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節內涵
⑴ 有沒有比較有內涵的教師節祝福語
從前,是您走到我面前,為我解答疑難問題。如今,請讓我走到您面前,為您撣去身上的粉筆灰。在教師節來臨時之際,讓我真誠的祝福您:老師,節日快樂。
此時此刻,歌聲與微笑不能忘記所有辛勤耕耘、潑灑青春的園丁;此情此景,鮮花與掌聲必須記起默默無聞、無私奉獻的老師,此言此語,祝教師節快樂!
春天你播下一粒種子,秋天你收獲一片金黃。白發已上額頭,魚尾紋深深如老牛犁出的田溝。你的笑容在桃李滿園時綻放。今天我送您祝福:祝教師節快樂!
春天,他帶給我們綠意;夏天,他帶給我們涼意;秋天,他帶給我們稱心如意;冬天,他帶給我們詩情畫意。在教師節里,給老師傳去我們的謝意!
⑵ 通過什麼方式,可以豐富教師節的文化內涵
豐富教師節的文化內涵,這兩年可以說是勢在必行了,因為現在教師節似乎單純的變成了兩種表達的方式,一種就是學生給老師送禮物,另外一種就是在課堂上大喊老師教師節快樂。或者出一期黑板報,除此之外沒有什麼其他的方法。
真正想豐富教師節的文化內涵,不是更多地引入一些歷史典故,而是融入一些現代精神,當人們更多地了解現實中老師的工作方式以及狀態,讓人們知道這個行業真正不容易的地方,而不是一直說老師確實不容易啊,但是你得讓人知道為什麼不容易吧,知其然知其所以然,才能夠讓人更好地理解教師這個行業客觀公正的對他作出評價。
⑶ 教師節意義是什麼
中國自古有尊師重教的傳統,師者傳道受業解惑,在人生的道路中,除了父母,最重要的莫過老師,以及個別知交好友。而有的老師跟學生,時間久了也成了知己,或者亦師亦友的存在。我們總在說教師節,也在祝福老師,其實對於教師節這樣一個節日,真正的意義是什麼?我想很多的人都沒去想過。
從上往下的說法,是要表彰先進,敦促教學,改善風氣,鼓舞師心。然而老師只是一個平凡的人,一個普通的老百姓,這是一個職業色彩很濃的節日,也就註定了無法拋開職業的的影響,或者說工作的干擾。人們對老師有各種贊譽,然而贊譽的同時,也彰顯了責任。
其實真正的祝願,是一種發自內心的關心和尊重。這不是形式上的關心和尊重,而是當一種社會文明發展到某一程度,社會成員發自內心的常態的認可和理解。我們都相信精神的力量,相信心靈的訴求。
(3)教師節內涵擴展閱讀
教師管學生的注意事項:
讓學生能動地參與在整個教學過程中,保證教學內容的趣味性、條理性和教學的節奏感,可以有效地減少課堂行為問題,雖然這聽起來有點陳詞濫調。
學生不遵守紀律的行為大多都是對乏味、枯燥的教學的反應,所以,快節奏的教學更容易吸引學生的注意力。
⑷ 教師節來歷
1931年,教育家邰爽秋、程其保等在南京中央大學集會,發表要求「改善教師待遇,保障教師工作和增進教師修養」的宣言,並議定6月6日為 教師節,也稱雙六節。不久,國民黨政府先是同意6月6日為教師節,後又將教師節改為8月27日(農歷孔子生日)。
建國後,中央人民政府曾恢復6月6日為教師節, 教育部通告各地教育工作者,可以根據實際情況自行組織慶祝活動。1951年全國教育工會成立,教育工作者被確認為工人階級的一部分。1951年4月19 日,教育部長和中國教育工會全國委員會主席發表書面談話,宣布「五一國際勞動節」同時為教師節。但由於這一天缺少教師的特點,執行的結果並不理想。特別是 1957年以後,在「左」的思想影響下,教師不受重視,教師節實際上已不再存在。
近年來,我國政府採取了許多措施,動員全社會尊重教師,提高教師的地位,改善教師的工作和生活條件。為了進一步提高教師的政治地位和社會地位,形成尊師重教、尊重知識、尊重人才的社會風尚,推動教育事 業的發展,根據全國人大代表、全國政協委員和各界人士,特別是各地教師的多次提議,以及各地開展尊師活動的經驗,國務院於1985年1月11日,向全國人 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提出關於確定每年9月10日為教師節的議案。同年1月21日舉行的第六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上,同意關於建立教師節的議案,決定9月 10日為教師節。
⑸ 教師節有什麼含義
教師復節,旨在肯定教師為制教育事業所做的貢獻。
在中國近現代史上,多次以不同的日期作為過教師節。直至1985年,第六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九次會議通過了國務院關於建立教師節的議案,才真正確定了1985年9月10日為中國第一個教師節。
建立教師節,標志著教師在中國受到全社會的尊敬。這是因為教師的工作在很大程度上決定著中國的未來。每年的教師節,中國各地的教師都以不同方式慶祝自己的節日。
(5)教師節內涵擴展閱讀:
衍生文化
中國第一套「教師節」郵票,即發行於1947年8月27日,這套郵票共4枚,圖案內容為孔子像、孔子講學的杏壇、孔子墓、孔府中大成殿。
1986年9月10日,原郵電部發行一套「教師節」紀念郵票,全套1枚,面額8分。張磊設計。影寫版。齒孔11度,背面刷膠。郵局全張枚數56。
票幅規格40毫米乘27毫米,發行量5990.69萬枚,圖案由黑板、講台和獻給老師的鮮花組成。票名、銘記和面值等文字設計在黑板的左上角,採用黃色與白色。
⑹ 教師節的來歷
教師節,旨在肯定教師為教育事業所做的貢獻。在中國近現代史上,多次以不同的日期作為過教師節。直至1985年,第六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九次會議通過了國務院關於建立教師節的議案,才真正確定了1985年9月10日為中國第一個教師節。
為教師節定在什麼日子最合適,政協委員方明徵求過謝冰心、葉聖陶等民進老前輩的意見。冰心建議定在每年春暖花開的時候;葉聖陶建議定在每年秋季學生入學的日子,讓學生在新學年的開始就記住教師的辛勤和光榮。
最終1984年12月的「關於建立『教師節』的報告」中建議確定每年9月10日為教師節,因為在新學年開始,新生一入學,即開展尊師活動。
從2004年開始,時任全國政協委員的人文學者李漢秋以提案的方式,多次呼籲以孔子誕辰作為教師節。他認為,重新設定的節日是由現代人自己擇日的,就應當考慮這日子是否有歷史文化內涵、如何接續歷史傳統。
教師節應當是很有文化內涵的節日,應該延續源遠流長的歷史傳統。以孔子誕辰作為中華教師節是非常合適的。經權威部門研究測算,孔子誕生於公元前551年9月28日(陽歷),這個日子也恰當其時:新學年開始時的繁忙已經過去,可以有時間籌辦教師節和國慶節
⑺ 教師節定在9月10日有什麼特殊的含義么
教師節簡介:
1985年1月21日,第六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九次會議作出決議,將每年的9月10日定為我國的教師節。
其實早在1932年,民國政府曾規定6月6日為教師節,解放後廢除了6月6日的教師節,改用「五一國際勞動節」同時為教師節,但教師沒有單獨活動,沒有特點。而將教師節定在9月10日是考慮到全國大、中、小學新學年開始,學校要有新的氣象。新生入學伊始,即開始尊師重教,可以給「教師教好、學生學好」創造良好的氣氛。1985年9月10日,是中國恢復建立第一個教師節,而從此以年,老師便有了自己的節日。
《全國年節及紀念日放假辦法》第五條規定:二七紀念日、五卅紀念日、七七抗戰紀念日、九三抗戰勝利紀念日、九一八紀念日、教師節、護士節、記者節、植樹節等其他節日、紀念日,均不放假。
教師節的由來:
教師節,是我國僅有的包括護士節、記者節在內的三個行業性節日。自1931年以來,我國在不同歷史時期共有過4種不同日期和性質的教師節。
我國歷史上最早出現的教師節是1931年。當時,教育家邰爽秋、程其保等在南京中央大學集會,發表要求「改善教師待遇,保障教師工作和增進教師修養」的宣言,並議定6月6日為教師節,也稱雙六節。不久,國民黨政府先是同意6月6日為教師節,鑒於「六·六」教師節是教師自發組織設立的,後又將教師節改為8月27日(孔子生日),並頒發了《教師節紀念暫行辦法》,可當時並未能在全國推行。建國後,中央人民政府曾恢復6月6日為教師節,教育部通告各地教育工作者,可以根據實際情況自行組織慶祝活動。1951年全國教育工會成立,教育工作者被確認為工人階級的一部分。1951年4月19日,教育部長和中國教育工會全國委員會主席發表書面談話,宣布「五一國際勞動節」同時為教師節。但由於這一天缺少教師的特點,執行的結果並不理想。特別是1957年以後,在「左」的思想影響下,教師不受重視,教師節實際上已不再存在。
"我也不知道為什麼,那天早上一起床就忽然想到老師應該有自己的節日。"教師節的最早創意人、中科院院士王梓坤教授這樣說。
1984年12月9日,王教授當天就把這個想法告訴了《北京晚報》。第二天,《北京晚報》就刊出文章《王梓坤校長建議開展尊師重教月活動》,引起了讀者強烈反響。12月15日,北師大鍾敬文、啟功、王梓坤、陶大鏞、朱智賢、黃濟、趙擎寰聯名,正式提議設立教師節。1985年1月21日,第六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九次會議作出決議,將每年的9月10日定為教師節。
為了發揚「尊師重教」的優良傳統,提高教師地位,1985年1月21日第六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九次會議確定,每年9月10日為中國教師節。在第一個教師節,當時的國家主席李先念向全國教師發出慰問信祝賀節日,首都召開萬人慶祝大會,教師節期間20個省市共表彰11871個省級優秀教師集體和個人。
其實早在1932年,國民黨政府曾規定6月6日為教師節,解放後廢除了6月6日的教師節,改用"五一國際勞動節"同時為教師節,但教師沒有單獨活動,沒有特點。而將教師節定在9月10日是考慮到全國大、中、小學新學年開始,學校要有新的氣象。新生入學伊始,即開始尊師重教,可以給"教師教好、學生學好"創造良好的氣氛。1985年9月10日,是中國恢復建立第一個教師節,而從此以年,老師便有了自己的節日。
建立教師節,標志著教師在我國受到全社會的尊敬。這是因為教師的工作在很大程度上決定著我們國家的未來。教師的工作同每個家庭、每個兒童、少年、青年息息相關。在人類社會的發展和進步中,教師起著巨大的作用。教師是鑄造人類文明的工程師,是人類文明的傳播者和建設者。人類文明發展的連續性,有賴於一代又一代的教師的勞動。一個社會、一個國家、一個民族,如果沒有教師辛勤的、有效的勞動,那麼,這個社會、國家和民族的文明進程就會遭受損失。所以,一部文明史,離開教師,是不可想像的。
此後,每年的教師節,全國各地的教師都以不同方式慶祝自己的節日。通過評選和獎勵,介紹經驗,幫助解決工資、住房、醫療等方面的實際困難,改善教學條件等,大大提高了廣大教師從事教育事業的積極性。
從前,大概是孔子那個時代吧,就有教師節。最初的時候,每個老師門下都有若乾的弟子,這些弟子每年總會相約在師傅的生日那天舉行一個簡朴而莊重的儀式,用虔敬的心態向師長送去敬仰和祝福。後來,學生也有了學生,這件事變得有些混亂了,因為師傅變得越來越多,學生越做越累,他們必須花費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去學習如何在師傅生日這天向師傅表達虔敬態度的禮節和技巧,這件事甚至佔用了學生研習科學文化知識的時間,最後,禮儀本身索性理直氣壯地變成了一門學問,人們對師傅表達虔敬的做法愈發的合理合法合乎邏輯。毫無疑問,禮儀是空前繁冗和無趣的,當它成為一門學科之後,斥責其繁冗無趣的人們會被冠以無知的評價,於是人們不再懷疑這門學科存在的價值,於是,生活在繼續。
尊師重道的風氣迅速在中原彌散,每個老師都有一個屬於自己的不可取代的節日。而每一個老師也會在無數個屬於自己師傅的節日里虔敬、忠實、隆重其事地向老師表達祝福和感恩。後來,事情發生了一些變化,人們發現,那些學界的泰斗級和大牛級的人物總會受到最多的朝拜和感恩,因為他們的弟子遍及國家的各個角落,甚至包括隱居山林的高人。泰山級的人物在尊師拜師的禮儀文化之下迅速紅遍江湖、書院、田間以及市井。再後來,人們驚奇的發現,大家在某一天焚香跪拜的居然是同一個人。原來,這個人已將天下讀書人盡收於門下,事實上,這是一個很漫長的過程,他卻在一夜之間成了天下人的師傅,成了偉人,聖人,甚至神人。所謂的教師節,大概就在這個時間點上固定在了某一天。
我國教師節的演變:
"6.6"教師節。
1931年5月,教育家、南京中央大學教授爽秋、程其保等發起,擬定每年6月6日為教師節。
"8.27"教師節。
1939年,國民黨政府教育部決定以中國教育家孔子的誕辰8月27日為教師節。
"5.1"教師節。
1951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中華全國總工會共同商定,將教師節與"五一"國際勞動節合並一起。
"9.10"教師節。
1985年1月21日,第六屆全國人大第九次會議正式通過國務院關於建立教師節的議案,並決定9月10日為我國的教師節。
⑻ 教師節的由來是什麼
為教師節定在什麼來日子最合源適,政協委員方明徵求過謝冰心、葉聖陶等民進老前輩的意見。冰心建議定在每年春暖花開的時候;葉聖陶建議定在每年秋季學生入學的日子,讓學生在新學年的開始就記住教師的辛勤和光榮。
最終1984年12月的「關於建立『教師節』的報告」中建議確定每年9月10日為教師節,因為在新學年開始,新生一入學,即開展尊師活動。
從2004年開始,時任全國政協委員的人文學者李漢秋以提案的方式,多次呼籲以孔子誕辰作為教師節。他認為,重新設定的節日是由現代人自己擇日的,就應當考慮這日子是否有歷史文化內涵、如何接續歷史傳統。
教師節應當是很有文化內涵的節日,應該延續源遠流長的歷史傳統。以孔子誕辰作為中華教師節是非常合適的。經權威部門研究測算,孔子誕生於公元前551年9月28日(陽歷),這個日子也恰當其時:新學年開始時的繁忙已經過去,可以有時間籌辦教師節和國慶節
⑼ 有內涵的教師節禮物
教師節郵票
1986年9月10日,為宣傳教師節重大而深遠的意義,原郵電部發行一套「教師節」紀念郵票,全套1枚,面額8分。張磊設計。影寫版。齒孔11度,背面刷膠。郵局全張枚數56。北京郵票廠印刷。票幅規格40毫米乘27毫米。發行量5990.69萬枚。
《教師節》紀念郵票 1986年9月10日
圖案由黑板、講台和獻給老師的鮮花組成,既概括地表現出了教師特殊的工作環境,也表達了全國人民對教師的尊敬和學生對教師的熱愛之情。黑板上顯出幾道淡淡的白色粉筆痕跡,彷彿剛剛檫完黑板,老師馬上就要開始講授新的一課,突出表現了教師辛勤勞動的精神風貌。票名、銘記和面值等文字設計在黑板的左上角,而且採用黃色與白色,既像老師自然書寫在黑板上的文字,增強了黑板的實體感,又和畫面下部的白色粉牆和黃色講台相呼應,具有一種和諧美。講台上放了一束鮮花,獻給人民教師,構思新穎,洋溢了節日氣氛。
網路有圖片,可以自己動手畫,紀念意義,當面說給老師聽。另外,你的字漂亮不?毛筆字 寫副對聯 。
⑽ 教師節的意義是什麼
1 9 4 9 年8 月中旬,曾聯松將設計好的五星紅旗圖案稿寄給了全國政協籌備會。 9月2 7 日,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通過了關於中華人民共和國國都、紀元、國歌、國旗的決議... 國慶就是建國的日子.. 教師節就是:自1985年1月21日舉行的第六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決定將9月10日確定為教師節[1]至今,「教師節」在中國實施已逾20年了。作為一名教師,我與其他同行一樣,為能夠享有社會和人民所賦予我們的這種崇高榮譽而感到驕傲,為能夠從那些來自學生的賀卡和鮮花中享受到「感謝」和「愛」而感到自己的價值和意義。 但是,我個人認為,在中國恢復正常教育20多年以後的今天,伴隨著中國各種情勢的變化和發展,我們必須對「教師節」的含義加以重新審視。 眾所周知,自1957年「反右運動」以後,特別是在「文化大革命」極左思想的影響下,教師的地位以及教育的事業蒙遭了嚴重的摧殘。正是為了矯正上述情勢,為了重新動員全社會尊重教師並提高教師的政治地位和社會地位、改善教師的工作和生活條件,同時也是為了形成尊重知識、尊重人才的社會風尚以及推動教育事業的發展,社會和人民才重新確定了「教師節」。但是,從當下的情勢來看,尊重知識的問題已然在很大程度上得到了解決,象徵「知識」的學位甚至演化成了稀缺資源,因而作為一項職業,教師的社會地位和政治地位都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提高。 據此我們需要追問的是,在當下教師這項職業已經達致了等同於或高於其他職業的地位的情勢中,在當下各種學術腐敗現象充斥教育領域的情勢中,教師這項職業是否還「當然」具有比任何其他職業更優越的道德地位呢?或者說,教師是否還能夠僅依憑其教師「身份」就「當然」享受來自於學生的「感謝」和來自於社會的「尊重」呢? 我認為,作為教師這項職業之內容的「教書育人」,與任何職業的工作一樣,並不具有比任何其他職業的工作更高的道德性,因而任何教師都不能夠當然地享受來自於學生的「感謝」和來自於社會的「尊重」。因為我們知道,「教書育人」是教師的本分,一如為顧客提供服務是各種服務員的本分一般。因此,教師是否應當享受來自於學生的「感謝」和來自於社會的「尊重」,完全取決於每個具體的教師的「教書育人」工作是否能夠令學生和社會感到滿意,完全取決於每個具體的教師是否擔當了教師應當擔當的「師表」作用。顯而易見,這種認識要求每個具體的教師必須對自己的教育工作是否應當得到學生和社會的尊重和感謝進行反思和檢討。 就「教師節」的認識而言,上述所論在根本上意味著,從現在開始,每一年的「教師節」,不應當僅僅是教師獲得「感謝」和「鮮花」的節日了,而且也應當是教師必須對自己的教育工作進行最嚴肅的反思和檢討的一個時刻;換言之,「教師節」既是人民和社會賦予教師的一項崇高榮譽,也應當是人民和社會為教師反思和檢討自己的教育工作所訂立的一個時刻和確立的一項判准。正是經由這一對「教師節」的認識轉變,真正地在教師中確立起一種與其他職業相同的職業道德。 最後,讓我們——作為教師職業中的一員——從現在開始意識到這樣一個事實:「教師節」的存在,不僅會因為我們出色的教育工作而使我們得到鮮花和掌聲,而且也同樣會因為我們的失職和錯誤而使我們背上恥辱的名聲 呵呵...我抄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