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教師老師 » 教師態勢語

教師態勢語

發布時間: 2021-07-17 15:05:54

教師的體態語包括表情語,(),手勢語 這是真題

姿態

❷ 關於教師語言能力方面在態勢語這一維度的觀察表該怎樣做啊在這里態勢語又分了手勢,表情和移動這三個

不要太慌張 把孩子當作朋友就行了

❸ 教師的體態語言的內容簡介

社會學家把能夠傳遞信息和情感的面部表情、身體動作等體態,稱為體態語言。
教師的體態語言在教育生活中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教師在課堂上的一舉一動、一顰一笑無不影響著學生的心靈和情感。因此,關注教師體態語言,研究教師體態語言,提升教師體態語言的素養,應該是當下教師專業成長的重要環節。
這本《教師的體態語言》,能夠為老師的專業成長揭示一條新的路徑,為老師的魅力提升添加一些新的元素,能夠為改善師生關系、提升教育效益提供一點新的啟示。本書由教育策劃人、教育記者李振村著。

❹ 教師教學的體態語有哪些基本要求

什麼是體態語?所謂體態語,又稱「身體語言」,是指用身體動作來表達情感、交流信
息、說明意向的情感交流手段。美國心理學家艾帕爾說:「人的感情表達由三個方面組成:55%的體態,38%的聲調,7%的語氣語調。」由此可以看出,體態語在信息傳遞當中所顯示出的意義要比有聲語言還多得多。教師的體態語是指教師在教學、教育過程中運用眼神、表情、手勢等身體部位的變化 ,對學生施加影響的一種非語言形式,是教師必須具備的除口頭語和書面語之外的一種特殊語言。
蘇霍姆林斯基曾說:「教師最大的幸福與快樂就在於與學生的交往,因為你的每一步,每一句話,你的眼神,甚至你的目光一閃或者一抬手,這一切都會深深的留在學生的記憶中。」在與學生交流交往活動中,通過體態語可以完成自己對「為人師表」這一形象的塑造。
那麼,本文就從教師體態語所包括的目光姿態兩個方面結合課堂師生交往個案,對教師課堂體態語運用的技巧作一探討,為組織課堂、調節氣氛提示必要的動作要領。
一、教師的目光
「組織課堂教學,第一流的教師用眼神,第二流的教師用語言,第三流的教師施以懲罰。」這句話形象地道出了教師運用目光的重要性。我們常會遇到這樣的情況:上課了,學生都進了教室,但由於某種原因,學生的情緒一時還穩定不下來,教師里亂哄哄的,這時,教師並沒有急於開口,批評學生,而是站在講台上用親切的目光向學生掃視,很快,教室里安靜了。 這就是運用目光這一無聲語言的妙處,我總結它至少產生了三點效應:
(一)
從空間上說,親切的一視,無形中起到了控製作用,彷彿在告訴學生,你們的一切都看在我的眼睛裡,你們在幹嘛我全知道!
(二)
從心理學上說,親切的一瞥,好像在對學生們說:「老師知道,課間休息的時間很短暫,你們也難得放鬆一下。」引發學生與教師的情感共鳴,增強親切感,便於班級對教師的認同。
(三)
就信息傳遞而言,教師站在講台上看向每個學生,學生接收到老師發出的信息:老師都已站在講台上了,上課的時間到了。有的學生會為自己一時的玩劣行為感到自責,從而更加積極地投入到學習中去。由此可見,教師安詳與和氣的眼神,可以看出他對整個班集體的熱愛與關心,可以拉近與學生的距離,可以讓他更具有親和力,使學生心悅誠服地坐下,在愉悅的狀態中進入學習。那進入正課後又該注意什麼呢?我認為:教師的眼神要攏住全體學生,目光要自然平直地向前延伸,切不可游離不定,也不可只盯住某一點,要照顧到教室里的每一個學生,時時以溫柔的目光與每一個學生打招呼,通過目光建立教師與學生的感情交流。教學中,教師要根據教學內容表達的需要,因地、因人、因事而異地表現出各種特異的神情,用目光示意學生集中注意力,或示意學生加強朗讀的表情,或示意學生沉著……教師還應該注意從學生的表情中吸收反饋信息,通過學生的表情,特別是眼神了解掌握學生的心理,及時發現學生聽課興趣的大小,接受知識的情況,從而及時調整自己授課內容的深淺,速度的快慢,授課的方式。
二、教師的姿態
在課堂教學過程中,師生之間彼此接觸最早的就是對方的身勢姿態和顏面表情,就教學活動而言,教師講課、聆聽、演示操作,總是伴隨著一定的身勢姿態:或站立、或走動、或點頭、或搖頭,教師總是自覺或不自覺地在運用這些身勢姿態,傳達著不同的信息、情感和態度,從而實現與學生的無聲交流。如教師講課時,站在講桌中央位置,表示嚴肅;站在兩端,表示和;走下講台,則使學生感到親切。教師的身勢體態不僅應符合道德規范和審美要求,也要遵循心理學上的有關原理,使之合乎教學上的原則和要求。下面就結合教學實踐中站、行兩個方面簡要分析。教師在一生的教學生涯中,多數時間都是在站立中度過的,站立成了教師工作中一個十分平常而又必不可少的部分。假設老師上課習慣於站在講桌前,將書放在講桌上,雙手
反撐講桌,如果講桌比較矮,再勾下身子去看書。學生肯定會問:「老師,你昨天沒睡覺還
是你身體不舒服啊?」很明顯,學生會受影響,做筆記拖拖拉拉,回答問題嘻嘻哈哈,極不認真,好像回答正確與否都無所謂,一節課結束,教學任務卻沒完成。可見站態對教師教學有著很重要的作用。
教師在課堂上應當養成正確的行走在學生面前的姿勢習慣。剛踏上講台的年輕老師,由於緊張,往往一節課都固定在了一個位置。課堂氣氛顯得沉悶,教室後排有開小差的學生出現。這是因為一直呆在一個地方,會壓抑課堂氣氛。但是,如果走動得過於頻繁,結果也會適得其反,比如在講台上來回走,或是在學生不經意時走下講台在學生中走一圈,這樣僅輕易分散了學生的注意力,重要的是打斷了他們的思維,聽到了他們不滿的怨言。總之,教師的走動應該是面向學生的,應該是有節制的、文雅的、合情理的。
坐:坐態作為教師體態行為規范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雖然與其他身勢姿態相比,在課堂教學運用中相對較少,但在其他教學活動中,如專題講座、監考、個別輔導及辦公活動中應用廣泛,它同樣也顯示著一個人的文明程度,因此同樣不可小視。由於平時休閑自在慣了,在坐凳子時,總習慣翹二郎腿,而且,還會時不時地將翹起的那條腿前後左右地晃動幾下,或者有時是將整個坐著的上身搖晃,而這種習慣又會不自覺地帶進課堂,對學生的心理產生一定的影響。
總而言之,作為一名語文教師,在熟練運用精確恰當、生動詼諧的語言進行課堂教學時,也應恰如其分地運用體態語,與學生進行情感交流,提高教學效果。

❺ 教師的態勢語有哪些

教師的體態語其實直接能表現教師的情,內心情感

❻ 教師語態體態怎樣做到

所謂體態語言

是指人在交際過程中,用來傳遞信息、表達感情、表示態度的非言語的特定身體態勢。

體態語言是人們在交際中用來傳遞信息,表達感情,表明態度的非言語的特定身體姿態,這種特定的身體姿態既可以支持,修飾或者否定言語行為,又可以部分的代替言語行為,發揮獨立的表達功能,同時又能表達言語行為難以表達的感情和態度。

作為具有鮮明職業特徵的教師體態語言,既有人類體態語言的一般特徵,又有自己的鮮明個性,教師在校園里始終處於眾多學生視線的聚焦之下,一舉一動,一顰一笑,無不影響學生的情緒,給教學帶來或積極或消極的影響,教師的體態語言在生活中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因此,關注教師體態語言,研究教師體態語言,提升教師體態語言的素養,是當下教師專業成長的重要環節。

在日常教學工作中,教師的體態語言分為五類,

  1. 符號性體態語言,

  2. 說明性體態語言,

  3. 表露性體態語言,

  4. 習慣性體態語言

  5. 調節性體態語言。

教師的這五類體態語言可以引起學生的注意,比如,在講解例題時,解題過程書寫在黑板上,結合口授,不斷用手來指點板書,所起到的就是強調以引起注意的作用。教師在課堂上恰當運用體態語言,可以在有限的時空里,傳遞更豐富的信息,從而有效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教師常用的符號性體態語言分為三類

  1. 指勢語,

  2. 掌勢臂勢語,

  3. 頭勢語。

教師的手指在其職業上有重要的作用,如,板書,製作課件,指引學生理解教學內容等等,教師的符號性體態語言最為集中的區域之一就是手指。

豎拇指,這是一個積極的體態信號,它的基調是肯定,贊揚性的,而伸出食指表示的意義更加豐富,有時表示數字1,有時提示請安靜,有時對學生進行指示,引導。

教師的掌勢臂語在課堂中應用時,教師提出問題後用抬手的手勢要求學生起立回答問題學生會有一種平等感。在教師的抬手動作中,包含了對學生的尊重,愛護,學生接受這種指示時也常常是非常樂意的,而不會趕到有任何的強制性。鼓掌可以用來提醒,由於鼓掌伴有清脆的聲音,因此它可以起到提醒學生注意力,組織課堂教學的目的。亂哄哄的課堂,嘈雜的會場,均可以使用打擊一兩聲掌的辦法來請大家安靜。

在課堂上,當某一學生在回答問題時,老師一般總是微側著頭,臉帶微笑注視著那個學生,這是老師對學生的回答感興趣的表現,它會鼓勵學生繼續深入思考,探尋正確答案。

但是,教師的符號性體態語言也並不都是積極的,有一些體態語言會對學生產生消極影響,我們要盡量避免,比如,斥責性食指點動,這種食指點動極易造成學生的心理損傷。蔑視性的伸出小指,並配合蔑視性的表情,此動作傳達出的是輕視,輕蔑性的信息,教師不應使用。

愛默生認為,人的眼睛傳遞的信息和所說的話一樣多,不需要字典就能從眼睛的語言中了解心靈世界。在教育教學活動中表現內心情緒,顯示情感傾向時,教師主要是憑借表露性體態語言,表露性體態語言的豐富性是突出而驚人的,尤其是面部表情,可謂人體語言的「稠密區」,無論是在課堂上,還是在課外活動中,無論是與學生交流談心,還是師生一起游戲,玩耍,教師無時無刻不在運用面部表情與學生進行交流。教師的表露性體態語言主要集中在面部,教師很少在教育教學活動中借身體的顫抖,捶胸頓足等來表達情感。因此,教師加強表露性體態語言的訓練就顯得非常重要了。眼睛通過眼瞼的開合,眼珠的轉動等,組合成多種多樣的眼勢,傳遞出豐富的信息,具體來說,教師常用的眼勢語有一下兩種,環視和注視。環視和注視又根據場合和目的不同在使用上有所選擇。比如,在授課中,就要運用注視,這種注視的露點是三角部位,授課注視介於嚴肅注視與親密注視之間。授課注視能夠形成比較融洽,和諧自然的氛圍,使授課能夠順利的進行下去。另外,教師的調節性體態語言,適應性體態語言,空間語言,教師的體貌,服飾也對學生有一定的影響。

進入21世紀的教育,其價值追求已經從知識本位,能力本位升華到以人為本的境界。以人為本的要義,就是要呵護學生精神生命的成長,要關注學生個性品質的培養,而這一切單單靠學科教學能力和知識素養,是很難實現的。要適應「人的教育」,教師還必須在傳統的專業素質之外,錘煉自己的體態語言,全方位提升個人魅力,以一種美麗優雅的姿態進入學生的世界,以一種深受歡迎的方式在生命田園里播下情感和真理的種子。

❼ 教師課堂體態表現包括哪些方面

摘要:體態語言是教師從事教育教學工作中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它與口頭語言、書面語言一起成為課堂教學中師生進行人際交往、人際溝通的信息媒體。在課堂教學中,恰當而有效地運用體態語言,對增進師生交流、確保信息傳輸、提高教學質量將大有裨益。本文對這種教學藝術行為之一的非言語行為——即教師體態語言的定義及特點、意義及運用方法、原則及訓練與養成等各方面進行了初步的探討。
關鍵詞:課堂教學教師體態語言
一、體態語言及其特點
1、什麼是體態語言
課堂教學是師生之間的雙向交流活動,而語言則是維系這一活動順利進行的紐帶。在教育、教學理論界,我們說到教學語言,它包括兩個方面,一種是訴之於聽覺的有聲語言,還有一種則是無聲的語言,即體態語言。所謂體態語言,是指人在交際過程中,用來傳遞信息、表達感情、表示態度的非言語的特定身體態勢。這里的「交際」是廣義的交際,它包括交流、溝通、傳播等多種含義。這種特定的身體態勢既可以支持、修飾或者否定言語行為;又可以部分地代替言語行為,發揮獨立的表達功能;同時又能表達言語行為難以表達的感情和態度。具體說來,體態語言就是指人們藉以身體動作來傳遞信息、交流感情、表示某種意義的信息系統。它主要包括頭語、臉語、眼語、手語、身姿動作等幾個方面。例如,用力揮手錶示肯定、堅決,點頭微笑表示贊賞,眉頭緊皺表示問題嚴重,以及愉快時的微笑、羞愧時的臉紅、歡樂時的手舞足蹈,憤怒時的捶胸頓足。在課堂教學中,教師的體態語言應包括兩大方面:一方面是指那些動態的有形的體態語言,即頭語、臉語、眼語、手語、身姿等,它在傳遞信息、影響學生方面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另一方面,教師的體態語言還應包括那些靜態的、無形的體態語言,即指教師的儀表風度等。教師的儀表風度是教師崇高的思想感情、氣質性格、審美情趣、文化素養的外在表現,是一個人德、才、學、識、體等各種素質在社會交往中的綜合體現;它直接參與教師的勞動過程,作用於學生的心靈,影響著教育效果,促進著師生之間的感情交流。

❽ 教師體態語言有哪些特點

作為具有鮮明職業特徵的教師體態語言,既有人類體態語言的一般特徵,又有自己的鮮明個性。

(一)控制性

在常態的生活中,我們的體態語言具有相當大的隨意性。例如,見了熟人,面部會很習慣地露出笑容以示好感;與人交談打手勢,也是興之所至,隨意為之。教師在校園里始終處於眾多學生視線的聚焦之下,他的一舉一動、一顰一笑,無不影響著學生的情緒,給教學帶來或積極或消極的影響。因此教師體態語言表現出一定的「控制性」特點。

1.體態預設

大多數教師在備課時都能結合課程內容確定自己的體態語言基調,並對一些重要的體態預先進行設計或練習,這種准備保證了課堂教學中口授與體態的最佳結合,是一個教師駕馭教學走向成熟的表現。

例如,一位經驗豐富的小學語文老師要教《十里長街送總理》這篇感情壓抑、沉痛的散文,走進課堂時不可能滿面春風、笑逐顏開,他肯定會在體態和面部表情上提前做好調整,以便與課文內容相適應。山東省著名特級教師宋君在教這一課時,甚至連服裝都進行了精心設計:她穿了一身潔白的紗裙,表情肅穆地登上講台,然後打開收錄機播放悲傷的音樂……這與課文內容契合無隙的體態語言,恰如其分地渲染出一種悲哀、抑鬱的氣氛,生動再現了送別總理的情境,「未成曲調先有情」,為成功地講讀課文做了很好的鋪墊。

2.調控表情

心情高興時喜笑顏開,沮喪時垂頭喪氣,生氣時橫眉冷對,悲哀時眼中含淚……這些常人的情緒反應,在教師身上有時卻要根據教育教學需要有意識地適度加以調控,不能聽任感情通過體態隨意流瀉。

某個學生偶犯錯誤,沖撞了老師,此時老師即便生氣,也不宜當眾發作、怒不可遏,而應控制住怒氣,控制自己的情緒和表情,等冷靜下來以後再做處理。

(二)選擇性

從應用效果這一角度,可以將教師體態語言大致劃分為積極體態語言、消極體態語言和無意義體態語言三大類。

所謂積極體態語言,是指能夠支持或修飾口頭講授、強化授課效果、提高教學效率,能夠獨立表達有關教學內容,有助於學生理解知識的疑點、難點,能激起學習興趣的體態語言。例如,前面所舉宋君老師的體態語言,即屬此類。

所謂消極體態語言,是指非但不能強化課堂教學效果,而且還會分散學生注意力、影響其學習的體態語言。如,課堂上哈欠連天、無精打采,等等,即屬此類。

所謂無意義體態語言,則純屬教師因某一方面原因而形成的一些習慣性動作,如,有的教師在授課中喜歡把手插在口袋裡,或雙手撐在講桌上。這類體態語言一般不致干擾講課,但也沒有多少實際意義。

當然,並非所有具備積極效應的體態語言都適合教師的需要,有一千個教師,就有一千種教法,各具特點的教師應各取適宜自己的體態語言才能獲得完美的效果。

年長者不宜運用過多的運動性體態,宜確立持重、博識、慈愛的體態語言基調;年輕教師則不宜過於老成,應使自己的形象充滿活力、富有朝氣。男教師應多一些陽剛之氣,女教師宜增添些婉約之美。

但也有一種觀點認為,老教師應活潑一些,如,服飾(副體態語言系統)不妨明快鮮亮些,在老成持重中增加活力;青年教師需要在學生心目中確立「權威」形象,因此舉止神態、服飾等可深沉、凝重些。女教師不妨多一些灑脫和陽剛,男教師則可多一些細膩和慈愛……

(三)學科性

不同性質的學科,不同的教學內容,需要運用各不相同的體態語言,因此,教師的體態語言又具有較突出的學科性。

一般說來,體育、舞蹈等技巧性或藝術性科目,體態語言的使用頻率最高。在這類科目的教學中,口頭語言有時僅起提示、說明作用,而主要靠教師運用體態語言進行示範,以供學生模仿、學習。這類體態語言已形成固定的模式,有專門的含義,又常被稱為「非詞彙性語言」。

語文、德育等文科類課程,所使用的體態語言多用來模擬形象、再現情境、演示情節。

數學物理化學等理科類課程,所使用的體態語言有較突出的說明色彩,以展示原理、說明事物為主,其主要作用是化抽象為形象、化概括為具體,為學生理解枯燥的知識鋪路搭橋。

❾ 態勢語在教師教學中的作用有什麼

在教師的教學中起著。很重要的作用因為這樣的語言。形態可以直接影響孩子們對老師教學的理解。

❿ 教師口語,態勢語言的基本要求有哪些

態勢語言的基本要求:
①要有目的性。下意識的態勢一般沒有明確的目的性,比如,有時一種手勢、動作的產生,出自下意識,純粹只是生理上的要求,並沒有明確的目的性,不過這種手勢、動作還是有用的,它可以幫助演講者把聲音有力、有情、生動地送出去。假如我們把這種態勢由不自覺變為自覺,由不夠准確、優美變為准確、優美,以加強號召力和鼓動力,可進行加工,使之變成具有目的性的態勢。而有意識的態勢則具有很強的目的性。有意識,就是要使一揮手,一擺頭,身子或向前傾,或往後仰,都有內在的根據,清楚的用意。
②要確要精煉。所謂確要,就是准確、優美,要由演講者內在的思想意圖決定,要能恰當地傳情達意,具有補充或加強話語,幫助聽眾理解,促使聽眾接受的作用。所謂精煉,就是要以少勝多。手勢動作對於每個人來說,一來庫存就不多,變來變去也不會出現什麼新花樣,要是不間斷地、隨便的使用,或者多次重復一種手勢動作,就可能喪失它的功效。③要自然活活潑。要求自然,就是反對造作,強調活潑,就不要單調呆板。沒有表達思想感情的需要,缺乏內在的根據,哪怕有意識去做一種手勢,一個動作,目擊者也可能認為你節外生枝,造作正如著意表演一樣是有害的,而單調、呆板也同機械重復一樣,會使人失去興趣。
④要堅持自己的個性。態勢的表現同演講者的性格氣質緊密相連,而且個人的性格氣質往往「規定」了他的態勢特點。一個開朗、爽直、麻利、說話、辦事都十分快速的人,他的表情動作,尤其是手勢動作,一般表現為急速、頻繁、果斷、有力;一個比較內向的人,他的態勢表情往往又表現為動作緩慢,手的活動范圍較小,而且變化不多。因此。我們在運用態勢進行表達、交流的時候,必須保持自己的個性特徵,顯示自己的風格,切勿一味模仿別的什麼大演講家。

熱點內容
教學創新論文 發布:2025-09-15 14:31:43 瀏覽:118
新班主任古麗君電視劇 發布:2025-09-15 14:15:39 瀏覽:771
佛太極拳教學 發布:2025-09-15 11:23:27 瀏覽:712
小學二年級奧數學 發布:2025-09-15 10:26:29 瀏覽:594
文綜地理題 發布:2025-09-15 08:45:41 瀏覽:3
美女日本老師 發布:2025-09-15 06:42:10 瀏覽:717
霧霾文言文 發布:2025-09-15 04:23:26 瀏覽:571
實拍老師扇 發布:2025-09-15 03:38:35 瀏覽:437
涿州老師招聘 發布:2025-09-14 21:13:55 瀏覽:347
零五網初二物理同步練習 發布:2025-09-14 20:51:19 瀏覽:6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