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學習講座
教師校本培訓的內容可以根據素質教育發展學生個性專長創造能力的要求,以改革傳統的課堂灌輸式傳授知識的陳舊方法入手,採用教師培訓與攻克教育教學改革重點難點相結合的培訓內容。
以此謀求各校素質教育的辦學特色,並建設起一支能夠根據現代社會發展的需求培養學生,有健康的心理品質,健全人格,具有扎實科學文化基礎,創造精神和動手、實踐能力強的有特色的師資隊伍。
校本培訓有五種類型:
一是學校教育理念、教育技術的培訓;二是本校特色教育,科研成果的培訓;三是區域民俗文化、歷史遺產的培訓;四是學科事業知識、基本技能的培訓;五是優秀教學研究、案例研究的培訓。
培訓課程建構有五大模塊:
(1)現代教學理論,教育思想、職業道德修養
(2)現代教學方法、教學模式、名家教學風格
(3)教師教育教學基本技能和能力
(4)現代教育技術
(5)學科最新的基本理論及教改信息。
(1)教師學習講座擴展閱讀:
教師培訓主要的方式是採取理論研究與跟崗學習相結合的教學組織形式。
理論研究主要採取專家專題教授、學員交流研討、輔導教師集中點評、特色學校實地考察等的形式。專題講授主要是由專家、教授及「一線」知名校長承擔。
教師教育是對教師培養和培訓的統稱,就是在終身教育思想指導下,按照教師專業發展的不同階段,對教師實施職前培養、入職培訓和在職研修等連續的、可發展的、一體化的教育過程。
從概念的涵義上講,「教師教育」可以作兩種解釋:一是「對教師進行教育」,二是「關於教師的教育」。前者主要是指教師的職後培訓或教師繼續教育,後者包括教師的職後培訓和職前培養。
根據教育內容和所研究問題的性質,確定教育的形式和方式。通過多種形式的教育,使教師真正能夠提高自己的理性思維能力,進而促進教師的理性行動。從國內外的教師教育已經取得的經驗和教訓來看,反思性的教師教育可以採取以下多種形式。
(1)專題講座。即通過集體講座方式,讓受教教師掌握一定的知識,如本體性知識、條件性知識和實踐性知識等。本體性知識,主要是了解學科的前沿和進展,知識的拓寬與應用及與其他學科的聯系等,通過這些方面知識的了解來獲得學科的最新知識。
條件性知識,主要是使受教教師掌握有關教師的職業道德、教育法規、學校管理、班級管理、教育思想和觀念等方面的教育基礎理論知識;實踐性知識,主要以教師的教育經驗升華為主,包括教育實踐的基本技術與方法、現代教育技術、教育科研以及操作性實踐和指導等。
(2)專題研討。針對中小學教學中某個方面的問題而展開,目的是提高教師對這方面問題的認識和處理能力,如「差生轉化方法探討」,「教材新內容教學研究」等。
這種專題研討可讓指導教師先陳述問題,以及有關此類問題的信息綜合,然後讓受教教師展開討論。它側重於施教教師和受教教師之間在課堂上的交流與對話,是一種集體提高的教育方式。
(3)問題研修。問題研修是受教教師個體通過自己對問題的研究與思考,來提升自己的素質和能力。受教教師在面對一個實際的教育問題時,查閱有關資料,了解有關信息,獲得解決問題的答案。這種教育形式既可以在教育機構中進行,也可以在中小學實際教育情境中進行。問題研修應提出書面研究報告。
(4)觀摩實踐。觀摩是受教教師對其他優秀教師教育教學工作的參與,在觀摩的過程中獲得啟發,有所收獲,提升自己的素質和教育教學水平。觀摩在形式上可以分為錄像觀摩和現場觀摩。
實踐是受教教師自己參與教育實踐,以自己在教育中獲得的知識、理論,通過反思來檢驗、修正自己的教育實踐。作為教師教育形式的教育實踐,教育機構應當提供適應性指導,或施教教師在旁聽課,或請優秀教師在旁聽課,發現問題,加以改進。
(5)教育調查。影響教育問題解決的因素非常復雜。開展教育調查,就是通過實證收集有關問題的資料,把握影響某個問題的主要因素,並在調查過程中,形成教師的理性思維能力。教育調查的問題可以是學校層面的,可以是班級層面的,也可以是某個特定的教育對象。
(6)行動研究。行動研究是指教師基於解決教育實際問題的需要,與教育機構的施教教師、專家或其他教師共同合作,進行系統的研究。
它要求施教教師(行動者)參與研究,專業研究者(指導教師或專家)參與教育實踐通過多方合作,共同形成改進教育現狀的計劃,以解決實際問題為主要任務。
在教師教育中引入行動研究,不僅能夠幫助教師改進教學工作現狀,提高教育教學質量,而且能夠幫助教師提高教育教學水平、改進研究技巧,強化專業精神,是個一舉多得的好方法。
❷ 教師的講課可以稱為講座嗎
教師的講課不可以稱為講座。講課是按課程表和教學計劃進行的課堂教學。
講座是指由教師不定期地向學生講授與學科有關的科學趣聞或新的發展,以擴大他們知識的一種教學活動形式。或由主講人向學員傳授某方面的知識、技巧,或改善某種能力、心態的一種公開半公開的學習形式。
大學講座大致可以分為五類。
學術類
學術類講座一般由某個院系或研究機構主辦,邀請的嘉賓多為該領域的知名專家,而講座的主題也會圍繞領域內某一具體問題進行。這類講座對該領域內的人來說,是一場學術盛宴,可是對於領域外的人來說,那可能連熱鬧都看不了。
雖然這類講座相對小眾,但正因為此,講座所談的內容相對高端,有較高的學術水平和研討價值,主講嘉賓也是該領域中的翹楚。參加這種講座,往往能體驗到思路的火花式碰撞,也能了解到最新的學術研究成果。特別是一些理科和醫科等基礎學科的講座,更是成了相關院系學生除上課和實驗之外的第三課堂。
論壇類
在大學還有一類常見的講座類型,那就是各式各樣的論壇或者研討會。這類論壇通常圍繞某一個較為寬泛的主題進行一至三日的探討,有的論壇還設有分會場,聽眾可以根據自己的興趣選擇不同的議題,在分會場中「串門」。聽這類講座彷彿像是吃自助餐一般,可自由選擇,盡情享受大學論壇所提供的資源。
由於論壇持續的時間比一般講座更長,通常都會設置中場休息時間。這時感興趣的聽眾還能有與嘉賓面對面單獨交流的機會。碰上院系或社團舉辦學術周,講座更是精彩紛呈,很多時候總讓聽眾們痛恨自己分身無術,有時候還要忍痛割愛,在不同議題的講座中作出選擇。
名人類
社會名人是公眾特別感興趣的人群,大學對這類人群也有足夠的吸引力。名人們也會到大學客串一把。怎樣才算是社會名人呢?他們當然包括各國政要、世界著名大學校長、知名科學家如諾貝爾獎獲得者,以及文化名人等一切具有「票房號召力」的人物。
各國政要在來華進行訪問的時候,也常會選擇前往高校,以講座的形式與學子零距離接觸。此外,哈佛大學、劍橋大學、耶魯大學等世界名校的校長以及諾貝爾獎獲得者來高校訪問時,有一個約定俗成的「規定動作」,就是在高校舉辦一場講座,由於機會難得,這樣的講座往往讓學生和一些感興趣的社會人士踴躍參與。
國內知名企業的CEO,影視明星和著名主播等,也常常光顧高校與學子面對面。由於名人類的講座一般對聽眾的限制較少,講座主題也相對大眾,親和力較高,容易被更多人接受。也正因為名人會吸引到大規模聽眾,這類講座一般會採用提前發票的方式來限制聽眾人數。
文化類
大學內學術自由、討論開放,各類思想撞擊競發,並且匯聚了一大批知名學者,更通過名譽教授、客座教授、講座教授等方式,網羅了不少名家,他們的智慧和思想在講壇上得以展現和激發,形成了大學文化中一道亮麗的風景線。在大學里,只要你真的有思想,夠水平,就能得到聽眾的支持,因此,大學也成為了一些有才之士「初試啼聲」的場所。
熱點類
針對社會上的熱點問題,大學通常會邀請相關專家對該熱點問題進行解讀和探討,這種熱點類的講座也很受人歡迎,除了校內學生外,某些講座主題還常常引來不少社會人士的關注
❸ 如何提高教師復習備考專題講座心得體會
一個學期21周的學習生涯即將結束。但我依然認為我的小口袋還是沒有滿(畢竟學無止境嘛,呵呵)回顧一學期的語文學習情況,即使我的小口袋還是沒有滿,但收獲還是挺多滴。如,通過學習課文我攢了許多好詞好句,可有用了呢。因為不僅習作上可以用到,生活中也可以用到。又如,我在課外閱讀中,我學習到了閱讀與習作的好方法,養成了做讀書筆記的習慣,並在習作上取的了很大的進步,我寫的作文-偷番薯,登上了金太陽的學生作品選呢。再如,我喜歡看綜藝節目,學會了如何主持,但我講話的速度有些快,並且毫無輕重之分,這一點有待改進哦,再如,我因為上了英語興趣班,英語比以前好了很多,但還不夠好,所以我一定要加油,把英語成績給提上去雖然小口袋沒滿,但是收獲還是不小的。
❹ 教師培訓的目的和意義
教師培訓的目的和意義是:
一、目的:樹立終身學習的思想,掌握學習方法。「在不能完全預計到未來工作變化的情況下,如何使教育與未來的工作相適應」,這才是終身教育所要解決的問題,也應該是繼續教育需要解決的問題。
二、意義:
1、學知學能,博學多思:
師者是教育學生的先行者,本身的學識能力水平,決定了教師的思維定式和教育方法,也從中影響了學生的思維習慣和行為作風。因此教師必須得抱定終身學習的觀念,加緊學習,學習知識,學習技能,學習自己擅長的,也要學習自己所不擅長的。
2、完善性格,豐滿人格:
教師的性格好壞,直接影響學生的學習成績和人格完善。不論你是哪一類的性格特徵,都要緊緊圍繞服務於學生這一主要前提,一切為了學生,有時不能恣意任性,不能把個人的不良情緒和怨氣帶到學生中去,強加給學生,讓學生帶己之過。
3、儀表端莊,修正外形:
教師的職業不同於其他服務行業和企業,外在的形象很重要,它顯示的是教師內在的品味和氣質,個人的喜好和追求,人格魅力與個人審美欣賞水平,給學生的是第一印象和一生的印象,所以外在形象至關重要。
4、言談舉止,遵禮合儀;
教師的語言技巧,行為舉止,決定你能否走進學生心裡,是否拉近與學生的距離,語言和藹,態度親切,行為得體,舉止端莊,也展示著教師的個人修養水準。
(4)教師學習講座擴展閱讀:
中小學教師國家級培訓計劃,簡稱「國培計劃」,由教育部、財政部2010年全面實施,是提高中小學教師特別是農村教師隊伍整體素質的重要舉措。 「國培計劃」包括「中小學教師示範性培訓項目」和「中西部農村骨幹教師培訓項目」兩項內容。
中小學教師示範性培訓,主要包括中小學骨幹教師培訓,中小學教師遠程培訓,班主任教師培訓,中小學緊缺薄弱學科教師培訓等示範性項目,為全國中小學教師培訓培養骨幹,作出示範,並開發和提供一批優質培訓課程教學資源。
❺ 小學教師業務學習講座可以講些什麼內容
小學生養成教育講座稿;面對二十一世紀全球范圍內更加激烈的人才競爭,面對;心理健康教育也稱心理教育、心理素質教育等,是培養;心理健康教育是教育本身應有的內涵之一;一、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內容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