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教師老師 » 一年級班主任工作隨筆

一年級班主任工作隨筆

發布時間: 2021-07-13 14:18:51

㈠ 小學老師教育隨筆 如何抓好低年級學生的課堂

現代認知心理學研究認為注意有三種相互聯系的功能:一是選擇功能,二是保持功能,三是調節功能。因此,良好的注意力可提高我們的工作,學習效率。注意力的高低直接影響著人的智力發展和對知識的吸收。本文主要通過創設情境、靈活運用多種教學方法、賞識學生,積極關注這三個途徑來提高低年級學生在課堂的注意力。

㈡ 一年級語文教師隨筆

陶西平同志曾指出:「良好行為習慣是基礎教育的重要環節,是改進德育的重要方面。」它是德育中最「實」的部分,是看得見、摸得著的,是小學德育的中心環節。它可以為學生成才打下堅實的基礎,同時它是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的需要,是全面推進素質教育培養跨世紀人才的需要,是提高全民族素質的需要。下面就簡單談談自己在培養中年級學生的良好行為習慣上的一些做法。
一、訓練法
習慣是一種動力定型,是條件反射長期積累和強化的結果,必須經過長期、反復的訓練才能形成。因此我認為嚴格要求,反復訓練,是形成良好習慣最基本的方法。
訓練法對小學生來說尤為重要,因為他們的品德形成往往不是先從概念開始,而是從實踐中體驗和訓練出來的。一些大道理一時半會兒很難被他們理解,但是,在訓練中隨著年齡的增長,他們會體會到好習慣的益處,慢慢就理解了。這時的習慣已成為他們的第二天性,因此他們會受益終身。訓練是形成良好行為習慣的中心環節,沒有訓練就沒有習慣。在訓練中我做到三個結合:
(1)激發興趣與嚴格訓練相結合
學生養成了良好的行為習慣後是非常愉快的,可養成的過程卻是一個「痛苦」的過程,需要戰勝許多困難,經過許多練習。特別是對已形成不良習慣的學生,要矯正就更需要有堅強的意志,不斷地同壞習慣作斗爭才能形成,在訓練中要強調「反復」、「嚴格」四個字,不怕麻煩。如:要求學生集合站隊做到「快、靜、齊」,要經過多次嚴格訓練,反反復復,循環往復。聽到口令,教師數三下,「聲落、動止、隊形成」。慢了,提出問題,解散重做,做好了表揚,反復訓練。如有小動作專門訓練1分鍾無小動作。不過光「苦練」還不行,要把「苦練」與「趣練」結合起來,因為中年級的學生畢竟年齡還小,如果一味單調訓練他們就煩了,因此在訓練中把激發興趣與嚴格訓練相結合。由於我班學生的視力不太好,如在訓練學生正確的五姿(坐姿、立姿、寫字姿勢、舉手姿勢、讀書姿勢)時,我採取趣味訓練,在班上找小榜樣,開展「請你象他這樣做」的有趣活動,在課前或課中適當的時間,請小榜樣做出一個正確的姿勢並說:「請你象我這樣做,」同學們立刻學做,並說:「我就象您這樣做,」反反復復經常不斷,學生很有興趣。為了進一步調動同學們的積極性,教師要及時更換小榜樣,使學生進一步在有趣的活動中強化訓練,養成姿勢端正的好習慣。
(2)明確要求與具體指導相結合
對成年人一般提出要求就行了,不需指導過細,而對小學生則不行,必須做到「明確要求,指導具體」。如學生的作業習慣,首先制定了四條要求:一、書寫規范、二、格式正確、三、正確率高、四、按時完成,及時復批。用這四條要求經常指導孩子的作業,給予評判,好的印上紅旗或小紅花,開展一日無錯題活動。經常在全班展覽,鼓勵本人,促進大家。為了明確要求,我制訂了養成教育內容序列,從每個細小的動作入手,從站、立、行走開始,隨時都要給予指導。另外,從學生的作文和日常接觸中,我發現有的孩子接、發東西、說話等不太有禮貌,我就及時教孩子學會如何給大人遞東西,如何接發本冊,如何說話。我班的地面是磚地,易臟,不好搞衛生,我就教學生如何保持衛生,擦桌子、掃地……雖然是中年級的孩子,但他們都缺乏起碼的生活經驗,如果沒有具體地指導很難形成良好習慣,所以培養習慣必須具體指導。教師在學校指導,家長在家裡指導,邊指導邊訓練,最終形成良好行為習慣。
(3)檢查評比與自我評價相結合
只要求沒檢查,就跟沒說一樣。因此檢查評比工作必須堅持下去,根據小學生日常行為規范我對學生的紀律、衛生、文明行為、學慣用具、三帶等情況每日與家長聯系,做到「天天查、周周評、月月總結」。開展「爭星」評比活動,評出紀律標兵、文明禮貌標兵、勞動小能手……工作雖然瑣碎但對形成學生良好行為習慣起到了督促作用。但是檢查評比終究是外力,養成好行為習慣必須靠內因,為此把檢查評比與自我評價結合起來。依據小學生評價手冊,每月認真進行四評:學生自評,小組互評,家長評,教師評。如果學生把道德規范與本人的有關行為進行聯系,對照評價,這對學生道德行為發展起到了重要的導向作用。特別是自我評價,它是學生進步的力量源泉,只有自己認識到自己的行為正確與否,才會產生美化自我行為的強大動力。
二、說服教育法
說服教育的目的是提高學生的道德認識,激發學生養成良好行為習慣的動機,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低年級學生主要是正面引導,講故事、看圖片等生動形象的辦法提高認識。中年級要給予典型示範,用榜樣去激發他們養成良好行為習慣的自覺性。高年級學生自我意識較強,給他們更多的機會進行價值判斷,同時配合以高水平的說服教育。另外,說服教育要注意藝術性、趣味性,用趣味活動激發動機。如我班有的學生在完成作業中,做事不專心、磨蹭。針對這一現狀,我請做作業快的同學針對一天的學習和活動談體會和感受,並請做事慢的同學嘗試,使他們嘗到甜頭。由於把說服教育與趣味活動結合起來,學生積極性很高,做事磨蹭的現象減少了。
三、榜樣示範法
在培養行為習慣方面,榜樣法也尤為重要。列寧說:「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榜樣是無聲的力量,是學生良好行為習慣的典範,是行為規范化的模式。榜樣是活的教科書,具有生動、形象、具體的特點。對學生具有更大的說服力,更強的感染力,對學生形成良好習慣具有特殊的作用。小學生的一個心理特點就是模仿。他們可塑性強,給他們樹立什麼榜樣十分重要,如果用正面的典型給他們做榜樣,就可以激勵他們向積極的方向去努力,如:在遵守紀律方面,多給孩子樹立身邊的榜樣,挖掘每個孩子身上的優點及時樹立典型,孩子們都有爭強好勝心理,就會不由自主地以他們為標准要求自己,養成嚴格遵守紀律的習慣。榜樣還有矯正作用,它像一面鏡子,可以使學生經常對照檢查,改正自己的不良行為。如:我經常組織學生參觀好的班級禮貌表現、組織紀律、集合、列隊、升旗、課間活動和放學排路隊等,直觀形象的教育,使學生能夠找出自己的不足,比較快、比較好地規范自己的行為。另外,教師和家長的榜樣作用也是不容忽視的,在孩子們的眼裡,教師是完美無缺的榜樣,教師要注意自己的言行,凡是要求學生做到的,教師首先做到,這對學生良好行為習慣的形成起了很好的促進作用。
總之,我們的教育最終是對學生的行為發生影響,培養小學生良好的行為習慣對促進兒童健康成長有著重要的意義。它是對兒童進行德育的有力手段,同時在具體的培養中滲透著政治思想品德教育。養成教育是培養合格的社會主義新人的關鍵環節,只有抓好這一環節,從實際出發,靈活機動地培養學生各種良好行為習慣,才能使他們健康、快樂地成長起來。

㈢ 小學教師教育隨筆50字

寫作思路:文章的中心要正確,對社會上正確的現象加以歌頌,錯誤的現象給予批評。中心正確,健康是文章的根本,中心還要求集中,各方面內容都要緊緊圍繞中心寫。

正文:

新的學年開始,我被安排教五年級。我這人可能是和「二」較上了勁,上個學年,我教六(2)班,這個學年,又教五(2)班。對於這樣的安排,我沒有怨言。說句實在話,初次接觸這屆學生,是有些高興的,直觀告訴我:這屆學生的基礎、習慣要好於往屆。也正因為有了這樣的直觀感受,我對這些學生是充滿信心的。

有了上個學年的經驗教訓,在這個學期中,我開始走出關注片面的局限,特意將關注的目光投向全體學生。我希望每個學生都能感受到來自老師的關注和關愛,希望每個孩子都能成為自己的「第一名」。出於對他們的全面成長著想,我開始在教育教學管理上進行一些創新,在管理上進行一些放權,希望由此來培養他們在學習上的自覺性。

我開始培養小老師、小助手,也開始注重建立學習小組,開展一些夥伴間的合作學習。這個個學期里,我也開始轉變自己的教育觀念,變關注學生成績為關注他們的全面發展。在這樣的觀念支配下,我特別注重開展豐富多彩的活動,希望通過活動育人,寓教於樂。並且,我還積極接納校外輔導員參與到我們的活動之中。

針對當今留守孩子越來越多的特點,也為了讓遠方的家長能直接參與到對孩子的教育和管理之中,我試圖通過網路構建一個互動的家校教育平台,以此建立一種開放的教育模式。由於各種客觀和主觀原因,特別是由於軟硬體條件的限制,效果還是不盡人意。

如今,這樣的一個平台是基本建立了,可是,參與到其中的家長還是少之又少,再說,在參與的這些家長中,能真正和老師開展互動交流就更少了。不過,我不會氣餒,我相信,有了這樣開端,加上大家的不斷努力,不斷創新,我們的家校平台交流功效將會越來越優越,和家長的交流內容也會越來越深入。

半個學期過去後,11月7日,學校組織了期中考試。考試成績出來,感覺學生的成績不錯,合格率和優秀率都比較理想。如今,期中考試已經過去一月有餘了,回頭想想,令自己滿意的地方確實太少,總覺得不盡人意之處居多。

也許是被期中考試偶然的理想成績沖昏了頭腦,也許是近段時間教育教學之外的工作實在太多,總之,我感覺到自己和學生的表現都不如從前。一些以前學習優秀的孩子,在上課時也開始有一些不良好的表現;我布置的學習任務,他們也開始打折扣。

振軍、思璇同學以前學習很踏實,上課聽講特別認真,學習任務完成一絲不苟,一直是我的驕傲。可最近,發現這兩個同學上課的時候竟然玩起了小玩具,好幾次,我都想點他們的名,讓他們站起來亮亮相。

可是,話到嘴邊我還是咽了下去,只是用眼神再提醒他們:「你們不要做小動作了!」從他們當時滿臉通紅的表情來看,我的眼神提醒應該是起到了作用。可是,後來,我又再次遇到了這樣情形,這讓我有些懷疑自己眼神提醒的作用。

如今為止,我還是沒有當堂點名,依然只是用眼神高速他們。當然,如果這樣的溫馨提醒老是不起作用,我也會用其他方式提醒的。

是的,每個孩子都在變化之中:有的孩子,我感覺都他們的情形變得越來越糟糕,有些孩子,卻能明顯感覺到變得越來越進步。袁瑞、蔣淑君同學便是越來越進步的代表。星期一的時候,袁瑞同學寫的一篇日記很精彩,我特意讓他當著全班同學朗讀。

今天,他的表現更是很不錯。早讀的時候,我布置《草船借箭》中幾個段落的背誦。第一節課的時候,我抽查了背誦情況,結果,幾個一直優秀的學生都背得不流暢,而袁瑞居然能很流暢地背誦出來。

相對於以上兩種孩子,有些孩子的變化卻比較復雜,說不清他們是變好了還是變差了。燕燕同學算得上是變化多端的典型。上周,我剛剛為她的進步感到慶幸的時候,這一周,卻發現她的努力又少了不少。

再說,這孩子的確容易滿足,真是「給她一點陽光她就燦爛」,就樂得忘了東西南北。所以,對這樣的孩子,真的不可給她持續的表揚,可能需要表揚與提醒並駕齊驅。星期一的時候,我表揚了她;今天,我找個這個機會提醒了她。我希望這孩子能讀懂老師的良苦用心。

㈣ 小學一年級班主任隨筆怎樣做一個有耐心的老師

  1. 把寫隨筆的時間拿來認真批改孩子們的作業,做好與家長的溝通。

  2. 處理好個人情緒,一年級的孩子就是幼兒園大班的孩子,不能像某些教育工作者根據個人喜好來給孩子們排列先後順序。

  3. 一批教師中難免各方面素質會有強弱之分,要正確對待,不能因為自身缺點影響孩子。

  4. 一年級是入門教學,我有幾個出國留學回來的同學,他們說最應該感謝一年級的老師,教會他怎樣削鉛筆、雙手接東西等等這些小事。

  5. 最後真心祝願您有一天桃李滿天下。

㈤ 小學一年級下 數學教師隨筆怎樣吸引孩子的注意力

低年級的孩子大多都是七、八歲的兒童,特別活潑好動,自控能力差。注意力不集中或者說集中注意力的時間很短,直接影響四十分鍾課堂教學效率。一節課,要讓他們一直保持注意力的高度集中,真的不容易。「某某,請你聽好了」,「某某,你在做什麼,為什麼不聽?」……這些訓斥的語言會經常出現在我們的課堂中, 但效果可想而知。經過認真的研究,終於有了自己的看法。
注意力不集中的原因:
1、一年級學生都是剛從幼兒園走出,在幼兒園是以玩為主,而小學以學習知識為主,孩子從心理上不適應小學的課堂紀律方面的要求。
2、學生年齡較小,對學習目的不明確,很多學生一學期下來依然對考試,沒有很強的意識。
3、學生的自控能力弱,不能控制自己的言行。而這些都是低年級孩子的天性,在很大程度上來說,我們沒有辦法從根本上改變。
應對措施:
1、培養學生做好課前准備的習慣。如上課前,除了文具盒、課本、練習本之外,其他東西通通都撤掉,讓桌面乾乾凈凈,清清爽爽。以免繁雜的物品干擾學生的學習使他注意力不集中。
2、做好課前情緒上的准備。學生經過下課十分鍾的吵鬧,往往很難立刻安靜下來准備聽課。因而,上課前要加一個集中學生注意力的環節。
3、充分挖掘教材,充實內容,增加課堂教學的趣味性,學生對自己感興趣的東西都會很認真的學,因而教師要充分挖掘教材的趣味性內容,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只要讓其感興趣,學生就會自覺的投入到學習中。現在低年級的教材非常符合學生的年齡特徵。教科書是我們教師教學時的重要依據,因此我們必須主動的去分析探索。充分發揮教材無聲語言的作用。教材的每一節都安排了例題,而這些例子全都是經過精心設計,都來源於我們生活中常見的情境圖。完全符合學生的心理特徵,而且大多都是圖文並茂的。我想教材這樣安排的目的也是為了迎合兒童的心理,激發孩子的興趣,從而產生強烈的求知慾。我在教學之中注重引導學生通過例題去體會學數學的實用性、可行性和重要性。作為教師,我們應該把無聲的文字變成有聲的語言,來教育鼓勵學生,使學生的情感和情趣融合在一起,把學生從課堂引入現實生活當中,從而達到很好的教學效果。另外教材中的鞏固練習「想想做做」,也不是死板的練習,也設計了很多游戲,比如卡片游戲、小火車鑽山洞的游戲……。很多連線題也都採用了「信鴿送信」、「小蜜蜂采蜜」的形式來呈現。我也經常會按照教材的安排編一些小故事貫穿在整個課堂之中,從而激發孩子的興趣,盡量使他們集中注意力。讓他們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接受新知識。
例如在教學中我經常會利用題目中的圖示來把它講述成一個需要小朋友幫忙解決的問題,讓孩子開動腦筋來幫一幫遇到問題的童話主人公,孩子們通常積極性都很高。 我認為,既然教材也在有意識的提高孩子的學習興趣,那我們作為教師就更加應該好好的利用起新教材的優勢,讓孩子輕松地學習。
4、提升教學語言的感染力,親和力。我認為特別是低年級的課堂,教學語言要富有吸引力。眾所周知,在諸多科目當中,普遍都認為數學科比較呆板、單調和乏味,而數學本身的內容安排也不如語文、英語那樣生動形象,在教學過程當中若不花點心思則很難調動起學生學習的熱情和積極性。為了讓課堂變得生動一點,在教學中力求表達語言生動、形象、帶有強烈情感。就連學生發言的評價,也要注意措辭和語氣。對於孩子的進步則給予鼓勵贊揚。教學中努力做到活潑多樣,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5、精心設計課堂中的游戲互動,讓學生充分參與課堂游戲、玩樂,是兒童的天性。課堂上教師組織學生開展適當的游戲活動,既有助於學生體力、智力、交際能力的發展,又有利於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我就經常在教學中採用做游戲這一教學手段,且收到了較好的教學效果。比如:在教學「認識物體」時,我設計了「找朋友」的游戲,讓四個學生分別帶著長方體、正方體、圓柱、球的頭飾上台來找朋友,大聲的問:「我的朋友在哪裡?」下面的同學則舉起相應的物體回應:「你的朋友在這里」。再讓學生檢查看看他們是不是都是你的朋友呢。我覺得這樣的安排激發了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他們都很積極地配合,課堂氣氛一下子就活躍了很多,也在犯錯、糾錯的活動中讓學生進一步的認識了每一種物體的特徵。
再比如在教授「10的分與合」時,一開始我就設計了一個「猜花片」的小游戲。我手裡拿了10個花片,然後讓一個學生從我手心裡拿走一些雪花片。我通過自己手中的花片的個數,很准確的就猜出那個學生拿走的個數。學生很自然地感覺到老師真的好厲害,怎麼每次都猜對了呢?激發了他們的好奇心。隨後告訴他們:「我們小朋友在學完今天的10的分與合之後就會變得和老師一樣聰明了,你們願意學嗎?」這樣很快的就引起了孩子濃烈的學習興趣。一個個都坐得很端正,注意力也很集中。很快也就掌握了玩的技巧,接下來,我再讓他們同桌之間練習這個游戲。從課堂反饋來看,效果還是不錯的。能讓孩子們在感性直觀、輕松自如的游戲中,感知抽象的數學的理念,其樂融融,我們教師又何樂而不為呢?
總之, 我們課堂的40分鍾時間很寶貴,那麼在有限的時間里充分抓住孩子的注意力,提高課堂的教學效果就顯得尤為重要。以上是我一學期來在教學中的一些思考和做法。我想,追求高效率是我們教學中一直努力的方向。在今後的教學漫漫長路上,我將更加努力。尊重孩子,保護孩子的天性,向課堂40分鍾要效率。

熱點內容
實施的英語 發布:2025-09-18 03:25:05 瀏覽:151
教研組師德師風自查報告 發布:2025-09-18 01:09:50 瀏覽:611
壞老師吧 發布:2025-09-17 22:02:36 瀏覽:643
化學能力培養 發布:2025-09-17 20:28:02 瀏覽:584
師德師風演講稿格式 發布:2025-09-17 19:57:15 瀏覽:728
國畫培訓教學內容 發布:2025-09-17 18:11:05 瀏覽:464
公教育網 發布:2025-09-17 17:52:26 瀏覽:706
小學二年級教學總結 發布:2025-09-17 16:05:57 瀏覽:320
小學教師學習筆記 發布:2025-09-17 15:10:22 瀏覽:380
2014年小學師德師風總結 發布:2025-09-17 14:19:55 瀏覽: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