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話與教師口語
① 談一談對普通話和教師口語的認識
普通話標準的話讓你非常好聽,地方言有時不讓人理解。希望大家都把普通話說標准點。希望能幫到你。
② 求《普通話與教師口語教程》朗讀短文60篇的錄音
我網路空間里有更詳細的內容以及普通話測試的學習資料的介紹的【鏈接】,准備好資料,認真練習,一定能有好成績的。最新總結,更利於學習的普通話測試資料,普通話考試全國都一樣的,字、詞、朗讀、話題都是那些,考試從中抽取的。
全國普通話水平測試--朗讀60篇mp3版(可以存到手機里隨時學習)+全國普通話水平測試--考試說明+模擬題+全國普通話水平測試--普通話詞語表(注音的)+全國普通話水平測試--話題30篇+全國普通話水平測試--朗讀作品60篇(注音版)+全國普通話水平測試--平翹字表.是考普通話非常全面的學習資料,需要可以看看。~~@
++
③ 教師口語對語言、詞彙、語法有哪些要求
(一)口語與教師口語口語:就是通常所說的口頭語言。口語有一般口語和專業口語之分。教師口語:是指教師在從事教育教學活動的過程中所使用的專業口頭用語,它是教師進行教育教學活動的最基本、最重要的手段,是教師的勞動工具。(二)學習教師口語的重要性。 ⒈能有效地提高教育教學的效率和質量。 ⒉能有效地激發學生的思維力和創造力。 ⒊能給學生學習語言提供示範。使每一節課成為言語訓練課。 ⒋能使師生關系更加和諧。 舉例:特級教師霍懋征給低年級學生講「聰明」一詞的教學片段。(三)教師口語的基本要求。 同其他行業和職業所使用的語言相比,教師語言有以下幾個方面的基本要求:⒈規范性,⒉科學性,⒊針對性(可接受性),⒋鼓勵性,⒌教育性,⒍生動性,⒎兒童性。⒈規范性教師為人師表,因此,教師的語言必須具有規范性,以期產生語言的正面示範效應。教師語言規范,包括語音規范、詞彙規范、語法規范幾個方面。語音規范要求使用普通話標准音,做到發音清晰、吐字准確。詞彙規范是指不用方言詞,杜絕生造詞,如不把「母豬」說成「豬娘」,「差」說成「推板」,「抽屜」說成「桌板底」等等。語法規范是指力求避免成分殘缺、搭配不當、詞類誤用、語序失調等不規范現象。如不把「請坐下」說成「請坐起來」,「你先走」 說成「你走先」等等。⒉科學性不同學科的教學,都有各自不同的知識領域和知識系統。講授不同的學科,就要使用不同的所規定的不同術語、概念。例如,符號「0」,數學老師把它講成一個數值,語文老師把它講成一個拼音字母,化學老師把它講成氧原子,音樂老師把它講成休止符。各自有別,含糊不得。例如,政治課中把「貨幣」說成「錢」,生理衛生課中把「大腦」說成「腦袋」、「腦子」,化學課把「加熱」說成「燒」,數學課中把「分子」和「分母」說成「上邊」和「下邊」,地理課把地圖上的「北南東西」說成「上下左右」等等,都是違反教學內容科學性的。又如:一位教師講授天花板的例子。 有位地理老師在講授我國各地降水的有關內容時說:「我國東南沿海靠海近,故降水多,西北地處內陸,故降水少。」作為我國降水分布的事實,這句話是正確的。但對於降水多少的原因卻解釋得不夠准確。因為靠海近,不一定降水多,如非洲西海岸的乾旱地區,美洲西海岸的乾旱地區等。科學的說法是:我國東南沿海地區更易受到來自太平洋的暖濕夏季風的影響,所以東南沿海較西北內陸降水多。⒊針對性(可接受性)所謂針對性,是指根據不同的教育對象運用不同的語言,即因材施教的意思。教師在進行教育教學時必須針對不同對象的特點運用語言,才能取得良好的教育教學效果。例如:《論語.先進》有這樣一段記載:子路和冉有先後向孔子請教同樣一個問題:「聞斯行諸?」意為:聽到了覺得自己應該做的事情就去做嗎?孔子卻給了兩種完全不同的回答。公西華問孔子原因,孔子解釋說:「求也退,故進之;由也謙人,故退之。」意為:冉有遇事退縮不前,所以激勵他;子路好勝心強,所以阻止他。⒋鼓勵性教師要愛護學生,保護他們的自尊心,時時鼓勵他們積極上進。教師語言最忌諱「冷」、「辣」、「硬」。傳授知識時,要忌「笨」、「傻」之類的埋怨;啟發誘導時,要忌諱「呆」、「木」之類的挖苦;指責驕傲時,要忌諱「真行」、「真了不起」之類的冷潮;批評錯誤時,要忌諱「沒治了」、「看透了」之類斷言。教師的語言應當象「雪中碳」、「三春雨」、「六月風」。⒌教育性:教師的職責是教書育人,作為教師得以完成現實職責的主要手段的教師語言,當然也始終貫穿著教育性。教師在開口與學生講話時,一刻也不能忘了自己是教師,要時時做到「心中有人」、「目中有人」。 例如:一位小學老師在教學生「打」字時,有學生說:「是打人的打。」老師立即糾正說:「應該說是不打人的打,少先隊員還能打人嗎?」還有位教師借打球對學生進行積極進取精神的教育,效果也很好。⒍生動性 兒童是用「形象,聲音,色彩和感覺思維的。」 盧梭:在達到理智的年齡以前,孩子不能接受觀念,只能接受形象。 其實即使達到理智的年齡,對於觀念的接受也往往需要藉助形象。 教師口語必須符合青少年的心理特徵,在這個年齡段,他們的具象思維發展得很快,生動的表達有利於語言信息在傳輸過程中發揮最佳效率。化學老師在講核外電子的排布時,針對「電子離核越近能量越低」的理論,向學生打比方說:「這好比你的小時侯,嬰兒時,你爸爸把你抱在懷里;你會走路了,你爸爸將你牽在手裡;再大一點,你爸爸說:去,外面玩去。」把枯燥的道理通過形象有趣的語言表述出來,讓學生便於接受,樂於接受。德國著名演說家海因·雷曼麥認為,用幽默的方式說出嚴肅的道理,比直截了當提出更能為人接受。西方有人把幽默作為衡量一位好教師的第一組成要素。有學者說:「我一直認為,教育家最主要,也是第一位的助手是幽默。一位班主任教育學生不要吸煙,沒有用長篇大論的說教,而是幽默風趣的談話:提起吸煙,我認為至少有四大好處,一是可以防小偷,長期吸煙,會成為深度劇咳,聽到咳嗽小偷怎敢上門?二是節省衣料。因為吸煙能引起駝背,衣服可以做短些;三是可以演包公,從小就開始吸煙,長大後臉色黃中帶黑,演包公用不著化妝;四是永遠不老。據醫學記載,吸煙的歷史越長,壽命越短,當然活不到老了。有位數學教師講授π的值。他先用藝術筆法把π畫成一個小腳女人,接著寫出3.13、3.14、3.15 等幾個數,然後對學生說:誰來為這個小腳姑娘找一個最合適的「丈夫」?當學生找出3.14 後,那位教師又說:誰能說出它的職業?數還有職業嗎?學生們一下子都愣住了。這時教師不慌不忙地說:大家看,這是它住的地方:山巔一寺,寺就是廟,在寺廟里工作當然是「老和尚」了。學生大笑。笑聲中,「山巔一寺」(3.14)在學生頭腦中留了下深深的印象。還有位教師在講解劉禹錫的《陋室銘》之後,為了教育學生好好學習,天天向上,仿擬原文翻新了一篇《教室銘》:分不在高,及格就行;學不在深,作弊則靈。斯是教室,惟吾閑情。小說翻得快,雜志看得勤。琢磨下象棋,尋思看電影。上課打瞌睡,下課如發瘋。無學習之意趣,有混世之閑情。雖非俱樂部,堪比游廳。心裡雲:混張文憑。教師最後說,我們切不可做這樣的學生。翻得自然成趣,勸喻妥貼有力,很有教育意義。 ⒎兒童性詞語通俗易懂,語法淺顯簡易,表達生動有趣。 《我愛吃水果》教學片段師:請大家看老師手中的這只香蕉,來說說它的樣子。生:香蕉彎彎的。師:你真會觀察,用詞可真准!誰能說得更好?彎彎的香蕉像什麼呢?生:香蕉彎彎的,像月亮。師:是嗎?月亮有時圓圓的,有時彎彎的,我們可用哪個詞語形容彎彎的月亮?生:香蕉彎彎的,像月牙。師:你能自己糾正,了不起!(翹起大拇指)以後說話要作到用詞准確,誰還願意說說? 生:香蕉彎彎的,像小船。生:彎彎的香蕉像鐮刀。
④ 普通話水平測試指導與教師口語與普通話區別
普通話水平測試指導有用一些,因為教師資格證看的你的普通話水平,後者是讓你在日常教學過程中需要注意的問題
⑤ 教師口語的特點有哪些
一、規范性原則
規范性是指教學口語應當遵守國家的規定,在語音、語匯和語法等方面符合全國通用的普通話的規范。教師要用音高、音強、音質、音速等方面的配合,顯示出聲音打動人心的魅力;用語氣、語調、停頓、節奏等技巧充分表達出熱情、真誠、善良等豐富細膩的感情;用充滿情趣、飽含智慧的語言給幼兒以激勵和啟迪。這樣的教學口語才能夠達到高境界和高標准,幼兒才會把學習活動當作一種藝術享受,主動愉快地學習。很難想像一口方言濃重的幼兒教師能培養出發音標准而優美動聽的幼兒語言。
二、邏輯性原則
教師口語的邏輯性是指用精確的語匯表達知識的內涵,用言簡意賅的語句表達豐富的內容,用層次分明的語序表達明確的目的。在幼兒教學活動中,教師首先要做到教學思路清晰、教學環節緊扣、教師講解簡潔精確、運用的語言文通字順。比如,在進行《小馬過河》這個教學片段時,一位教師就充分運用了邏輯性原則進行了有效教學,取得了很好的教學效果。教師抓住了故事中最能體現邏輯性原則的內容進行了課程的設計,針對水「深」和「淺」的話題對學生進行了有效的思維訓練,較好地訓練了學生的思維能力。
三、形象性原則
教師口語的形象性是指教師善於創造直觀形象,喚起幼兒對具體事物的真切感知。幼兒的思維方式以形象思維為主,他們更容易理解和接受直觀、生動、具體的教育影響,需要藉助形象來認識事物。因此在教學中,教師的描述一定要具體細致。要達到這樣的教學目標,幼兒教師就要在教學過程中,恰當運用多種修辭手法,巧妙運用擬聲詞、摹色詞、疊音詞,同時要體現出語言的動態感。教師在進行詞語及句子教學時,要恰當地把詞語和句子教學創設在一個動態的語言環境中,把詞語和句子賦予生命光彩和動態的美感。
四、情感性原則
一名著名教師曾深有體會地說:「教學語言要做到優美生動,除了知識素養、語言技巧之外,還必須傾注充沛的精力和真誠的感情。情動於衷而溢於言表,只有對所教學科、所教對象傾注滿腔深情,教學語言才能充分顯示其生命力,熠熠放光彩,打動學生的心,使學生產生強烈的共鳴,受到強烈的感染。用充滿積極情感的語言去激發幼兒參與活動的熱情。用語音、語調、節奏、態勢語傳情達意。激勵幼兒奮發向上的激情。
五、趣味性原則
幼兒教學口語有趣味性的前提條件是教師要懷著一顆不泯的童心,以兒童的耳朵去聆聽,以兒童的心情去感受生活,汲取幼兒生命節奏中的活力和光彩,分享幼兒成長過程中的純真與好奇。首先,要在語言內容上體現出趣味性。在教學中,教師就要根據幼兒的這一特點,積極創設適於幼兒認知的情境進行教學,把需要幼兒認知的事物賦予生命的活力與光彩,用一顆不泯的童心和兒童一起發現、一起探索、一起好奇、一起成長,讓趣味性語言成為教師口語的「常用語」。其次,要在表現形式上體現趣味性,教師要做到情緒投入和神態逼真,用惟妙惟肖的語言帶領幼兒沉浸在語言的快慰中。
六、多媒體輔助性原則
所謂的多媒體輔助性原則指的是在教學過程中,適時適當地運用多媒體教學手段,使幼兒的感知、情感和思維在一個生動形象的多媒體輔助教學的引導下,向更深層次發展的一個口語教學原則。多媒體運用要做到製作內容科學規范,利於學生思維拓展;力求多感官調動並全方面提升幼兒的認知水平;《孵小雞》的多媒體製作就充分體現了這一原則,極大地提高了幼兒智力與思維能力的發展。所以,多媒體輔助性教學對促進幼兒口語的發展也起到了不可低估的作用。
⑥ 新版普通話水平測試用朗讀《普通話與教師口語教程》
呵呵,給你發了咯,希望是你想要的。
能麻煩設為最佳答案不?
⑦ 教師口語包括哪兩類
教師口語」?
兩種解釋:A、「教師口語」是研究教師口語運用規律的一門應用語言學科。是在理論指導下培養學生在教育、教學等到工作中口語運用能力的實踐性很強的課程。
B、教師口語是教師在教育、教學等工作中所運用的口頭語言。具有語言的規范性、邏輯性、啟發性、激勵性的特點。
2、《漢語拼音方案》由哪五個部分組成?
由字母表、聲母表、韻母表、聲調符號、隔音符號五個部分組成。
3、教師口語的三大組成部分
普通話訓練、一般口語交際訓練、教師職業口語訓練
普通話訓練是前提,一般口語交際訓練是普通話訓練的繼續和深化,是教師職業口語的基礎,教師職業口語是一般口語交際訓練的提高和擴展。
4、語音的四要素:音高音強音長音色
5、音節是語音的基本單位。一般來說,一個漢字的讀音就是一個音節。
6、音素是從音節中分析出來的語音最小單位。漢語音節最多4個音素。普通話常用的基本音節有410多個,音素有32個。
7、母音是氣流振動聲帶,在口腔中不受阻礙而形成的響亮的聲音。輔音是氣流在口腔中受到阻礙而發出的聲音,大多不響亮。普通話有10個母音音素,22個輔音音素。
8、音節分析為聲調、聲母、韻母三部分。
9、普通話有4中音調,21個輔音聲母,39個韻母。聲調主要取決於聲高。聲調包括調值形式。和調類兩個方面。調值是聲調的實際讀音,也就是音節的高低,升降,曲直,長短的變化
10、普通話有四種基本調值(五度標記法):高平高升降升全降。
11、調類是指音調的種類。四種調類:陰平陽平上聲去聲。
12、普通話是指以北京語音為標准,以北方話為基礎方言,以典範的現代白話文著作為語法規范的現代漢族共同語言。
13、教師職業口語的要求:規范性,教育性,科學性,生動性,可接受性
規范性:標准或比較標準的普通話和用語規范
教育性:教師傳授知識、培養能力,對學生進行思想道德教育。作為教育手段的教師職業口語,它的表達內容和形式都必然受到教育目標的制約,從而使教育教學過程中的語言信息都帶有鮮明的教育性。
科學性:教育教學內容和方法的科學性決定了教師職業口語的科學性。
生動性:語言形象的活潑鮮明和運用口語的修辭,感情充沛,富有變化的態勢語。
可接受性:從實際出發,具有針對性。
教師職業口語要求:規范性,教育性,科學性,生動性,可接受性。
教師職業的口語要求:規范性,教育性,科學性。生動性。可接受性。
14、韻母就是漢語音節中聲母後面的部分。根據韻母內部結構成分的不同,把韻母分為單韻母,復韻母,鼻韻母三類。根據韻母開頭母音的發音口形,把韻母分為:四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