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教師老師 » 山東老師批評學生

山東老師批評學生

發布時間: 2021-07-14 00:56:25

老師罵了學生和學生罵老師為何處理結果截然不同

網課已經持續幾個月了,現在的學生老師對網課的態度可以用一句歌詞來形容:愛也不能愛,放又不敢放!線上教學和課堂教學還是有很大不同的,對學生來說,沒有學校的學習氛圍,沒有老師的監督指導,面對手機平板,容易心猿意馬,控制自己不容易。對於老師來說,雖然教育部不要求每個老師直播上課讓老師們鬆了一口氣,但是每天還是要和學生一起看網課,布置作業,批改作業,而且缺乏有效的管理手段,眼看著有的學生在成績下滑的的路上越走越遠,有點干著急。


教育主管部門是老師的娘家,雖說不能徇私偏袒,但是處理起來是不是可以更客觀公正,更人性化呢?

㈡ 老師批評和教育學生應具備哪些條件

老師又名靈魂工程師作為一個好老師需要具備五大職業素養

(1)教育思想素養。良好的教育思想素養,是教師職業素養的核心內容。
(2)職業道德素養。教師的職業道德是教師在從事教育工作中應遵循的行為規范和准則。它是教師道德結構中的主體部分,它在調節教師全部道德品質中起重要作用。
(3)知識素養。教師的主要任務是向學生傳授科學文化知識,促進學生個性全面發展。因此,具有比較淵博合理的知識是教師做好本職工作的一個重要條件。
(4)能力素養。一定的能力素養是進行和完成某種工作所需具備的,教師的能力素養是進行教育活動,完成教育任務的重要保證。
(5)身心素養。教師勞動是一種充滿高度創造性的繁重的腦力勞動,又是一種兼有一定強度的體力勞動,所以教師必須有良好的身心素質做保證。健康良好的身心素質是教師職業素養建立的基礎,其在教師的職業生活中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它可以使教師在工作和生活中保持高昂振奮的精神和輕松愉快的心境,從而提高工作效率,保證教育質量。

㈢ 老師有批評學生的權利嗎

前兩個周,我們學校102班班主任老師因為批評學生,家長於半夜來學校大鬧,又是踢門,又是哭鬧。臟話連天,不堪入耳。全校師生都不得安寧。老師們也無限郁悶。就像那個譚某老師一樣,我們在學生面前,有時簡直要下跪了。我的同事很傷心,出力不討好,反而找罪受。他宣布廢除一切班規。
今天早上,我所上的103班班主任也對我說,因為前一個周楊天雲同學病,沒有請假,就離開學校。她為了教育該生,罰掃地兩周,以維護班規。家長又在電話中大罵班主任,把責任歸結到班主任身上。說今天要來學校理論一番。我安慰她幾句。她也很傷心,說已經在全班面前宣布廢除了班規。老師越來越難當,是大家的共識。可是,連批評教育孩子的權利都喪失了。我們怎能不難受。作為教育工作者,教育孩子就是我們的天職。領導批評我們要敢於管理班級和學生,可現實又這樣無奈。我們就像老鼠進了風箱——幾頭受氣。
不知道這個現象是不是很普遍。但我想起這些事情就郁悶。首先,是所有的教育法規中,太過於偏重於學生,都強調不能體罰和變相體罰學生。有些老師因為應試教育的弊端造成為了分數沒有學生的例子不是不存在,但絕大多數的教師並非沒有愛心。批評孩子是教育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批評的目的是挽救孩子,糾正他們的某些缺點,從而形成健全的人格。法律中的條款限制教師過多,連起碼的批評教育的權利都沒有了,這樣的教育還是完整的教育嗎?
其次,賞識教育的口號喊得太重,也是我們無法批評學生的一個原因。只能贊揚,不能批評。過濫的賞識,導致了我們一批評就受到學生反感,甚至記仇、報復。我剛參加工作時,就因為批評了一個學生,他為了報復,用一塊石頭從窗戶扔進來,差點砸中我們一家三口的臉。現在我還是批評,在賞識為主的同時,適當的批評是必要的。當然,批評要講藝術,以事論事,不能漫天亂罵,傷人自尊。要講究時間、場合,還有看學生的個性。但老師不一定能把握好分寸,遭遇尷尬在所難免。問題是我們一旦遇到家長上告教育局、縣政府,只能被批評,甚至會受處分,更嚴重的會丟了飯碗。老師敢放手批評教育嗎?
第三,家長素質問題不容忽視。多數的家長是理解老師,信任老師的。相信老師的批評是孩子成長過程中必要的一部分。而少數的家長素質低下,對孩子的教育嚴重缺失,或者方法欠佳,導致孩子難以教育,而老師的批評教育又在這些抬孩子頭的家長面前成了不可忍受的行為。現在的孩子大多是獨生子女,最多也是兩個,嬌生慣養才是正常行為,批評一下就承受不了。
什麼時候,我們可以真正地給孩子們一個完整的教育?除了寵著、慣著、由著他們,我們就不能對他們的毛病加以糾正?

㈣ 學生做的不好老師批評了學生,學生就陰陽怪氣學老師說話諷刺老師這樣的學生是不是挺招人討厭

面對老師的批評要善於接受,而不是和老師嘔氣,你要明白你是做錯了的,老師批評你是在教育你。最起碼尊重老師的態度是要有的,這樣的學生才是好學生!

㈤ 老師怎麼批評學生才有效

(1)批評而不是責備
過去我們常常把批評的原則表述為「懲前毖後」,抑或是「殺雞儆猴」,但是,對於現階段的學生來說,他們主要適用「毖後」或「儆猴」。
一般來說,對於學生的一些非原則性的錯誤,應該把批評的出發點建立在對學生的真誠、友善、同情和尊重的基礎上。同時,也要把批評的重點放在未來怎麼改進,而不是只針對過去的錯誤。另外,還要考慮學生的年齡特徵、心理承受能力等因素,盡量減輕批評給學生帶來的反感,讓批評發揮最大限度的正面作用。
(2)對事不對人
在批評學生時,要特別注意「就事論事」,不能動輒就以「微言大義」式的語言進行轟炸,尤其是不能用侮辱學生人格的辦法來批評學生。教師要通過自己的一言一行給學生樹立一個榜樣,無論遇到什麼事情,尊重別人的人格永遠是做人的基本准則。教師可以說:」你錯了「,」這樣做不對「,」你犯了嚴重的錯誤「等等這類沒有針對性的語言,但是,像」你怎麼這么笨!「,」你的腦子怎麼一直不開竅!「,」你腦子有病啊?「之類的說法,絕對不能出現在批評學生的語言中出現。
(3)進退有度
一般來說,學生犯錯大都是無意的。教師在批評甚至處罰後,應該給學生留有一定的改正餘地,要給他們」找個台階下「,以利於今後更快地進步。教師在批評學生時雖然」該出手時就出手「,但也要」該歇手時就歇手「,絕不應該採用過度的批評和處罰方式,」物極必反「,超過了一定的度就會出現意想不到的效果。
(4)個別化處理
許多教師喜歡在批評個別同學的錯誤時讓全班同學」陪聽「。理由是:批評了一個,教育了全體。其實,班級里除了極少數帶有導向性的典型需要當眾批評外,經常性地讓其他學生」陪訓「,一般都只能造成」一人受訓,舉班不歡「的效果。一般情況下,個別化地處理學生的問題是處理師生關系的有效原則。
(5)因人而異
心理學家和一些有經驗的教師已經總結出一些針對不同學生的批評方法。例如:對屬於不可遏制的膽汁質學生——」冷「處理後採用回馬槍法、逐步推進法等;對屬於活潑的多血質學生——採取頻繁提醒法、深刻印象轟擊法;對屬於安靜型的黏液質學生——採取耐心說服法、逼上樑山式緊盯法;對屬於抑制型的抑鬱質學生——採取暗示法、和風細雨式談話法等。總之,能否有效地、因人而異地批評學生,往往是教師的成熟度和溝通水準的真正體現。
好的表揚能激勵學生,好的批評能讓學生「知恥而後勇」。

㈥ 關於老師的批評學生時學生怎麼辦

好好的道歉啊,現在師生關系是平等的,有了錯誤應該勇於承擔,而不是仗著老師的身份盛氣凌人。
你道歉的,學生會原諒的,會很相信你。因為你有了師德

㈦ 有人建議:老師批評學生造成不良後果的應該判刑。您怎麼看

最近,在網上看到,有網友建議:老師批評學生造成不良後果的應該判刑

這位網友說:很多人反映老師的批評會造成心理傷害,甚至陰影。這樣規定,至少可以保證學生可以快樂自信地長大成人。否則怎麼挽救那麼多跳樓自殺的孩子呢?

目前,跳樓自殺的孩子確實比以前多了些。這位網友把原因歸結到老師身上,認為是老師的批評給學生造成了傷害,所以學生才會輕生。

目前的老師,本來就是一個高危職業。家長動不動狀告老師,導致很多老師已經佛系了。如果老師連批評學生都擔驚受怕,戰戰兢兢,只會讓更多的老師選擇佛系。

到時,你的孩子可能再也沒有老師敢管教了,我們無法無天的孩子越來越多。這真的是每一位家長希望的結果嗎?

各位家長,你有什麼看法?不想分享一下吧!什麼樣的批評是每位家長能夠接受的?

㈧ 老師批評學生,學生頂嘴罵老師,老師叫學生停課

老師是不能教學生停課的,因為老師沒有這個權利,每個學生都有受教育的權利,自是每個學生的義務。所以老師可以批評學生,但是沒有權利叫學生停課。

㈨ 教師該如何批評學生

近年來「快樂教育」、「成功教育」成為社會主流,批評作為教育手段之一,往往被人們忽視。樹木需要澆水施肥,也需要修枝剪葉;樹人需要關心愛護,也需要批評教育。
在班級管理中,班主任對學生的教育應以表揚為主,這是毫無疑問的。但這決不意味著不能對犯錯誤的學生進行批評。事實上批評同表揚一樣,都是教育學生的一種手段,批評和表揚應結伴而行,相融而生。提倡素質教育,並不意味著拋棄批評教育。但是應該說,幾乎所有的人都喜歡表揚,害怕被批評,要想使學生接受批評,教師的批評要充滿真情,讓學生真正認識到自己所犯的錯誤,明白老師的批評是為他好。
1、批評學生要對事不對人。
當你提出批評時,一定要針對某一具體的學生和事,不可泛泛而論。批評學生時要把受批評學生的人和個人的行為區別開來。教師要針對學生的某一行為和情況做出批評,而不要轉化為對某個學生的一種評價。教師對學生的批評、管教、甚至懲戒,都是針對學生的行為,而不是學生的尊嚴。
看過一篇文章《尊嚴可以再撿起來嗎?》,寫的是一個學生上課看課外書,教師當場把書給撕成了碎片。事後教師找學生道歉,但學生不接受教師的道歉,反問道:「一個人的尊嚴失去了,可以再撿起來嗎?你一句道歉就可以彌補對我的傷害嗎?你根本就不配當我的老師」!從中可以看出在進行批評教育的時候一定要顧及學生的尊嚴,否則批評就起不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2、批評學生要做到精確無誤,「批」與「評」有機結合。
批評之前一定要注意把握學生所犯錯誤的實質。精確的溝通會使你的批評轉化為一種改善關系的機會。批,是對學生的錯誤或缺點予以指出、糾正。評,是對學生所犯錯誤進行評論、評判。批是評的前提,評是批的深化,二者是因果關系,是辯證的統一。批評的目的在於通過批評達到糾正、幫助、指導的目的,使被批評者找到差距,明確事理,避免重犯。
因此,在對學生進行批評時,不能簡單地一批了事,把批評完全等同於否定,那樣師生關系不會和諧的!教師應該以「批」為切入點,以「評」為落腳點,不要只「批」不「評」,或重「批」輕「評」,而要「批」與「評」有機結合。
3、批評學生要注意場合。
學生犯了錯誤,批評的場合與效果的關系十分明顯。同樣一件事情,批評的場合恰當與否,關繫到批評效果的好壞。教師應根據學生犯錯誤的性質、程度和學生的性格、脾氣選擇適當的場合開展批評。一般來說,性質較為嚴重、影響較大或者帶有普遍性的人和事,宜進行公開批評,以達到防止事態發展的目的。反之,則應採取不公開批評的方式,以達到既糾正了偏差,又防止了因小題大作而傷害被批評者自尊心的目的,從而給學生創造認識和改正錯誤的良好環境。然而許多教師喜歡把辦公室當作批評學生的場所,認為辦公室里氣氛嚴肅,對犯錯的學生具有威懾力。
有的學生性格內向,自尊心極強,在辦公室里當眾受責,會讓他感到奇恥大辱,常見到教師唾沫橫飛的訓斥,學生低頭不語的接受。最後好象被老師說服,但自尊心受到嚴重的傷害,從此與老師產生心理隔閡,對教師產生偏見,影響了正常的師生關系。甚至有個別性格暴躁的學生當面頂撞老師,讓老師下不了台,使問題嚴重化。
4、批評學生注意批評的尺寸統一。
不管是班幹部還是一般學生,有了缺點錯誤都應受到批評。如果該批的不批,不該批的狠批,那就會使學生產生不平衡的感覺,降低教師的威信,造成班級的不團結,從而也影響了師生關系的和諧。
5、批評要「理直氣和」,善用無聲的教育。
當教師認為必須批評一個學生的時候,因為他犯了錯誤或者是學習態度很糟糕的時候,你可以先平和的稱贊一下他的某一優點,使批評的意見變的柔和並且易於聽取和接受。如果學生情緒比較激動的話,這樣柔和的誇一下他的話,他也會由「老虎」變成一隻可愛的「大貓」的。在批評的時候建議多用建議性的語句,比如「如果我是你,我會……」也多用眼神、手勢等無聲的語言可能起到更好的作用。
看過這樣一個故事:一所鄉村學校請到了一位女省特級教師來上公開課,當特級教師走進教室的時候,講台上亂七八糟地散落著粉筆,桌面上鋪著一層粉筆灰。特級教師用目光掃視一周後,迅速收拾好桌子上的粉筆,然後走下講台,繞到前面,背對著學生,面對著黑板,輕輕吹去桌子上的粉筆灰。片刻的沉靜後,教室里響起了一片掌聲……
從這個故事中,我們可以看出這個教師非常懂得「批評」的藝術,面對教室糟糕的衛生環境,她沒有流露出絲毫的不滿,只是「用目光掃視一周」,這無疑是一種無聲的批評,同時用自己的言傳身教和寬容贏得了學生的掌聲,從而做到了「此時無聲勝有聲」的教育的最高境界。
6、批評後要給他改正的機會。
對學生進行懲罰教育時,因為我們的對象是學生,有些錯誤學生並不能一下子改掉,所以,我們還必須「治病救人」,不能把犯錯誤的學生一棍子打死,要給他機會,讓他翻身。可以採用「有限違紀免責制」,「自選懲罰制」,「准違紀告戒制」等。
7、批評教育要「前堵後截」。
所謂前堵,就是教師在批評學生某一缺點或錯誤時,應該指明該缺點或錯誤是在特定的情況下出現的,而非一貫的、必然的。教師對學生以前的失誤或過錯,要表現出一種大度和寬容。反之,如果教師把學生以前的過錯經常掛在嘴邊,學生就會對自己喪失信心,放棄繼續努力的嘗試。
所謂後截,就是教師要對學生有信心,不把學生現時的缺點或錯誤當成永久不變的事物來看待,而是積極樂觀地相信學生犯錯只此一次,希望並相信他今後會克服缺點,不再重犯此方面的錯誤,防止學生自暴自棄。
一位學生在晚自修時和同學在大聲討論問題,我們看以下兩種處理方案:方案一:一位學生在晚自修時和同學在大聲討論問題。任課教師發現後,示意這位學生停下來。老師對這位學生說:「我猜想是不是題目太難,自己做不出來,然後你非常想把這道題目討論出來?(
接受並理解現在的行為
)我知道,你以前自修時從來沒有影響別人。(前堵)我更相信,你以後在晚自修的時候是不會大聲討論問題,不顧及別的同學的感受的,你說我說的對嗎?(後截)」方案二:一位學生在晚自修時和同學在大聲討論問題。任課教師發現後立即走過去,大聲說:「小偉,你自修怎麼又在講話!學校怎麼規定的,不是不允許晚自修講話嗎?可你從來都不聽,自修課總是影響別人。(前聯)今天,你一定得給我寫檢討書,否則,你以後自修課還會影響別人。(後推)」兩種不同的處理方法,那一種教育效果好就不言自諭了。
8、明白批評是手段、教育是目的。
當學生犯了錯誤時,有的教師便嚴厲地批評學生。批評不斷失去效果,於是批評的方式不斷升級,到頭來,批評成了目的,教師為批評而批評。這樣的批評不但不能產生效果,而且還會使學生產生反抗。如果我們靜下心來冷靜地思考一下,便會知道,我們的目的是為了學生更好的發展,批評只是其中一種手段,而並不是唯一手段。如果用其他的手段也能達到目的的話,批評並不是必需的。從孩子的成長角度來看,學校就是社會的縮影,從學校走出來的學生,長大可能成為部長、總理,也有可能淪為罪犯。而在學校階段,就用恰當的批評手段讓他們銘記終生,知道哪些界限是不能逾越的,逾越了就是犯罪,這不也應該是學校肩負的責任嗎?事實上,現在有些學生的違規行為已處在違法犯罪的邊緣,等到他們真的犯罪了再來進行教育,就已經遲了。我認為,在違紀和違法犯罪之間,學校起著巨大的作用,而小懲大戒的批評教育手段則會讓他在邊緣處止步。怎樣對待學生的不足與失誤?
在教育過程中,教師要心平氣和地直面學生的不足和失誤,採用學生樂於接受的教育方法,幫其改正錯誤,促其不斷進步。

熱點內容
國畫培訓教學內容 發布:2025-09-17 18:11:05 瀏覽:464
公教育網 發布:2025-09-17 17:52:26 瀏覽:706
小學二年級教學總結 發布:2025-09-17 16:05:57 瀏覽:320
小學教師學習筆記 發布:2025-09-17 15:10:22 瀏覽:380
2014年小學師德師風總結 發布:2025-09-17 14:19:55 瀏覽:129
教師1對1 發布:2025-09-17 13:05:38 瀏覽:317
粵菜教學 發布:2025-09-17 12:15:54 瀏覽:604
安徽省教育局電話 發布:2025-09-17 09:07:06 瀏覽:940
英語字母英語 發布:2025-09-17 08:43:00 瀏覽:850
小學班主任師德師風自查材料 發布:2025-09-17 06:44:53 瀏覽:4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