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教師老師 » 教師的組織作用

教師的組織作用

發布時間: 2021-07-17 22:57:23

教師隊伍在學校中,會起到什麼作用

1)教師是文化知識的傳遞者,對人類社會的延續與發展有承前啟後的橋梁作用

2)教師是人類領會的工程師,對青少年一代的成長起關鍵作用

3)教師是教育工作的組織者、領導者,在教育過程中起主導作用。

教師在教育過程中起主導作用的主要依據是什麼?

沒有教師,就沒有學校.學校要發展,靠什麼?一靠有一個好校長,有一個團結奮進,創新務實的學校領導班子,二靠教師的發展。沒有教師的發展,不可能有學校的發展。教師的發展要靠培養,而且主要靠學校自已來培養。教師的發展是一個系統工程,一要有制度保障,二要有一批優秀教師帶領,三要靠教師個人努力。否則就不可能有教師的發展。所以,學校要發展,需要採取切實措施,實施教師素質提高工程,尤其是要加大對教師的培養力度,學校才能培養出專業化的教師。

有了一定數量的專業化教師,學校就能培養出更多更好的人才,就能得到社會的承認,贏得家長的贊譽,就能爭取到更多更好的生源,學校也就慢慢有了名氣。一局話,教師的發展靠學校培養,學校的發展靠教師的努力。要積極發揮現有教師的潛能,激活教師的成名意識,加快教師培養力度,擴大專業化教師總量,同時,學校努力為教師創設成就事業的工作環境,以教師的發展促進學校的發展。

❷ 在學生的學習活動中,教師的「組織」作用主要體現在哪些方面

比如說是引導大家做活動,以及一些其他後勤的工作。

(2)教師的組織作用擴展閱讀:學校(英語:School),是指教育者有計劃、有組織地對受教育者進行系統的教育活動的組織機構。名稱起源於民國。學校教育是由專職人員和專門機構承擔的有目的、有系統、有組織的,有計劃的以影響受教育學校教育者的身心發展為直接目標並最終使受教育者的身心發展達到預定目的的社會活動。學校教育指受教育者在各類學校內所接受的各種教育活動,是教育制度重要組成部分。學校教育的具體活動受到社會需求影響,必須符合社會發展趨勢。

❸ 教師的作用是什麼

教師對社會發展所起的重要作用具體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教師通過對人類豐富文化遺產的整理、采擷,使之成為系統的科學技術知識、文學藝術、社會思想、哲學觀點和道德規范等,並有效地傳授給年輕一代,使他們在較短的時間內掌握了人類經過幾千年的歷史總結出來的知識經驗,讓他們能夠更快更好的適應現存社會的實踐活動,承接起發展的任務,延續社會的文明。

2、教師是連接過去與未來的樞紐,對人類文化成果的繼承和發展起著橋梁和紐帶的作用。

3、教師是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設的有力推動者 教師以「生產生產者」的身份加入到社會物質生產者行列中來,教師的勞動是進行物質生產勞動、創造物質財富的前提和基礎。教師是物質文明建設的有力推動者。教師在培養各種高級專門人才、促進精神財富的生產方面也發揮著重要作用。

4、教師通過著書立說,投書報刊,開辦講座、咨詢、熱線服務等形式,向人民群眾廣泛傳播先進的科學文化知識和思想觀念,教育人們克服和抵制社會上的腐朽思想、陳舊觀念,積極投身於社會物質文明建設和精神文明建設。廣大教師成為促進社會變革與進步的一股強大的有生力量。

師者,傳道、授業、解惑也!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教師法》規定,廣義的教師是泛指傳授知識、經驗的人,狹義的教師是指受過專業培訓的人,並在教育(學校)中擔任教育、教學工作的人。

教師的職責是:履行教育教學的專業業務,承擔教書育人,培養社會主義事業建設者和接班人,提高民族素質的使命。

如何理解教師的主導作用和學生主體作用

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是保證學生主體性的必要條件,保證學生的主體性是教師有效教學的重要保障。

1、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是保證學生主體性的必要條件。

只有教師主導,教學的高效性才能充分的發揮,才能使學生更好地完成認識主體的作用,使學生的主體性不斷提高,從而有效地學習知識,發展能力。

2、保證學生的主體性是教師有效教學的重要保障。

只有認識到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充分的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才能真正發揮教育應有的功能。

3、防止忽視學生主體性和忽視教師主導作用的偏向。

以赫爾巴特為代表的「傳統教育」和杜威為代表的「現代教學」是兩種偏向的典型代表。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可謂是教學中師生關系的規律性聯系,是各種各樣師生關系理論的抽象概括,任何情調一方而忽視另一方的做法都是不合適,應予以糾正。



教師的主導作用和學生主體作用的表現:

1、教師的主導作用表現為幫助學生明確學習目的、方向,規定教育、教學要求和內容,對教材進行加工,選擇運用恰當的教與學的方法,培養學生自動學習精神和自我教育能力等。

2、學生的主體作用表現在學生是學習活動的主體,是主動的發現者、探索者,是主體得以確立的內在依據;學生是個體身心發展的主體.是個性社會化的主體,具有自主性、能動性、創造性、獨特性、整體性等主體性品質;學生在教學過程中是主體化的客體。

❺ 教師有什麼作用

作用:是教書育人的靈魂工程師,是燃燒的蠟燭,是無私奉獻的精神聖者,甚至是決定學生的命運的救世主。

在社會發展中,教師是人類文化科學知識的繼承者和傳播者。對學生來說,又是學生智力的開發者和個性的塑造者。因此人們把「人類靈魂的工程師」的崇高稱號給予人民教師。

在教育過程中,教師是起主導作用的,他是學生們身心發展過程的教育者、領導者、組織者。教師工作質量的好壞關繫到我國年輕一代身心發展的水平和民族素質提高的程度,從而影響到國家的興衰。

(5)教師的組織作用擴展閱讀:

教師的角色不只是向學生傳授某方面的課本知識,而是要根據學生的發展實際及教育目標、要求,在特定的環境中採用特定的教學方法,通過特定的途徑來促進學生成長,教師這種角色是一種性質復雜的職業角色。一個人成長為這種角色需要經過復雜的、長期的學習過程。

教師角色是通過教育實踐活動實現的。在教育實踐活動中,教師通過與其他角色——主要與學生——互動,建立起一定的關系,發揮著自己的角色功能。這里就有教師在教育活動中的角色地位問題。教育活動主要發生在教師與學生之間,因此教師的角色地位主要通過師生關系來確定。

在教育活動中,學生雖然是教育活動的對象——客體,但是學生作為有一定認知與實踐能力的人,也是作為主體在活動著。針對教師作為主體所開展的教育活動,學生也在這種活動中主動地認識著、實踐著。學生也把教師及教師在教育活動中所運用的一切教育資源作為認識與實踐的對象。

❻ 如何理解教師的主導作用

教師的主導作用應這樣理解:

教師是課堂教學的組織者,是素質教育的實施者。教為主導,學為主體,教學是師生間的雙邊活動,教師的主導作用有利於引導學生積極思維,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習效果。

一般來說,教師的主導作用發揮得越充分,學生的主體地位就越鞏固。要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最根本的是教師要樹立主體教育思想,改革課堂教學,根據實際選擇先學後教、以學定教的教學模式。

(6)教師的組織作用擴展閱讀

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就需要做到:

1、教師在教學中在思維的激趣點多下功夫引導,讓學生在學習中有成功的愉悅和失敗的感悟,使學生變得「好學」、「樂學」,從而開發智力、發展能力。

善於導趣,善於激發學生的求知慾,這是培養學生「會學」素質的首要一步。教師還應千方百計地尋找延續性的思維激趣點,以便使學生鬆懈的思維重新被激發起來,以最好的狀態投入到學習中。

2、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善於引導學生質疑提問,鼓勵學生積極思維、勇於創新。把握啟發誘導的最佳時機。多進行發散思維和求異思維。教師要善於聯系教材和學生實際,遵照思維規律,引導學生學會思維方法,養成思路活躍、思維敏捷、敢於創造、善於創新的習慣。

3、教學中,教師應當以學法指導為重點,通過「學法——教法——學法」這一過程,按學法要求改進教法,讓學生既能學會更能會學,達到舉一反三、融會貫通,為其終生發展奠定扎實的基礎。

4、教師要善於引導學生實踐,讓學生在實踐中思考問題、用口表達、動手操作,在實踐中質疑、釋疑,達到身心協調發展,這也是教育發展的必然要求。教師要發揮好主導作用,給學生充分的動手實踐的機會,放手學生去做。

5、教師要善於培養學生有較強的獨立性,敢於沖破種種限制的束縛,敢於質疑,不隨波逐流,堅持自己正確的見解;有求異思維、發散思維,通過多種方式探求問題的解決;要培養學生「窮且益堅,不墜青雲之志」的意志;要從激發和培養學生對學習和創造的內在興趣入手培養其遠大志向,挖掘其內在的創造潛力,形成其富有創造性的人格精神。

資料來源:淺談教師的主導作用 劉澤泉--中國期刊網

❼ 教師的主導作用包括哪些內容

一、對教師的主導性的理解以及在教學實踐中的運用
所謂導就是引導,教師的主導作用,就是體現在教師要引導學生正確的學習,教會學生合理的學習方法,注重學生能力的培養,對學生的全面發展進行規劃和引導。就像一句諺語所說的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也是這個道理。這在具體教學中,就需要轉變傳統的以教師為中心的教學方法,使教師由知識技能的傳授者變為學生發展的促進者。在體育課教學中教師的主導性更為重要,主要在以下幾個方面體現教師的導:
1、教師的課前准備,也即備課。教師要根據教學目標、教學內容、學生實際等,編制設計出每堂課的程序結構、實施方案,即常稱的教案。教師要在上課前對整個課有個大概的構思,做到胸有成竹。教師教學方法的運用、教學思路的設計、知識技能的掌握以及對教材的理解能力、駕馭能力都能在教案中得到體現。
2、在教學過程中要注意引導學生掌握正確的學習方法。教師的教法服務於學生的學法,教師的教要符合學生學的規律,主導作用要為促進學生的主體作用服務。為了使學生身心都得到全面發展,教師要根據學生身體特點的個體差異性合理的安排教學內容,使學生通過學習都能得到相應的進步。同時教師應講究學習方法的傳授,注重培養學生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學習方法。另外也可通過與其它學科相結合,傳授自我學習 的自學能力。在上每一堂新課前,讓學生有目的地充分自學、嘗試練習,從自學中發現問題,從自學中得到提高。
3、要引導學生積極進行創造性思維,引導學生個性發展。素質教育是一種重視個性發展的教育,重視每個學生的興趣愛好和特長的培養。個性的核心是創造性,要培養學生的獨立意識,有自己的創見,就要因材施教。一把鑰匙開一把鎖,我們在教學方法的選擇上,練習的布置上要依據教材、學生的實際而定,不要讓我們的孩子適應我們的教育,而要讓我們的教育適應我們的孩子。教學中要保護學生創造性思維的火花,珍惜學生的獨立見解,鼓勵學生質疑問難。
4、教師要樹立現代教育理念,在引導學生利用好課堂資源的同時,鼓勵學生敢於走出課堂、走出學校圍牆,走向社會、走向生活、走向自然,有選擇地吸收豐富的校外資源,在社會環境中學會學習。
總之,教學活動中教師既要引導和規范學生的學習和發展,又要尊重和培養學生的主體性,或者說,通過學生的主體性的發揮,引導學生的學習和發展。但是,肯定教師的主導性作用並不意味否定學生在教學過程中的主體性地位,學生的主體性是構成教師主導性作用的主要任務、內容,是衡量教師主導性作用的重要標志。離開了學生的主體性,教師的主導作用就失去了它的主要內涵,失去了它的對象和歸宿。那種只強調教師的主導作用並以此而否定學生主體性的教師中心論顯然是錯誤的
二、對學生主體性的理解以及在教學實踐中的運用
學生的主體性主要體現在學生對自己學習目標的清晰度和學習過程動力的強弱。《體育與健康課程標准》強調要以學生發展為中心,重視學生的主體地位。確立了學生在課堂學習中的主體地位。學生的學習是由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共同作用而完成的,非智力因素包括學習的動機、情感、興趣、意志等,這些因素能對學生學習起到積極的促進作用。傳統的教學模式是以教師為中心、以教材為中心,忽視學生非智力因素的作用,學生被動的接受學習,這種思想在體育教學中的反映主要是:忽視學生的個體需求、忽視學生的個體差異、忽視因材施教。在這種模式下學生的學習缺乏主觀能動性、學習興趣很難被調動起來、創造性思維被抑制、學生的個性得不到張揚,最後造成了學生的片面發展。所以在要確立學生的主體地位,尊重學生的情感和需要,注重發揮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學習潛能,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教師的教是為學生的學服務的。教師要從以下幾個方面做到以學生為主體:
1、首先要制定科學的教學目標。體育教學中,不同的學生在體能、技能和興趣、愛好等方面存在差異。每個學生都有自己獨特的個性,表現在學習中,就是每個學生都要找到適合自己的學生方法。因此,教學中應該給學生有自主選擇學習內容和學習方法的空間,不要給學生規定過分統一的要求,也就是教會學生學會針對自己的實際情況,選擇最佳的練習方法,通過自己的努力和教師的幫助,最終實現學習目標。
2、多給學生創造自由活動的空間,讓學生充分發揮創造性思維。興趣是良好的老師,體育課上要多給學生留些自我發揮的空間,學生根據自己的愛好選擇適合自己的活動,只有在這種情況下學生的創造性思維才能得到發揮,學生的個性才有發展的空間。
3.使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體。體育教學中應根據具體要求和實際情況,按照不同的標准進行合理的分組,進行分層教學,使每位學生感到體育課的主人是自己,所有的目標、內容、方式、方法都是為自己設計的。只有因材施教,分層教學,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主動性,體現其主體作用,才能完成學生能夠完成的教學內容。
三、正確處理教師主導作用與學生主體地位在教學中的關系
教師的主導性和學生的主體性是教學活動的兩個方面,是矛盾對立統一的兩個方面。矛盾的兩個方面共同作用,推動事物向前發展。在體育課教學中,教師的指導是為了更好的發揮學生的主體性。教師正確的導,學生主動的學是實現教學目標的主要途徑。兩者是統一的。在實踐中,許多教師沒有正確理解二者的關系,把二者關系對立起來,認為要強調學生的主體地位,就要放棄老師的主導作用,以致於把一堂體育課上成了放羊式的課,教師完全放任學生的學習,學生的學習也處於盲目、混沌狀態,達不到學習的效果。或者要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就要樹立教師的絕對權威,這些觀點都是錯誤的。正確處理主導與主體的關系,不應把教師主導作用與學生的主體作用完全對立起來,他們並不是非此即彼的關系。不能因強調學生的主體作用而過分放縱學生,忽視教師的主導作用,而是要注意教學相長,使教師與學生在寬松、和諧的教學環境中密切配合,共同提高。
1.轉變觀念,正確認識主導與主體間的關系。樹立以教師為主導、以學生為主體的思想。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是教學活動的體現者和設計者,始終處於矛盾的主要方面,這就決定了教師教學過程中的主導地位。而對學生來講,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學生在教師的指導、幫助下進行學習,掌握各項體育基本知識、技術、技能。由此可見,教師的主導作用與學生的主體作用是互為條件、辯證統一的,即主導是對主體的主導,而主體則是在主導作用下的主體。
2、要提高教師的專業素養。強調學生的主體,其實也是對教師的指導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師要根據學生的特點、個體差異、不同的興趣愛好來更好的組織教學,合理的安排教材內容,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同時還要因材施教,使每個學生都得到發展,這就要求教師有較高的專業素養,豐富的教學素材。教師要不斷提高自己的理論水平、豐富自己的教學藝術、不斷創立新的教法、形成自己的教學風格。
教師的主導作用與學生的主體作用相結合是實現教學目的重要途徑,在教學中,教師的主導作用發揮得越充分,越能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而學生的主體地位發揮得越充分,就越能體現教師的主導作用。兩者相結合、相輔相成,有利於全面提高教學質量,提高學生的素質。

❽ 教師的作用是什麼

1、老師的第一個作用就是在教學和日常接觸中,根據每個學生的具體情況,引導和幫助學生樹立一個明確的努力方向和生活目標。

2、老師的第二個作用是教給學生具體的方法。

3、老師的第三個作用是隨時幫助學生克服困難。前進的道路總是曲折的,不那麼平坦,總會遇到困難。尤其是當遇到的困難巨大,依靠學生自身的力量難以克服時,學生就會泄氣。

這時僅僅是鼓勵,就顯得十分空洞無力。最重要的是要幫助學生克服困難,教給他解決問題的辦法,為他架設一道逾越障礙的橋梁。

4、老師的第四個作用是鞭策。只有時常提醒學生自己設立的目標,不斷地鞭策,適時地鼓勵,才能使學生始終保持持續高漲的學習熱情,這是學生取得良好學習成績的重要條件之一。

(8)教師的組織作用擴展閱讀:

教育活動中,教師與學生的角色關系,是孰為主體孰為客體的關系。對此,大致有三種觀點。

第一,教師為主體,學生為客體。這種觀點是說,教師在教育活動中處在絕對的支配地位,學生處在絕對的受支配地位。這種觀點是「教師中心論」。

第二,學生為主體,教師完全受制於學生的要求。這種觀點是說教師在教育活動中處在絕對的被支配的位置。這種觀點是「學生中心論」。

第三,教師與學生互為主客體。

❾ 教師的組織作用體現在哪些方面

教師的組織作用體現在很多方面,比如組織課堂教學,組織同學們參加各類活動,組織同學們參加比賽等等。

❿ 教學中教師的作用

教師不能無視學生的已有知識經驗,簡單強硬地從外部對學生實施知識的「填灌」,而應當把學生原有的知識經驗作為新知識的生長點,引導學生在原有的知識經驗基礎上生長新的知識經驗。教學不是知識的傳遞,而是知識的處理和轉換。教師不應只是知識的呈現者,知識權威的象徵,而應該重視學生自己對各種現象的理解,傾聽他們時下的看法,思考他們這些想法的由來,並以此為據,引導學生完善或調整自己的解釋。教師在教學中應當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引發和保持學生的學習動機;通過創設符合教學內容要求的情境和提示新舊知識之間聯系的線索,幫助學生建構當前所學知識的意義。為使學生的意義建構更為有效,教師應盡可能組織協作學習,展開討論和交流,並對協作學習過程進行引導,使之朝有利於意義建構的方向發展。

熱點內容
佛太極拳教學 發布:2025-09-15 11:23:27 瀏覽:712
小學二年級奧數學 發布:2025-09-15 10:26:29 瀏覽:594
文綜地理題 發布:2025-09-15 08:45:41 瀏覽:3
美女日本老師 發布:2025-09-15 06:42:10 瀏覽:717
霧霾文言文 發布:2025-09-15 04:23:26 瀏覽:571
實拍老師扇 發布:2025-09-15 03:38:35 瀏覽:437
涿州老師招聘 發布:2025-09-14 21:13:55 瀏覽:347
零五網初二物理同步練習 發布:2025-09-14 20:51:19 瀏覽:678
胃病多久好 發布:2025-09-14 18:27:57 瀏覽:635
教師專業化成長 發布:2025-09-14 16:39:40 瀏覽:4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