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教師老師 » 海子老師

海子老師

發布時間: 2021-07-19 13:19:11

『壹』 海子到底是一位怎樣的作家

不過 他的確是對現實失望了,然而,他對生活卻滿是熱忱,畢竟是個理想主義者,其實吧,你想知道他是否對生活失去信心,最好的方法是去讀他的詩,唯有這樣你才可以完完本本地了解海子.
我以為呢,因為讀過他所有的詩.於生活,大概沒有幾個人有他那樣的熱情吧,他十分愛這個世界,這就導致了他本身的脆弱性,我對他死亡的理解是:理想與現實的巨大落差使他一時間無法從容而謹慎地選擇了死.
你讀讀<海子的詩>之後再回來吧!

『貳』 關於海子生平事跡

海子在農村長大。1979年15歲時考入北京大學法律系,大學期間開始詩歌創作。1983年自北大畢業後分配至北京中國政法大學哲學教研室工作。1989年3月24日(他生日這一天)在山海關卧軌自殺,年僅25歲。在詩人短暫的生命里,保持了一顆聖潔的心。他曾長期不被世人理解,但他是中國70年代新文學史中一位全力沖擊文學與生命極限的詩人。
海子1982年開始詩歌創作,當時即被稱為「北大三詩人」之一。1984年創作成名作《亞洲銅》和《阿爾的太陽》,第一次使用「海子」作為筆名。從1982年1989年不到7年的時間里,海子用超乎尋常的熱情和勤奮,才華橫溢地創作了近200萬字的作品,結集出版了《土地》、《海子、駱一禾作品集》、《海子的詩》、《海子詩全編》等。其主要作品有:二百五十餘首優秀抒情短詩,《太陽七部書》,即詩劇《太陽》、詩劇《斷頭篇》、詩劇《但是水,水》、長詩《土地篇》、第一合唱劇《彌賽亞》、儀式和祭祀劇《弒》、詩體小說《你是父親的好女兒》。其部分作品被收入近20種詩歌選集、以及各類大學中文系《中國當代文學作品選》教材。
因其詩歌的傑出成績,海子1986年獲北京大學第一屆藝術節五四文學大獎賽特別獎;1988年獲第三屆《十月》文學獎榮譽獎;2001年4月28日榮獲中國文學最高獎項之一——第三屆「人民文學獎詩歌獎」;2001年,其被廣為傳誦的明快親切的短詩《面朝大海,春暖花開》入選高中語文課本;2003年,吉林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大學語文》教材選入另一篇經典代表作《麥地》;中國書籍出版社出版《人一生要讀的60首詩》,海子的《面朝大海,春暖花開》入選而躋身於幾十位中外名家的名作之中。 在中國當代詩壇,海子常常被評價為「一個詩歌時代的象徵」和「我們祖國給世界文學奉獻的一位具有世界眼光的詩人」。作為20世紀80年代後期新詩潮的代表人物,海子在中國詩壇佔有十分獨特的地位,他的詩不但影響了一代人的寫作,也徹底改變了一個時代的詩歌概念,成為中國詩歌文化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其創作的優秀抒情短詩是繼「朦朧詩」之後獨特而又詩藝出眾的作品,兼具抒情性、可誦性和先鋒性風格,在當時極為罕見。海子去世後,其作品和「麥子」意象系統。很快得到詩壇承認並給予極高評價,有關海子詩歌的深度研究已經成為學術界的關注熱點之一
根本上來說海子一生愛過7個女子。他第一個所愛的女性是生養他的母親操採菊,自當不說。 另外還有6個女孩或者說女人,曾經在海子流星般消逝的短暫生命中出現過,閃爍過。 關於這6個女人,據周玉冰的《面朝大海/春暖花開——海子的詩情人生》的描述:這6個女人分別是「波婉」、「白佩佩」、「安妮」、「詩芬」、「蘆花」和「李華」。在《撲》中燎原僅僅以「B」、「P」、「A」、「S」、「H」和「L」等「虛擬」字母予以替代。 這6個女人,或者可以統一定義為「海子的情人們」,有的是曾與海子建立正式情人關系的,有的則是在情感上引導過海子,有的占據著海子內心的女神形象的化身…… 然而他的愛情 ,每一次的結果都是一場災難,特別是他初戀的女孩子,更與他的全部生命有關。這個在他生命中占據最重要的位置的女性叫波婉或者B。 她是海子在法大當老師時候的學生之一,她活潑可愛,對自己詩人的老師異常崇拜。後來他們大膽地相愛相戀,海子度過了他人生中一段最美好難忘而快樂詩意的時間,他為波婉寫下了包括《歷史》、《中午》、《埋著一隻為你祝福的杯子》、《寫給脖子上的菩薩》、《打鍾》等等抒情小詩,寄託對波婉濃烈的愛意。期間他還寫下了如《亞洲銅》等現在膾炙人口的篇什。但最後由於家庭及社會的種種原因,他們的關系逐漸疏遠。在傷痛間海子寫下了《渾曲》、《肉體》、《我感到魅惑》等詩歌。 在海子的詩歌生命中,一股比較恆久和穩定的支持和鼓勵力量來自白佩佩或者P。這個比海子年紀大,而且已經生兒育女的女人,一直充當著海子的情感港灣,以及精神的依託者的角色。她欣賞海子的詩歌才華,她在海子的影響下重拾起自己詩意的筆,她為海子開解情感的死結……他為這個紅顏的姐姐寫下了大量的詩歌,最著名的有《美麗的白楊樹》、《日記》等等。她曾經多次被海子擁抱著,曾經為海子而跟家人鬧矛盾……但白佩佩畢竟是理智的,她能體會海子的快樂和痛苦,她甚至能為他提供一種依靠,她為此也承受著巨大的痛苦:她知道並感謝海子對她的一往情深,但她不能背叛自己的丈夫和兒女……所以每次她都非常自責,她總是「發怒」,用姐姐的語氣迫使海子「放開雙手」——最後白佩佩迫於外界盡量減少了和海子的單獨往來,但即便如此,她依然是海子有始到終最依賴的女性。 安妮或者A是海子的崇拜者,也是詩歌愛好者,海子曾經教過她寫詩。她愛著海子,但海子並沒有感覺到,她只能在北京畢業後回到家鄉四川。海子對安妮的愛是在跟波婉出現矛盾後,經好友駱一禾的提醒開始的。可最初海子依然糾纏在和波婉的感情矛盾之中……等海子再去找安妮的時候,她已為人妻。但他並不甘心,安妮是他繼波婉後真正的最大的愛情依託,他甚至幻想跟安妮結婚——他多次南下四川和安妮暢游,他們發生了關系。她和安妮一起游樂,一起寫詩,好不快活。這時期他寫給安妮的詩歌包括《大風》、《雨》、《冬天的雨》、《玫瑰花》、《王冠》和《玫瑰花園》、《五月的麥地》、《長發飛舞的姑娘》等篇什,海子對安妮的愛意,安妮對海子的情深都能在詩歌中一一捕捉得到。海子和安妮的關系最後被安妮家人發現而不得不選擇分開。 海子對詩芬或者說S的情感是白佩佩希望培養的,但事實上並沒有成功。詩芬是海子失去波婉後最直接的一個情感寄託,她成熟穩重,深愛著海子,為海子默默地奉獻著自己的一切,但她缺乏詩意,但海子卻不喜歡這點。他知道詩芬對自己的愛,也努力試圖去培養這段感情,他曾為她寫下了《獻詩——給S》、《不幸》,但他失敗了,這段時間他正和四川的安妮交往甚密……詩芬的離開對海子的影響並不是很大,這時間他也只一心投入到自己長詩的寫做之中…… 蘆花或者H,這個被海子的母親稱之為「原本是我家媳婦」的女人是海子的同學,或許可以用「青梅竹馬」來比喻兩人曾經的關系,但自從海子考上北大並留京工作後,蘆花也嫁人。海子每次回家都會去見蘆花,對她的感情也保持著最高度的純潔和真誠,他甚至告訴自己:下輩子一定要娶蘆花,他為她寫下了《村莊》、《女孩子》等一些零碎的小詩。 如果說「波婉」、「白佩佩」、「安妮」、「詩芬」和「蘆花」在海子心目中是以人的形象出現,那麼「李華」或者說L的出現形象則是神。海子很崇拜西藏文化,他覺得詩人李華是西藏文化的代表,對她抱著崇高的敬意,甚至把她說成是「雪域的女神」或者可以這么說李華是海子唯一崇拜的一位中國詩人之一,他甚至跪倒在李華面前要求讓他在她房內留宿一宿,要完成「心行合一」,但遭到李華的拒絕……海子和李華的親身接觸大概就那麼的一次,他因而寫下《黑翅膀》、《我飛遍草原的天空》等。 海子對情感的信念很大程度上是寄託在精神層面的,甚至是一種無法實現的幻想,天馬行空:譬如在詩歌《麥地》寫到的「妻子們興奮地/不停用白圍裙擦手」——「妻子們」顯然是海子的內心表露,他的情感寄託不是一人的;又譬如《四姐妹》同樣蘊藏著這樣的情感「我的美麗的結伴而行的四姐妹/比命運女神還要多出一個」——「荒涼的山岡上站著四姐妹/所有的風只向她們吹/所有的日子都為她們破碎。」 「四姐妹」大概指的就是海子一生中最牽掛的4個女人——波婉、安妮、詩芬和白佩佩。整個結局,作為詩人的海子都是悲劇性的,他的生命出現過快樂和溫存,但一切最終回歸悲劇——海子的悲劇,愛情的悲劇。 海子的愛情就在這6個女人中曲折而艱難的結束了他悲劇的命運!最終在愛情的不斷輪回和失落中他最終帶著純潔的《新舊約全書》、悠遠的《瓦爾登湖》、遼闊的《孤筏重洋》和《康拉德小說選》。踏上了山海關的鐵軌,帶著對母親深深的懺悔、帶著對六個女性深深的愛戀,用詩人極端而決裂的方式走向了他的天堂。

『叄』 跪求海子的感情經歷

一生中愛過7個女人,總是沉浸在理想浪漫主義愛情中,拋開世俗當小三,和每個崇拜自己的女人幽會,而眾多的女人都因為現實離他而去。海子的詩歌充滿了死亡,黑暗,但他期待光明。自殺前最後一首生機勃勃的面朝大海春暖花開,充滿了對生命的無力感,因為無力,只能充滿祝願,只能期待。海子的詩不能正面理解。而這一首充滿了絕望的最後一首詩歌竟然被選入課文中……一個精神分裂的詩人,我們真的要讀他的詩嗎?

『肆』 詩人海子的家庭

海子,本名查海生,1964年3月26日生於安徽懷慶懷寧縣高河鎮查家灣。1968年,小海生5周歲時,父親把他送進了小學。年年成績第一。15歲,他以高分考入北大法律系。在這所著名的學府里,他愛上了閱讀,迷上了詩歌,開始學習寫詩。後來查海生、駱一禾、西川並稱「北大三詩人」。海子的詩歌多次獲獎。他憑借輝煌的才華、非凡的創造力、敏銳的直覺和淵博的知識,在短暫的生命中,在極端貧困、單調的生活里,創造了將近200萬字的詩歌、小說、戲劇、評論,等。四年大學畢業後,查海生進入中國政法大學當老師。消息傳到查灣村,父母欣喜若狂,他們的夢想成真,一個農民的兒子終於從貧瘠的土地上走進了首都,成為首都高校的一名教師。在中國政法大學,他教授哲學等課程。後來,海子戀愛了,對象是他的學生,他的粉絲。家庭背景的懸殊,這段情未有正果,他失戀了,感情的失敗,讓他痛不欲生。為解脫,他迷上了氣功。經常失眠、出現幻聽、幻覺……死前一夜,他睡夢中喊出「我活著沒有意義了」,喊醒了四鄰,就再也無法入睡,詩人覺得如其痛苦地活,不如去自己構建的另一個天堂-----太陽中去。他決定乘著天梯(鐵軌)去上帝(太陽)那兒去報到。如此,這個喊著要「給每一條河每一座山取一個溫暖的名字」的詩人,就這樣結束了自己年青的生命。於是,就有了我們開頭看到的那一幕。幾天後,聞訊趕來的父母把他的骨灰盒從北京又帶回到查灣村。他的靈魂永遠留在了生他養他的這方土地上。

『伍』 海子是誰

海子,當代青年詩人,原名查海生,1964年生於安徽省安慶城外的高河查灣。在農
村長大,1979年15歲時考入北京大學法律系,大學期間開始詩創作。大學畢業後被分配
到中國政法大學哲學教研室工作。1989年 3月26日在河北省山海關卧軌自殺。海子一生,
憑著輝煌的天才,奇跡般的創造力和敏銳的直覺,在極端貧困、單調的生活環境里創作
了包括詩歌、小說、劇本等大量的文學作品。海子曾獲北京大學第一屆藝術節五四文學
大獎特別獎(1986)、第三屆《十月》文學獎榮譽獎(1988)。海子的部分作品已被收
入近20種詩歌選集,但他的大部分作品尚待整理出版。

他保持了一顆聖潔的心。他曾長期不被世人理解,但他是中國70年代新文學史中一位全力沖擊文學與生命極限的詩人。他憑著輝煌的才華、奇跡般的創造力、敏銳的直覺和廣博的知識,在極端貧困、單調的生活環境里創作了將近200萬字的詩歌、小說、戲劇、論文。其主要作品有:長詩《但是水,水》、長詩《土地》、詩劇《太陽》(未完成)、第一合唱劇《彌賽亞》、第二合唱劇殘稿、長詩《大扎撒》(未完成)、話劇《弒》及約200首抒情短詩。曾與西川合印過詩集《麥地之瓮》。他曾於1986年獲北京大學第一屆藝術節五四文學大獎賽特別獎,於1988年獲第三屆《十月》文學獎榮譽獎。其部分作品被收入近20種詩歌選集,但其大部分作品尚待整理出版。他認為,詩就是那把自由和沉默還給人類的東西。
注:海子於2001年4月28日與詩人郭路生【食指】共同獲得第三屆人民文學獎詩歌獎.

海子詩選 :

『陸』 海子的簡介誰有啊

作家簡介:
海子, 原名查海生, 1964年 5月出生在安徽省安慶城外的高河查灣。1979年15歲時考入北京大學法律系, 1982年開始詩歌創作, 1983年畢業後在中國人民大學政治系哲學教研室任教。先後自印詩集<<河流>>、<<傳說>>、<<但是水、水>>、<<麥地之翁>>(與西川合印)、<<太陽, 斷頭篇>>、<<太陽,天堂選幕>>, 另有長詩<<土地>>(已由春風文藝出版設出版)、<<太陽, 天堂和唱>>, 1988年寫出儀式詩劇三部曲之一<<剎>>.。1989年 3月26日, 他在河北省山海關卧軌自殺。他傑出的, 天才的創造力在中國的詩壇留下了獨特的光芒。海子曾獲北京大學第一屆藝術節五四文學大獎特別獎、第三屆<<十月>>文學獎容譽獎。部分作品已收入近20種詩歌選集, 而他留下的大約200萬字的詩作、劇本、小說和論文尚待整理出版。

『柒』 海子《日記》里的「姐姐」究竟指誰,真的是姐姐嗎

海子《日記》里的「姐姐」究竟指白佩佩,她是海子的紅顏知己。
海子拿她當做自己的姐姐,拿她當做自己的紅顏。理智的白佩佩並不認為海子對於自己的感情是一往情深,那時的海子在心理上還只是一個孩子,孤單的他太害怕,作為唯一依靠的白佩佩也成為了他感情的寄託,白佩佩承擔的不只是海子的愛情,還有親情、友情。那時的白佩佩在與海子的關繫上更像是一個母親。白佩佩對海子的愛與其說是一種欣賞,不如說是一種慈悲更為貼切。
附原文

海子——《日記》

姐姐,今夜我在德令哈,夜色籠罩
姐姐,今夜我只有戈壁

草原盡頭我兩手空空
悲痛時握不住一顆淚滴
姐姐,今夜我在德令哈
這是雨水中一座荒涼的城

除了那些路過的和居住的
德令哈......今夜
這是惟一的,最後的,抒情
這是惟一的,最後的,草原

我把石頭還給石頭
讓勝利的勝利
今夜青稞只屬於她自己
一切都在生長
今夜我只有美麗的戈壁空空
姐姐,今夜我不關心人類,我只想你
1988年7月25日火車經德令哈

『捌』 如何評價海子的遺言

【海子遺言】

我是中國政法大學哲學教研室教師,我叫查海生,我的死與任何人無關。
海子

[不是遺言的遺言]

今晚,我十分清醒地意識到:是常遠和孫舸這兩個道教巫徒使我耳朵里充滿了幻聽,大部分聲音都是他倆的聲音。

他們大概在上個星期4那天就使我突然昏迷,弄開我的心眼,我的所謂「心眼通」和「天耳通」就是他們造成的。還是有關朋友告訴我,我也是這樣感到的.他們想使我精神分裂,或自殺.今天晚上,他們對我幻聽的折磨達到頂點。我的任何突然死亡或精神分裂或自殺,都是他們一手造成的.一定要追究這兩個人的刑事責任。
海子
89.3.24

另外,我還提請人們注意,今天晚上他們對我的幻聽折磨表明,他們對我的言語威脅表明,和我有關的其他人員的精神分裂或任何死亡都肯定與他們有關.我的幻聽到心聲中大部分陰暗內容都是他們灌輸的。
現在我的神智十分清醒。
89.3.24 夜5點

校領導:
從上個星期4以來,我的所有行為都是因暴徒常遠殘暴地揭開我的心眼或耳神通引起的.然後,他和孫舸又對我進行了一個多星期的聽幻覺折磨,直到現在仍然愈演愈烈地進行,直到他們的預期目的,就是造成我的精神分裂、突然死亡或自殺.這一切後果,都必須由常遠或孫舸負責.常遠:中央政法管理幹部學院;孫舸:現在武漢.其他有關人員的一切精神傷害或死亡都必須也由常遠和孫舸負責.
海子
89.3.25

爸爸、媽媽、弟弟:
如若我精神分裂,或自殺,或突然死亡,一定要找中央政法管理幹部學院常遠報仇,但首先必須學好氣功。
海子
89.3.25

一禾兄:
我是被害而死.兇手是邪惡奸險的道教敗類常遠.他把我逼到了精神邊緣的邊緣。我只有一死。詩稿在昌平的一木箱子中,如可能請幫助整理一些。《十月》2期的稿費可還一平兄,欠他的錢永遠不能還清了。遺憾。
海子
89.3.25

『玖』 針對海子的悲劇,對老師和學校說什麼

在計劃經濟下中國的學校基本上清一色是公辦學校,民辦學校沒有進入教育領域,改革決定提出以後允許社會力量辦學,因此就發展了民辦教育。但這只是增量上面發展,公辦學校的存量是非常大的,這么大的公辦學校存量,而且優質教育又集中在公辦學校,一段時間實行了重點學校制度,這樣的話民辦學校要和公辦學校競爭是非常困難的。

而事實卻是初高中教育中,民辦學校佔有80%,領導看到的數字,是從民辦學校返回戶籍地的學生人數,而平時他們在民辦學校讀書。民辦學校以教養教,好學生不僅不用花錢,而且還在掙錢,用一般學生養尖子生。在這樣的結構下,往往政治教育就是一句空話。在高考指揮棒下,分數是唯一的硬指標,其他的教育,那就對不起了,沒空。

在孩子的教育中,教師也常常感到力不從心。當今社會知識更新快,經濟發展快,面對激烈的競爭壓力,孩子你能承受多少!在和平的年代出身,在優越的物質環境中成長,在和煦的陽光中學習。不知苦為何物,不知逆境在哪裡,任性、自私、受不得委屈。我們也嘗試著講過去,講貧困中的艱辛,但收效甚微。

孩子是中心

現在講享受的多,講奉獻的少;講自我的多了,講祖國的少了。每年大批的公費留學生出國學習,而歸國為祖國出力的很少。更有甚者,帶著科研秘密投靠好看國,出賣國家利益。

什麼地方出了問題?

思想道德教育沒有跟上。有很多同學以自我為中心,沒有樹立起一種感恩的心,沒有民族利益觀念。

還有一個重要的問題就是,革命理想主義教育。

孩子們帶的是紅領巾,敬的是五星紅旗,一旦涉及到理想主義教育,理不壯,氣不直,有時候被分數所沖淡,教學工作的考察指標強調不夠。缺乏革命理想主義教育,所表現出來的就是精神頹廢,目光短淺。

回過頭來看海子一類人的自殺,就不難理解了。

十年樹木,百年樹人,教育事業關繫到祖國的未來,思想政治和道德品德的教育,應當是我們每一個教育工作者的首要任務。

『拾』 海子在法大的戀人是誰

周玉冰的《面朝大海/春暖花開——海子的詩情人生》(下面簡稱《面》)好比一根從燎原的《撲向太陽之豹——海子評傳》(下面簡稱《撲》)里掰下的肋骨——如果說燎文是一個氣勢恢弘的男人的話,周文則是含情脈脈的女人,但有一點是一致的,他們的行文都滲透著海子一生苦難的詩意。
作為詩人的海子,他的詩歌生命與他生命中出現的幾個女性是分不開的,生養他的母親操採菊且先不說,另外還有5個女孩或者說女人,曾經在海子流星般消逝的短暫生命中出現過,閃爍過。海子曾經為她們動過情,寫過詩,曾經因為她們而快樂過,傷感過……他詩歌的一生似乎從來沒有離開過這6個女人,連他自己也絲毫不忌諱說出自己詩歌生命與女人的關系:女人(當然特定時期有特定對象)是他詩歌創作的靈感源泉。
關於這6個女人,我或者可以統一定義為「海子的情人們」,有的是曾與海子建立正式情人關系的,有的則是在情感上引導過海子,有的占據這海子內心女神形象……在《面》中這6個女人分別是「波婉」、「白佩佩」、「安妮」、「詩芬」、「蘆花」和「李華」,而在《撲》中燎原僅僅以「B」、「P」、「A」、「S」、「H」和「L」等「虛擬」字母予以替代。的確,我們再沒有必要去考究這些女孩的現在和未來,甚至沒必要再去考究她們的真實姓名,她們一如海子短暫的生命一樣劃過,並與詩人海子發生情感的碰撞,帶給海子豐沛的詩情,激發了海子的詩歌創作。
波婉或者說B是在情感上對海子影響最大的一個。她是海子在法大當老師時候的學生之一,她活潑可愛,對自己詩人的老師異常崇拜。後來他們大膽地相愛相戀,海子度過了他人生中一段最美好難忘而快樂詩意的時間,他為波婉寫下了包括《歷史》、《中午》、《埋著一隻為你祝福的杯子》、《寫給脖子上的菩薩》、《打鍾》等等抒情小詩,寄託對波婉濃烈的愛意。期間他還寫下了如《亞洲銅》等現在膾炙人口的篇什。他們也曾經山盟海誓,海子要做「詩歌皇帝」,他還要冊封波婉為「詩歌皇後」……如果承認海子和波婉的愛是一個悲劇結局的話,同時就必須承認他們有著美好的過程——悲劇就是把美好的事物毀壞給人看。其實他們的愛情從一開始就已經構成客觀存在的矛盾:師生戀和「門當戶對」。當時還是80年代末,師生戀絕對是一種叛逆,他們的關系自然首當其沖受到來自學校的壓力;「門當戶對」是來自波婉家庭的壓力,她的父母從沒想過要把自己的女兒嫁給一個寫詩的窮詩人,而且海子本身家境貧困,更加引起波婉父母的不滿……在這樣的矛盾之下,海子把持不定,他既不希望傷害波婉父母,更不希望失去波婉。事情出現僵持情況,他們的情感在考驗中被逐漸淡化——波婉本身是一個充滿詩意的女孩,但她不像海子能從詩歌中獲取全部的精神滿足,她更對自己未來以及物質生活有所憧憬並提出要求——這讓他們自己的溝通出現了沖突和矛盾,他們的關系逐漸疏遠。在傷痛間海子寫下了《渾曲》、《肉體》、《我感到魅惑》等詩歌。

熱點內容
教師專業化成長 發布:2025-09-14 16:39:40 瀏覽:484
八年上冊數學 發布:2025-09-14 16:04:25 瀏覽:358
標桿教育 發布:2025-09-14 15:51:08 瀏覽:149
教育運營管理 發布:2025-09-14 15:50:24 瀏覽:196
2017語文全國卷一作文 發布:2025-09-14 12:18:46 瀏覽:940
九年級上學期班主任工作總結 發布:2025-09-14 11:59:11 瀏覽:788
夏利的歷史 發布:2025-09-14 09:20:56 瀏覽:780
歷史游記 發布:2025-09-14 05:10:18 瀏覽:891
歪歪的歷史 發布:2025-09-14 05:06:45 瀏覽:144
健康教育字 發布:2025-09-14 03:12:43 瀏覽:564