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師是稱呼還是職業
Ⅰ 老師有幾種稱呼
老師的稱呼:老師,先生,教員,慈母,教練,教書匠。
教師,這個職業是人類社會最古老的職業之一。
按照法律法規和行業規范,在規定的時間節點內,根據學校設施條件和個人職稱專業,安排座位、備課上課、批改作業、引導輔導幫助學生學習、組織聽課練習,組織考試。
傳授科學文化基本知識,開展主持學術交流、提高學生的觀察學習、記憶認知、動手溝通、操作等綜合實踐能力,促進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掌握經驗技術。
他受社會的委託對受教育者進行專門的具有建設性的教育,執行各項教育政策,維護社會穩定,為國家和社會培養各類高素質或實用人才。
(1)老師是稱呼還是職業擴展閱讀:
《教師法》第七條對教師的基本權利作了明確的規定,共有六個方面:
1、進行教育教學活動,開展教育教學改革和實驗;
2、從事學術交流,參加專業的學術團體,在學術活動中充分發表意見;
3、指導學生的學習和發展,評定學生的學業成績;
4、按時獲取工資報酬,享受國家規定的福利待遇以及寒暑假期的帶薪休假;
5、對學校教育教學、管理工作和教育行政部門的工作提出意見和建議,通過教職工代表大會或者其他形式,參與學校的民主管理;
6、參加進修或者其他方式的培訓。
Ⅱ 老師是一個職業,農民也是一個職業,為什麼可以直接稱呼老師為老師,不可能直接稱呼農民為農民呢
可以這么解釋吧。從書面來說。教師和農民才是相對的職業的名稱,老師呢,就是對應著教師的一個稱呼。而農民我們都木有啥子稱呼,就醬紫咯。反而因為農民是鄉村淳樸的人,稱老哥老爹之類的更顯親切
Ⅲ 教師還是體面的職業嗎
正如其他知友補充的,題注似乎對犯罪學有些誤解,認為總有辦法能夠杜絕犯罪,這樣想是很天真的。另一方面,現實問題也需要重視,不能因為無法杜絕就放棄改進,急功近利的談「逮著一個槍斃一個」也是不負責任的事情。我是教師子女,從小從老師圈子裡長大,說一下我對這些事情的看法。在我國,教師處於一個很尷尬的地位:在課堂中,他們是被尊敬的存在,學生幾乎處於絕對弱勢。漢文化強調的尊師重道以及應試教育的壓迫讓學生反復被灌輸服從的理念,大城市並不明顯,越是落後的地方,這些東西就越被強調。在課堂外,教師其實不算什麼強勢群體,國家號稱給教師公務員待遇,實際上根本落不到實處。壓力大,待遇差不說,還特別容易引起學生或者家長的反感(不少教師搞課外培訓創收,也加劇了這點)。某些低素質的家長,真心是不可理喻。我就聽說過好幾次教師被家長甚至學生毆打的事情=__=參見文章:教師待遇等同於公務員,下輩子吧!報考過學校的也知道,師范類院校都不怎麼吃香。某些山溝溝裡面窮困潦倒的教師,就更別說了。高考制度其實越來越不值錢,教育投資的性價比同樣越來越低,整個社會都在崇尚讀書無用論的時候,又怎麼能指望教師有什麼地位?遠的不說,大概今年年初(還是去年來著==,總之是高考前兩個月左右),我們這里教師集體罷課,因為太久沒法工資了。。。教師本來應該是一個體面的職業,在這個前提下很多事情也許就不會發生了,但是。。。總結一下上文就是:客觀上學生的服從意識給了教師施暴的便利條件,主觀上社會的壓力會讓某些道德敗壞者尋求一個宣洩口。其實大部分老師都是不錯的人,但是在師生比極低的現狀下,他們對待學生往往只能採取簡單粗暴的辦法。。。而且教書育人真的是門學問,這門學問能做到及格的人,很少。有點跑題,大家湊合看吧=____=
Ⅳ 老師是人稱代詞還是職業
—閱讀經典與教育家對話
朱永新
(新教育實驗發起人。中國教育學會副會長,蘇州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
我一直認為,一個人的精神發育史實質上就是一個人的閱讀史,而一個民族的精神境界,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全民族的閱讀水平。在一定意義上說,讀書就意味著教育,甚至意味著學校。在學校中,我最看重的就是教師與圖書。學校就是提供了一個讀書的空間,一個學生在老師的指導下讀書的空間。而學生讀書的興趣與水平又直接受老師的讀書興趣與水平的影響.因此,教師讀書不僅是學生讀書的前提,而且是整個教育的前提。
我認為,教師不僅僅是園丁,他自己本身也應該是一朵美麗的花。花是無法去影響園丁的,它只能給園丁帶來感官的愉悅,帶來工作的成就感。而在現實生活中,學生對於教師的影響是巨大的。教育過程是教師與學生互相作用的過程。同時,園丁自己是如何發展的呢?我們過去的教育理論強調教師的價值必須通過學生的價值體現出來,忽視了教師自己價值的直接呈現方式。
教師也不是春蠶,教師的生
Ⅳ 教師屬於什麼職業
教師是以教書為生的職業。這個職業是人類社會最古老的職業之一。按照法律法規和行業規范,在規定的時間節點內,根據學校設施條件和個人職稱專業,安排學生入座、發放學習資料、備課授課、批改作業、引導輔導幫助學生學習、組織聽課練習,組織考試、傳授科學文化基本知識。
開展主持學術交流、提高學生的觀察學習、記憶認知、動手溝通、操作等綜合實踐能力,培養學生特長,促進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掌握經驗技術。
(5)老師是稱呼還是職業擴展閱讀
教師的基本權利:
(一) 進行教育教學活動,開展教育教學改革和實驗;
(二) 從事學術交流,參加專業的學術團體,在學術活動中充分發表意見;
(三) 指導學生的學習和發展,評定學生的學業成績;
(四) 按時獲取工資報酬,享受國家規定的福利待遇以及寒暑假期的帶薪休假;
(五) 對學校教育教學、管理工作和教育行政部門的工作提出意見和建議,通過教職工代表大會或者其他形式,參與學校的民主管理;
(六) 參加進修或者其他方式的培訓。
Ⅵ 「老師」和「教師」的區別是什麼
「老師」和「教師」的區別是職業不同,老師可以是各種職業的人,教師必須是學校教書育人人員。
Ⅶ 教師有多少種稱呼
一、教師的稱謂很多,其中尊稱有以下兩種:
1、老師
原是宋元時代對地方小學教師的稱謂。後專指學生對教師的尊稱。明清以來,一般稱教師為「先生」。直至19世紀末20世紀初,辛亥革命元老、中國現代教育奠基人何子淵、丘逢甲等人將西學引入中國,創辦新式學校後,便開始在「學生操行規范」裡面明確將「教師」稱謂定義為「老師」。
但絕大部分學生約定俗成將「先生」改稱為「老師」,則是從國民政府時代開始,並一直沿用至今。
2、先生
1、老師。2、對知識分子和有一定身份的成年男子的尊稱。3、稱別人的丈夫或對人稱自己的丈夫。4、舊時稱說書、相面、算卦、看風水等為業的人。如:風水先生。5、後來意義有所外延,但凡德高望重的人,都可以被尊稱為「先生」,有表示尊敬的意思,不一定完全指男士。如宋慶齡、楊絳、冰心、丁玲等均可稱為先生。
二、其他稱謂
教書匠——最通俗、范圍最廣的稱呼;
先生——最歷史悠久的尊稱;
教員——港台等地區最流行的稱呼;
園丁——最質朴無華的褒稱;
蠟燭——最溫馨動人的稱謂;
慈母——最真情感人的愛稱;
春蠶——最純摯的稱謂;
教練——是指導、訓練和督導他人,試圖完成某種使命或任務的人;
人類靈魂工程師——最富哲理的稱謂;
(7)老師是稱呼還是職業擴展閱讀:
《教師法》第七條對教師的基本權利作了明確的規定,共有六個方面:
1、進行教育教學活動,開展教育教學改革和實驗;
2、從事學術交流,參加專業的學術團體,在學術活動中充分發表意見;
3、指導學生的學習和發展,評定學生的學業成績;
4、按時獲取工資報酬,享受國家規定的福利待遇以及寒暑假期的帶薪休假;
5、對學校教育教學、管理工作和教育行政部門的工作提出意見和建議,通過教職工代表大會或者其他形式,參與學校的民主管理;
6、參加進修或者其他方式的培訓。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教師
Ⅷ 老師和教師的區別是什麼僅僅是稱謂上的嗎
老師和教師不僅僅是稱謂上的不同,其區別主要是:
1、語體色彩不同
"老師"多用於口語,"教師"多用於書面語。如當面向人介紹"這是我的老師",滿含親切敬重之感,而不說"這是我的教師"。"向廣大教師致以節日的問候",用於報章或大型公眾場合,莊重得體,而若換做"向廣大老師致以節日的問候",則會因"老師"二字的口語色彩而有失莊重。「教師節」「民辦教師」「家庭教師」等短語里的「教師」換成「老師」有失莊重。
稱呼語中,一般不用「教師」,而是使用「老師」。
2、語義范圍不同
"老師"一詞出現較早,語義寬泛。可稱代傳授本領、技能的人或在某方面有專長值得學習的人。"教師"是後起之詞,語義單一,僅指擔任教學工作的專門人員。日常生活中,如某人並非從事教學工作,但在某方面懂得多,能給人以指導,為表敬重之意,稱之為"老師"也是可以的,例如,「趙忠祥老師」;但若稱他為"教師",就既不準確,也不恰當了。
3、句法功能不同
"老師"是一種稱謂,"教師"是一種職業,不同的語義內涵使二者的句法功能有別。作為稱謂的"老師",與"同志"、"師傅"等表稱謂的詞語一樣,可組成"姓氏或姓名+稱謂"的偏正式結構,如"張同志"、"馬師傅"、"劉老師"、"劉德偉老師"等;而"教師"作為一種職業,同"農民""工人"等表職業詞語的句法功能相同,不能採用"姓氏或姓名+職業"的方式來表示,如"張農民"、"馬工人"等,不合語言規范,給人以不倫不類的感覺。
Ⅸ 教師是一種職業,老師是一種稱呼,為什麼許多人稱自己是老師
老師是一個名詞
這樣說也沒有錯了
但是說是教師比較准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