護學校榮譽,共創文明校風。
六、尊重家長。主動與學生家長聯系,認真聽取意見和建議,取得支持與配合。積極宣傳科學的教育思想和方法,不訓斥、指責學生家長。
七、廉潔從教。堅守高尚情操,發揚奉獻精神,自覺抵制社會不良風氣影響。不利用職責之便謀取私利。
八、為人師表。模範遵守社會公德,衣著整潔得體,語言規范健康,舉止文明禮貌,嚴於律己,作風正派,以身作則,注重身教。
E. 有關教師為人師表特徵的表述有哪些
教師職業的出現是人類文明發展的重標志。"師者,人之模範也",是古今中外的人們對教師的概定。當代教育家葉聖陶高度概括了:"教育工作者的全部工作就是為人師表。"德國著名教育家弟斯多惠強調,教師本人是學校里最重要的師表,是最直觀的最有效益的模範,是學生最活生生的榜樣。由此,為人師表這一規范就成為教師職業道德區別於其他職業道德的顯著標志。
第一節為人師表及其特徵
教師是以言傳和身教的方式來塑造人才。特別是中小學生和幼兒園的孩子們,他們不僅學習教師傳授的知識和技能,還在學習和模仿教師聲調、走路乃至穿著及其各種動作。這說明為人師表的重要作用。
一、為人師表的涵義
所謂為人師表是指教師要在各方面都應該成為學生和社會上人們效法的表率、榜樣和楷模。
這一涵義是由教師的工作對象決定的。教師從教的對象是青少年學生,青少年的特點是好學習、愛模仿、思想敏捷、精力充沛、求知慾強、有好奇心、可塑性大。特別是從幼兒園到中小學生,他們都具有"向師性",都有尊重、崇敬教師,樂意接受教師教導的自然傾向,他們善於模仿教師的言行,教師的一言一行,他們看在眼裡,記在心頭,學在行動上。正如康克清同志在紀念第一個教師節發表的《為教師謳歌》文章中寫道:"我曾多次聽到,小學生在某一問題上與父母發生爭執時,他會理直氣壯地說:'這是老師說的'。言下之意,老師是神聖不可侵犯的。很多中學生崇敬自己的老師,一切都以老師為表率,就是已經走上了工作崗位的同志,一談起自己的老師,往往也會肅然起敬,感激之情油然而生。有些事業上很有成績的專家、學者,每當談起自己成長的過程,總是念念不忘老師的功績。教師是學生學習和模仿的對象,特別是在課堂上,學生對教師耳聽目視,聚精會神地聽從教師的教誨,老師的一言一行、一顰一笑都深深銘刻在學生的腦海中,教師的言行、舉止、儀表都在為學生做表率、起示範作用。
這一涵義是由教師的勞動任務決定的。教師的勞動任務是向學生傳授系統的科學文化知識、塑造學生的思想品德,把學生培養成為各個社會、各個階級所需要的人才。簡單地說,就是教書育人。在其完成任務的過程中,教師一方面用自己的知識和才能來教育學生學習科學文化知識和技能,另一方面,要以自己高尚的思想品德和行為教育和影響學生,讓學生在耳濡目染、在潛移默化中受到感染,接受教育,懂得做人的道理,學會做人。教師的思想、品德、言行、習慣是作用於學生的不可缺少的教育手段。正如俄國著名教育家鳥申斯基說的:"沒有教育者個人對受教育者的直接影響,就不可能有深入性格的真正教育。只有個性才能影響個性的發展和定型,只有性格才能養成性格。"教師的這一工作重任要求教師必須為人師表。
這一涵義是由教師從教的自身要求決定。中國古代教育家孔子的名言是:"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不能正其身,如正人何?"這段話當時雖針對掌權的政治官吏們,對於我們的教師也很恰如其氛。無數教育實踐證明:一個教師時時處處為人師表,他的思想品德必然高尚,知識技能必然精湛,語言姿態必然優美、舉止儀表必然端莊,在學生中必然享有崇高的威信。教師的威信是他對學生進行教育和教學工作的重要條件,"為人師表是無聲的教員,無聲的身教往往勝於有聲的言教,教師的威信越高,其教育、教學效果就越好。因為學生對教師尊重的唯一源泉在於教師的"德"和"才",教師的思想品德、知識才能、言行舉止在不知不覺中被學生觀察著、琢磨著和模仿著。有威信的教師能對學生產生潛移默化、心悅誠服的教育作用。教師的道德品質和行為舉止是強有力的教育因素,是任何教科書、任何道德箴言、任何懲罰和獎勵制度都不能代替的一種優秀品質。教師要承擔好教書育人的工作,必須成為學生的表率。
為人師表包含著豐富的涵義,它是古今中外教育家們反復倡導和概括的教師職業道德規范的內容。孔子的以身作則,為人師表,孟子的"教者必以正";荀子的"以身為儀";揚雄的:師者,人之模範也;王夫之的:"身先作范";葉聖陶的:"教育工作者的全部工作就是為人師表";昆體良認為,教師應該處處給自己的學生做模範、做榜樣,是"公認有學問的人";洛克認為教師的榜樣示範所起到的吸引導止兒童去模仿的力量,比任何說教的作用都大而深刻;盧梭要求教師是一個道德卓越的人,應該受過良好教育,有睿知,是學生的楷模;蘇霍姆林斯基要求教師要從各方面做學生的榜樣;弟斯多惠強調教師本人是學校里最重要的師表,是直觀的最有效益的模範,是學生最活生生的榜樣。
二、為人師表的特徵
為人師表是教師職業道德區別於其他職業道德的顯著標志,是對教師的特殊規范,它有自己獨具的特徵。
(一)為人師表具有鮮明的示範性
教師在從教過程中,通過自己的思想和品德、知識和才能、情感和意志為學生做出示範,如語言上的文明、禮貌、准確、生動、幽默、風趣,儀表上的整潔、端莊,行為舉止上的有度,使學生由敬佩到效仿。因為正在成長的青少年,隨時隨地都用自己那雙敏感的眼睛和幼嫩的心靈觀察著教師的一言一行、一顰一足,自覺和不自覺地學習和模仿教師的言行。教師就是通過這種每時、每日的言傳身教,使學生耳濡目染,逐漸地學到豐富、系統的科學文化知識和良好的思想品質、高尚的道德情操、多種興趣愛好等。教師的這種為人師表的示範作用,在培育和塑造青少年中是其它方面難以代替的。
(二)為人師表具有突出的嚴謹性
教師是學生學習的榜樣,必須時時處處、事事要為學生、為社會上的人們做出表率,樹立榜樣。同時也在每時每刻每件事中的言行舉止、行為表現受到學生和社會成員的監督。這就要求教師不僅在課堂上、學校里的一切言行舉止要嚴格和謹慎,而且要在家庭中、社會上為人們做榜樣;不僅在語言、儀表上做模範,而且要在思想、行動中做表率;不僅在工作態度、學習精神上為學生和他人做楷模,還要在政治思想、道德品質、生活修養等方面率先垂範。可見,教師的一舉一動、一言一行都深深體現了它的嚴謹性。若稍一放鬆,就會對學生造成不良影響,社會上的人們就會譴責你"不象一位教師"。這樣的教師就會敗壞整個教師的美好形象和聲譽。
(三)為人師表具有重要的激勵性
為人師表這一師德規范首先激勵教師用自己的行為、舉止、儀表、語言為學生和他人做榜樣,為此,必須加強學習;迅速提高自己的思想覺悟;嚴於律已,時時處處要規范自己的行為;寬於待人,多關心別人,幫助別人;作風正派,樂於助人,注重身教。由於教師的示範、榜樣作用,同時,激勵和引導學生學習教師高尚的品德和情操,學習教師優秀的待人處事的方法和技巧,做一個高尚的人,一個有道德的人。教師的表率作用還可以激勵社會中的人們,注重自己的言行舉止,學習教師的優良品格,建立人與人的和諧友好關系,促進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
(四)為人師表具有現實的可操作性
為人師表不是口中教條、空中樓閣,而是教師切實可行的言行舉止。它不僅滲透到教師日常的從教活動中,而且滲透進教師的愛情婚姻家庭生活中,滲透到教師所活動的公共生活領域中,都要以教師的語言、行為、儀表舉止來以身示範。如人民教師作為共產主義思想的傳播者,首先應堅持堅定正確的政治方向,堅定共產主義信仰,樹立科學遠大的革命理想和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在立場、觀點、言行上以身示範;人民教師作為共產主義思想品德的塑造者,首先自己必須具備熱愛勞動、關心集體、遵紀守法、忠誠老實、勇敢堅定等一系列高貴品質,才能以德教人,以德育人;教師作為人民教育事業辛勤的園丁,必須認真鑽研業務,認真備課、講課,發揚教學民主,創造性地進行教學;教師要培養學生懂禮貌、講文明的行為和習慣,自身必須做到尊重他人,關心他人,語言文明,待人以禮,儀表端莊,舉止有度。
F. 為什麼為人師表是教師職業道德的根本要求
教師為人師表道德要求是同教師工作的示範性密不可分的,自古至今教師是人類文明的傳遞者和真理的化身,從這個意義上來講,教師就是人類文明的使者和標兵,處處應體現表率和模範作用。這是教師區別於其他職業的根本區別之一,也是對教師職業的根本要求。
G. 為人師表有哪些基本內容
為人師表基本內容包括:
(1)堅守高尚情操,知榮明恥,嚴於律己,以身作則。
(2)衣著得體,語言規范,舉止文明。
(3)關心集體,團結協作,尊重同事,尊重家長。
(4)作風正派,廉潔奉公。自覺抵制有償家教,不利用職務之便謀取私利。
(7)為人師表是教師職業的擴展閱讀:
為人師表,成語。師表:榜樣,表率。指在人品學問方面作別人學習的榜樣。出處:《北齊書·王昕書》:「楊愔重其德業,以為人之師表。」
為人師表也是以身立教,以自身的人格力量教會學生如何做人,品德垂範,潛移默化地影響著學生,是教師行業的特殊道德要求,是調整教師與教師,教師與學生,教師與學校領導,教師與學生家長以及教師與社會其他方面關系的行為准則,是一般社會道德在教師職業中的特殊體現。
在教育事業飛速發展的基礎上,教師隊伍師德和業務素質尤其重要。「百年大計,教育為本;教育大計,教師為本;教師大計,師德為先」。所以教師的師德是教師最重要的素質,師德水平也是人民群眾對教育工作滿意不滿意的一個重要標尺,更是教育改革發展的內在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